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高中化学大概念精选(九篇)

高中化学大概念

第1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一、认识日常生活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准确理解科学概念。

化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日常生活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往往产生冲突。举例来说,在物质分类上NaCl是盐,学生易于理解。而Na2CO3俗名纯碱,纯碱虽具有较强的碱性,但它是盐不是碱。食盐、纯碱是生活概念,在物质分类上归属盐类是科学概念。糖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教学中的概念差别也较大。日常生活概念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并不具有很高的抽象性。科学概念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而且总是处于特定的理论系统之中,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本质区别,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区分日常生活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中就易于接受科学概念,就能记准、理解科学概念,并能熟练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二、通过各种实验和感性材料,归纳和总结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化学概念可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归纳总结。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为许多化学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感性认识,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举例来说,燃烧的概念,在初中化学中燃烧的概念是可燃物与空气(氧气)反应,高中在增加了氢气、金属与氯气反应后,再通过相关的实验,学生就能理解不同条件下燃烧的概念。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如金属钠是一种重要的、典型的活泼金属,学生对它感到很陌生。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首先认识钠的保存和取用,用镊子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金属钠,仔细观察钠切面颜色与光泽的变化,随后取黄豆大小的一块钠投入滴有两滴酚酞试剂的水中,观察钠与水反应的有关实验现象,并收集气体,验证气体的成分。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再加以分析引导,推理验证金属钠的有关性质和概念就顺其自然。通过实验,学生能感受化学物质反应的丰富多彩,能拓宽知识面,并对初中所学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与水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与范围有更好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敏捷而准确的洞察力,以此不断获取信息,建立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有效地形成概念的表象,学生再通过听取教师的言语说明、阅读文字和符号等去分析、比较,从概念的属性上认识本质,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把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教学。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但含义相差很大,如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等等。这些概念的研究对象不同,教师必须进行归纳,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四、从习题错误中强化概念的再认识。

对于高一化学中的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在做常见物质分类的归属时易混淆,难以理解。不少学生认为NaCl溶液、Cu能导电,从而判断其为电解质,而忽视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因为CO、NH的水溶液能导电且是化合物,就认为CO、NH为电解质,不理解电解质的导电原因必须是自身电离产生的离子导电。可见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化学概念的深化。通过认识习题的错误根源,学生能够加深印象,丰富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运用分类法,构建概念知识网络。

化学基本概念众多,要系统地掌握众多的、不同的化学基本概念,就必须进行分类,如物质组成(化合物、盐、氧化物、有机物等),结构(原子、分子、化学键、同分异构体等)、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计量(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等)与化学用语(如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等)等6类基本概念。只有全面系统地对化学概念进行分类,构建概念知识网络,学生才能学好化学概念,对化学学科感兴趣。

六、以发展的角度应用概念,分阶段理解概念。

研究和认识新课程化学概念的教学要求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教师把握化学概念在教学中的深度与广度。新课程标准中有不少化学概念的教学要求,是在不同的模块中、不同阶段逐步提高与深化的,有些概念是在特定的教学阶段中产生的,因此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初中已经学过氢气还原氧化铜,从物质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高中必修教材,专题一从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二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入手,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分析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高价、低价、中间)预测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进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规律;专题四讲述氧化反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必修教材2中,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概念学习中再加以提高,拓展其重要应用。学生通过以上不同教材,在不同阶段学习完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必修教材是基础,选修教材是综合应用。对化学概念的教学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而是逐步深化、逐步完善的。因此应用概念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以发展的角度应用概念,分阶段理解概念。

第2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性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的高度概括,是二者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概念的教学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化学概念的特点

1.系统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形成一张知识网络体系。不少学生反映化学概念多而杂,无法理清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有着很大的关联,但学生往往把这看成全新的知识点,无法从电化学中得失电子的情况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联系起来,从而造成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概念繁多,困难重重。

2.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来的简洁文字,是一种具有很强抽象性的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直观和清晰的理解便成为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晶体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很有限的,在学习中往往因缺乏直观材料,很难从本质上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概念,也就很难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

1.学生主动学习化学概念意识淡薄,应用化学概念的能力不强

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常因感到困难而对化学概念缺乏兴趣,意识淡薄,主观能动性不强,不能树立和养成正确学习化学概念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化学概念常是机械熟记内容,而对其本质和适用范畴不求甚解,更不能灵活应用化学概念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深广度把握有所偏差

