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高中生新年计划精选(九篇)

高中生新年计划

第1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管理。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随着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等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高校如何将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使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概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从1949年的5亿增长到1964年的7亿,再从1964年的7亿到1974年的9亿,然后又从1974年的9亿到1995的12亿,然后再从1995的12亿到2005年的13亿。从增幅特点看,1949年到1964年的15年时间,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用了7年半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10年的时间里,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用了5年的时间,从1974年到1995年21年的时间里,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用了7年的时间,从1995年到2005年10年的时间,由12亿增加到13亿,每增加1亿用了10年的时间。另外,按照目前总和生于率预测,中国人口仍将已年均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那么,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再2033年前后,大约15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由慢-快-较慢-更慢的特点,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中国在30年内少生了将近4亿人,计划生育使中国13亿人口日晚到4年,使世界60亿人口日晚到4年。我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归功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开展。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一场全方位,持续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正式;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将实施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2年9月1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总结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正式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立了法。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加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的计生条例规定,制定适合当地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农户,还享受下列待遇:(1)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份的份额;(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贷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我国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今天,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全面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水平生育的转变,并且正在或者将要实现从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生态性条件之一,人口也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并且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总体。马寅初早在1959年就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他的《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在中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如何持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综合治理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投入问题被列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性,我国各级财政认真落实并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国民产值的比例。

1995年至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25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24亿元的2.48倍。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66亿元,比2000年的3849.08亿元增加788.58亿元,增长20.49%,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998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年到2000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下,约有20个省、市提出,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至2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949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65亿元,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41个百分点,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13.56%。同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人类可持续的希望在于人类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博士教育;从在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教育网络等等。

我国建立富有灵活性和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创造多种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

仅1999年高校扩招33.1万人,并逐年扩招。已逐步将我国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国民综合竞争力与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员中知识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有其自身特点。笔者任职的华侨大学,校园里居住着各种不同类属的人员(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境内学生、境外学生、临时工、家属等等)。特别是2001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2005年9月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由此,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可登记结婚”。2007年,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高校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同层面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这些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都成为可能,高校的人员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婚育观念,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工作内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几个重要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所组成,学校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均为本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从而构筑了以宏观调控为主导的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的第一层面框架体系,确保了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全面贯通。为了更好配合属地在校园里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校于2005年6月修订出台了两份校级文件《华侨大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华侨大学教职工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充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人口宏观调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个人的义务、权利和福利。学校积极配合属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发挥学校医院承担计生“三查”工作,减轻属地街道办事处计生工作量,节约国家资源和师生的时间。我校将当前在城乡开展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引进高校,加强学校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共享服务资源。学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经单项预算,从而确保了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顺利贯彻,让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及时把已婚学生也纳入计生管理服务,具体措施与效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二是已婚学生可以享受同教职工相同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即全年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检查;三是根据国家修订简化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大学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婚的,也不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或者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学校拨款设立相关课题,支持计生管理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初步探讨在高校开展计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构建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适合高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的工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从宏观调控、中观服务、微观自治三个层面构建的新型生态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新机制。

2.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高校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资源,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婚育服务的信息化。在校园网开通两个计生专题栏目:

(1)计生政策法规———主要是宣传计生政策法规;(2)计生服务指南———主要是提供计生服务信息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3.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针对目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单

一、宣教内容笼统、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较少,宣教机制力量薄弱、宣教时间存在短视效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计生宣传教育。创建和完善校园计生专题栏目,定期滚动式张贴计生墙报,及时向师生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计生服务指南;在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与讲座、举办专题论坛、设立学生咨询室等。

4.加强学生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制定将学生纳入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管理的效率。

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纷纷要求学生持有婚育状况证明,在属地民政局还不能够规范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的情况下,学校本着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率先大胆使用统一格式的证明书,为全校学生出具婚育证明未婚证明,方便学生就业等。

5.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可行性研究。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

6.成立计生协会互助中心,妥善解决计生社会问题。大学必须保持社会精神堡垒的圣洁姿态,做引领社会前行的火炬,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大学的计生办不仅要好大学内部的计生管理工作,大学的计生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和研究:1.如何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两大严峻社会问题———养老和就医问题?新晨

2.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台与实施?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符合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

[3]《中国计划生育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第2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同志们:

春节刚过,省委、省政府就专门召开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代表省计生委就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个发言。

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2003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3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由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支持,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良好态势。

(一)人口计划圆满完成。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2003年人口出生率为14.07‰,自增率为8.09‰,分别比目标值低0.43和0.21个千分点、比上年下降0.67和0.4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近90%,较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全年净增人口34.3万,比上年减增2.36万人。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各级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协调会议制度,一年来,计生部门单独或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并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得到拓展和深化,民营企业、大中专院校、社区、超省、家庭的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全面展开。

(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推进。各地注重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按照“为民、便民、亲民”的要求,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流动服务车的作用,坚持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咨询、生殖保健、术后随访和办理证件等方面的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并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富有成效,涌现了一批新典型,培植了不少新亮点,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吉安省、上饶省开展的“十到户”、“三入户”和景德镇省昌江区的“三生三进”活动、宜春省实施的“三五工程”让群众得到不少实惠,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崇义县、上高县、渝水区成为国家人口计生委首批表彰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崇义县还是全国表彰会上三个作经验介绍的县(区)之一。

(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乡(镇)、村计生专干按要求基本配备到位,计生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明显提高;计生服务站、所、室的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作用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五)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地认真贯彻在新余省召开的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座谈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在建立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宜春等省设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专项经费;吉安、上饶、赣州等省实行村计生专干竞争上岗;新余省、南昌城区和崇义县等省县用《生殖健康服务手册》取代《一胎生育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轨道。至去年年底,与贯彻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配套的8个规范性文件全部制定出台,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纳入了“四五”普法重要内容。各地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朝着依法管理方向迈进,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全省计划生育行政侵权件较上年下降67.79%。全年未发生因计划生育导致的恶性案件和。

(七)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去年,我省统一组织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专项治理活动,纪检、公安、卫生、民政、工商、药监、计生等部门联手行动,密切配合,通过采取宣传教育、依法惩处、加强管理、利益导向等手段,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没收个体行医购置的B超115台,查处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人和事73例,查处遗弃、残害女婴事件176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起。据我委抽样调查数据,2003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9,比2000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八)计划生育工作后进转化成效明显。过去一年中,各级均高度重视“抓大攻后促平衡”的工作,对人口总量大和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实行重点管理和面对面指导,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绝大多数工作较被动的地区不甘人后,急起直追,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计生工作后进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九)机关和行业作风大有改进。针对计生队伍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状况,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全系统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展向郑培民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认真搞好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对机关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下力气进行整改,建立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责任制,严格考核制,促进了机关和行业作风的进一步改善,计生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必须控制在4800万以内。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纵观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六大矛盾,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和压力。

