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精选(九篇)

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

第1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 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数学基础

第一,认真“过”课本,对每个单元(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典型例题及易犯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其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横向梳理。在搭建知识框架(网络)时,要把知识体系作为“经线”,把研究知识体系的思想、方法作为“纬线”,像织布那样交叉“编织”。同时,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明确各单元中的考点、热点及对知识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各单元知识自身的纵向联系及各单元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学会从数学整体高度考虑问题。近几年从知识网络交汇点出发,涉及的试题较多,我们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认识、领悟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数学意识,难以用文字和符号来描述,属于思维的范畴,只能在复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领会到它们在形成知识中的作用。中学数学中常见的主要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常见的基本数学方法有:消元降幂法、配方(配凑)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解析法、参数法、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

第三,解题要以基本训练题为主。复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始终坚持以《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而《考试说明》中数学科考试的内容又是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调整意见制订的。不难发现,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多的试题是对中学数学课本中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来的。为此,我们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务必重视基础,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对课本和以往用过的复习资料(以一种为限不必多)中的典型例题、基本习题再做一遍,最好能尝试不同解法,即使进行少量的、新的、较难题目的训练,也要不断联系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充分体会基础数学的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二 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并不断发展数学能力

关于能力要求及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应注意的几点在《考试说明》中都已一一列出,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第一,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基础训练)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种途径,注意培养直觉猜想、归纳抽象、逻辑推理、演绎证明、运算求解等理性思维能力。

第二,在扎实复习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综合性试题常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如理科最后一道关于数列的解答题,先考查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出一般结论并加以证明的能力,进而提炼出一个有关数列的不等式,要求考生运用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加以证明。这对考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但这些题往往分层次设立,起点低,面宽且思路广,不必惧怕。

三 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

第一,以考查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猜想、证明等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开放探索型命题。其中探索结论的题型有猜想归纳、存在性及最优化设计问题3大类。探索条件的题型有分类讨论与更换条件问题两类。这要求我们在复习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不能“死”读书。

第二,为体现数学应用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创设考查实践能力的新颖情境为目的的应用题。这要求我们在复习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即身边的)的数学问题,学会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研究其数量关系或数形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这类题年年花样翻新。为此,要善于抓住社会现实中可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加以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相互开展讨论、研究,从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四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竞争激烈的高考,每个考生都有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对这种来自于自我的敌人,是难以战胜而又非战胜不可的。为帮助考生顺利渡过这一难关,作为家长和教师应采取各种办法不但要指导考生认真进行最后两个月的复习,更要多方面地关心考生的生活及各种活动,深入研究他们的备考心理,随时掌握考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及时做好相应的调控工作,使他们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去参加高考。

第2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 基础模块 协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38-02

基础模块教育在整个中职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而在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学对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协作教学可以能够结合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些列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终使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问题得到解决,进而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一 协作教学的内涵

协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实验、教辅以及研究人员之间针对某个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成搭档或合作团队的协作教学模式。协作教学需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合作,通过补充教师各自的知识,从而共同协作完成教学目标。目前,协作教学已经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学校根据英语专业的方向,选择各专业的教师来共同教学。具体而言,像旅游英语专业,可以结合英语、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把他们聚在一起共同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教全面而又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进而为他们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教师们可以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协作教学不仅仅是一次合作性质的教学,而是一系列具体化的协作教学过程。

二 在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学的重要性

(一)结合各专业特点,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数学教育与普通学校数学教育不同,中职数学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应该结合职业性特色,全方位的进行教育。在中职数学教育内容上,主要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其中,基础模块占有最根本的地位。而中职学生只有打下坚实的知识根基,才能在职业性上发挥特色。因此,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打下具有职业特色的知识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基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学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财经管理专业,在数学基础模块教学中,会涉及到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统计与概率的教学。通过协作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到专业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专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因材施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缺乏把数学与学生专业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造成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开展协作教育,可以让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这样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之间的协作。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之间的协作。中职数学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知识,因此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使数学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得到补充,从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合作模式,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成讨论小组,在备课过程中各教师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交流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专业倾向分别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二)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协作。数学教师之间组成一个讨论小组,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分享与交换各自的教学经验,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数学教师们的年龄不同,教学经验不同,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优势。像年轻的数学教师对新的教学设备应用更加灵活、熟练,年长的数学教师拥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他们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提高年长教师的更新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基础教育中实现协作教学,对提高我国中职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教学制度的改革,不断实现协作教学,才能提高我国中职教学的教育水平,最终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职人才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国平.关于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第3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数学基础

