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经济与商业管理精选(九篇)

经济与商业管理

第1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经济资本是指银行管理层内部评估的在一个给定置信水平下,用来吸收或缓冲资产或某项业务所有风险带来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相应地,经济资本管理是指通过计量、配置和评价银行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和产品等维度所需的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进行总量控制和组合管理,以实现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最大化目标。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框架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配置、经济资本评价和基于经济资本的定价。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资本管理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强化资本约束意识。经济资本管理强调了资本的稀缺性和机会成本,随着外部监管部门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股东对资本回报要求的提高,促使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的重心放在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上,从而有力地扭转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重规模轻管理的经营思想,推动资产结构与业务结构优化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培养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合理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普华永道对全球银行业的调查表明,信用风险占到商业银行风险总量的65%,除此之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和关注的主要风险,而通过经济资本管理对风险的资本化,实现对风险的全面度量,有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创造资本价值最大化。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在经济资本评价方面,主要以EVA (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附加值)和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根据风险调整的收益)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引入了资本的成本概念,更真实地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克服了商业银行传统绩效考核以利润绝对额为指标的缺陷,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更清醒地权衡经营风险及其回报,从而做出更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利益的决策。

提高产品定价能力。RAROC技术通过对具体产品、业务和区域的经济资本回报率的量化,为商业银行在制定经营发展战略时提供支持。比如,商业银行在为产品定价时,不仅要考虑到资产扩张的速度、业务发展的规模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还要充分考虑到由此而带来的风险及其资本占用,将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相统一。

当前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难点

经济资本管理强化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意识和成本意识,使过去因具有国家信用而忽视资本充足的国有商业银行深刻地认识到,资本是稀缺的和有机会成本的。但是,由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从基于职位权利到基于财产的权利”的激励变迁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步到位,同样地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营销不尽协调。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导向,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低风险的产品和高回报的高端客户的营销力度,才能调整业务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品种结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产品同质化和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相关产品收益区间收窄,客户拓展与维护比较艰难,但同等规模商业银行之间却仍然热衷于资产规模和账面利润等单个指标之间的互相攀比,而忽视总体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经济资本系数设置难以准确反映业务的实际风险程度。目前,经济资本系统建设尚处于完善阶段,基础信息薄弱导致存在计量风险经济资本计量主要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尚不能实现从现有系统中获取不同行业、客户信用评级、产品等财务维度和风险维度的基础数据,导致经济资本管理不能有效延伸至具体的资产组合,不能准确反映业务风险状况。而一些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采用内部系数法计量,对各项资产设置的资本系数过粗,并不能准确反映各项资产业务的实际风险程度。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战略定位的客户,其整体风险不同,但经济资本系数未体现相关差异性等。

经济资本计划管理与实施推至基层机构存在难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突出缺陷:一是现行的绩效考核评级体系未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经营收益风险调整不到位;二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横向为主,无法量化具体产品和业务条线的经营绩效,难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就商业银行总行而言,对全国分行实施经济资本计划管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级分行对以下分支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计划方面,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情况,执行的效果也千差万别。如交通、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行业客户议价能力较强,现金流相对较少,其经济资本回报率较平均水平可能低4~5个百分点,但由于这类资产规模大、波动小,仍是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热衷营销的对象。

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未能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始终。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工作,涉及所有业务部门,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业务工作中存在贯彻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全面顺利实施。诸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人员任期制和考核指标的短期化,使得经济资本管理在实践中难以推行到位,无法避免相关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同时,经济资本尚未深入应用在产品定价、业务决策等微观层面,不能有效落实在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分客户经理等维度的经济资本管理和绩效考核。

以经济资本和管理为切入点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国内经济应对危机,但是,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角度看,在特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还可以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从原来开始注重经济资本约束以及经济增加值等,倒退到主要关注贷款规模等。在宏观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基调逐步回归常态化之后,重新启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继续推进一度启动的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等,进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无疑成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现实课题。

实施全行性经济资本管理。要深刻理解“资本是抵御风险的最后屏障”,在全行树立并强化资本约束意识,积极尝试事后考核型的资本评价体系为事前计划型的资本预算管理体系,变原有由业务到资本的业务主导型分配模式为由资本到业务的资本主导型分配模式。一是通过实施全员培训,使商业银行在信贷拓展、贷款定价、成本核算、改善资产质量等方面自觉运用经济资本管理知识和工具。二是完善细化机制和措施,对经济资本管理中涉及部门业务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定量要求,指导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通过统一全行风险偏好,强化风险资本对资产的刚性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经营从规模驱动向资本集约化转型。

建立有竞争力的经济资本内部市场应用体系。鉴于内部系数法对资产类项目分类过粗,对资产类项目和资本系数进行细分,一是按行业进行细分,对优势行业、战略支持行业设置相对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二是按贷款抵押担保方式进行细分,对信用贷款设置较高系数,担保贷款次之,抵押贷款最低;三是按区域分类进行细分,对资源相对丰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银行,设置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四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和同行业标准对贷款分类中不同的资产设置不同的调节系数。如在具体业务经营过程中,在满足政策底线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要对所有申报授信客户(项目)的资本回报进行定量计算与预测,不分客户、项目、产品、区域等,以RAROC排序为标准,将有限的新增信贷资源优先配置给RAROC值更高的客户,以减少低效资本占用。

建立经济资本管理支持系统。近年来,主流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但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由于经济资本计量技术完全是银行内部甚至个别部门主导开发,在起步阶段银行不得不面临经济资本计量技术有待提高、数据基础较差、部门与层级之间缺乏共识、透明度不高等缺陷。同时,由于监管资本要求的线性特点,各类资产的监管资本要求易于理解,便于计算,因此应尽快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充足率体系建设,确保监管资本管理融于业务发展的整个流程中。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内部评级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较多的风险评估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这就需要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统计系统等,在此基础上着手建设经济资本管理系统,以支持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第2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2-0043-05中图分类号:F832.2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apital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t first,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fferent practice of capital management in these commercial banks. On this base, the paper gives the guidance to improve capital management. The concrete contents are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capital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peration management team of high quality and an capital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and business process reconstruction (BPR), and accumulation data so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ating model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Economic Capital; Credit Risk; Market Risk; Operational Risk

