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精选(九篇)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

第1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0-03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以往的以人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以技术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强。[1]我国当前正处于高新科技成长与产业布局改革的关键阶段,不仅迫切需要科研型精英,更需要一大批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监管人才,且当前严重短缺的是处于科研型人才和技术人员中间的实用型高等技术监管和组织精英。[2]所以,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是将人口优势变成人才资源优势的关键,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条件。[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支持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专业之一。在进一步践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本校踊跃实行本专业变革发展计划的制订任务,全力推进本专业融合产业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把教学思路转变到服务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上,为辽宁省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4]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思路

我们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培养计划、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考试考核方式等做全方位的改革。[5]

我们通过提高本专业办学定位与企业需求的符合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机制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为辽宁省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油气储存与管道输送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方案

(一)培养计划修订

为满足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以及我校特色专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展了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目标是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大众创业型人才及卓越型工程师。[6]具体修订方案如下。

1.培养目标。将学生培育成德、智、体均衡成长的应用型精英,要求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与系统的油气储运专业知识,具有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才能、工程实践才能;(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竞争与协作能力;(3)能在石油、石化、城市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承担油气储运系统的策划、设计、建设、运行监管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2.培养规格。培养规格的修订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变,力求使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道德和职业素养;(2)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才能,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使用;(3)掌握计算机语言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获取其他相关信息;(4)拥有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5)掌握并具有油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6)能够应用常用工程软件进行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工艺计算和模拟;(7)了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变革,具有一定的创新科研能力。

3.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进行调整,在“整合、”的基础上,压缩公共课及基础课学时,增设具有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课。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油气集输、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泵与压缩机等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关键专业课,在调整课程体系时,这些主干专业课的学时和学分要充分地保留和巩固。另外,石油、石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普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天然气的使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LNG等新技术逐渐兴起和壮大;国内大型石油、石化国有企业在国外的工程项目日趋增加。面对这些新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新专业课,比如工程软件应用、燃气输配、LNG技术、双语课程等,扩展在校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今后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4.教学内容改革。针对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相关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工程背景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增加一定的工程案例学时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为学生讲授实际工程案例,以增强学生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5.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根据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需求,实用践行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比如,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相关工程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应增强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在全面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输气管道课程设计、油库课程设计及工程软件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至少要占总学分的30%。

(二)实践平台建设

我们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共享;多方面筹集资本,加大教学科研基本设施的建设力度;组建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为组建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做准备。同时,我们借鉴国外大学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和国内院校的改革经验,完善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工程技术中心“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力争新建若干个与国际接轨的前沿技术共享平台。

我们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制定开放实验室项目资助计划,在开放实验室的设备添置、设备运行维修、耗材、人员配置、工作量等方面给以积极的支持,营造向学生半开放、运行优良的实践教育氛围。同时,我们加强对实验室的监管,建设完善的本科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监管使用规程,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同时,实施实验室岗位责任制、设备维护、无危险监管与环境保护制度等。此外,每年投资数万元用于大型精密设备器械开放和大型的精密设备器械维修,以提高器械利用率。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要增设设计类、综合类实验,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比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改革实验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实习环节,努力建设与学科息息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实习创造条件。

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们采用当下先进的教导科技,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便。这要求教师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教案、电子教材、教学大纲、习题、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等)制成电子文档。为增强广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学中心与实习基地联合录制实习基地工艺流程和生产装置影像资料,一旦学校条件允许,全部上网,构建网络课堂。在目前的条件下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上传至学院主页,实现资源共享,能够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和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拟用将近3年的时间,建设一支适应学科教学工作与改革发展要求的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团队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组教师队伍保证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客观情况。

1.发展规模。在争取学校有关政策扶持的基础上,3年内吸引5~10名副教授或博士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青年教师。

2.结构调整。积极调整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尤其是加强35岁至45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补充,并使教师职称比例基本合理,在此基础上组织精干力量推进精品课程构建。精品课程构建分3个层次进行,即院(系)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示范精品课程,实行滚动式建设,按照院级、校级、校级示范层层递进。

3.梯队建设。加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在加强年轻教师培养的同时积极培养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带头人,争取3年内拥有省部级或校级学科带头人2~4人。同时,重视教学第一线主讲教师队伍的质量,强调教学第一的思想,确保青年教师授课学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考核方式改革

摒弃以往以考试作为单一考核的方案,根据课程的特色,开展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全面测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拟采取下列几种方式进行考核。

1.主干专业课:采纳以往试卷考试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自我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核的方式。

2.实践课程:可以选择采纳现场技巧实践、上机实践、实践测试等方法,或者采用理论测验与上述操作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考核。

3.考查课:可采取试卷考试、大作业、论文、调研报告等方法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查。

4.研究性课程:可采取教师命题,学生针对题目自行研究、设计,提交报告、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5.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采用顶岗考核答辩、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考查方法。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展望

研究和实行应用型人才培育,是顺应构建人才大国,培育大批企业、单位所要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规划和管理人员,为社会发展履行职务的客观要求,是顺利完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渠道。通过确定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细致分化和调整教学形式,能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转型培养方案体现在应用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创新举措等方面,预计经过3年时间的构建,能整合教学革新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逐渐建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形式,为中国和辽宁经济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宇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6):23-24.

[2] 贾宝栋,苍久娜.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30):158.

[3] 畅晋华,原帅,畅志峰,等.浅谈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中旬),2012(10):26.

[4] 竺柏康,徐玉朋,张仁坤,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5):8-11.

第2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摘 要】分析了课程地位作用、特点,以及教学对象在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的问题,对仓储管理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一是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关键词 仓储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仓储管理基础》是装备保管技术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授仓储管理的规划计划、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课程地位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系统地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熟悉仓储管理具体业务,掌握仓储管理基本技能,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仓储管理问题,打牢专业基础,锻炼组织指挥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课程具有部队管理与装备技术、保障指挥与操作应用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内容与岗位任职联系紧密。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员为士官大专学员,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先行课学习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基础。但是学员对于部队仓储管理方面的认识缺乏深度,理论层次不高,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一是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虽然大专学员整体的学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士官大专学员多为部队考学,有的是已经转为士官,有的是士兵,有的具备大专学历,有的只有高中学历,在学历层次上和文化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知识掌握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队装备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士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士官对高科技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对新装备原理了解不够,不能更好地发挥其战斗性能,影响了新装备的训练。

二是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存在差距。士官大专学员一般的为部队士兵考学进入军校学习,入学前从事不同的岗位,部分学员与所学专业相同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存在着部分学员对所学的岗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一些学员自身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弱,缺乏应有的业务知识,对新知识了解不多,对新装备操作使用不熟练,自身技能不过硬。

三是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存在不足。部分学员入学前为士兵,缺少相应的管理经历和管理实践,加上对军事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部队管理和军事业务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组训能力存在不足。即便有过士官经历的学员,由于资历浅,缺少组训实践,存在训练的方法单一、不灵活,讲问题现象的多,指出问题根源的少,致使组训能力在低层次循环,效率低下。

3 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对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使学员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仓储规划管理、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三大模块。

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仓储规划计划管理部分主要讲授仓储规划、计划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基本模型,属于仓储的上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对于开拓学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对具体的规划方法、原则和要求要精讲。

