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精选(九篇)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第1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一、产生建筑渣土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申报建筑渣土处置计划,如实填报建筑渣土的种类、数量、运输路线及处置场等事项。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报后5个工作日内,对建筑渣土的出土量等事项进行核实,并核发建筑渣土处置证。

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当向区(县)建设管理部门提交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核发的建筑渣土处置证。

二、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预算中,专门列支建筑渣土运输处置费,并在工程开工前存入建设单位设立的建筑渣土运输处置费专用帐户。未将建筑渣土运输处置费用存入专用帐户的,不得处置建筑渣土。

建筑渣土运输处置费实行专款专用,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渣土处置费用使用的监管。

三、*市建筑渣土运输处置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市市容环卫管理等部门组织制定建筑渣土运输处置指导价。区(县)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根据政府指导价,按照本区(县)建筑渣土运输路程、处置成本等,确定本区(县)建筑渣土运输处置价格并向社会公布。

四、建筑渣土运输单位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经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招标确定的单位运输建筑渣土。

五、*市对建筑渣土运输管理实行联单制度。运输单位承运前,施工单位应当填写建筑渣土出土量、出土时间、承运车船号牌、运输线路、处置场所等事项,并分别将联单提交运输单位、所在地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处置场所管理单位。

运输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运输建筑渣土,将建筑渣土运输至区(县)政府确定的处置场所处置,同时取得处置场所管理单位出具的建筑渣土运输消纳结算凭证。

建筑渣土运输消纳结算凭证经建设工程所在地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核实后,运输单位凭此凭证领取建筑渣土运输费。

六、建筑渣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的规定进行处罚;违反建设、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道路运输、海洋管理规定的,分别由建设、公安交通、海事、交通港口、海洋等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2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类型

1前言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不少国外建筑设计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各类新型的建筑物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加上建筑设计施工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给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选择带来多样化。

由于各类新型建筑的出现及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选择的多样化。目前,在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了在同一场地中的不同建筑物可采用相同的基础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中有不同的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而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同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场地的岩土条件下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相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有多个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亦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基础类型等新情况。

但是,不论选择哪种基础类型都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合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等关键性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文件,是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地质依据。成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地质评价应该是正确的;推荐的基础类型应该是工程上安全的、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参数和水文参数是较准确的。同时会被设计和业主采用的。工程地质评价及基础类型的选择是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和重点,是解决拟建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等中心问题的答案。如果工程地质评价或地质参数不准确,基础选型不合理,轻则造成浪费和重大经济损失,重则产生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层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基础类型及岩土参数的选择等问题必须根据地质调查,钻探及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等勘察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结合拟建工程的特点等,按现行的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和社会上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多种适用的基础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型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种最优方案供业主及设计部门选择。建筑基础选型既是场地勘察的重点核心,也是勘察报告的精华。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中,往往一个建筑群中有多种不同建筑物,如一个住宅小区,既有别墅和多层建筑,又有小高层,甚至高层建筑。因此,场地勘察报告中的基础形式就面临针对各类不相同的建筑物进行多种的选择;有时甚至连基础持力层也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基础类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侧重点和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有所区别的。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浅谈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几种建筑工程基础类型的特点及评价方法和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2常用的几种建筑工程基础类型

2.1 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浅基础是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基础类型,是最经济、施工技术方法最简单的基础类型;是工程质量最容易控制和最容易得到保证的基础类型;也是建筑工程首选的基础类型。其一般适用于9 层以下、荷载较小且单体占地面积较小的建筑工程。地基勘察中的侧重点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a.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b.不良地质;c.岩土层的均匀性和有无软弱下卧层;d.基础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拟建工程的荷载要求;e.地基沉降是否均匀及地基沉降量、变形能否满足要求;f.基础持力层顶板埋深差异程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施工的影响。

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尤为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花岗岩地区的挖山填沟平整形成的地基勘察中,严格分清原生花岗岩残积土和搬挖新填的花岗岩残积土尤其重要。由于原生花岗岩残积土和挖搬新填的花岗岩残积土十分类似,有时不全面比较分析就很难分辨。如果辨别错误时会出现严重后果。

2.2 预制桩基础

预制桩基础是在上部地基岩土层无法满足拟建工程荷载和变形要求的条件下,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基础时,且基础持力层埋深较深的条件下常用的基础形式。此类基础适用于中等荷载(20 层以下)的建筑。由于预制桩具有易施工、适应地层广、工期短等优点。近年来在广东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顺德等。选用此类基础类型时,在勘察中除了做好常规的地基勘察评价内容工作外,应特别注意分析评价如下两个问题:a.沉桩的可行性评价,即桩要穿过的上部的地层特性评价。当桩要穿过的上部地层有较厚的砂层或有硬壳层时,就要根据砂层的厚度和密实度或硬壳层的厚度和硬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评价,在考虑到砂层厚度时还要考虑打(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确定沉桩的可能性。

b.当选择硬质中风化岩面作持力层时,应特别注意桩尖持力层的岩面产状。大多数平原的灰岩地区,在其岩面上往往有一层1~5m 厚的流塑状的风化残积软土,往下直接就是中风岩。当中风化岩面产状较陡且选用作桩尖持力层时,岩面上覆流塑状的风化软土对桩周无侧压力和摩阻力,容易使桩尖产生位移。同时桩尖在岩面处易产生弯曲并折断。上述地层条件不宜采用预制基础。