一、引言

从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来看,银行表面上是经营货币,但实质上是经营风险,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正是基于对银行资本与风险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领域出现了经济资本的概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然而经济资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目前看来,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而国内商业银行尚处于经济资本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所采用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也只是最简单的做法,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资本管理是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资本实施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1990年代之前,中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资本管理。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有国有信用的隐性支撑,普遍存在资本概念的缺失,并不重视资本管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的金融企业也开始了要同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同台竞争。按照1988年《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经营必须符合8%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所以商业银行一边学习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一边补充资本金,并开始了资本的管理。

2004年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同年6月23日巴塞尔委员会了《新资本协议》,实际上,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1988年资本协议的资本计量为基础,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思想制定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必须对资本进行规划和管理,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资本的管理,并开始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其间,国家也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或者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开始了国有银行上市的安排,也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真正开始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承担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取得收益。中国银监会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有条件的银行要基本实施新资本协议。如何更好地适应股东的要求,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增加值,实现银行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强风险的管理,研究并尝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一方面完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适应市场的竞争,再一方面强化绩效考核,尝试引入经济资本的概念,建立资本约束下的业绩评价体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

尽管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新资本协议, 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很多商业银行所接受。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目前, 部分国内银行(如工、农、中、建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行)已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逐步引入经济资本管理方法。

(一)建设银行

建行是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该行于2002 年初步建立起经济资本分配办法,但主要是对各分行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功能。2004 年建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以确定的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为年度预算的逻辑起点,据此确定和分配增量经济资本额度,再安排年度业务计划和其他财务收支计划。在确定全行经济资本总额和当年经济资本增量的基础上,测算全年可扩张的风险资产数量。然后根据资产性质和资产损失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不同区域、行业、产品和企业间分配经济资本,引导各级行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同时规定各级行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必须达到13%,试图据此硬化约束,推动各级行权衡效益和风险,改善资源配置和经营绩效。总之,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性占用四个方面,其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结果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商银行

工行于2006 年在全行范围内实施经济资本配置方案,初步形成了经济资本管理框架。该行借鉴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标准法,结合现阶段信息基础和管理现状,通过内部系数法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通过银监会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通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由于计量口径的差异,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需要通过监管资本转换系数与监管资本数据保持平衡。工行的经济资本配置计划是资本充足率控制计划在系统内部的分解,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将经济资本计划向各级分行、业务部门配置,同时根据经济资本的实际分配额,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结构、分配系数和回报系数进行转换,提供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等计划的参考值。

(三)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于2005年年初制定并下发《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力图以此加大业务调整力度。农行设计了“内部系数法”计量经济资本。该办法以农行现有信息系统的会计和统计项目为基础进行了业务(资产)分类,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风险权重,结合农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对每类业务(资产)确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即资本需求比率,据此在各类业务(资产)中分割经济资本。

(四)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2004年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2005 年《中国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办法(2005 年版)》,经济资本计量对象只涵盖信用风险,将经济资本管理同信贷计划管理流程相衔接;经济资本指标考核由指导性过渡到指令性,并成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行以预期收益率作为资产组合管理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分为度量和优化两个阶段,在度量阶段,根据资产组合在地区、行业、产品、客户分布状况,度量一年之内各维度资产组合产生的净利息收入与占用监管资本之比;在优化阶段,以风险暴露的增长额和监管资本的增长额作为约束条件,对下一阶段经风险调整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优化,在全行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设定地区、行业、产品和客户的风险限额,以此约束各级机构、各类业务按照全行最优结果扩展业务。该指标最大的特点在于根据全行监管资本虚拟分割结果,把它作为各级机构业务发展的硬约束,制约了各级机构的盲目授信行为;同时在业务的当期收益中扣减了风险成本,风险暴露的滞后性在当期业绩度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有利于建立自我约束,稳健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其他商业银行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开始意识到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手段的必要性,并试图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2006年招商银行出台《全行经济资本管理方案》,提出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总量控制、全面管理、战略主导、回报约束、区域调节、结构优化。根据年度经济资本总额,确定风险资产增长规模和业务计划安排。按照市场价格和股东期望确定经济资本回报率,要求占用经济资本必须达到最低回报要求。在经济资本计量中考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采用系数法,以该行战略调整为重点,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重点客户在经济资本分配和风险资产系数上适当优惠,并根据区域进行调节;市场风险根据VaR的3倍计算。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可供分配经济资本总额进行配置。根据经济资本成本计算EVA,并以之为基础,开展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

浙商银行于2006 年开始在全行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彻底摒弃了存贷款任务考核等做法,在同行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并为今后提高资产风险定价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浙商银行主要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在设计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了多因素综合计量的思路。一是风险计量范围涵盖全行表内外所有业务;二是设立多维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三是按系数法逐笔计量各项业务占用的经济资本。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研究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和管理体系。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现状和实际,制订了经济资本计量分配办法。根据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的监管规定,设定全行在经营过程中需分配的经济资本总量,计算公式为:全行经济资本总量=信用风险分配经济资本+市场风险分配经济资本+操作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计量主要采用标准法和初级的内部评级法相结合的方法。市场风险计量采用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2004年第2号令) 中规定的标准法。操作风险的计量和经济资本分配采用基本指标法。

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有以下特点:

(一)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本依据。新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年的讨论,2004年6月,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议,但由于它反映了国际先进银行管理水平,同时也由于它的成员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得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援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相应的调整本国相关的金融法律、政策、措施。2004年2月,我国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借鉴了新巴塞尔协议的精神,从此资本约束和经济资本的理念得到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开始建立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二)将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工具。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时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但它们在管理总则中,都认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基本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风险。