由于教师有时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解读存在偏差,以及学生化学基础和对新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平常的概念教学中可能会存在深广度把握不准的情况。深广度不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会造成概念知识的脱节,过深或过广则会让化学概念的教学难度加深,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大大降低了概念教学的效果。

三、有效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抓住关键字词,揭示概念本质

化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经过了严谨推论规定着概念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如果学生无法弄清楚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就不能对所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解释概念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注重对一些关键字词的分析与判断。例如对“氧化物”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会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成含氧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从而会得出H2O是氧化物,H2S04也是氧化物这种错误的结论。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些关键的字词,强调除了氧元素外只能含有其他另外一种元素。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引导与强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2.应用生动直观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感性认识

由于化学概念抽象性的特点,教学时需要借助一些感性材料并尽可能采取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模型、图表、幻灯等,学生只有在获取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后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分析“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时,仅从字面上来解释,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空间想象能力,此时若借助一些具体结构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拼装结构模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空间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加强。

3.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多角度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根据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采用诸如化学实验、日常生活知识、启发性问题、化学史实以及学生原有的概念认识中的误区等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多方位的素材,增强了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进行“电解质”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物质的导电情况入手,创设诸如“能导电的物质是否都可以称作电解质”,“电解质在任何情况下是否都能导电”等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总之,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部分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其他化学知识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汉清.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及对策[J].化学教学,2013(02):26-28.

[2]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01-102.

[3]苗深花,范增民,高付东.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探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2):91-92.

[4]冯永洁.实践建构主义理念革新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2(6):18-20.

第3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新课程改革为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过去枯燥、刻板的物理课堂变得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满堂灌”、“一言堂”正在被师生互动的生成教学取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但不可否认,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使得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除了有教材的问题外,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教师为了立竿见影地提高教学成绩,在概念的教学中重知识的灌输而轻功能的培养、重教学结果而轻探究过程、重概念内容教学而轻学生参与等现象.由于教师的不正确的教学观,使得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变成记结论,不重视理解,张冠李戴.只背公式,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过程上升到理解的物理概念,不理解概念的真正物理意义和适应条件,不注意物理概念的发展性和阶段性,以数学关系代替物理概念的定义等不良习惯.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物理概念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就像一座高深殿堂的一砖一瓦、一个生命机体的细胞.研究表明,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仅仅依靠老师的讲授是不够的,因为讲授一般只能让学生对概念形成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理解,而“属于学生自己的理解”只有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中才能发生,即只有在恰当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深刻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概念学习而言,情境化就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2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策略实施

由于高中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因此建立一个真正的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概念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一个亲身体验和心理加工的过程,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而这个亲身体验和心理加工的过程一般都必须是情境化的.具体到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情境化策略要想取得成功,更多地在于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选择不同的策略,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细节的处理.

2.1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质疑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质疑的必须环节.我们面对的是富有个性、具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以往的概念教学设计中,教师较多考虑的往往是概念教学目标,很少顾及学生大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情感发展和引导参与.对物理概念教学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促进学生的质疑.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究、平等对话,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质疑、讨论、交流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质疑、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我们要坚持“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只有科学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通过质疑、探究,实现创新.

如“位移”是高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一个“矢量”,学生对其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在进行位移概念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教师:力学研究的机械运动,即物置的改变,所以我们可以引入量化位置改变的物理量.例: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到上海,位置发生了改变.请大家讨论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这个位置变化.

A同学:用位移这一物理量来表示.(A成绩较好,可能预习过,但没有真正理解)

B同学:用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表示.

C同学:用汽车通过的路程来表示.

D同学马上质疑C:如果各次沿不同的公路从南京到上海,汽车走的路程不同,但汽车位置变化还是相同的,所以C的观点不对.

E同学质疑B:汽车从南京向东到上海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汽车向西也行驶相等的距离,但汽车的位置变化不同,所以B的说法也不对.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E同学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有同学抢答:方向.

教师:那我们如何来表示方向呢?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位移的概念.

这种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质疑和探究活动达到目标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不仅使学生很好掌握了位移的概念,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质疑等各方面的能力.