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仓库业务管理部分包括入库、保管、搬卸装运、包装、出库、温湿度等业务活动,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重点掌握,应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内容,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一些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和业务流程,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必须讲深、讲透。

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仓库专项管理,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战备管理、现代仓储管理等内容,内容针对性、实践性较强,应结合学员在部队工作过的实际,结合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管理理念的培养,着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要使学员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精讲,伴以自学、讨论、实操和作业,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是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针对仓储规划的不同层次,从顶层的仓库分布和组合、库区的布局、库房的布置、设备设施的规划、仓储计划等几个层面,逐层层展开具体内容,提高学员管理能力。

二是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一方面,增加部队实际管理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内容,使学员真实感受到军事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增加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部队仓储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规范和要求,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结合自己特点和军械仓库管理的规定,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学员思考不同的仓库、不同器材的管理方法的不同,专项管理的重点等。

三是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由“千人一法”向因材施教转变,讲求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根据个体或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固强补弱,提高全面素质能力。结合学员在部队的不同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结合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引导和安排学员进行专题和具体问题的讲解,发掘不同学员的潜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四是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对库存控制模型、储备预测模型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数较少,适合小班授课,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由“一言堂”向“多言堂”转变。对于仓储出入库业务管理的内容,由教员讲解为主,改为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锻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仓储管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是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库区网络布线综合实验、库区防盗报警信息处理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实验,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作,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六是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向实战聚焦和向部队靠拢的教学要求和学员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知识和能力水平,利用学员具有岗位任职经历的情况,布置课程案例作业,收集整理设计仓储管理案例,安排学员进行案例作业答辩,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松林,赵湘,吴建明,等,编.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9:350.

[2]吴应进.新军事变革与军队信息化人才建设[J].军事经济研究,2004(8):64-67.

[3]苏海丁.军队管理人才培养浅见[J].国防大学学报:军队建设研究,2007(4):47-48.

[4]张忠福.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2(1):104-107.

[5]陆海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8-169.

第3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一、施工企业物流节点选址背景

1、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现代物流已被工人为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个重要资源。国有企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生产效率不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物流无疑给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另一个全新、高效的途径。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集约化程度,改善粗放型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2、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随着近年来公路公路施工对外发展脚步的加快,跨区域施工甚至跨国项目越来越多。项目施工作业环境复杂,更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多样性造成了施工项目中物流节点选择的难度增加。

3、项目物流节点选址的意义

由于物流节点的选择是整个项目网络优化的核心,项目物流成本的多少,与物流节点的选择有直接关系。作为施工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投标价格降低,人工、材料、管理等成本却逐年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越级越小。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利用好物流节点的选址,继而辐射到客户分配、路线优化,为建立一个完善、缜密、科学的项目物流网络做好基础,为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条降低成本的捷径。

4、项目物流节点选址的现状

目前施工企业一般采取的“公司-项目-多个施工作业队”的施工模式,对于项目物流网络来说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将传统的各级机构层层设立物资部门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场、库等部门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企管部)-采购供应层(项目机料部门)-耗物层(施工队伍及个体)。这种体系的中心和重心是项目机料管理机构,体系运行的宗旨是为耗物层提供质优价廉、供货及时、服务周到的后勤供应。要实现这一目标周转、储存、加工的物流节点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项目对于这些节点的选择,多是凭借经验,无法全面和科学的对其作出判断,这也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线路不畅、成本增加等情况发生。

5、项目物流节点选址的影响因素

影响物流节点选择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自然环境(包括地势、水文、风向、自然植被、全年气候)、资源状况、交通情况、内部分配、节点选址影响因素的权衡。

二、施工企业物流节点选址的做法

1、根据工程情况,确定物流节点。

施工企业工程种类繁多,侧重点多有不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物流节点。比如结构物多的项目选取钢筋等物资存放点、混凝土拌合站、料场、梁场、预制场作为物流节点;路面项目将水稳拌合站及料场、沥青拌合站及料场作为物流节点。

2、引入固定选址和动态选址的概念

固定选址和动态选址是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占用项目时间较长并且固定在某一位置就可以完成整个项目该节点提供服务的部分或者大部分工作量的节点可以作为固定选址,如拌合站、梁场等。当在较长时间施工过程中,某些节点为保证各时间段的选址都是最优的,需要确定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选址布局,这是动态选址,如材料仓库、设备存放点、临时料场等。

3、如何确定某一物流节点使用何种选址方法

项目施工中某些节点投资成本高,不易迁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移动选址所节约的物流费用较迁移、安装费用低,这种情况我们选择固定选址。比如沥青拌合站,由于可以把建站土地使用费、拌合站的运输拆装费、电力设施的安装费、料场的规划、储料棚的建立、污染物的处理、土地复耕费、料场的硬化等费用综合计算出每处沥青站的费用为A,另外计算动态选址成本节约数进料物流成本节约数、出料物流成本节约数、其他节约费用相加之和为B,在A-B大于零的情况下,选择固定选址法,反之就使用动态选址法。

4、如何进行固定选址

4.1根据不同类型的节点确定备选点。

固定选址需要根据节点的功能,通过实地考察,将适合该节点选址的位置进行标注,作为备选点。

备选点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用地面积、地形地貌、交通、周边环境、水稳、风向、水源、阳光、污染物处理。

4.2固定选址的方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如某项目建立混凝土拌合站,备选地点有1、2、3……8,共八个,为了评定8个备选点的优劣,首先根据项目建立拌合站的目的拟定了评价指标。本项目选择评价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居民情况、候选地块、污染因素的影响、公共设施六个方面来评价(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见下表2-1,根据这些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建立的三级指标模型见表2-2。

表2-1拌合站选址的考虑因素和评价标准

表2-2三级指标模型

根据专家评价法确定判断矩阵,首先从第三级指标开始,接着确定第二级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最后确定第一级指标的权重。

(1)、构造判断矩阵S-T并检验其一致性。

(2)、判断矩阵F-S及其一致性检验。

(3)、针对选址目标的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

表2-3三级指标权重分配

8个备选点根据权重分配进行计算,分数最高者为该拌合站最佳位置。

成本最小值法:同样以某项目建立混凝土拌合站为例,备选地点有1、2、3……8,共八个,我们可以根据8个备选点实际情况计算该拌合站的临建费用(A1、A2、A3……A8 ),再根据该拌合站设计产出混凝土方量计算原材料成本、拌合成本、成品料运输成本(B1、B2、B3……B8 ),再加上备选点发生的其他费用的预计,比如污染物清理等(C1、C2、C3……C8 )。将三项费用相加,费用最低者为最佳选址方案。

5、如何进行动态选址

假设某一公路施工企业已承接建设一段工程,该企业物资管理部门需要规划在整个施工期的材料存储设施选址方案。根据施工计划及企业自身的情况,将整个工期分成3个阶段,通过考察得出整个工期中有3 个点可作为材料的存储设施地址,各阶段的最优选址 依次为A 、B、C,各最优选址的成本折现值见表5-1 (成本包括库房成本、物流成本、人力成本及管理费用等)。另外,整个施工期内定位在其他位置的相关成本现值也给定在表5-1中。设任何一阶段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转移成本为5万元,资金的贴现率为10%。现在的问题就是找出这些最优选址被选地点随时问变化的最优组合序列,以使整个施工期内的累积总成本最小 。

