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生态猪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生态猪市场前景

第1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养殖生态猪为主的集团公司,占地60亩,是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市重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一期生态猪舍9栋已建设完毕,二期13栋猪舍正在建设中。公司秉承“绿色理念”,采用生态养猪法,目前能繁母猪200头。公司在职残疾人5人,项目运营后,将实行“公司+农户”的一体化模式,通过公司与残疾农户的合作经营,带动一方残疾农民脱贫致富。

二、项目概况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地促进市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项目实施后,将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让利于残疾户,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周边乡镇的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基本形成了一个集良种引进、规模繁育、批量发放、圈舍达标、设施齐全、储存加工、专业化防疫灭病、科学化配料喂养、规范化管理于一体的新格局,真正起到公司项目辐射带动、帮扶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作用。

三、项目背景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无公害生态优质肉猪的发展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整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国内市场上优质无公害生态瘦肉型猪肉销售将呈现巨大的市场空间,自2006年起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普遍上扬,并且一涨再涨的现象,就是很好证明。同时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而规模化标准化的无公害型生态养猪将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该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扶持畜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要求,是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关于促进生猪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具体体现。并且在市镇锣镇建立一个万头无公害型生态商品猪的养猪场,可以有效解决市及周边大城市的菜篮子问题。另外,残疾人属于社会中最困难群体,而市贫困残疾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80%,宁夏市天鹏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从为残疾人扶贫脱困救助工作出一份力的目标出发,力求解决一部分残疾人的脱贫致富问题,为此拟筹建“市镇锣镇天鹏万头生态养猪厂”。

(二)项目必要性

首先该项目实施能够加快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差,传统的养殖业被视为人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一条重要途径,身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更无例外,把种养业作为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提供一条方便快捷有效可行的致富途径,对于促进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意义。

其次项目以“公司+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通过合约确定残疾农户为生态猪养殖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五统方式,保证货源、商品猪质量,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壮大了企业经济实力,扩大了企业影响力,加强了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将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经营分散的残疾农户结成统一体,领进大市场,促进了双方在资金、劳力、场地、技术优势上的互补,增进残疾农民增收,从而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目标。

另外,生态猪扶贫项目的建设,不仅有效地扶持了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而且能带动辐射周边乡镇百姓的养猪积极性,能够激励农户到基地购买优良仔猪,发展壮大市养猪业。同时能够进一步刺激市饲料加工、肥料制作销售等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猪粪加工业则与无公害设施蔬菜、枸杞种植业等相呼应,可以为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增添浓墨的一笔。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地理位置优势突出,交通便利,便于运输

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宁夏、内蒙古、甘肃交界地带,东与宁夏吴忠市接壤,南与宁夏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交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同时市位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与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的交汇处,地处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受到银川、兰州、宝鸡、西安等大城市的辐射,宏观区位条件良好。另外是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境内多条国道、省道纵横交织,村镇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交通发达,为商品猪的外运和销售提供了有效的运输保障。

2、既符合当地实际,又满足残疾人需求

市近116万人口,残疾人40000多人,占全市人口3%左右。全县贫困人口6400人,其中残疾人5000人左右,占全市贫困人口的80%。涉及1900余户残疾人家庭,其中有劳动能力900户左右。同时生猪养殖是市城区镇罗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服务功能健全,生态猪肉以其绿色无污染、无疫病、肉质品质高而享誉宁夏,成为市一产业品牌,因此在市发展生态养猪业有着巨大上升空间,这一项目建成后能辐射市镇锣镇及周边地区残疾人可扶户,形成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建成公司加残疾人可扶户的经济联合体。

3、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适合残疾人操作

本项目生态养猪饲养模式是在舍内设置80~10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垫料,利用微生物制剂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抑制有害菌和病毒。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实现粪污零排放;粪尿加速了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保证猪只能正常越冬;恢复了猪只的拱食习性,采食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成为猪只的补充料;垫料较长时间(一般2-3年)根据需要清理一次,成为高档有机肥料;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本项目具有以下优点,非常适合残疾人运作。

一是省水、省料、省劳力。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饮用水即可,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较传统养猪节约一半的劳力,便于残疾人操作。

二是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用药费用减少8~15元/头。

三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可以用于扶持残疾人种植无公害蔬菜,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四是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可见该项目具有风险小、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宁夏市天鹏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将聘请有生态养猪经验的专家为顾问,长期为残疾人养殖户的提供培训和亲临指导,大大降低了养殖户风险,因此,该项目非常适合残疾人自身养殖的特点。

4、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既省钱又方便

市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地处黄河前套之首,引黄灌溉得天独厚,川区平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沟渠纵横,排灌畅通,农业基础条件优越,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禽养殖基地,年产粮食55余万吨,同时适合种植各种优质牧草,能为发展生态养猪业提供丰富充足的饲料来源。

据以上分析,建立万亩养猪扶贫项目是一个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残疾扶贫项目。

四、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产品分析

该项目母猪具有抗病力强,耐粗料饲养,繁殖率高及母性强等优点,所生产的商品猪具有生长周期短,饲料回报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二)市场调查分析

