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数字教育市场精选(九篇)

数字教育市场

第1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教学 市场互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市场导向”(Market-oriented)这一教育大环境下展开的。过去美术院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下的是艺术家式的人才,而“大众教育”模式是针对市场的。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过去,传统的办学模式导致高校专业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造成“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这充分说明原有培养模式不是针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已经不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时代,所有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都会被市场立刻消化,而且,这个消化过程正逐渐呈加速化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紧密联系高科技,因此,专业教学必须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市场有效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及时从市场获得最快的信息,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专业教学建立与市场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包豪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现代艺术设计实践引入设计的感知训练。吉迪恩曾评价过“自然,学生靠这些练习不会成为艺术家,但这些练习可为他们打开表达之门,给他们新的视野。诚然,在我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缺乏足够的设计实践是影响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有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有观念的问题。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如交互媒体设计方向的学生经常由于缺乏对某类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特性、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消费者期待等方面的了解而使自己的设计成为空中楼阁、花俏而不实用。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学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是解决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习、实践环节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普遍开设了许多操作性、应用性的软件设计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社会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其中有由于数字设计所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造成硬件设备及教学软件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有因文理科复合型人才匮乏,理论、实践并重的师资稀少,最终导致课程教学肤浅、实际应用性差的情况。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需要科学、合理的结合设计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的、顺利的适应这种“技术性的艺术表现”方向。实践就是带有很强技能技巧的揣摩与创作,这种揣摩与创作也正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环节是对专业教学的有力促进

无论怎样的时代,艺术与社会、市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商业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艺术市场体系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互动关系,才能培养出很好的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

虽然专业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人才培养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改革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可依托企业,让企业来推进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学院要积极争取让企业和媒体单位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根据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特点,突出学生创意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企业中相应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并将各要素分解到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形成校内创意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践环节的渐进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四、专业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建立的设想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

专业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这样就会使师生不可避免的面对艺术、技术与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理念等。

(二)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专业对软硬件更新投资大的客观限制,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场所。

如现在一些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业界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建立合作,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中央美术学院与苹果电脑公司进行的密切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帮助下,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强大稳定的UNIX操作系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Final Cut Pro编辑软件。创造性视觉效果的Shake合成软件,让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着迷。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工作室被认为是产品和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范例。成为中国的艺术院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参照。再如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与美国苹果电脑以及WACOM FAVO的合作,建成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智能化的宽带网络教学系统,在数字绘画等领域培养出不少富有特色的人才。

第2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 键 词 :数字艺术 教育 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第3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關键词:德国;教育出版;数字出版;转型

2011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由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组织的“2011教育·数字出版高级研修班”,围绕“德国教育出版的现状和不同的出版形态;德国教育出版的产品、商业模式及数字化应用;德国教育出版企业数字化出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瓶颈,以及德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对教育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支持”等问题进行了参观考察,对德国教育出版业的现状,特别是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德国教育出版市场概况

此次研修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德国三大教育出版社——克莱特出版集团(Klett Group)、康乃馨出版集团(Cornelsen Verlag GmbH & Co.OHG)和韦斯特曼出版集团(Westermann Verlag GmbH)。这三大出版集团均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出版范围涵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出版图书品种不仅有教材、教辅、教学参考书,还有学术、科学、大众、少儿图书等。它们出版的教材不仅在德国使用,还在奥地利以及东欧的德语国家使用。以克莱特出版集团为例,它不仅引领德国教育出版市场,在欧洲也享有盛誉,在17个国家和40个地区设有分公司,每个公司在教育出版、文化出版、专业出版以及成人继续教育等方面各有特色。

德国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同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德国有16个联邦州,每个州教育体系不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迥异,出版商开发中小学教材,也要根据各州不同的教育体系和课程标准来进行。教材的选用自在学校和教师。此外,购买教材的支付方式在不同的州也不同,比如,柏林地区主要由家长来支付教材费用,有的州是由学校或社区来支付,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支付方式。因此,出版商会将教材营销的重点放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服务支持上。比如,在德国中小学教材出版上排名第五位的韦斯特曼出版集团总部坐落于德国不伦瑞克市,但在全国设有11个教材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一是方便学校和教师选购所需的教材,了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二是组织当地教师进修和培训,走访当地的中小学,征求教师对教材的意见;三是每年在不同学科中安排学科专业大会,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

笔者一行参观考察了韦斯特曼集团设在柏林的教材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柏林地区的中小学教材的发行、销售、服务、培训等业务。在假期,教师会自发来到中心,或选用教材,或参加培训,络绎不绝。学期开始时,教师会为家长提供书单,家长也会带着学生来到中心,或购买教材,或为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咨询。中心不仅有教材销售厅,还有会议室和活动中心,用于教师培训和家长、学生选用教材的活动场地。出版社正是通过设在各地的教材服务中心来巩固和开拓教材市场,为当地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的。

德国中小学教材都经过精心设计,比如,韦斯特曼集团的教材设计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简化教师的工作。德国的教材出版后会相对稳定,教材开发完成后可多年重印,学生教材也可循环使用,教材修订周期一般为4~6年。

由于中小学教材市场规模相对较大,值得各教育出版集团投入较多人力物力来维护,而高等教育教材由于专业细分,一般由规模不大但专业特色鲜明的出版社出版。而单一的中小型出版社进行市场开发和客户维护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小型德语区(德国、奥地利、瑞士)教育出版联盟UTB应运而生。

UTB设在斯图加特市,目前有16家专业出版社加盟,出版领域非常明确,主要是大学教材和专业学术图书。UTB于1970年成立,成立之初就将加盟的出版社所出版的大学教材和专业学术著作统一封面包装,以平装书的形式,采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走低定价路线,得到了大学师生的青睐。

希望纳入UTB统一出版的图书,由各个加盟出版社提出选题,UTB根据是否是教材和学术著作、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量、作者的知名度等一系列评判标准来选择。有些图书即使没能纳入UTB选题范围,各个出版社也可以自行出版。

UTB经过40年的发展,已出版学术著作和大学教材8 000余种,包括社科、自然科学等类别,重点是文史哲。大学教材和学术著作经过UTB统一包装后,进行规模化的市场营销,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已成为欧洲德语区最强的大学教材出版基地。这种将学术著作和大学教材集约化出版发行的模式,值得国内专业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借鉴。

二、数字化转型初见端倪

围绕纸质教材的出版,德国各教育出版集团还提供了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具、字典、音视频文件等,同时也十分關注新的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德国大多数出版商对数字出版持谨慎态度,试图与新的数字技术保持距离,这可能是德国人求稳的性格使然。但面临数字出版大潮的冲击,德国的教育出版也开始谨慎转型。

康乃馨出版集团不仅开发了数字教材,还在一些学校试点建立数字化课堂。针对数字化课堂的需求,他们开发了两种数字产品,一种是用于训练词汇的软件——单词卡,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所有单词、句型及配套发音等,同时还提供单词测试功能;另一种是电子练习册,主要包括电子化习题、电子化学习档案记录、自我评估等功能。

康乃馨出版集团还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发了一个在线教学平台,其设计理念是从课堂学习(Learning at school”)扩展到课外学习(“Learning at home”),最终将实现跨电子白板、个人电脑、移动终端等多平台接入。康乃馨出版集团开发的数字资源和产品,集成了教学中讲解、练习、考核三大功能,特别强调资源的多渠道开发、最大化使用,提升资源的价值。