2.2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推理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引导学生会科学地思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物理概念教学不应该是“结果”的教学,而应该是“过程”的教学.物理教学就要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具体说就是要把问题的提出过程、知识的获取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和探索方法、问题的深化过程等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出来.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如“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运动模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的具体的事例,学生受物理前概念的影响,容易犯下“亚里士多德式错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后设计了如下实验引导学生探究.首先提出了:羽毛和小金属片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谁下落快呢?接着用漏气的牛顿管做了演示实验,学生发现金属片下落快,羽毛下落慢,所以就有学生得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接着让每位同学用大小不同的橡皮,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发现同时到达地面,又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这中与想象相矛盾的结论,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再让每位同学把一张纸对折分成两半,使其中一张揉成纸团,让两者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发现纸团下落快.重力相同,怎么下落快慢又不同呢?这种一波三折的过程,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再让同学把另一张纸也揉成纸团,再重复实验,发现又同时落地,得出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最后再用“牛顿管实验”,完成“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3创设有效的比较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比较是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比较,有利于引导学生辨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通过原始问题的比较,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由兴趣转变为对物理概念学习的渴求.

如高一物理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创设这样的比较情境:磁悬浮列车以100 m/s高速匀速运动8s时间,蜗牛在8s内速度从零增加到0.1 cm/s,让学生体验速度与速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比较案例:普通小轿车速度从零增加到100 km/h用时间20 s,火车速度从零增加到100 km/h用时间500 s,让学生分析速度变化相等时,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再给出兰博基尼跑车速度从零增加到100 km/h用时间4.0 s,宝马跑车速度从零增加到80 km/h用时间4.0 s,让学生分析速度变化时间相等时,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最后再出某人在百米跑中在0.5 s内速度从零增加到10 m/s,骑自行车时在0.8s内速度从零增加到12 m/s,让学生体验分析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这种通过比较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的物理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一步的反复、强化,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加速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再请同学分析“2 m/s2”和“-3 m/s2”的物理意义,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加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且还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即加速度的方向,使学生琢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比较情境,不仅使学生逐步领悟物理学中概念产生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想.

2.4创设纠错的练习情境,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概念教学的情境,不一定是物理实验的情境,也可以是某些现象的推理情境,也可以是习题的情境;不一定是形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有些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在初次学习时,根本不知道是何物,就算到了高三复习时,很多学生对此知识也是敬而远之.就是因为对概念的初始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这一概念.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不深刻、不牢固的,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这就需要利用习题情境,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概念.

例如,学生学过电场强度的概念后,学生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容易记忆,而对电场强度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较肤浅.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下列练习:

在电场中某点放入电荷量为4.0×10-9 C的带正电的检验电荷时,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8.0×10-10 N,求: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变式练习(1)[JP2]若在上题中的点放入电荷量为2.0×10-9 C的带正电的检验电荷时,该点的电场强度多大?方向变化吗?(2)若在上题中的点放入电荷量为-2.0×10-9 C的带负电的检验电荷时,该点的电场强度多大?方向变化吗?(3)若在上题中的点不放检验电荷时,该点有电场吗?若没有,说明理由.若有,求出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变化吗?

通过上述的练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电场强度是用来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E=F/q可以定量计算某点的场强大小,但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大小与正负无关.从而达到对电场强度加深理解的目的.

3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策略的反思

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不是唯一的,情境化作为其中的一种选择.首先我们看到今天的高中生学习物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思维活跃,由于网络的发展,他们头脑中的可用素材比较丰富.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他们在物理学习尤其是物理概念的构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实际体验太少.而通过一定情境下的身体体验和心理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好的概念基础.因此,情境化的策略是当今比较好的概念教学策略.

