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财务共享工作汇报精选(九篇)

财务共享工作汇报

第1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所谓云计算下的财务共享是指公司中各级部门经过对重复性较大、相似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之后对这类业务制定了标准的流程,以移动终端或PC为载体通过云计算技术从各业务部门传递到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处理。依托云计算技术的财务共享模式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手工凭证的数量;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废除了多余的步骤,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与效率;将企业的管理人才从繁重的、重复的非核心业务工作解放出来,更好的支持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

一、云计算下的财务共享实施存在的问题

财务共享建设完毕之后,进入实施阶段。财务共享能否有效实施,直接影响集团财务管理的质量。

(一)管理层支持力度不够

管理层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其对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力度直接决定了财务共享在公司中实施效果。但目前许多公司的管理层普遍认为财务共享只是财务部门正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在财务共享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有财务部门进行主导、推进。但实际情况中,由于财务部门并非上级部门,不能强制要求其他部门对财务共享在推行过程中全力配合,常常使财务共享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财务共享还常常涉及到公司内部权力和组织的变革,需要对公司现有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财务制度进行变革与调整,不可避免的会触动公司内部某些管理层的利益,工作难度之高、工作量之大,是不能仅凭财务部门一人之力而实现的。这必须得到公司最高管理层在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才能为财务共享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部门间配合不默契

财务共享涉及到各业务流程的发起、审批及处理,财务共享系统的维护,硬件设施的保养等,部门间配合的默契程度也影响了财务共享实施的有效性。业务部门在发起各类报账、预算编制等流程时,需要对费用类型、预算填写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但在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往往不太重视参与财务共享的流程培训,忽略对流程发起工作的管理,一味的依赖财务部门的协助,一旦缺失财务部门对其的指导,流程发起常常存在错误。而IT维护部门作为财务系统的维护部门,只注重本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基础财务知识的补充,在系统发生问题时,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延误财务平台的处理。这些部门间配合不默契造成的问题,会降低财务共享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将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繁重的财务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并不意味着财务工作可以更轻松,而是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共享的初期阶段,由于需要对业务流程的审批、处理进行变革,实现流程电子化甚至财务无纸化,难免会出现磨合不顺畅的困难时期。有些?魍车牟莆袢嗽贝砦蟮娜衔?这些变革与不顺畅、熟悉新的财务共享系统与操作增加了自身的工作量,不如以前的“旧财务时代”,因此怀有抵触的情绪,不认可财务共享模式,不利于财务共享的实施。而且,云计算下的财务共享所汇集出公司的大量的财务数据,要求财务人员要拥有更高的综合专业知识去对数据进行分析,解析公司在税务、内部控制风险、成本费用控制和预算等各方面的状况,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财务共享的实施,迫使财务人员需要面临财务职能的转型,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财务共享有效实施的关键。

二、云计算下的财务共享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管理层应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财务共享有效实施的关键是高层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支持。管理层应当在财务共享实施的从始至终坚定实施的决心,认同财务共享降低人工成本、高效、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的好处。同时,要适时的评估财务共享的变革成本,制定财务共享各实施阶段的计划,通过调动公司的各部门人力、物力、财力来配合财务部门保障财务共享的有效实施。并要求人力部门组织培训和宣讲,给员工灌输实施财务共享的优势与决心,让公司上下一心,重视财务共享的实施。除此之外,管理层要定期展开财务共享实施的效果调研,要求共享中心及时汇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要对问题及时进行讨论与解决,确保财务共享有效实施。

(二)加强部门间的培训和合作

定期对各部门进行流程管理的培训,确保各部门对财务共享的流程、系统和操作熟记于心。例如财务部门可以根据业务部门经常使用到的报销、项目管理等功能编制操作手册,下发到各个部门当中,随时让员工可以查阅各个业务流程的操作,减少对财务人员的依赖性。财务部门也要与IT维护部门进行学科的交叉学习,让IT维护部门了解基础的财务原理和基本理论,在财务共享平台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的定位问题、解决问题。财务人员也要学习相关的系统知识,明晰财务共享平台的工作流程,成本费用结转、配比等基本原理,学会站在IT的角度审视财务共享的相关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培训与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增加部门间的配合默契,有效保证财务共享的顺利实施。

(三)提高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云计算下的财务共享服务是的企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以确保财务共享的有效实施。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共享环节实施的重要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实操培训、网络课程等各种各样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拓宽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要不断吸收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新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专业水平,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另外,在财务共享时代,财务人员要主动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进行准确地定位,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解决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财务共享有效实施的构建人员保障。

第2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是无形的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识所产生之权利,故属知识产权之一种,包括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传输权、公开展示权、改作权、散布权、出租权等等。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须兼顾文明之累积与知识之传播,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要成为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具备的特征,有(1)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2)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3)该表现形式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

受保护的著作权对象,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不受保护的著作权对象,包括:不具备作品实质条件,主要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为保护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不适宜以著作权法保护。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的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单纯事实消息。

二、著作权的主体问题研究

民法中的主体是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著作权的主体分为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一)著作权原始主体的方式

(1)创作,是指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了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创作是一种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不受自然人行为能力状况的限制,但创作成果必须符合作品的条件,创作主体才能取得作者身份。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进行创作,只能通过组织自然人进行创作,所以法律视其为作者。(2)法律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式创作的作品的制片者就是电影等作品的原始著作权人;特殊职务作品除署名权之外的著作权原始主体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特殊职务作品的两种情形