目前康乃馨出版集团还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他们采用的制作模式是由编辑部门提出电子教材的设计和想法,由技术公司来完成开发和制作。虽然电子教材开发和使用都处在试点阶段,但正如康乃馨出版集团国际關系/对外版权部主任霍尔格·贝姆(Holger Behm)所说,集团要有迎接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和准备。

克莱特教育出版集团对数字出版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针对近年来教育和学术出版市场在数字技术冲击下的变化,克莱特集团在教育出版方面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致力于逐步扩大电子教学资源库。克莱特开发了与纸质书配套的在线视频讲解、在线练习、在线测试等功能,并在纸质教材或教辅中添加相關链接,使学生能够同步查看到更多网上或多媒体介质中有關的延伸学习内容,从而将纸质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德国使用电子白板的学校不断增加,克莱特集团还为学校提供各学科的交互教学资源。此外,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自测和个性化学习,还提供涵盖所有学科的学习工具和资源。目前,在教育出版方面,克莱特集团正在开发的有两个数字产品,一是试题库,提供历年考试真题和答案;二是阅读能力训练网站,专门用来训练儿童的阅读能力。

另外,克莱特集团旗下的旁氏公司(PONS)作为德国最著名的辞典出版商,除了出版纸质字典外,近年来着力发展电子辞典,开拓新的市场。目前,旁氏的在线学习辞典能够实现在线德语与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等57种语言的相互翻译,提供全文翻译、机器翻译功能,成为旁氏字典出版史上新的里程碑。

克莱特集团由于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多元化产品发展策略,使其数字出版的盈利已达到集团全年利润的25%,引领着德国教育出版中的数字出版潮流。

三、结语

第4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19-02

当前艺术领域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艺术无论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均受到数字技术的深刻影响,其产品同时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并出现了数字艺术这一新型的艺术形式,同时促使数字艺术教育业成为当今我国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字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相比仍旧是较为年轻的形式,所以在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对数字艺术以及在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认识与总结,对发展的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为寻求促进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策略提供事实依据。

一、数字艺术的概念及特点

数字艺术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或数字技术来完成艺术作品的过程,普遍应用于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新媒体设计等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数字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数字艺术虽然能够应用于许多领域,但是都是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字艺术为基础的,或者说数字艺术是当代高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数字艺术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网页设计艺术还是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或者是数字电影都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二是数字艺术以传统艺术与传统艺术理念为基础并作出了很大的发展,数字艺术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凭借自身在传播、复制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一种独立发展的美学体系;三是数字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数字艺术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但是其发展的速度与其获得的好评都展示了数字艺术自身的魅力,并显示出了数字艺术本身旺盛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

二、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

数字艺术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许多以数字艺术为基础完成的影片获取了很高的票房与经济效益,也直接地刺激了国内对数字艺术的重新审视与重视,使国内的数字艺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速度远远高出了大部分传统行业,数字艺术具有巨大的市场以及巨大的推动经济增长能力,这也为数字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以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在数字艺术良好的发展背景下,数字艺术教育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培训单位迅速崛起,许多高校也开展数字艺术相关专业来为社会与市场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所以数字艺术教育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我国的人才培训体系之中,并仍旧保持着较快的普及速度,不断地出现新的数字艺术教育单位与机构,为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数字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1.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无论是在数字艺术教育的短期社会培训还是系统的高校教育中,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这一现象都能够明显地暴露出来,师资力量在数字艺术教育中的缺乏不完全体现在投资力度上,而是体现在对数字艺术教育质量影响更加明显的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上。由于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起步较晚,在数字艺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教育系统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具有较高数字技术与艺术修养的教师以及具有深厚教学与创作经验的教师有限,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数字艺术教育下学生的专业素质。

2.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都应当具有自身教学过程中的规律与原则,而在数字艺术教育中,恰恰缺少了一种对教学理论研究的氛围与热情,导致我国数字艺术教学专业理论缺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的起步较晚,在指导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根基,致使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理论的完善程度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二是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在理论研究方面很难像其他传统学科一样能够不断与时代相适应。我国数字艺术教学理论的相对空白必须应该引起数字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欠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在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中欠缺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主要体现在数字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在课程设置中,对数字艺术的工具应用能力占据主要的部分,计算机教程受到了过分的重视,使数字艺术教育停留在技术培养的层面上。但是数字艺术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出现的,应当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数字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技能的培训达到一个统一的高度,但是他们的艺术素质仍旧是参差不齐的,对数字艺术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从而不能满足市场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提高我国数字艺术教育质量的对策

1.数字技术与艺术修养相统一。在数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数字技术与艺术修养对于培养出优秀的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缺一不可,数字艺术属于一门包括技术与艺术领域的综合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不能将数字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要以社会与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认识到数字艺术中艺术修养在市场需求当中的重要性,重视为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减少对数字艺术工具的教学并加大艺术修养培训的课时比重,如开展音乐鉴赏课程、影视鉴赏课程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数字艺术教育机构在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当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教师在数字艺术教育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数字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机构可以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实行明确的鼓励制度,通过奖励促使教师能够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也应当在这一方面提高重视,要做到不断地审视自己、完善自己。

3.实行校企合作。社会与市场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在数字教育中对学生的培训质量不能满足与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是导致数字艺术人才出现较大空缺的一个直接原因,所以学校应当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为社会输送人才作为自身的责任,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自身需要努力的方向提供指向作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锻炼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从而填补社会与市场对数字艺术人才需求的空缺,从而实现双方互赢,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张润东.浅谈CG及中国CG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2]张晓艳.CG环境下的中国影视教育[J].电影评介,2009,(14).

第5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数字出版业 手机出版 数字阅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07-03

一 国际、国内的数字出版产业现状研究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点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有: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

1.国际数字出版业现状

第一,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统计,2008年和2009年全美电子书销售额分别达到1.13亿美元和3.13亿美元。2010年前两个月,销售额比2011年同期增加292%。google、apple等IT巨头纷纷向电子出版领域进军,谷歌宣布了进军电子图书市场的计划。根据电子图书零售计划,由出版商向谷歌提供新出版和尚在销售图书的数字版,谷歌可以给用户浏览其中约20%的图书内容,然后用户可以到亚马逊、巴诺书店等图书零售商网站上购买印刷或数字版图书,或者向谷歌直接购买数字版图书。而因为iPad、iphone的火热销售,苹果成功通过在线商店apple store,向用户提供阅读各种书籍和出版物用于阅读和购买。美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商亚马逊也于2007年11月推出了Kindle阅读器,并开始销售Kindle电子书。目前,Kindle电子书的销量已超过了精装和简装图书的总和。同时,亚马逊及老牌连锁书店巴诺公司和麦克米伦等数家出版商达成协议,由出版商对电子书定价,这为电子出版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据英国网络出版协会(AOP)2008年的第六次会员企业调查显示,英国数字出版业总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英国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打造基于数据库的集成化数字出版平台,内容更加丰富、教与学直接交流,侧重于内容挖掘,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在德国,科学和教育是数字出版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如施普林格是德国数字出版重要的出版商,其在国际科学和专业出版领域有着重要的分量。在荷兰,为专业用户提供全面的增值信息服务是出版商开拓数字出版业务的重要方面。全球最大的科技及医学出版商之一爱思唯尔集团已投入4000万美元巨资发展数字出版业务,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在线参考书目和特定学科门户网站,目前全球范围的大学和研究性图书馆都在使用这些产品。在数字出版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荷兰也取得重大成果和较成功的商业推广。

