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

第1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法制化和谐社会

法制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安定程度以及发达程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输出基地,高等学校更要将法制建设放在突出的重要的地位,要将法制建设渗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处于步入社会之前的转型期,心理不够稳定,法律意识不够健全,因此,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加强对其法制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依法治校,加强校园管理的“法制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而班级管理是实现校园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认真思考、长抓不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关心、爱护学生,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各方面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个人认为加强班

级管理中的法制建设,使班级管理“法制化”,是班主任工作得以良好开展的有效途径。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有法可依”。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是必须的。通过深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是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是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人才的需要。

在此前提之下,每个班级的管理应当有一套相对科学、完整且独立的规则。班主任在班级成立的最初阶段,在确立好班委之后,应当组织班委制订适合于班级的规章管理制度,并在班会上讨论通过。对于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条款,班主任应当进行详细的解释与说明,使班级的每位学生对于新的环境、新的班级、新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数;班级学生对制订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出合理建议后,班主任应该再次组织班委进行修改;最后形成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应当在班级进行公示,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让班级的日常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班级管理应当细化,更要明确奖惩措施,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褒奖,错误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有法必依”。

有了班级规章管理制度,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便有了一套行为准则,就要按照制度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对每位学生做出评价的时候,应当根据该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于学生们的优秀表现,班主任应当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在班级发出倡议,引导并营造优良的班风;对于一些违背制度的做法,班主任也要严厉地指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通过做到有法必依,让班级的每位学生加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执法必严”。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不能出现过于严厉或是过于松懈,更要避免有时严有时松的“打摆子”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性质相似的问题,不能因为是班委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就私自不了了之地处理完毕。也许就是因为你那一点点私念,却很容易在班级中掀起大风波,使得班主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荡然无存,同时也会使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效度大大降低。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严格按照制订的制度赏罚分明,鼓励良好的行为继续发扬,坚决制止恶劣的行为在班级学生中滋生蔓延。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违法必究”。

班级的管理别要注重对“调皮”的学生的引导。其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因为本质,而是由于自控性较差影响班级的管理。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一定要找出原因,区别对待。通过侧面了解、正面接触他们,用聊天、谈心等方式,一步步引导、鼓励他们,用真心和爱心去感染他们,帮助其慢慢修正自己的行为。在班级管理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多去听听他们的建议;在制度通过之后,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梳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当加强督导,让他们知道在制度的“高压线”下,他们其实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但是,一旦出现违规的行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姑息,应当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并且通过自身的工作技巧,如:出现类似的违规行为,惩罚力度加大等,避免他们再犯。“违法必究”是班级管理“法制化”的有力保证。

班级建设“法制化”的原则

1.班级管理制度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其目的并不是在于惩罚某些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违规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除了按照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处罚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引导,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努力帮助他改正,以促使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以及走向社会后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取得更大的进步。

2.班级“法制化”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对大学生进行班级法制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大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一种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使他们走上社会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与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做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初期阶段,班主任可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步入轨道之后,班级“法制化”则应当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校园的管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班级的管理更离不开“法制化”。校园法制建设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级的法制建设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班级的管理中如能切实有效地实行法制管理,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信班级的管理工作必能再上一个台阶,在增强了班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大大简化了班主任的工作,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编.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改革初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年5月第2版.

[2]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3]王鸿江.现代教育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4]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第2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班级管理;高校

高校班级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其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教改的实行,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改实施后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素质文化水平不一,个性发展千差万别。面对这种形式辅导员如何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

1.1辅导员班级管理思想落后

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与以往学生大大不同,因此以往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但是很多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效果很差。尤其是现阶段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极为前卫和新潮,对刻板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屑一顾,因此现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管理效果。

1.2高校班级学生集体意识感差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极大的扩大了高校班级的班额,这本身就大大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此外,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严厉的班级管理之后,对自由更为向往,自主意识很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较差,如同一盘散沙,辅导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1.3班级制度难以深入人心