表5-1整个施工期内各选址方案各个阶段的最低成本现值 (万元)

注:沿对角线所列的是施T 期内各个阶段的最优选址对应的最小成本现值 。

为了克服静态模型能得到各个年度的最优选方案、但不能保证规划期内总体最优的弊端,引入的模型必须根据需求和成本随时间变化来确定选址方案。这是个多阶段决策问题,根据最优性原理,选址决策序列在变化的状态中产生出来,这就是动态规划模型。

5.1构造动态规划求解模型

5.1.1将问题按规划期间分解成3个时间阶段的子问题t(t=1,2,3 )。

5.1.2状态变量。设St表示第t阶段选定的地址,St的可能取值集合为 {A ,B ,C}。

5.1.3决策变量。在每一状态St下的决策为Ht(St),Ht(St)的取值属于集合 {A ,B ,C}。

5.1.4状态转移方程。St+1= Ht(St)。

5.1.5指标函数。第t阶段的指标函数Vt, 3 (St,Ht,St+1,…,S3 ) 表示在第t阶段由状态St到决策Ht(St)及所有后续阶段的累积利润现值。

5.1.6最优值函数。Ft(St) =max [Vt(St,Ht)+at Ft(St)]。其中,Ft(St)表示第t阶段的阶段指标,边界条件为F4(S4) = 0。

5.1.7按照动态规划整体最优、逆序求解的思想分别求出各阶段的决策Ht(St),然后顺序排列得到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M1,3= { H1(S1), H2(S2), H3(S3)}。

5.2具体计算过程

5.2.1先考虑t=3时,在第3阶段初期,搬迁成本的现值为5/(1+0.1) 2=4.13(万元),各选址方案在第3阶段的成本费用见表5-1。设第3阶段初期存储设施的选址位于点A,进行各方案的评估计算得表5-2所示。

表5-2第3 阶段初期存储设施位于A 点的成本费用计算 (万元)

由表5-2可以看出,如果第3阶段初期存储设施位于A点,那么就该搬迁到C点以使成本最小化。继续对第3阶段的其他选址点做类似计算,得到各方案及其相应成本记录在表5-2中。

由表5-2可以看出,方案A―C的成本费用最小,即F3(A)=44.13,H3(A)=C。同理,对第3阶段初期存储设施分别位于B、C 时进行评估计算可得,F3 (B) = 45, F3 (B)=B; F3 (C)=40,H3 (C)=C。

5.2.2在对第3阶段以外其他各阶段的各种方案进行计算时,还必须考虑之后各阶段累积的成本。当t=2 时,对第2阶段中的选址点B进行计算。搬迁成本的现值为5/(1+0.1) =4.55 (万元)。选址点的成本费用见表5-1,随后阶段的累积成本如表5-4。可以计算出各选址点的累积成本,见表5-3。

表5-3 第2 阶段初期存储设施位于B 点的成本费用评估计算(万元)

由表5-3可以看出,方案B―B 的累积成本最小,即F2 (B) =80,H2(B)= B。同理,可以计算出其他位置点的累积成本。

5.2.3 类似地,可以分别求出其他阶段的最优选址决策,即相应的Ft(St)和Ht(St),见表5-4,并从表中找出最优动态选址方案。

表5-4动态选址法选址运算结果 (万元 )

表5-4包含了确定最优选址一再选址方案所需的全部信息。假设存储设施初期可以位于任何地方,则从表4的第二列可以看出,104.55万元是最优选址方案的最小累积成本总合。因此,把存储设施的初期选址设在A 点,又H1(A) =A,所以第 1阶段仍然选择A 点。同理,可推出其他阶段的选址分别为B、C。整个施工期内的最优选址布局方案如表4中箭头所示的A―B一C ,即第1、2 、3阶段的最优选址依次为A、B、C通 过实施这一选址方案可以使该施工企业在施工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

6、对于选址后物流节点布局的控制

在完成物流节点的选址后,对于节点的内部布局控制又成为降低成本的另一重要环节。要在物流节点所承担的职能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内部作业区的需求,合理设置作业区,并明确各区域具备的物流功能及能力。

6.1根据流程分析确定作业区域

根据施工企业项目物流节点的不同,分析材料的进、出以及中间加工环节的施工工艺,并按进-存-加工-运出进行流程分析,确定作业区域。

6.2根据节点物流进出能力确定作业区域大小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计算该节点每天材料的吞吐量(根据材料进出总量、运力、时间进行计算),并考虑相关因素,计算该物流节点存储量,并确定仓储区的面积。另外根据设备大小等确定生产区的面积。

6.3物流节点的作业能力平衡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科学管理,尽量做到物流节点的作业能力平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仓储成本,降低资金占用率。

6.4物流节点布置细节上的优化

确定物流节点及作业区的面积,在布局上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现状可以在很多细节上进行改进,从而取得相当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多观察、多动脑,合理规划。以下举几个施工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在拌合站料场确立后,应据拌合站上料台的位置对各种材料存放区进行合理规划,一般来说,以上料台为参照物,按照配合比及各种半成品料数量的乘积中数量最大的作为存料中心,依次向两边交替布设,才能使铲运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被忽略,总感觉无所谓。其实不然,一般工程砼方量在3万立方左右,石子耗用数量约为3万立方,若用30装载机则需铲2万次,每次运距差5米,大家可以算其多耗油量及设备折损,一个工程如此,多个工程呢。尤其是对路面工程,方量更大,如果规划不好,其差额会更大。另外不同的材料,应根据其加工途径及方式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储存地点;一是减少二次倒运,二是节约其他材料的耗用。在工程实际中也曾遇到这种情况,某些工程项目地处山区,常年雨水较多,场地规划时将水稳材料储存于高处,面层用料储存于低洼处,致使集料长期饱受积水浸泡和雨淋,造成燃料油超耗严重。

三、通过对项目物流节点的科学规划取得的成效

1、对物流节点的科学规划逐步成为项目施工重点

随着工程施工项目的发展,项目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对于能够给施工项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式方法都成为各个相关企业提升的重点。对于项目物流节点的把控,更是项目经理重点研究的方向。随着物流成本的逐年增大,对于科学选择物流节点的意义会越来越大。

2、项目实施过程中获益匪浅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科学选址,对比以往同类型项目,在材料的消耗、设备的单机油耗、成品的运输等方面都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强化管理、科学管理,才能使公司更加有竞争力。

3、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拓宽了员工思维

在科学规划方面,项目一直鼓励员工进行发散思维,对于能提好的建议者,项目上予以奖励。从而激发了员工的对科学管理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拓宽了思维。

4、通过现代物流理念的导入,使公司更加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加大物流管理方面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1、董祥俊、徐杰。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节点的动态选址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第10期;01-04

2、罗纳德.H.巴罗(美)王晓东等译.企业物流管理 -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徐利民,马良成,方芳.仓储中心的动态规划选址及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27(2):