第三,根据日本信息技术研究公司Impress 2010年的调查报告,2009年,日本电子书市场份额增长率为24%,比2008年增长了100亿日元左右,年销售额达到574亿日元。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2010年8月对该年度的日本电子书市场进行调查统计,2010年日本电子书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670亿日元。目前,日本电子书的销售额主要来源于手机订阅,在2009年电子书574亿日元的销售总额中,仅手机订阅收入一项就占到了89%,达510万日元,用于电脑阅读的则只有60亿日元左右,不到销售总额的11%。在所有电子书种类中,漫画又最为畅销,据统计,2009年日本漫画的市场规模为350亿日元,占电子书市场总规模的61%。其中,面向电脑的漫画为20亿日元,而面向便携式设备(手机等)的为330亿日元,后者相对前者具有压倒性优势。

2.国内数字出版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数字出版以其信息量大、互联互通、传输快、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为出版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产业增长点。从产值上来看,据新闻出版总署相关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达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速度远高于传统出版。2010年,数字出版实现总产出1051.8亿元,较2009年增长31.6%;增加值290.2亿元,增长23.7%;营业收入1051.8亿元,增长31.6%;利润总额89.1亿元,增长39.5%。从产业规模看,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的《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年度报告》,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出达799.4亿元,其中数字期刊收入6亿元,电子书收入达14亿元,数字报(网络版)收入达3.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256.2亿元,网络广告达206.1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则达到314亿元,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超过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位居首位。

二 河北省数字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

1.河北省数字出版业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共出版图书近1.4万种,总印数15.76亿册,总印张34.42亿印张;报纸总印数94亿份,总印张210亿印张;期刊总印数2.35亿册,总印张11.5亿印张;出版音像制品1300余种,3000多万张(盒);电子出版物78种,31.67万张,电子图书3000余种。由于河北省未发

行或公布的有关数字出版的统计数字,根据2010年中国出版年鉴的数据,在数字出版领域,河北省最大的出版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开展冀版出版资源数据库建设,到目前共收缴整理1000多种、制作入库800多种图书电子文档,积极与方正阿帕比公司、中文在线、时代盛典、汉王、书生等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洽谈合作,开展电子图书制作和营销业务。目前,集团已累计出版电子图书3000余种,销售总复本数8万余本,出版社获得收益30余万元。去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还与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合作,通过包装数字出版产品等形式,运营推广数字出版产品,共同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项目建设;与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多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共同投资成立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发展新兴业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汉王科技合作,在汉王阅读器上输入大量本版电子图书,进行捆绑销售;花山文艺出版社与相关的网络公司合作,出版现代文学小说的数字版本,与纸介图书出版互为促进。河北教育出版社冀版英语教材,与“一百易”网络英语学习平台的合作模式,以及点读笔、点读机和多媒体教学辅助光盘等多样化数字产品的成功试水,开拓了市场和发展空间。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和河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近3000万元成立的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也于2010年12月30日在石家庄揭牌,集项目研发、设计制作、产品营销于一体的数字出版公司,积极推进传统出版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出版工作。该公司与学习出版社共同研发的《领导干部数字手册》(“e本通”)已向社会发行,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销售。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2.河北省数字出版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状可以得知,河北省的数字出版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水平。一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小、产品研发能力差。凸显出人才的匮乏以及对新型出版业态的研究与认识严重不足,暴露出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先天不足,包括在市场研究、内容开发以及新型出版方式等方面缺乏研究和实力;二是管理体制落后。数字出版业是一种新型的业态,其背后是市场化的管理手段与运营方式,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通常很短。而河北省目前的出版单位原来大都是事业体制,近两年的转企改制也很难快速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导致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要快速健康地发展河北省数字出版业,必须把握好未来数字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未来几年数字出版业发展呈以下趋势:

一是产业融合将更加快速。网络时代出版业将依托各种网络,对图文、音频、视频等内容和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传统出版单位、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借助数字出版这一纽带,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合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二是移动出版仍将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以iOS、Android、Windows为主的智能便携技术推动了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形成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新型电子阅读器分享数字阅读市场的局面,而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更新的体验。根据工信部的通信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全国手机用户超过8.42亿户。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每月新增的3G用户也达到100万以上。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来看,手机报和手机小说是我国国民手机阅读的两大主要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阅读手机报”,占55.3%;其次是阅读“手机小说”,占43.1%,再次是用“手机浏览网页”,占28.1%,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信息”的占10.5%。著名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分析,中国手机阅读市场2010年收入规模达到30亿元。预计2011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45亿元,活跃用户达到2.72亿人。可以预见,随着手机图书、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博客、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等手机出版物的不断推出及更新,2011年的手机出版仍将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

三 河北省数字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途径

1.加强各产业链环节单位的合作

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的并不仅仅需要创造内容、编辑内容、使读者获得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众多读者提供一个成为作者的平台或舞台。因此,有技术实力的龙头出版单位,如河北出版集团可以先行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以及有着丰富网络运营经验的网络媒体搭建一个开放的出版阅读平台,借助电信运营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其成熟的支付模式,运营商可以在电子阅读器上通过手机话费和流量计费。为此,河北省应积极推动、扶持建立像盛大文学、起点中文、晋江文学等这样的新型优秀内容提供商,广泛积累内容,推动资源整合。特别是要大力扶持出版单位、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与本地优秀门户网站,如:银河网、中国河北等联合组建在线网络文学或读书网站,形成优势互补、资源联合共建,通过网络聚集强大的内容资源,而这种资源的集中也源于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一站式获取的强烈需求,因为未来的内容资源积聚将会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2.牢牢抓住移动数字产业

近两年来,数字阅读终端产品和阅读方式不断更新。从2010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全年销量情况来看,其市场销量达103.49万部,整体发展处于相对较优的水平。此外,手机出版也成为过去两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数字出版业务。电子阅读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化内容付费阅读的重要突破口。手机阅读用户增长量潜力巨大,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发行模式。在手机阅读平台上首发的好处在于出版机构可根据用户订阅的市场反应,及时调整实体书的发行策略,解决高库存问题。二是手机阅读方式加大了出版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同时,随着iPad等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等用户的不断增多,移动阅读也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从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来看,2010年我国有电子阅读器阅读习惯的群体中,平均每天在电子阅读器上的阅读时长为40.76分钟。其中30~39周岁群体的阅读时长每天超过1小时。对有电子阅读器阅读习惯的群体在电子阅读器阅读花费的分析发现,67.6%的电子阅读器阅读群体2010年为电子阅读器阅读付过费,年均付费金额为44.92元。

前一阶段河北出版单位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但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应继续加大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积极开发适合移动阅读的新型出版物,如手机游戏、平板电脑游戏、优质电子图书、互动期刊的开发制作。同时,拓宽合作渠道及范围,如与各类图书馆开展合作打造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数字出版项目。众多单位参与移动数字出版这个产业,无疑将加大资源的建设力度与广度,而这样的合作也将会带来双赢的效果。

3.探索面向数字教学的教育出版新业态

在国外,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的一些中学正在利用ipad进行教学试验。在美国,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一些高等院校将尝试采用iPad来进行教学活动。2010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表示,我国将在中小学大力普及电子书包。2010年6月,上海市教委宣布在全国率先推广电子书包,率先进入上海市虹口区十几所学校的课堂,代替沉重的教辅书本,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而根据刚出台的《石家庄市教育信息化2011-2015发展规划》,石市将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教育城域网全覆盖,全市普通中小学实现教室、办公室网络全覆盖,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到时,所有教室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可实现网络“班班通”。根据陈昕的《美国数字出版考察报告》,在专业出版领域,美国大多数教育出版集团都深入到在线教育领域,开发各类新的在线产品,其营收随着规模扩大而稳步提升。