一是人口控制与生育反弹的矛盾。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即使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未来十几年,全省每年仍要增加30余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人口。再过七八年,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将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人口出生将出现回升。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将陆续进入婚育期,按照省《条例》规定,不论城乡,独生子女之间结婚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将抬高人口出生水平。由于我省低生育水平并非依靠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的,在低生育水平的背后仍然有强大的反弹势头,我们工作如果稍有松懈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生育水平的波动。由此可见,人口控制的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群众婚育观念与现行生育政策的矛盾。尽管群众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日渐淡化,但早生孩、生男孩和“男女双全”的观念仍在很大部分人中存在,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还有较大差距,严格按政策生育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村多数群众的自觉行为。这是出现比重还不小的计划外生育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深层次原因,更是生育反弹的潜在因素。

三是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与群众后顾之忧的矛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严格按照政策生育的家庭面临着不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养老没有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与此同时,2002年我省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已达275万人,占总人口的6.5%,预计未来十几年将会形成老龄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大大超前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成了巨大压力。

四是发展社会主义省场经济与现行管理体制的矛盾。随着省场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趋多元化,企业社会职能剥离,许多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户分离现象不断增多,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大量增加;过去以户籍管理、单位管理和条条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也给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五是依法行政要求硬与生育控制力度相对软的矛盾。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法律对生育过程进行控制的力度明显不足,措施相对偏软。在依法行政的要求下,目前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既抓紧又抓好的确不容易,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付出更大的努力。

六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与经费不足的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抚养费要求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所需经费将只能靠财政投入。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育龄群众需求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手段的现代化,计划生育经费需求逐步增大,因而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此外,目前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还很薄弱,村为主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计划生育工作仍然要依靠外力或组织突击;一些地方生育政策不落实,计划外出生控制不力,有的甚至搞“放水养鱼”、“以罚代管”、“以罚代证”;少数地方的党政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盲目乐观或畏难松劲情绪;一部分计生干部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确还很多,但有利的因素和条件也不少。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局面正在形成;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日臻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婚育观念加快转变,少生优生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国家的现行生育政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计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计生网络更趋完善,为育龄群众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和增强。这些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条件,注重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和新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我省实现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

今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计划生育部门更名后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主抓手,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变计划生育“两个转变”,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全面提高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确保2004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力争在转变职能、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管理。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的多个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向深入,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的法制意识,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尽快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坚持依法行政,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不折不扣执行计划生育工作“七个不准”,杜绝行政侵权行为和借计划生育名义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尊重群众计划生育主人地位,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发挥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作用,增强基层人口自控能力。

(二)狠抓生育政策的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现行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消除目前社会上对生育政策的一些误解,特别要纠正“只要交了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就可以多生小孩”的错误说法,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和正确掌握生育政策。要继续抓好定期进行环孕检的工作,预防和减少或早补救计划外怀孕。要坚决制止“以罚代管”、“以罚代证”行为,对那些搞“放水养鱼”,为创收而放纵计划外生育的,要严肃追究其渎职责任。要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到位率,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对控制计划外生育的制约作用。总之,要尽最大努力,进一步减少计划外生育,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今年要在计生系统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上门服务制,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民心的事。继续抓好优质服务“三大工程”的实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既要不断扩大推广面(今年要达到60%以上),又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既要加强指导,让群众真正知情,又要体现对群众意愿的尊重。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应从实际出发,条件不成熟的不要勉强,要讲求实效,突出社会效益。为育龄妇女免费检查和优惠治疗妇科病要当作一项常规工作切实抓好,防止形式主义。要继续抓好流动服务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之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服务。广泛深入开展以“六好”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力争更多县(省、区)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四)推进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工作规范的制定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促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改善业务用房,提高设备档次,加强人员培训,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服务程序。按照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齐全和环境优美的要求重点建设一批中心乡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已婚育龄妇女信息交换和传输数字化以及计划生育系统办公自动化。继续抓好合格村建设,真正形成“乡指导、村为主、户落实”的工作格局。整建好基层协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协会作用。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推行属地化管理。

(五)齐抓共管,力求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取得新突破。今年要在建立和完善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卫生、公安、民政、药监等有关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制度;突出抓好二孩生育过程的跟踪服务,建立和完善“孕期访视、引产报批、定点接生、责任到人”制度以及对B超等设备的监管制度。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关爱女孩行动”,努力营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舆论环境。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及遗弃女婴行为。四是坚持把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地方,要继续组织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强有力措施遏制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已正式施行,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全面领会精神,掌握政策,明确要求,切实搞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要严格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为此,在这里我要强调和重申三条:即不允许户籍地在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设立环孕检站点;不允许已经获得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报告单》或信息交流平台反馈的避孕节育信息,仍要求其返回原籍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不允许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违反有关规定拖延办理《婚育证明》或生育审批。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报告、双向管理、信息通报、定期随访、两地协调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流出前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全面运用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增加个案信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服务水平。

(七)深化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立足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大人口观,努力推进婚育新风的大宣传、大联合,着力建设新型婚育文化。继续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协调会议制度,把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超省文化、村镇文化等各项文化建设之中,变单一的计划生育宣传为文化渗透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切实发挥乡村人口学校、文化广播站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拓展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推进先进思想、文明观念、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进村入户,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八)强化政策推动,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把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农村自愿终身只要一个孩子的困难家庭优先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建立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扶助制度,重点对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父母已达老年的家庭,独生子女伤残病残、死亡家庭以及由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后遗症而导致的困难家庭予以扶助,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坚持党政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对计划生育户倾斜,使群众切身感受到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九)加快职能转变,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努力适应更名后的新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大人口观。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由以往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稳定低生育水平,关注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全面发展为主的方向转变。重视分析研究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子。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工业化、城省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组织对人口总量、素质、结构的变动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影响的研究,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和政策建议。抓紧研究制订我省“十一五”、2015年和2020年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

第3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2017 年双培计划是我校与中央财经大学共同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 业(双培计划)本科生计划。

2017 年外培计划是指我校与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共同培养影 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外培计划)本科生计划。