高校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己认识明确、心智基本成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道德观念,世界观基本形成,对外界事物有自己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加上高校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多且自由,学生多用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班级管理制度不能深入人心,如同摆设。

1.4班级干部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比于初高中的班级干部,高校的班级干部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很少。此外一些班级干部班级管理意识很差,不能有效的行使其职能;另外一些学生不满于班级干部的管理,也无视其存在。

2.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处理办法

固然,现阶段高校存在的班级管理危机严重影响着高校极其学生的发展。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我国高校发展及学生思想的进步,因此必须对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自身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2.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想要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认识水平、班级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先进思想及理念的学习。此外可以建立先进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并定期组织各高校辅导员到示范基地参观访问。

2.2扩大辅导员队伍

现阶段各高校学生数量很多,但是辅导员却很少,有的学校一个系、几个班级只有一个辅导员。这种形式必然决定了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地下。面对这种现状各高校应该扩大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此外也可以将院系的专业教师组成学生工作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几个学生的管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升高校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

2.3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高校班级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高校必须针对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学生犯错误时必须采取处罚措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4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也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极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高校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提升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包括班风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卫生环境建设、学习习惯培养等一系列班级文化现象。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当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国家教育机构、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促进高校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管理;学习小组

新课改理念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构建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更是势在必行。近年来,笔者认真学习先进的班级自主管理理念,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班级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运用和逐步完善,效果显著,所带班级先后获得市级、省级优秀班集体。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探析。

一、推行主管班干部责任制,实行值班班长制度

班主任要明确各位班干部的职责分工,在其所主管区域推行主管班干部责任制。在班级内部,班长统筹协调、整体负责,学习、纪律、卫生、宿舍都由主管班干部负责,班主任应给他们充分的自,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内在潜能。班级日常管理中,实行值班班长制度,负责这一天的总体常规工作,并认真填写值班日志。推行主管班干部责任制和值班班长制度,能使班干部严格要求自我,对工作严肃认真,以身作则。

二、实行多种形式的星级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可在班级内实行多种形式的星级评价制度,决不拘泥于学习这一项内容。针对一天的整体情况,评选出“每日之星”;每周把各宿舍情况进行汇总,评选出“星级宿舍”;每周对各小组的纪律、学习、卫生、考勤及日常行为进行汇总,评选出“星级小组”;月考结束,在班级内评出“月学习之星”;将考试中取得进步较大的学生评为“月进步之星”。学期结束,各主管班干部要汇总各项评比结果,评选出“年度星级个人”“年度学习之星”“年度进步之星”“年度星级宿舍”“年度星级小组”等。班主任可将每项评比结果张贴到墙上,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建立竞争机制,实行高效学习小组制度

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行高效学习小组制度,每小组6~7人,设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常规管理,每小组设置六个学科的学科小组长,负责小组内本学科的收发作业、学习探究、课堂反馈等工作。基本操作:①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各抒己见,总结小组观点;②各小组派出一名组员外出到他组,倾听他人的介绍并记录;③回到本组,就出访了解到的信息,完善本组的观点,最后总结本组最后的观点。

四、注重班级监督委员会职能和个人量化积分制度

班主任可在班级内特设班级监督委员会这个机构,主要负责监督班级各项制度的落实、班级活动展示的评判和班干部是否尽职尽责的监督与评价等。实行严格的个人量化积分制度,量化积分公约及班级公约由班委组织全班学生制定,制定出来交全班学生举手表决通过。量化积分制度主要包括学习量化、纪律量化、卫生量化、宿舍量化、三操量化、考勤量化、班干部量化等方面,主管班干部每周汇总,每学期总结,其结果作为期末评优评模的主要指标。另外,班主任、学生随时可以查询。通过量化积分,班主任很容易能找出班级每个阶段的问题所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

