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

第1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方法

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会进行课堂小结,这不仅能使学生们在经过许久听课而疲倦不堪的大脑再次调动起来,还能起到总结整一堂课、梳理一节课所讲知识点的结构并引出下节课所讲的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还能在课堂小结中运用一些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们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并能通过课堂小结了解到在这节课中学生们的知识的吸收程度。

一、课堂小结使用得当诚然会有极大的益处,但是若是使用失当则是得不偿失

(一)以课堂小结所使用的方式分类

(1)总结归纳方式的课堂小结。此类课堂小结,是最考验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最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得到深化提高的课堂小结之一。教师大多会运用“口诀法”:将课堂重难点编作朗朗上口的口诀,使学生们增强记忆;“结构法”:构建联通知识点的体系结构,能将各个知识点的联系都分明摆出,使学生们的知识调理而系统;“练习法”:能让学生们复习一遍讲过的内容以加深印象,测验学生们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在讲题目时重复一遍知识点。

(2)交流评价式的课堂总结。此类课堂总结,让学生们在课堂末尾自己积极地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更甚于辩论、互补,然后再由初中数学教师来补充,答辩,并提出更好的建议,让学生们下次再接再厉。而这就十分考验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和讲课能力,因为只有将整节课的知识点都讲得清楚明白,能使整班的学生都喜欢信服的教师,这种课堂小结,能十分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努力学习、快乐学习,还能增强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合作竞争能力等等。

(二)以课堂小结所达成的效果分类

(1)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相信我们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初中数学教学,本应是有趣的,开发学生的大脑,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的,结果一句在课堂末尾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课堂小结,对于学生们的乐趣,学习积极性总有或多或小的打击。并且,也不能得到课堂小结的应有的作用。“不前进就是后退。”我们也可以活用这句话:“没有积极的影响就是有消极的影响。”这样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总是应该遏制它的延续并加以改进它的。

(2)总结归纳式的、交流评价式的等等的课堂小结。这些课堂小结,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极富感染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能让学生们尊敬信服的人格魅力等等。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着及时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多面性原则、学生本位性原则、紧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机动性原则这8大原则来设置课程小结。这样设置出来的课堂小结,比起那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效果要好得多。

二、好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好的课堂小结,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呢

(1)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着及时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多面性原则、学生本位性原则、紧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机动性原则这8大原则来设置课程小结,这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设置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前提。

(2)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读教材,揣测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确定教材重点;需要多与学生们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进度,明白学生们学习的难点;需要从教材、辅导资料中整理并提炼重难点,将它们编成口诀、顺口溜,或者将梳理它们的关联,编写出它们的理论的体系结构或图表。

三、结语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虽然短小,但不可否认它是一堂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小结的地位,好好备课、设置,并且还要秉承其设置原则,将之做到尽善尽美。而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并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个人努力,就能使之地位提高,受到重视的。这应该需要国家、教育局、学校、学者等等的多方人事和机构的多方面努力才能达成的。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还应有系统的指导教材,当然,这同样也需要国家、教育局、学校、学者等等的多方人事和机构的多方面努力才能达成的。

参考文献:

[1]彭亮,徐文彬.小学数学教师话语有效性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36-38.

第2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学方法;教学目标;应用研究

现在文理尚且可以互通有无,数理化完全可以不分家了。的

确,新课改背景下综合性学习已然成为趋势,打破学科围城,实现学科渗透,对物理教师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的一点认识。

一、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的意义

数学方法是一门研究物理学的基础工具,可以非常好地对物理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计量、分析,简化物理学科相关现象解释上的流程。例如,速度、密度、功率等物理名词概念常常可以用数学符号以及公式来表示。此外,数学方法也提供了一种推理以及抽象上非常实用的手段,可以尽可能地将物理问题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推出一种合理的规律性定律,例如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液体压强公式等等。最后,数学方法的运用也可以充分体现在物理研究、学习、试验、实践等等各项环节之中。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对概念性、规律性的东西把握不准,从而造成了解题思路上的模糊。而通过数学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方法上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正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利用几何知识求解、利用函数求解、利用不等式关系求解、利用比例关系求解、利用方程或者方程组解决物理问题等等。其中利用几何知识求解涉及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间的关系、对称性问题,注重的就是将数学模式如何引用到物理特定题目的转