(三)充分发挥资本作为风险约束边界的作用。根据新巴塞尔协议,银行承担的风险应当严格限定在自身资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针对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1996年的资本协议修正案进一步提出了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2006年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资本要求又进一步扩大到操作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明确区分“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规定经济资本是银行承担非预期损失的度量,使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部分商业银行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四)重视资本约束,同时重视资本回报。其中,“约束”是条件,“回报”是结果。我国各银行都充分认识到,必须长期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回报,才能决定规模扩张的边界和业务发展的方向。资本回报的水平构成了商业银行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趋向相同。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实践的分析可以知道,他们在未来经济资本管理的以下几点认识相同:(1)国内银行界把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看待。(2)国内银行界尊重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并不迷信资本充足率,大部分商业银行期望保持较高的资本水平。(3)开始意识到应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结合起来统筹进行银行资本的全面管理。(4)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经济资本计量、配置与应用,即如何合理、有效地计量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本资源与如何对经济资本的使用结果进行考核。(5)应用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 Performance Rate of Return,简称RAROC)和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作为评价经济资本回报率的核心指标,能更加真实地反应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

五、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从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成熟,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计量和配置的模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公式远没成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基本上都采用“系数法”,可以说还是处于标准法的思想体系时期,并不能建立高级计量评级模型计量PD、LGD,进而得到非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因此在精确度方面也是不符合真正的内部评级法要求的。

(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性风险,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这三类风险。国外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将经济资本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例如荷兰银行),而我国银行的经济资本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甚至对信用风险,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分别计量基于交易对手的信用价差风险和违约风险。可以认为,为了提升经济资本管理的效果,目前国内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风险计量的范围还有待扩大。

(三)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薄弱。经济资本管理基础的工作是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计量的模型,由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专家、金融计量人才,而且银行内部关于贷款质量的数据库不系统、不完整,因此就无法直接使用各种计量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等,只能采用简单的系数法来计算经济资本,但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技术能力不足,数据积累有限情形下的无奈之策。

(四)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经济资本管理,使银行业务风险的增长与资本承受能力相适应,风险增长与收益增长相协调。这个总目标又可进一步细化为两个具体目标:第一,保证银行的资本能够达到监管要求和自身需要,它涉及银行经济资本的计量、监测,最终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数量约束问题;第二,充分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创造更高的业绩价值,它涉及对现有经济资本的配置以及业绩考核,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质量约束问题。而从上面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这两方面的建设都不完善。

所以总体而言, 当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但是应用的范围有待扩大,应用的程度有待加深,应用的技术水平仍有待于提高,经济资本的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路

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经济资本引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后,将极大地促进银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在管理模式上,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更加科学地构建运营机制、考核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了提高的技术基础;二是在业务增长上,重视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重视业务的持续增长,业务增长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有了一致性的评价基础;三是管理结果同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树立公众的信心。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正在陆续进行改革,包括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希望借鉴经济资本的管理思路解决问题。但是,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在宏观层面需要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在微观领域需要各家商业银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快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深化经济资本管理。

(一)在银行内部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树立经济资本管理文化。意识的深化和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也是最根本的。因此,要使银行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营销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不单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依靠先进的风险度量和配置技术,承担那些能够管理好、并能够对其给予充分补偿的风险,从而提高银行股本价值,让股东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同时,经济资本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专业化的体系,我国商业银行要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新路,就必须在银行内部强化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这样,银行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协调风险与发展的平衡,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积极构建高素质的现代银行运营管理团队。我国商业银行要顺利进行战略调整,就应吸收和培养一大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素质过硬并精通现代银行运营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由他们组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团队。同时,还应加大资本和风险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吸引风险资本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的素质,使一批真正理解风险管理意义,熟悉经济资本计量、配置的专家能在经济资本管理战略框架内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随着发行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如果依然单纯追求总量而忽略结构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规模特别是信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就必然会导致资本金的急剧消耗,陷入资本金不足的困境。因此,能否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本行发展战略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是商业银行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由此,商业银行考核体系中需要包括:一类以经济增加值、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贡献能力考核指标;一类以分支行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总量、税后利润为核心的竞争能力考核指标。对贡献能力考核指标,先确定不同区域或类别的经营单位的目标值,考核时,将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将超过目标值贡献的一部分用于内部激励,这种“自我供给”的激励措施,有利于促进资本绩效的提高。对发展能力考核指标,按照区域同业水平比较确定。这样就可以鼓励分支行向风险权重低、流动性强、资本占用少的项目发展,并关注在区域内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全行上下增强风险、效益、发展意识,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整合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四)进行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正如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必须与之适应,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商业银行要以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为目的,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由于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管理,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明确分离业务营销与风险管理两条线;另一方面,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推进银行组织架构的再造,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更好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并拥有强大后台支撑的矩阵式结构。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当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明确其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资本约束和配置的战略目标,在制度上落实整个经济资本配置和管理的方法和流程,从经济资本的预算、配置、监控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各方面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做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使得实际工作有章可循,把银行的经济资本配置政策体现在实际业务过程中。

(五)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加快内部评级模型开发。内部评级法中的初级法要求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高级法要求具备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显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建立高级计量模型所需的数据基础;对新巴赛尔资本协议中提到的很多内部评级方法和风险计量模型,我国商业银行也不完全具备实施条件。所以,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基础:不断完善内部评级体系,提高评级覆盖率和准确性,优化各类评级模型。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积累与信息处理系统的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实现各层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集中,积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损失数据,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逐步建立起全面综合的数据系统;同时,应不断熟悉和掌握各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找到国际先进理论和方法与我国银行实际情况的结合点,选择并形成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的方法。

经济资本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要办成真正的市场化的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不断创造条件加快推进。

参考文献:

[1]Andre F.Perold.Capital Allocation Financial Firm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ial.Summer 2005.Volume 17,Number3.110-118

[2]陈静.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8,(1):60-62.

[3]秦媛.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8,(2):35-36.

[4]邓凯成.资本约束下的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与经营转型[D].中央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8:17-26.

[5]夏小东.中国银行业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途径―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获得的启示[J].金融论坛,2007,(7):54-57.