2017 年我校“双培计划”、“外培计划”招生不设专业考试。报考考 生直接按照分区计划,填报高考志愿,依据录取原则录取。

一、招收对象及报考条件

1.符合北京市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要求的考生;

2.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成绩优良,对电影专业有深厚兴趣、具有与该专业相关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3.报考外培计划的考生须听力正常,双目视力均应在 5.0 以上(经矫正 4.8 以上,新视力表)且无色盲、色弱。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科 类

分区计划数

东 城

西 城

朝 阳

海 淀

丰 台

石 景 山

通 州

顺 义

昌 平

门 头 沟

房 山

大 兴

怀 柔

平 谷

密 云

延 庆

1

1

2

2

1

1

1

1

2

3

1

(一)双培计划 招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培计划)招生计划:16 名(分文理)

共同培养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培养模式:3+1

科 类

分区计划数

东 城

西 城

朝 阳

海 淀

丰 台

石 景 山

通 州

顺 义

昌 平

门 头 沟

房 山

大 兴

怀 柔

平 谷

密 云

延 庆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二)外培计划 招生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外培计划)招生计划:20 名(分文理)

共同培养院校: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

培养模式:1+2+1

注:分区招生计划最终以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三、录取原则

报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培计划)的考生,参加北京市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中的文化考试成绩必须达到 2017 年本科一批最低录取控 制分数线(文、理)后,依据我校投放考生所在区的招生计划按文化课 成绩(文、理)的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报考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外培计划)的考生,参加北京市普通高 等学校招生考试中的文化考试成绩必须达到 2017 年本科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理),且外语成绩必须达到 120 分(含)后,依据我校 投放考生所在区的招生计划按文化课成绩(文、理)的分数从高分到低 分排序,择优录取。

注 1.录取原则中提到的文化考试成绩,含政策加分。

注 2.录取时如果遇到分数并列的情况,则依次按语文、外语、数学 成绩的先后顺序进行单科成绩比较,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注 3.在考生填报我校为第一学校志愿的前提下,对于同时兼报我校 双培和外培计划的考生,录取时遵循“分数优先”原则。

注 4.依据《北京市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双培计 划”和“外培计划”录取时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不进行校内专业 调剂。

四、关于培养

报考我校“双培计划”、“外培计划”的考生,在培养过程中,必须 严格执行北京市教委制订的“北京市高校高水平交叉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及相关管理办法;遵循北京电影学院人才培养原则;遵守培养高校相 关培养管理规定以及培养高校所在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此外,“外培计 划”的新生,入学后,还需与我校签订《外培计划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以下简称访学协议书)并公证。出国留学相关手续参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相关规定执行。

双培计划:培养影视投融资人才,采取 3+1 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 二、三学年到中央财经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第四学年回到北京电影学院 学习。

外培计划:培养电影制作人才,采取 1+2+1 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 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学生将按照专业的要求修完课程并完成外出学习语言的准备。一年学习结束时,专业成绩须达到我校对派出学生的要求、英语语言能力必须达到托福分数 80iBT 或 553pBT 及以上,同时通过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以下简称 CCC)国际招生顾问的评估获得入学资 格的学生,第二、三学年将进入 CCC 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第四学年回到 北京电影学院学习。

五、学费、学历学位及就业

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培计划)每学年学费 6000 元;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外培计划)每学年学费 10000 元。如上级新颁布的文件规定 学费等有关收费标准如有变动,按新规定执行。符合“访学项目”条件的学生,赴外校或国外学习期间的学费由北京市财政“访学项目”专项费用支出(具体费用支出明细以学生同学校 签署的“访学协议书”中规定为准)。

2.学校实行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制度,并可协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国 家助学贷款。

3.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的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习且成绩合格,均颁 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盖有北京电影学院公章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 证书,符合《北京电影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4.毕业生就业遵循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 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主要流向各类影视单位、各类型电影(电视剧) 剧组、动画游戏制作企业、各大电视台、电台、文化艺术团体、报社、杂志社以及各大网站等。如上级对“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出台相 应的就业政策或规定,将按政策规定执行。

六、其它

1.新生入学进行体检,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院指定医疗单位诊断 不宜在校学习,但短期治疗可达到国家规定的入学体检标准者,经学校批准暂不予注册,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2.三个月内对新生报考条件进行复查。如发现有伪造学历、隐瞒病史、考试作弊等行为不符合录取条件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3.新生入学后外语一律学习英语。

七、联系信息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 4 号 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8 学校网址:bfa.edu.cn 咨询电话:双培计划 82283291 外培计划 82283228