电子书包(可以是移动数字设备或平板电脑)不仅节省了书本费,而且便于随时上网搜索。另外,学生可以在课前先阅读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或演示文稿,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在移动数字设备或平板电脑上装载电子教科书非常方便,学生不用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来上课。更重要的是,学生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可以通过通讯平台与老师或同学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可以想象在未来的5~10年,数字教学将成为突破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此,河北省的出版单位应提前做好数字教育资源及设备的研究开发,主要包括:一是在线课程,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二是家庭作业管理;三是在线测试,利用所开发软件系统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试,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四是电子图书,可以在线下载;五是在线课外辅导;六是虚拟的体验性材料,如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做游戏学习等。同时,还要积极与本地甚至外地基础教育机构或高校展开科研合作,拓展未来的数字教育资源,牢牢把握未来数字教学这个大方向和大市场,推进新型数字出版业态。

参考文献

[1]美国图书出版业概览(下)[EB/OL].

[5]刘金凯、王亚平.中国出版年鉴[M].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10:303

[6]贡小明、贡小秋、杜丽敏.河北省电子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学刊,2010(3):1~3

第6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 安徽出版集团 数字出版 兰登书屋

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于2005年11月,是全国第一家在集团组建的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旗下的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其主要经营内容分为三块:出版传媒主业、印刷复制主业以及高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在发挥其在传统出版领域的优势的同时,安徽出版集团整合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积极走数字化出版的道路,将内容优势与数字化形式相结合,实现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相互依托和促进。

一、安徽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的成果

集团从2008年开始不断加大对数字出版的投入力度,不断开发新的数字化产品和新的移动载体,积极地同国内外相关产业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公司出版的学习型漫画《魔术笔记》等,借助iPad 全球发行,成功实现纸质出版和新媒体同步出版,有效互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许,仅此一项销售量就超过了十万册。2011年第一季度,公司推出安徽省自主研发的首款电子教育产品,也是国内出版领域首款学习机“时代名师智能学习机”。同时,集“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电子商务”三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时代e 博”上线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时代e博”已将五千余种图书资源数字化,到2012年,公司 E-book3.0优乐互动少儿书城在苹果商城(APP Store)正式上线,已经上线的22种电子图书在苹果商城的下载量超过20万次。2012年第三季度,集团下属的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推出了iTV“健康频道”,市场前景良好。

二、安徽出版集团的具体做法

1、整合传统优势资源,成立专业数字出版单位

2012年4月,安徽出版集团将旗下的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更名为时代新媒体出版社责任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主动战略转型至新媒体出版领域的电子音像类出版单位,其注册资金达到5,000万人民币。该出版社以“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链”为经营方向,以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互动,作为发展的新的立足点,而内容开发的重点则放在了教育和健康两方面。正在实施的项目包括:“E时代名师课堂”、“时代微视”、“应用出版开发中心”等。该新媒体出版社的成立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一来,原有的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由于音像业大环境的影响,生存变得困难,需要及时转型以谋求发展。同时,成立专业的数字媒体出版社也有助于集中整合资源,抢占数字出版市场。尽管目前该出版社的项目都处在初始的运营阶段,但凭借它在资金、人才以及硬件配置方面的优势,相信可以顺利地开展三屏互动业务,并且在“电子书包”市场上获得一定的收益。

2、着力于技术开发,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到内容服务商的转型

集团旗下的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对硬件的研发活动,而成立后则加大力度引入技术方面的人才,并成立了技术部门,依靠自身的力量搭建技术平台,实现对出版物内容的分发。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出版社的盈利,给出版社带来了更大的主动权,实现了企业的前向一体化。到2012年,时代出版目前已获得和正在申报的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4项,外观及实用新型专利达32个,主导和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3项。除此之外,2012年,公司获批成立了合肥市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我国首个省级数字出版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时以及第一家文化类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该研究中心的研究重点是跨终端阅读技术、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内容服务技术、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分发与交易技术等。中心目前拥有一支专业技术团队来进行实用技术的开发。该中心的建立有助于迅速将内容资源优势转化为数字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和技术的有机融合,以最快的速度将新型的数字产品及服务投放市场。此外,自主研发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实现传媒集团发展中的规模经济效益。

3、新旧媒体互动,打造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平台

2011年,安徽出版集团正式运营“时代e博”这一个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平台。其主要业务范围是数字阅读、数字教育和电子商务。其中,数字教育是最核心的业务。“时代e博”平台提供了幼儿、小学、初高中、高职教育等各种教育类电子书,在“数字书城”中推出了“包月书包”服务,同时开设了网络课堂并提供在线练习。这些数字产品和服务在Iphone和安卓等常用终端都可以下载并使用。此外,平台还和教育部门合作,举办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讨论圈,有效地提高了平台的知名度,树立了平台的品牌形象,是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可以看出,该平台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发展已比较成熟且前景良好、模式清晰。在着力于发展教育出版的同时,该平台上的人文社科类、生活保健、期刊外语等类别的电子书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新媒体和旧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旧媒体为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内容资源和市场,新媒体为旧媒体拓宽了市场范围,实现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阅读的便利化。“时代e 博”还与多家国外数字出版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其中美国全球按需数字出版公司已在“时代e 博”上建立国际社区,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安徽出版集团“走出去”的一个窗口。

第7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李娟(1981-),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张琪(1960-),女,北京市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社区教育视角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践研究”(编号:DEB13112),主持人:张琪。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8-0060-05

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因其多元、灵活、开放等特性逐步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学习方式。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的社区教育,也开始通过选择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以期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愿景,因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最终被确定下来,并开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内涵及其价值

何谓“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认为,“社区数字化学习,是以显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学习信息网络形态作为中介的一种学习方式。”[1]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宋亦芳教授认为,“社区数字化学习是市民在社区中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过程。”[2]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建设实践,可见,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在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社区教育中,学习者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支持服务过程和形式。

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审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促进了个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取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使原有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数字化学习模式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明确、易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将学习者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地位,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时间和场所,使自主学习由理想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数字化学习模式所具有的交互性、协作性特征,使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网上学习交流和沟通成为了一种常态,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始出现,这使“时时、处处、人人学习”成为了可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学习状态,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工作、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

(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数字化信息技术不仅带来了教育的革命,而且带来了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社区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内的所有成员,由于其教育对象因地域、年龄、职业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往往导致社区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尽管社区教育在现阶段主要还是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种非常有利的补偿教育,因地区间和地区内部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存在着差异,可能使社区教育之“手”也有许多不能触及的地方,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开放性、共享性的特征,使其无论在学习的时间、空间,以及学习资源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它能够通过学习资源的共享机制和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满足不同地域、年龄、职业群体的学习需求,解决了原有社区教育同一地区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了发达地区资源过度重复建设和欠发达地区资源相对贫乏的问题,促进了社区教育向更加公平、均衡的方向发展。

