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精选(九篇)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

第1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一、审计目的

通过审计,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的利益,明确村(社区)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任期内的工作业绩,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为深化村(社区)民主管理和村(居)务公开,为考核、选拔村(社区)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二、审计对象及审计方式

(一)审计对象:

镇、乡所辖的全部村(社区)、瑞峰镇黄桷村共63个村(社区)的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

(二)审计范围:第九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以来至2015年12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

(三)审计方式:

1.县级审计机关直审:村、村。

2.乡镇内审。白果乡、青城镇辖区内的村(社区)由乡镇自行组织实施。

3.交叉审计。由县农村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县农牧局、县民政局统筹协调,县审计局负责业务指导。南城镇与黑龙镇交叉、罗波乡与西龙镇交叉实施。审计力量由各乡镇自行组织,不足的审计力量由乡镇通过购买劳务的形式解决。

三、审计的主要内容与重点

(一)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主要审计村级财务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和村(居)务公开制度。重点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资金用途是否按照国家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是否规范;村级公用经费收支是否合规、真实;项目资金和接受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及土地补偿费分配、管理、使用和村级债务增减情况等。

(二)政策执行和廉政责任。核查在涉农政策执行、债权债务管理、专项资金收支、集体资源、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和项目工程实施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政策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执行情况。

(三)审计整改执行情况及村(社区)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相关事项。

四、审计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制定实施方案。由县经责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县农牧局、县民政局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工作重点和工作步骤。

2.组织学习培训。由县审计局、县农牧局、县民政局组织对审计组成员、农经管理人员和乡镇领导的审计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

按照责任分工,组织实施现场审计。相关乡镇应积极提供相应的工作场地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按照委托书向委托方提供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报告。相关乡镇应认真研究审计发现问题和提出处理意见。

(三)总结阶段

7月10日前由各乡镇对所辖区内的村(社区)干部任期经责审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审计局、县农牧局和县民政局。5月20日前由县农牧局、县民政局和县审计局对全县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由县农村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上报县委组织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此次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要成立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村(社区)干部任期经责审计工作组织协调,确保按时完成任务。被审计对象和所在村应积极支持配合审计组开展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阻碍审计组实施审计。

(二)依法依规审计。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市村(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暂行办法》相关条款规定执行。切实把好审计程序、审计实施、问题处理和督促整改等环节。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要自觉遵守审计纪律和廉洁自律等各项规定,不得泄漏与审计有关的内容及事项。要分清个人与集体、失误与舞弊等责任的界限,正确提出处理意见。审计报告经审计组全体讨论后,要与被审计对象见面,征询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第2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一、审计目的

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既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的工作业绩,也能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既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村级组织换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目的是明确村“两委”干部责任、规范离任程序,有利于新老班子工作交接;有利于促进农民群众选出作风正派、廉洁公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村干部;有利于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审计对象和重点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行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委会成员。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一)村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二)财务收支情况。

(三)债务债权情况。

(四)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

(五)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

(六)资金管理使用以及本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出让情况,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情况。

(七)本村半数以上村民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    

三、严格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的基本程序进行。采取市级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乡镇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确定工作分工,编制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人员,按规定组成审计组。审计组要吸收经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组织成员参加,认真听取理财小组成员的意见,切实发挥好民主监督作用。审计结束后,以审计村为单位形成审计报告,并将审计结果向全村村民公布,留有影像资料,接受群众监督。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档案。 

四、审计要求

本次村“两委”换届前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各乡镇要采取聘请第三方会计人员进行审计,要求每个乡镇村村审,本辖区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第三方审计前,各乡镇要首先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先审。由各乡镇主管副职任组长、乡镇农经站、财政所、村民主理财小组等人员组成审计组。第三方审计本着先难后易的顺序开展工作,首先是对少数村的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矛盾突出的将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再是对10%的试点村开展审计,最后对村情稳定、没有上访现象的村进行审计。

五、审计范围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工作范围:从2015年至2017年村集体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村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免职、辞职等事项前,必须接受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解除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六、审计计划

3月29日召开动员培训会;3月31日前各乡镇具体工作方案及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报市农业局农经站;4月25日前完成农村“两委”换届前的村干部审计工作。

七、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以及各乡镇主管副职为副组长,成员为农经站全体成员以及各乡镇农经站长的领导小组。乡镇要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乡镇农经站为审计直接负责人,精心组织好本次换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农业局将巡回督促检查,对工作不落实、程序不规范等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等问题,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加大对重点村、难点村的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审计中的问题。

