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音乐创作教学精选(九篇)

音乐创作教学

第1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 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 ( 幼、小、中、大 )、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 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

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 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第2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创作教学创新精神

自从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传统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我们必须从旧的教育体制中冲出来,使得学校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音乐这门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我们的目的,并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存在着许多妨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如创造力观念的偏差,课堂教学观念的偏颇,师生关系的僵化,课堂气氛沉闷等。因而我们的基础教学必须克服以上的弊端,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指导思想下,往往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循规蹈矩,一切按老师的要求行事,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造潜能。培养的学生往往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更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显然,这是有违教学大纲要求,有违人的个性发展要求的。近年来,国外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法传人我国。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还是奥尔夫教学法,无一例外地把音乐创作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创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领域,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作环境、条件和创作方法,提供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

在音乐课中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作教学并在其它形式的教学中逐步渗透而实现的。如何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新教学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素质,调整知识结构

在音乐课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需求,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自己必须是创造者,除了自觉献身教育和具有较深广的学科与文化素质外,还需要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作性活动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本身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学科,音乐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解放自己的教学个性,用于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其次;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

二、以学生实践为主线,给学生提供创作的自由空间,建立一种“主体创新”的新型创作教学模式

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而且自己只能在神圣的艺术脚下遥遥张望,要跨入音乐殿堂,那真是“难于上青天”啊!这种畏难情绪大大抑制学生的创作能力,造成学生有这种畏难情绪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材,脑海中没有足够的素材,因而他们不可能创造出新东西。二是部分学生缺乏表现勇气,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起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音乐以其声音铸造语言,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展的思维宝库。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构建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给学生提供创作的自由空间,建立一种“主体创新”的新型创作教学模式,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作能力的核心

创作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积累大量的音乐印象。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学生有了素材的积累,有了创作的欲望与信心,该如何去创作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旋律的知识时,在黑板上写出几组不同类型的音符与休止符。让学生把它们分别组合成2/4拍、3/4拍、4/4拍的旋律,组合完成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唱一唱旋律,念一念节奏,体会自己创作的乐趣;再如老师用电子琴奏出前半句的旋律,再请学生用琴或演唱来回答下半句旋律。锻炼他们的即兴创作能力。在讲授节奏的有关知识时,也可以用节奏接龙的方法进行即兴创作,你说一句,我跟一句,不仅增加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创作能力。

五、加强教学的阶段性、有序性、和系统性,有步骤地开展创作活动

第3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第4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第5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合作

(一)教学中的合作

合作教学对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平等协作关系使学生更加自信和自主。音乐学科本身就具有集体合作的特点性,例如,合唱、乐队。高校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本身的合作特点,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合作锻炼的机会。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阻碍学生个人才智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宗旨应该建立在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高校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高校音乐教学目标为指导,对学生本着平等、民主、合作的态度,坚持引导、启发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围坐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乐理知识,感受音乐的旋律,体验音乐艺术的美感。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协同参与、动静结合等方式,展开倾听、欣赏、思考、评价、演唱、伴奏、舞蹈等多元化的欣赏活动,把单一的音乐欣赏变为多渠道的综合音乐体验,开发和提高学生各方面艺术潜能。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合作的教学活动方式,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音乐与其它知识的融合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寻求跨学科的合作,拓宽创新的广度与深度。音乐与舞蹈、文学、绘画密切联系,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音乐还与社会学学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语言学、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音乐教学还可以与多媒体技术合作,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图象、动画、影视、乐谱等多种信息综合在一起,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实现信息之间的沟通。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和人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音乐教学与聆听、感受、实践、创造等活动联系在一起,音乐学习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和思维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进音乐教育创新意识的确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学生面对电脑或教室的大屏幕,会思考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做,促进教育观念的飞跃。学生制作电脑音乐时,需要把音乐技能、理性思维、感情的知觉、视觉判断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各种思维完成学习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手段,学生可以操作完成作曲、演奏、编辑、音响合成、播放等活动,便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三)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将复杂的学习课题简单化,使学生能比较轻松地领会所学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音乐教学中把学生个体的能力合为一体,组成学习小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音乐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师指导下讨论研究,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学生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建立起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激励机制,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与人交往,集体协作奠定了基础。此外,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与人合作表演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认识自身的价值。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分角色参与其中,作词、作曲、演唱、伴奏、伴舞分工合作,在团体协作中,合唱队中的成员、乐队中的打击乐手,都是不可缺少的,展现了群众性集体创造的魅力,角色的分工和轮换,加强了组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合