1、认真“过”课本,对每个单元(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典型例题及易犯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其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横向梳理。在搭建知识框架(网络)时,要把知识体系作为“经线”,把研究知识体系的思想、方法作为“纬线”,像织布那样交叉“编织”。同时,要认真阅读《考试说明》,明确各单元中的考点、热点及对知识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各单元知识自身的纵向联系及各单元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学会从数学整体高度考虑问题。近几年从知识网络交汇点出发,涉及的试题较多,我们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2、认识、领悟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数学意识,难以用文字和符号来描述,属于思维的范畴,只能在复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领会到它们在形成知识中的作用。中学数学中,常见的主要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常见的基本数学方法有:消元降幂法、配方(配凑)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解析法、参数法、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

3、解题要以基本训练题为主。复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始终坚持以《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而《考试说明》中数学科考试的内容又是依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调整意见制定的。不难发现,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多的试题是从中学数学课本中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来的。为此,我们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务必重视基础,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对课本和以往用过的复习资料(以一种为限不必多)中的典型例题、基本习题再做一遍,最好能尝试不同解法,即使进行少量的新的较难题目的训练时,也要不断联系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充分体会基础数学的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二、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并不断发展数学能力

关于能力要求及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应注意的几点在《考试说明》中都已一一列出,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1、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基础训练)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种途径,注意培养直觉猜想、归纳抽象、逻辑推理、演绎证明、运算求解等理性思维能力。

2、在扎实复习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综合性试题常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如2006年有一道关于函数的解答题,是以最基本的二次函数为载体,涉及了函数的概念及对称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性质,覆盖了函数的主要内容,并引入了参数和绝对值,多层次地考查了分类讨论与整合的思想。又如理科最后一道关于数列的解答题,先考查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出一般结论并加以证明的能力,进而提炼出一个有关数列的不等式,要求考生运用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加以证明。这对考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但这些题往往分层次设立,起点低,面宽且思路广,不必惧怕。

三、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

1、以考查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猜想、证明等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为能力为目的的开放探索型命题。其中探索结论的题型有3大类:猜想归纳、存在性及最优化设计问题。探索条件的题型有两类:分类讨论与更换条件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复习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不能“死”读书。

2、为体现数学应用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创设考查实践能力的新颖情境为目的的应用题。这要求我们在复习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研究其数量关系或数形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这类题年年花样翻新。为此,要善于抓住社会现实中可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加以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相互开展讨论、研究,从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转贴于

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应试能力

竞争激烈的高考,在每个考生的心理上都有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对这种来自于自我的敌人,是难以战胜而非战胜不可的。为帮助考生顺利度过这一难关,作为家长和教师应采取各种办法不但要指导考生认真进行最后两个月的复习,更要多方面地关心考生的生活及各种活动,深入研究他们的备考心理,随时掌握考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及时做好相应的调控工作,使得他们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去参加高考。

作为考生,除做到本文开头的要求外,还应尽可能地回忆过去经历过的大考,尤其是模拟考试中的经验教训与得失,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应试策略,为6月初的高考作好最后的准备。

第4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为其深入探究数学问题做好准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学生能准确理解并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相似三角形的特性,除了对应角相等外,还有什么?”在这个问题引导下,学生就会自主思考相似三角形的特点。教师还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类图形的基本特点,在播放中逐一提醒学生思考的重点是什么。假如不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话,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各种相似三角形,并通过分析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了提高初中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确保学生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判断定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一些习题,像“三角形A与三角形B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的话,A与B是不是相似三角形?”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就需要对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定理进行倒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又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在教授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适当提出问题,比如问“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除了对边平行还有什么”,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会独立解题。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放映各种图形特点,提示学生考虑的重点,像“边与边”“角与角”等。如果没有投影设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亲自动手绘画,通过实践找出图形相应的性质,之后再进行统一归纳,由教师进行总结。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总结之后让学生自己联想,问学生“生活中哪类图形属于平行四边形”,从而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以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不是要让学生单纯地复习之前的旧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新知识。此题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初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但是对它的性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因此在学生掌握初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提升。