换上;利用函数求解主要是借助于数学函数,将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表现出来,它是一种常见的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主要的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物理过程直观化,将动态性的变化过程清晰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分析、运算过程中的复杂性;利用不等式关系求解及利用比例关系求解主要是根据初中物理相关问题的特征,建立一个条件性的不等式关系,然后找出特值的范围,根据选项确定最合理的答案。利用方程或者是方程组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算是一种最难的方法,不但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问题变量,而且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数学方法去构建相对应的等式,找出未知条件和已知条件的相互关系,最终求得争取的值。

当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科目之间毕竟有其区分的界限和独立空间,合作中也是需要磨合的。掌握学科精髓,分清学科特点,用对方法很关键。

三、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发现,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应用还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问题,才能够保障后期学习的效果。

首先是数学思维与初中物理概念、定律理解的关系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明确数学只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

的工具,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物理结合的意义以及其内部之间固

有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在学生理解初中物理概念、定律时,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对概念性东西的理解,掌握不同物理定律的运用范围,了解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上的区别,从而尽可能避免学生死搬硬套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物理问题的情况发生。

其次,在用数学思维解决初中物理问题时,应该注重物理单位的备注,提升学生对物理单位的理解程度,加深初中物理概念性名词的认识水平。这样才可以尽量防止在引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出现解题步骤上的错误以及物理单位上的混淆。

总而言之,学科的合作历来已久,需要发扬光大。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本文对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的几点认识能给大家的教学工作带来改进。在未来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加全面地发挥出数学方法的作用,提升学生解决初中物理问题的正确性和灵活性,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红.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J].技术物理教学,2011,10(01):111-113.

[2]董克锋.浅析如何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明[J].中学教学参考,2011,13(02):113-114.

[3]胡冬.物理教学中的多学科整合[J].吉林教育,2011,14(22):444-446.

第3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

数学这门课程在非常大的一定的程度之上会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初中学生的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肃”的、严谨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有逻辑的学科,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能够都是非常严谨的、严密的,符合逻辑的,这都表现在他们的做事情上甚至是语言之上。既然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如此的重要,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初中学生数学知识的方面要一定保持做题的逻辑一定要足够的严密、足够的紧密。在我们使用了新课标之后,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数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的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思维导图方法。这个方法能虬殉踔醒生的思维的思考的方法、过程变成一种非常明显的图示来展现出来。图形具有非常形象、直观的有点,因此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就会越来越更加的严密严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这种思维导图的方法在对初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数学课堂上频繁使用的思维导图的特点优点

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进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面辅助进行对问题的分析、推理、整理以及学习。初中学生对于数学题的方法的记忆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学生们对图像的记忆是非常容易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形象具体的、直观的形式。思维导图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把学生对数学题的思考方式表现了出来,这个图像就是学生思维在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个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和吸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知识的方面上变得非常的容易,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思维导图能够突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重点和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关键点。因此,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生课堂上的应用对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让学生非常容易接受的方法。

二、在初中课堂上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初中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的能力,思维导图解决了非常多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一种非常可行性非常高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概念的深刻理解

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在学生对数学的概念的理解上得到了加强,这也就间接的促进了学生解决各种数学中出现的难题的能力。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但是在数学能力培养的时候不能够忽略对数学基础的训练,只有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瓶颈。思维导图应用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非常好的避免了最初的死记硬背各种数学公式概念,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了不少,之前一味的死记硬背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大大的降低了。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数学中的概念公式等等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和坚固,思维导图的存在让学生能够明确的看见,从而主动的去学习。

2.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古至今,数学都是一门非常能够培养人们的逻辑能力的学科,初中的学生开始需要有一定了思维能力,这个时候的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的重要的。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因为思维导图是一个系统了,让学生能够形象的、直观的看见自己需要的思维方法。初中的学生需要渐渐的培养出一个非常完善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没有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在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面,可能是非常的杂乱无章的,因此很多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思考了非常的时间,但是没有思考出来一点点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当时的学生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的数学成绩非常的好,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可以一直持续的,因为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思考的方式就是出现问题的,因此长期的这样杂乱无章的思考最终就会遇到自己学习的瓶颈。因此,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清晰的理解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方式。

3.教师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做笔记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的学习,进行记笔记这是一个对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训练的方法。学生通过运用图形的形式进行对课堂上教师讲授记下来的笔记,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清晰地理解。这样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一直用思维导图的模式的话,就会使学生慢慢的变成在进行思考知识而不是在记忆知识,因此非常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春梅.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4(93).