第3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烟草行业;经济责任;审计框架

经济责任是指行业所属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行业所属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行业所属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县级局、物流配送中心等非法人独立核算主体的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期间,以人事部门任、免文件为依据。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期间的起止点一般以人事部门任、免文件发文之日的前月末来确定。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

审计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制定工作计划、下达审计通知、编制实施方案、召开进点会议、开展现场审计、编制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下发审计意见、上报整改报告、建立项目档案。

1.制定工作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本着“凡提必审,凡离必审,任期内轮审”的原则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由审计部门负责制订,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人事部门拟订审计对象名单以及审计要求,交审计部门制订工作计划。如因年中临时人事调整导致审计计划调整的,由人事部门提出书面意见,提交联席会议审议后进行调整。

2.下达审计通知

经济责任审计通知应在实施现场审计三个工作日前,向被审计责任人所在单位(以下简称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并抄送被审计责任人。因特殊情况,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3.编制实施方案

审计部门根据审计通知组成审计组实施审计,审计组负责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实施。

4.召开进点会议

审计组进点时,由被审计单位负责组织召开由被审计责任人及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

5.开展现场审计

审计组实施审计时,可以运用检查、观察、询问、监盘、重新计算、外部调查等方法,获取充分、适当、可靠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可以采取复制、截屏、拍照等方法取得审计证据。

6.编制审计底稿

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经审计组主审、组长复核。

7.出具审计报告

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以书面形式征求被审计责任人及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负责。审计报告包括但不限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责任人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需要说明的事项和审计评价等六个部分。被审计责任人及被审计单位应当在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达审计组,如逾期提交或不提交书面意见,均视为无意见。

8.下发审计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收到审计报告30日内,完成审计报告的审定工作并拟订审计意见书,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下发给被审计单位,抄送被审计责任人。

9.上报整改报告

被审计单位要在接到审计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按照审计意见书的要求,对照审计报告和底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条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10.建立项目档案

审计终结后,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所有审计资料整理归档。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按“项目立卷、审结卷成”的原则定期归档。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项目,要在委托合同中明确审计项目工作底稿、报告的归属权。

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

审计组对被审计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施审计后,要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对被审计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审计评价。审计评价要以审计数据为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责任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审计评价不应超出审计的职责权限和审计范围,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要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撑,与审计事项不相关、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可以不评价。

审计组对被审计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要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三、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成果运用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除向下达审计指令的管理层提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外,还要抄报上一级内部审计管理机构并抄送本单位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报告作为干部业绩考评、职务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被审计责任人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纳入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审计部门要对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需在审计中予以关注的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反馈。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审计查出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依法依规予以处理。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意见书后15天内,要以一定的形式在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传达。

2.各单位要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跟踪检查制度和问责制度。被审计单位按时上报整改情况,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和整改建议,对执行审计意见或整改不彻底,要查明原因,及时督促落实,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整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纪检、人事部门要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以及领导干部管理档案,作为单位、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整改措施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予以问责。

参考文献:

[1] 刘英来.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综述[J]. 审计研究,2006(06)

第4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1.“两先而后”的问题。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作法其不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审计对象联系不便,审计核实工作难以进行,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效率;其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继任者积极性无法调动,措施也不会得力;其三,易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二是先严后松。部分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伊始强调要查严查细、查深查透,持审计出问题后,却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对象均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处理难度很大。

2.纪检监察、司法与审计部门,相互间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在办理经济领域案件过程中,可发现涉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的大量线索,但缺乏相对专业的查证力量。而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发现许多涉案线索,但又苦于缺乏更为有效的手段将违纪事实查深查透。

3.对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性违纪、严重违纪、触犯以及政绩突出和政绩平平等审计结果缺乏统一认识和界定,难以满足加强于散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要。

4.现阶段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先下达调任通知,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新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公证人”,对离任者和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原因无任何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

1.实现审计结果与干担任用的有机结合,建立与经济责任审计相配套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被审计干部谈话诫勉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问题,但又不够纪律处分条件的领导干部,由组织部门及时同本人谈话,并下发诫勉通知书,指出问题,提出报告,限期整改;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结果与组织调整相结合的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参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部分领导人员进行提拔使用、降职免职或平调等必要调整;三是建立审计结果整改督办制度。规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被审计对象和被审计部门及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提出整改意见报告。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及审计部门有关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检查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对审计整改认真扎实、审计建议落到实处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单位及有关领导人员,以一定形式进行肯定。对审计整改意见落实不够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实行重点跟踪督办,增强监督力度,促进领导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2.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的依据。经审计发现被审计对象确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律规定程序移交组织、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追究其相应责任。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应由法人代表承担—船经济责任的,审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由干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干部管理部门和执纪执法机关应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市计部门。