第3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经济;商业智能;精细化管理;应用;作用

一、医院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这一管理理念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依托于社会发展后的分工高度细化,同时也是为了响应社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要求应运而生。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管理思想的应用,通过改变管理规则,力求规则的协同化和细致化,强调管理手段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组织内部分支机构和组成部分有效衔接运作,精确关联、高效沟通,增强组织竞争力,获取更大商业利益。医院精细化管理实际是一个舶来品,是医疗管理向企业管理的一个学习借鉴的过程。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推动医院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将医院运营成本细化到考核单位,制定成本费用的具体分摊标准,把科室责任、权利和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整个医院的经营目标而努力。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有利于统筹医院现有的人力资源、运营信息、总务器械、流动资金、医疗技术等各种资源,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做到内部经济,避免资源隐性浪费,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收益能力,做大医院优势学科,做强综合竞争力。这里我们主要讨论HERP系统以及BI系统为主的商业智能对医院经济精细化管理的推动作用。

二、商业智能的构成及概述

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是在企业ERP系统上发展而来的,是利用医院“物流、资金流、业务流”这些供应链来为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要发挥预算的作用,严格会计核算,以薪酬绩效为指挥棒。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包含人、财、物管理三大方面。财务方面主要是会计核算、编制预算及资金管理、医保政策谈判、项目及科室成本控制、收入管理。物流方面主要是医院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各级各类库房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运营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方面涉及到人力资源引进、培养、进修管理、薪酬制度改革、职称评聘,最终落实到绩效考核和发放,通过激励和约束功能引导职工围绕医院战略目标而工作。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分析系统(BI)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建设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集成平台,通过集成卫生资源信息整合平台,对卫生资源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和信息整合,建立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数据规范和指标,填充医院经营管理数据。为辅助决策信息提供标准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源,为医院开展不同角度的监管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二是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建设。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同时从HERP、HIS、医保、LIS等系统采集输入数据。实现数据的分层管理,建立原始业务数据库、标准字典编码库、经济运行主题数据资源库。从业务分析角度,建立分析主题,同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形成医院精细化运营BI系统的主题数据模型标准,以便今后为扩展医院卫生经济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三是数据分析功能建设。根据数据分主题建立数据分析功能,将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图、表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提供管理依据。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分析系统(BI)是在HERP基础上的高级应用和深度开发。HERP等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为BI在医院的应用奠定了数据的基础,利用BI的应用理念和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的模型整合数据,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科学的规划,优化现有资源,提高配置效率。

三、商业智能在医院经济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HERP系统将业务流、数据流结合起来,信息共享。利用全成本分析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通过收支预算、物资预算等,将会计、成本、物流、固定资产等业务串联起来。

1.统一基础信息,把系统内需要提取的信息都做规范的编码,使医院经济运行数据实现了无障碍的使用和调度,为下一步信息联动打下了基础。

2.建立适合医院的包括项目成本、科室成本在内的核算的方法以及管理成本分摊、建筑折旧、设备折旧等的摊分办法,建立成本分摊、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实施病种成本分析。成本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可以为医院成本合算提供大量相关的数据基础。

3.建立预算控制处理方式。以收支、项目等各类预算,对会计核算、资产购置报损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所有预算核算单位以科室为基础,与成本、会计进行数据连通,保证预算执行分析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4.分类管理物资耗材。为属性不同的各类型物资耗材设置适应各自特色的管理办法和程序,优化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通过物流系统,让收费耗材实耗实销,对高值材料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5.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过程跟踪固定资产。实现资产的动态自动核对,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单个核算和考核,为资产的管理、分配、购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将设备数据与PACS、成本等系统关联,实现了大型设备的单机效能分析。

6.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和跟踪评估机制。通过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和多方位绩效考核,针对性地为医技科室、临床科室、行政职能科室分别应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和量化考核指标。根据不同科室、岗位设定绩效指标,跟踪指标数据和指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预警监测机制,对比已建立的医院指标库、知识库,进行动态信息反馈。

7.实现已开展业务的统筹整合。实现会计、预算、人力资源、成本、物流、固定资产、总务后勤、绩效、薪酬等业务的统筹整合,让医疗服务业务与后台运营业务的全面资源整合,实现药品购销业务和后台运营业务的全面资源整合,实现以财务为中心贯穿全院各个业务科室的资源整合。

8.商业智能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多系统整合的全面分析思路。BI系统数据分析是多系统整合的思路。将HIS、HERP、病案等孤立系统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组合分析,从而能够获得更好地分析效果。为医院资源的整体优化,领导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优化医院运作、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2)确立完善的指标分析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一般指标体系建立可以按分析内容进行归类分组,例如医院基础规模指标、服务量指标、等级医院评价指标、科研教学指标、医疗质控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经济运营效率指标、社会公益指标等。(3)合理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商业智能的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业务系统。为了获得更好地分析效果,可以合理利用同比分析、环比分析、结构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通过饼图、柱图、折现图等进行直观显示。

四、商业智能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1.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数据分析模型和行业标准数据的应用,将本期数据与同期数据、行业标准数据的比较,准确迅速地判断出问题。利用基于行业数据的分析模型,通过因素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仪表盘分析方法、环比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方法、瀑布图分析方法、雷达图分析方法,实现对问题指标的深度钻取和横向数据关联,来定位影响问题指标的因素,并快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供分析报告模板,从多角度对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解决方案。

2.进行辅助决策。商业智能通过对会计核算、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物资流、固定资产管理、医护工作量信息、门诊住院收入等业务数据分析,对医院的偿债能力、效率效益、工作量、人员结构、项目、收入、支出、收益等指标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形成决策服务数据,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优化医院管理。优化医院的资源信息传递、管理、利用的效率,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系统,优化内部协调,提高医院执行力和管理水平,促进效率提升,提高医院获取、分析和把控工作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加速有效信息的循环。医院管理层甚至医院举办方能够迅速了解医院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和医院经济运行状态。通过与本医院历史同期的纵向比较和与相同指标及相关指标的省区内乃至全国水平横向比较,发现医院经济管理中潜在的问题,找出与其他医院的差距或者优势。

4.进行信息预测。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情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颖楠.HRP架构下的医院绩效奖金管理系统建设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

[2]杨丽倩.浅谈公立医院绩效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3]李则河,彭晨辉.建设集成化ERP平台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1,(9).

[4]刘丽华,曹秀堂.基于ERP系统的医院运营管理[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1).

[5]闫华,刘伟,郝梅.企业资源计划在医院的运用———医院资源计划[J].中国医院管理,2011,(12).