二、创设适宜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落实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人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更易于学习新知识、习得新能力。因此,在教师营造的最佳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愉悦、愉悦、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逐渐养成爱思考、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准确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营造最能满足其需求的学习环境。②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对数学新知识的探究中去。

三、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倡知识的灵活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初中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其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分析及观察能力,如果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的话,应及时寻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快速发展,进而获得更多数学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习题的解题技巧,才能使得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积累知识,要想灵活地运用相应的知识必须要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要及时探寻根源并设法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培养思维创新能力,逐步摆脱原始的数学解题模式。例如在讲授“因式分解”时,书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种分解方式,如果学生只是生搬硬套,将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找出相同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解题规律,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节省做题时间。

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通过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根本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要确保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体现出整堂课的教学目的,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让学生自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初中数学学习完全是为了以后打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教学成果,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能够让数学教学更加完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营造学习氛围。之后,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应当确立学生的主体身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对未知的问题进行探索。比如,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计时的条件下让他们对课题进行研究,发挥各自的力量,之后每组派几个代表进行发言,宣布自己小组探究的结果。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成绩,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1)将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有针对性地探究相关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需要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最终探究出新的数学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也在新课前提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这些问题对新课的学习毫无帮助。

第5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6

2014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截止2016年6月,全国共有25个省份出台了招考改革实施方案。从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招考改革模式来看,数学作为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改善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仍然是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一、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应试能力的关键,不论是过去的高考模式还是新高考模式,基础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细小的知识点不仅构成了答题的解题思路,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甚至经常在高考中被单独摘出来形成独立的考点。例如,2016年江苏数学高考填空题,从第一题到第六题分别考查了集合的交集、复数的实部、双曲线的焦距、一组数据的方差、函数的定义域、流程图的输出结果,这些题目均包含了单个基本概念。在填空题、选择题之后的解答题,也同样着重考查了单个或综合的基础知识点,在不少大题的解答中,一些十分简单但是往往被忽略的知识点经常成为解题的关键,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由此可见,高考数学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地位,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体系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高考模式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讲授基础知识点。首先,需要重视高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定理、公式,帮助学生理解清楚,就概念来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概念中核心内容和附加条件,就定理来讲,学生需要明确定理的适用范围,切不可乱用定理,就公式来讲,学生不仅需要明确公式的使用范围,还要清楚理解公式中各变量的内涵。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对课本例题的讲解,有条理的指出具体知识点在题目中的运用方法。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本后练习题,并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这些题目同课程内容联系紧密,适当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熟练度,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二、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在高考中,不少题目的设置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从细微之处考察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回答问题的严谨性。高考数学综合了高中三年数学的知识点因此考点较为分散,为了尽可能覆盖考点,一个大题甚至一个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往往包含多个小的知识点,例如2016年江苏数学高考解答题的第一题不仅考察了几何知识也考察了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联想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高考数学的考核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成的知识网络图,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恰当使用推论、反问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训练解题技巧

要想以较高的成绩通过高考数学测试,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缜密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在部分题目的解答中,解题技巧的运用能够为学生节约更多的答题时间获得更高的正确率。例如,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个式子的全部或部分化成完全平方式,也就是配方法,能够降低式子的复杂程度,提高解题速度。因此,在系统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解题技巧和方法的重视,向学生传授一些有用的解题技巧。

首先,需要传授审题技巧,在考试过程中,不少学生尽管掌握了知识点但是依然不能将分数握在手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审题过程出现问题,或是对题目所描述的要求理解失误,或是忽略题目中限定词语。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描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一般情况下题目可能出现的描述方式,同时学会合理排除有干扰性的文字描述,提高审题准确性。其次,需要传授学生解题步骤。在高考数学测试中,解题步骤对作答的正确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最值型应用题的解法为例,为了求得“当一个变量取何值时另一个变量取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需要运用函数思想法,遵循设变量、列函数、求最值、写结论的解题步骤。在考试过程中,尽管有些时候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正确的解得最终结果,但是一个合理的答题过程能够为他们正确更多得分点。

四、提高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

除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答题素养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高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次考试,因此部分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在考场很可能因为过度紧张而影响发挥,使得考试成绩达不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因此,教师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首先,在普通的模拟考试或期末期中考试中采用严格的监考制度,为学生营造高考考场分为,使他们提前适应高考的压力和紧迫感,从而提高自身抗压能力,逐渐养成在考场上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其次,在日常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活泼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也能够消除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发挥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考试过程中消除紧张情绪,例如手部放松法、肩部放松法、静思冥想法、深呼吸法等,以尽快消除或减少紧张情绪,平复心情,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应对考试。