第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第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受托人。合同约定,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三)著作权原始主体的分类

(1)自然人——直接创作作品的人。(2)法人、其他组织,包括对法人作品的原始著作权;对特殊职务作品的原始著作权;作为委托方,按约定取得委托作品的原始著作权。(3)国家,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没有承受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该著作权由国家享有。

(四)著作权原始主体的确定

(1)当然作者——公民,创作作者的公民是作者,创作强调的是智力性。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进行其他辅助工作的人,均非作者。(2)推定作者——有以下三种情况:1)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者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3)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当事人对著作权权属有约定的,依其约定;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执笔人或整理人对作品完成付出劳动的,著作权人可以向其支付适当的报酬。

(五)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其他著作权人(主要限定我财产权范畴):因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取得著作权中财产权;因书面合同取得著作权中财产权;无人继承有无人遗赠时,则分三种情况:(1)著作财产权归作品其他合作作者享有。(2)没有合作作者存活时归国家,如作者生前为集体组织成员,则归该集体所有。(3)如作品未发表,原件被第三人所有,则第三人可以行使作品发表权(人身权)条例。

(六)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演绎作品——对现有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整理而产生的作品。(1)演绎人应该经过原作品作者同意方可演绎。(2)第三人使用演绎作品应当经过原作品作者与演绎作品作者同意。

1.合作作品——两人以上合作的作品是合作作品。合作人共同享有著作权,合作作品构成的前提:共识和合作。所谓共识,是指共同创作的意图。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即便作品采纳了某人的思想观点或叙述,该人也不能成为合作作者。所谓合作,是参与构思和创作。不可分割合作作品,合作作者无法协商一致时,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可分割合作作品,是指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自己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行使著作权。但行使该权利时,不得构成对合作作品整体著作权的侵害。

2.汇编作品——对若干作品、作品片段或数据等材料的选择或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如选集、期刊、报纸和教材等)。汇编作品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汇编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著作权;汇编中涉及的是有著作权作品,必须经原作品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汇编的是无著作权的作品而形成的汇编作品,汇编人仅就其设计和编排的结构或形式享有著作权。例如:法规汇编、唐诗精选。

3.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作品。导演、编剧、作词、作曲、摄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制片者享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例如剧本、音乐)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著作权。

4.委托作品——著作权由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第3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1制订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在整个会计核算中,是数据最原始的积累,是核算的开始、结束,没有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势必影响整个核算流程,因此,涟钢财务部制订了《涟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细则》、《ERP会计业务操作细则》、《涟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会计报表编制及要求》、《票据管理办法》、《内部结算管理办法》、《资金收付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管理,建立《财务检查考核办法》,由会计科实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中。

2做好凭证制单人与审核人衔接,搞好成本费用归口管理

涟钢在2003年实施ERP,会计核算由二级成功转换为一级核算,原来成本费用划分到二级单位控制。实施ERP后,统一由财务部各科室分类控制管理,驻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制作凭证必须由相应主管科室审核,各主管科室将成本费用细分工落实到人。成本类由成本预算科审核控制,费用类由费用科归口控制,福利、工资、资金等由会计科汇总审核。做到成本费用专人专科控制管理。实施ERP后成果显著,2006年1~2月涟钢生产成本较年度目标计划降低22706万元,在同行业排名21名。

3统一采购付款,加强明细帐管理

涟钢实施ERP前,采购付款是由驻采购部财务科、驻进出口部财务科根据所在单位计划付款。有的供应商在几个部门都有业务,既是供应商又是销售客户,信息没有沟通共享,造成付货款给供应商,供应商又欠公司销售货款,浪费资金资源。实施ERP后,在系统内将信息资源共享,同一客户应收应付款抵减,随时可查客户余额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财务部《采购物资承诺付款管理办法》,由资金科按计划统一审核支付,避免重复或应抵减销售货款款项支付,相应节约了资金资源和财务费用,财务费用1~2月较年目标计划节约2189万元。应收应付明细帐由销售结算科、采购结算科专门管理,账目清晰,差错率为0。

4规范凭证制作、传递,保障原始单据完整、真实

涟钢在ERP系统中,会计人员按岗位职责给予权限,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规定凭证摘要、科目设置、附件说明等,使系统按照凭证科目归集成本费用、应收应付明细帐,确保明细帐与总帐相符。涟钢财务部每月凭证约有2000份之多,翻阅查询不便,凭证摘要描述简洁明确是查询的基础,因此根据《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要求凭证制单人按照规范填写摘要、附件说明,使附件完整,查询快捷,减少时间浪费。由于会计凭证号是系统内自动连贯生成,凭证汇集需各个科室协助完成,涟钢财务部实际操作是:付款凭证由会计人员直接送到资金科出纳柜,以免凭证及附件遗失。银收、银付、现收现付凭证由资金科银行核算会计整理,造具清单送档案室,记账凭证由各科室专人归集造清单送档案室,最终由档案管理会计装订成册。避免了原始单据丢失、凭证缺号,保障原始单据完整、真实。

5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规范报表

在现代企业中,以计算机为中心,加强信息沟通,已成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最终总报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浓缩反映,是决策层决断的依据。涟钢下属11个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占有重要地位,财务部会计科利用计算机区域信息网络,规范子公司报表格式、报出时间,使数据信息共享,加快报表报出时间,提高合并报表数据准确率,为领导决策赢得时间。