二、音乐教学中的创新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作为我国人才的后备力量的大学生是民族进步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化的今天,大学生面临世界人才竞争的挑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主体因素,加强人才培养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重要途径,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激发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和智力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品格,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未来的劳动者,既要具备从业能力,又要具备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对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二)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艺术教育要有超前的教学意识,教师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上具有新的教学思维理念,及时获取最前沿音乐文化信息,在音乐教学中要具备超前的教学意识,适时发掘学生的创新情绪,音乐教师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为学生创造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音乐教师团队应该是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师队伍,发挥音乐素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站在时代的前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不仅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创造性学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通过审美情感的培养来完成,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欣赏怡情养性、愉悦心灵。音乐教育,以美的旋律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审美享受,得到美的熏陶。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建立科学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制度

完善的音乐素质教育制度,是高校艺术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纳入到学校发展计划,在学分制度和必修选修课程环节着手,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学生的音乐活动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音乐基础理,并帮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音乐鉴赏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音色和旋律的敏感度,由简单到复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将音乐教学与创新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既难度适中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第6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一、在多彩的民歌中汲取营养,学习旋律的改编

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歌其音调都经过了千百年的锤炼,闪耀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作曲家们创作的源泉。植根于肥沃的民族音乐文化土壤,汲取和借鉴民间音乐素材,是作曲家们根本的立足点。如在音乐鉴赏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的学习中感受、体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划分乐句,前一句句尾的音与后一句的句头的音是怎么衔接的,以文学中常用的“顶针法”作为教学切入点,尝试让学生创作一段体、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分析四个乐句句尾使用的结尾音分别是什么,理解启承转合的创作方法。这样有机地渗透鱼咬尾及起承转合的民歌创作方法,在教学拓展环节中安排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学习同音反复、级进、跳进等旋律基本的形态与发展手法,老师用钢琴现场弹奏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比较聆听河南地花鼓《王大娘钉缸》与赵季平创作的《好汉歌》,在歌谱例的对比中发现《好汉歌》巧妙地运用了《王大娘钉缸》的代表音型和音调,从而很好地表达了梁山好汉的豪迈气魄。在这样分析探究创作歌曲与民歌间之间关系,不但解决了民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土气”问题,而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了传统民歌的价值。

二、通过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会音乐主题的创作。

音乐主题是歌曲中具有鲜明特点并有着显著地位的旋律片段,通常由一个基本乐思发展而来,是歌曲构建和发展的核心与基础。创作歌曲的关键是要写好音乐主题。首先要把选好歌词,根据歌词的内容、情感来确定歌曲的音乐基调,这个音乐基调要在音乐主题中体现出来。我们常见的音乐体裁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歌舞曲等,每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学生们熟悉的抒情歌曲《在那东山顶上》,旋律优美舒缓,宽广而抒情的曲调富有意境,节奏舒缓而平稳,力度强弱变化的幅度较大,并赋予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在歌舞曲的主题中应贯串富有特色的节奏型、旋律活泼、结构规整,适合歌唱和舞蹈,如《青春舞曲》。

三、品鉴古典诗词与曲调相结合的魅力,学习歌曲创作

歌曲创作要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确定音乐的基调。歌词与曲调的分分合合是一种文学现象,古时的曲谱多已失传,流传下来的《阳关三叠》《扬州慢》是中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曲调抒情隽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也是有音乐修养的高中生必修之作。在品鉴《阳关三叠》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中感受诗与歌相结合独特艺术魅力,诗词的平仄、押韵正是音乐节奏、旋律创作中所追求的意境和在《扬州慢》学唱中理解节奏一字一拍的吟唱形式、离别、伤感、思念的创作手法中多用旋律下行走向的理解掌握。古典诗词最能体现汉语的音韵之美,便于入乐,是歌曲创作的很好方法。

