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一、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中率先提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指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进行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的保教人员对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园里的一切保教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它繁杂琐碎,既具有生活性,又要求科学严谨,具有教育性。

二、小班幼儿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3-4岁幼儿的大脑皮质完全与小脑相连,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大脑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和四肢的协调合作。比如自己洗手、如厕、穿脱衣服和鞋袜、用勺子熟练地进食、灵活地上下楼梯、平稳地向前跳。但受身体机能发展制约,有些行为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语言方面的发展,3-4岁幼儿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达到73%。累计词汇量达1730个。掌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词汇增多,如3岁能使用描述外貌特征、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形容词。这个时期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连贯和条理,大人往往要边听边猜才能听懂。

认知发展方面,小班幼儿独立性增强,常常离开大人自己活动,从而获得体会、印象、经验等。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过程以无意识为主,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记忆依靠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边做边想或者先做后想。比如在拼图之前,幼儿往往不会说出将要拼什么,而是拿到图板就开始拼,拼完之后,才说明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

社会性发展方面,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懂得自尊,如犯了错误会羞愧,怕别人嘲笑,喜欢当众夸奖不愿意当众责骂。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做游戏、参加活动,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和同伴的友谊脆弱易变,一般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此外,情绪不稳定,有很强的情感依恋。

三、小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其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有差异。对小班幼儿而言,一日生活都是学习的内容,而班级管理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结合3-4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的适应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情绪波动大。加之小班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都不够完善,故小班的班级管理内容应聚焦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让幼儿对群体活动感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好奇,并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幼儿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直接因素。有的教师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并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教具准备不充分,甚至存在工作倦怠;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需要服从教师的指令,达到教师理想的整齐有序的班级秩序。幼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是管理和经营好班级的前提。但实际上,一些幼儿教师因为日常工作的繁重琐碎,基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地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重要性并不了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日生活都是课,但有的教师仅对教学活动很重视,准备充分,讲究方法和策略,对课后幼儿的生活活动就较随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实时教育的意识和智慧比较欠缺,导致幼儿在卫生行为习惯、生活基本技能和文明礼貌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占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小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限制,非常柔弱,相对无能,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往往以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管理中、游戏活动管理中,还是生活活动管理中,幼儿总是处于依顺、服从的被动地位。比如在游戏活动中,通常是老师说今天我们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幼儿只要照着老师安排的去做就好了,并没有参与游戏的选择与组织。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价值,对幼儿的疑惑置之不理。对于幼儿犯的错误,一些教师忽略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教师的权威给予严厉的指责甚至体罚和恐吓,让幼儿慢慢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三)班级管理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家长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不参与,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表现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在日常卫生行为习惯方面,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而在家里却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乖乖自己吃饭,回到家不仅要大人喂,有的还要追着喂;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家却很任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小班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回到家得不到同样的重视和巩固,教育功亏一篑,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五、做好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理论学习。

幼儿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紧跟幼儿发展的脚步,加强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把握时展的新思想,不断更新教育和管理观念。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因为园长的办园理念、管理水平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关键所在,园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成为教师把握正确班级管理方向的引导者。其次,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班级管理理论的探索,对系统理论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整体的思考。最后,应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建构健全的培训体系,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学习观、发展观、儿童观。

(二)开展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

由于小班幼儿的幼稚性,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更多的还有保育任务,教师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和人格需要等。其次,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给予幼儿理智的爱,并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再次,教师要给予幼儿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有自由活动和选择的权利;要多与幼儿协商、合作,多征求幼儿的意见。最后,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应该就事论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相信幼儿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将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知识和爱的海洋中温暖地成长。

(三)家园共育。

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将有效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度,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不可避免地出现分离焦虑,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新生家长会,配合教师的家庭访问,陪幼儿参观幼儿园和自己的班级,熟悉班级的教师,认识新的小伙伴,带领幼儿和老师、同学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消除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的焦虑和陌生感,拉近幼儿和教师的距离,使幼儿尽快接纳老师,爱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利用入园、离园的时候或者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使家园达成共识,互利互惠,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86-189;223-225.