招生办公室 82048291 招生监察 82044801

第4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关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评估报告近年来,复兴区计生局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安排布置,结合本区实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同人口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同创建新型生育文化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在全社会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风尚,广大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深入发展。根据冀育联字[20__]1号文件的要求,现将我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评估如下:一、基本情况复兴区位于邯郸市西郊,现辖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共15个村、45个社区,区内有中央、省、市属企业、事业单位129家;全区总人口25万人。目前,全区共建立新型生育文化大院54个,新型生育文化园地98个,成为我区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重要阵地,是组织育龄群众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二、活动开展情况根据冀育联字[20__]1号文件要求,按照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评估工作方案》,我们对全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自查和评估,评估报告如下:(一)领导重视,部门协作、齐抓共管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主管计生工作的区委副书记任组长,政府主管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文教体局、区民政局、区妇联、区工会、团委、计生局、计生协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区计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1999年3月,区委宣传部、区计生局联合下文,制定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20__年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县(市、区)活动的意见》,提出工作要求和奋斗目标,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责任。二是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例会制度。区委、区政府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区委宣传部、区计生局作为此项活动的牵头部门,每季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在每月5日的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例会上学习上级要求,制定工作措施、安排落实、督导活动开展情况,抓好阶段性工作。三是巩固宣传阵地,配强计生队伍。我们进一步巩固完善人口学校、育龄妇女活动室、会员之家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在农村建立了“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婚育新风知识长廊”;在城市社区开设了“计划生育悄悄话信箱”;在厂矿企业建立了“生 育文化园地”,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同时,充实了各级的宣传教育工作人员,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照相机、摄像机、电视、VCD、微机等宣教工作设备。在经费投入重点倾斜此项工作,购买宣传设备、制作宣传展牌、购置宣传资料等,有力地促进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二)人口理论学习培训情况加强人口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增强责任感,发挥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作用。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促进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近年来,我们把人口理论学习培训工作做为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安排。一是将国家的“一法三规”、省《条例》及党和国家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领导讲话纳入区、乡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每年至少组织4次学习活动,做到了“四有”(即学前有准备、学中有笔记、学后有体会、学习有考勤);并在区党校开设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理论课程,对全区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人口理论培训,增强了人均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各级各部门,重点是成员单位部门也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了政治学习内容,每年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计生政策,提高执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发挥部门的职能,积极参与计划生育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和“三下乡”服务,充分运用计划生育“悄悄话信箱”等宣传工具,为辖区育龄群众开展服务,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添砖增瓦。三是认真组织培训各级计生干部,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每年按照培训计划,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和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区对乡、办及区对口单位的计生干部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乡、办、区对口单位对村、社区及二级分厂的计生工作人员培训不少于6次。努力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乡、村利用人口学校、育龄妇女活动室等,采取组织育龄群众上课、开展文艺活动、季服务活动收看宣传片等方式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提高育龄群众知晓率,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我们积极运作承办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项目和预防“艾滋病”宣传项目,在大中专院校开设了青春期知识教育课,制定了具体的教学计划培训了一批师资力量。我区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项目的做法,在今年5月份在大连召开全国计生协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项目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国家、省计生协领导的认可和肯定。(三)开展活动和群众参与情况为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满足育龄群众对科学、进步、文明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需求,我区成立“复兴区婚育文化艺术团”,乡、办及区对口单位相继成立了艺术分团,吸收能歌善舞、能说会唱、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人士参加艺术团,区、乡、村三级都有婚育新风志愿者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就身边事、身边人编成文艺节目,利用庙会、重大节日(元旦、春节、5.29和12.18会员集中活动日)等,组织上街集中活动或深入到村、社区、厂矿事业单位演出。20__年我区婚育文化艺术团参加了省计生协的调演,受到省计生协领导的好评。乡、村两级的婚育文化艺术团积极参加区委宣传部组织的“五彩周末”等活动,成为我区群众业余娱乐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农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城市社区开展五好幸福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兴趣。全区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活动,已经坚持十多年了,该区连续多年被省、市评选为“五好家庭文明户”单位,社区文化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居民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年来,我区共举办大型集中宣传活动25次,举办知识竞赛10期,召开座谈会21次,举办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书法、绘画展比赛8次。全区共评选出幸福文明家庭2782户,“十星”级文明户3892个,群众参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四)宣传站和人口学校建设情况宣传站、人口学校和育龄妇女活动室、生育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园地是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区、乡、村三级克服资金困难,积极运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加强硬件建设。区宣传站建起了复兴区计划生育宣传中心,按照“八有一能”的标准,配齐了照相机、摄像机、幻灯机等必要教学设备和宣传器材,培训专业人员,录制和编辑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活动情况及宣传专照节目。区宣传站配备3名工作人员,乡、村三级配备了1名兼职宣传员和3名以上的婚育新风志愿者。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区开展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先进区活动,共建成新型生育文化大院54个,生育文化园地98个,形成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乡、村两级人口学校全部达到了“八有一能”的标准,做到知识板块常更新、宣传橱窗常更新、图书购置常更新,进一步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积极开展知情选择宣传教育。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和生殖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群众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有了更大的主动性,三年来,共有78对符合照顾二胎的育龄家庭退还了二胎生育指标,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逐年提高。20__年半年全区《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4百分点。(五)社区宣传环境与氛围情况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环境和氛围、大造声势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几年来,我区狠抓社会宣传环境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村村建起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婚育文化知识长廊(宣传一条街)、图文并茂,可观性强。社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建起了生育文化园地。区计生局和外地企事业联系协调,积极合作,制作统一规范的公益性广告宣传牌,做到简洁大方,即有厂家广告信息,又有计生宣传标语。区计生局、区服务站、乡、办各科室都有温馨语言、优质服务,为群众服务创造了文明舒适的服务环境。区在城市社区开设了计划生育“悄悄话信箱”,通过信箱向居民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目前,区、乡、村三级在辖区普遍树起了计划生育宣传牌、宣传标语,形成了一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环境和氛围。(六)媒体宣传和舆论环境为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要求,增加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科技含量,区计生局投资8万元建立了“复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公众信息网”,域名是。通过因特网传播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保健等知识。自开通以来,已有2万多人次登陆网站,区在政务信息上开设“婚育新风进万家”栏目,宣传本辖区内和外地婚育新风工作动态。积极向市级以上报刊杂志投送稿件,向全社会宣传自己。三年来,被《河北日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人生》杂志采取的稿件达到58篇,其中我区“计划生育悄悄话信箱”的做法刊登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区计生局李勇同志连续三年被区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报送员。(七)宣传品制作、购置和发放情况宣传品进村入户,直接和群众接触,全面实施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直面工程”。积极开展“零距离”宣传服务活动,我们结合本区实际,集中财力、物力,共投资10万多元,制作并购置了大批的宣传品。一是编印了6万余册《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读本》,做到每个育龄家庭一户一册;二是制作购置“一法三规”、《条例》等宣传折页、挂图、宣传页和婚育新风知识挂图,在农村集会上、社会 主要街道、集贸市场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展出、张贴、散发;三是为每个村、社区的人口学校购置了优生优教系列光盘,定期进行播放,群众对计生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八)创新工作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我们注意总结本区的经验和工作特色,及时推广。我区的“计划生育悄悄话信箱”的经验,得到国家、省、市的认可和推广;工农、军民、厂居共建计划生育协会也得到了认可,原省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赵新亲自参加邯钢集团与彭家寨乡工农共建计生协会的成立大会。我区承办的中国计生协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项目的做法在中国计生协大会上进行了总结介绍。“计划生育求助热线”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计划生育悄悄话信箱、求助热线被省领导称赞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精品”。(九)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效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口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自1994年以来,全区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在6‰以内,计划生育率年年达到99以上,实现了低生育水平目标。20__年—20__年,符合政策生育率均达到99以上,合法结婚率达到100,独生子女家庭比例由81提升到89,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全区没有出现一例违法施政行为,节育手术安全率达到100。“关爱女婴”活动全面开展,女婴存活率达到99.9,入学率达到100,育龄群众自觉落实节育措施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综合节育率达到90以上,新生儿性别比专项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为105,达到正常值范围。目前,区、乡、村三级有95的单位能够按照要求开展活动,组织实施,切实抓出了一定成效。三、存在的不足1、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需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还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转变,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需长久深入地进行下去。2、计划生育经费不足依然是制约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是在资金上、政策上进行重点倾斜。3、个别单位党政领导的观念需进一步转变。对宣传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只要单位不出现计划外生育就行了,宣教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复兴区铁路大院办事处关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情况铁路大院办事处按照省、市、区关于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安排布置,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同人口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同创建新型生育文化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在全社会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风尚,广大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深入发展。现将我办事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铁路大院办事处,现辖7个社区、11个驻区企业,总人口21242人。育龄妇女2752人,已婚育龄妇女2099人。目前,我办事处共建立新型生育文化大院9个,新型生育文化园地21个,成为我办事处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重要阵地,是组织育龄群众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二、活动开展情况如下:(一)领导重视,部门协作、齐抓共管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主管计生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计生办主任任副组长,驻区企业和社区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计生办负责具体工作。我们制定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工作要求和奋斗目标,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责任。二是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例会制度。大院办事处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定工作措施、安排落实、督导活动开展情况。三是巩固宣传阵地,配强计生队伍。我们进一步巩固完善人口学校、育龄妇女活动室、会员之家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建立了“婚育新风知识长廊”;在城市社区开设了“计划生育悄悄话信箱”;在企业建立了“生育文化园地”,在办事处形成了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同时,充实了宣传教育工作人员,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制作宣传展牌、购置宣传资料等,有力地促进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二)加强人口理论学习培训加强人口理论学习,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促进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近年来,我们把人口理论学习培训工作做为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安排。我们将国家的“一法三规”、省《条例》及党和国家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领导讲话纳入办事处中心组学习内容,每年至少组织2次学习活动,对各社区的行政领导、计生人员和驻区企业主管计生的领导、计生人员进行人口理论培训,特别是认真组织培训计生人员,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每年按照培训计划,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和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对辖区单位的计生干部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努力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社区用各种方式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提高育龄群众知晓率,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要求,我们利用重大节日(元旦、春节),组织上街集中活动,在社区开展五好幸福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兴趣。社区文化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居民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年来,我们共举办集中宣传活动9次,举办知识竞赛3期,召开座谈会5次,群众参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四)宣传站和人口学校建设情况宣传站、人口学校和育龄妇女活动室、生育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园地是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办事处和社区克服资金困难,积极运作,三年来投入资金3万余元,加强硬件建设。计生办配备了1名兼职宣传员。按照市、区要求,开展创建新型生育文化先进社区活动,共建成新型生育文化大院9个,生育文化园地21个,形成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做到了知识板块常更新、宣传橱窗常更新、图书购置常更新,进一步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积极开展知情选择宣传教育。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和生殖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群众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有了更大的主动性。(五)加大宣传力度,环境与氛围情况大院办事处辖区树起了计划生育宣传牌、宣传标语,形成了一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环境和氛围。宣传品进院入户,直接送到居民手中,全面实施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直面工程”。我们结合本辖区实际,制作并购置了大批的宣传品在集贸市场社会主要街道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展出、张贴、散发。(六)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效果明显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院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口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三年来,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在6‰以内,实现了低生育水平目标。符合政策生育率均达到99以上,合法结婚率达到100,独生子女家庭比例由81提升到89,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我办事处没有出现一例违法施政行为,节育手术安全率达到100。“关爱女婴”活动全面开展,女婴存活率达到99.9,入学率达到100,育龄群众自觉落实节育措施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综合节育率达到90以上,新生儿性别比专项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为113,基本达到正常值范围。目前,有95的单位能够按照要求开展活动,组织实施,切实抓出了一定成效。三、存在的不足1、由于办事处、特别是社区计划生育经费不足,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需加大这方面的经费投入,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2、社区及辖区企、事业单位个别领导的观念需进一步转变。对宣传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只要单位不出现计划外生育就行了,宣教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第5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美国本科生科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创设“本科研究机会计划” (UROP)以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1]。之后,美国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始步入迅速发展时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的历史较短,1996年清华大学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本科生研究计划”(PRP),2007年教育部发文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习和借鉴美国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1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特点