6完善档案体系,保障会计核算成果真实性、完整性

会计基础工作贯穿整个核算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如采购经办人员、销售人员、班组核算员、成本数据获取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员、成本费用会计、资金收付会计、报表会计等等,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将会计基础工作有始有终完成。

第4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和企业对业务发展的要求提高,实施集中财务管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逐渐成为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许多知名跨国企业如摩托罗拉、诺基亚、GE、ABB、麦当劳等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而国内企业如海尔、中兴、物美连锁、国泰君安、中英人寿等也紧随其后。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好处几乎众人皆知,然而很多企业对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却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因忽视风险管理而偏离成功的轨道。

一、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过程,与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面3个层次:

(一)战略层面的风险

1.变革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是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甚至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因此,在推行初期,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信心不足,无法承受变革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

2.选址管理风险。除了成本收益原则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地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和通信费用、劳动力的成本、质量和数量、关键管理员工和职员的工作意愿、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距离等等。选址的成功将会为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

3.组织架构风险。财务集中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财务管理职能将独立出来,而业务范围也重新进行了划分,由此引出了组织架构和各级财务职能的中心建立和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问题。能否协调好组织间的关系,平衡内部利益是重要风险之一。

(二)组织层面的风险

1.员工风险。与员工管理相关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管层是否全力支持;各级管理层是否认可;人员定位和关键业务合作伙伴;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方案;管理团队灵活思维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持续沟通了解和管理各种变化;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配置;财务人员转型;员工心理变化以及接受变革的态度等。

2.沟通风险。任何变革的成功实施都有赖于沟通策略的有效配合,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策略的实施必然存在极大的风险。绝大多数员工的阻力源于对不确定变革结果的不安全感,或者是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内部主导文化的不适应,因此尽早、尽可能与员工进行坦诚的沟通非常关键。

3.文化风险。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差异、语言和沟通障碍等方面。文化差异是组织获得业绩的潜在障碍,但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则有可能将其转化成实施财务共享的动力,如改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创意和创新、增强灵活性、获取优秀资源、降低成本开支等。文化差异给财务共享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执行层面的风险

1.IT和系统集成风险。财务共享服务大多数都是借助IT和系统集成来实现的。系统的优化和设计将影响流程的设计和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运营。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存储、安全性、接口、兼容、可测量性、产能、反应速度等方面。

2.资金投入风险。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配合,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软件,支付软件实施费用、开发费用、培训费用以及验收后的日常维护费用等。此外,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开发和维护的系统也各不相同,导致资金投入阶段和投入力度不同。而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会直接影响企业推动信息化建设,也无法从技术手段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3.流程管理风险。流程设计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在分支机构得到落实贯彻,必然会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和处理数据的实用效果,这也是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

4.业务变更和适应风险。在全新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业务单元也需要做相应的变更,这对业务部门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变更与业务变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是集团和各分支机构必须考虑的重要事项。

5.法律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覆盖区域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和税务政策上不尽相同,这将会造成服务中心在业务处理上需要照顾到各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尤其是服务中心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为企业活动提供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对企业集团开办相对独立(法人)的单一职能的服务中心(如结算中心)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策性和法律上的障碍。

二、实施财务服务共享的风险防范

针对上述各种风险,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防范。

(一)积极组织人员培训,逐步适应企业变革之道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是对财务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度变革。对于参与到这场变革中的财务人员来说,地域的转移和能力的转型是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及时沟通、深入培训、及时建立绩效体系以及适当的承诺是实践所证实的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共享启动前,强化对各业务单元经办人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集团可以组建讲师团,根据业务需要,培训内容可以涉及财务、业务、战略、管理、IT等,包括财务政策、成本核算口径、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共享IT系统操作、业务规则及时限要求、业务处理、稽核方法和绩效考核等。培训应纳入企业集团的日常工作,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还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针对各层次人员展开相应培训。

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中兴通讯的财务共享先后经历了数据事业部集中、产品事业部集中、国内财务核算人员全部集中、国内销售处财务集中和业务流程再造,尝试专业分工等环节,先后历时两年多,在温和的管理文化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地与每一位变革中受影响的员工进行沟通,经过数次培训和改进,使得共享服务项目顺利实施。通过集中整合后,基础财务业务从分散的各地财务组织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地财务组织中释放的编制用于补充高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获得数据产品,并深入业务提供决策支持。

(二)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完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近年来,国内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ERP为代表的核心业务系统通常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前就已经存在,为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平台。基于这种模式建立的共享中心,具有较好的信息系统基础,更为其进一步进行辅助业务平台和辅助管理平台的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通过组建共享服务IT平台,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集团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IT支撑系统规划和建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在规划和建设共享IT支撑系统时,应尽可能实现与业务系统的直联,这不但可以实现数据提取和处理的全程无缝连接,从而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有效降低手工处理条件下的数据错漏或篡改风险,而且高度集成的系统还可以实现系统间数据的交叉验证,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2.界面的可操作性。为改变传统汇总的报账模式,实现业务经办人根据经济事项的处理状况适时启动报账流程,IT开发时应特别注意界面的友好性,包括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表述,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词汇等等。