[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227-229.

[3]张富洪.幼儿园班级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金晓梅.幼儿园班级管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曹佳琪.“三性并茂,阳光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管理研究[D].延边大学,2014.

[6]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第2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1.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是促使学校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班级与年级、院系以及学校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幼儿园学校应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完善幼儿园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班级管理体制息息相关,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更有益于教师自身的管理与孩子的自我管理。此外,这对于幼儿园良好的班级学风建设也大有裨益。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对于提升幼儿园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幼儿园未来的整体发展进程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1.2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区。如: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有些老师将幼儿园孩子当做成年人来管理,采取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方式来严格要求孩子,因而没有对孩子形成正确引导,无法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应有的效力。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园老师,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差异,不论是哪个孩子对采用一样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求,孩子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导致整个班级向心力不强,对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应正确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孩子自我管理适合孩子发展的需要,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孩子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发现与改善自身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孩子的管理经验。孩子作为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同时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孩子的自我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强化孩子的自我决策意识。此外,幼儿园创建优良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孩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如:部分幼儿园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候,孩子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此时,教师应该对班委会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幼儿园班级管理应充分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管理班级时,老师对于孩子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从而使孩子能够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时,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充分细化,从而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并进行有效地引导。此外,班级教师还应该充分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意识,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1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简单来说是由学生群体和家长、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文化、知识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各成员大都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或为了解决同一种问题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他们之间相辅相成,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型式。

2.2构建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积极推进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所懂得的东西都深刻影响着学习共同体,反过来学习共同体也积极促进着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将自己的长处与其他孩子交流、互补与完善,这对于创建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校园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新型学习共同体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孩子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地位,有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和教师可以适时的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更有益于促成幼儿园班级和校园的和谐文化。

3结束语

第3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管理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及基本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班级管理原则是对班级进行管理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它对班级全面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实践证明,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高效性原则是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四大原则。①主体性原则。指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引导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教师充分投入地从事班级管理工作,能从自己所在班级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管理策略和方案,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协调班内的多种因素。在提高班级管理成效的同时,幼儿作为学习、游戏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和确立,使教师作为管理者的主体性与幼儿作为学习和游戏者的主体性相结合。②整体性原则。指班级管理应是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整体性原则保证了班级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而不是部分幼儿的超常发展,确保班级各种管理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③参与性原则。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开展有益的活动。④高效性原则。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使班级呈现更健康的面貌。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础是创造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注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予以提醒或制止。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然后再出去。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的有条不紊。我是班主任,常常主动承担任务,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三、幼儿班级管理的关键是抓好幼儿常规教育

1.明确活动要求,并持之以恒。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这样,幼儿不仅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

2.以表扬鼓励为主,规范幼儿行为。幼儿做得正确或是有了进步时,适时的表扬或鼓励会使幼儿的积极性更高,并主动向老师肯定的事情上靠拢、学习。一次区域活动中,胡蕊小朋友主动将别的小朋友离开后散乱的烧烤摊整理好,我立即表扬了她的做法。在以后的活动中就经常能看见类似的情况了。胡蕊小朋友的正面示范,我的及时表扬,更加促进幼儿自觉的遵守常规。

3.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对教师充满了崇高的敬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的示范,影响着幼儿的言行。所以要使幼儿常规更加规范,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四、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家园共育

在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意识到,只有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第4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管理 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13-02