[6]李明.医院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施[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2).

第4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法》课程 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及其在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以体验模式为手段的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是摆在各高校教学改革面前的重大研究项目。

体验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和体验而获得知识与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创造一种体验式教学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体验相关知识理论与技能。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参与获得个人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知和能力。它本质上是一个学生自觉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愿掌握和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法重视从体验中“悟”出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要求相应的课程既要有理论教学环节,又要有实践环节。

《经济法》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不同于经济系列课程的法律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其他经济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就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接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要使经济法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实践能力,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在《经济法》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应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创造与现实相似的教学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其中不仅学习相关经济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真实环境的感受、揣摩,进而灵活地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探索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好的表达能力、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和较强的引导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而任课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学整体素质能得到提高。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目标设计上,主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是探索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途径。《经济法》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体,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特征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一目标要求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为中心。在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时,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都应该围绕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目标进行设计。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入手,通过实物演示、图画再现、媒体演播、语言描绘等方式创设出丰富的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情境或氛围,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去感受。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案例教学。《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则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因此,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应该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从周围的实际生活或者书刊报道中选取,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一个练兵场所。

2.角色扮演教学。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逼真而没有实际风险的环境中去体验、练习各种技能,可以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也能够将各种知识及时整理。结合《经济法》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教师提前将案例印发给学生,挑选一部分学生分别模拟原告和被告,依据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案件裁判”。还可以组织学生担任“课程教师”。挑选学习成绩好、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经济法课程学生教师”,选择课程中内容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讲授的章节,由“学生教师”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备课向学生讲授。

3.主题辩论。经济法律规范既具有理论依据的深刻性,又具有显著的体系性,即在宪法原则之下,各个部门法及其具体规范既具有调整方向的一致性,又照顾到各种主体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必须在相互联系中准确把握。经济法律规范还具有适用背景的复杂性,即由于社会经济现象千差万别、纷繁复杂而使“准绳”的采用极为难以把握,很容易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对经济法的理解和适用具有极大的可辩性。

4.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CAI课件教学则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增加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任课教师要积极利用购买、引进或录制的素材,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将相关录像剪辑成各种视频案例,通过视频案例的观看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过程中全面了解经济法相关知识。

5.实地参观与调研。在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形式。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企业法”的内容(含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私营企业法),选择两个以上比较研究的对象,引导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企业法”有关问题的参观与调研活动,无论是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巩固,还是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6.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采用体验式教学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每个章节都有其特色,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通过创建课程网络交流平台,学生、教师可以及时交流,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解决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

(三)调整教学内容

1.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同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过程的需要安排编写配套的《经济法》教材,该教材应当注重体系性、应用性和可读性,并在每一章之前和之后安排相关话题、典型案例评析和思考题。

2.课堂教学详略适当,突出重点。《经济法》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作为经验信息,它具有确定性、惟一性、静止性的特征;作为即时信息,它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传统课堂教学比较注重经验信息的传递,将毫无遗漏地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教科书当做金科玉律,而应该把教材当作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任课教师应该是经济法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塑造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材的教学次序,可以充实教材,超越教材,舍弃某些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必须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精简、整合,把那些相关性较弱的理论知识撇开,为提高能力训练留下更大的空间。

3.考核学生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在体验式教师模式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

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学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好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很好地引导和设计教学活动,要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因此,任课教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

1.预习与复习。除第一堂课外,任课教师每次授课之前都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范围;课后还要安排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复习思考题,并提供参考阅读的书目。

2.课堂提问。任课教师每次上课都要设置课堂提问,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范围的知识和复习范围内的知识及本次课讲授的内容,在形式上主要是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目的是考核学生对法律规范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3.划分学习小组。将授课班级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可以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后讨论,集体完成作业;或推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或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课堂辩论。

(二)创设体验式课外教学环境

1.任课教师应积极同当地人民法院、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举办模拟法庭及典型案例搜集创造条件。

2.创建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网,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跨越时空界限的平台。如在网上教学大纲和相应课件,有关教学、科研活动信息,教师的电子信箱、联系方式和QQ号等,以便学生与教师沟通;设立《经济法》课程教学论坛,以便师生发表观点;定期在网上教学案例,以便师生进行案例讨论等。

参考文献:

[1]李秀萍.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管理类实践性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118-119.

[2]李季鹏.工商管理体验式教学十六法.高职高教研究,2008,(26):124-125.

第5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经营策略;企业创新

近年来,电子商务技术与模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业者对于电子商务应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运用电子商务,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能,推动电子商务产业与现代经济管理工作共同发展。

一、电子商务概念简析

作为一种现代技术模式,各国对于电子商务的界定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电子商务强调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商务流通与商事交流领域,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电子化流转,提升商事交流与处理效率。从产业应用来讲,电子商务更被作为一种商业手段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开展现代贸易,提升现代经济运行效率,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将商业流动的全过程纳入科技范畴之中。一般认为,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科技特征,重视电子商务在传统领域的应用。此外,电子商务也具备一定的整体性特征,强调电子信息技术在全产业链条中的运用。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是一种现代经营思维与理念,是一种传统经济思维的升级版本。

二、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

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模式,涉及多种现代经济管理模型,通过电子商务整合原有经济管理要素,可以实现经营目标、组织管理、系统设计等方面的优化,推动传统经济管理不断提档升级。

(一)明确现代经济管理目标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运用电子商务开展经济管理互动,可以进一步明确经济管理目标。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下,通过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经济目标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位,提升经济管理效能。在经济管理目标设计过程中,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考评,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整合相关资源要素,实现经济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基于此,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活动,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技术优势,进一步明确现代经济管理目标,提升管理层级与水平。