1.1 整个社会参与的网络化支持模式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基于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美国高校与社区、企业建立了密切相关的来往,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提前挖掘学生潜力。

1.1.1 服务学习计划

服务学习是一种把社区服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服务社会,大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服务他人,从而达到服务社会与促进学业的双重功效。早在1985年,肯尼迪总统在斯坦福大学设立的的HASS中心长期致力公共和社区服务,为学生提供了连接学术和服务生活的纽带。不仅如此,美国全国服务学习中心(NSLC)支持高等教育服务的社区学习,紧密联系学校和社区。

1.1.2 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

麻省理工的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UPOP)被誉为“职业生涯的加速器”,旨在让学生们成为政府机构以及非赢利机构中的领导者,学生通过UPOP接受工作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行业专业人士指导,在工程规范、团队决策、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将创新教育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1.1.3 新生暑假实习计划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找到实习机会,麻省理工学院会在每年的夏季学期为学生安排实习计划[2]。实习岗位涵盖政府、金融机构、计算机公司、航空公司等领域。

1.2 优越性高的科研机会

美国大学以及相关的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研机会,这些大学不仅在资金方面慷慨解囊,而且科研规划方面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全细致。

1.2.1 广泛的交流平台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非常重视学生团队的相互沟通,本科生科研理事会(CUR)和全国本科生科研大会(NCUR)均为全国性组织,通过发行科研杂志刊物、举行科学研讨会等方式鼓励、促进本科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1.2.2 差异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高校根据各自的特色,非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分别采取适应性模式研讨课及学术性转换模式研讨课的方式针对性培养创新人才[3]。适应性模式研讨课主要针对一、二年级的大学新生,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大学教育的模式及生活环境。学术性转换模式的研讨课主要围绕大项目展开,故其针对的对象大多为高年级学生,这些大项目的内容多为生活或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则通过采取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2.3 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

质量评估在美国大学日趋完备的创新计划管理模式的改进中起到重要作用。UROP评估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项目质量评估、效能评估、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评估[4]。项目质量评估通过师生两方各自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全面总结来不断地优化提高项目本身的质量。效能评估对比申请项目最终通过与未通过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数据,以及参与项目前后的学生主观认为其技能水平与科研效能的提高程度进行评估。而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评估历时长、普及到的人口多,采取初步与跟踪调查结合,并分别普查文、理毕业生的评估形式。