2.3 伐板基础和箱型基础

伐板基础和箱型基础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常用的深基础类型。基础埋深较深,地基开挖深度大。地下室一般为2-4层,埋深一般为9-16米的居多。有些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可20多米。此类深基础具有造价高、风险大、施工难的特点。勘察报告必须对其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行性进行透彻的、正确的、全面的论证和评价。使选择的基础类被业主和设计采用。勘察的过程中除查明和评价拟建工程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结构、分布、深度、厚度、坡度、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等,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等常规内容外。勘察的侧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是:a.查明和评价地下水的埋藏状态及地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强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对基坑开挖的涌水量进行试验并预测;为基坑设计和开挖提供水文地质参数。b.岩土层的特征、状态分析评价要准确,报告提供的岩土层的内磨擦角(ф)和凝聚力(C)值要准确,为基坑的设计、开挖和边坡支护提供准确岩土参数。c.对坑底的基础特力层、下卧层及其以上岩土层压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为地基沉降提供准确的地质参数。d.勘察报告应对提供的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论述,确保工程安全。e.分析研究和论述基础施工对周边地区的现有建筑物的影响。如基坑降水对周边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等。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f.查明和评价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供整治的方案及岩土技术参数的建议。g. 确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拟建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2.4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主要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地下构筑物的基础类型及桥梁工程在河海中的基础类型。此类深基础在基础施工中采用特殊方法――在井内挖土靠其自重下沉或对井壁四周冲水靠其自重下沉。根据沉井施工的特殊方法,勘察评价的侧重点是:a.查明和评价井下沉范围内土层的特点及其均匀性,特别是有无硬夹层。b.查明和评价沉井施工对周边地基__和建筑物的影响。C.查明和评价沉井井底的基础特力层的产状及其平整度。当井底持力层采用岩层时,必须查明和评价岩面的产状及其平整度,防止岩面倾角大而造沉井倾斜而难于纠偏。

2.5钻冲孔灌注桩基础

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具有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层,单桩承重荷载大等优点,近年来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及公路铁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桩的受力不同又把钻冲孔灌注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勘察过程中除做好常规勘察内容的工作外,侧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下:a.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地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成孔,桩穿越的地层中有无太厚且易塌的软土或砂砾层,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评价,指出可能产生塌孔的层位并提出处理的方法。b.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和状态,对成桩的可行性进行预测。对桩穿越的强透水且厚度大的强富水层及地下迳流的状态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地下水对注浆产生的影响,提供可采用的处理方案。C.做好室内外的测试工作,提供准确的桩周岩土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参数。当端承桩选用岩石作持力层时,必须查明桩端以下10 米范围内有无软弱夹层。

第3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巴黎花园项目由某公司筹资兴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西河大道295号,交通便利。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为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勘察目的及要求

本次工程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和地下室的埋深,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基础设计、基坑设计及施工所需参数,为拟建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1)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场地土类型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内土层的分布,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对于岩质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2)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及等级作出评价;判明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3)调查了解有无古河道、暗浜、暗塘、人工洞穴或其它人工地下设施;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预估进行工程活动的后果,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建议,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稳定水位;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降水设计所需的参数。

(5)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3.勘察实施情况

3.1勘探点布设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07-2011)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的有关规定及成都雨龙世纪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拟建建筑物总平图等设计资料,在拟建建筑物的轮廓线、角点、基坑周边及地下车库范围内进行勘探点的布置。高层建筑物主楼部分的勘探孔间距为10.79~18.00m;多层商业、纯地下室及基坑边勘探孔间距为15.84~27.60m。本次勘察共布设勘探点165个,其中控制性钻孔55个,一般性钻孔110个。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及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平面形式、荷载分布等情况,结合我院的类似基坑支护经验、场区附近已有地质资料、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等综合确定勘探钻孔数量及深度,具体如下:

(1)1~8号楼高层建筑物勘探点:本部分为高层建筑物,共布控制性钻孔38个,钻孔深度为29.90~35.20m,一般性钻孔76个,钻孔深度为24.80~30.20m,全部采用回转钻探取芯钻进工艺。(2)高层建筑裙楼及纯地下室勘探点:本部分按建筑物轮廓线及地下室范围布设钻孔33个,其中控制孔11个,钻孔深度为29.80~30.20m,一般性钻孔22个,钻孔深度为24.20~26.20m,均采用回转钻探取芯钻进工艺。(3)基坑边线勘探点布设:基坑边钻孔按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结合可能采用的支护方案综合确定其深度,结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07-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及成都市该地区基坑支护施工经验,考虑采用排桩支护需要,地下室基坑边线共布控制性钻孔6个,深度为29.20~30.40m,一般性钻孔12个,深度为28.70~29.00m。1号楼、7号楼及8号楼高层建筑区域内20个勘探点距离基坑开挖线较近,基坑孔未单独布设。

3.2勘察方法及手段

本次详勘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勘察方法及勘察手段:

(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搜集和研究了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和经验,进行了现场踏勘及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特别是对基坑边线以外20米范围内进行了地质调查测绘,收集相关市政管线、区域地质、水文气象资料等。(2)钻探:目的是通过钻取原状岩土,采取岩土试样,查明地基土结构、性质、鉴别岩土体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本工程所有钻孔均采用XY-100型回转钻机钻进全孔取芯;(3)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对淤泥质粘土、粘土、全风化泥岩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对粘土质卵石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以测定各土层和岩层的力学性质,提供其承载力和变形参数。(4)波速测试:为了确定和划分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及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获得场地内各地层的剪切波速及动力学参数,估算场地卓越周期,评价岩体的完整性等,本次勘察对10幢高层建筑物各选取1个钻孔(8#、10#、28#、40#、65#、79#、81#、107#、121#、139#)做单孔波速测试。(5)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现场采取原状土样、岩样进行室内岩土常规试验、土的腐蚀性试验及粘性土的膨胀性试验,以确定场地内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判定场地内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6)地下水水质分析试验:在场地内采取地下水试样2件(9#、126#钻孔),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

4.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资料,场地内的地层由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粘土、粘土质卵石和泥岩组成。结合拟建物的特征和采用的基础型式,各岩土层用作基础持力层的适宜性评价如下:

(1)场地内的人工填土层为新近回填土,结构松散、厚薄不均、承载力低,压缩性大,不能作为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

(2)场地内的淤泥质粘土虽在上部人工填土作用下局部有固结现象,但其结构松散、厚薄不均、压缩性较大,承载力低,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3)场地内的粘土分布较稳定,承载力较大,可作为多层建筑及纯地下室基础持力层,也可作为高层建筑下复合地基桩间土使用。

第4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察 案例分析 不均匀地基 分析判定 处理措施

一、工程案例分析

广东某住宅小区1、2号楼,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处于详细勘察阶段,建筑面积分别为7353m2。2456m2,地上5层,框架结构。地质岩土勘察结果及地质特征如下:

1、地层

本次勘察表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按成因类型可分为①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②第四系冲积层(Q4al);③残积层(Q4el);④基岩层(c)。整个场地内各岩土层性状及物理力学指标变化较大。

2、地下水

场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积成因中粗砂层及灰岩裂隙溶洞中,前者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后者属基岩裂隙水,水量分布不均匀。

二、工程地质分析与判定

1、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

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规定,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本场地处于该地震烈度区内,建筑物按有关规定设防。由于场地未要求获取实测剪切波速值Vs,本报告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用内插法估算剪切波速值。其中①层取140m/s,②I层取l75m/s,②2层取l00m/s,②3层取175m/s,②4层取212m/s,②5层取200m/s,②6层取200m/s,②7层取lOOm/s,③层取225m/s;按土层的平均厚度计算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值Vse为168.4m/s,场地土类别为中软土,基岩埋深11.60~15.50m,介乎3~50m之间,场地类别为II类,根据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建筑抗震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0.17,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建筑物请按有关规定设防。本场地不考虑砂土地震液化问题。场地类别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021-2001)划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为乙级。

2、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根据钻孔揭露,场区位于石灰岩地区,勘察时未发现断裂及全新统构造痕迹,但下伏灰岩有隐伏溶洞存在,属于不均匀地基,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大,在采取地基处理或结构上的技术措施后,方可进行拟建建筑物施工。

三、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由于不均匀地基的地基岩土在纵向和横向上物理力学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地基反力的集中现象比均匀地基更为明显,基础设计若不采取某些措施,易给建筑物埋下安全隐患,对于此类地基基础设计除应沿基础纵横向而设分布钢筋外,一般情况下,还应采取如下地基处理措施:

(1)对于建造于不均地基土上的建筑物基础应加大基础刚度。

(2)建筑物应尽量避免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

(3)同一建筑物基础不应置于岩土性质绝然不同的地基岩土层上。

(4)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单独柱基应沿基础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各柱基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异明显的柱基或各柱基埋深差较大的基础。

(5)对于桩基应设置桩帽(单桩)或桩承台(多桩)且沿纵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桩底持力层差异较大的桩基础。

(6)对于设置于不均匀地基岩土上的桩基础,其桩顶和桩底应设置不小于1m的箍筋加密区,若采用预制桩应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

(7)对于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宜设置基础圈梁。

四、工程设计参数的建议

本工程根据现场对土岩鉴定、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岩试验成果,结合相关的规程、规范,综合给出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值,如表1。

五、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分析

1、天然地基浅基础可行性分析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拟建1号楼(5层)、2号楼(5层)荷载较大,场地浅部地基土承载力较低,且ZK6、ZK12、ZK13孔存在软弱地基土层―淤泥质土层,且埋藏较深,场地地下水丰富,不宜采用换层法处理地基,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荷载需求,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型式。

2、人工复合地基浅基础可行性分析

拟建1号楼(5层)、2号楼(5层)建议采用深层搅拌桩或CFG桩法对上部地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使之满足拟建建筑物基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以④2层微风化灰岩为桩端持力层,预计桩长为11.60~15.50m之间,实际搅拌深度可根据场地地质条件适当调节。配以浅基础一条形基础。搅拌桩的承载力特征值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11.2.3、11.2.4―1、2条的规定确定,即按下列各式估算:

如图1所示。

六、结束语

(1)本次勘察结果表明,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场地稳定性受隐伏岩溶影响较大,在采取地基处理或结构上的措施后,可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2)拟建1号楼(5层)、2号楼(5层)建议采用深层搅拌桩或CFG桩法对上部地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再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浅基础―条形基础。