中国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猪肉及其制品消费大国。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94亿头,出栏量为6.81亿头,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2%,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也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猪肉均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100-150克。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不足20千克。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费结构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将逐步提高,将是推动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再次,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人口的较快增加(我省农村人均年消费猪肉约18公斤,城市人均年消费约35公斤)。到2010年,全国人口将突破14亿,专家预测猪肉消费量年增长3—5%,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根据调查,我自治区生猪存栏量1800万头,能繁母猪196万头,2009年生猪出栏量2800万头。市年猪肉需求量初步调查,约需24万吨。2005年以来,疑难猪病层出不穷,给广大养殖户(场)带来了灭顶之灾,使市乃至全国的养猪业达到了低谷。到目前为止,现有年出品猪肉仅10万吨,尚存在巨大缺口。

因此项目产品社会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三)产品方案、建设规模

面对当前大好的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项目总的规模是年稳定生猪存栏10000头,其中公司首期饲养母猪200头,逐年扩大规模至年饲养种猪620头(常年饲养能繁母猪600头,公猪20头)。

五、厂址选择

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着眼于长远规划,努力使该项目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这里水、电、资源及原材料充足,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场址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通风良好,同时又远离居民区和医疗机构、屠宰场等场所,能够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疫条件,非常适宜建设生态养猪厂。

六、项目建设内容

公司占地60亩,拟扩建生态猪舍13栋,用2-3年的时间建设一个拥有22栋生态猪舍,年饲养种猪620头,其中常年饲养能繁母猪600头,公猪20头,水电全部配套,集繁养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残疾户和企业共同发展。

七、经营模式

1、创新养殖方式,实行生态养殖,按照一栏猪、一片蔬菜的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综合效益。项目建设经营拟以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良性循环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以生态化、规模化养猪为主,实行农牧结合,养猪、果蔬种植等有机结合,组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2、产业化经营促进养猪生产规模化、专业化。规模化出效益,专业化保质量,产业化促发展,形成公司+残疾人养殖户的经济联合。公司建起种猪点,培育优质种猪,保证饲养户养上品质优良的仔猪,同时公司外联国内外市场、内联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的向养猪户传递市场信息,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养猪户免去后顾之忧。

八、扶持带动残疾人计划

首先,选好选准扶持对象,仔猪到户能饲养、会繁育、懂育肥、讲效益。项目采用以公司+可扶残疾农户的形式向全市辐射救助,初步选择无地种,无工作岗位,生活十分困难,适合养殖生态猪的贫困残疾人可扶户10户以上为示范点,进行扶持救助,然后再向全镇乃至全市扩展。

第2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主要依靠家庭经营

从规模上看,艾策尔农场共有土地250公顷,是德国较为常见的中型农场。据农场主保罗介绍,在德国,500公顷土地以上为大农场,100~500公顷为中型农场,而100公顷以下为小型农场。在艾策尔农场,大约170公顷土地用来种植农作物,70公顷为草地和森林。另外,农场还饲养了50头奶牛、50只鸡、2匹马以及上千头猪。

不过,艾策尔农场并非历来就有如此规模。在三四十年前,保罗夫妇名下还只有祖上传下的不到30公顷土地,其余200多公顷土地都是这些年来购买与租赁所得,土地租期很长,租金稳定,“会一直租下去”。

艾策尔农场的土地使用情况也有历史渊源。在德国,土地绝大部分为私有,一般可以自由流通和交易,但为防止土地集中到非农民手中或者农地细碎化以致农业滑坡,德国自20世纪初就立法对农地自由交易实行控制并延续至今。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又加强了土地租赁管理,规定农地租赁实行合同备案制度,租赁期限为12~18年,地租要符合国家规定,由农业部门定期检查,如今全德约55%的农地都用于租赁经营。另外,直至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农地都较分散细碎,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从1953年至今,德国实施了田亩重整计划。在国家支持下,农地所有者对土地进行互换、重新登记,并加以平整改造,使之连片成方,适合于机械化耕作。

除经营农地外,保罗还以自家土地为抵押,从银行贷款修建了一个生态养猪场。为扩大利润空间,艾策尔家在法兰克福邻近的几个城市开设了3家生态食品超市,店中出售自家出产及代销的生态猪肉、牛奶、鸡蛋、粮食加工品等,随着艾策尔超市名气渐盛,保罗一家也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实体店内的商品。

尽管家大业大,但经营农场的其实只有保罗及其儿子、孙子祖孙三人。这三人分工明确,保罗在二战后曾经在农村做过学徒,对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等农活非常在行,儿子和孙子分别在大学学习过机械工程、农业科学与企业管理,除帮忙农活外,还各自负责农场的机械、建筑、会计及管理等工作,已经是合格的农场“接班人”。而三家超市则主要由保罗的女儿打理,每家店雇佣了3~5名店员。

保罗说,自德国二战后经济重建开始,农业从业人员就不断减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工商业的发展不断挤压农业的利润空间,农场只能不断增效减员才能保证盈利。