(二)优化经济管理组织设计

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就是实现了流程体系的电子化配置。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电子商务思维,可以构建全行业统一的标准与体系,提升管理效能,优化组织流程设计,实现经济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运作。经济管理人员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运用电子商务可以理论内部管理关系,明确管理层级与任务,实现可视化、透明化操作,提升管理工作效能。此外,运用电子商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还可以强化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节点性工作,防范经济运行风险,提升经济管理的稳定性,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三)构建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在现代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是重要的市场资源,也是开展现代经济管理的必备要素。通过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利用信息分析技术,为经济活动提供科学决策,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实现线下经济活动与线上数据处理的有机统一,提升现代经济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构建现代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既定的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三、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运用电子商务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电子信息系统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而言,构建并完善自身电子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技术开始与传统行业出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现代企业经济规范化运作与管理。通过整合经济管理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为经济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管理工作重点。

(二)利用电子商务优化管理流程

现代经济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体系性的工程。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强化经济管理的过程控制,将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降到最低,实现经济体系的整合与理论,打通不同部门与不同经济要素之间的联通,构建立体化的经济管理体系,优化管理结构,规范管理流程,实现经济业务管理水平与信息反馈速度的总体提升。

(三)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经济体重构建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已经成为现实。通过统一标准,可以实现规范化运营与操作,也能减小商业对接与交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下,建立统一的信息行业标准,可以整合相应产业链条,提高经济要素的流动性,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统一运行的标准之下,企业管理活动可以更加规范,也能实现经济管理效能的有效提升。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平台,构建统一的标准,也方便更多的经济实体融入电商体系当中,提升现代经济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一种现代市场管理行为,经济管理与电子商务开始出现高度融合,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济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推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

[1]郭红彦.现代经济管理中电子商务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29):1.

[2]王立.浅谈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21):50-51.

[3]王健,孙亚丽,王艺蒙等.电子商务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64-64.

第6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商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影响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与商业管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商业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管理的理论依据就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商业管理的目的就是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带来经济效益。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只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手段,才能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1.商业管理的意义

商业管理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端来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商业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商业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定的商业操作方案,通过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商业操作方案效益的最大化。从商业管理的性质来看,它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商业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对各行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就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一些不正当、不合法的竞争行为频繁发生,不仅破坏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同时还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商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商业管理范围内才能确保健康发展,一旦超出了商业管理范畴,就会对市场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使得商业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加强商业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避免不良市场竞争行为的发展,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商业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

2.1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在这个以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里,不可否认,许多企业为了谋其暴力,获得高额利润,占据市场,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如恶意降价,扰乱的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市场的正常竞争。这种不正当、不合大的竞争行为不经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维护市场经济持续,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性是商业管理的重要职责,而通过商业管理,商业部门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管,有效地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性,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合理的环境。

2.2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一些劣势原材料,从而生产出一些劣质产量,一旦这些伪冒劣质产品流入到市场,并被消费者购买,会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这些事故的发生在社会中引起了系列问题,使得人们人心惶惶。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是商业管理的重要职责,通过商业管理,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可以避免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让消费者买到安全、放心的高质量产品,进而更好地拉动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

2.3促进企业的转型与改革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一部分,企业在增加社会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而商业管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加强商业管理,可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商业管理中,相关部门通过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地引导企业开展相关的改革和转型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对企业相关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使得企业经营活动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下正常进行、获取更好的效益,实现企业的转型,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2.4更好地协调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政府、消费者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三大主体,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而商业管理部门是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关系沟通的桥梁,加强商业管理,可以更好地协调他们的关系,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首先,商业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商业管理,可以更好地方便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交流,使企业树立起不断发展的意识,使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得到很大的提升;其次,商业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与消费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里,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追求的是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服务,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者是服务不到位时,势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激发社会矛盾。而商业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商业管理可以更好地协调双方的矛盾冲突,使得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对那些生产伪劣产品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打击,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3.商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3.1完善法律法规

商业管理部门在执行商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而要想更好地发挥商业管理的作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应当积极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商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让商业部门在执行商业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诱发避免,进而坚决打击不合法、不正当市场经济行为,维持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加强商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

在商业管理中,商业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商业管理水平,从而直接关系到了经济发展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商业管理中,就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首先,要加强专业商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让他们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商业管理程序以及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进而更好地开展商业管理工作。

3.3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商业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商业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商业管理相关管理制度。首先,要根据市场经营活动,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企业经济行为,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必须更具企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必须全面落实责任制,将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实到管理人员的身上,进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同时,还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商业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避免的行为发生。为了防止内部出现问题,在商业管理工作中,可安设多名管理工作人员互相监督,确保商业管理效率,另外,商业管理部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监控系统,建立与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交互系统,保证与企业、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正常,全面了解企业经济行为,了解群众的意见,进而更好地开展商业管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发展离不开商业管理,商业管理可以更好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商业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加强商业管理,可以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的改革和转型,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坚.浅谈促进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J].现代商业,2011,07:75.

[2]汪快开,方燕荷.浅谈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科技视界,2014,33:244.

[3]杨逸晨.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展望,2015,03:190.

[4]周静.关于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122.

[5]王卫东.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重心的转移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25-26.

[6]梁艳军.浅谈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6,03:52-53.

[7]闫莲枝.浅谈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对周口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市场研究,2016,02:49-50.

第7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工商行政管理是对市场加强管理的常用手段,其在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已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和消费者,深刻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手段,其对推动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且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加剧,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彰显出来,需予以足够的重视。

2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2.1对经济的管理操作。经济领域内的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即是广大企业。针对企业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其所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困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及时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协调社会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或督促企业的经济行为,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2.2协调服务。协调服务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所具备的一项特色行政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将企业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枢纽,其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这种服务性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体做法为:对企业与消费者各方的需求进行明确,并通过整合当前的市场资源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以为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2.3建立良好的信誉制度。新时期,应将我国经济结构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在企业与消费者进行市场交易的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商品质量或其他纠纷问题,对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威胁。此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对双方在交易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

3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在于监督和服务,同时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还要完成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保障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思想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和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动力,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监督和服务这两大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由此可见,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自身调节,还应借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具备的制度调节、政策调节、管理调节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以促进和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市场经济结构主动转型的目标。