(3)因为场地地下水位埋藏很浅,采用浅基础时,地基基础均置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因此基坑开挖时切实做好疏通排水工作,在基坑开挖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上的扰动,应避免地基长土长期被水浸泡,致使其软化而降低承载力,基础施工完毕后则应禁止场地及附近大量抽取地下水,避免地下水位下降过大,造成地基砂土层失去水力承托而有效应力增加,导致地基基础下沉或不均匀沉降。

(4)建议进行荷载试验,直接测试复合地基承载力,为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本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属于中等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5)该场地地下水属重碳酸盐类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6)本次勘察未揭露有溶洞的发育,但由于场地下伏基岩为灰岩,属于岩溶易发育地区,且岩土交界处地下水较活跃,因此不排除未钻孔的地段有溶洞的发育,建议有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察。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021-2O01)[S].B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5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

一、引言

高层建筑作为一种更为复杂的建筑模式,对于土建施工技术的难度要求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每个工种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高层建筑的模版体系等方面。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了推动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通过工程招标方式、签订施工合同等方式提高了对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增加了科技和资金投入,鼓励土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进步。

二、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的基本流程

日益现代化的今天,竞争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动力,土建工程领域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广东地区,竞争更为激烈。广东的土建施工单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一己之地,保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就应当提高土建施工技术,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土建施工技术涉及到施工建筑的每个环节,范围覆盖全面,土建施工技术的发达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技术能否等到良好的应用和处理,是决定着整个工程质量好坏、进度是否速度、安全是否可靠、效益是否高效等诸多方面的关键因素。

所以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是增强高层建筑整体水平,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技术。本文在此对高层土建施工技术的主要工作流程做简要介绍,其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和基本工程,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的施工步骤如下图:

三、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工程量相对较大,施工进度相对缓慢,施工时间长。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也相对增加很多,这也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在较长的施工周期内,不确定因素也相对增多,不可预测的情况也可能发生,这些都对于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实践中,高层建筑的施工工程数量相对较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相对较为复杂和繁琐。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高层建筑施工企业会选用曾经用过的旧图纸或者是以前相类似的建筑物图纸来进行施工规划,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益的目的。这样就不能做到因地制宜的进行土建施工规划,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大的影响了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整体水平,造成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很不合理,甚至是出现纰漏。

3.2 施工不合理

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畸形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蒙混过关,不能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标准要求。施工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施工工程整体的水平和质量,如果材料出现问题整个高层建筑工程将成为一个豆腐渣工程。

另一方面,更有甚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早日完工,降低成本的目的,会在施工技术要做手脚,任意变换施工流程,删减施工工序,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年限。

3.3 高层建筑内部受力分析存在偏差

受力分析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也是一大关键要素,因为高层建筑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物而言有着更为复杂的受力情况。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准确分析,严格把握受力情况。一旦出现分析失误的情况,将会出现高层建筑物受力不均衡的情况,这样不仅影响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能,而且给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3.4高层建筑土建施工规章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一系列的对土建施工进行规范和引导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备,存在着许多的管理盲区,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的某些技术问题还没有研究透彻,没有盖棺定论。上述方面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我国对于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还不到位,很多技术标准并不能统一,这样就造成许多高层建筑在验收合格后还会发生问题。另一方面,在高层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防护工作,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并以此来降低施工人员的负担和劳动量,提高施工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4.1地基方面的施工技术

地基作为一个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万丈高楼平地而起,说的就是地基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的起点和支撑点的作用,高层建筑的地基能够决定建筑物质量的优劣、防震性的好坏、以及整个楼层稳定性的好坏等。根据我国出台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应为建筑高度的1/15左右。根据理论分析和广东省的实践调研发现,高层建筑地基的稳固性能无疑决定了高层建筑的寿命,地基也成为了高层建筑工程后续施工是否可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广东地区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地基桩基础技术,该技术是运用最为广泛,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基处理方式。地基桩技术之所以可以在各种复杂的高层建筑工程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在于其不仅具有适应性强,能够运用与各种地质的优点,而且在于该技术可以灵活的选择施工级别。桩基础之一的浇灌注桩基础技术的能够荷载10000KN以上的力,已经成为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主要的桩基础形式之一,同时进行灌注的时候要把管口顶部的管帽密封完全,防止落入杂物和水。另一方面,因为高层建筑的地基坑要比一般的建筑深很多,所以支护施工技术就成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技术中的一个。目前,我国建筑业主要有作拱墙和土钉墙两种基坑支护技术,高层建筑的支护技术系统化高,包括挡土、支护、防水、监测,是一个技术的整合。上述两种支护技术由于价格均低于传统的支护技术,因此能够大大推动地基基坑支护技术的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技术以外,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也是跟地基基础施工相关的技术。在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性不容忽视,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施工企业在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要严格对混凝土进行检测,控制好水灰比例保证水泥的质量达到要求,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例影响着混凝土的抗压性,因此要严格把关,不能使用劣质水泥。

第6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查 问题 剖析

[中图分类号] P62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183-1

岩土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岩土工程勘测更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勘查技术和手段得到了提升,同时勘查人员的技能水平也进一步加强。但是,由于岩土工程勘查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剧,产生了很多限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若无法找到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将会停滞不前。