班主任在班级内部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每次班会都要明确主题,由班长主持。大致结构为:①班长点明班会主题;②各主管班干部汇报本周工作,并提出下周计划;③周星级评比表彰;④针对班会主题,学生通过小品、话剧、游戏等活动展示;⑤学生畅所欲言,从主题班会得到启示;⑥学生对班级管理出谋划策;⑦班长总结及班主任点评。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班级中主人翁的地位,有利于学生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注重家长座谈会的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班主任应灵活采用家长座谈会自主管理模式,家长座谈会交由学生自己主持,大致结构为:①主管班干部向家长汇报本学期的工作,并制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②表彰。一是表彰本学期的星级个人和集体,二是表彰家长;③感恩父母之“学生写给家长的一封信”;④感恩老师之“老师,我有话对你说”;⑤优秀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发言;⑥家长、学生、老师之间互动活动展示;⑦班主任总结发言;⑧家长与各任课老师自由沟通。该模式打破了以往班主任灌输式的家长会召开方式,让学生主持,既体现了班级的民主管理,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总之,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工作的目标,班主任要树立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切实推行民主管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参考文献:

[1]李凤,黄庆斌,董红华.班主任工作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探索[J].班主任,2004(10):26-27.

第4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班级管理 常见问题 改善策略

一、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既是学校向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的基层组织,又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体。辅导员全面负责几个班级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班级管理效果如何,学生能否在班级这个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和成长,反映了辅导员的领导艺术和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质量,同时影响着一个高校的对外形象和声誉,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班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二、辅导员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数量增多,管理难度加大。

近些年,各个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因此,辅导员工作量急剧增加,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更为繁重和复杂。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不得由“微观”走向“宏观”,由“显微镜”式走向“放大镜”式[1],对于细小的事情,常常无暇顾及。因此,他们很难细致地掌握每位同学的状况。

(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课余时间缺乏有效合理安排。

很多学生由高中考入高等院校后,离开了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学习常常变得无所适从,目的不明确;同时,面对陡然增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往往手足无措,经常用睡觉或者网络游戏来打发时间。几年下来,部分学生一事无成,无法适应社会,找不到工作。

(三)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指标,它是“班集体对其内部成员的吸引力”[2]。它是衡量班级好坏的主要标准。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学会做人、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努力奋进、走向辉煌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现状表明,目前大学班级普遍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原因在于: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长溺爱和社会娇宠中成长起来的,自我意识较强。进入大学后,他们以自己的价值实现和个性展示为目标,对集体的事情重视不够,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其次,班委不能很好地团结同学并协调非班委同学的行动,而且有时候甚至与非班委同学处于对立状态,这极大削弱了班级凝聚力。最后,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更加自由、开放,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不希望他人有过多的干涉。从而导致班级中偏离班级核心价值意识的学生增多,学生的集体归属感降低,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四)班级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的班级管理较多依赖于成文的规章制度,即使是稍作修改,其制定也没有充分吸引同学的积极参与及建言献策,以至于班级管理长期停留在规章制度的他律阶段,致使班级和谐自律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3]。班干部仅依照规章指导、约束同学们,单纯充当传话筒,监视同学们不犯错和不违纪,这样一来就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同学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整齐划一的形式所制约,不仅不利于班干部及同学们的共同发展,而且不利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由于班级制度反映的仅仅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难以得到自我意识较强的大学生的认同,他们自我管理的机会被剥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受班级规范制度的束缚,导致很多班级制度形同虚设,使学生失去自我管理的空间,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比没有制度更严重。

(五)班级考核制度的不健全。

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对于班级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班级存在着考核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致使班委主观能动性、责任心、服务同学的意识不强,“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态滋生。另外,在制定考评标准时,班委会未与全班同学进行充分协商,所制定的标准往往不切合实际,影响到考评实施的可行性。