(三)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自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学习化社会”概念以来,学习型社会一直是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学习型社会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终身发展为目的,以学习求发展,以学习为主轴,以学习为特征,能够满足全民基本的终身学习需求的新型社会。作为社区教育新型载体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营造起浓郁的学习氛围,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自觉、自主地参加终身学习。因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能够发挥社区教育的全民、全面、全程教育的作用,能够在时间长度上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能够在空间范围上使教育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学习型社会正在从理论描述逐步转变为现实。

二、京津沪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路径分析

由于我国社区教育整体起步较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逐步普及,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在近几年才成为各地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分批开展了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先进区的评定,推动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全面发展。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地区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体现了各自因地制宜所形成的独有的建设路径,为其他地区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满足社区居民数字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一)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基础。它是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和开发的虚拟环境,是数字化学习资源集中呈现的载体,是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最直观的体现,能够为市民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北京、天津、上海三地的各辖区均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社区教育数字化网络平台,集信息、理论宣传、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作为区域内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平台,对于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拓展受益群体,整合各方资源,丰富学习内容,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社区教育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复建设、功能单一、资源封闭、无法衔接等问题,为此,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代表,积极进行着平台整合和全面衔接的各种尝试。上海市长宁区搭建的“学在数字长宁”学习型城区建设网,其特色在于打造成为具有积聚效应的现代数字资源网络群,实现了三个层次的网络衔接和畅通。第一个层次是与长宁图书馆、沪杏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平台进行连接;第二个层次是进行“1+10”区街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3],通过在10个街镇建立子网站,共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同时也便于各街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了社区学院对社区学校的指导和服务;第三个层次是建立上海市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协作组联合网站,由长宁区社区学院牵头,负责网站的日常管理,由各区社区学院共同参与,提供网站资料的充实和更新,以此推进区区之间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互联互通,共享资源和信息。

网络平台功能的更新与升级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手机、pad等设备获取信息,这种随时随地、灵活、便捷的学习形式的优势日益凸显,因此,网络平台衍生出了为移动终端设计的程序和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移动学习。北京市东城区建设了适宜于市民群体的移动学习平台――同学APP,可进行优质课程推送、学习资源共享、学习互动交流、学习信息传播、学习时间管理等功能,形成了属于市民的“移动学习圈”。上海市长宁区也建立了“学在数字长宁移动学习端”,“学在数字长宁”网站的部分功能可直接转化为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可以使用的功能模块,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学习资源建设

学习资源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需要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教育机构发挥教育优势开发资源,需要街道、社区及辖区成员单位共建共享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通常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自建资源。主要是依靠自身师资优势和技术力量,开发建设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资源。如北京市东城区以社区学院为主,在建设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以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自主开发以视频为媒介的数字化课程,编写了涵盖计算机、养生保健、摄影等不同门类的社区教育系列教材,并通过技术手段将教材内容数字化,转变为可上网在线阅读的网络教材,使其更加形象、直观,更易宣传和推广。二是购买资源。主要通过政府购买企业已经开发成型的数字化课程,或者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化课程等形式,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如天津市南开区通过购买光盘、转换格式,将一批学习资源存储到资源服务器上,北京市顺义区、上海市长宁区等地通过购买方式引进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这种方式可以根据市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购买,而且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丰富学习资源的数量。三是共享资源。共享资源能够拓展资源的范围,解决原有资源建设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总量不足、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等问题。如天津市南开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以国家数字化学习港提供的学习资源为主,以市级开发自建为辅,主要由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天津电大分别为其提供并装载了大量的学习资源。

除了教育系统内各级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建立非正式的民间组织的形式,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资源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共同体联盟。如上海市联合各区县成立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联盟”,各区县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各自对已购买和已开发的资源开放共享,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以此实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北京市也联合各区县成立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联盟,围绕市区两级一体化平台“京学网”,实行市区统一用户、统一资源、统一资讯的互通、共享模式。上海、北京采取的这种资源共享联盟发展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成员单位间通过统一数字资源建设的内容、结构和技术要求等标准,建立新的以联盟名义开发的学习资源,共享各自的特色资源,提高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质量和效率。

(三)管理运维方式

管理是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进行合理组织、统筹、利用,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管理运维实质上涉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包括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在内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管理组织制度,是对管理组织的外部结构的描述和概括;而运行机制主要涉及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制度和规律,是对管理组织的内部运作过程的描述和概括。因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除了教育机构之外,还包括街道、社区、企业、民间组织等不同类别的部门和机构,且不同地区根据区域实际采取了不同的管理运维方式,因此,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管理运维方式比较复杂,京津沪三地在具体的管理上也各具特色。

政府因权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社区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因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管理也往往以政府力量为主。如北京市东城区建立了“政府统筹,以社区学院搭建平台、开发资源、队伍建设为引领,以区域各方资源有效整合为优势,以学区市民学习基地开放场地、开展培训为依托,辐射全区”的工作机制。除了社区学院发挥引领作用之外,主要通过两条线管理和推广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即教育系统内部以8个学区市民学习基地为主,教育系统之外通过在试点街道投入建设数字化学习基地的方式,建设了覆盖全区的区――街两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实验基地,以形成遍布全区的实体网络。

实际上,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紧紧依靠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努力,仍旧无法解决全部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和市场力量的参与,因此,政府和市场化运作通力合作也成为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一种常见管理模式。如天津市南开区以欣苑社区为试点,通过协调共管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因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以南开区作为试点,在外部管理上,最高层由教育部负责具体建设与管理;中层即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负责数字化学习超市建设;南开区欣苑社区负责最基层的管理[4]。在经费管理与筹措方式上,欣苑社区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基本上形成了“政府补贴一点,社会团体资助一点,学习者负担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欣苑社区的社区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付,居民日常的数字化能力培训主要以公益性培训为主,但因经费投入有限,欣苑社区通过适当收取学习者一定的学习费用,以补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四)评价激励机制

数字化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形式,因而在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学习成果认证、激励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有所突破。评价方式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可以优化对学习者学籍信息和学习过程的管理,通过对学习活动进行跟踪、监控和反馈,及时记录、了解学习过程,保证了学习评价的全面、客观和公正。同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督促和激励居民参加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信心。

社区教育数字化评价方式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主要通过学分银行系统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数字化存储、认证、兑换等手段,为居民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实现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存储。如北京市西城区设计的终身学习成果认证系统包括学习管理体系、学分管理体系、学分诚信管理体系和学分积累与积分兑换四个部分,参加学习的居民每人课前与课后免费刷卡听课,积累的学分便自行输入网上“学分银行”系统。上海市徐汇区实行居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包括实体卡和虚拟卡两种形态,实体卡主要向直接参加社区教育现场活动的中老年群体发放,通过在街镇学习机构安装刷卡终端,实现居民学习信息记录、考勤等功能;虚拟卡通过实名注册参与网上学习,实现网上学习轨迹查询记录、网上报名等功能[5]。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通过网络平台功能和学习成果认证功能的逐步完善来实现,学习者通过学分积累和兑换,可以获得相应奖励。如北京市西城区可为优秀学员提供学习费用的减免、社区服务的优先享用、商品和服务的优惠等。上海市长宁区根据学员个人每学期在线学学时和总学分,评出优秀学员奖予以奖励,并规定学员每获得30学分,即可为学习卡免费充值一次;还通过在“学在数字长宁”网站开设虚拟“网上展厅”栏目,为居民提供展示作品、特长、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的平台,通过网上展示形式,对学习突出的居民进行鼓励。上海市徐汇区建构起了“网上学习圈”,依托网上课程资源和网络交流平台,以网上家庭学习小组与社区学校班组为基本单元,开展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互动、知识共享,使静态学习与动态学习互动融合为一体,激发了居民的网上学习参与热情。