1岩土工程勘查实例

某小区拟建在山脊处,整体结构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大约为1500亩。在整个建筑区域中包含基础性的公共建筑,例如学校、医院、商场等等,整体居住建筑为5至8层的住宅区,以及2层的别墅区。按照建筑物的用途将整个建筑区划分为5个区域,即以山体为中心将北部划分为1至3区,南部划分为4区,中部设置为5区[1]。

整个建筑区具有占地面积大,并且施工地点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特点,尤其是山体和岩石分布非常广泛,甚至很多岩石直接在地表之上,另外,整个建筑区还跨越了很多不同的地理区域,例如冲击平原、淤积区等等。分布的岩石主要是以花岗岩为主,辉绿岩和石英岩也穿插其中,另外还有很多断层分布,加之岩石风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又给工程施工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建筑物的可靠性,在施工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岩土工程勘查,并制定出了较为全面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针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勘查人员采用坑探、静力触探等勘查方法来进行岩土勘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勘查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对地形界面划分不够明确、对岩土参数计算不准确等等,同时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勘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也无法最大程度的满足勘查的要求,使整个建筑区的岩土勘查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2]。

2由工程实例中剖析我国岩土工程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透过实例中岩土工程勘查的质量,能够找到很多制约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界面划分不够明确

在整个工程的岩土工程勘查中,界面划分主要包含对岩体、土体、岩石的风化程度、整体地质构造等几个方面。对建筑区进行的岩土工程勘查中对当地的岩体和土体类型勘查不够详细,虽然大体勘查出花岗岩、辉绿岩和石英岩几种岩石,但是对这些岩石的机理和性质了解不足,没有掌握正确的岩石风化程度判断标准,很多岩石的风化程度非常高,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另外,在进行地质条件勘查的过程中,对建筑区的整体地质构造虽然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是很多较为软弱的结构面并未得到关注,软弱地基是难以支撑强大的建筑荷载的,甚至很多不良的地质构造都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才发现的,这不仅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同时也会给建筑物的质量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不同岩石结构和地质构造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地形界面划分的不明确,会影响整个建筑区域的功能划分,不仅增加施工的难度,同时还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3]。

(2)岩土参数计算不准确

对岩土参数进行计算,是指对很难取到原本的岩土样,以及无法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包括风化岩、粗颗粒土等岩土体的参数确定等等[4]。这些岩土体的承载力参数和变形指标参数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无法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指标参数,就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无法确定出建筑整体所需承受的最大荷载,以及建筑物建成之后会发生变形的程度,因为这些因素是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准确的计算出岩土的参数,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规避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之后的安全隐患。

(3)勘查技术手段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虽然得到了很大幅度的进展和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岩土工程勘查技术还是相当落后的,例如动力触探试验、渗透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和浅层载荷板试验等技术都难以达到最佳的岩土工程勘查效果,给岩土体、岩石风化程度、地质构造和岩土参数的勘查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使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设计施工图纸和进行建筑区域划分等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勘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查工作中,勘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建筑要求和岩土工程勘查要求。很多勘查人员的专业岩土勘查能力不足,对原始资料的整合、考察、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也较低,加之各个勘查人员知识层面的不同,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不一致,在勘查的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和互相监督,有相当一大部分勘查人员进行岩土勘查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敷衍了事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建筑工程岩土勘查工作中的主要因素。

3总结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查是建筑工程和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例中发现当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地形界面划分不不够明确、岩土参数计算不准确、勘查技术手段不够完善,以及勘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岩土工程勘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水松.对执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查规程(JGJ72-2004)》有关岩土工程评价深度的初步探讨[J].浙江建筑,2011,11(25):286-291.

[2]谢豪辉.浅谈岩土工程项目勘查方法及强化措施管理[J].建材建设工程优秀论文集,2011,12(26):108-112.

第7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 基础类型;基础持力层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不少国外建筑设计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各类新型的建筑物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加上建筑设计施工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给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选择带来多样化。

由于各类新型建筑的出现及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选择的多样化。目前,在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了在同一场地中的不同建筑物可采用相同的基础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中有不同的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而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同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场地的岩土条件下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相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有多个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亦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基础类型等新情况。

但是,不论选择哪种基础类型都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合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等关键性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文件,是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地质依据。成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地质评价应该是正确的;推荐的基础类型应该是工程上安全的、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参数和水文参数是较准确的。同时会被设计和业主采用的。工程地质评价及基础类型的选择是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和重点,是解决拟建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等中心问题的答案。如果工程地质评价或地质参数不准确,基础选型不合理,轻则造成浪费和重大经济损失,重则产生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层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基础类型及岩土参数的选择等问题必须根据地质调查,钻探及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等勘察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结合拟建工程的特点等,按现行的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和社会上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多种适用的基础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型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种最优方案供业主及设计部门选择。建筑基础选型既是场地勘察的重点核心,也是勘察报告的精华。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中,往往一个建筑群中有多种不同建筑物,如一个住宅小区,既有别墅和多层建筑,又有小高层,甚至高层建筑。因此,场地勘察报告中的基础形式就面临针对各类不相同的建筑物进行多种的选择;有时甚至连基础持力层也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基础类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侧重点和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有所区别的。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浅谈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几种建筑工程基础类型的特点及评价方法和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常用的几种建筑工程基础类型