第6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回归课打好基础并不我们平常意义上所说的把概念、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下来,并不是把书的例题、典型题生搬硬套的刻录下来,当然必要的记忆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在的中考试题依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它必须来源课本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部分提升变式与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对重点关键的知识点要重点突破,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而我们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分类比较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联系,并进行联想各个环节会在什么情况下综合运用。加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整合,形成基础系统化、运用知识自如化、能力提升一体化的知识能力网络。这就是我们回归课打好基础的能力要求,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

二、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

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所学。在第一轮的坚实基础上,我们得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运用训练,因为现在的中考题虽然说来源于课本但它又高于课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变成能力,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生活所服务。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本宗旨。比如我们在研究架高压线的铁柱时,为什么它会在狂风瀑雨中稳如泰山呢?为什么有的大型单位的大门会伸缩自如呢?这显然是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可变性的最简单的应用。

特别是初三数学后期阶段的冲刺复习,更不是知识点的堆砌和死记硬背,而是从“双基”出发发挥“双基”的空间,把最简单的原始的知识变向灵活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从而形成个性知识体系能力,强化跨学科的知识联系与运用,在此要特别注意审清题意,从中感悟出知识的应用方向,注意知识点、面的迁移与组合能力的培养。

三、观察与推理的能力的培养。

当今学生走上社会要想在事业上有优秀的表现光有丰富知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洞察出现代社会的信息动态是很难对社会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在商业领域,经济领域,当然还有政治领域。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地进行事业发展。因而在新课标指引下任何一份中考考题没有一个不以考察学生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为载体的考题。现在从七年级新课程的第一课时开始教材中就体现观察图形,探索规律,推理想象的典型例题。因而可想而知本能力的培养对中考解决这类题的作用之大。观察能力迅速提高并非一朝一日所能形成,这个要求我们同学与教师平时要多加强训练,从简单的试题入手,形成自信并渐渐把这种自信与所学方法综合应用带入更高的境界。观察的基本方法有纵、横、对角、整体与部分的整合分解、数量的变化趋势动态、平面上的理解与立体上的区分等等方面。

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分析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系列的数据,针对这些苦心得来的数据我们必须对它们运用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有条理、有步骤、系统化的分析处理从中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反过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关注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是为实际服务的,这是数学的根本。但在我们学习中更多的则是要求我们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我们还没有走向社会,要想实现数学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先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只有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才是我们真真运用数学的基本之基本。实际生活中的试题在我们教材中到处所见,但我们的同学社会阅历比较少,很多同学对其中的“形”比较熟悉,但对其中的“质”却很难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也就是说他很难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我们书本上的理论模型来加以突破,现在中学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等知识点的出现哪一个不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而出现,其中各种参数哪一个不以平凡的实际数据而出现呢?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这些实际问题高度抽象出它对应的数学模型,并把相关的实际数据转变成对应的理论参数进行解答,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关注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构造可想而之:⑴:对于我们中考这一关我们将非常艰难 ⑵:就算你走到社会,同样的实际数学问题你又怎能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呢?比如我们在建筑上如果你不能将实物建筑的图纸以几何形态的数学模型展现给建筑商的话,我们的高楼大厦将如何落成呢?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不能把卫星飞行的轨道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计算并付于实施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能升空并回家吗?那么我们还能见到今天的杨利伟吗?这些实际生活的形态都是建立在理论数学计算与分析推理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的中考题以能力立本,探求创新,将方法蕴含于解题过程当中,是以一种形式多样化、情境生活化的试题展示给们同学的。但其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却依然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但这些“质”却隐藏于实际生活当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注意“去伪存真”,将“情境数学”转化为“理论数学”抽象出数学模型,构造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回归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当中,以解决所谓的疑点难点。

四、养成反思习惯

第7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有效使用

G633.6

高中数学教材的使用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对高中数学教材展开深入与系统的研究,实现高中数学教材的有效使用,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培养高中生的综合数学能力,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问题,对教材理解不透彻、不全面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困境。另外,还有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教材的情况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了高中生数学基础不扎实,数学方法一知半解,没有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想。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重视对高中数学教材的解读和研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深入开发教材资源的使用价值,确保高中数学教材能够发挥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大促进作用,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快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有效使用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部分