三、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积极拓展师生交流渠道。

班级管理工作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辅导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然而,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较多、固定教室较少,所以辅导员不可能每天都与学生见面。为了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班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就成为加强学生工作教育的必然选择。辅导员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班级管理,如通过建立飞信群、QQ聊天群、班级博客等多种交流平台。这些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实现立体式多重覆盖,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渠道的畅通,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二)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班级管理中应该确立“学习第一”的良好风尚,营造“爱学习、比学习”的竞争氛围,形成学习光荣、不学可耻的良好风气。在班级管理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分层次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持久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班级管理,旨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良好班级环境的核心,而优化班干部队伍建设是保证班级凝聚力的前提。任何一个班级建设的意图,总是依靠班级干部传达、贯彻、组织实施,依靠骨干队伍宣传带动及以身示范,因此,认真选拔、大胆使用和精心培养班干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不可或缺的途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干部进行传、帮、带,帮助学生干部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他们的管理、组织才能;其次,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摇篮,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能够促进同学们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和发展。同时,辅导员应要求班委对每学期的日常活动有一个大体的规划,提前给同学们讲明要开展的活动,让大家对所开展的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在活动中,班委应该起到加强彼此互动和沟通的桥梁作用,适时了解并及时化解同学间的矛盾,以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四)建立规范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班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要建立合理的班级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制度制定过程中,辅导员和班委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与班委们共同讨论、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以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要使同学们真正意识到,管理制度不仅是教师的主观要求,更是保证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其次,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班级制度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要在全班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各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还应不断搜集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五)建立健全有效的班级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制度是落实班级各项制度,维护班级正常秩序,促进同学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正常进行的保障,也是对全体同学和班干部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要客观、公正地考核并实事求是记录班级中每个同学的综合测评分值。考核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并写出总结。要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好人好事要予以表扬,对不良现象给予及时的批评指正,切实使考核制度成为一面镜子,起到调动同学们积极性、形成良好班风的作用。

(六)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古代叫做“无为而治”。而“不管”的真正内涵在于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最高价值就是让管理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开发学习潜力、展示自我个性,引导自主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班级成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生活和自主发展的场所。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班级更是他们练习各种社会既能的重要场所。因此,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中最有价值的因素。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意识到不足,才有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其次,要让他们自己尊重自己。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循循善诱,不断激励学生进步。此外,辅导员还要掌握好大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凝聚在班集体中,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左殿升,官瑞祥.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77.

第5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1.1班长素质和职责要求增强

研究生班长工作的实质是做人的工作,是研究生班级“人性化”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和维护者,承担着研究生班级管理的日常事务。因此,与本科生班长相比,研究生班长在素质和职责两方面都大大增强。

1.1.1素质方面。一是研究生班长要有更好的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良好的体魄是学习、科研的基础,也是为同学服务的基本保障。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研究生班长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因素。二是研究生班长要有更好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不仅是提高研究生班长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创造性为同学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必备条件。三是研究生班长要有更好的社交素质,社会交往能力是与人互动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才能做好老师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才能为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婚姻状况、不同专业学科、不同院系、不同身份的同学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务。

1.1.2职责方面。研究生班长在名义上和实质(或法理)上的权力都大大增强,意味着他的职能和责任也相应增加。这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班长的组织领导职能、纽带桥梁职能、标榜示范职能等方面明显增强,有些高校的研究生班长还要兼任班级党支部副书记,加上学生会、社团的职务,研究生班长的职能和职责具有实质上的增加,并且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不必过多请示班主任或辅导员,班上的大小事务基本都能全权处理。那么,研究生班长的权力源于何处呢?德国管理学家韦伯认为,权力的来源有三种,一是传统世袭,二是理性和法律,三是魅力[1]。显然,研究生班长的权力主要来至第二种,即由班级民主选举产生,由相应的校规、班规而获得理性的、法理上的权力。第三种权力是班长人格魅力的体现,是班长在长期的学习、科研、生活、班级管理中形成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会对班级同学产生无形的“正能量”,使同学发自肺腑地对班长的组织领导方式和为人处世作风产生崇敬之情。