第4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关键词:档案数据备份容灾策略研究

档案的原本意义在于其“有保存价值”,由此,也可说,档案保存成为档案其他价值存在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保存,档案的利用无从谈起,档案也失去的存在的意义。不过,由于档案就其形成来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断增加和丰富的过程。如今,档案更多以电子数据的方式进行储存,其间,旦有环境的恶化和保管过程中介质的损坏或人为的误操作等,都将对档案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应对种情况,档案数据备份就成为档案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档案数据的性质、数量不一,要求各异,所在在档案数据备份容灾工作要也讲求策略。

一、档案数据备份容军策略选择依据

依据备份载体特点进行选择。一般来讲,档案数据备份有磁带机、磁盘列阵和光盘库可以选择。磁带机的投入低,容量最大,但弊端是其效率不高并且不可修改,建议用来保存不常使用的档案数据的定期或永久备份。磁盘阵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速度优势,高端产品自带的快照功能配合备份软件,可以将备份、恢复“瞬间”完成。但是成本很高,用来保存海量的档案数据投入很大。光盘库保存,因为光盘容量低,稳定性不高建议在光盘上用来存放不经常访问和修改增加的电子档案备份。

根据备份方式进行选择。档案备份就方式而言可分为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

完全备份:顾名思义就是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全部复制。这种备份方式的优点在于实施简单,恢复快速,是实施备份的基本策略,必须存在。如果没有一份全备份,恢复就无从谈起。但是全备策略对于海量的数据来说,备份周期长,占用空间大,会使得备份效率降低的同时存储成本增加,所以不建议成为唯一的备份策略。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只会备份上一份拷贝中有变化的数据,这种备份方式的优点在于,备份周期短,占用空间小。不足之处在于,增量备份恢复周期长。因为增量备份每次备份都只和上一次备份数据作比对,进行备份,所以在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将每一份增量备份按顺序依次恢复,才可以得到一份完整的数据,一旦其中一份增量备份出现异常,都会影响整个数据恢复过程。所以增量备份过多有可会出现恢复失败的情况。增量备份必须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

差分备份:差分备份会在上一次全备份的基础上,只有数据出现变化才进行备份。它是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的一个折中选择。差分备份每次只和上一次的全备份数据做比对,进行备份,所以它的空间占用介于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备份速度也在两者之间。恢复数据时只调用最新一次差异备份和完全备份进行恢复,其恢复效率,成功率都要比增量备份高。

二、档案数据备份容灾的计划策略与存储策略

在选择好载体以后,如何在确保数据备份安全、高效、准确、完整的前提下就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计划策略、存储策略来支持。

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当前环境所制定的,比如数据量大小、网络环境、存储使用率、服务器负载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备份方式和时间对数据进行备份。总之计划策略的主要作用就是使用何种备份方法在什么时间备份哪些数据。

存储策略:存储策略的作用是载体如何保存备份数据的一种策略。主要负责数据保存周期,保存位置。一般用于数据会发生变化的备份保存和异地备份等需要。数据保存周期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计划策略来制定。对于重要数据可以设置较长的保存周期,对于计划策略比较复杂的计划任务也可以使用较长的保存周期用来保证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比如:一个计划策略需要将数据一周一次全备份加剩余六天增量备份,存储策略可以设置为十四天二周期保存,此时存储策略将会以两个必要条件进行执行,首先策略会检查数据是否已被保存了十四天,然后在检查这十四天当中计划策略是否完成了二次备份周期,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之后有新的备份数据被备份,存储策略将会删除最旧的一次备份数据。如果两个条件其中之一未被满足,则存储策略不会被执

行,用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安全和可恢复性。另外,对于重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备份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本地发生灾害时的数据损毁,如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之因素。此时可以使用存储策略来指定异地载体,通过高速网络备份到磁盘阵列、磁带库或光盘库。

三、档案数据备份容灾中的数据重删策略

存储策略虽然会根据计划删除旧的备份数据,但是面对海量的电子档案数据,尤其是还有很多一次性永久备份的数据,一般的存储策略对于缓解存储压力作用不大。所以数据重删技术就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在了存储策略里。使用数据重删技术可以很好的缓解存储压力,降低存储成本、降低网络传输压力。数据重删技术主要分为:源端去重、宿端去重。

源端去重(source deduplication)首先在客户端计算待传输数据的指纹并通过与服务端进行指纹比对发现和消除重复内容,然后仅向服务端发送非重复数据内容,从而达到同时节约网络带宽和存储资源的目标。

宿端去重( destination deduplication)直接将客户端的数据传输到服务端,并在服务端内部检测和消除重复内容。两种部署方式都能够提高存储空间效率,其主要区别在于源端去重通过消耗客户端计算资源换取网络传输效率的提升。

四、档案数据备份容灾的保障

推进档案备份容灾制度化:档案备份纳入档案法,提升电子档案备份管理水平。将档案备份工作纳入档案法是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纳入法律时机相对成熟,有现行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为基础。如,《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及《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促使档案备份工作纳入中国档案法、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馆内规章制度中,能构成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档案法制体系,使电子档案备份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确保档案数据备份容灾人员的素质。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就需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事业心、职业道德、保密意识。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计算机操作、公文运转、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在涉及电子文件,电子文档的管理,容灾备份领域则更需要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服务器、数据存储,网络构建和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强调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是保障档案数据容灾备份正常,有效、持续运行的重要手段。

档案数据备份实现了档案数据的多重保险,最大程度保护档案数据的可恢复性,最大程度避免档案数据的丢失损坏,其对于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档案工作者应对档案的备份容灾给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备份意识,学习和掌握档案备份容灾的策略,才能达到档案备份容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荣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安全与容灾系统的建立[j],档案学研究,2003(3)

[2] 刘迎风祁明容灾技术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6)

[3] 李兆玉韦世红李鸫容灾系统的建设方案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

第5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储备系统;人才培训 

 

2010年以来,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试点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新组建的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电力)整合了原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4大集体企业,成立了新的久隆电力,其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电力工程总承包和电力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随着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人才储备,适应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已经受到公司上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久隆电力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各类人才累计超过320名,有效保障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也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实施的经验,以期为类似的电力集体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借鉴。 

一、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新组建的久隆电力整合了原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各类控股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全口径员工人数达1630人,多种经营从业人员中全支集(即主业支援集体,编制属主业)人数为1126人,集体编制人数504人。尽管人员数量众多,但由集体企业性质所决定,一部分人员为主业安置型人员,导致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关键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久隆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亟需优化 

从年龄结构上看,工程类分(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7岁,年龄结构明显老化,青年员工只占20%,而科技类分(子)公司又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员工只占14%,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从学历上看,员工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36%,具有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更少,从整体上影响久隆电力未来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工程类分(子)公司职称结构看,员工职称等级比较低,中高级职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57%和0.98%。工程类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差距非常明显。

2.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不足 

久隆电力及其所属电缆工程公司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其“名义上”已经具备一级项目经理40人,但是专职的项目经理中4/5并不具备一级资质项目经理证书,造成证书与岗位分离。公司非常缺少既具有证书又胜任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才。另外,公司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一定不足。久隆电力人力资源实际现状与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缺乏人才成长竞争机制 