3.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检察机关经济案件线来的双向控制制度。即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发现线索,但涉案资金尚不够立案时,主动向审计机关提供线索,先以审计的名义由双方派人进点检查,最终结果够立案标准则进入司法程序,不够立案则进行审计处理处罚。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如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违法责任人线索,在查证属实后,须经检察院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审)查的,应立即将前期调查资料向纪检委检察院移交,另立案处理。

4.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束后,及时将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提交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同时送达纪检监控机关和组织人事锁门、领导人员主管机关及监审会等有关部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还应分别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干部工作实绩档案和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使审计结果与经常性的干部考核监督结合起来,为干部使用、奖惩和监督提供重要依据,确保审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和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从而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应注意的几个

l.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时机,避免审计的滞后被动性。经济责任审计时机的选择,直接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审计时机的选择应突破现有模式,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性条款,保证审计时机的合理确定。一是先审计后离任的方式。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审计对家采取这种方式,能够非常准确的评价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组织部门提供干部任免的准确依据。如发现审计对象存在经济业务连带责任或因经济活动需要,暂不能离任的,可继续留任;对于业绩平平的审计对象可就地免职或降职。二是先离任后审计再任职的方式。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施这种审计方式,能够迅速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选拔任用干部,其最终目的是和“挽救干部,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如审计对象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贪污腐败,弄虚作假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重大损失,即使离任审计发现也难以挽回。三是任中审计、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这种审计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审计目的,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将违纪违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第5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1引言

A上市公司和C房地产公司均为XY集团的下属控股公司,并且XY集团和A公司分别持有C房地产公司60%和40%的股权。201.1年A公司准备再融资,但当时监管部门暂停了“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和重组,由此A公司策划对C公司进行资产剥离,以5.5000万元的价格出售C公司2.2%的股权给集团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其他控股子公司。

201.2年6月,A公司在履行了所有必要法定程序后与购买方签订了转让合同,并由购买方支付转让款后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A公司201.2年度经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201.3年5月XY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认为该股权处置方案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浪费。

为什么针对同一交易事项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却出具了不同的审计意见?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2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概述

外部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执行的审计,文章案例涉及的外部审计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财务报表审计。172.1年查尔斯?斯内尔出具了审计报告书指明南海公司存在舞弊行为,由此拉开民间审计走向现代的序幕(文硕 1990)。[ZW(]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ZW)]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对资金规模的需求日益扩大,集资能力较强的股份制公司再度蓬勃发展。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为了维护经济秩序,人们对独立外部监督控制的需求和要求逐渐增加,专业的会计师审计由此得以蓬勃发展。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就A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以保证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公允真实的财务信息。

内部审计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古代奴隶社会就已经产生了萌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大中型企业纷纷到海外进行资本输出,公司管理层级增多、经济责任变重,依靠外部审计进行监督的高度依赖性无疑增加了公司的开销和压力,由此管理者将目光转移到公司内部,从内部职工中挑选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对分公司的管理责任进行经常性监督(文硕 1990)。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成立以来就已六次修改过“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也由最初的财务审计逐渐演变成业务审计、管理审计,旨在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改善营运效果。[ZW(]刘峰,刘海燕理论与内部审计及其外部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5):18-20.[ZW)]

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以确保受托经营承包责任得以履行为目的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逐渐开展起来;随着从单纯经营承包到经营管理的发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范畴扩大到了经营管理责任,旨在监督、评价责任的履行情况并落实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为促进企业发展及经营管理效率提出建议。[ZW(]侯风萍,董明志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之友,2009(1):49-5.1.[ZW)]XY集团对下属控股公司A公司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审查A公司领导干部是否履行管理职责、所做决策是否经济有效并落实管理层所负责任等,以集团利益作为出发点,进行内部经常性的监督,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意见建议,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由来、内容、目标等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侧重于审查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除了审查真实合法性,更要关注经营管理的效率性、管理层责任的履行状况以划分经济责任,将内部审计与部门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结合,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意见建议。下面我们将结合案例做进一步分析。

3案例分析

XY集团公司下属控股A上市公司、B公司、C房地产公司(2002年成立,XY集团60%,B公司40%,注册资本15000万元)等。2005年1月1日,A上市公司以1.2000万元(溢价7200万元)向B公司购买C房地产公司40%的股权,C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2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5000万元,未分配利润-3000万元。