三、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启示

(一)建立网络化、集群化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实体网络

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建设涉及到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环境等组成部分,通过京、津、沪三地案例分析表明,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并非局限于某一街道、某一社区或某一所学校,而应该以网络化、集群化的方式广泛建设和普及,全面覆盖区、街、居纵向三级体系和委办局、学校、企业、相关单位等横向组织,其最终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形成遍布辖区每一个角落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实体网络。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可利用社区学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地建立起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点,搭建区、街、居三级居民学习网络,实现三级网络全面贯通和共享,三级社区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探索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方合作的运作模式

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开展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并非良策。由于体制、机制障碍,政府在一些方面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利用市场机制加以调节,或者需要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加以补充,我国多地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针对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全国多地所采取的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基本相同,通常都是由合作公司投入成熟的软件系统,并负责系统平台的后期开发、升级和维护,免费提供课程和规划设计;由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承建单位(政府或学校)负责硬件等网络环境建设。这种建设模式实现了合作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极大的降低了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投入和风险。因此,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需要建立起各参与方的协调与保障机制,除了争取政府在政策、法律、财政方面的投入,还要欢迎企业、社会等不同来源的资源、资金的投入与协作,逐步建立各方共建、共享、共赢的协作机制和服务机制[6]。

(三)促进教育机构联盟共同体之间的资源融合与共享

加强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能够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此外,通过建立联盟共同体的形式,促进各教育机构之间的技术沟通和资源共享也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机构联盟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协作主要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有利于打破数字化学习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能够共同聚焦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问题,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联盟共同体各教育机构之间可以按照整合、共享的要求,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通过多方共建的方式,鼓励各教育机构自发共建资源,共同形成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规模优势。

(四)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

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重要载体,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充实这一载体的主要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成为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关键所在。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是通过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真正实现学习者在课程超市中按需所取,其目标在于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终身学习体系。因此,应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大力挖掘区域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满足居民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通过在内容、结构、技术等方面统一学习资源开发、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使学习资源利用多功能的网络服务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实现广泛传播和全面共享。

(五)探索数字化学习的评价与认定方式

从国内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发展实践及经验来看,数字化学习评价与认定有赖于数字化学习平善的功能设计,通过对居民网上学习过程的考察,从而记录居民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学习档案,实现便捷的用户管理。数字化学习评价与认定是一种创新性举措,随着国内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建设的推广,网上认定与学习现场认定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居民参加终身学习而言,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督促和鼓励,同时,对于教育机构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形式。数字化学习的评价与认定方式促进了区域内各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利于扩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的覆盖范围,丰富数字化资源,以全纳视野实现不同机构、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更有利于提高社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终身教育的规范性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叶忠海.关注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终身教育专家各抒己见[J].成才与就业,2010(21):28-30.

[2] 宋亦芳.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推进5年的回顾[J].职教论坛,2014(27):39.

[3]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94-198.

[4]陈德人,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建设面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76.

[5]金姬红.“数字”汇聚 家家科学――上海市徐汇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成效显著[J].成才与就业,2009(21):18-19.

第8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关键词: 服装数字化 高等教育 课程改革

当今社会,数字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服装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促进服装高等教育不断地改革,而且服装高等教育只有构建服装数字化教育的平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服装数字化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服装业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快速反应(QR)、条形码和扫描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批量量体裁衣、人体扫描和服装虚拟设计技术等,这些技术设备有的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中已经开始使用,有的仅在科研机构中存在,有的还正在研发中。

(一)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将企业中许多单项自动化技术,如柔性生产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等日趋成熟的单元,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集成,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更迅速、准确、便捷,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等方面达到总体最佳,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快速反应系统(QR)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是一种商业策略,其目的是缩短从原材料、设计、生产,直至将成品销售给消费者整个过程的时间。它的发展给了制造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来对抗国内外的竞争。贸易伙伴关系网络和高科技的自动化设备,把所有供应渠道直接连接起来,提供给国内的零售商。

实现QR需要以下基本的信息技术和条件:条形码(Bar Code)技术、条形码信息处理技术、POS (条形码扫描)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SCM (出货包装箱)标志、INTERNET和电子商务、“PDM+ERP”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电子数据交换(EDI)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的计算机之间以机读标准格式进行的电子数据交换, EDI取代了以往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大量的书面单据往来,包括定购单、发票、包装通知单、装船文件和存货清单、报关单等。

从EDI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效益两方面来阐述。EDI比邮寄、快递、空运等都快,通过缩减单据往来,大公司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纸张和邮资。和传统的纸张传输相比,运用EDI可以产生以下经济效益:节约员工成本;降低单证处理成本;减少库存量;降低时效成本;避免重复操作。运用EDI还可以产生以下战略效益:加强客户服务;改善公司内部的数据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有助于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批量量体裁衣

在上世纪,标准化生产意味着低成本,人们一直生活在批量生产和单一模式服务的世界里。批量量体裁衣(Mass Customization)的构思是:要为每位特定顾客定制服装,而不是用一种尺寸去面对所有消费者;可以供应千位定制顾客,但以批量价格而不是定制价格出售。在服装和服饰品中运用批量定制的概念将会给时尚界产生巨大的变化。

服装工业越发达的国家,量体裁衣的需要也越多,比如欧美和日本。量体裁衣能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但与批量工业生产相比,效率低,成本高。如何才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批量量体裁衣的构思呢?很显然,需要新的技术和设备。定制服装快速生产(MTM)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

(五)定制服装快速生产(MTM)数字化技术――批量量体裁衣的技术支撑

MTM (Made to Measure)是通过三维人体测体仪获得个体三维尺寸自动电子订单尺寸输送给生产部CAD系统,自动生产样板各种号型规格自动组合并形成优化裁剪方案,进入自动裁床制成衣片进入吊挂缝制生产系统快速生产。

MTM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产业为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技术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TM与“量体裁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区别。“量体裁衣”只能针对一个一个的对象,根据其身材特征制定相应的板型,再做出衣服;而MTM是在已有板型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体型自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在新的角度达到“个人定制”和“批量定制”的目的。

(六)人体扫描(Body Scanning)―――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

人体三维测量技术主要以现代光学为基础,是集光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学、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种科学技术为一体的测量技术。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把图像当作检测和信息的手段和载体加以利用,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其测量方法主要有莫尔条纹法、激光测量法、白光相位法、红外线测量法、立体摄像测量法等。

(七)服装虚拟设计技术

虚拟设计建立在利用计算机完成产品开发过程构想的基础之上。它以计算机仿真和建模为基础,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并行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一体,在虚拟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构思和设计,并可对其进行虚拟的制造、测试和分析。它的显著特点是利用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数字化模型――虚拟产品来代替实物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提高产品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等多目标中的决策水平,达到全局优化和一次性开发成功的目的。

对服装的生产商而言,从发展的角度讲,利用三维CAD系统建立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机制将是在当今世界服装业取得竞争实力的关键措施。而快速反应机制的确定必须对服装设计、面料供给、生产制造方法及商品流通各个领域的业务进行根本性改革。快速反应的目标是要在适当的产品及数量上,实施“针对顾客的价值创造”的供求关系,而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要贯穿所谓“JIT”(just in time适时)生产方式。在这种未来理想的状态下,虚拟设计,特别是三维的虚拟设计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数字技术使服装生产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全流程价值链加速,给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数字量体技术、数字样衣、虚拟试衣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将带来真正意义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现代服装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国内关于数字化服装定制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相关的硬件环境与软件支持还不完善,这就要求服装教育要结合数字技术的前沿结果,重视与国外先进信息技术的交流,为中国的服装制造业培养现代化的服装高级人才。