1.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浅基础是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基础类型,是最经济、施工技术方法最简单的基础类型;是工程质量最容易控制和最容易得到保证的基础类型;也是建筑工程首选的基础类型。其一般适用于 9 层以下、荷载较小且单体占地面积较小的建筑工程。地基勘察中的侧重点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a.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b.不良地质;c.岩土层的均匀性和有无软弱下卧层;d.基础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拟建工程的荷载要求;e.地基沉降是否均匀及地基沉降量、变形能否满足要求;f.基础持力层顶板埋深差异程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施工的影响。

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尤为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花岗岩地区的挖山填沟平整形成的地基勘察中,严格分清原生花岗岩残积土和搬挖新填的花岗岩残积土尤其重要。由于原生花岗岩残积土和挖搬新填的花岗岩残积土十分类似,有时不全面比较分析就很难分辨。如果辨别错误时会出现严重后果。

2.预制桩基础

预制桩基础是在上部地基岩土层无法满足拟建工程荷载和变形要求的条件下,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基础时,且基础持力层埋深较深的条件下常用的基础形式。此类基础适用于中等荷载(20 层以下)的建筑。由于预制桩具有易施工、适应地层广、工期短等优点。选用此类基础类型时,在勘察中除了做好常规的地基勘察评价内容工作外,应特别注意分析评价如下两个问题:a.沉桩的可行性评价,即桩要穿过的上部的地层特性评价。当桩要穿过的上部地层有较厚的砂层或有硬壳层时,就要根据砂层的厚度和密实度或硬壳层的厚度和硬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评价,在考虑到砂层厚度时还要考虑打(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确定沉桩的可能性。如某小区的H3~H5幢的15层住宅楼。根据地层条件采用预制桩基础,选择(2-7)卵石层作桩尖持力层。但是,打桩时在(2-3)稍密状粉砂层较厚(厚度大于 5 米)的地段的桩无法穿过该粉砂层。勘察报告中未对该层的沉桩可能性进行评价。其代表性地层特征见图 1。想利用(2-3)粉砂层作桩尖持力层时,经过桩的载荷试验,桩沉降无法稳定,且单桩承载力又不能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业主召开专家会议,研讨(2-3)粉砂层局部无法沉桩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经施工现场观察分析,专家一致认为是由于粉砂较厚,打桩的挤土效应对砂又有挤密作用,使桩周摩阻力增大而使桩无法穿过粉砂层。由于只是局部,不宜变更基础设计,提出解决的方案为:先在桩位用 130mm 的钻头钻穿该粉细砂后再同孔打桩。相关部门采纳了上述的方案,使无法沉桩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b.当选择硬质中风化岩面作持力层时,应特别注意桩尖持力层的岩面产状。大多数平原的灰岩地区,在其岩面上往往有一层 1~5m 厚的流塑状的风化残积软土,往下直接就是中风岩。当中风化岩面产状较陡且选用作桩尖持力层时,岩面上覆流塑状的风化软土对桩周无侧压力和摩阻力,容易使桩尖产生位移。同时桩尖在岩面处易产生弯曲并折断。上述地层条件不宜采用预制基础。如某大楼,代表性的局部地层见图 2。图中(3-2)为流塑状的风化残积软土(4-1)为中风化灰岩。压桩施工中,发生断桩事故。开始施工的 8 根桩中有 5 根桩压到达持力层后,还可继续压下去,又感觉不到桩尖有大的阻力(实际上桩头段已折断)。业主不得不变更基础设计,改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3.伐板基础和箱型基础

伐板基础和箱型基础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常用的深基础类型。基础埋深较深,地基开挖深度大。地下室一般为 2-4层,埋深一般为 9-16 米的居多。有些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可 20 多米。此类深基础具有造价高、风险大、施工难的特点。勘察报告必须对其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行性进行透彻的、正确的、全面的论证和评价。使选择的基础类被业主和设计采用。勘察的过程中除查明和评价拟建工程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结构、分布、深度、厚度、坡度、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等,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等常规内容外。勘察的侧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是:a.查明和评价地下水的埋藏状态及地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强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对基坑开挖的涌水量进行试验并预测;为基坑设计和开挖提供水文地质参数。b.岩土层的特征、状态分析评价要准确,报告提供的岩土层的内磨擦角(ф)和凝聚力(C)值要准确,为基坑的设计、开挖和边坡支护提供准确岩土参数。c.对坑底的基础特力层、下卧层及其以上岩土层压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为地基沉降提供准确的地质参数。d.勘察报告应对提供的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论述,确保工程安全。e.分析研究和论述基础施工对周边地区的现有建筑物的影响。如基坑降水对周边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等。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f.查明和评价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供整治的方案及岩土技术参数的建议。g.确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拟建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4.人工挖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工程质量易控制,可多桩同时开工作业而工期短,造价较低等优点。以前是深基础中首选基础类型,在福建大量采用。其适用于地基均匀性较差,持力层起伏变化差异大且荷载较大的建筑工程。此类基础类型目前在山区应用较多。可以较好地解决严重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问题。如最近某市山区挖山填沟的地基,拟建工程为九层。经勘察,在同一幢建筑中,场地基础持力层埋深差异很大。地基的填土层厚度从 0.4m~17.6m,为严重不均匀地基,由于在山区,地势较高,无砂层,没有强含水层,地下水贫乏。根据地基条件,为了克服不均匀沉降,勘察报告建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被设计和业主采用。基础施工顺利,达到了工期短,造价相对较低的目的。