4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4.1强化市场监督。强化市场监督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对企业实施市场监管制度和商标注册等级制度来规范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充分体现出了这一基本职能的价值。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给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施了市场竞争管理办法和商标注册管理办法,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企业由于自身利益问题而破坏市场竞争规则,造成市场秩序的不稳定。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垄断不公平的交易或竞争行为。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采取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竞争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和处罚,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2)保护企业商标权。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商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商标进行保护,则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采取有效手段对企业商标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分类监管制度,进而促进整个监管体系的精细化发展。(3)加大打击违法广告行为。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宣传手段,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广告的信息或作用进行造假,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净化整个市场环境,应加大对违法、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稳定发展。4.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信誉程度等的主要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向消费者宣传有关的法律知识,并确保消费者能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自身维权中,以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意义,有效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4.3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可实现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经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这对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操作主体,是将政府与市场联系起来的桥梁,政府可通过调整价格、改变供需关系等形成价格机制,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督。4.4强化了企业管理的力度。企业应真正意识到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下,企业需在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财会等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以从管理层面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有效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公正地进行,故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基础。

5结论

综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合理的干预与介入下,对市场秩序与经营环境进行规范、管理,使其自身执法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确保其自身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以做好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和监管者。

参考文献:

第8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对策

引言

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时代进步。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经济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以良好的秩序进行下去,不但要依靠国家相关制度的扶持,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有效职能。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因此,我国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应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出自身的职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 企业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经济贸易战随处可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带动经济繁荣,企业工商管理在我国的企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企业工商管理在整个经济发展中以及在政府经济社会中,有这样两个基本职能。

(1)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市场监管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对市场主体的门槛进行监管,把控好市场流转的秩序,保证市场起到一个良好地运转。同时,对社会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在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对经济做出必要的把控。

(2)积极发挥在市场监管方面的主权,不忘自身的功能与职责,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投入到公共服务与经济调控的基本建设中,对应社会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是一项综合功能,在企业运转过程中,为了使企业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分析公司的管理方式方法中创新发展,更加合理的去运转整个公司,在每个阶段企业管理都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整体的结构支撑下,不断完善体系。

2. 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应遵守的原则分析

2.1 公正执法原则

企业工商管理,在进行市场监督的过程中,公正执法是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企业工商管理如何遵守公正执法原则,简要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对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与普及,让企业对工商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具有一定的认识,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还要引导企业正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便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观念。第二点,针对已经发生,涉及到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的违纪案件,工作人员应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了解,根据情节严重性进行惩罚与教育,以此为可能存在违法经营的企业敲响警钟,使得企业正确认识到依法经营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执法者树立威信。第三点,企业执法者应始终保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违法乱纪人员给予严厉惩戒,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以落实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优势,切实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和谐稳定。

2.2 实事求是原则

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在执法的过程中,由于面临的都是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其中不乏涉及到一些敏感度较高的话题。因此,一些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监督环节中,会有意识地回避一些敏感度较高的话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企业以及工作人员自身形象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总体实力的不断进步,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应时刻保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以往的执法方式以及执法态度进行积极转变。当遇到敏感度较高的话题时,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规避,应勇敢的正面回答,积极的寻求解决措施。在具体的解决过程中,还要注重尺度的把握,不要以各种理由敷衍,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企业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工商管理在经济市场中,主要通过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对行政工商管理部门所批准的经济主体监管,允许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政策、系统的范围内合法经营,以便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把控着市场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市场的经济秩序要求工商管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再相关业务上不断创新,加强相关业务能力。

3.2 促进市场规范

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市场规范,在实现经济秩序可以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加强中国市场参与者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合理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市场准入机制逐渐成熟,在正确的流程下,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通过现有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地推动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加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市场经济管理办法,选择合适的企业管理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3.3 风险防控

就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形势而言,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是重中之重。企业管理监督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今天,必然会面对更多的问题,而在当前企业环境和运营风险的双重负荷下,身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会有一定的发展限制,但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会加强企业的动力,一定程度上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但如果满足于现状,对外来经济的冲击超出了企业承受能力,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经济效益,更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这也恰恰证明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控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风险,促进在发展过程中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对风险做到全局的预测与管控,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细节都可能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所以风险的有效防控也是企业工商管理的重点。

3.4 强化市场监管机制

加强市场监管工业和贸易部在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市场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对不法分子的利益造成了打击,在虚假宣传中的非法广告和广告行为,为广告市场带来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为了维护广告市场的稳定性和信任,工商行政管理部严厉打击对经济发展造成损害的广告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监管过程中,企业工商管理在市场运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监管作用。此外,在我国贸易和经济中,建立健全企业工商管理体系制度,更能够不断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平稳的向前。

4. 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的工商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之后,根据国家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进而保障企业的管理质量,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工商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具体来说:

4.1 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

工商管理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步伐。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是按照地区进行划分的,不利于地方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企业的管理体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此外,工商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企业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对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失误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总结,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发展问题。为此,企业的工商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不断的完善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司其职,不断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4.2 缺乏相关的工商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对于专业含量较高、内容复杂的工商管理来说,更加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着人才不足,许多工商管理部门在进行人才培训的时候,只是对课本进行单一的传授,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员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难以将所学的工商管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工商管理活动中。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上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来说,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企业在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需要与具体的工商管理知识相对应,需要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的不同。然后,将企业工商管理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融合,让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在学习的时候了解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同时,相关的工商管理人员没有对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存在着思想懈怠,行为懒散的行为,给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发展与对策完善带来了不良影响。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认清自身的工作责任,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难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阻碍。

4.3 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的内部的工商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出相应的管理职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内部管理职能的充分发展是促进企业工商管理的完善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职能,对工商管理职能进行内部的详细划分。但是,现阶段,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职能的划分不细致,出现问题难以将责任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经常会发生责任推诿的现象。工商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性的工作,其工作内容也十分的繁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工商管理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那么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一定就会出现披露,给企业的工商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4.4 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不足

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表现,也是促进国家政策得以真正落实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力度不够,相应的执法手段也比较少。例如:在工商部门执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分离的制度,导致执法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减了。除此之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地方保护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发展,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执法的公正性。

5. 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完善对策

为了促进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措并举,针对工商管理职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促进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5.1 积极转变对企业工商管理理念

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变革、社会在变迁,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正确的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对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转变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正确的管理意识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管理人员除了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外,更要注重内在的品德修养,需要对服务的含义重新定义,并提高认知,要做到以人为本,将服务对象的利益放置首位,因此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从而促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性。