受体制影响,久隆电力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无法引进企业需要的关键人才;晋升机会不太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kpi考核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偏于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学的人员测评系统,人才也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与评价机制,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久隆电力借助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之机启动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工程。 

二、发挥人才“蓄水池”效用,构建人才储备系统平台 

1.人才“蓄水池”的概念 

人才“蓄水池”工程是久隆电力启动的在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储备优秀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内外遴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开始实习,通过在项目部、基层单位和本部职能部门岗位培养,使其熟悉公司业务模式与运作,从而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公司业务或管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跟踪机制,让这些专家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形成潜在的专家人才库。它是通过这两方面“储备”,使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久隆电力发展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要以获取人才信息为核心,借助内外部人才市场,在内外部人才信息与内部人才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存”。其好处是:一方面,延长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考察期,可以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信息,可以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及时性。 

2.人才储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是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以人才(人才信息)的输入、输出为要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存储、更新、甄选等功能。

(1)系统输入。系统输入端明确了输入对象、输入标准及信息获取通道等问题。在获取大量基础人才信息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进一步的评价,然后才能进入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的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的实施步骤是: 

1)人才需求预测。根据久隆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公司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围绕企业愿景组建的电力科技研发人员、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战略性人才,以及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拓展急需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以及采购、法务、工程预算等相关人才。 

2)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信息的收集是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的基础,采取内外部两种方式相结合搜寻相关人才信息。研究表明,各个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由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久隆电力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并尝试采用人才派遣的方式挖掘外部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负责填制《人才储备信息表》。 

3)人才入池评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前期收集的人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哪些人才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蓄水池。评价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前期填制的《人才储备信息表》。人才信息入池评价只是初步评价。久隆电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测评。 

久隆电力人才入池评价除了重点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共性标准外,还重点关注岗位任职标准和个人成长性、适用性及职业性等的个性标准。对于同一职位,原则上都要有3-4份人才资料的储备。人才的匹配度根据初步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经过专家评价认定通过的人才信息,即可进入久隆人才蓄水池,人力资源部负责录入相关人才储备管理信息系统。 

4)入池人才管理。对于进入人才蓄水池的外部人才,久隆电力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会、项目短期合作等方式进行联络,以体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形象。对于内部人才,久隆电力则以培训成长为主。一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则引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各类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5)人才考核评价。根据企业每年制定的培养计划,久隆电力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入池人才,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并记录进入人才储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对整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系统信息更新。对已进入人才蓄水池的人员涉及主要职务变更、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以及新增的符合条件的新入池人选等重要变动信息随时更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系统输出。系统的输出是对人才蓄水池人才信息的综合运用,即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对人才蓄水池的人才做进一步的面试、测评,以招聘其进入久隆电力相关岗位。 

1)输出方向。人才信息输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招聘程序进入久隆电力对应岗位,二是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人才个人意愿等原因,将该人才信息清除出人才蓄水池。 

2)输出程序。从人才储备系统输出人才,原则上依然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管理办法》规定的招聘流程,即要通过面试、体检、品德鉴定等步骤,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人才输出后,人才信息依然保留在久隆人才储备系统,并对该人才日后的工作情况继续跟踪评价,并记录在人才储备信息系统存档。

三、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分准备、实施、阶段性评估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久隆电力结合人力资源子规划的制定过程,全面分析、审视人力资源现状,对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涉及管辖范围内的全部64家公司(含原4家集团公司本部)的电业编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人员结构统计、分析,针对公司实体化运作和工程总承包要求,对工程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为人员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建立和完善未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招聘管理流程》、《录用管理流程》、《合同(协议)续签流程》、《离职管理流程》、《工资结算流程》等配套制度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领导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近期发展规划和岗位设置原则,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确定部门、机构的定岗定编(其中公司本部定编105个,15家基层单位专职及以上岗位定编455个)。 

根据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企业发展要求,久隆电力将近期人才目标分为四类,由电力科技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等人才组成,初步预测目标需求人数分别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才50人左右;电力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150人左右;电力科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综合服务专业人才50人左右。这些人才缺口按计划逐步实施,每年需引进或培育70人左右。

公司还研究确定了人才储备系统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组织、人员保障工作。至2010年6月,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实施阶段 

久隆电力实施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以来,2010年上半年,久隆电力在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对“蓄水池”储备人才统计分析功能的需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进行完善和升级,全面实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定的全部功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全面开展内外部人才信息搜寻和培育工作。公司建立的人才“蓄水池”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工作。 

(1)敞开视角,建立人才“蓄水池”。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在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心研究目标人选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及心理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久隆电力结合年度人才招聘工作,每年都有选择、有目标地招聘“蓄水池”人才。对入池人才管理,公司借助系统管理平台,根据民主推荐得票率、个别访谈记录、年龄、学历职称条件等,形成入池人才考察报告,经报党委会讨论同意后,初步建立公司入池人才人事信息档案,为后备干部考评提供依据。 

(2)循序渐进,全力培养梯队人才。久隆电力根据入库人员的核心优势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并根据核心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5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有9人获得一、二级建造师、经济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组织92人参加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复证等培训,150余人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造价员、合同员等复证及培训,280余人次参加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安全干部、消防安全等培训课程,并对取得企业急需的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对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鞭打快牛”,让储备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久隆电力给予梯队人才能力发挥的空间和绩效目标的压力。为了加速其成长,公司实行“鞭打快牛”,将纳入“蓄水池”储备系统管理的人才全部安排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接受一个又一个高目标的压力,督促其全身心应对挑战,在学习中提高,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良性竞争,让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一年来,在久隆工程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工程一线的储备人才有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获得上海市文明服务标兵,5人被评为闸北区青年岗位能手。 

(4)竞争考察,大胆使用梯队人才。久隆电力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有德有才者,大胆任用;有德小才者,量才录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领导干部首先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确实是基础好、作风正、有朝气、能力强、有潜力、能服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看准就用,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才的特长和才能,还能防止埋没优秀人才,使其职业生涯更加明确。经过努力,一年来,久隆电力共提任中层干部46名,调整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保证了公司改革的平稳过渡。 

(5)关心爱护,鼓励储备人才健康成长。久隆电力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视“蓄水池”中的人才管理,经常通过座谈会、一线慰问、集中培训、讲座等形式,在思想上关注,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做青年人才的知心朋友,让其时刻感觉被重视,令其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对单位的培养感怀在心,自觉做到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公司还进一步严格监督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并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促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第6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区国土分局、区国土资源整理储备中心(以下简称区国土储备中心)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统筹组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国土分局,由区国土分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区国土储备中心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日常事务。各有关部门及复垦项目区所在镇按照以下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复垦工作顺利实施。

具体负责项目入库报批、监督承担单位实施项目、组织项目的验收、复垦指标和收益的管理并对复垦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区国土分局是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行政管理部门。

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及拨付,区国土储备中心是全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承担单位。开设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专户,确保复垦经费专款专用;负责审核复垦对象、勘测设计、编制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入库备案与项目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和竣工资料报送工作。

协助项目验收,区农业部门负责复垦项目复垦质量管理。指导项目后期管护及利用。

区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资金及指标收益等监管工作。

区审计部门负责复垦资金及复垦指标收益使用的审计监督等工作。

区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复垦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及收益使用等工作。