2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管理的启示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八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创新计划执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项目申报规范性、学生参与度、资助力度、学分认定等多个方面达到与美国高校一致,形成了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但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计划中的一些举措仍值得我们学习。

2.1 拓宽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资金来源

相较于主要来自教育界(如教育部、市教委、学校等)拨款以发展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我国高校,美国高校创新项目的经费来源则多样化,是全社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体现。无论是美国企业、公司,或是社区,美国高校都建立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来往,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提前挖掘学生全方位的潜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

2.2 探索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

我国大学生创新计划的重点大部分落在实验、调查上;而美国高校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丰富,而且其形式因项目而异。此外,美国高校的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具有“与个人发展结合”、“与社会结合”、“与职业结合”的三大特点,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某个或多个领域、培养创新思维、锻炼科研意志,而且强调创新计划与创业项目、职业发展相结合,益于培养学生科研方面以外的优良品质,加强学生的社会性。我国在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导致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处于割裂状态,亟需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手段,整合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6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辅导员 思政模式

1.“卓越计划”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全国194所高校参与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辅导员工作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否取得成果,不仅依赖于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更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在“卓越计划”下,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其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卓越计划”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应“有所为”,更应“大有作为”。

3.“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实施“卓越计划”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数是“试点班”的形式。学校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选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培养方式上都不同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特区化”的模式。“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卓越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已经有两批全面实施“卓越计划”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计划,它的实施效果如何,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经验、总结成败的时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力图从中摸索出这一新兴思政阵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4.“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成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但智力和学习成绩确实成正比关系,一般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尽管存在少数智力水平一般,但依靠勤能补拙使成绩提升的人。这些人依靠踏实的学习精神获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更符合“卓越计划”的选拔标准,具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级为例,共有学生113人,其中87人报名参与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班)的面试。面试前,依据高考总成绩、高考外语成绩和大一上学期的高数、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三科成绩,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排名。面试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几项进行现场打分。最后择优选拔出40名学生组成卓无机2011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该校无机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三个班(含卓班),四年后统计全体学生各科综合排名,年级前10名学生中有6人是卓班学生。相对于全年级学生,卓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强,成绩上无落后掉队现象。

第二,自信心和独立性强。“卓越计划”班级同学个性上独立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面对问题和复杂事物,依靠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不盲从。自信心强,相信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抗击打能力强,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有幽默感和参与性。幽默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尺。良好的幽默感不仅可以感染一个团体的整体氛围,活跃个人兴奋细胞,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在班级QQ群里同一条通知信息,非卓班群里大多是静默,或简单回复“收到”。卓班QQ群里可能会有询问,也会有调侃。这种不伤人的询问和调侃表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具有幽默感。

第四,实践创新能力强。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学校举办耐火浇注料设计大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配方。比赛面对无机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开展,非卓越班学生此前已经上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课程,而卓2011班学生因课程设置不同于其他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赛实践,比赛结果是卓越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前提下,与非卓越班学生平分秋色,证明“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证明卓越班学生面对未知谜题,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卓越计划”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为了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从教学角度出发彼此间可借鉴性不强,但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却不是这样。尽管受专业和学校的限制,但思政工作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是不变的,是具有规律性的。从规律性着手,可以找到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共性,形成一定的模式,指导实践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卓越计划”已经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操作实践入手,重在从工作程序运行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模式,也就是探究“卓越计划”班思政工作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此外“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发展指导平台性、事务管理制度性、就业教育职业性。

5.1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周期性。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四年为一周期,每一个学年都有每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卓班与非卓班相比,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周期性也有不同。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班为例,教学上采取“3+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入学起就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大四学年进入企业,大四上半年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下半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负责学生实习培养工作。

卓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是三年,相对于其他班级,卓班的职业规划教育、企业伦理教育、就业心理工作就要提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预热和心理调试时间。大一年级重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引导;大二年级侧重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辅导;大三年级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

在思想教育环节中重点是三观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实践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创新,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给青年学生指明方向。

5.2发展指导平台性。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课程,卓班学生课业学习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单一、不成体系的活动,活动应更多地以平台式呈现。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这个活动平台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避免使学生陷入繁杂无序的课余活动之中。发展平台的建设应尽量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尽可能相融合;将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尽可能协调一致,最终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典型的发展平台。卓越班普遍实行导师制,学生全面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工作中。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无机专业卓班学生40人中有10人在竞赛中获奖,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分享会”、“师生讲堂”都是在卓越计划开展过程中,针对“卓越计划”育人方向开展的素质平台建设活动。

5.3事务管理制度性。强化学生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由指挥变指导和服务。在班团组织建设、寝室住宿管理、评奖评优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骨干力量,调动他们的参与性,既提升公平意识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从对“3+0.5+0.5”的介绍,可以看到卓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明显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打个比喻,前三年是贴身护卫,大四上半年是间接沟通,大四下半年就只能是遥控指挥了。如果学生守纪意识不强,自律精神不够,就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辅导员在前三年要重点培养学生依照制度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树立规章意识。学生在外实习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当中他们既要完成实习指导教师的学业安排,又要完成毕业季的各项工作。也有某些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就已经签订工作,一方面是社会人,一方面是在校生,如果没有顺畅的工作制度作为保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要大打折扣。

5.4就业教育职业性。“卓越计划”学生的最终出口是要走向市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是行业标准,所以实施“卓越计划”离不开校企合作,辅导员的工作更不能与此脱钩。带领学生走访就业企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指导老师共同到企业考查学生实习进展,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这些都是辅导员的分内职责。利用这些机会,可以使思政辅导员了解行业境况,在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介绍,就业创业教育时不是泛泛而谈,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缩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的磨合期,有利于企业利用实习深入的了解学生,寻找适合企业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2011-01-08.

[3]王珑玲.青年工程师与伟大的中国梦――写在本期“特别企划”之前[J].中国青年研究,2013(7):5.