和谐又称为协调,是指配合得适当,与混乱、不适当相对应。从班级管理上来看,和谐就是指教师与各种人际关系相配合的适当程度,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幼儿园管理上看,和谐反映的是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持续性、反复性和发展性,形成一个整体素质的提升;从和谐社会层面上看,和谐反映的是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总是与一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适当有序的状态,是事物生存与发展在理想状态下的协调性。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班级管理,它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班级管理工作是具有一定挑战性且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的整体面貌,也代表着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进程和质量。所以,做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能有效地保证幼儿园整体教育管理的高水平,就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在这些管理对象中,最难把握的当属对人的管理,也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即对幼儿、配班教师以及家长的管理。因此,在这里着重谈论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运用,来创建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首先应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为了能够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就应该创建这种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包括五个方面;教师与幼儿的平等、教师与教师的互助、教师与家长的信任、教师与领导的理解、幼儿与幼儿的友爱。五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缺少一项或削弱一方,都会失去平衡,这种精神环境就不完善。

一、 教师与幼儿的平等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尊重、支持幼儿,建立师生积极关系,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是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也就是说教师应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

(1)教师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需要,相信幼儿的自我判断能力,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切忌不要对自己不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

(2)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绝不可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曾经听过一位骨干教师在演讲课中说过,在对幼儿的交往中,身体语言动作非常重要。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等,作为教师,应尽量多采用这类适宜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和鼓励。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不同特点,如个性特征、发展类型、发展节奏等,用不同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引导。

二、 教师与教师的互助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上,这对促进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教师间的关系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教师之间的顺利沟通与交流是否得当,会影响到班级良好氛围以及幼儿健康教育环境的形成。虽说班组成员要精诚协作,但也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确保能顺利有效地开展自己的工作。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作为主班教师,也就是班级第一负责人,在开学第一天就应该召开班会,将本学期的工作分配给班组每个成员并要求各负其责,对各自的工作作出计划,并了解和督促她们按计划完成任务。班级的各项工作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班组成员间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创造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础。在室内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主班教师对幼儿上课时,配班教师要密切配合,帮助主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教学相关的辅助工作,当幼儿出现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时,配班教师要及时予以提醒或制止。在就餐时,班上三个教师更要分工合作,一名教师盛饭,一名教师发饭,一名教师巡视督导孩子们吃饭。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应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做好分工,才能出去。活动中,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一定的约束或制止。除此之外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

三、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家园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信任关系表现在家长能否给予配合和支持,这很重要。开展多样的家园合作形式,能和家长达成一致,对幼儿进行共同的家园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也对搞好班级管理起着推动作用。正如新《纲要》中“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目标是实现家@共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因此,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效果,我们每学期开始都要召开新生家长会,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真正懂得,只有家长真诚地参与和监管,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水平。为了使家长进一步配合,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学期中间会进行家长参与幼儿活动的半日开放、定期召开家长伙食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邀请家长义工以及家长参与的大型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就会使我们的工作透明度更高,并相应地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取得家长更多的支持。比如,亲子运动会,不仅能增进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幼儿得到更多的锻炼,让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双方要随时通过QQ群或微信群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四、 教师与领导的相互理解关系

教师与领导的相互理解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领导的支持,领导对教师的关爱并一视同仁。一个好的教师能够与领导友好相处,工作会更加顺利,得到更多的成长帮助。

第一,摆正心态,自然相处。作为教师要认同一个理念,就是只要认真工作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不要对领导有惧怕心理。如果刻意回避会造成领导对你的忽略或者对你能力的怀疑。不必装出一种领导喜欢的样子,更不要装作没看见领导,这样不仅自己累,重要的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第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要理解领导的工作特性,能够尽职尽责、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要学会体谅领导。因为领导工作繁忙,要及时和领导进行沟通。

第三,把握机会,展示自我。如果教师有能力却不主动展示,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谦逊是美德,但是有才必逞,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所以教师要结合自身优势主动请缨承担工作任务。