3.业务规则的系统固化度。为避免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风险,对表单填制规则、各审核环节的稽核规则、会计制证逻辑规范、银企资金结算规则等等方面应尽量实现系统固化,以提升流程运作效率、质量,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

此外,企业还必须重视与系统的接口建设与监控,包括财务核心系统(如ERP等)、银行系统、税务开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统计申报系统等。

(三)规范财务流程管理,保障信息传递通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企业应根据业务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与制度体系,保障财务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到管理决策部门。

财务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应付账款流程、应收账款流程、存货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和总账管理流程等。流程体系应包括设置岗位职责、流程规范、流程管理和流程考核等内容。企业可以考虑在共享中心专门设置流程管理岗位,主要负责流程管理、分析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在试运行过后,通过流程评估与分析,找出流程的主要薄弱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从内部控制、流程效率、成本节约、新流程测试等方面保证流程的持续优化和内部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企业要高度重视共享流程体系建设,通过强化业务财务协同,推行流程标准化、运作电子化,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高效率、标准化原则。

(四)完善绩效管理,强化财务监督,保障企业集团长期健康发展

实施绩效考核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标的保障手段,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价共享中心的工作绩效,公平合理地处理与此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共享中心的整体绩效。该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是KPI的制定,要依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责任与权力相结合等原则来制定。具体方法可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来建立SSC的绩效管理体系。即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提取,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SSC的业绩,而且兼顾其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

此外,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乃至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针对各分支机构的经营风险,企业集团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通过开展各种检查、稽核、内部审计等活动,对整个集团各个业务和财务流程进行有效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不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集团战略目标在各分支机构得到贯彻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一、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现实必要性

(一)集团型企业实现成本降低的要求

集团型企业拥有许多个分支公司,不同分支公司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存在共通之处的。如制作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凭证,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完成,一名财务人员负责记账凭证的制作,另一名财务人员负责进行相关资料的审核。若一个集团型企业有五个分公司,不同分公司实行财务独立的制度,则往往会设置十名财务人员进行这项业务的完成,造成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升高。人均量化的工作效率,在 “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每月的平均审核费用笔数、处理凭证数、资金支付数上可得到直观的、明显的提升显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集中化的财务办公,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极大地锻炼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降低了集团型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

(二)提高整体财务管理能力,实现管理的集中化与规范化

以往的集团型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往往是将财务管理的权力与工作下放到每一个下设分支公司,由下设分支公司完成自身的财务管理后,再将相关的数据汇总到企业的集团,最后进行汇报。这种方式能够赋予下设分支公司较多的自由,但同时也会导致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其工作进程。

建立集团型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则能有效地避免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通过对下设分支公司财务数据的规范化管控,统一标准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减少因业务模式的人为判断而产生风险,使得集团企业能及时地把握下设分支公司财务状况,拥有分支公司的财务数据,使得集团型企业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的整合数据,有利于集团型企业进行企业经营战略及经营方式的及时调整。

(三)有利于使财务流程清晰化及管理高效化

各下设分支公司独立进行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各公司可能会依据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导致集团型企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财务管理流程,使得财务管理可能呈现混乱状态。

建立集团型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则有利于避免出现财务流程的混乱,通过统一的规定,使得各下设分支公司都采用统一的财务管理流程,使用统一的会计口径,有利于实现整体集团型企业的管理与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集团型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要想提高其综合竞争力,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其工作人员素质,而从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入手,则需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可以站在一个更为宏观、更为开阔的平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具有了先天条件优势在基础上,提高其自身的职业技能,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在财务共享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其对于工作的熟练程度与理解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为其进行会计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财务共享中心”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如何构建集团型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

(一)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管理流程

面对下设分支公司中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管理流程,要建立标准化的财务共享中心,首先需要实现二者的统一。首先,对于整个集团型企业性质相同的财务业务,可以直接从会计报告的层面进行规范,财务共享中心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制作会计规范和系统操作制度。

其次,对于集团型企业中不同下设分支公司存在不同特点的财务工作。在制定概括性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赋予下设分支公司有灵活变通的权利,在有效统一制度下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度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确保下设分支公司严格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进行自身制度的设置及实施,并将相关数据及时汇报至财务共享中心。

(二)优化现有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结构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构建的过程中,必然要对集团型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使得其更为符合集团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首先需要对集团型企业的下设分支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调整或取消,将下设分支公司日常财务部门的审核、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内容进行拆分管理,对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财务管理事项,必须放入财务共享中心,而涉及到下设分支公司自身行政管理的财务事项,则可由相关公司自行进行保留。

(三)选择适合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

具体到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来看,集团型企业应当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当前,主要有托管模式和独立模式。托管模式通过对集团型企业中具有共通性的财务业务的整合,实现整体效率的提高;独立模式则将共享中心的控制及服务两个只能进行分离,将共享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自身的独立性较强,可以独立于集团型企业的本身。两种模式各有特点,托管模式强调集团型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控制与管理,独立模式则强调财务共享中心的独立发展。

(四)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财务共享中心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甚至可以说,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的前提就是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为了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集团型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对财务共享中心平台进行维护与更新,通过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统一管理,为提高整体企业综合实力奠定技术基础。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只有通过财务信息技术平台(ERP)来强化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才能实现“财务协同、集中管理”。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完成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如:财务共享系统与OA系统、银行企业互联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出纳集中审核系统、稽核系统、影像传输系统、电子档案保存系统等,以保障各信息系统的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