[4]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

第7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一、执行国策,广大计生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努力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人口有效控制和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跨越。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全国少生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使我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成功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增加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了人民生存与发展状况。

多年来,我市广大育龄人群冲破种种封建残余陋习,积极倡导婚育新风,模范执行计生政策,有效地减少了出生人口数量,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8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计划生育家庭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0年至2006年,我市人口出生率从30.1‰下降至10.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4.1‰下降至4.9‰,30多年来,累计少出生人口190多万,节约社会扶养成本1221多亿元,缓解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压力,也使我市人均各项指标稳步提升:“十五”期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5737元提高到2005年的88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222元提高到2005年的3220元:2000年我市人均耕地、人均住房、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06亩、12.70平方米和322立方米,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均只能有土地0.8亩、住房9.7平方米、水资源量248立方米。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落实得好,我市人口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由1980年的69.68岁提高到2005年的71.8岁:文盲率由1990年的13.95%下降到2005年的4%以下:出生婴儿缺陷率由1990年的14‰左右降低到2005年的8.6%:婴儿死亡率由11.89%降低到10.15‰。

二、加强引导,普惠政策优先向计生家庭倾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市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市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一强五前”奋斗目标和构建和谐安阳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在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形势下,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符合市情民意。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实力的增强,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优先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让计划生育家庭率先致富,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如我市为落实四项节育手术不仅全部免费,还为手术对象全部参加平安保险、为独生子女家庭参加新农合予以补贴、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父母超过60周岁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等,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殷都区在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中,整合资源,设立“计生贫困家庭小康工程创业基金”,为计生贫困家庭的致富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安阳县动员企业积极安置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并免费予以培训。内黄县、滑县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实施“安居工程”,为他们解决住房困难:汤阴县为政策内双女结扎户办理全家福安康保险:北关区、文峰区等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帮一”帮扶,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给予1000元以上现金资助,普惠政策向计生家庭倾斜已经形成共识。龙安区东风乡王潘流村王慧贤说:“当年执行国策少生优生,晚年享受奖扶制度幸福一生,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

三、坚持“五进”农户,构建计生“幸福家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计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找准最佳结合点,开展“五进”农户活动,使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局。

一要开展农村小康工程进农户活动。整合、利用建设新农村的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采取项目优先、政策优惠、科技扶持、小额贷款等措施,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提高致富能力,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产发展。

二要开展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活动。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使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落实市政府(安政[2004])67号文件,推进“安居工程”,救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增加经济收入,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富裕。

三要开展婚育新风进农户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着力把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成为农民群众娱乐活动、学习知识、接受先进思想、更新观念的场所,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四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农户活动。建立进村入户方便群众的计划生育康检制度,提供优质规范的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妇科病普查诊治的生殖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的优生服务和宣传村容整洁、家庭卫生、行为文明的宣教服务,提高农村已婚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和村容村貌变化。

第8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期间,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全市人民的多年努力奋斗,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出生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期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方面均取得新成就。

(一)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期间,我市妇女生育水平始终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总和生育率在1.43左右,自然增长率低于5‰,预计能够圆满完成“*”人口计划。

(二)群众生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正在形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观念已为群众所接受。我市政策生育率由*年的87.61%提高到20*年93.60%以上;多孩率由*年的4.79%下降到20*年的1.16%。

(三)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局面正在形成。构建了以“一法三规”为主体,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要求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框架。建立了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形成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利益导向工作全面展开,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使越来越多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群众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四)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式要求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下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意见》。决定用5年的时间实现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发展目标。

(五)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得到巩固完善,技术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年末,全市7个县(市、区)建有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10个乡(镇)建有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全市735名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取得了《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合格证》。全市计生服务网络承担了计划生育手术量的90%以上。全市普遍开展了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服务。计生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加强,村计生管理员基本实现了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要求。

(六)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逐年提高。“*”期间,为了切实解决经费投入问题,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全市经费投入由*年人均0.67元提高到2005年的1.6元(不含巩义总人口,若含巩义市总人口,人均为1.4元)。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拓展工作领域,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关注人口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与分布,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战略目标:到2010年末,全市人口规模控制在736.1万人以内(不含机械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2.5‰,年均自然增长率低于6‰。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12‰以下,出生婴儿性别比趋于正常。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体制,确保免费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经费的落实;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形成"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着力创新人口发展工作机制,加强人口的宏观调控和综合治理,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重点解决部分人群健康和教育素质低下的问题,积极探索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和自由迁移,下大力气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运用经济、政策等多种手段,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按照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的有关部署,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要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其配套法律法规。高度关注人口安全,从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地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人均意识、大局意识和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者两个女孩、年满60周岁的计划生育夫妇,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至亡故。认真落实《河南省人口与计生育条例》规定的奖励优惠措施。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整合各部门资源,明确、规范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

“*”期间将实施四项重点项目

1、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制度。

困难家庭对象人数救助标准资金

(万元)备注

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年满50周岁不再生育和抱养子女家庭66户每年补助600元直至其年满60周岁与奖励扶助制度接轨,享受奖励扶助金4市、县按5:5负担

独生子女意外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父母年满50周岁不再生育和抱养子女家庭103户每年补助1000元直至其年满60周岁与奖励扶助制度接轨,享受奖励扶助金。10.3市、县按5:5负担

合计(万元)14.3市县两级负担

市级财政负担7.2

2、对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15-18岁阶段父母实行奖励制度。据调查预测,我市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以后每年呈递增趋势(详见下表)。

内容年度人数备注

年满14周岁农村领证家庭独生子女20055664

20065830

20075876

从上表看,我市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其子女年满15--18周岁的数量每年应在6000人左右(另:近两年各县(市)均实行了中招加分优惠政策,此阶段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数量将有所增加)。如果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延长发放至子女18周岁,每年每个年龄段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为:72万元。四个年龄段(15--18周岁)年累计增发资金288万元。市、县按5:5的比例负担,市财政负担144万元。

3、实行“节育奖”制度。

内容人数标准资金备注

农村计生双女家庭,采取绝育措施对象

30824人每人每年奖励120元,直至其年满60周岁与奖励扶助制度接轨,享受奖励扶助金

370万元

市、县按5:5负担

市级185万元

合计(万元)370万元市县二级负担

市级财政负担

185万元

上表所述三项共需资金67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负担336.2万元。

4、农村领证独生子女家庭免除子女新型合作医疗个人参合费用。2006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将在全市铺开。在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时,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个人参合费用由市、县(市、区)财政负担。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后,农村领证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患重大疾病在就医时将给予一定的补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10月我市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共有10*户,独生子女共计10*余人,每人每年10元个人参合费用,共需102余万元。