1.2班级构成异质性突出

1.2.1班级同学年龄差异大,跨度广。以A班为例,年龄跨度是1979年至1991年,夸了12年;1989年和1988年出生的人数最多,各占总人数的26.79%;1991年和1979年出生的人数最少,分别只有1人。

1.2.2学科专业多样化,学历背景异质性强。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行打破了研究生班级组织[2],因此,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背景的同学有可能被分到同一个自然班级。

1.2.3社会阅历,心理状况,婚姻状况不同。研究生班级是一个大熔炉,同一个班级就有应届生、往届生、社会生(单考、半脱产的)存在,有的同学是工作过的,有的同学是待业再考的。大家的社会阅历情况、心理状况、家庭婚姻状况各不相同。

1.3班级管理难度增加

基于以上两点,与本科生班级管理相比,研究生班级管理自然要困难许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班级里有同学休学的、单考的、脱产的,这些同学的各种繁琐小事已够费心的了;加之还有时常出差的、请假的、生病的,大多数事务都要班长直接或间接处理。二是研究生的功利性更强、班级活动参与率和积极性较低、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交叉(既要服从研究生学院管理,又要服从所在培养院系管理,还要随时听候导师差遣)、科研任务繁重、住宿分散、上课和休息规律不一等。

2研究生班级“人性化”管理的对策

2.1树立“人性化”的服务意识,强化人文理念

在研究生班级“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就必须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做同学之所做,忙同学之所忙。首先,要把“我是班长”这句话要随时放在心底,而不要放在嘴上,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时刻以班级的荣誉为主,以大家的荣誉为主。其次,要以德服人,一视同仁,班级管理不靠气势,要靠气质。学会宽容,才能与众不同,既要与大家打成一片,但又不能和大家“同流合污”,更不要有“他们都怎么怎么样,我也要怎么怎么样的想法”,倘若如此,又凭什么能管理他们呢?再次,胆大心细,既要有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又要有绣花女的手巧心灵。

2.2开展“人性化”的班级活动,彰显人文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3]。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研究生班级活动应做到活动内容人性化、活动形式人性化、活动时间和地点人性化。活动内容方面,班级活动内容必须是大家都愿意参加的,班委在确定活动内容之前应和大家商量,使同学们有知情权和决策权,体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和存在感。由于男女生心理差异,在活动内容上应兼顾二者的偏好,利用“异性效应”增强班级互动,使活动丰富多彩,此法对一些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班级效果较好。活动形式方面,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尽可能创新,以此来吸引同学们的积极性。以党组织活动为例,我们可以换着花样搞,每期分别以任务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以问题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以项目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等,这样大家就不会有审美疲劳,也很乐意参与其中,使他们在集体的大熔炉里感受温暖,在合作中体会真诚,在同学间享受关爱[4]。活动时间和地点方面,班级活动的地点应选择在离宿舍较近或大家易知易晓、便于到达的场所,时间尽量安排在大家都没有课的时候,不能“劳民伤财”,更不能让大家停课搞活动。

2.3建立“人性化”的班级制度,凸显人文关怀

第6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许多班主任教师习惯于照搬其他班级的管理制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其他班级的制度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运用到自己的班级之后,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管理对象、工作重点的差异而影响实际执行效果。我要求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首先由班委会集体研究,对照学校规章制度,借鉴其他班级制度的精华,拟定出本班规章制度初稿,班委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全班进行审议。每一个学生都要针对管理制度的初稿认真研究,发表意见、表达观点,在此基础上,班委会进行第二次讨论,进一步修改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然后提交全班学生大会进行表决,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通过,则自动生成为班级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每一项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都经过了全体学生的讨论研究,可以最大化地兼顾班级工作的实际以及学生的情况,使班级管理制度更加贴近工作的实际,也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制定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导致制度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也发挥集体的智慧,完善了班级制度,使其更具针对性、全面性。