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同时应建立分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阶段,实现标准、规范的交易、业务集中处理,将共享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高效的财务数据服务中心。第二阶段是创造价值的管理模式。(见图1)

第6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 精细化管理 科研经费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新型的账务报账系统和网上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使用

高校新型财务报账系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初期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生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使用者未能及时掌握新系统的使用方法

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参与者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观念的转变才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高校一些科研人员既抱怨以前的财务报销方式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又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掌握使用新的财务报销系统。在新系统的学习使用中,因为使用者不了解报销流程和知识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在实行网上预约报账后,既要鼓励广大师生尽快适应使用新系统,又要兼顾一些无法使用预约系统报账的业务项目,如医疗费的报销和场站业务的报销。

2.实际操作中新系统未能减轻财务人员压力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只有在具体的实践运行过程中,才会发现优点与不足。财务预约报账系统的投入使用,并没有如愿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相反,在系统使用的初期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更加重了。财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琐的工作,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财务人员半点马虎。实行网上预约报账以后,接单工作成了财务人员头疼的问题。报销人员送来的单据,财务人员如果不看不审核,会给报销工作带来手续不全等问题,可如果看一遍再审核,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比以往更多,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必然导致财务人员不得不承受双份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3.新系统对业务细则的设计尚不完善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网上预算报账系统中,差旅费的报销系统设计有不足之处。现行的报销系统设计默认的是单个人一趟的差旅费,没有考虑到工作的实际需要。报销人员往往需要报销多趟差旅费以及一趟差旅会涉及不止一人。差旅费的报销没有考虑到自驾车或包车没有往返车票的情况,差旅报销单没有填写备注的地方,没有往返车票就无法完成报销单据的生成。差旅预约报销单的内容格式涵盖信息量太少,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报销审核。财务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的申报平台系统还不太完善,只能做到同行批量结算,对于不是开户行和校内人员申报审核的集中发放,还缺少技术上的支持。

4.新系统宣传少、影响力不足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影响一直是财务工作的短板。财务工作特点决定了财务工作的宣传必须注重理性和严谨性,财务工作的专业性是宣传工作无法逾越的障碍。而财务工作又事关个人切身利益,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得快”。如银校直联和网银开通使用以后,财务汇款转账方便快捷,校内师生个人的报销转账更是可以做到实时到账,由此银行出纳的工作成倍增长。由于系统技术原因,申报平台跨行批量发放网银汇不了,而申报批量发放的业务本身就是大批量的转账业务,涉及的人数众多,由此又引发了许多问题。在同行批量汇款业务中,若有一个人提供的账号有误,将会导致整笔业务不能完成而被系统退汇,而核实有误账号需要时间和退汇凭据才能重新办理汇款业务,这一些正常的业务流程往往不能被师生理解和支持,给财务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也给高校财务人员增加了不少的困惑和压力。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应重视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及其素质的提升

随着新系统的投入使用,高校财务人员配置的不足更为明显,许多业务因人员紧缺而无法开展,现有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无法缓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快速提高自身素质。高校财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熟练掌握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使用,并能应对广大师生的答疑解惑,促进新系统的广泛使用。学院管理工作年活动和管理会计思维模式的引人,更需要高校财务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不断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转换工作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团结协作,促进个人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财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应用,使高校财务实现了网上预约报账,解决了报账前台排队难等候时间长的老大难问题。科研人员利用自己的一卡通账号’登录财务网上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填写要报销的具体内容和金额以及汇款信息,再生成预约单打印出来,交给财务人员就可以了,不需要排队等候。财务人员处理好报销业务,科研人员可以在网上追踪查询是杏处理以及处理到何种程度,是否审核、是否汇款等。网上查询系统使科研人员能随时随地的在网上查询自己的经费到账情况和项目经费使用明细,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的掌控并做出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缴费系统的开通,使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缴纳学费和一卡通充值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费等,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银校直联系统和网银开通以后,财务报销的各种费用可以方便快捷的转账汇款,实时到账。再加上财务系统导入预存了全校师生的个人账号信息,校内师生转账汇款非常方便快捷,只需出示一卡通证件,财务人员就可知晓个人的汇款信息。网银开通以后,转账汇款所需的时间大大减少,全校师生共同见证了高效率。并且,网银转账减少了中间周转环节,极大地降低了现金使用量和现金出纳的工作压力,更为无现金财务提供了可能。

(二)开展管理工作年活动,增强各学院与财务的管理与沟通

学院工作和财务工作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大财务"导致的鸿沟,使学院工作和财务管理像一对脱节的齿轮,渐行渐远,无法掌控。学院多项工作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把关,只是凭借经验常识做事情。如科研人员的项目课题申报,其中有许多财务核算指标与项目费用支出预算,需要专业的财务核算、评估以及审核,这是许多科研人员所不具备的。科研申报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只是一味地追求科研经费的到位和数量的增加,势必会给科研经费的使用报销留下隐患。同时,学校师生对财务管理新实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不了解、更不理解,与财务人员容易产生误会冲突,也使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实施。科研工作与财务管理的真空地带越大,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就越多。管理者应加强学院与财务的协作与沟通,建立各学院报账员制度和加强报账员培训工作,合理简化财务报销签字手续和流程,多倾听学院对财务工作的需求与建议,再针对各学院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合理的院校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使财务管理与学院各项工作相得益彰、各得其所,切实推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打通可研项目经费申报、核算、审计三大环节