整体实现生态循环

最令保罗感到骄傲的,是他经营了半生的“百分百纯生态农业”。在生态农业方面,保罗算是自学成才。上世纪80年代,他接触到德国18世纪农业学家约翰・克里斯蒂安・舒巴尔特提出的作物轮作法并将其引入实践,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土壤营养,同时还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保证了高产出和高盈利,几年后便受到广泛关注。此后,随着生态农业(即所谓按“Bio”标准进行生产的农业)在德国和欧盟内发展起来,保罗又率先成为拥有Bio生产资格的农场主。

采访中,“我们农场的生产方式比欧盟的Bio标准还要严格”是保罗常挂在嘴上的话。要知道,在德国,获得“Bio”生产允可证本身就不容易。按规定,农户应自行学习欧盟或德国对Bio农业生产的详细要求,在方方面面达到标准,然后向受德国联邦政府委托的农业监测公司提出申请,监测公司对农场进行考察审核,合格后即颁发“Bio”许可证。此后,监测公司每年还会以事先通知和不通知两种方式派出独立检查专家来农场进行检查,如果有问题则立即提出整改方案,如果在提出两次整改要求后还不能达标,则被罚款并吊销“Bio”许可证。艾策尔说,德国此类农业监测公司有好几家,每年需要支付几千欧元的检测费。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农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大,但艾策尔农场的经营重点却是养猪。按保罗的话说,农作物的利润太低,养牛风险大,家禽出产不多,“还是养猪划算”。

艾策尔农场据称有德国最先进的生态养猪系统。猪场位于一座小山丘上,保罗的儿子亲自设计了同样是“德国最先进的”猪舍。猪舍分为两大区域,一是隔离区,用来圈养刚购买回来的幼年猪仔,在确认健康后再将其送入第二区域、即正式的猪舍。在这两个区域,猪舍都设计了互相隔开的进食区、卧室区、饮水区和排泄区。正式的猪舍高9米,并能保证每只猪有1~2平方米的活动面积,屋顶可开天窗通风照明。另外,猪舍地上全部铺满厚厚的天然干麦秸。保罗说,麦秸的成本很高,但却可以吸收猪舍中粪便等携带的毒气,这是艾策尔农场饲养的猪味道较那些直接躺在水泥地上的猪味道好的原因。

猪舍的“生态”之处还在于与整个农场形成的生态循环圈。据保罗介绍,每年农场都会用40公顷地种植豆类植物,为猪提供优质蛋白饲料。豆类植物有天然固氮功能,因此不需要任何人工肥料,是纯天然的猪饲料。另外,猪的粪便也被保罗儿子设计的机械驱动的清理系统汇聚到一个1000立方米容量的粪池中,而这可以作为农场其他农作物的天然肥料。

不过,农场并不能够实现完全封闭的自给自足,每年也需要从外界购买大量的种子、大豆、麦秸、天然肥料等。而为达到“生态”标准,所购买的一切产品都必须具有“Bio”标识,且必须严格登记产品包装袋上的产品序列号、质检机构名称、出产地等信息,一旦有问题能够直接追根溯源。

生态农业前景广阔

谈及农场的各项收支,保罗心中有一本本毫不含糊的明细账。他感慨地表示:“在哪儿当农民都不容易,财富要靠积累。”

据他介绍,经营生态农场的成本非常高,艾策尔农场每年毛收入约有100万欧元,其中90%的收入来自于生猪饲养,而农场总成本每年接近90万欧元,也就是说只剩下10万欧元的净利。德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生态农业生产,每年给生态农业用地每公顷500~600欧元的补贴,而普通农业用地每公顷只有300欧元。另外,德国农民在建设农庄时也可在银行获得利率优惠。但保罗认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还是太少,农户们每年还要掏出大笔支出为农场所含的各种经营风险购买保险。

此外,生态超市也是保罗一家“开源”的主力。保罗透露,他们一家超市每年的利润就要比整个农场高出很多。以猪肉为例,艾策尔家的生猪出厂价大致为每公斤3~4欧元,但在其商店里,腌制并包装好的猪肉可卖到每公斤15~20欧元。

第3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记者走进规模化养殖基地内的仔猪饲养厂房,一排排整齐的铁栅栏分列室内两旁,自动饮水头和水冲洗等现代化饲养设备一应俱全,一头头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猪仔正在那里觅食喝水,还有相互追逐撒欢的,简直就像走进了猪的世界。

据了解,集约化养殖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主流,为了减少养殖污染,提高养殖收入和饲料转化率,延长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必须集约化养殖,才是现展养殖业的主流方向,更要形成与当地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种养合作,才能发挥和成就真正的生态养殖业。好的生态猪是经多次选育改良的品种,以耐粗饲、抗病强、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醇香而闻名。夏尊友经过市场调研,细心的他发现生态养殖,不但经济效益很高,而且养殖前景也很广阔,经过谨慎考虑后,于2009年自筹资金200余万元,租用村原有两块空闲场地和校舍,开始了他的生态猪养殖之路,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猪司令”2009年当年养殖生猪存栏就达1000多头。