抓住基础知识是实现高中数学教材有效性使用的前提和基础,高中数学教材的具体价值首先体现在对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进行系统性讲解。高中数学教材不仅完整收录了新课标规定的基础知识内容,而且将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高中数学教材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立足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展开系统性研究。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整体性视角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地把握。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呈现出一定的逻辑联系性,高中数学教材中章节与章节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而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某些重点内容又成为贯穿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纽带。比如,高中数学中“函数”一章的知识,与高中数学教材中多个章节的内容存在紧密联结性,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圆锥曲线”这一数学知识模块的讲解时,就会涉及到大量的函数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研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在体系性,从更高的角度对高中数学教材基础知识进行整体把握[1]。

二、有效使用高中数学教材的能力部分

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抓住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也就是能够促进高中生数学能力形成的关键点。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忽视教材的重要性,认为教材中所讲解的知识和习题都是最基础的,对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没有太大帮助,这样的错误观念造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教材能力层的忽视。高中数学教材的设置是遵循着由基础上升为能力再指导实践的编写规律,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能够实现对高中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构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抓住教材的能力层,开展有效性教学。首先,高中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对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尤其是涉及到公式的推导、规律的发现,谜题的探究等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启发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另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要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学习迁移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引导高中生自己创设数学情境,从而展开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学以致用,从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数学能力[2]。

三、有效使用高中数学教材的实践部分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指高中数学教材中设计的习题。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具有经典型、典型性、基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恰恰也是高中数学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常常因为教材中的数学习题过于简单而一语带过,从而导致了高中生在解变式题目时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习题的开发与利用。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习题讲解,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习题训练时,要针对习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从而使教材习题的全面性成为扎实学生基本功的助力,高中生会在教材习题的演练过程中解决对基础知识的困惑,从而形成牢固的数学思想。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应对教材习题展开有效的变式应用,将基础与能力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变式习题训练培养高中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促进高中生抽象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高中数学教师没能实现高中数学教材的有效使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不足,不断开发教材资源的使用r值,由内而外、由浅入深地实现对教材整体和细节的全面把握,紧紧围绕知识、能力、实践三个环节对教材展开探究,从而为学生构建一套立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使高中生能够依据教材的指导展开有效性学习,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高中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丹,胡典顺.中美高中数学教材的习题比较及启示――以PEP教材与UCSMP教材中平面向量章节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3):63-67.

第8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回归课打好基础并不我们平常意义上所说的把概念、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下来,并不是把书的例题、典型题生搬硬套的刻录下来,当然必要的记忆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在的中考试题依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它必须来源课本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部分提升变式与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对重点关键的知识点要重点突破,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而我们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分类比较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联系,并进行联想各个环节会在什么情况下综合运用。加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整合,形成基础系统化、运用知识自如化、能力提升一体化的知识能力网络。这就是我们回归课打好基础的能力要求,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

二、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

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所学。在第一轮的坚实基础上,我们得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运用训练,因为现在的中考题虽然说来源于课本但它又高于课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变成能力,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生活所服务。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本宗旨。比如我们在研究架高压线的铁柱时,为什么它会在狂风瀑雨中稳如泰山呢?为什么有的大型单位的大门会伸缩自如呢?这显然是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可变性的最简单的应用。

特别是初三数学后期阶段的冲刺复习,更不是知识点的堆砌和死记硬背,而是从“双基”出发发挥“双基”的空间,把最简单的原始的知识变向灵活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从而形成个性知识体系能力,强化跨学科的知识联系与运用,在此要特别注意审清题意,从中感悟出知识的应用方向,注意知识点、面的迁移与组合能力的培养。

三、观察与推理的能力的培养

当今学生走上社会要想在事业上有优秀的表现光有丰富知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洞察出现代社会的信息动态是很难对社会有所作为的。特别是在商业领域,经济领域,当然还有政治领域。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地进行事业发展。因而在新课标指引下任何一份中考考题没有一个不以考察学生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为载体的考题。现在从七年级新课程的第一课时开始教材中就体现观察图形,探索规律,推理想象的典型例题。因而可想而知本能力的培养对中考解决这类题的作用之大。观察能力迅速提高并非一朝一日所能形成,这个要求我们同学与教师平时要多加强训练,从简单的试题入手,形成自信并渐渐把这种自信与所学方法综合应用带入更高的境界。观察的基本方法有纵、横、对角、整体与部分的整合分解、数量的变化趋势动态、平面上的理解与立体上的区分等等方面。