四、借鉴通俗音乐,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流行音乐的有效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创作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借鉴学生喜爱的通俗音乐创作手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周杰伦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喜欢他的歌,通过欣赏周杰伦的歌曲《龙拳》《双节棍》《星晴》使学生对R&B、Rap的音乐风格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分析音乐的表现要素,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Rap特点:快速度的如说唱般的语言朗诵,调性不明显。把你想说的任意话编成歌词,通常按着节奏2/4 x.x x x|xxx x|xxxx xxxx|xxxx x|,一首简单的Rap就呈现在我们面前。SHE也是学生们喜爱的歌手,她们的一首《不想长大》唱响了很多校园。当在课堂中把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与其通过对比播放,学生们惊讶地发现两首曲子竟如出一辙,骤然间学生们对古典音乐产生浓浓的兴趣,从而拉进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距离,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种方法,从经典的严肃音乐中吸收养分,进行简单的谱曲。作曲者左安安采用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的主题作为《不想长大》副歌的旋律。很多流行音乐是借鉴经典严肃音乐改编而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借鉴、模仿这种思维方法学习简单的谱曲。

五、与计算机老师合作,创作电脑音乐

第7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创作性构成;课程教学;多媒体;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302文献标识码:A

中国音乐史是阐述中国音乐发展脉络的文化类学科。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和近现代音乐发展的知识的重要途径。音乐史课程是以讲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音乐现象为主。内容包括对文、谱、图、音、像、物等的阐释。同样,通过对文、谱、图、音、像、物的欣赏、考证和研究也是对历史的深化和理解。

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音乐史课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课程发展仅有不到百年的时间。然而,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与教学中,中国音乐史的学科界定、教学的整体思路、教材的编、著选用、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创新等教学手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体例和体系。目前,中国音乐史教学已经有了本、专科、研究生和博士生等多重层次的教学标准。音乐史在学科关系上隶属于历史学范畴,然而,在学科特点上又与其它历史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区别在于对历史作品的描述。音乐艺术属于时间艺术,作品的演绎稍纵即逝,历史音响很难客观地留下来,在教学上再现历史音响有很大的难度。另外,中国音乐史作为理论学科主要以文本讲授为主,课堂较为枯燥,不如技能课堂富有激情。因此,多数高等音乐专业院校常被“重技轻理”的现象所困扰。如何能使中国音乐史课程真正“有声、有色”,增加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突出音乐史学科教学特征,在深切的情感体验中愉悦性地达到教学效果,是近些年来音乐史课程改革和整合的重要课题。正如杨荫浏先生所言:“音乐史不能没有音乐,不能离开音乐,不能从书本到书本”。如何整合?笔者认为创作性地构成中国音乐史课程是探索的渠道之一。

一、教学资源的构成与整合

中国音乐史教学方法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既无声时代和有声时代。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可算是第一阶段,由于录音、录像设备不能广泛应用,教学方法基本以讲授为主,阐释文献和研究成果,属于没有音像或音像应用不普及的音乐史教学时期;第二阶段是从50年代至今,随着录音机和录像机的运用与普及以及媒体时代的到来,音乐史课堂上基本有了声音、图、像,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堂设备的不断升级,现今课堂上能够轻而易举地感受到演奏厅的音响效果,能够轻而易举地切换到考古现场和领略到历史实物的风貌。目前,中国音乐史通过现代多媒体设备的有机使用,基本整合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中国音乐发展的文本部分是对中国音乐发展中重要音乐事件、人物及作品做历史阐述,其它相关事件只做简要叙述;而名作赏析则是对中国音乐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重要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评析,使学生对中国音乐史中出现的重要音乐作品有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点。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音乐史资源材料包括文、谱、图、音、像、物等内容。在《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中,古代史部分以阐释和考证文、谱、图、物为主,欣赏为辅。而近、现、当代音乐受西方音乐体例风格影响较大,且文、谱、图、音、像、物等较为丰富,以欣赏为主,历史的讲述为辅。

在课程资源方面,首先,包括对古代遗存作品的释译。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过程中,记谱法众多,且内容繁杂。有文字谱、减字谱、律吕记谱法、燕乐记谱法、工尺谱等等。在音高和时值方面不如五线谱记谱法更客观。要演绎古代所传作品,还需要众多的音乐理论家通过对古文献考证和研究中付出大量的工作才能揭开历史的面纱。例如演译古琴作品被称为“打谱”(如姚丙炎打谱的《酒狂》载于[明]《神奇秘谱》;管平湖定谱的《阳关三叠》载于[清]张鹤《琴学入门》等等)。通过考证古谱而译谱的,如杨荫浏译谱的《白石道人歌曲集》。还有近年来根据对敦煌古谱中的琵琶谱及其他器乐谱的考证和研究所译制的器乐作品和舞蹈作品也相继用于表演和教学。