据夏尊友介绍,我们以种植合作社为主体发展绿色种植扩展生态养殖的良好的发展之路,以团体的力量去开拓市场,以品牌营造基地种植养殖一体,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我们以注册了生念肉品牌“九合源”和“珑瑞源”商标,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有了真正的追溯性的管理体系,我们还以种植为主的玉米绿色种植基地,使生态养殖的猪能够吃上真正绿色的饲料,我们现以成功年纯栏量可达到2300多头,为了有特色猪肉,同时还搞起了黑猪养殖,黑猪被毛黑色,耳中等偏大,头中等大小,额头有不典型的“倒八”字皱纹,背腰平直,臀部丰满,四肢健壮不卧,公猪头颈粗,前躯发达,母猪头颈较细、清秀,腹较大不垂。核心群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2至15头,产活仔率很高,母猪怀孕后,约120天左右产仔。一头母猪每年可产2窝,两年产5窝。2014年发展黑猪特色生态养殖,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他的养殖场拥有存栏黑种母猪120头,待产母猪20头,育种繁育良好品质母猪30头,黑仔猪现存栏300多头,25-90千克体重育肥期日增重598克,料肉比3.25:1,瘦肉率53.2%,肌内脂肪含量6.27%。与国外瘦肉型种猪杂交筛选的配套系商品猪平均日增重750克,料重比3.0:1,胴体瘦肉率61%。现在市场销售价达到每公斤76元,仍供不应求。经相关专家鉴定,黑猪的繁殖性能达到我国北方地区猪种的领先水平,肌内脂肪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生产优质商品肉猪的又一优良种质资源。

夏尊友靠特色养殖黑猪和生态白猪,不但养猪产业不断壮大,他们现有养殖基地两处,占地而积近30000平米,将来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在2015年发展合作化发展之路,发展社员合作增加农民的养殖收入,其中解决劳动力30多人。

第4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据省物价局对肇东市、五常市、讷河市、呼兰区、五营区、望奎县等6个养猪大县f市、区)监测点监测显示,从4月末到6月中旬,我省生猪出栏价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6月中旬,我省生猪平均“出场价”为每斤6.16元,与4月末相比,每斤上涨了0.97元。

“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是市场需要10头猪,养猪户能提供12头猪。下半年是市场需要10头猪,却只有8头猪,价格自然涨起来了。”业内人士预测,今年8月份到10月份,他们将迎来今年生猪出栏涨价的高峰期,出栏价有可能达到每斤9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行情,此次猪价上涨与国家收储、市场猪肉供应量减少有关。国家于5月8日启动了第二次冻猪肉收储计划,南方部分省市来哈尔滨收购生猪的商贩增多,生猪外运量增加,导致本地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

玉米拍卖将支撑后期价格

东北产区:年内首次一周“双拍”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近日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活动持续,连续两日拍可见政策粮去库存需求明显,后期临储粮源持续人市背景下,市场供应环境将整体偏向宽松。但价格方面,从刚刚结束的几次拍卖成交价格来看,推算现货价格不低,而目前拍卖玉米以12年粮源为主,若后期开拍13年玉米,成本更高,将对后期临储粮价及整体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华北产区:区域供应持续偏紧价格强势局面延续

近期华北市场玉米价格仍以坚挺上行行情为主,尤其山东玉米价格上涨明显。上周山东市场首次加入拍卖行列,但不足3万吨供应量且质量欠佳,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本周山东停拍,河北1万吨跨省移库玉米参拍,虽然拍卖粮不多,但向市场释放了后期增加拍卖区域及供应量的信号,目前市场对河北玉米年份、拍卖价格及质量高度关注。

销区:华北、西北到货价格上涨企业心态稳定

近期销区市场玉米价格坚挺运行,受产区余粮减少及价格上涨影响,销区西北及华北玉米到货价格均有走强。前期销区企业多按需备有一定规模玉米库存,虽然当下供应阶段性偏紧,但销区饲料企业采购心态整体维持平稳。本周湖南、江西两大销区加入跨省移库拍卖之列,预计后期将有更多地区拍卖玉米入市,缓解市场需求。

饲料养殖:生猪价格企稳后期弱势行情为主

前期猪价大跌行情在近日逐渐平息,生猪价格止跌企稳,但夏季肉类蛋白消费淡季行情明显,猪肉需求下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问生猪价格将以稳中偏弱行情为主。饲料方面,近期豆粕价格震荡偏弱运行,主要受当前油厂开工率高,豆粕供应充足及夏季饲养业消费淡季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

深加工:原料成本支撑深加工产品价格强势

近期国内淀粉、酒精、DDCS、淀粉糖等玉米深加工产品行情整体偏强,主要受原料玉米成本上涨推动,加之夏季为冷饮、啤酒等消费旺季,淀粉糖价格获振上涨。近期进口DDCS停止签批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进口大门关闭使国内DDCS价格获振走强。近期各地酒精报价上涨,但下游承接效果不佳,实际走货多可议价。

第5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沼气;养猪+沼气+种魔芋模式;上站村;秦岭北麓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14-03