第4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概念教学 思路

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教学既是化学教学基础,又是化学教学得以升华的前提。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较多,以概念形成的问题和以概念引申而形成的问题较多,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也需要化学教师认真研究概念教学的方法和思路。

一、认识概念教学

1.强化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1)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理解

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概念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前提;概念教学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基础。强化概念教学对化学教学而言,意义重大。

(2)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理解

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热爱化学的同学喜欢在探究化学实验中享受乐趣,不热爱化学的同学也喜欢在感知实验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反之,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和枯燥,他们就会重彼轻此,因此强化概念教学是矫正学生学习化学偏差的一个重要手段。

(3)从教学的角度理解

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但因为其抽象性和发挥有限性,使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因此必须强化概念教学,改进概念教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2.概念教学定位

概念教学就是针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概念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属于化学教学的范畴,是对化学教学中基础教学的一种探索。概念教学包含了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对概念要素的分析,对概念形成的研究,对概念作用的把握等。

3.概念教学的作用

(1)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规律等,其中化学概念不仅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化学中的问题和思想是建立在化学概念基础上了,学生只要有了化学概念知识,就会有较高的运算和解题技能。

(2)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是发展思维,培养化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概念是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概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只要学生拥有了清晰的概念理解就会对问题的解决有了清晰的思路。

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思路

1.以建构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为前提设计教学思路

(1)理论支撑

新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同时强调教学应以人为本,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以学习主体为本,所有的知识传授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以适合学生学习为前提;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因此,概念教学思路的设计时要以建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前提进行设计。

(2)设计前提

从化学学科教学的角度看,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将概念教学这样理解,它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建构,培养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过程。这个过程的把握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框架,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学生还需要掌握的知识要求,才能准确有效地设计出化学概念教学的思路。

(3)概念教学思路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思路。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学生所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概念教学的思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并了解了还原这一知识点。因此,可以将此概念教学设计为:温习已有知识,引出认知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然后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获得概念的认识,接着从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在巩固环节中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2.以概念间关系为线,以解决问题为纲,引导学生对概念质疑,总结

(1)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分析是化学概念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在概念教学思路的设计中,要巧妙地引出概念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概念间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质疑,从而深入掌握概念的内涵。

(2)以解决问题来实践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验证学生是否理解内涵,是否掌握概念的本质,必须通过化学实践进行验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出材料分析、形成概念问题等方式对学生概念掌握情况进行验证。

(3)引导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是概念教学中较高层面的内容,这一内容以概念内涵的掌握为前提,以概念的深入思考为依据对概念的应用层面,对概念的细节处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是通向化学高水平的一种手段。

(4)概念教学中的设疑技巧

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好的设疑时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困惑处设疑以解惑;可以在学生局限处设疑以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可以在学生思维扩展处设疑为学生增加辅导。

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教学思路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这个设计中的重难点又正好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学习重难点时有可能出现学习不够深入,学习无法继续的情况,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一情况,并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深入把握概念的实质,了解概念的具体应用。

3.以概念的内涵掌握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概括能力

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质疑的方式深入学握概念的内涵,然后以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在概念的概括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概括的严谨、精炼、科学的特点。并且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内涵的过程中,以开阔的思路掌握内涵,即既要把握内涵,又要通过内涵扩展知识面。

三、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把握需要掌握的概念,从而提升化学学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支瑶.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策略方法.

第5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减负;概念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减负”声潮一浪高过一浪,面对“高考”重压之下的高中生,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学习时间多、学习效率不高、数学学习负担重,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不熟悉数学概念,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因此,在“减负”声浪中,探究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与现实意义。

一、“减负”前提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一)多样化引出数学概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的导入环节能够影响全局、辐射全课,一定程度决定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一个精彩的概念导入,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们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引出数学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出: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引出概念;类比旧有知识,引出概念; 抓住具体问题的特质,引出概念;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出概念等等。特别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的展示抽象概念的生成和变化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认识,让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通俗易通,使“难点不难”。

(二)积极引导学生剖析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对例题的解析,而忽略对数学概念的解析,使得数学概念的运用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多数学生只会机械化、重复化的模拟例题解法,很难抓住问题的本质,无法形成系统的解题方法,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特点,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抓住概念的本质,积极引导学生剖析数学概念,提高对于数学概念的重视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有效“减负”。

1.注重数学概念中的

关键词 语。通过一定方式得出数学概念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剖析概念,运用实例(包含正例和反例)认真解读概念中的

关键词 语,详细考察概念特性,使学生明确、深化概念本质的认识。例如函数的概念为:“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这里的“任意”、“唯一”为

关键词 ,教师应重点讲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

2.注重数学概念中的语言翻译。数学是由文字、符号与图形语言组成的一门逻辑学科,其中符号语言概括性较强,能够清晰反映概念本质。因此,适当翻译数学概念中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