管理者应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打通科研经费项目预算申报、项目经费报销核算、项目经费结题审计三大独立环节,使之利用信息共享技术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流程,以加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透明性、准确性和事前监督性。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将科研工作的项目申报、项目报销和项目结题审计分属不同的部门,即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科研部门只管项目申报和经费预算,注重科研经费的增长情况和投入情况;财务部门忙于项目经费的日常会计报销核算,无法了解项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预算编制情况,只能核算票据;审计部门依据现有的财务数据和资料进行审计,无法和具体的科研项目日常工作相关联,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取所需,都带有其无法避免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一个科研项同经费的申报、执行和结题应是一体的,信息应该是透明、流畅和共享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项目经费申报和预算的只增不减,避免会计核算成为与实际业务脱节的数字孤岛,避免项目审计成为既成定论的太平外衣,重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严肃性、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

(四)引入管理会计概念,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效率

高校财务管理应引入管理会计概念,帮助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建立管理会计思维模式,提高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效率。管理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专门的会计领域,它涉及一个主体各个层次的责权利关系,它的顺利实施需要主体各方面的制度保障,上下统一思想和认识并密切配合。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价值管理,这与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一致。不同的是,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身业务,还要熟悉与主体相关的日常业务活动、管理活动以及与价值相关的各种活动,从而将它们密切联系结合,在财务管理上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和影响。跳出财务看业务,站在业务的角度看财务,从业务再回到财务,这是管理会计模式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与挑战。联系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管理会计的思维模式注重的是大局意识,项目全程管理与全员参与,消除部门分工管理各自为政的真空地带,实现主体大数据的全共享,以增加财务的透明度及对其的监管力度。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不仅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还要增强与之相关的业务知识,熟悉主体业务,懂得业务支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性,同时还要善于用非会计语言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等等。

管理会计思维模式,不仅仅对高校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更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爱红.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财会通讯,2013( 20).

[2] 李丽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财经界,2014(18).

第7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摘要:作为企业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处理过程中,因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技术性强、政策性强,相应带来了很多潜在税务风险。因此,本文探讨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常见的涉税问题,期望通过相应分析可以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带来实质性帮助,从而有效的规避税务风险。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务风险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收政策多,所得税申报表设计方面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难度大。因此,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税收政策,注意制定相应税务风险管控方略,实现降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务中税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常进行,切实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一、企业所得税汇算中所存在的税务风险(一)税款错报风险企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缴税款时因对政策理解偏差错用税率、计算错误等原因非主观故意计算税款错误时,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多缴税款占用企业资金流超过三年期将错过时效,缴纳不足或者是不缴纳税款给企业的带来了一定的税务风险和经济损失。(二)法律惩处风险企业纳税人在进行税款申报时,通过减少应税收人或者多报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方式来降低税款缴纳。这些表面上看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但是实质上也给企业带来潜在税务风险。一旦税收部门数据评估发现异常,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就要受到严重惩处,将承担一定的法律刑事责任。(三)纳税申报表填写不规范带来的风险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每个企业最重要的涉税业务。每年政策都有不一样更新。2014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式启用新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41张申报表,填报难度较大。2015年度汇算清缴,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3号又更新了3张所得税申报明细表,修改了若干填报口径。每一张表之间都有着紧密关联,因此,如果企业其中一张表填报出现相应错误,就会影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正常进行。(四)税收政策掌握不及时、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不充分风险由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掌握不全面、没有及时更新税收政策,未认识所得税汇算清缴财务与税务处理不一致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税收政策执行不符合要求。企业要做好所得税汇算清缴应充分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创造税收价值。但是在实务中企业由于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最终与税收优惠擦肩而过,从而没有很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节税效应,加大了企业税负负担。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税务风险规避措施为了广大企业更好的应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把握财税政策依法进行汇算清缴,避免企业多缴或少缴税款,面临补税、滞纳金和罚款的税务风险,现总结汇算清缴实际工作中应该关注的、容易出现风险的几个要点,以便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涉税风险。(一)及时学习税收政策,依法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1.视同销售收入的税务处理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售价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2.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区别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如软件企业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相应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目前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等权益性收益,给予了免征税款。3.正确划分业务招待费支出范围,用足政策业务招待费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必要的、合理的交际、应酬支出。通常将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餐费、接待用品包括茶叶、香烟、赠送的礼品等。在实践中,企业存在将交际、应酬支出计入办公费、业务宣传费等其他费用科目,应作必要的重分类转入业务招待费合计汇算清缴。企业可测算全年营业收入用足该项税务扣除政策,例如某企业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则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5000×0.5%=25万元;25/60%=41.67万元。4.合法列支成本、费用支出准确把握税前扣除应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合法合理性原则、真实相关性等原则列支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税前扣除的合法有效凭证包括发票、财政票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等。如,企业支付员工工资时,可根据工资发放表、劳动合同社保缴纳情况、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原始凭证做为税前扣除的依据。5.研发费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事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按不低于10年分期摊销。企业应当不迟于年度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和研发项目文件完成备案,并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专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文件执行研发费加计扣除,避免核算不清,错失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企业管理部门对税务风险管理认识。可以通过相应税务知识教育,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创建重要性,从而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其次,企业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理念进行相应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探索,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税务管理体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些有关涉税的工作可以交由服务质量高的中介机构来办理,提高企业汇算清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建立相应的审核评估制度,通过相应考察来降低潜在税务风险发生概率。(三)依法填报纳税申报表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填报说明规范申报表的填报。(四)加大企业监督管理力度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做好纳税调整,对企业防范税收稽查风险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企业自身企业角度来说,企业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纳税管理部门,通过这个专门监督机构来实现税务有效管理。同时税务征收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相应税收政策进行税务征收和管理,保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顺利进行。三、结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作为企业工作中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税务处理具有积极作用。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管理,通过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来提高税务政策落实程度。同时可以通过规范纳税申请表形式来实现纳税申报表统一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发生。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人员专业综合素质和加强监督管理方式来保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发展。参考文献:[1]袁东霞.企业所得税汇算鉴证的风险研究[J].现代商业,2014(27):242-243.[2]林春微.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的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251-252.[3]曹敏.风险服务合同下海外中资油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J].财政监督,2013(17):7-9.(作者单位:江苏苏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第8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关键词]全面预算 预算管理 信息化 用友软件