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宣传发动、清理登记、与农户签订复垦协议、协助申报项目入库备案、落实“镇政府监督员”农民代表监理”制度,各有关镇人民政府在承担单位指导下具体负责复垦项目的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后的管护利用等工作。

区目标办、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情况纳入相关区级部门及镇街年度耕地保护工作专项考核和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二、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政策规定。

对依法取得的利用效率不高或废(放)弃的农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及特殊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开垦为耕地或可转换为耕地的园地及其它农用地的行为。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禁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范围内和农村建设用地区域选址实施复垦项目。

一)项目选址申报条件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选址申报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与周边农用地连为一体,2.复垦项目的地块必须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确认的建设用地地类。权属清楚合法,无纠纷且证书齐备。

复垦片块与周边农用地连为一体,3.单个复垦项目实施片块原则上不超过20个。有利于复垦后的生产经营管理,且具备后期管护利用条件,适宜农业耕作。

原则上安排在同一村社或同一镇范围内。4.实施区域相对集中。

实施期限与项目实施方案同步,5.复垦片块能确保实施。最长年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二)项目实施程序

应当书面征求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是否愿意自行复垦的意见。农户放弃自行复垦的应当出具书面意见并签名;区国土储备中心应当将此书面意见装入档案备案。农户愿意参与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复垦项目中工程施工的工程施工费应首先支付给参与复垦的农户。对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区国土储备中心在规划实施复垦项目时。应首先书面征求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是否愿意参与该复垦工程建设的意见。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严格按以下程序实施:

1.各镇人民政府在城市(镇)规划区以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进行宣传发动。

经项目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区国土储备中心审查。2.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权利人提出复垦申请。

核实项目范围、权属、地类、面积、土地权利人意愿和周边土地利用情况。3.区国土储备中心会同区国土分局组织项目踏勘。

张榜公示后与农户签订复垦协议。4.区国土储备中心组织各项目镇政府开展复垦片块土地丈量。

将项目实施方案报市级专家组评审,5.区国土储备中心委托中介机构组织采集现状、实施测绘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督促设计单位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报区国土分局审查。6.区国土储备中心将修改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及附图、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协议、房地产权利人申请书、复垦片块房地产权证(复印件)或房地产权属证明材料、项目所在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镇村建设规划图、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和土地统计台账、项目实地现状照片(按单个区块提供具有明显参照物的远、近景照片各1张)项目承担单位申报书、提供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等资料按项目分类整理成册。

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年度复垦项目入库备案,7.区国土分局出具项目审查意见。并办理项目入库手续。

委托项目镇人民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专业队伍,8.区国土储备中心按照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工程施工或委托宅基地使用权人按照技术规范自行复垦,完成项目自查验收。

并报市国土房管局验收确认。9.区国土分局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10.各项目镇人民政府将验收确认的耕地交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安排耕种并做好后期管护和利用工作。

三)项目工程监管

经区人民政府批准,1.项目区农民群众有意愿承担复垦项目工程施工且有实施条件、符合相关规定的工程施工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应组织或委托镇政府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实施。除此之外的复垦项目工程施工,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公开招投标。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质量、数量、进度和安全总负责,镇政府、村和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委托协议和复垦协议的约定承担责任。

2.区国土分局应做好复垦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组织验收工作。

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监理,3.完善项目监理制度。按规定选择具有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颁发的乙级及其以上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严格控制项目工期、质量和投资;同时,实行“镇政府监督员”农民代表监理”制度,由镇、村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别推荐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代表,加强对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的监督。要明确农民代表监理的权利和责任:一是加强项目区农民群众与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沟通交流,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实行工程监管问责制,农民代表监理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权益,代表农民群众利益,并对工程质和量负监管责任;三是通过参与项目工程监管,承担工程质量、数量、进度和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责任;四是施工期间,业主单位应从业主管理费中列支按实际工作天数给予农民代表监理误工补助。

不得随意擅自变更工程内容、数量、布局和投资。确需变更的应按程序上报市国土房管局申报变更。凡擅自对项目实施方案和投资进行变更或变更程序不合规的区国土分局将不受理其验收确认申请。4.要严格按照项目入库备案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设。

三、确保群众利益,加强经费管理。

一)复垦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成本和融资成本

按1.5万元/亩核算。工程施工费按1.2万元/亩进行核算(根据复垦项目实际发生情况据实支付)前期工作经费、竣工验收费、工程监理费、安全配套费按0.3万元/亩核算。以上费用以市国土房管局最终验收确认面积予以结算,1.复垦项目工程成本。复垦项目工程成本包括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经费、竣工验收费、工程监理费、安全配套费。包干使用。

其中各项目镇管理成本为5000元/亩,2.复垦项目管理成本。区级管理成本按1万元/亩核算。区国土储备中心管理成本为4000元/亩,区国土分局管理成本为1000元/亩,以上费用以市国土房管局最终验收确认面积予以结算,包干使用。包干使用。3.复垦项目融资成本。复垦项目融资成本按1.1万元/亩结算。

二)复垦项目补偿费用

应严格按照现行政策兑现补助。未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一户多宅”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应无条件退出并自行复垦,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自愿退出“一户一宅”或通过继承、赠予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有偿流转等合法途径取得的一户多宅”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或自愿申请区国土储备中心代为组织复垦。复垦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补偿费用:

按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面积给退地复垦权利人进行预付价款,1.复垦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以房地产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为合规性证明。待复垦验收合格并上市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价款,费用按市返还的地票交易价款扣除复垦成本后按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85:15比例分配,即农户为12万元/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2.1万元/亩,并按渝国土房管发〔2011〕1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直拨至有关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剩余价款全部归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直拨至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复垦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及经公示确认无具体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用地的地票平均价款扣除复垦项目成本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价款不低于2.1万元/亩并直拨至有关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复垦乡镇企业用地的地票平均价款扣除复垦项目成本和给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得价款后(该价款由使用权人和所有权人协商处置)剩余价款全部归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价款主要引导用于以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新农村建设。

三)切实规范复垦资金管理使用

专项用于复垦项目。1.复垦资金来源及管理。全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资金由区国土储备中心筹集并设立专户管理。

2.复垦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复垦项目资金专项用于支付复垦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成本、复垦补偿费及融资成本等。

将剩余价款直接拨付到原宅基地使用权人账户。以上各项补助支出应先由区国土储备中心负责造册汇总,3.复垦补偿费及复垦工程费用拨付。复垦项目经市国土房管局入库备案且房屋已拆除后按每亩6万元复垦补偿费预付直拨到原宅基地(其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账户;复垦项目经验收确认并上市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价款。项目区所在地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予以支付。复垦工程费用按照合同,经监理单位审定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后,按工程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支付。