其次,包括通过对古代文、谱、图、物的考证和研究,部分作曲家创作的一些古风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作品大多是在音乐学成果和音乐考古成果基础上,依据当时社会发展情景所创作的作品。例如钱兆熹作曲的《原始狩猎图》。乐曲采用仿制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7千年前的骨笛作为领奏,并运用古老的“活五”调式、现代的偶然音乐技法和奇特的节奏与音乐相结合,表现了原始人从宁静的夜景到捕到野兽的狂喜狩猎场景。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该作品,会直观地领略到古笛的形制、音响以及体会到骨笛在原始社会中的使用(仿鸟或兽鸣以狩猎)。其他题材还包括《诗经》、《乐府》、《楚辞》等创作的音乐、舞蹈、戏剧的古风作品都是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的课程资源。

第三、根据古代音乐典故和传说创作相关内容的动漫作品。例如根据伯牙和钟子期典故创作的动漫作品《高山流水》。画面简洁,音效结合,情景交融,篇幅短小,适合课堂播放和使用。在课堂上真实演绎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千百年来流传的“知音”故事。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现代考古资料,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例如1978年对位于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曾侯乙墓发掘的影像资料。在课程教学讲授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切换到该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灿烂夺目的众多乐器构成的一座巨大的地下乐宫,同时,也认识到它也是一次轰动世界的音乐考古大发现。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资源的整合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下的多种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在常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而且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像、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首先,整合的学科。包括音乐欣赏课、作品分析课、民族民间音乐、民俗学、考古学等课程。音乐欣赏课是整合的主要课程。中国音乐史是对中国音乐发展史中重要音乐事件、人物及作品做历史阐述,包括遗存作品、作曲家、作品风格、流派、乐律学观点、音乐思想等内容。而欣赏则是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重要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音乐作品有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而对作品分析课的整合主要是指利用作品分析的知识和手段对所涉及的作品进行简要地分析和评述,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及打谱软件,对相应的历史作品或古谱进行分析。对民族民间音乐、民俗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也是学科整合的重点。中国音乐的历史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且各具特色。例如:通过考古学发现河南舞阳贾湖骨笛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开6-7孔,其中一只古笛能够吹出完整的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利用简单的指法可以吹出像《小白菜》这样的民歌旋律。而通过考古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一般开2-3孔,距今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通过民俗学可以考证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音乐现象以及民事活动中的音乐。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利用可以了解和学习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音乐发展的特点。

其次,整合的方法。把课程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中所用到的图、文、音、像融为一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有效调动,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结合。创造一个形象的音乐情境,改变传统音乐史教学中呆板、枯燥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普遍认为,历史是对往昔的记载。历史包括历史本体与历史认识两个部分,即客观发生的历史和对此的思考。史学家根据历史遗存(如文献、档案、典籍、实物等)进行梳理和整合,这种梳理与整合在时间上永远都滞后于客观历史,这必然会与客观历史有一定距离。随着新的史料证据的发现和新的观察角度的改变,历史知识本身也一定会发生改变。可以说,历史的价值不仅是对客观历史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思考。正如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的历史学理论的命题:“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样,音乐史的基本对象是人类音乐艺术发展的过程,而音乐史学既是与客观音乐历史相关,并产生于其后的一种历史学科。在学科关系上隶属于历史学范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作品的欣赏评析,对古代遗存的文献、档案、典籍、实物的梳理,让学生以自己对历史音乐作品的感受来了解历史,重在引导而非灌输,不提供最终的“绝对真理”,因为,历史永远是当代人的认识。