人工挖孔灌注桩近年在福建被限制使用。主要是出现了较多的施工安全问题,且大部分安全问题都与勘察资料不详细或不全面有关。勘察的过程中除做好常规勘察内容的工作外,侧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下:a.要查明和评价地层可挖性和井壁的稳定性及其支护条件。b.查明和评价地层的有毒有害气体。预测挖桩中可能出现潜在的安全问题。C.要查明和评价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层富水性及透水性,强富水层的分布范围。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对挖桩施工中的地下水涌水量进行预测。特别是当选择中风化岩作基础特力层时,要十分注意基岩层富水性及透水性。

5.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主要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地下构筑物的基础类型及桥梁工程在河海中的基础类型。此类深基础在基础施工中采用特殊方法――在井内挖土靠其自重下沉或对井壁四周冲水靠其自重下沉。根据沉井施工的特殊方法,勘察评价的侧重点是:a.查明和评价井下沉范围内土层的特点及其均匀性,特别是有无硬夹层。b.查明和评价沉井施工对周边地基和建筑物的影响。C.查明和评价沉井井底的基础特力层的产状及其平整度。当井底持力层采用岩层时,必须查明和评价岩面的产状及其平整度,防止岩面倾角大而造沉井倾斜而难于纠偏。

6.钻冲孔灌注桩基础

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具有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层,单桩承重荷载大等优点,近年来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及公路铁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桩的受力不同又把钻冲孔灌注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勘察过程中除做好常规勘察内容的工作外,侧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下:a.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地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成孔,桩穿越的地层中有无太厚且易塌的软土或砂砾层,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评价,指出可能产生塌孔的层位并提出处理的方法。b.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和状态,对成桩的可行性进行预测。对桩穿越的强透水且厚度大的强富水层及地下迳流的状态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地下水对注浆产生的影响,提供可采用的处理方案。如揭阳市的特大桥,采用摩擦桩,桩长 55~65 米。施工的 39根桩中有 12 根发生离析现象,离析的深度均在 45~58 米段。在 42~62 米深范围分别有 1~2层强富水、强透水的砂卵层,对成桩的影响在勘察报告中未进行预测和评价。省交通厅召开了专家研讨会,通过分析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桩离析属地下水引起的,提出了处理方案并被采纳,使桩的离析问题得到解决。C.做好室内外的测试工作,提供准确的桩周岩土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参数。当端承桩选用岩石作持力层时,必须查明桩端以下 10 米范围内有无软弱夹层。

第8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高寒地区 建筑工程 施工要点

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重要因素,施工工期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得施工企业不得不在非适宜季节进行施工,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与施工控制要点有别于传统工程施工管理。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受高寒地区气候影响最大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虽然施工企业通过进度规划等方式尽量避免高寒气候下的混凝土施工,但是为了保障工程建设效率施工企业仍不得不在非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与施工。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需求,施工企业必须从强化自身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技术力量入手。通过施工要点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问题分析

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首先要面对的、也是企业必须重视的方面就是低温下的混凝土施工。由于工期需求、施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面对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而低温下混凝土不易固化、强度难以保障等问题是首要考虑内容。另外,低温条件下地基基础冻土条件下不易施工等也是施工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质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针对高寒地区混凝土施工以及地基基础施工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得到施工企业与投资单位的认可与好评。虽然后技术上的支持能够为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基础保障,但是企业仍需要通过相应的管理工作保障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最终目的。

2、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要点与管理重点

2.1 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点的探析

在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企业应认识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的难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高寒地区低温混凝土应用、施工管理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入手,完善企业施工管理体系。针对高寒地区与平原地区施工差异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以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作为基础为保障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此技术上,企业还应注重自身技术水平提高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加强企业人才引进以及高寒地区施工经验积累,必要时以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人才补充实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企业能够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开展管理工作,实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目的。

2.2 针对高寒地区低温条件强化混凝土施工控制

低温混凝土是为了满足寒冷地区及昼夜温差较大地区混凝土施工而开发的混凝土技术。其通过原材料配比、外加剂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等多方面控制与管理实现了高寒地区的低温混凝土施工。为了有效保障低温条件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必须根据低温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与控制要点开展控制工作,以此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首先,施工企业应选用活性高、水化热大的低温混凝土品种,而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低于32.5级,以此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的需求。另外,对于混凝土粗骨料和细骨料也要根据低温混凝土的需求进行选择,为保障混凝土强度奠定基础。作为影响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外加剂的合理使用是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控制工作的重点。外加剂的使用能够使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减缓新的复合物产生化学反应减慢,进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在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根据试验数据以及设计要求进行外加剂的选择与使用。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使用外加剂,以此为保障低温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在注重上述控制与管理重点的同时,施工企业还应注重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通过材料加热施工、混凝土温度控制、蓄热法施工与养护等保障低温施工条件下的混凝土强度,实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的。相关施工方法可以通过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查找,因此本文不做赘述。

2.3 针对高寒地区地基基础施工难点进行相关管理

在高寒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是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多数施工企业选择在适宜季节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但是这样的进度安排必将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延后,造成低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施工。这样增加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难度,也使得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易发生质量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低温环境下地基较易遭冻等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地基技术的应用实现高寒地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