1 引言

宝鸡市陈仓区地处陕西秦岭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全区总面积2517km2,东西长119km,南北宽68km,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1.4%。全区有7.5万贫困人口,其中西部山区有5.7万贫困人口。

自从20世纪末实行封山育林后,该区的植被得到很快恢复,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该区居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急需引进新的生产模式。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保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启动了“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学校+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 希望在该区发现和发展一些新的农业产业,以提高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保护。

“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选择在溪镇上站村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部分师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上站村采取“养猪+种魔芋+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建沼气池作为纽带,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沼气池可存下人畜粪尿,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又可生产沼气用于村民烧火做饭,减少森林的砍伐。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施给农作物,减少或不用化肥的使用,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农民有了沼气池后,可进行猪鸡的规模养殖,提高农民的收入。三者构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既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又能保护环境,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下面谈谈上站村的生态农业建设。

2 选择生态农业模式的原因分析

上站村地处秦岭北麓山区,属半山区。北依渭河,是关中地区的黄土高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颜色为黄色,该村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多雨,冬春水少,有1509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有386户,耕地共1774亩。其中水流浇地1470亩,坡地204亩,人均耕地1.18亩。此外该村有林地2000亩,荒山6800亩。人地矛盾突出,经济欠发达,迫切需要实施该项目。

2.1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该村在封山育林之前,村民生活水平较高;自从封山育林以后,村民在山里采药、放牧、伐木等生产方式被禁止,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新的生产方式又没有到位,再加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村民普遍反映生活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发展经济的要求就显得非常迫切,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经济项目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环境保护的需要

实施封山育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发展经济项目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养猪+沼气+种魔芋作为一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正好满足了保护环境的要求。

2.3缓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该项目是为了缓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建立,因此必须遵循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又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项目能兼顾二者的协调发展。

3 生态农业模式的效益分析

3.1 可节省燃料、电费、化肥支出

农户使用沼气做饭、炒菜及点灯照明,每户年节省燃料和电费开支约800元,利用沼液、沼渣施于农作物,每年可节省化肥350kg,减少化肥支出约400元,两项合计每个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1200元;同时,魔芋的产出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3.2 发展养殖种植业可增加农民收入

以沼气为纽带推动了农民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家禽业。据调查,沼气用户普遍增加养猪2头左右,以年出栏2批,每头获利200元计,每户年获利800元。同时,利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调整了种植业结构,除了发展魔芋,还能发展反季节瓜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增加了种植业收入。

3.3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据估算,不用沼气的农户1年生火做饭所用薪柴相当于能覆盖5亩地的植被。也就是说,在改用沼气后,1年可保护5亩地的山林不受砍伐。

3.4可治理生活垃圾污染

建设沼气池配套三改(改猪圈、改厕所、改厨房),禽畜圈养,治理面源污染。通过沼气工程建设,人畜粪尿自流进入沼气池,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5 推动无公害农业生产发展

人畜粪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理想肥料,沼液、沼渣还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效能。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可达18t,可满足4亩作物的肥料需求。

4 “养猪+沼气+种魔芋”技术模式

4.1村民有能力出资建设

该计划项目为养猪(5头) + 沼气池(1个体积8m3) + 魔芋种植(667O合1亩)。以村民的现有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建设。

此项目投入1年就可完成,共需投资23995元,其中由农户出资2700元,由项目申请方出资21295元。包括:沼气池建设费5145元,养猪成本9750元,魔芋成本3000元,专家指导费3000元,销售费用600元,项目监控费2000元,其他费用500元。

4.2村民种魔芋技术成熟

魔芋作为当地的传统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此产业对土地掠夺性强,因此发展受限制。但魔芋产业具有好市场前景,且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魔芋在当地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较好,村民已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实施该项目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作指导,在技术上有强大支撑。魔芋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且绿色无公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魔芋亩产可达10000K,产值达10000元,纯收入约为9000元。

4.3沼气池建设技术成熟

目前,农村进行“三改”提上日程,其中包括猪圈的改造,这对养猪和沼气池的新建提供了基础;沼气池的建设和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的建设已取得多次成功,技术成熟。池型是8m3水压式沼气池,按照“三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即沼气池与圈舍和厕所相连通,使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常年存栏5头猪,常温发酵,全年正常运行,北方采用暖圈保温,使用寿命达到20a以上。户用沼气池的产气量与发酵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北方能达到每年300m3左右。种植魔芋667O(合1亩),沼渣直接用作魔芋的有机肥料。

4.4建沼气池可保护生态

每个沼气池年节约薪柴1204K,约相当于保护0.22hO林地;1个沼气池年节约煤炭847K,折605K标煤,按1kg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64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12K。按每kg标煤减排二氧化硫0.022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3.6K。因此该项目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5 魔芋生产基地和魔芋产业