[2] 龙明德.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速度(下旬),2015 (2).

第4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逻辑感悟,融合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知识内容加以体现。实践发现,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初中数学知识的精髓所在,进而完善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学习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科学提升。

1.初中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兴趣引导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可以通过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引导。初中生的数学主动学习意识受到兴趣和热情的推动,故而兴趣是开展初中数学思想方法融合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学知识的积累量不足,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不是很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结合好思想方法,切实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效率,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以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切入。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好比是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点的数学教学为例,由于初中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小学阶段都没有接触或者学习过这一知识点,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初中学生建立理性、严谨化的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化题目的运算,从而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初中数学的思想方法课堂渗透

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是初中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提高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平台,对初中学生的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我们数学任课教师要想有效地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其首先应当分析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当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实践经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第一,初中数学教师课前备课工作。备课内容是教师教学思路的提炼,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决定了初中学生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内容和整节数学课的整体教学实施流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中的渗透是非常具有积极帮助的。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将备课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数学知识点与数学思想方法相联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第二,初中数学教师课中教学渗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关于相应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题目和相关高效、科学的解题方法来提高初中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质量,从而有效地利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质量和水平。

3.初中数学的思想方法课外融合

初中学生的课外数学学习时间和质量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课后学习也是同样不可忽视的。初中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必须在初中学生的课后数学学习中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全面的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水平。比如说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布置给初中学生一些关于从课后学习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初中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反应初中数学知识的日常生活体现的作业来渗透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比如说,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几何知识部分的解题学习为例:

例题:“现有一个直角等边三角形,已知条件是三角形有一个直角边为3cm,请问它周长是多少?”

对于这一题,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课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方式,将数学题目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初中学生学会运用生活中的规律来轻松过的进行解题,比如说,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家里常见的空调风机支架来进行测量的方式,有效地了解到等哟直角三角形的基本规律,从而有效地解答出题目答案3+3+3=9+3cm。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初中数学知识的精髓所在,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全面综合性能力的科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健.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第5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1.学习难度大幅度增加

初中数学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很容易了解、掌握.而高一的初学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它涉及大量的抽象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运算语言等,学生突然面对这么抽象、复杂的东西,又没有建立出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感觉学起来很困难,如果多做错几次题目,感觉更加沮丧,之后就有畏难的情绪,不愿意进行高中数学学习.

2.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与初中数学课堂相比,高中的数学课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即使在课堂上把课堂上的原理听懂了在做作业的时候,依然感觉很难灵活运用,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的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工作,前面学到的知识点后面很容易忘,也很难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到过去的知识点.如果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不能把握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那么很难学好数学课,如果依旧按初中数学学习那套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更难对高中的数学问题灵活运用.

3.经过中考思想放松

有部分学生在面临中考时,每天进行高强度的学习,一旦通过考试,又经过漫长的署假,学生觉得应该轻松一下了,说不定可以再像中学一样,先玩上一两年,等到上高三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谁知道高一的时候就面对这么难的数学题,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用心学习,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等到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不一样时,已经落下很多知识点,这时即使再努力追已很困难,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越学越觉得学不懂.

二、高一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措施

1.认真研读数学教材

(1)系统的研读教材

仅仅只凭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就想学好高中数学,这不可能,因为高中数学的内容太多,教师只能把数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概括得讲一讲,教师不能讲得系统、完整,剩下的只能学生自己钻研和学习.学生一开始拿到教材,就要搞清楚高中数学的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哪些地方特别需要重点掌握,在上数学课以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知识点的联系

高中数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科学,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相关的联系,因此学生主要要把握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题与习题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只有系统的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了解,才能一通百通,灵活运用.

(3)掌握高中的数学思想

与初中数学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同,高中数学更讲究对数学思想进行学习和运用.比如,高中数学要涉集集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类比的思想、数学归纳的思想、分析法的思想,等,只有研读好教材,对数学思想充分掌握,才能学好高中数学.

2.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

(1)抽象性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高中数学难,数学课本上讲的知识看不懂,那是因为初中的数学还停留在形象的思维上,对数学的学习方法是用直观的例子,或者对事物有实际的影响,学生能感受到,才得出定义,而高中的数学更多的是抽象的思考.