5.2 企业需要健全工商管理体制

体制的健全是完善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根本对策。鉴于此,工商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管理体制度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统一化的工商管理体制,防止地方工商管理的保护主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工商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为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工商管理标准。进而规范企业的工商管理行为。此外,在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为了充分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工商管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工商管理的内容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不断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5.3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工商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鉴于此,需要加大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和培训,为工商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管理人才。具体来说,重视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与实际管理需要相符合。与此同时,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引导工商管理人员区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与传统的市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别。进而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开阔工商管理人员的视野,为我国的工商管理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具体来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的工商管理内容进行细化管理,将工商管理的工作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内容,按照既定的计划、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让企业的工商管理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步伐相一致。而对于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需要及时的对工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了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需要不断细化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将工商管理职能进行细化,将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职责详细到某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问题之后出现责任推诿。

5.4 加大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加大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丰富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手段。鉴于此,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违反企业工商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让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充分的发发挥出来,进而促进管理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

企业管理本身是在企业中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密切相关。良好的企业工商管理,可以避开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与时展的步伐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一致。现阶段,我国工商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为此,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加大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和培训、加大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等措施,促进企业工商职能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春伟.基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J].中外企业家 ,2019(30)

[2]张丽.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 [J].现代经济信息 ,2019(18)

[3]于松玉.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职能探索 [J].现代商贸工业 ,2019,40(29)

[4]吴保茹.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发展与完善对策 [J].现代营销 (下旬刊 ),2019(09)

第9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研究

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正是在这种引导下展开管理工作的。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较为特殊,经济整体的规模巨大,存在着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应用工商管理的手段,就能够促成对整体性环境的控制,在此基础上,稳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也不得不受到其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因素,例如,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更为畅通,进行产品输出等,也有消极因素,包括经济危机的影响。应用工商管理的策略,能够使得我国经济在发展中,趋利避害。

一、工商管理的特殊性

相较于其他的管理手段,工商管理的特殊性在于管理范围较广,管理的事务众多,应用的手段也各有不同。在管理范围中,工商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是对市场与生产的调节。市场行为具有自发性,市场中的参与者数量众多,素质不同,会出现许多影响市场整体稳定性的商业行为。例如,最为常见的包括,不诚信交易行为等,通过工商管理的手段,能够使得这些行为得到限制。在工商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应用一定的规范对市场行为进行限制,其次,需要根据规范中要求,对市场中出现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在此基础上,发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基本促进作用工商管理水平受到区域中经济发展的影响。工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客观性的事实,应用相关规定对工商业的行为进行规范,要求双方都能够具有规范性的认识,同时具有契约精神,默认规范内容为正确的做法。这种思想的产生需要地区中的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基础,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并非是由于基本的社群因素,而是由于商业性的因素,其中契约的制定与遵守,就成为约束彼此行为的重要事项。与此同时,工商管理的相关规则,也会随着区域中经济发展的进步逐渐地得到了完善,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这种作用,需要通过整体性的,对生产行为以及商业市场行为的限制进行体现,这种整体性的管理方式,能够确保市场在各个环节中,运行的规范性与健康性。由此可见,二者之间具有根本性的发展联系。

(二)工商管理对生产的规范性作用在工商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管理的策略应用需要与具体的管理事务作为依据,正确选择。首先,在生产环节中,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能够应用工商管理法律,限制监督生产行为。在目前的市场需求下,人们需要的生活、生产的物资种类繁多,因此,相关生产企业以及生产者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地增加。这种情况下,生产环境在整体上进行观察,就能够发现其中的复杂性。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生产中可以进行监督,并且应用标准化的生产要求规则,对企业中的生产行为进行评估,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够继续的进行生产。其次,工商管理对企业中物资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调节性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形式的经济发展依靠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对市场作用较为忽视。我国现有的生产企业类型中,仍旧有一部分具有国企、央企等性质,这些企业包括其他的社会性企业,都需要通过工商管理的手段,对自我的生产行为进行调整。例如,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急缺一种商品,就可以应用工商管理的手段,与企业进行联通,扩大商品的生产量,稳定市场。

(三)工商管理对市场的规范性作用在工商管理中,应用各种理念与策略,是市场发展与宏观调控的结合,通过工商管理的手段,能够在兼顾市场发展状况的情形下,实现对市场的基本调控。由此可见,工商管理对市场具有基本的规范性作用。在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限制策略。由于市场中的实际状况较为复杂,首先,要制定完整的管理规则,对不同状况下的市场行为,都能够应用管理的规则进行限制。管理规则的来源是法律。一些情况下,市场中的行为是先于规定出现的。例如,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的交易行为所受到的法律限制较少,就需要调查状况,完善法律以及规定。其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同企业中的资本积累,就会出现一些垄断以及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应用工商管理的手段,对于垄断行为等进行限制,调节市场中的竞争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获得市场利益。另外,在市场行为中,工商管理的手段,也能够对企业本身起到一定的保护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利益,对于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不法分子或者企业中出现的疏忽,会产生一些商业侵权行为。通过工商管理的手段,就能够对这些行为进行基本判断,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工商部门通过对市场主体的监督与管理,促进了我国各类市场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进而有效推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为消费行为提供保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消费的行为,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因此,需要应用合理的手段,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从而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感受以及实际的利益得到更多的保护。事实上,对消费的行为进行审视,就能够发现消费者在整个市场的环节中,属于弱势性的群体,在诸多的工业生产以及商业行为中,消费者获得的信息较为有限,消费者本身对产品、商业行为等没有话语权。为了使得消费者的权利得到保障,就需要工商管理的公权力进行介入。从基本的概念进行分析,工商管理部门应用的各种对工业生产行为的规范监督、对市场行为的规范监督,在一定的意义上,都是为了使得消费者的权益的保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与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性的沟通,消费者难以感到自我的权益受到保护。消费的安全程度较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区域消费。工商管理部门在目前应用各种投诉平台、听证会机制,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话语权,体现在管理工作中重视对公众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为了使得这种情况得到持续发展,消费者权益意识的提升也是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