音乐艺术属于抽象艺术,既看不到也摸不着。不像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也不同于摄影、绘画艺术,可以借助色彩线条来展示。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把音乐作品视觉化,通过建立虚拟的历史展现场景,使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增加作品感染力。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来讲,这种现场震撼力会使学生对音乐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中国音乐史在历史分期上与西方音乐史有较大的区别。西方音乐史历史分期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作品体裁、题材、流派也非常清晰,完全可以从历史音乐作品反观历史发展。然而,中国音乐发展史却较为复杂。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学术角度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分期进行了研究与尝试。如费师逊先生从民族音乐研究的角度,认为音乐史研究可以从文化史角度进行分期,并提出巫文化、雅文化、清(商乐)文化、燕(乐)文化、俗文化、新文化等具有历时性的文化分期概念。这对于在历史研究中注意某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文化特征、注意每一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特征,其思路是有启发性的。刘再生先生所著的《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把中国音乐史发展历程分成乐舞时代(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歌舞技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时期)、民间音乐时期(宋――明、清)、专业音乐创作时期(清末――近现代)四个时期,从文化交流角度对音乐历史进行了分期。使人感觉板块清晰,一目了然。王子初先生2006年出版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参考图库(光盘)》,首次以现代图典与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向世人呈现泱泱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开创了中国音乐史的“图像学”。该书由数十年来考古出土的、与音乐有关的文物照片共743幅汇编而成,其年代跨度从远古时期至明清时期,每幅照片都有文字介绍。这些对于音乐历史多渠道、多角度的的研究,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整合中可以综合起来运用。

三、在学科整合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科整合中,要明确教学目的,不能喧宾夺主,偏离教学方向。在众多学科交叉中,避免知识重复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体现学科整合优势。在课程进行中仍然以讲授为最主要教学方法,主讲教师在课堂上将课程的理论结构、理论体系、章节主要内容作逻辑梳理,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明确多媒体设备只是辅助教学设施,不能取代教师讲授地位,避免教师变成设备播放员。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同时,增加课堂讨论,深化学生对音乐历史的认识,从中感悟中国音乐史理论的魅力。

四、结语

第8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创作课;个性化教学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主观反应的结果。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观思想是不同的,他们在进行音乐这种艺术创作时会表现出自己不同的主观意识和个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创造的魅力,进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创作克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实际情况,从兴趣出发

教师在音乐创作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情。这和教师需要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样重要,也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创作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入手音乐创作》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和声音的特点。尽管学生经常听音乐,但是他们并没有进行过音乐创作,所以教师要从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讲起,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音乐创作包括了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音乐创作中需要关注很多的方面,如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教师要关注音乐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通过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探究,学生会明确音乐其实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并反应社会生活,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可以利用这些基本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背景来对音乐进行酝酿。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要发挥潜能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教学时,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在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来感悟音乐,体会音乐,进而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学会鉴赏和审美,创作出优美的音乐作品。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可以在探究中感受音乐创作的方式和技巧,进而主动地进行创作。例如在学习《歌曲的常用曲体――乐段》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会了解到乐段一般有三种结构形态,也就是

单乐段、复乐段、展开型乐段。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学生会了解单乐段包括了二句式乐段、三句式乐段、四句式乐段。哈萨克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的第一个乐段部分,如谱例1就属于平行结构的二句式乐段。有些音乐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是可以明白的,教师就要对学生放手,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探究中提高能力,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

教师在呈现个性化教学中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掌握音乐创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而通过音乐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来鼓励学生对音乐创作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创作的方式和有效策略,进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奏》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前奏,探究歌曲前奏的定义与作用,并且通过《黄河颂》来找出歌曲的前奏,尝试着分析歌曲中前奏的作用。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就会在探究中有的放矢,围绕着这个探究目标进行思考和分析,在任务中习得知识,在探究中明确知识。学生参与到对歌曲前奏的分析中,就会感受到音乐前奏伴随着情感的丰富而抒发音乐的节奏,使音乐起伏不定,表达了歌曲中的情感。教师用任务来驱动学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明确音乐前奏创作的方式,进而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借助不同形式展示,促学生理解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的兴趣,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和快乐,进而通过自己的参与来提高理解,感受音乐创作的魅力。教师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展现音乐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进而积极主动地用音乐来表达,用音乐来展示自己。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是通过朗诵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为歌曲配和声》时,学生要明确和声就是为歌曲配伴奏的一种方式,为了做好准备工作,学生首先要分析研究歌曲所要表现出的内容,体裁及艺术风格和作品要塑造的音乐形象特征。歌曲的体裁是丰富多样的,有进行曲、抒情歌曲、小夜曲、劳动歌曲等,不同歌曲的和声也是不同的,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不同的和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音频播放的方式来倾听,在倾听中学生通过对比和比较就会明白不同和声的特点和不同的伴奏音型同时感受到不同的速度。通过学生的比较学生会感受到为歌曲准确、恰当地配好和声的重要性,进而努力地学习和尝试。教师为学生讲解创作知识时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者是融入一些故事,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音乐创作的主动性,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丰富的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会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在感悟中理解音乐形式,体会音乐学习乐趣和创作的艺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总之,教师在音乐创作课中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体会和理解教师的艺术思想,进而主动地进行音乐创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创作态度,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岳骁勇.谈谈歌曲写作入门阶段DE教学法[J].黄河之声,2013,02.