作为幼儿园的领导,对教师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帮助。首先,明确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力量。没有教师的配合,幼儿园难见起色。因此,管理者可以在幼儿园会议上诚恳地告诉教师们:幼儿园需要你们,幼儿园的建设离不开你们的支持。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第二,相信和尊重教师,只有尊重教师的想法,设身处地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才能与教师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第三,给予教师发挥才能的空间,具有民主开放、和谐、互动的空间,才能激励教师们放开尝试,大胆创新。管理者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商讨,出主意,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和把握方向。第四,给教师学习上的支持和服务,就是给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才能让教师的知识视野开阔,才能成为真正的能手。

五、 幼儿与幼儿的友爱关系

主要表现在孩子们之间建立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关心他人当作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前提。这种友爱的气氛是创建良好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孩子之间的友爱是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建立和深化的。所以在班级幼儿一日活动中,首先,要创设一个氛围,使幼儿在与伙伴交往中产生友谊。多数幼儿是很乐于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游戏,共同欢乐,结成互相依恋的,密切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其次,教师要引导教育幼儿珍惜友谊。幼儿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当幼儿之间发生了争吵,教师要采取劝解的方法加以疏导,要帮助幼儿多从自身寻找原因,要让有错的幼儿主动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第三,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爱心,规范幼儿的行为,把关心同伴当作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多关心帮助伙伴,当有幼儿生病时,提醒其他幼儿主动去关心问候。学会与同伴分享,懂得尊重同伴,体谅同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鼓励幼儿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不断发展幼儿之间的友爱。

参考文献:

[1]王剑虹.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秩序的建立[J].文教资料,2011(12):155-157.

[2]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旬刊,2013(3):86-86.

[3]卫岚.教师的情感艺术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Ⅱ辑,2011(1).

[4]谢敏.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

第5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教育教学;方法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影响着幼儿本身的发展,提高幼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加强幼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幼教人员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问题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和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是教师首要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要让教师树立“讲理想、比贡献、献爱心”的敬业思想。有了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终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灵。为了把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我们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纲要》中关于职业道德的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落实执行,并全部落实幼教人员岗位责任制,形成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又以多种管理手段,比如及时表扬与肯定每位教职工的点滴成绩与进步,并与打分考核、评先进、分配等挂钩。再如,把孩子是否喜欢幼儿园、老师作为评估的一个方面,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巩固,从而使幼儿园涌现一批爱孩子、爱工作、肯钻研的先进典型。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要有一种永不满足已有的知识的意识。素质往往是个体在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大胆尝试才能获得发展,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方面,而教育活动的组织是实现幼儿园整体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保证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为此,我们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幼教工作进行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已成为提高我园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经常举行教学观摩,采取多种途径为提高幼教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规范教学内容和行为,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在实践中为教师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二、实现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学期初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将要开展哪些工作、幼儿开学以来的表现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并向家长说明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自己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增强教育透明度,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

在家园共育时,老师要加强反馈,有效指导。向家长介绍教育教学计划,宣讲幼儿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家长的热情。

三、发挥幼儿自主性,建立班级常规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也转变为注重民主管理,良好的班级常规往往可以提升教育的成率。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幼儿情感依恋强烈,班主任更要在班级中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如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幼儿,亲切呼唤幼儿乳名,和幼儿交朋友,使幼儿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教师的亲近上。逐步用规则引导幼儿的行为,用情感沟通影响幼儿行为,树立榜样规范幼儿行为,使幼儿孩子融入到了这个班级集体大家庭,养成了一日生活和行为常规。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和制定班级常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还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四、班级管理规划要与幼儿成长计划有机结合

管理规划和成长计划都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与成长引导,有了它便有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幼儿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根据具体发展现状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规划与成长计划。班级规划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规划制订本班某个时期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的活动过程。只有有了整体的管理规划,幼儿的管理活动才能朝着具体的实施方向有序发展。在管理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幼儿不同阶段、不同成长特性等客观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实现班级管理的长远发展。

总之,儿童园班级办理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工作,需求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老师以及于幼儿园创办者在新《大纲》教学理念的辅导下,不断地探究幼儿园班级办理的新思路,推进儿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让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月琴.为新生家长上三堂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09).