四、严格项目管理,分类规范操作。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用于地票交易。测绘、签订协议、项目初验等环节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姓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基本信息,复垦项目区为地票类时。记载每个权利人对应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和附属设施用地)面积、对应增加的农用地面积、耕地面积及对应的房地产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证号、明确待复垦验收合格并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地票价款等信息。并应在村务公开栏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相对集中的明显位置张贴公告并留存影像备查,确保每一权利人均知悉,有关结果要与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权利人签字确认。地票来源于农户建新拆旧节余面积的应核定每户新房占用及分摊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的耕地占用面积,并在复垦项目验收发证时以原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占用的耕地面积,以扣减后的面积作为地票和价款结算的依据。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的去向和用途。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复垦项目区为增减挂钩类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立项实施。挂钩指标使用的价格不应低于市地票交易返还的平均价款。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的去向和用途。整村推进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整村推进中的居民新村选址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复垦项目区为整村推进类时。不能违背群众意愿“被高楼”整村推进中产生的复垦指标扣除居民新村占地后可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及产业发展用地使用。整村推进项目中群众的补偿方案由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7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供应制度整治储备制度

据重庆市国土局披露,重庆市区到2010年总的用地指标是5万公顷,但目前已用去了4.5万公顷。重庆市都市圈内用地已经非常紧张。然而,重庆市都市圈内土地使用却极不合理,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土地供应制度存在缺陷。

重庆市土地供应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土地具有保值增值及投资的功能,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通过市场,实现土地产权转移。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实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土地供应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全面行政划拨、无偿无期使用土地到部分有偿使用土地使用权的改革;行政划拨用地之外的土地使用权有偿有期的土地批租;土地的资产化运作。与这三个阶段所对应的市场化进程表现为:土地市场开放;土地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重庆市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变革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使土地资产属性真正得以实现;促进了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调整了城市空间布局。

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作用,市场机制的引入对传统体制下的一些政策和体制设置不能马上彻底改变,导致现行的土地供应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

政府垄断和调控土地力度不够

因城市土地大部分在土地使用者手中,导致存量土地多头供应的局面;城市用地规模过度膨胀、开发区的盲目设置,造成局部供地过量,用地结构不合理。

城市规划制约着土地市场化配置

规划的龙头作用要求首先按最佳的人居环境编制土地空间的发展方向,再用市场机制选择最佳的投资者,才能确保土地价值的最佳体现。但由于规划滞后,难以实现土地按市场方式进行供应。

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以毛地、生地出让为主,熟地出让比重过低,土地的价值未真正得到体现;远郊区县土地供应中因短期政绩的驱动,急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招标拍卖出让比重偏低,零地价出让土地时有发生。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土地供应制度上。土地供应制度改革要显化土地生产力级差,并创造出合理利用的条件。

重庆市都市圈土地供应制度选择分析

土地供应机制的选择

在特定经济制度下,土地供应要素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内在关系总和叫做土地供应机制,它包括土地供应主体、计划、渠道、方式和手段等。目前存在的土地供应机制主要有: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土地供应机制这一供地流程简单概括为“先立项、规划,后得地”,用地者只要有计划立项,就可以申请规划选址、用地申请,无需竞争或有少量竞争,其供地程序如图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供应机制这一供地模式是依靠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求均衡来决定,如图2。

这一流程包括“规划、储备、整治、出让”四个环节,其核心是依赖土地储备制度。当土地使用者在取得市场准入许可后方可在市场上选择已储备的土地。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用、收购、换地、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土地开发,根据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通过上述两种供应机制探讨,笔者认为城市土地一级市场供应处于“源头”地位,政府如果要优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就必须变需求拉动供给为供给引导需求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新机制。

都市圈土地整治储备运作模式的选择

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考虑土地资源问题,出现了土地资源消耗过多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用地问题上,政府和学术界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和理论,其中以“理性发展”最为突出。“理性发展”理念就是通过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提高城区建筑密度,实现现有城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复兴现有城区,保护自然和重要农田,这一措施即为土地整治储备。目前国内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有三类:市场主导型运作模式;政府主导型运行模式;政府市场混合型运作模式。结合重庆市实际,笔者认为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土地整治储备制度运作模式较为恰当。其理由如下:

政府主导型有利于确保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建立土地整治储备制度的主要目标是规范土地市场,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落实城市规划等诸多社会经济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政府强制性权力,否则就无法实现这些目标,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的意义和作用也无从说起。

政府主导型是确保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权理应在经济上得以体现,为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收益的不流失,作为城市土地所有权代表的城市政府就必然要参与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以城市土地所有者身份参与土地储备全过程,另一方面又要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维护市场秩序。从而实现土地规划权、土地储备权和土地批发权的三个统一。进入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庆市,迫切需要通过新的土地供应制度,来发挥都市圈土地应有的功能,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城市功能升级。

重庆推行都市圈土地整治储备制度的对策

随着土地整治储备实践的不断深入,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土地收购价格的确定

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这是土地收购储备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土地收购储备的核心问题,因此,需要合规、合理地确定土地收购储备价格。

实施土地收购储备涉及的价格或费用主要包括土地价格、地上附着物补偿费、职工或住户拆迁安置费、企业迁移经营建设费以及企业债务等。其中土地价格分两种:土地原用途价格;土地规划条件下或土地最佳利用条件下的土地发展权价格。土地收购储备价格应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价格。有的人认为土地的增值收益应由土地使用者拥有,然而土地的增值收益是随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原土地使用者对土地进行投入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这里面相当部分是政府历年投入形成的,因而增值收益的相当部分应该归政府。借鉴经验,笔者认为土地收购储备价格应由具有资格的中介评估机构评估,并经土地估价委员会确认评估价格,将土地原用途的价格加上发展权价格与原用途价格差的35%作为土地使用权收购价格。

协调土地整治与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政府必须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市政府按法令规定的储备范围,应将城市规划区内土地统一纳入市政府土地储备,实行“红线储备或信息储备”。

主城各区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镇)总体规划实施时序要求,提出土地整治计划,报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交由土地整治机构执行。土地整治机构根据整治地块的状况,拟订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地上物状况、收购、收回、征地情况、土地取得费情况、规划预案、资金投入计划、经济技术和可行性分析等在内的方案,并上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同意后,签订整治委托合同。土地整治委托合同需要约定土地整治期限、土地整治要求和验收标准、土地整治成本等条款,以及约定双方权利与义务在内的整治方案,编制土地整治成本预算报告。房地产-[飞诺网]

新增建设用地整治,土地整治机构持当年整治计划、地块详细规划等资料,依据程序,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用手续,依法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后,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土地整治合同。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整治机构应该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土地管理的职能,而整治机构是企业行为,必须是依法取得土地整治权。土地使用权的收回、收购、征用等行政行为仍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后,将收回、收购、征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交由土地整治机构按合同约定期限实施工程行为,且达到验收标准后,交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防范土地整治储备中的投资风险

实施土地整治储备制度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投入的资金变现困难,不仅不能盘活存量土地资产,而且可能对金融机构和政府财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土地整治必须防范投资风险。