5.1魔芋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魔芋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品原料。目前,日本是魔芋消费最大的国家,常年缺口1万t精粉,需从中国、印尼进口。日本将成为我国魔芋原料及产品的主要外销市场。国际上魔芋的兴起也刚刚起步,美国食品医药局1989年通过了魔芋食品的注册,为魔芋食品打入美国市场扫除了障碍。欧洲人不种魔芋,但对魔芋的减肥保健功能很感兴趣,欧洲人已着手魔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魔芋的世界市场将非常巨大。

5.2魔芋种植易形成规模效应

魔芋(667O合1亩)单位总成本为1000元/667O,其中:①种苗费850元/667O;②肥料50元/667O;③农药100元/667O。如果实行绿色生产,则农药、化肥等开支可以省掉,而魔芋的亩产值可达10000元,产量也可达10000kg,规模效应显著。

由于魔芋的亩产量极为可观,按每家农户种1亩魔芋计算,上站村386户农民1年的魔芋产量可达386万kg,这已形成魔芋产业,为魔芋的深加工提供了原材料。

有了原材料作保证,魔芋可以种植加工系列化,形成产业链,有利于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形成民族产品优势品牌,壮大民族特色经济。

5.3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建议

组织村民生产魔芋相对容易,要把生产的魔芋卖出去就比较困难。在上站村形成魔芋产业基地的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策划,在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方面下功夫,以拉长魔芋产业的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提高魔芋产业的附加值。

(1)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魔芋产品的技术含量, 打造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魔芋品牌。

(2)建议组建魔芋食品行业协会,以统筹安排魔芋生产、销售,统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

(3)引进深加工的企业,增加魔芋的工业附加值,扩大销路。

(4)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政府网站上免费介绍产品,力求在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拓展市场、扩大营销上取得突破。

(5)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继续培育魔芋优良品种,并搞好种植规范化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6 结 语

“养猪+沼气+种魔芋”项目以沼气为中间纽带, 通过饲料喂猪――猪粪尿进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渣、沼液肥田, 形成绿色、高效、综合性的生态农业链, 促进种养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无公害魔芋生产, 同时衍生了多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现了农村沼气建设与魔芋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与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园、改路、改浴的有机结合, 达到了环境整治的最佳效果。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实实在在促进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秦岭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

因此,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的“三农”问题提上重要议程的背景下,作为既环保又增收的“养猪+沼气+种魔芋”生态农业项目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在该地区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新军,李同.秦岭部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3).

[2]原建军,蔡秋琪.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报告[N].西安日报,2008-3-21.

[3]郑秀娟.延安市宝塔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1).

第6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猪肉疯涨,许多比较大的养殖企业并没有增加蓄栏量,原因很简单,猪肉价额一旦大幅度下跌的话,先期的投资可能就打了水漂,养猪的成本是很高的,一头猪在1万元左右,如果正好赶上大量猪肉上市,价格暴跌,本钱根本无法收回,正如去年大蒜价格达到12.5元一公斤,使许多人认为有利可图,大量增加大蒜种植面积,导致今年的种植面积超过去年30万亩,加上今年丰产年,导致产量过剩,价格跌倒1.3元一斤,让很多农民有苦说不出,从这个现象中,我们看出了一个经济学的现象:

合成谬误,看似对局部说来是对的东西,对总体并不必然有好处。大家选择看似都做了正确的事情,结果合在一起,造成产能过剩,结果所有人不赚钱,养猪就进入到了这样的一个怪圈。

这也证明了一个规律,一旦一个市场利好,众多企业纷纷进入,结果造成产能过剩,或者供需失衡,造成价格下滑,导致许多企业退出,进而造成供应吃紧,价格上扬,结果又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猪肉企业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但是很多的企业却在和蒜农一样,疯狂的进入一些行业,例如房地产宏观调控和限购令的,造成很多房地产企业转型,进入生物制药、新能源、生态农业、环保节能的等热门行业,光伏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盲目的进入,会不会也和蒜农一样会血本无归呢?

正如越战老兵撰写的《战争与商业》中提到:“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场越战,美国人打赢了每一次战役,却输掉了整场战争。多数军事史料显示同样的结论:美国在越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军方既没有一致的战略思路,也没有明确界定胜利的内涵”。看似都在做正确的事情,结果却是失败的。

第7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摘要分析了白山市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的优势,介绍了该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为特种野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吉林白山;江源口

白山市江源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腹心地带,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幅员面积1 348km2,全区总人口27万人,辖10个镇(街)、60个村、302个自然屯,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土地面积9 179 hm2,林地面积50 315hm2,辖区内有多个大型企业,公路、铁路密布全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近年来,江源区特色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以当地森林资源为依托的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业的优势