二、自主开展管理考核,变“单向管理”为“双向监督”

我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了量化考核的方式,从早晨进校到晚上出校门,从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到家庭生活,从学习任务的完成到纪律规章的执行,都指导学生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及量化考核细则。在执行过程中,我采取班级干部为主,学生代表监督相辅相成的双向监督模式。每天,各个岗位的班级干部对班级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涵盖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到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乃至卫生打扫的整洁程度。在班级干部开展检查监督的过程中,每天按学号轮流由其他学生作为代表共同参与检查,检查之后需要班级干部和当天学生代表共同签字方可生效,提交班委会存档考核。这样的管理模式最大优势在于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使大家深切感受到“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监督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避免因操作中的不公正现象影响班级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自主组织各项活动,变“干部忙碌”为“全员参与”

我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放权,该放到班委会一级的放到班委会,该放到全体学生的就放到全体学生。许多教师在班级开展各类庆祝活动的时候,都是教师忙得团团转,班级干部忙得团团转,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我改变了这一状况,将策划、组织与实施的职能分配到全体学生,首先由班委会征求全班意见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主题、对象、形式、预算经费、器具安排等等。在班主任教师批准方案之后,由班长牵头,班委会成员各司其职,每人领衔承担一部分的任务,然后由班委会成员分别招募相关学生成立工作组开展工作。以班级晚会为例,在班长的指挥下,班委会成员分别成立了节目导演组、后勤保障组、对外宣传组、灯光设备组等不同的工作班子,经过紧张有序的排练与准备后进行合成彩排,每一位学生都发挥了力量、贡献了智慧,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7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对学校班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班级是学生经常

学习与生活且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心理相容性的集合体。班级管理是大学生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体现其管理水平。

一、目前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高校的同学大部分认为本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也能相互信任,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二)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在成文的班级制度中有一种倾向是要引起注意的,即辅导员或班主任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该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被群体所要求的整齐划为扭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成俗的规范。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不和谐的班级中合作与竞争氛围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校的奖学金等激励行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因为单一地用总分来衡量,不能反映出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个制度的结果是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成了成功者,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他们在竞争中永远落选。该制度安排并不符合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样的理念。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对于学习上还要帮助的同学则关心较少。

(四)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大学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够真正产生教育影响。学生对本该使大学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厚望的,但希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因此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谈恋爱的现象就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丰富多彩”,“离社会距离太远”,“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等等。

二、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可能反映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当然学生本身也存在问题。但就班级管理而言,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而班委会和团支部所能做的大多是遵照校方的意思去落实工作,所以谈到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责任人首先应该是学校。

(一)对教育目的的片面理解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目的在确立的时候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即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也要考虑人本身的因素。学校是现代社会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场所,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也协助学生实现了生理、心理、智慧、品性、技能等各方面全面的发展。21世纪,只有全面发展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完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才。现代的教育应该围绕人一生中的4种知识支柱而展开,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然而许多学校忘记了自己肩负着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在学校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个人人格的完善,民主意识的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力等等的培养都被忽视了。在此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对优秀的学生的评价、对优秀的辅导员的评价、对优秀的班级管理的评价、对班级所具有的功能的认识、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选择、各种教育方式、管理手段的选择上都会产生偏差。另外,学校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也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水平。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服从”、“统一”,漠视已进入成人阶段的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自我成长的要求。(二)对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把握不准确

学生作为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理由;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三是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四是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要想成功地促使学习者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学习者之间共性的同时,花大力气把握他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就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