比如,函数,初中的数学涉及到的是x,y之间的关系,每个x取一个数值y会得到一个相应的数据,而高中学习的函数,是从两个非空的数集A,B中的元素来进行假设,高中的函数学习已经不再直观,在初中的函数学习中,主要是对函数的具体数值进行运用,而高中则是对函数的性质进行讨论,因此,可以将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函数知识进行对比,这样能对高中学习的函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综合性

高中的数学学习在应用时,常常不仅要应用到现在学习的知识,常常还要应用到过去学习的知识,比如,已知三个不等式:x2-4x+3

要满足不等式(3)的值满足不等式(1)或(2)的一个,求不等式中a的取值范围.该题不仅关系到不等式的解,还有方程根的分布、函数在某点的取值、几个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取交或取并,只能进行综合理解与应用,才能学好高中数学.

3.锻炼课学的思维方法

(1)从性质与概念进行把握

在高中数学中,常常要遇到自然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概念,对于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进行了解、掌握才能运用到日后的学习中,要学好高中数学,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十分必要.

(2)从联想与类比进行理解

初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高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深的联系,比如,初中学习到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等于三角形的高,那么,是否能证明正面体中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和等于四面体的高?这是把平面立体的数学思维放到三维立体中运用,因此要学好高中数学,可以对初中学习的知识进行联想与类比,这样复杂的知识也能变得简单.

第6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第7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衔接 差异 解题思想 解题方法

一、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因此,学生学初中数学并不感觉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简练,叙述方式又比较抽象、概括、理论性很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再加上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师生认为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二次函数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初中的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点易混点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就要把“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从图形上理解。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铺垫,如: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表示等等。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所以教师课堂速度较慢,能争取让全部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再加上反反复复练习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程学生同时学习),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学生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比初中也减少。这样对学生的能力就要求更高了。

二、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但高中的运算还经常会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很少,而且几乎不涉及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解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等都会用到。

3.初中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只处于理解水平,二次函数却式贯穿整个高中的重要内容,解不等式、判定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等等都要用到二次函数知识,但高中教材没有专门安排二次函数的讲解。

4.图像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三角函数时,图像的伸缩、平移、对称确是重要内容。

5.含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不等式、函数、导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而且经常是压轴题,含参数讨论是常考的一类解题思想。

三、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分类与整合。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算真正的应用。这些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正是高考所要考查的。

第8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自从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整合成一本颁布,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加强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沿袭小学和初中独立建校的做法,这种办学模式事实上造成了小学(第一、二学段)与初中(第三学段)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割裂,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不利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把初中数学起始年级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作为视角,首先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哪些障碍以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小学高年级教师了解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与小学有关的学习障碍,然后重点分析如何使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即将结束小学生涯的小学生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逐步与初中接轨,为升入初中打好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材和教学的主要特点

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说,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尤其是代数思想、变量思想和推理思想的大量引入,使得初中数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思维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初中数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基础,返璞归真

小学数学知识以算术为主,初中数学知识以代数和几何为主。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从算术到代数,从常量到变量,从直观形象的实验几何到抽象逻辑推理的论证几何的过渡和转变过程。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强,思维方式上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2.创设了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境,加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编写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各部分内容均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学习有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实验教科书改变了原教科书先集中讲概念和解法,最后讲应用的处理办法。实验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将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利用这种数学模型解决更多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3.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注意对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并能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各部分内容的展开应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转化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转化的思想方法,给予了充分重视,多处体现转化的思想。例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与原教科书相比,实验教科书特别强调了将二元化为一元的消元(转化)的思想。这不仅体现在以“消元”为节名,更体现在寻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过程中。再比如,在研究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中,将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等。

4.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说起,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和定理,教科书大多是通过设置“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归纳”等栏目,让学生通过这些探究性活动,归纳得出结论,再对结论进行说明或论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如前所述,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和教育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视角。初中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初中数学的特点及初中生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小学生打好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升入初中后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根据上文的分析及笔者的思考,现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宜采取的几个策略,供教师们参考。