第6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园一岗双责责任书范文一

1、教师在幼儿入园之时起便对幼儿的安全负责, 教师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幼儿出现安全问题,教师负主要责任,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认真督促落实好班级各项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幼儿进园时,老师要快速对幼儿进行晨检,一摸(摸头)、二看(看幼儿暴露部分是否有红、肿、青块、伤痕等,如有要马上向家长问明)。

2、课堂教学安全由任课教师负责,各教师带班期间不得离开班级,不准做私事。课间护导不聊天、不串岗,必须重视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并及时清点各班人数。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清查幼儿人数。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不得私自外出,如果私自外出,幼儿出现安全问题,后果自负。

4、值班人员集中精力,认真组织幼儿活动,值班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5、带领幼儿户外活动时随时清点人数,不得把幼儿单独留在室内;在室内活动时,防止幼儿单独外出,更要防止幼儿单独出园。

6、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不打人、不推人、不抓人、不爬高、不猛跑、不攀登阳台栏杆,以免跌伤、碰伤。

7、负责对本班的教室、寝室、户外活动场所以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要及时上报,防止发生失火、触电、砸伤等事故的发生。

8、不让幼儿单独到厨房、水房、锅炉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去。切实做好班级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保温桶开水温度适中,以不烫伤幼儿为准,热浆、热饭、热汤未开饭时放在小办公室,办公室严禁幼儿出入;开饭时,桶、壶旁不离人,严禁私自用电水壶。

9、随时检查班上的玩具、用具,损坏及时修好。

10、随时检查幼儿口袋有无危险物:如小刀、钉子、小球、小瓶等,并注意不把这些东西带到床上。

11、要仔细照顾幼儿的衣食住行,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鼓励幼儿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时告诉老师,发现病情及时联系幼儿家长报告园长,不得延误。

12、药物、剪刀、针等放到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13、吃鱼、排骨时,防止鱼刺、碎骨头卡伤幼儿。

14、户外活动时检查幼儿鞋带是否松开,松开时及时系好。

15、幼儿入厕必须有教师陪同,教师必须进入厕所内看护幼儿入厕,不许在外遥控,幼儿在园内如出现尿床、便到裤子上等情况,班主任或当时负责的教师应及时处理,不得找家长处理,如有发现,按不胜任本职工作处理

16、课间操时所有教师都到操场做操,班主任要组织好幼儿站队,要求队伍整齐,做操期间幼儿不说话,不打闹,归班队伍安静、整齐。

17、各班注意用电安全,严禁幼儿触摸各种电器,并结合实际随机向幼儿进行自救、健康、安全等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18、幼儿离园时,教师应让幼儿排好队,有秩序地等待家长的到来。教师没见到家长面,不得让幼儿离园。

19、幼儿在校内如出现突发性病变,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家长不在或来得不及时,教师应及时将幼儿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20、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幼儿,否则后果自负。认真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能指导保育员配合保育员管理幼儿一日生活和卫生保健工作,使各项工作达标。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幼儿园、教师各执一份。本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园长签名:

教师签名:

幼儿园一岗双责责任书范文二

幼儿园工作安全第一,安全工作教师先行,为了加强管理,落实责任,杜绝幼儿园事故的发生,幼儿园本着安全工作,预防第一的管理方针,在教师完成常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特与教师签订此安全协议书:

一、各班教师在幼儿入园之时起便对幼儿的安全负责,各班任课教师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幼儿出现安全问题,任课教师负主要责任,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认真督促落实好班级各项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课堂教学安全由任课教师负责,各教师必须重视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并及时清点各班人数。

三、接送幼儿要认清人,家长自行接送的要和家长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如有陌生人接,必须电话联系家长。