3、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在对多年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经验的总结与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中笔者发现,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仅与施工要点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现代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开展施工要点的控制与管理。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要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执行。以部门、人员职责的明确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真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要点而制定的工艺控制点、基础参数控制点等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以此实现施工要点管理的最终目的,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根据施工管理要点、工艺技术控制要点以及施工基础参数控制点等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针对高寒地区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实现企业施工要点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地质;场地平整;节约;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项目建设基本概况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占地500.1亩,项目规划建筑面积243164.27平方米,项目场地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南盘江一级支流清水河西岸谷坡顶部台地(河谷高程880m),属中低山岩溶谷地剥蚀残丘地貌形态,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之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雷公滩背斜北翼,无活动断裂分布,场区附近主要为巴谷山断层,场地内无断裂通过。场地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土层及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薄~中厚层状白云岩,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北偏西5°~10°,倾角40°~70°,由于受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应力的挤压,场区基岩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节理间距一般2~20cm,岩体极破碎。由于该项目建设为公共建筑,基础要求较高,整个项目建设基础持力层主要以基础潜入中风化(或硬塑红粘土)500mm为最佳持力层,根据各单体地勘实际情况,基础设计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整个项目现场场地平整工程量约40万立方米,主要开挖根植土、软塑红粘土、强风化岩石、微风化岩石,土石比例约为7:3。

2. 场地平整过程

因该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本文主要以一期工程土石方的合理利用作为评价依据。该项目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场地土石方工程量约为13.5万平方米,根据各单体项目实施的先后实际情况,土石方挖填主要考虑在场地内消化,运距均在500m范围内,对回填量大的区域进行先期回填,并根据季节雨水情况进行调节,确保回填后的土石方能在短期内达到最大沉降值,以满足后期工程建设的正常施工要求。由于现场条件良好,场地平整时直接以单体建筑设计场平标高为准,场平主要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施工:

2.1 施工测量:按照单体项目的区域位置,对原始地形根据测量控制点将场地划分为轴线正交的若干地块。选用间隔为5~10米的方格网,并以方格网各交叉点的地面高程,作为计算工程量和组织施工的依据。在填挖过程中和工程竣工时,都要进行测量,做好记录,以保证最后形成的场地符合设计规定的平面和高程,且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

2.2 土石方调配:根据单体建筑原始地形所划分的方格网,通过计算,对挖方、填方和土石方运输量三者进行综合比较,制定了合理的调配方案。为了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便于组织施工,避免不必要的往返运输,绘制了土石方调配图,明确各地块的工程量、填挖施工的先后顺序、土石方的来源和去向,以及机械、车辆的运行路线等。

2.3 施工机械选择:根据具体施工条件、运输距离以及填挖土层厚度、土壤类别,按照下列原则对施工机械进行了合理的选择,确保施工及管理成本达到最低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①运距在100米以内的场地平整以选用推土机最为适宜。②地面起伏不大、坡度在20°以内的大面积场地平整,当土壤含水量不超过27%,平均运距在800米以内时,宜选用铲运机。③丘陵地带,土层厚度超过3米,土质为土、卵石或碎石碴等混合体,且运距在1.0公里以上时,宜选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④当土层较薄,用推土机施工时,应选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土运土。⑤当挖方地块有岩层时,应选用空气压缩机配合手风钻或车钻钻孔,进行石方爆破作业。

2.4 填方压实:土石方的填筑作业分为土工构筑物和回填土两类。其应共同遵循的原则是:①填方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土体的沉陷量力求最小,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填筑材料,并规定科学的填筑方法。②含水量大的土、淤泥和腐殖土都不能用作填筑材料。③所有的填方都要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压实机械性能而定。④填方边坡的大小也要根据填筑高度、选用材料的类别和工程重要性,做出恰当的选择。

填方的压实一般采用碾压、夯实、振动夯实等方法,大面积场地平整的填方多采用碾压和利用运土机械和车辆本身,随运随压,配合进行。填土在压实过程中,一般应配合取土样试验干容重,测试密实度,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验收。本项目回填均利用运土机械和车辆本身,随运随压,配合进行,按照单体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让其自然沉降或灌水沉降,确保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合理利用场平材料、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现场可利用材料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砂石,根据开挖砂石材料含泥量的多少进行合理堆放,在进行校区道路、广场等附属配套工程用作基层材料,由于本工程土石方采用综合单价进行承包,综合运距在500m范围内,按照建设单位指定位置进行回填(或堆放),各单体工程量详下表:

一期工程各单体土石方明细表

按照《贵州省2004版建筑工程计价定额》进行计算后得出机械(振动压路机)土方回填综合单价为:6.15元/m3;500米以内砂石转运综合单价为:17.21元/m3,经查询施工当期当地主材造价信息天然砂石价格(至工地价)为65元/ m3。本工程经合理处理施工方法及场平材料,扣除必须发生的费用,则可节约工程造价为:106846.78*6.15+28744.21*(65-17.21)=2030793元。

4.小结

从以上数据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合理安排土石方场平工作,对场平后的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为确保工程建设场地平整的合理性、降低工程造价,不管是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还是分包单位都应该充分利用场平材料进行工程建设,以降低工程造价,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万德,刘丽,李玉甫.建筑施工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 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贵州省区域地质志. 北京[M]:地质出版社,1987.

[4] 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贵州省2004版工程计价定额[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