1.教学目标应以双基目标为主线

数学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无论是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还是四基目标、总目标的四个方面,都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是基础、是主线,其他目标要在这个目标基础上实现,并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在小学阶段,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概念、法则、公式、定律外,还要重点掌握在初中阶段学习所必需的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四则混合运算的训练。初中数学无论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是通过代数式的运算和几何推理证明来解决问题,其中运算占主要部分。根据对近年来部分省市数学中考题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涉及运算的题目占70%以上,推理证明不足30%。与教科书中涉及运算内容和涉及推理证明内容的分布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了运算的重要性。初中一年级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有理数的运算,这是初中阶段学习整式、分式、二次根式、方程、函数等代数式运算的基础。而有理数的运算,主要是在小学学习的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负数和乘方的运算。也就是说,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来自小学的四则运算。因此,在小学打好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面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达到较高的正确率。

(2)加强代数思想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小学阶段,运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传统的重要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初中阶段的解决实际问题中,实际问题更为复杂,运用传统的算术方法很难解决,方程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与初中进行衔接,打好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教师应把列方程作为主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使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3)渗透推理证明的意识。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是结合直观和实验的手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形体的特征和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培养空间观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学几何是实验几何,很难在演绎推理证明方面有所渗透。同时,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对于部分初中学生而言,这部分知识又是学习中的难点。所以,在小学高年级,就可进行演绎推理思想的渗透,从而使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演绎推理的初步经验。

(4)渗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在小学阶段,有关数的性质和计算范围仅限于非负数,而且往往不考虑0的特殊情况,如有关整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内容往往不考虑0,这种思维定势带到了初中,形成了负迁移。在初中,学习有关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时,常常要考虑0的存在。如此反差使初一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障碍。有些学生会出现如下比较低级的错误判断: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a”一定是一个负数、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是正数等。又如右下图,平面上有任意三点,过任意两点连一条直线,一共可以连几条?在小学一般不太考虑三点共线的情况。而在初中,就必须考虑任意三点的位置关系,分为共线和不共线两种情况,再分别解决问题。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严密性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小学高年级教师应有长远眼光,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现实比较残酷的是中考和高考都是独立考试,因而合作学习在初中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广泛应用。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运用得较多,这样做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应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将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同样是不利的。

3.培养高年级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前所述,刚升入初中的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较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由于初中数学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学生只凭一堂课的时间很难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些学生甚至还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基于这种情况,初中数学提倡“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动笔。因此,小学教师要注意培养高年级小学生,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逐步掌握“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提醒学生每天进行预习,在教学中应控制讲授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做习题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有自主看书、自主思维、自主练习的机会。教师应精讲、选讲,重在引导、启发、点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认识巩固和复习的重要性

根据心理学记忆的遗忘规律,学习的新知识在一周内会保持较高的记忆百分率,一个月以后会遗忘较多(见下图)。

因此,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适时适量的科学的巩固练习和复习是必要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学习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和规律等知识,大部分在初中会进一步直接运用或加以拓展后再运用。然而,初中生对小学相关知识有所遗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在日常教学中的每堂数学课的最后留有一定的巩固练习时间,同时练习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二是应在单元教学之后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复习,保证所学的新知识在一个月内得到及时的梳理和巩固,使所学的知识结构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练习和考试进行反馈,找出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保证中等偏下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这样,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强的题目,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在小学结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进行总复习时,首先应把小学所学的主要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然后了解初中数学中有哪些知识需要小学数学知识作基础,适当加以准备和练习。如前文所述,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各种数量关系式(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简单的推理等等。

5.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据悉,即将颁布的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教育的“双基”改为“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两基,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因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应贯穿于小学和初中,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符号化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模型思想等。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篇幅所限,本文不详细阐述,只提如下几点建议:

(1)比较系统地研究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按照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小学数学教师由于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如果忽视对数学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和深造,很可能导致数学知识的退化,更谈不上达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较高境界。教师只有自己熟练地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及其在各知识领域的应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驾轻就熟,进入小学数学的自由王国。

第9篇: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方法范文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是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2.教法的原因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基本的知识点以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对号入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了围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对规律的归纳总结,也就是初中学生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方法,领会数学思想,做到触类旁通。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1.立足于课标和教材。

因为我省刚进入新课改不久,很多教师还是比较茫然,所以我们必须立足课标和教材,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

2.适当补充有关内容。

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对这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而在高中解析几何部分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今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项全新的教学尝试,编写衔接教程,,在进行高一新课程的教学前安排约为六课时的衔接教程教学.,发现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重视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认真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接段。

(2)指导学生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3)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