二、服装“数字化”教育的必然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信息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兼容,模糊了市场分野,这必将对中国服装市场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人们的视点聚焦于有品位、个性化的中高档品牌服装,中高档品牌服装是新世纪中国“二次消费周期”的消费热点,这也是导致服装行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

21世纪,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意识到,对市场快速反应(QR)和对产品快速敏捷制造(AM)是市场竞争必须采取的措施。因此,必须具有计算机网络形式获取流行、市场信息的信息网络系统(GIS),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服装CAD/CAM系统),具有模块式专用缝制系统或具有电脑控制的吊挂传输式服装缝制生产系统。使企业管理系统的需要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服装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技术升级的关键环节。电子商务技术在服装界广泛应用,所需服装信息一旦从网上发出,服装品牌、服装设计、服装文化、服装面料、服装企业等一系电子商务活动就会同时进入企业,并即刻按订单快速组织生产。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新时装产业结构,大大缩短了原料――成本――货币的转换时间,使商品和原料的规划同步进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十五”期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实现传统服装产业的生产过程集成化、快速反应化、控制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以提高传统服装生产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品牌市场竞争能力。由于服装产品是最具科学技术和艺术文化含量的载体,它在服装市场上也是最敏捷制造的产品,在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艺术文化相互交融,国内外服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传统的服装企业生产加工方法已很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在电脑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呈爆炸式发展的今天,服装数字化缝制加工系统是数字化服装企业的必备条件之一。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和设备的全面开发与应用,使服装企业的各生产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形成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系统。

但从国内服装企业对高新技术应用的实际状况和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服装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这就给我国服装企业向高附加值品牌企业发展造成很大障碍,因而培养适应新型服装企业管理系统的高级服装专门人才迫在眉睫。

三、以课程建设为先导,不断深化服装数字化教育

服装高等教育伴随着服装工业的成长,为其培养了大批的服装高级人才,我国服装数字化技术还很薄弱,这就要求服装高等教育要以服装工业的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攻克技术难关,以数字化技术引领服装工业发展。

教育的首要手段是教学,而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成为教学的先导,设置哪些课程、如何进行设置,是服装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因此,在服装工业朝着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服装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的方式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程的增减,更重要是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在保证高等教育培养规格不变的前提下,使其成为合乎现代服装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字化服装设计与管理》被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教材出版,《服装电子商务》、《服装商品企划学》、《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服装营销学》《服饰零售学》等教材被作为服装高等教育“十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出版。这些教材的出版与应用,将为服装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用力的支撑。

四、结语

未来的服装业将改变粗放型经营模式,向技术密集型、智能密集型方向转化。在服装领域实现新技术,提高服装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是关键。然而,我国的服装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基础很薄弱,高新技术成本太高,这就要求我国各服装高校加快构建服装“数字化”教学环境,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课程重组和优化,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尽快培养我国掌握“数字化”服装技术的服装专业毕业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新信息,提高我国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时展要求及服装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宋科新.关于当前高等服装教育实验教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5).

[2]杨念.服装新技术及运用现状[J].现代纺织技术,2005,(6).

第9篇:数字教育市场范文

湖南教育报刊社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出版单位,真正抓转型升级也只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纸刊与数媒深度融合后,两种媒体阅览、互动、社交、分享、博创、大数据等撑开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空间,市场营销效益成几何级增长。

任晓锋2008年6月担任湖南教育报刊社社长以来,积极推进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全社产值年年创历史新高。目前,湖南教育报刊社的事业规模、综合实力、社会影响、发展水平等均处于全国省市教育报刊社前列,也是湖南省最大的期刊社。湖南教育报刊社每月出版《湖南教育》《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导刊》《幼儿画刊》《爱你》6种16本期刊,期发行量达400多万份,2013年新闻出版主业产值近3亿元,利税超过4000万元。2000年、2006年、2012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201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2013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一直以来,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被视为“一把手”工程。湖南教育报刊社“一把手”是如何抓数字出版转型的?路径是怎样的?困扰传统出版单位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体会和感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湖南教育报刊社“一把手”――任晓锋社长。

抓转型,从队伍整体转型开始

出版参考:湖南教育报刊社入选首批“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数字出版转型已经进入更高的阶段。您作为报刊社“一把手”是如何抓数字出版转型的?

任晓锋:湖南教育报刊社是一家传统出版单位,真正抓数字出版也只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基于对数字出版的认识、对互联网的研究和对期刊市场的探索,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确立了“抓队伍融合,促进全员转身;抓刊网融合,推动媒体升级;抓市场融合,形成多元支撑”的“三步走”战略,积极稳妥地抓转型升级,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现在,“全员转身”已基本完成,“刊网融合”正在深化,“多元支撑”已经起步。

出版参考:数字出版转型面临的问题很多,能否谈一下具体措施和办法?

任晓锋:的确,期刊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但事在人为,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我社首先抓队伍融合,促进全员转身。目前,我社100余人的采编队伍中,有编审、副编审38人,博士、硕士40人,中国作协、省作协会员30人,做传统期刊编辑出版,他们都是一把“好手”,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人才,但做数字出版,他们又都是“生手”。如何解决这一软肋问题?我们以较为优厚的条件,从电信、移动部门和国内外重点高校引进了10名网络技术和新媒体人才,发挥他们的“种子作用”,使他们在社内生根萌芽、示范带动。在“人才外引”的同时,我们重点抓“人才内挖”,赶鸭子上架,通过建立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促使全社100余人的传统期刊采编队伍整体转型。

2010年,我们成立数字出版中心,并创办了一个教育类综合网站――为先在线,为采编队伍实现“全员转身”“全体转型”提供了一个练兵场。每个纸刊的主编、副主编就是网站上专业频道的主编、副主编,每个纸刊的编辑都要负责网站一个或多个栏目的采编与在线互动工作,实行“一岗双责、一身两任、一纸三屏”。这个网站的定位当时虽然太泛、不够精准,但我们没有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也没有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将其作为推进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深度融合的基础平台。通过目标管理、全员培训、激励机制以及每周例会、工作通报、内网与电子屏公布发稿量等方式,以近乎强制性的硬性规定,把传统采编队伍全部赶到“为先在线”这个“池塘”里“试水”,在“呛水”中学会“游泳”,从而找到做数字出版的初步感觉,转型为掌握数字编辑基本技能的全媒体编辑。

刊网融合,推动转型升级

出版参考:人员的问题解决之后,具体转型工作又是从哪入手的?