一、引言

随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工作的推进,许多财务管理和ERP管理软件都开发了预算管理的模块和功能。它可以提高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预算编制工作的可靠性、效率和速度,从而精简了复杂、分散的预算编制、计划和预测流程,具有较强的预算分析能力及灵活的计划能力。有的还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对接,使全面预算数据与财务核算数据能够共享,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能够自动从财务核算系统提取所需数据,并自动进行预算差异分析,在凭证制单时可以进行预算控制,如当某些科目发生额超出财务核算系统设定额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等。这种编制预算的方式,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不同级别的预算单位能够协同完成预算工作,劳动量明显减轻,提高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

但是,这些预算管理软件大都存在着以下的缺点和不足:(1)脱离了业务预算过程,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程度不高;(2)合理配置资源的内涵和功能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大都仅能体现部分ERP制造排产功能;(3)侧重于会计(科目)信息,忽略了业务内容,容易导致预算和核算的不一致,预算分析对比基础缺失;(4)企业经营形势千变万化,业务内容年年不同,加上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需求,预算管理软件相对缺乏足够的灵活性;(5)“预算科目控制”本质还只是“事后控制”,不能做到“事前、事中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控制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6)预算分析对比功能不强,不能满足预算全面控制和绩效考评的需要。

二、关于E-CELL、U8、UR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摸索以及对用友相关软件的学习运用,本文提出了基于E-CELL、U8、UR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即“以E-CELL进行预算编制、以U8作为预算执行系统、以UR进行预算分析对比”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图1所示。

1、E-CELL在预算编制中的运用探讨

E-CELL在预算编制时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预算数据采集表的设计、数据录入;(2)预算数据的审批;(3)预算数据的汇总、计算;(4)从U8系统提取预算编制参考数据,如上年数等;(5)预算数据修正,如财务部门对预算数据的修正;(6)预算数据在企业各部门的分解;(7)预算调整;(8)预算报表生成与查询(也可以用UR完成)。

在运用E-CELL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建立与U8系统口径一致的基础(共享)数据。E-CELL将从U8系统中取数,而且两者在UR中要进行分析比较,基础数据的一致和共享非常重要。如:部门、人员、科目、项目等。(2)设计科学合理的预算数据采集表,区分数据采集表和汇总表,充分发挥系统的汇总计算功能。特别是需要计算的预算数据,比如固定费用的分摊,要有基础的数据表。(3)设计可视易用的审批流程,体现预算的审批和资源分配功能。(4)利用版本控制预算调整和变化。预算数据勾稽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预算调整应该区分日常调整和集中调整。对于日常调整,往往无需调整预算整体报表,可以更新小版本号(如由A变为A’),便于对预算部门基于最新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对于集中调整,一般需要重新编制预算,预算报表也会有所变化,应该更新大版本号(如由A’变为B)。(5)利用版本进行多版本预算比较。企业需要多套经营数据预测时,可以运用不同版本的预算进行比较,但仅对生效的版本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对比。(6)利用“预算编制日”变量,抽取最新的数据。预算编制一般时间较长,业务部门编制时可能是11月,但财务部门汇总时可能已经12月,必须抽取出最新的数据进行比较,特别是费用发生不均衡时更需要对照现有数据,避免出现预算数据小于实际数据的低级错误。

E-CELL运用于预算编制时的主要不足:对诸如生产计划之类的预测,E-CELL没有计划排产的功能,建议利用U8自身的计划排产模块。

2、U8在预算执行中的运用探讨

U8在预算执行核算时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对预算数据的执行情况进行核算;(2)为预算编制提供历史数据支持;(3)为预算对比分析提供实际数据。

在运用U8进行预算执行核算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核算口径与预算口径的一致性,确保预算对比分析的基础相同。(2)运用同E-CELL一致的基础(共享)数据。

这里需要探讨一些预算管理认识的误区,即“全面预算不等于全业务预算”、“有预算不等于可执行”。“全面预算不等于全业务预算”说的是全面预算虽然力求全面,但对有些细节也无法真正全面。比如会议费预算,年初预算做得再细化,依据再充分,临时变化也是常有的事(从实际情况看,没有变化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有预算不等于可执行”,说的是全面预算虽然确定了全年的经营大纲,但在具体执行时仍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确定预算支出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及时间进度安排等。本文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不可能把所有需求都在预算管理软件中实现,在实际中,对于预算的事前控制,要通过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固定资产投资制度、资金审批制度)去落实,通过OA系统、协同软件等去实现。