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分析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系列的数据,针对这些苦心得来的数据我们必须对它们运用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有条理、有步骤、系统化的分析处理从中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规律,从而运用这些规律反过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关注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是为实际服务的,这是数学的根本。但在我们学习中更多的则是要求我们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我们还没有走向社会,要想实现数学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先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只有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才是我们真真运用数学的基本之基本。实际生活中的试题在我们教材中到处所见,但我们的同学社会阅历比较少,很多同学对其中的“形”比较熟悉,但对其中的“质”却很难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也就是说他很难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我们书本上的理论模型来加以突破,现在中学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等知识点的出现哪一个不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而出现,其中各种参数哪一个不以平凡的实际数据而出现呢?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这些实际问题高度抽象出它对应的数学模型,并把相关的实际数据转变成对应的理论参数进行解答,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关注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构造可想而之:⑴:对于我们中考这一关我们将非常艰难⑵:就算你走到社会,同样的实际数学问题你又怎能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呢?比如我们在建筑上如果你不能将实物建筑的图纸以几何形态的数学模型展现给建筑商的话,我们的高楼大厦将如何落成呢?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不能把卫星飞行的轨道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计算并付于实施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能升空并回家吗?那么我们还能见到今天的杨利伟吗?这些实际生活的形态都是建立在理论数学计算与分析推理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的中考题以能力立本,探求创新,将方法蕴含于解题过程当中,是以一种形式多样化、情境生活化的试题展示给们同学的。但其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却依然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但这些“质”却隐藏于实际生活当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注意“去伪存真”,将“情境数学”转化为“理论数学”抽象出数学模型,构造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回归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当中,以解决所谓的疑点难点。

四、养成反思习惯

第9篇:高中数学最基础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也在逐渐的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亟需进行突破,数学作为我国高考的主要课程,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地位可想而知,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是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对于高中数学改革的要求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学的出发点,应该是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导,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师生的互动中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1]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英语词语“effective teaching”中翻译得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基础是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规范化和指标来衡量教学的效果,目前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情况下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行动,对教学的结果与理想的教学目标做出对比,根据实际与理想之间的符合程度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符合的程度高,就证明课堂教学有效,如果实际与理想之间的偏差过大,则认为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或者是无效。[2]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目前也众说纷纷,有的专家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认识与情感上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是效率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转化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率,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就是最高的课堂教学有效性。[3]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数学史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解题的方法,很多数学题拿过来就会显的很陌生,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数学知识相比如文科的知识显得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但是数学也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基石,学习好数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的十分必要,本文作者通过总结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同时也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认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数学基础知识要牢固掌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古语道出了基础的重要性,要想成大事,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应用于高中数学上同样有一定的道理,数学的知识架构是有一点一滴的数学基础知识累积的,如果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就由于高楼大厦的地基没打好。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都是将一个一个小知识点灵活的运用,题目归根结底都是由基本的知识点演变而来的,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就掌握了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心应手,所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一个知识点,从接触要熟能生巧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练习的题目有需要有简单到复杂,因为一套数学试卷中,复杂的题目必经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题目考查的基础知识都很容易,复杂的题目是为了拉开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容易的题目和难度中等的题目是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高中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2.加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与学之间的沟通,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式形成融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也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熟悉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之后,对于高中数学题的解题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其中还会出现一些创新性解题思维,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现空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对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创新思维,及时的给予肯定并推荐给其他的学生去借鉴,加强师生互动,可以通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及时的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还能够扩宽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4]

3.结合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讲授更多的数学知识,一些不便于口头表达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更方便的展现给学生,但是大量的教学信息对于学生来说不便于消化和吸收,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思维能力,更快的将信息转化为相应的数学知识点,然后通过总结和归纳,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数学的内涵,例如数学上的类比思维,将高中数学教师讲授的同一类问题归结到一起来学习,运用数学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牢固的掌握,然后在后续学习中灵活的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小结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致使高中教师亟需在课堂教学额效率上有所突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座山,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加强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喜欢学习数学,充分发挥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英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及其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1(12) .

[2]李世杰.围绕核心内容的生成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J].中国数学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