3.注重例题中数学概念的解析。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立体几何例题,都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延生,只有清楚解析例题中的具体概念,为学生指明解题的方向,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

面对这样一道函数例题,教师应不忙于求出正解,而是引导学生回忆反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性质,在对概念的解析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快速、准确的得出正解,并能对类似问题举一反三。

(三)应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巩固学习效果

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宗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有效解决问题。通过数学习题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应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巩固数学学习效果。在设计习题练习时,教师应认真研究,精心设计针对性强、典型性高的练习,在巩固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乐趣。

1.对数学概念中的易错原因进行剖析,强化数学概念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探究乐趣。在数学学习过程汇总,许多概念本身即为解题方法。剖析数学概念中的易错点,能够促使学生从概念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学生常常容易将互斥事件概念与相互独立事件概念相混淆,导致不易察觉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具体剖析,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实质,避免重复犯错。

2.积极采取变式训练,强化数学概念的辨析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个别至一般;而数学概念的运用过程,则是从一般至个别,它们为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变式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深化、巩固,而通过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交集、并集的概念后,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交集、并集的概念及其性质,笔者设计一下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M={x|x+y=2},N={y|y=x2},那么M∩N为________

变式训练2:已知A={x|x2-px+15=0},B={x|x2-ax-b=0},且A∪B={2,3,5},A∩B={3},求p,a,b的值。

二、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数学知识基础中的基础,数学概念对于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不断完善和优化概念教学,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特性的基础上,让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生活化和通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数学概念,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变“负担”为乐趣,显著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参考文献

[1]葛登峰.“减负”声中初中数学概念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新校园(上旬刊),2014(2).

第6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关键词】生物概念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5-02

1.概念的分析

概念是人脑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和改造的产物,科学认识的成果首先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生物学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作为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的依据,来揭示这门学科的基本规律。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2003年6月第一版)的附录上就有211个生物概念,其中必修本有154个,选修本上有57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概念是指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具有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才能牢记它,应用它。如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其内涵是:(1)从功能上看: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2)从化学本质上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3)从结构上看:基因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构成;(4)从位置是上看: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所以,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结构单位。其外延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等。通过这样详细、全面的剖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就全面、深刻。这是一种很常规也很实用的掌握概念的方式,是对科学概念正确阐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很多教师经常会罗列并发散出一系列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增强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2.概念的学习

概念的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由于概念的正例除了共同本质属性以外,还有许多非本质属性,甚至歧义。心理学认为,概念学习有以下二种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在学习“种群”概念时,教师往往例举一些正例: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蚱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等,同时例举一些反例:太湖中所有的鱼,惠山上所有的松树等,然后请学生举例,并对学生的例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学生所接触的例子越多,越有助于他们形成“种群”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得出种群概念的关键属性:种群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变式”与“比较”对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重要影响。从概念形成的观点看,所谓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正例变化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本质特征。如果教师能举例说明世界上所有的人,学生便能有效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所谓比较,既包括正例之间的比较,也包括正例和反例之间的比较,前者有助于发现其共同本质特征,后者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理解。

2.1 概念同化

学生原先通过例证(下位例子)得出了一个概念,新的概念被原有认知结构中概念所同化,新的定义很快被理解。在概念同化中,原有的上位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清晰,则新的下位概念同化越容易。这种能力还能迁移到规则的学习中,比如学生通过分析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现象,得出了基因分离规律这个上位规则后,在学习伴性遗传时,只要指出控制伴性遗传的基因也位于性染色体这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上,学生就能迅速理解,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也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3.概念的教学

3.1剖析定义,变式训练,形成概念

生物学中许多概念定义非常严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剖析,完整准确地传授。如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般”两字不可去除,否则异型的XY染色体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对概念中出现的关键词要解释,如“主要、一切、一般、大多”等。变式训练是概念教学的较常用方法,如介绍减数分裂时,教师除提供各种正例外,还应不断变换正例的无关特征,如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数目、位置等,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特征,形成精确、稳定的概念。

3.2提供材料,化难为易,讲清概念

生物学概念的获得与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极大关系。教师应尽量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丰富的表象,从而形成正确概念。如介绍“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时,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胰岛素等外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例子。鲜艳的图片,精彩的录像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诸如突触,化学信号、单向传递等具体概念。