四、户外游戏要确保幼儿安全,教师不得让幼儿放任自流,要有计划的组织指导幼儿活动,科学锻炼,确保每一个幼儿活动的安全。

五、各班注意用电安全,严禁幼儿触摸各种电器,并结合实际随机向幼儿进行自救、健康、安全等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六、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不得私自外出,如果私自外出,幼儿出现安全问题,后果自负。

七、各班教师应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保证幼儿在园安全。

八、在工作中,如果因教师管理不善,失职,在可避免性情况下造成对幼儿伤害,由教师本人负责。

九,值班教师应严格把好门卫关,防止幼儿走失。 此责任书一式两份,签字日起一年内有效。

单位:镇中心幼儿园 教师(签字) : 园长: 年 月 日

幼儿园一岗双责责任书范文三

安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抓好幼儿园安全工作,能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及幼儿园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校、园工作的首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安全作为校、园发展和管理的生命线。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和幼儿园园长一岗双责的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责任落实,特制定如下幼儿园园长安全管理责任,形成监督和防范的机制,共同搞好安全工作。

1、幼儿园园长要配合班主任、保育员及科任教师共同完成安全工作。

2、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管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

3、幼儿园园长要与班主任、保育员、科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共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

4、幼儿园园长要带领幼儿园行政、值周教师认真履行职责,负责24小时值班。勤到操场、楼道、走廊及教室巡视。早上、中午、下午上学、放学到园门口值勤,对危及和可能危及师生安全的事故给予及时的制止和解决,防止事故的发生。

5、对日常的安全防范,要求谁在岗,谁管理;谁出事,谁负责。但在意外事故处理时,则必须按谁遇上,谁处理;谁负责,谁处理的原则进行。

6、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幼儿园园长及其他管理人员不能随意离开岗位,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认真落实各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精神,并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第一的观念在老师们的头脑中牢固树立起来,从而形成园内讲安全、班级抓安全、人人想安全的局面。经常宣传道路安全、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8、随时检查,及早发现园内的种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建立起高度的预见性、敏感性、主动性和警惕性等综合防范意识,对安全管理不能留死角。

第7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

在幼儿园活动中,“常规培养”是能够更好的完成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在幼儿园能够活泼有序进行活动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只有幼儿有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常规,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不像教学活动那样,能一下子看到效果,其实它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也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这样三种不容忽视的人员结构:保教人员、幼儿、幼儿家长。通过建立起与保教人员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工作秩序;与幼儿之间自由自主、活泼有序的活动秩序;与幼儿家长之间积极沟通、相互配合的家园秩序,创建出环节明确、持续有效的时间秩序,使班级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幼儿园不仅是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一、有序生活 谱写精致序曲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要遵守的规定和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准守什么要求,那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提高幼儿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教师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

【序曲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所以教师要懂得与孩子交流感情。小班的孩子的依赖性还比较强,最喜欢得到老师的,我们经常会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我们会抱抱孩子,或夸夸他。表扬他叫老师的声音真好听,夸夸他对老师有礼貌……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必须正确使用权利,对待孩子要不偏不倚,不能带着情绪来对待孩子。高兴时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或不了了之,心情不佳时孩子的无心之过也会遭到大大的批评,这是对孩子不公平的。班里的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也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三位老师经常统一思想,从不放松。

【序曲二】建立必要的行为规则,引导正确的常规习惯

良好的常规是实施教育的保证,而必要的规则是形成良好常规的前提。如,上厕所和洗手时不推不挤、拿椅子必须双手把椅子放在胸前端起来,不可以拖着或顶着走、搭积木时不能争抢等。我们把规则和幼儿必须养成的习惯联系起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小班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当他们不理解的时候,老师可以反复示范,用动作来提示他们应该怎样做。如,游戏活动时我请小朋友把椅子搬到“小脚丫”上,一开始,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教室顿时乱哄哄的,我就端起自己的椅子边放边说: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搬椅子放到小脚丫上。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看了我的动作,一个个都把椅子放到了位。