第9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聆听;演唱;创作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唱歌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的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的更旺。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更多地参与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与享受。笔者认为,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是通向美妙歌声最便捷的道路。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聆听、演唱、创作三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效果非常明显。

一、聆听

聆听是要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艺术之美。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打开学生的耳朵,激发学生对音乐聆听和欣赏的兴趣,言外之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唱歌以前先静静地聆听和欣赏歌曲,让他们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歌曲的美妙、体验歌曲描绘的情绪、理解歌曲的意境、熟悉歌曲的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求知、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最终为学好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打开学生的耳朵,目的就是让他们多聆听,并且还要反复聆听,在这样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慢慢学会唱歌。然而,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聆听质量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探寻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其在潜移默化中聆听歌曲的旋律,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深刻理解歌词内容,进而达到会唱歌曲的目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准确掌握歌曲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探寻良好的解决方法。比如:面对很难理解的歌词,可以在聆听前进行有目的的设问,加深学生的重视和注意,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歌词的目的;面对难以掌握的歌曲旋律时,可以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参与学习歌曲。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聆听歌曲中参与其中,还更加明确了聆听的方向和目的,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会了歌曲,还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音高和节奏结合起来的旋律,充分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丰富内容和真挚感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同教育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对音乐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而言,多媒体资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优化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有效运用和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和勇于创新。

二、演唱

演唱就是培养学生唱的习惯,在唱齐歌曲中感受音乐之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发挥力,达到唱美歌曲的良效。

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反复的齐唱并不能有效激发他们对歌曲演唱的表现欲望,更不足以表达其情感的积极发挥。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到唱歌中去。依据歌唱教学的实际进度情况,在钢琴伴奏下进行齐唱适合初步学会歌曲时采用。在音响伴奏下的齐唱适合完全学会歌曲时采用。在无伴奏下齐唱适合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时采用。此外,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歌曲,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选择齐唱与拍手和做简单律动同时进行。根据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对歌曲掌握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齐唱和打击乐器伴奏同时进行、部分学生乐器伴奏和齐唱同时进行、部分学生舞蹈表演和齐唱同时进行等方式。

三、创作

创作就是唤醒学生创新和创作的思维,在唱美歌曲中表现音乐之韵。在新课改要求下,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不断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使其歌唱的有韵味,有感染力,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呢?笔者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音色演绎法

这主要是指导学生利用自然的声音和弱声高位来学会唱歌,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情感的歌曲。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用有控制而柔美的音色演唱歌曲《雪绒花》,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银色的雪花优美轻盈飞舞的姿态,再模仿用踮起脚尖的舞步体验轻盈的感觉。此时再开始唱歌,学生就会自然用轻柔的声音来唱歌。

2、情感演绎法

这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起承转合创作手法,寻找情感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容易让学生抒发出音乐的感染力。音乐由情而发,情由音乐而动听。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才能让他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音乐之美妙、感受音乐之情,并在情感的共鸣中寻求美的体验,从而实现美的升华。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所选歌曲的风格、题材,并正确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情感、力度来表现歌曲,长期下来,学生就能够不断提升唱歌技能,达到歌唱美的目标。与此同时,这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唤醒他们的创新创造思维,使他们对歌曲演绎出不同的表现和感受,从而也能更好地展现和发挥学生的个性表达和风采。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音乐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掌握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和谐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锋.Do Re Mi唱歌教学方法探与究―浅谈课程音乐听、唱、创三部教学法[J].音乐天地,2015.11.

[2] 项雅丽.让歌声更美妙―探寻小学音乐课堂“唱好歌”的有效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2014.07.

[3] 崔惠英.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歌唱[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4.

[4] 李军.高职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0.12.

[5] 邱冬艳.唤醒“沉睡”的耳朵用心聆听音乐[J].教师,2016.01.

[6] 鲍雅丹、何辉.在护理实验教学中情境领导理论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6.02.

[7] 王逸群.美声教学中音色美培养探知[J].大舞台,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