(三)对学校管理的“教育”特性认识不够

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是一个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学校有其独特的组织和管理特性。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而且学校管理的主要客体——学生更具有特殊性,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他们是具有可塑性和可发展性的。对于学校来说,追求效率和效果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无不与培养人联系在一起,学校的管理活动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和任务,通过管理活动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学校文化,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学校管理活动的教育性往往表现为学校的价值、态度、文化弥散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之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是所谓的“管理育人”。例如,学校制订的制度是人性化的,学生在这种制度中深切地感受到他是被尊重的,由此,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也会学习如何去尊重他人。然而一些学校在对学生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了“管理”而忽视了“教育”,不仅是对现成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还不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课堂中被教育要诚实做人,但在课堂外他发现学校的很多措施和学校在对外宣传时所做的许诺不一致时学生学到的可能是“虚伪”和“欺骗”。所以,这类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利用管理这一资源来发挥其教育的功效,更要谨防不良的管理措施所带来的负面的教育效果。

三、改善大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校方首先要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其次就是推行制度化建设,在保证管理目标的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给班委会及团支部以充分的自主管理权。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好,都能成绩优异;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下,学生还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学生要听从老师,对老师的思想观点来不得挑战。尽管可能大学老师愿意和学生探讨,但由于历来的“威严逼人”型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养成接受性的习惯,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养成互动的学习习惯。

(二)以制度建设为班级管理的有效载体

推行制度化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同学提供了行为标准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但是在制度“管”学生的环节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制度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制度跟到哪,置班级于制度控制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有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在形式上精确,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搜集资料,进行比较,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三是班级制度的制订应符合下列的基本要求:首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学校要求。其次,科学性。要从班级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管理特点。再次,教育性。要从管理需要出发,考虑教育目标,发挥教育功能。最后,有相对稳定性。在执行中要不断完善,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朝令夕改。

(三)确立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第8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介入民主管理意识,注重班干部队伍建设,应该成为班级管理重要选择。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展开多元调查,整理相关信息资源,针对班级管理实际展开民主管理,精心选拔班干部,实行岗位责任承包,将班级管理工作化整为零,并科学评价班干部工作实绩,以提升班级管理品质。

 

一、精心选拔班干部,完善班级管理体制

 

班主任接手班级之后,首先要想到的就是班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得力班干部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选择。在班干部挑选时,班主任要做好多重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操行,查看学生学习成绩,全面熟悉学生管理能力,只有将责任心、工作踏实、做事认真、学生威信高、学习优秀、管理经验丰富的学生挑选出来,经过精心培训,才能发展成为班干部,让其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军。

 

在班干部选拔时,班主任要全面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班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还需要胆大心细。在具体参与班级管理时,学生个性展现比较鲜明,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好苗子进行重点观察,掌握其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其性格优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管理潜力,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选拔班干部时,还需要班主任对准班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首先是给予积极鼓励,促使学生增长成长信心。其次是展开性格完善纠偏措施,班干部是班级特殊群体,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其性格成长,还要给出更多纠偏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定向改造,为成为合格班干部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效管理班干部,实行岗位责任承包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入岗位责任制,将班级管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让每一位班干部都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责任,采取化整为零政策,实行班级管理责任承包。班干部各负其责,自觉展开各自工作,其自律性、责任心大为增强。小学生大都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也渴望表现自己,有较强好胜心,班主任要介入多种评比活动,展开管理大竞赛,这样可以成功调动班干部工作主动性,形成重要管理主动力。

 

岗位责任制介入班级管理之后,班主任要细化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管理内容展开多重分工,分解管理责任。班干部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介入崭新管理理念,启动民主管理模式,调动每一个班干部责任心。特别是班干部评价制度的完善,对班干部管理有重要的约束力。小学生都希望获得大家的尊重和赞美,班主任在评价班干部工作时,要看到班干部工作成效,不妨让一般学生介入班干部评价活动中,多倾听学生呼声,侧重正面激励意识的介入。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经常与班干部展开交心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对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班主任在与班干部交流时要处处谨言慎行,不可随意释放命令,给班干部一定自主空间管理权限,发挥班干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管理班级各种具体事务。如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值日卫生检查等工作,班主任要给卫生委员更多权利,像监督权、惩罚权等。这样才能让其顺利开展工作,提升班级卫生管理品质。