3.3加强比较,突出本质,深化概念

比较是概念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时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比如异化作用,呼吸作用,需氧型和厌氧型这四个概念,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新陈代谢的一个方面,但它们又有区别。异化作用是共性的,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的具体表现,需氧型和厌氧型是异化作用的个性表现。

3.4随时总结,以旧促新,同化概念

旧概念(上位概念)是学生同化新概念的基础,只有从旧概念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新概念,才能真正掌握新概念。学生如果不懂复制、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概念的建立便无从谈起,另外,要注意随时总结,使新概念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理解新旧概念联系,比如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后,要及时总结动植物ATP来源有哪些,产生场所有哪些。这样做,学生的知识就会条理化,不仅有利于记忆和检索,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3.5创设比较情境,分析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法就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启发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比较法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明确其本质特征,克服混淆不清的毛病。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共同性和相关性。如对染色体、DNA、基因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比较。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如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在教学中感悟体验,注重自身积累,建立牢固的学科网络知识体系,才能引导学生通过生物事实抽提出生物学本质的东西,以此建立科学、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在头脑中建构出合理的概念体系,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生物学教学,2005,30,(2):46

[3]徐辉.谈生物教学中对概念的处理方法.中学生物教学,2003:(10)21

[4]吴遐.探究活动中构建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初步研究.中学生物学,2005,(10) :15

第7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概念 学习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27-01

一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1.能完善高中生的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总结。在初中的物理知识中,往往是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对知识的表象认识。在进入高中物理的学习阶段后,学生需要更多地摆脱表象认识,试着从原理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对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学习,能丰富和完善高中生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习效果

我们知道,高中物理有力学、电学等核心知识点。在传统的学习中,不注重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往往造成学生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是割裂的,没有一定的内在逻辑。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学生能把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体验来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理解的基础上支持后来的学习。

二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学习方法探讨

1.核心概念的简介与梳理

“运动”是力学的重要概念。在这一节中,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是位移这一概念和初中时学的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点。第二个重要的点是加速度概念的引入。“机械能守恒”主要在于介绍动能、势能及其之间的转化。通过机械能守恒,我们可以引入到“动量守恒”。这也就是文中提到过的,让学生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可以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就不是割裂的,而是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电学的一系列概念中,有四个是比较核心的概念,分别是静电场、恒定电流、电磁波、磁场,因为这四个概念是贯穿在其他概念中的,如果能深入理解这四个核心概念,才能为其他概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分子动理论”这一章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热力学定律”还是物体的三大形态之间的转化,都与“分子动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因而我们把“分子动理论”作为这一章节的核心概念来学习,通过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物体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等神奇的自然现象。在光学的学习中,我们把“几何光学初步”和“物理光学初步”作为两个核心概念来学习。因为不管是光的折射,还是光的偏振和光的色散都和这两个概念有关。

其他的核心概念还有原子的结构、原子的变化、波粒二象性和相对论这几个概念。这些核心在它们所属的章节中,都是核心概念,此处不再赘述。

2.核心概述的学习方法探讨

在总结的11个核心概念中,在五大领域的分布如下:力学2个、电学2个、热学2个、光学2个、近代物理3个。接下来,我们主要谈谈这些核心概念的学习问题。

第一,以“能量守恒”的学习为例。在“能量守恒”这一概念的学习中,学生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我们知道,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对“能量”这一概念有所认识。小学生对能量的理解是肤浅的,如电能发光、热能传递,这种表象化的理解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对“能量”的主要理解。在初中阶段,我们对“能量”的理解有所深化,但是在初中阶段并没有引入“分子动能”这一概念的理解,所以也不能真正理解能量。

进入高中阶段后,对能量的理解,要更多的和能量的定量、守恒这些性质联系起来,自觉地对能量守恒这一概念进行前后衔接的深入理解。此外,教师可以介绍原子能与其他能量的转化、核能产生的具体机制及其转化,电势能与其他能量的转化、定量掌握各种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和机械能守恒等能量守恒的形式,帮助学生对“能量守恒”这一概念深入理解。

第二,教师对学生概念性的引导。通过上文我们以“能量守恒”这一核心概念的学习为例,我们发现,在核心概念的学习中,教师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概念性的引导方面,体现在知识扩展的引入方面。老师们不用担心过多概念的引入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知识有着系统性的特点,单一概念的学习反而会引起学习效果不佳,而旁及概念的引入,多概念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高中物理中的核心概念。