任晓锋:队伍转型的问题解决后,我们着力抓刊网融合的深化,推动媒体升级。我社开发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同编撰平台、媒体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期刊全媒体出版服务平台,完成了期刊数字化改版提质增值工作,全社6种16本期刊通过“为先在线・期刊全媒体出版服务平台”实现刊网融合、刊网一体。如:由《幼儿画刊》衍生出了“蓝狐狸网”,将触角深入全省每一所成建制的幼儿园,为每一名在园幼儿建立成长空间(档案)。目前,正在抓紧组建由万名在园幼儿小演员组成的蓝狐狸剧团,拍摄由《幼儿画刊》刊发的童话作品改编成的系列微电影、微电视剧,努力打造蓝狐狸媒体品牌;由《小学生导刊》衍生出了“中国童话网”,以我社10余位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为班底,紧密团结全国儿童文学作家群体,共同打造中国童话数字阅览博创中心;由《初中生》杂志衍生出了“酷咖网”,迎合广大青少年超越、激扬、前卫、奔放的个性特点,用心经营“读、写、玩、聊”四大主打板块,与《初中生》杂志相得益彰;由《高中生》杂志衍生出了“高考网”,关注高考改革,提供高考服务,充分体现互动性、实用性、指导性;由《爱你》杂志衍生出了“爱你网”,在淘宝网开办“爱你商城”,着力打造网络营销平台;由《湖南教育》杂志衍生出了“师德网”“非常教师网”,立师德、塑师表、铸师魂,服务于全国师德师风建设,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为先在线”原有的新闻、评论、专题、论坛4个频道整合生成了“湖南教育新闻网”,成为全省教育新闻宣传的主流网络媒体。我社各纸刊、网媒通过实现与微博、微信的无缝对接,以及二微码信息集成技术的普遍运用,有效拓展阅读延伸、数据运用、博创分享、社区互动、娱乐益智等媒体传播功能,较为充分地发挥网媒对纸刊的改造、促进、拉动、提升作用,由《幼儿画刊》等6种16本期刊组成的期刊方阵与在“为先在线・期刊全媒体出版服务平台”上驻扎的“蓝狐狸网”等8个商业网媒群齐头并进,初步形成了前刊后网、前网后刊的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交相辉映的新格局。

“多元支撑”提供超越内容的服务

出版参考:目前,湖南教育报刊社的“市场融合,多元支撑”格局已经形成。请谈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任晓锋:在这方面,首先是确立起市场主体。2011年6月,我社成立了总股本为500万元的湖南为先在线数字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全社数字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负责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构建。根据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需要,目前正在考虑融资扩股工作,为今后不断做大做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为先数媒公司由社长担任董事长,分管数字出版工作的党委书记、常务副社长担任副董事长,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担任总经理,报刊社和数媒公司实行一元化管理。

二是传统发行经营与互联网营销同步推进。一方面不断完善传统发行经营模式,巩固拓展纸质期刊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从今年秋季开始,我们重点研究并着力推进互联网营销工作。如:《爱你》杂志和“爱你网”正在开发中年人健康测试手机App,向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线推送多种健康保养阅读包;《幼儿画刊》和“蓝狐狸网”正在开发睡前故事等幼儿有声动漫与幼儿益智游戏,向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线推送幼儿智力开发阅读包、睡前故事阅读包。《爱你》杂志和“爱你网”正在积极开发期刊下游产品,依托淘宝网电商平台开办“爱你商城”,构建期刊及其衍生商品订阅消费模式。目前《爱你》杂志已覆盖全国大中城市,上半月、下半月期发量突破了70万册,今年成功进入了“中国邮政零售50种畅销报刊”和“中国邮政发行百种畅销报刊”方阵。我们有信心在今后两至三年内将其打造成为百万大刊。

三是跨界发展、多元支撑。我社在长沙市郊购买了350亩土地,成立了由我社绝对控股的湖南(康乃馨)养老服务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创办了由老年病医院、老年呵护中心、居家养老社区构成的养老服务基地――长沙康乃馨养老服务示范城,整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达20亿元,可供8000名老年人居住,初步构建起了医疗养老、呵护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目前,我们正在重新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调整股权架构,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品牌。我社主办的《爱你》(健康读本)和“爱你网”也在同步跟进,准备做老年族群生意,提供超越于信息内容的服务和体验。

数字出版需要克服“怕”和“等”

出版参考:目前,很多出版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出现怕烧钱、等待观望的心理,在这方面您有那些体会?

任晓锋:推进期刊数字化转型确实需要不少投入。就拿我社来说,过去三年总计投入了1600多万元,其中:开发建设协同编撰、媒体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期刊全媒体出版服务三大平台已投入了1000万元;发放新引进技术类人才薪酬200多万元;发放数字采编岗位津贴300多万元;开展数字编程与网页编辑制作技能培训100多万元。我们觉得,花这些钱是值得的,它使我们的传统出版获得了新生,获得了“第二青春”,形成了网络新媒体与传统纸质期刊相互促进、共赢共强的新格局;它也使我们的传统出版采编队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职业新体验,刺激了他们再创造、再创业的激情和欲望,获得了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提升的新空间。当然,国家对数字出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一直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省教育厅也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我社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工作,分别在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中给我社安排了一定的专项补助。除了怕花钱,还应克服“等”的思想。我们也接触了一些期刊社,大家对数字出版的认识程度不一,有的紧迫感很强,有的说“等你们在前面把模式做好了,我们依样画葫芦――照搬就是”。其实,没这么简单,数字出版的人才、经验、市场等是不可以照搬的,你的就是你的,别人的就是别人的,慢一步则步步被动、彻底落后。所以,我们等不得,也等不起。越等,将来转型的成本越高。

转型要牢牢掌握数字出版平台建设主动权

出版参考:您认为数字出版转型的路径有哪些?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任晓锋:做数字出版,路径有很多,模式也有多样,似乎条条大路通罗马,又似乎条条道路都崎岖难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对路,要紧密结合刊社的实际。三年前,我们刚搞数字出版时也一度比较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构建商业模式。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我们决定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数字出版来挖掘自身资源,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短板,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不仅提升了队伍的实力,也放大了媒体资源,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我社期刊拥有400多万份的期发量,我们正在努力通过数字出版逐渐将他们转变为“用户”和“消费者”,不断满足他们更多的需求,提供超越信息内容的服务和体验。同时,我们还准备积极主动地联合相关出版传媒单位,实现品牌联合、行业互动、内容生产、平台开发、机构营销、市场拓展、合作共赢。实践证明,抓转型升级,做数字出版,只有一切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一步一步走得实在,才会少走弯路,取得实效。

出版参考:传统出版单位转型,您认为怎样做更主动?

任晓锋: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传统出版单位的转型要牢牢掌握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主动权。可以预料,不久的未来,将有一大批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用资本的、技术的手段渗透到市场化的传统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可能大量涌现。怎么办?我们的策略是:以我为主,扬长补短。从我们的长处看,一是数据资源。我们有着60多年的办刊历史,累积着数以亿万计的过刊资料。为此,我们将全社所有过刊资源通过碎化片加工并与自主建设的媒体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进行联结,一方面便于编辑记者的自由调用和期刊受众、网媒会员的阅览使用,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数字内容个性化的聚合、筛选、挖掘,对媒体资源进行“多度创造”,加工生成新的数字产品,销售给公共图书馆、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等机构用户。二是教育报刊社拥有公信力优势、行业优势、渠道优势、受众消费族群优势,我们预计,这些优势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我们抓转型升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区位空间,也为吸引一些互联网企业与我们合作提供了基础。当然,我们也有一些短板,主要是技术方面完全依靠我们自己力量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合作来补上短板。2013年,我们以“定点制造、标签使用”方式建立起了协同编撰、媒体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期刊全媒体出版服务三大平台,将平台的开发权、知识产权、使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开发建设“三大平台”的工程中,我们的技术团队也得到了很好的培训提高,他们自主开发了自身网媒的软件框架平台,既节约了开支,又迅速成长起来,后期的维护与拓展也有了完全的自主保障。

数字出版的产业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