 

三、定期轮换班干部,提升班级管理品质

 

班干部评价制度优劣,对提升班级管理效度有重要意义。介入班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措施。小学生都希望班主任是平等公正的,在班干部选拔方面,学生大多期望能够有表现机会,如果每学期能够轮换两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班级管理经历,从班级管理苦与乐中建立亲身感知体验,这对提升班级管理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班干部引入轮换制之后,班主任给更多学生提供难得的锻炼机会。班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班主任要制定班干部轮换制度,并制定相关细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确班干部工作职责和精选条件。特别要给予班干部更多的表彰和激励,让更多学生产生向往之情,为班干部轮换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班干部轮换制度是班级管理重要举措,对班级管理形成重要内驱动力。班主任要多方协调,为班干部轮换创造良好氛围。让一般学生感到做班干部是一种荣誉,做班干部光荣。学生做班干部是一种难得的历练机会,班主任放手让班干部独立操作班级管理工作,如迎接检查、准备参加竞赛、组织班级活动等,都可以给班干部实现自我价值观创造条件。

 

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改进工作方法,科学任用班干部,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自然能够为班主任分担责任,也可以极大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用学生来管理学生,完善班干部管理机制,科学评价班干部工作,都可以为班级管理带来重要的助力作用。特别是新课改大背景下,班级管理也需要介入新思想、新措施,这样才能打造过硬班干部队伍,塑造班级管理品牌。

第9篇:大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精神;班级活动

一、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作用的意义

首先,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公,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对象。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能够减轻教师的管理压力,也能够确保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此外,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和谐、融洽、民主的班风的建设,有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自我学习。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年龄较小,各项能力较弱,很多班主任更愿意直接管理学生,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具有随意性、主观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有意或不经意间拉开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没有采用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管理,导致学生抵触班级管理活动。另一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则是“保姆模式”,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也导致班主任疲于奔命,每天事务缠身,管理效率低下,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主动性低,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

三、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作为班级的成员和行动者,既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又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基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作用,以解决管理僵化的问题。笔者认为,班主任可从下几个方面入手,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制定班级自主管理目标制定班级自主管理目标,增强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班级目标的制定是班级管理前进的方向,也是动力,因为要实现目标,不仅需要班主任的努力,更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和配合。所以,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商定班级总目标,让学生设立个人目标,使学生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班级发展。如在班级管理目标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制定取得“优秀班级”称号的目标、“良好环境班级”的目标等。在个人目标方面,班主任则可以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将活动细化,如对各种比赛活动,由学生来选定参赛者、负责人及做好准备工作等,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2.开展民主化班级管理开展民主化班级管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民主化是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主人公地位的基础,只有实现民主化,班级管理才会和谐,学生的作用才能够显现。(1)民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很多班主任之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强制或放任自由的措施,是因为没有制定符合班级的针对性管理制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开展“制度大会”,让学生对班级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如“同学打架该怎么处理?”“如果不小心把班级的玻璃打碎了怎么办?”等问题,可让学生先讨论,班主任则进行引导和总结,对学生制定的制度进行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并不单单针对学生,对班主任和其他授课教师也有所要求。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班主任和学生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来执行,以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2)民主选取班级管理人员。班级管理制度必须确定班级管理人员,才能确保班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选取班级管理人员,要注意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举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荐,也可以他荐,实行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管理人员。每个班级设立班级管理制度监委会,对班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为评选“优秀班干部”做准备。(3)建立流动班委,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班主任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教师可制定流动班委,如“每日班长”,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记录。对固定班委,教师可采用一月一换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3.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培养自主精神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正视自我、认识自我。一些学生之所以在学习时迷茫,是因为对自我认识不够明确。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同学角度和教师角度对自己进行评价,正视自己,以发现自己在班级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足,加以改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教师可以委派学生管理任务,让学生探讨如何对班级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使学生活跃起来,班级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