一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全区林地面积50 315hm2,森林覆盖率达76%,林下可利用植物2 300多种(绝大多数是中草药),经济动物350多种。尤其是林下植物中的橡子、松子、核桃、野果及野草等,为发展松野黑猪提供了充足的天然绿色饲料资源。从长远发展来看,江源区境内有浑江、汤河、红土崖河、石人河等四大水系为干流的大小流域136条,总长835km,江河溪流纵横,遍布于山林之间,长白山的优质矿泉水2002年已被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评为世界优质矿泉水带,水资源十分充沛。二是品种资源优势。长白山白胸野猪源于长白山区,经人工驯化、繁育、按其习性喂养及科学选育成为优良种群。公母猪可做种繁殖而野性遗传基因不变,是我国境内目前保存的最优良的野猪品种。长白山特种野猪是以长白山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的野猪新品系,经过2~3代的杂交组合、多次选育、横交固定,在稳定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培育出的一种野猪新品系,称之为长白山特种野猪。长白山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猪和家猪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具有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适应范围广、抗病能力强和耐粗饲、易管理、好运输等特点。肉质嫩脆,野味浓郁,营养丰富。据测定,其胴体瘦肉率为68%以上,亚油酸含量42.8%,是家猪的2.5倍,17种氨基酸中有14种高于家猪,维生素b族、va、ve及钙、磷锌、铁、铜等矿物质含量都高于家猪。三是技术保障优势。江源区在2001年就开始采用长白山野猪与家猪杂交培育长白山特种野猪的试验,并取得成功,且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有强大的科研、教育、信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可靠的技术支撑。

2江源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

江源区养猪户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驯养长白山特种野猪,有丰富的饲养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湾沟镇居民梁远程在1999年开始饲养野猪并取得成功,而且他饲养的野猪被吉林省食品检测站定为绿色aa级产品(20022020 701)。2004年江源区在湾沟镇湾沟村建立了长白山特种野猪繁育基地,推动了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在江源区不断升级,已逐渐成为江源区农民增收的希望产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野猪养殖业,在发展野猪生产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江源区的野猪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在湾沟、城墙、孙家堡子、砟子等4个镇街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场户13户,饲养量达3 029头,其中存栏1 535头,可繁母猪406头,后备母猪158头,种公猪28头;出栏1 494头;放牧面积110hm2,其中围栏牧场3处,共80hm2。养殖大场(户)有3户,即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江源区野猪林野猪养殖场和城墙街杨玉军野猪养殖场,其中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被中国农业大学授予“中国农业大学健康生态养殖培训推广示范基地”。

3江源区特种野猪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家猪由于使用饲料、添加剂喂养,肉质松软,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等,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消费的需要。江源区的特种野猪,因其肉质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大大高于家猪,具有普通猪肉无法比拟的美食、保健作用,而逐渐成为家猪的替代品和新型绿色保健食品。目前市场十分紧俏,特别是广州、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需求量极大,毛重批发价30~50元/kg,发展前景非常乐观[1]。

江源区特种野猪种源好,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养殖长白山特种野猪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已成为江源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优先安排产业发展项目。发改、经济、科技、林业、畜牧、农业等部门要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发展项目,落实好国家扶持中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要把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烈重点支持项目,产业相关的基本建设资金要向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其次,加强繁育基地建设,推进集约化经营。重点扶持湾沟镇湾沟村特种野猪繁育基地建设,抓好种猪的繁育。积极鼓励规模养殖,逐步实现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转变[3]。重点支持规模场户、专业村屯建设。再次,强化产业化经营。依托湾沟镇湾沟村野猪繁育基地,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场户(小区)”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出精品,创名牌,推动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向产业化迈进[4]。

4参考文献

[1] 王子臣,刘慧锋,马世福,等.特种野猪养殖技术措施[j].业,2009(7):34-36.

[2] 汪莉.特种野猪极有开发前景[j].技术与市场,2009(1):115.

第8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推出“陪睡”服务

据Record Japan新闻网10月10日报道,日本秋叶原近期出现了一种专门提供“陪睡”服务的店铺,引起了日本以及外国网民的讨论热潮。有网民直呼,这种服务“绝对睡不着”。

据悉,这种店铺提供的服务包括,“陪睡”20分钟3000日元(约240元),60分钟6000日元;“臂枕”3分钟1000日元(80元),“膝枕”3分钟1000日元,“对视”1分钟1000日元等等。

该店铺出现以后,这种“似风俗非风俗”的暧昧服务随即在网上引发了一股讨论热潮。日本网民纷纷表示“真的只是陪睡而已吗”?“这种变态服务也只有日本才有”等,意见林林总总。

同时,这种服务的出现还吸引了外国网民的眼球。有网民表示羡慕道,“不会吧?工作就是睡觉?真好啊,我也想要这样的工作。”也有网民表示,“日本真疯狂,将来一定要去。”此外,网民还直呼:“绝对睡不着。”点评:一个永远都睡不醒的民族,总能做出睡不醒的梦。还折腾什么呀?洗洗睡吧!