第三,学生自觉地衔接前后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我们对“能量守恒”这一核心概念具体学习方法的介绍,我们发现,学生自觉地衔接小学和初中对某一概念的理解,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对现阶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 结束语

通过对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发现,这些核心概念贯彻了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在对这些核心概念的学习方面,一方面老师要做到概念性的引导和拓展,同时,学生更要在对核心概念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常言道:教学相长,通过核心概念的教学,教师本身也在不断地丰富自己对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范增.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第8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初中化学 基本概念 教学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化学概念多,难记忆,不好理解,因此将化学概念从抽象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公式、定论的推理过程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白磷燃烧和稀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化学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例如,物理变化是玻璃破碎,小麦磨成面粉,石蜡融化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抽象的概念思维。实验结果并不会自动生成化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化学实验的事实、现象中进行逻辑推理,通过思想加工,实现化学实验从抽象思维到感性认知的升华。

二、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例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用板书书写形成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并提出为什么要一个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必须为稳定结构的理论,导出化合物形成的道理。观察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分析得失电子情况,指出化合价有正价、负价、零价之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化合价的概念。

三、突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概念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是以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定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教师在讲述概念时应该注意关键词的准确、严谨,纠正对于用词不当对概念造成的误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一定要突出纯净物这个词。因为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要是纯净物,即组成它们的物质是单一的,再根据组成它们的元素多少划分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很容易将带有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混淆成单质。

又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概念时,概念中明确讲述:在电解质被电离的阳离子中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称为酸。这个概念中的关键字是全部,然而有些物质,如硫酸氢钠被电离时产生H+和Na+离子,并没有全部生成H+离子,所以不算酸性物质。所以,在讲述酸和碱的化学概念时,都要重点突出“全部”两个字,用来区分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四、通过概念的比较,进行教学

中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记忆模糊,容易造成对概念混淆,做题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对比几组实验,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在两者的概念教学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基础,明确元素是宏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没有约束,只对个数有要求;原子是微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和个数都有要求,然而他们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五、加强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教师在讲述完概念之后,通过对概念的反复运用让学生巩固概念,坚决不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多设立习题,通过学生反复实践,增强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点拨,纠正。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亲自动手归纳和总结概念

初三学生普遍感觉初中化学概念多、乱、杂,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太多,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经常整理归类,化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物质的不同种类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划分,找出各概念之间存在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整理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方式的概念体系,从而实现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所以让化学概念系统化,是学生学好概念的重要工作。

七、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不能止步于对概念的表面理解和给概念下批注上,而是应该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来。增强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用化学概念解决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更深刻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奠定基础。

总之,在素质化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意识是提高概念化教学的关键。在培养初中生化学概念的研究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举例中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感知认识出发,理解化学抽象概念,并且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荣.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17(02).

\[2\]胡亚巧.关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B版,2010,(04).

第9篇:高中化学大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策略;特点

一、高中有机化学概念的特点

1.种类较多

高中有机化学概念的数目很多,比如: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结构简式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等,这就使得学生需要记住的东西很多。

2.重复率比较高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很多基本的概念会重复的出现,例如,“同系物”首次出现于学生在学习烷烃时,但在之后在学习烯烃、炔烃、芳香烃的时候也碰到了这个概念。

二、高中学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

1.采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有机化学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去学习,学生在比较、分析之后就会比较容易好理解,而不会因为单纯的学习概念而感到枯燥,而且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在学习同系物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甲烷、乙烷等相邻烷烃来举例子。

2.运用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了解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而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如:在学生刚接触同系物概念的时候,学生只要了解这个概念就可以了,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同系物的概念再次反复地出现时候,教师就应该全面地介绍,并且强化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系统的理解。

3.运用比较的方法让有机化学概念明确

比较法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的最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强化,还可以系统地认识新的知识。掌握所有的有关概念。另外,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知道各类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分子结构等等,让学生了解有机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高中有机化学的概念复杂而且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多种方法进行使用,不能让学生觉得困难而放弃学化学,教师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概念时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有条理地分析各类概念,把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差异见解清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好高中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1]徐敏.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陈立.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