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他们经常会违反一些规则,老师要及时提醒、纠正,以免使他们养成不良的习惯。如,该听故事了,有些孩子坐不住,离开座位或在位置上扭来扭去不听。这时候老师就得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必要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序曲三】培养一定的自我服务,巩固已有的行为规则

如果孩子做事总是依赖大人,那么他们会缺乏独立性,进而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特别是劳动习惯。因此,老师应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简单到复杂。如,中午吃完午饭,我请幼儿自己放碗盘。起先许多幼儿在放的时候会把菜汤洒到地面上。我发现这个现象后,不训斥孩子,而是教他们先把没吃完的汤来倒到,再来拿盘子。这样幼儿洒到的机会就大大减少。而且,孩子也十分喜欢来搬自己吃好的盘子。这样既减轻了保育员和教师的任务,也培养了幼儿为自己服务的意识。其实,有时只是幼儿没掌握好的方法,不是不会做。所以,作为老师和父母,应该让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就会喜欢上自己做了。

二、三位一体 奏响和谐主旋律

保教人员之间是否建立良好的沟通,是班级一切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班级事务琐碎,仅凭一个人孤军奋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只有几个人既分工明确,又团结互助,方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1、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规培养还要贵在坚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教师要有计划,先培养幼儿什么方面的常规,要按部就班的一项一项培养。一旦开始,就应该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才会成功。

2、要求一致、配合默契

班上的老师对于本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要求要做到了如指掌,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一致。如果这个老师要求严,那个老师不怎么管,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还容易形成幼儿的双面性格,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还应该注重教师之间的配合,比如,每次去做操,我们分给孩子们做操的罐头,孩子们由于爱动,都喜欢不停得敲打罐头 。我们发现问题,每天都要进行评比,如当天拿罐子没发出声音的孩子第二天就能做小组长。通过长期不懈的培养,幼儿在拿罐头的时候都能很好的控制好不去敲打罐子。这样,出操的次序比较整齐。幼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要求明确,正面教育

在帮助幼儿建立一日生活常规的时候,应该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切忌使用太多的“不”字,当教师发现问题是,要告诉幼儿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是好还是坏,让幼儿知道做这件事是对是错。这样,如果遇到同样的事,幼儿就不会去做了。

三、家园沟通 再现华丽篇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尊重、信任、让家长愿意参与幼儿园活动

首先思想上树立平等的观念,班级的老师和班级中每位幼儿的家长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平等会让家长产生主人翁意识。例如,我园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家长育儿经验论文的评比。我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奖。得到优胜的家庭我们就会发一张小奖状和一份纪念品。当孩子得到奖品时都会兴奋不已,家长们参与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如每个新学年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们都非常重视,让家园沟通有个良好的开端。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和班级。其次,让家长了解这个学期我们会举办哪些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家长配合的是什么。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家长自由提问有些什么困惑或是需要我们老师改进的地方,可以教师回答也可以在坐的家长回答,充分体现了平等。此外,我们每个学期还会开展各种家长活动,让家长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2、合作、理解,使家长敢于参与幼儿园活动

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每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例如:我们每个月有一次家长助教活动,就是让有才艺的家长来幼儿园为孩子们上课。如一位中学社会老师的家长,向小朋友讲述现在的环境,教育幼儿怎样保护环境。一位厨师的家长现场教孩子们怎样做饺子。幼儿园为爸爸妈妈们提供了亲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平台,家长为幼儿园带来了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精彩的教育活动。

3、耐心、细心,指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在“本周你最棒”的栏目中及时反映幼儿这一周在幼儿园的表现,许多家长对这个栏目十分的关注,每个星期五总是要去看看自己孩子这一周在幼儿的表现如何,有些家长也会及时的与幼儿沟通,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还通过每个星期的“红本子”、每个月的家长联系册、每星期的小纸条等形式联系家长,让家长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多样记录不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而且双方也可以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第8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第9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