土地整治储备风险从理论上分析,市场风险一般主要来源于客观条件下的不确定性、决定信息的不充分性和决策者决策水平的局限性三方面。对于土地整治储备过程中的风险,最大的莫过于非理性因素导致的资金运作风险。其表现在于:对收购价格、再开发成本及土地的收益缺乏正确估算,导致资金无法有效管理,土地整治储备和出让无法实施以及还贷计划无法完成;贷款投资的风险,目前,城市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而在贷款利率高低、期限长短和投资回收等方面都存在着风险问题;土地整治过程的风险,整治的土地需要拆迁和基础设施配套,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政府职能部门,时间周期无法控制,加之规划的变更,从而导致整治土地的变现及土地再开发无法顺利实现的风险;社会义务的风险,土地整治不恰当地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义务,大大增加了整治过程的成本和贷款规模,给整治过程的资金运作产生了巨大压力和风险;市场的风险。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可能产生土地整治规模、贷款规模和还贷周期与土地市场需求不一致,造成整治土地重新闲置和无力还贷。

土地整治储备风险的防范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整治队伍。要引进懂经济、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级人才;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市场情况分析。合理确定整治机构储备土地的范围。加强对整治土地过程中成本的控制。贯彻执行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对土地整治储备过程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明确规定出让供应的土地必须是经过整治后的储备土地,同时对整治储备机构进行严格监督。

参考文献:

第8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方案;项目管理

1前期准备

1.1施工方案的细化

施工单位进场后,施工现场情况发生变化,需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修改施工方案。比如,该工程原本是建筑拆迁地,场地内有着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生活废弃物需要处理,如果将废弃物全部外运处理,必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影响[1]。土方平衡是土方施工必须解决的难题,需要勘察现场、制定施工方案,采用“上土下石、分层填筑”的方法,合理利用现场的建筑废料,作为土体基础,有效解决土方平衡问题。

1.2苗木储备管理

园林景观工程前期最主要的管理措施就是苗木储备,相较于建筑工程、隧道工程等其它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所有植物不能够统一加工制造,并且大型苗木短期内无法再生。因此,在施工前,就要落实苗木储备工作,尤其是针对大型乔木及优质花卉品种的储备[2]。①若苗木储备管理合理移栽后,就可从“生苗”转化为“熟苗”,产地也从异地转化为本地,提升苗木成活率,缩短运输距离,控制苗木栽植风险。②大规模的苗木储备,能够形成资源优势[3]。

2园林景观项目管理

园林景观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要求,制定完善的、可靠的、合理的管理方案。本工程体量大、建设周期长,所以在制定管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项目建设难点、交叉施工、施工要求、施工工艺改进、施工进度控制等内容。

2.1项目协调

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和其他单位建立起沟通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要能够预见施工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沟通,使建设各方达成共识,保证各方利益不会受到影响。同时,降低各个单位交叉施工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返工、窝工等问题[4]。本项目因工程体量较大,项目协调工作比较繁琐,参建单位较多,工程由施工监理和工程管理公司共同管理,有数十家施工单位共同施工。各个施工单位的作业面相互衔接、相互影响,所以必须要通过有效地沟通,对各单位进行协调。

2.2进度控制

本工程虽然施工时间比较长,但是体量大,各个节点的工期比较紧。比如,前期的防汛墙、乔木种植、土方等工期非常紧,节点进度要求高,而根据各个作业面交付时间的不同,需要分区域、分阶段进行施工。特别是本工程花境、内装饰、景观、绿地施工相对比较晚,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作业面受到限制,工期较为紧张[5]。在项目进度控制方面,需要根据总工期以及各个施工节点的施工目标,制订详细的施工准备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单项施工计划,然后再将施工进度计划逐步细化。施工进度计划的深入细化是大型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重点,分项进度计划必须随着总计划的改变而改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施工进度,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项目部需定期开展进度情况汇报会议,探讨可能会影响进度的各种问题,磋商制定解决对策,同时接受监理单位、业主的检查以及监督。

2.3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园林景观项目管理的重点。项目管理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利用PDCA循环检查法,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充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制订严格的质量管理计划[6]。质量管理目标由项目部技术人员、项目经理制订,制订完成后,需经过公司领导审批才可实施。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体现在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①要切实的把好材料管理关,所有进场材料不仅要有合格证,同时也必须抽样检查,保证材料的可靠性;②在工程项目交接的过程中,要先由施工班组自行检查,然后由施工技术人员检查,同时做好质量记录。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聘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2.4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全过程,施工单位对市场情况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市场变动状态要有前瞻预测意识,同时根据施工图纸及工程料清单,制订合理的成本清单,如本工程中采用了新材料及新工艺,其中材料部分需要由厂家单独制作、加工,设备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调试。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变更、签证手续,在事件发生后28d内,要及时将变更、签证文件递交至管理单位。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地下清障、垃圾外运等项目的工作量都是事先无法估算,是施工图无法体现的,所以必须要用签证的方式来体现工程量。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和设计单位沟通,要合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另外,要注重档案管理工作,工程中的签证、施工图、竣工图、日常资料、会议纪要等必须要完整、准确,要符合申报及归档的要求,并且要与合同、清单保持一致,所有资料要有相关部门签字、盖章,有详细的收发文记录。

第9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存储能力

疾控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实施各种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开展疾病监测、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辖区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而如此庞大的业务量,每年都为疾控中心带来数量相当可观的信息储备。这些信息储备有的是纸质材料、有的是刻录光盘、有的是文件书籍等等。这就造成了信息储备资源的逐年增多,让档案储藏是极度饱和。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虚拟空间、云存储等存储技术的引入,将一些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本来占据数立方米的档案资料只需要一张小小的硬盘或者云存储账号就能完成,这就大大提高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储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使用能力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成为疾控中心日常工作的核心部分,正是由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的基础性地位所决定的。无论疾控中心开展何项工作,都必须有文件依据为指导,且需要参考之前类似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疾控防治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的使用却成为了难题。档案库资料众多,每一次使用信息都需要从众多的信息中进行筛选,耗时耗工,有时候上网查询资料反而比从档案库中找寻资料更加方便快捷。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特别是信息管理、检索软件的引入,能够帮助档案管理人员迅速帮助信息使用者找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降低了管理成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之所以会被称之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因为它也突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体,一台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可以等同于35个人工的作用;同时,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疾控中心每年都要购置很多疾控相关的书籍以及用来存放书籍、档案资料的档案柜等设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则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降低疾控中心的资金投入;最后,传统模式下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护费用,比如档案资料的修复费用、存储架的维护费用等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电子化的数据资料仅仅通过备份就能够完成维护,这就大大降低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维护投入。

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举措

(一)提高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的认识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疾控中心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县级地区的疾控中心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大多由办公室或者是财务室人员兼职管理,这充分体现了地方疾控中心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而在更多的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完全靠人工手工完成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和处置,甚至整个档案管理室都很难发现一台计算机网络设备,这则充分凸显出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信息网络化认识的不足。所以要实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化,必须首先提高地方疾控中心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网络化的认识,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化纳入中心发展规划中去,具体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二)加快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

国家卫生部、档案局在《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不断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而要加快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系统势必不可少的,疾控中心必须加快对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尽快的将这些软硬件设施落实到位,同时也必须加快对于加湿、除尘等基础设施的配套配置,做好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室的维护工作。

(三)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网络化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却令人堪忧,甚至连专业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都不具备,更不要说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了。所以,实现地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必须首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及信息网络化素质。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聘用等方式招录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从办公室工作中独立出去,形成独立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培训,对于新引入的档案管理工作设备及软件,可以聘请供货方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帮助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快的熟悉这些设备和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