内容人数标准资金备注

农村独生子女

10*人每人每年10元

102万元市、县按5:5负担

县级51万元

市级51万元

合计(万元)102万元市县两级负担

市级财政负担51万元

注:上表所述四项共需资金774.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负担387.2万元。

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要在2010年前基本建立起“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运行新机制,基本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所有的县(市、区)达到《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工作标准》要求。市级要着重构建长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以及财政投入机制。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巩固和完善依法管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队伍建设、考核评估监督等经常性工作机制,不断在领导决策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政府和社会群团合作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新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中心。为城市五区近300万常住人口和100多万流动人口开展避孕节育“四术”服务和孕情监测;开展优生优育、新婚夫妇孕前知识的咨询、宣传服务;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开展唐氏综合症筛查等优生技术服务;开展以关注男性健康为核心的技术和心理治疗以及各县市技术力量难以开展的不孕症诊治及人工辅助授孕服务;对全市计划生育技术人员进行连续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置标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评审基本标准》的要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改善服务条件,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县乡技术服务体系。搞好村级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到2010年,育龄群众人人享有优质生殖保健服务。进一步强化县、乡服务机构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四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对2个县站、20个乡所进行扩建、改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加强县乡服务站制度建设,认真落实技术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各项措施。增强依法执业和依法服务的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服务站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技术服务机构的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维护育龄群众身心健康。每2年进行一次以生殖道感染为主的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规范开展不孕症筛查与诊治。到2010年,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具备常见遗传病和生殖道感染及导致出生缺陷的其他环境因素的筛查能力,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围产期保健、产前诊断、遗传病咨询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强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发放工作。进一步健全发放网络,确保药具免费发放的渠道畅通。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手术并发症和事故报告制度,逐步建立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三)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力度

构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的系统框架,初步建立新型生育文化理论体系。定期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人员培训活动,制作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编发图文精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化宣传。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要逐步建成集“宣传、学习、娱乐、健身、活动”为一体的人口文化大院,扶植培养一批民间文艺工作者,定期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让关爱女孩成为一种文化。不断巩固广播、电视和党报等经常性的专题栏目,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人口新闻舆论宣传大环境。

(四)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实现部门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严格执行"七个不准"的规定,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实行农村村级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全社会形成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局面,形成较完备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继续完善和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矛盾。

1、抓紧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务求取得实效。要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转变群众生育观念。财政、农业、教育、劳动、民政、扶贫等部门要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利益导向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给女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的氛围。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开展出生性别比专项治理。贯彻落实《河南省防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条例》。建立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领导责任制,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制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出生死亡报告制度;建立孕情检查和访视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重点为二孩)实施全程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B超操作医务人员严格管理,并严格执行在医院出生婴儿的统计和婴儿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与人口计生部门沟通信息。

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人口计生、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在全市集中开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打击破坏计划生育秩序,危害妇女身体健康,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违法犯罪行为。

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社会。逐步建立国家、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要营造一个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环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同解决老龄化问题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通过培育民间组织等方式,发挥老年人才优势,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以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为突破口,继续发挥家庭赡养和土地保障这两种养老方式,逐步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农村贫困老人医疗求助制度,逐步解决农村老有所医问题。

(六)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未来五年,我市将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以信息网络建设带动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以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带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力度,强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建成人口计生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和市级数据中心。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末,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市行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消除人口流动的制度和政策障碍。进一步深化户籍、就业、社会保险、土地等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机制在劳动力配置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口与劳动力在地区间、城乡间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以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理为主与流出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使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产业工人同等的公共服务、发展机会和公正待遇。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孕前型管理,减少政策外怀孕和生育。广泛开展普及青春健康教育,拓展服务领域,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基本知识的宣传、避孕药具的发放等服务。依法行政,充分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把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流入育龄妇女全部享受免费的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和有关优惠政策。

进一步拓展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功能。利用交换平台,对城乡、区域间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进行动态分析,及时为政府出台引导政策提供依据,继而实现在城乡、区域间的有效配置。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八)发挥协会作用,完善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程

积极推进居委会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健全组织,突出重点,完善规范;切实加强居委会计划生育民主监督,明确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形式和程序,建立民主评议计划生育工作制度,使协会成为推行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力军。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人口发展计划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各方面力量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建立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控体系,强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落实职能部门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职责。

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二)优化干部队伍,提高干部素质

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要选配好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一把手。

(三)加大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完善计生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逐年提高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使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资金投放重点放在落实优待奖励政策、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服务网络建立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主要是解决国家、省、市规定的基本项目的免费问题。

第9篇:高中生新年计划范文

这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经过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自治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也是贯彻落实县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以及刚刚结束的“两会”精神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也是全面总结经验,分析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部署二00四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县委书记××同志就做好今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县计生办党支部书记××同志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表彰奖励了二00三年度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次会议主题突出、任务明确,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士气。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不断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既是我们过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重要保证。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一起抓,有力地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连续八年在自治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荣获第一,二00三年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其他县(市)追赶的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领导得力,认识到位。

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他县市也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迎头追赶的势头非常强劲和迅猛;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和懈怠,就会被其他县(市)抢得先机、后来居上,形势逼人,刻不容缓,不进则退。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戒骄戒躁、居安思危,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多为计划生育部门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目前,正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纳入公共财政和政府转移支付的渠道,全面落实“四个确保,一个提高”。确保税费改革后乡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确保村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待遇及工作所需开支;确保免费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基本项目的避孕节育技术;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为计划生育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确保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立足县情,抓好落实。

(一)坚持依法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国家、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条例的颁布实施,构筑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法律体系的框架,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要将“一法三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列入“四五”普法规划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要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县、乡、村计生工作中,推行依法行政公开栏,公开执法依据、程序、优惠政策等,使计生工作全程透明,全程亮相,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力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坚持抓好基层,巩固工作成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流动人口。要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认真落实“四个确保,一个提高”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要确保乡村两级计划生育机构和队伍的稳定,积极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强化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责任,依法制定和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完善合同管理,接受群众监督。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搞好对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做到既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推动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要继续做好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机制,落实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责任,确立社区在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随着我县经济建设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将增加。县计生、公安、建设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将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服务范围,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加快建立和完善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工作管理机制。要协调劳动、工商、卫生、民政等部门,加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好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广大育龄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意愿,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要按照“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努力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求。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工作的最终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相关法律知识,大力宣传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知识,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倡导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倡导依法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要通过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巩固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成果。

(四)坚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队伍。今年,我们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进一步推行计划生育系统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计生系统内部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激励和鼓励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建立精干、高效、高素质的计生工作队伍。要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计生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想群众所虑,急群众所难,帮群众所需。在计生系统大兴学习之风,切实抓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培养。使用和监督,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新晨

三、加强协调,强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