俄罗斯 圣彼得堡

禁止夜间打呼噜 违者罚5万卢布

据俄新社10月11日消息,俄罗斯圣彼得堡立法会10日二读通过了禁止夜间喧哗的法律修正案,但却引发了各界的不满及指责。

报道说,这份修正案一旦通过,违法者将被处以500~4000卢布的罚款,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则将被处以5000~1万卢布的罚款,法人的罚款数额在2.5万~5万卢布之间。

加入修正条款的倡议是由圣彼得堡市长波尔塔夫琴科提出的。议员米罗诺夫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做出上述修改是必须的,但也有议员认为这份修正案并不合适。

议员维什涅夫斯基在接受“和平”电视台采访时指出,修正案的初衷是好的,但仍需继续改进。而俄罗斯《生意人报》采访的若干文化界人士亦对这份议案持反对态度,电影导演格尔曼亦称这是一份“半荒谬”的议案;歌手布拉诺娃则指出,要记录人们的鼾声是很难的,而且打鼾的人也不是故意发出这种声响的。

点评:人类睡觉会打呼噜,而猪、狗睡觉也打呼噜啊,难道也要禁止吗 ?如果只禁人不禁猪,那圣彼得堡的人民岂不是要过“猪狗不如”的生活了。

加拿大 魁北克省

囚犯报怨牢房狭小获赔上万加元

据中新社多伦多10月1日电,加拿大魁北克省人权委员会近日裁定,由于该省公共安全厅没有给一名重约194公斤的巨胖囚犯提供合适的住宿需罚款1万加元。另外3000加元作为对公共安全厅的惩罚。该委员会还裁决公共安全厅需要改善囚室空间,以便收容巨胖囚犯。

41岁的拉普安特向委员会投诉说,监狱医院设备负荷不了他的体重,所以他的健康得不到保障。点评:这人权不错,进了监狱吃的好,还有特殊的房间可住。

美国 坎布里亚

抢银行索要1美元只为入狱

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10月11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坎布里亚一名叫杰弗里·麦克马伦(Jeffrey McMullen)的50岁男子日前闯入银行抢劫,但他只向银行职员索要了1美元,然后等待警察将自己逮捕。

当地警方称,很明显,麦克马伦很希望被,然后被判监禁在宾夕法尼亚州中部的监狱中。目前他正在等待初审。在这之前,他还要接受精神检查,而且他如果想要保释出狱,将要交50000美元。点评:比美国当前高失业率、高医疗费用更高的是自愿入狱的做法,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被“保养”,美国不是讲究人权吗?怪不得施瓦辛格在非洲买地建监狱呢。

英国 伦敦

耗10万英镑为猪提供玩具

据香港《星岛日报》10月8日报道,英国一福利团体投资10万镑为食用猪提供玩具,让它们啃咬减压,以便生产更美味的猪肉。

提供给食用猪的玩具包括绳索、足球还有胶靴等。据称,焦虑的猪会释放出更多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影响猪的肌肉以至肉质。根据明春实施的新福利规定,食用猪每年会接受3次检查,兽医会把它们的“快乐指数”输入一个数据库。点评:这是不是所谓的“健美猪”?但别忘了,人怕出名猪怕壮。

意大利 罗马

景点禁止吃零食违者最高罚500欧元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2日报道,意大利罗马市政厅会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在罗马市中心历史名胜附近吃披萨饼、三明治及其他小零食,违者罚款25~500欧元。

第9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

集约化猪场年排泄量达3.2亿吨

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总产生量高达2.43亿吨,尿液产生量达1.63亿吨,已成为农业污染源最大之一,被列至榜首。同时,全国一年畜牧养殖业的废水排放量超过100亿吨,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总和。

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处长、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介绍,以养猪为例,一头出栏猪一生排泄量约1.1吨,一头母猪一年排泄量约4吨,我国年出栏猪约6亿头,存栏母猪4500万头,其中规模养殖约占42%,则集约化猪场每年集中排泄量高达3.2亿吨。这些排泄物如果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告诉记者,牛粪牛尿废水废渣的处理过程也产生许多碳排放,一头成年奶牛一天约排尿20公斤,牛粪25公斤,一条牛的碳排放量相当于20个人的碳排放量,因此目前牛场正在着力走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道路。一方面将牛粪尿水经微生物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用以回田种植牧草,另一方面还可以实行生化处理,如沼化后发电,产生的沼液、沼渣等副产品经过稀释后还可用于养鱼。

李景明举例称,福建泉州的第一个猪场每天产生的猪粪猪尿经固液分离后,进入半球体发酵储存,和常见的混凝土地埋式沼气池相比,节能效果更好,每天能发电500-800千瓦,完全能满足饲料厂和保温箱的用电需求。“但进行猪粪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需要引进粪的干湿分离机,一台就要耗资15万元,对中小企业或养殖户来说成本还是太高,问题的关键其实是控制猪粪尿的排放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饲养专家尝试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物,或加糖渣、甜菜渣、大蒜粉,以此控制粪尿中的甲烷排放。广东天地食品集团董事长陈生告诉记者,在其养殖场,用一种乳酸菌喂猪,使得排放出的污染减少70-80%。

发酵床实现零污染无臭味

“传统的沼气池将生物能变为热能,现在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已实现了,不算最先进的模式。”陈生向记者表示,低碳最终必然以技术为导向,其当下实践的是零污染的发酵床技术。用木屑或秸秆铺在发酵床上面,再利用细菌化解粪便,即使身处猪场也闻不到任何味道,可在明年大部分实现无污染排放。“发酵床经过一年之后还可用到种植中,到目前为止在养殖业堪称最为友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