3、UR在预算分析对比中的运用探讨

UR在预算对比分析中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预算汇总报表编制;(2)实现会计日常核算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编制;(3)实现预算对比分析。

第9篇:财务共享工作汇报范文

在1980年左右,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作为代表的西方大型跨国型企业为了客服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始采用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是将数个分散的经营职能集中起来,组建成一个新的单元,通过对该业务单元的专门管理来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减小分散化经营管理的成本,在减小管理成本的同时,该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还能够集中资源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获得更到的顾客忠诚度。截至到2014年12月31日,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组织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1998年国外大型咨询公司将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第一次介绍引入到中国企业。

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

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能够从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管理、采购与销售、物流管理等角度为企业经营提供服务。通常,大型集团型企业、跨国公司、金融企业以及服务产业的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色,比较适宜采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其中的主要一种服务模式。

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财务服务模式,它以数据和流程作为服务的基础,是企业专门为了给各业务部门或者企业集团中的分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而设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显著特色是在记账、核算和报告时,能够有效地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会计业务结合起来,这大大地增强了业务处理的口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资到优势业务中去,显著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降低浪费、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建立牢固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中运用的背景

(一)信息链冗余,缺乏有效性

大型的集团企业往往拥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分子公司,一方面,在日常的经营中,这些分子公司往往业务流程较长,在向集团汇报时要层层上报,使得数据的获得与处理缺乏及时性;另一方面,由于分子公司间平时没有频繁的业务关系或者其他联系,往往都各自使用适合自己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计算原则,不同的核算口径造成了会计数据之间可比性不足。对于集团公司而言,最终获得的各分子公司的数据往往需要进行集中汇总处理才显得有参考价值,在可比性不足,且信息传递缺乏效率的情况下,汇总出来的财务数据将大打折扣。这些本来就存在着不足的数据将导致集团管理层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此类管理缺陷亟需得到改善。

(二)管理成本过高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分子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集团为这些新设立的分支机构配备管理职能的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然而这一切都意味着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物质成本来有效支撑规模的扩张,企业的管理成本一下子升高到较高水平。关键是,这些投资不一定就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随着整个集团中管理机构的日益庞杂和臃肿,信息的传达更加容易失效与失真,上级管理层与下级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一些企业为了削减管理成本,采用了分权的方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各分公司与子公司各自为政,自成一派,完全忽略了集团的整体利益,这会从侧面迫使集团投入更多的监督成本,一样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

(三)目前常用模式缺陷日益凸显

我国目前常用的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或者两者的结合,但是这些都有着各自无法克服的缺陷。集中模式下的财务服务中心往往是受到行政指令而建立和运营的,其他业务单元只能单方面地接受该财务服务中心提供的财务服务,这使得不受到竞争威胁的服务中心极易产生官僚化的腐败作风,职能机制将被严重弱化,最终无法保证服务的有效提供。而对于分散模式下的服务中心而言,则问题往往处在不断重复的单元建设上,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服务效率的低下。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投资视野扩展到了中国这个新兴的国家,中国庞大的市场消化能力、低廉的劳动成本都成为吸引这些国际巨头落户中国的重要因素。随着跨国巨头而来的不仅仅是更加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视角,还有从经济全球一体化角度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新理念。如通用电气、陶氏化学、摩托罗拉、惠普等等都分别在中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根据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境内已设立有近五百家共享服务中心,这些共享服务中心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共享服务中心是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服务,剩下的主要服务于亚太区以及全球公司。报告还显示,各行业在使用共享服务时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就目前来看,使用该服务最为超前的是金融行业。就国内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具体企业名单中,有着大量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于2005年提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物美和中兴,还有2006年开始正式建设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万科、王牌、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等等。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中运用的不足

尽管我国企业正在日益普遍地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但基于我国企业使用该管理模式尚处于开始阶段,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难免会有一些偏差,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风险管理和人才管理的有效经验,所以以下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

(一)操作流程过于复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服务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内分子公司,必然涉及数量惊人的业务流程,繁杂的操作模式会大大影响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效率。除了数量上的流程繁杂,还有权责不清导致的矛盾激化。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公司需要调整原有的运作模式,这往往意味着原来由公司各部门自主操作与管理的业务,现在都改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个业务单元来接手完成,这就容易引起公司各部门与服务中心之间的权责混乱,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或者是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激化矛盾,企业管理效率低下。

(二)远程沟通效率低下

企业运营涉及到计划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等众多环节,财务工作需要将各个方面的信息都汇总到一起,加上远程服务的业务部门都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如此多的信息沟通,远程集中式的服务模式必然不能够达到面对面沟通的高效。不排除信息技术的不稳定会引发数据丢失或紊乱的现象,直接导致企业措失良机。

(三)财务工作缺失核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本来由各业务部门自主完成的大量重复性财务工作集中到了一个业务部门进行处理,解决了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能重复构建的问题,但是由于服务中心的人员并不在具体的业务部门内部,无法及时获取经营的现实情况,也不能够设身置地考虑财务处理中需要结合的实际因素,所以所得到的财务处理结果并不一定都是准确的,甚至可能存在着较大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