201.1年1.1月,A公司准备再融资,但当时监管部门暂停了“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A公司因此策划对C房地产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拟出售2.2%的股权给集团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其他控股子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C房地产公司账面净资产为6亿元,其中实收资本15000万元,未分配利润4.5000万元。经具有证券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采用收益法评估,C房地产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评估价值2.5亿元,2.2%的C房地产公司价值5.5亿元。下面笔者将对该股权处置业务的可能方案进行比对分析。

3.1直接处置

A公司原方案即以5.5000万元的价格直接出售C房地产公司2.2%的股权,根据国税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因此在该方案中,A公司可税前扣除的股权成本仅包括为购买该股权所实际支付的金额。

可抵税的投资成本:1.2000/40%×2.2%=6600(万元);

由于该业务应缴纳的所得税:(5.5000-6600)×2.5%=1.2.1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2000+(3000+4.5000)×40%=3.1.200(万元);

2.2%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1.200/40%×2.2%=17160(万元);

税后收益:5.5000-17160-1.2.100=2.5740(万元)。

3.2先分配后处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为免税收入。倘若C房地产公司将4.5000万元的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分配现金股利,而该笔现金的流出势必会影响C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由此我们假设:分派现金股利后C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评估价值相应减少为20亿元,则2.2%的股权价值为4.4000万元(200000×2.2%),预计收益如下所示: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2000+(3000+4.5000)×40%-4.5000×40%=1.3.200(万元);

2.2%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3.200/40%×2.2%=72.60(万元);

可抵税的投资成本保持不变,仍为6600(万元);

由于该业务所应缴纳的所得税:(4.4000-6600)×2.5%=93.50(万元);

税后收益:4.4000-72.60-93.50=2.7390(万元)。

3.3先分配、增资后处置

在该案例中,显然C房地产公司进行高派现并非出于现金充裕,且XY集团和A公司在获得高额现金股利后再融资显然不太合理。我们假设A公司和XY集团在收到现金股利后又将其全数投入C房地产公司,一方面使C公司得以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也利于A公司进行再融资。增资后C公司股权结构未发生改变,且2.2%的C房地产公司价值仍为5.50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2000+(3000+4.5000)×40%-4.5000×40%+4.5000×40%=3.1.200(万元);

2.2%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1.200/40%×2.2%=17160(万元);

可抵税的投资成本:(1.2000+4.5000×40%)/40%×2.2%=16500(万元);

由于该业务所应缴纳的所得税:(5.5000-16500)×2.5%=962.5(万元);

税后收益:5.5000-17160-962.5=2.82.15(万元)。

不同处置方案对比单位:万元

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2.2%股权出售价格[]5.5000[]4.4000[]5.5000

2.2%股权的账面价值[]17160[]72.60[]17160

应交所得税[]1.2.100[]93.50[]962.5

税后收益[]2.5740[]2.7390[]2.82.15[BG)F][HT]

通过上表发现:显然原先直接进行股权处置的决策是不科学的,倘若按照方案二先分派股利再进行股权处置,A公司将节省2.750万元的所得税,税后收益将增加1650万元,但同时可能面临A公司再融资受阻、C公司资金运转困难的局面;采用方案三先分派现金股利,增资后再进行股权处置的方法,与方案二比较,虽然所得税费用增加了2.75万元,但税后收益将增加82.5万元,同时利于A公司再融资、C公司正常运转,因此,方案三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再结合本案例涉及的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及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分析,对于财务报表审计,A公司依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合理计算该处置业务可税前扣除的股权成本、依法缴纳所得税,财务报表得以真实公允反映,由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显然,评判企业的经营效率效果、管理层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并不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法定内容。对于XY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机构不仅要对A公司就该股权处置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审计,更要对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审计。通过上述分析可知,A公司原先直接处置股权的方案给公司和集团造成了潜在损失浪费,该决策是不经济的,A公司高管应就此承担责任。

4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现存主要问题

就本案例来说,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出具了经营管理决策不经济的审计报告,对应的后续处理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所谓作为即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公司经营管理;不作为则指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仅停留在监督和评价层面,而并未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对经营管理提供意见建议或者意见建议并未得以践行。

我们假设A公司高管明知集团公司会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但仍然得到经营管理决策不科学的审计意见,可能原因有二:一是A公司高管能力的确有限以及其他偶然因素导致决策不经济;二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A公司高管经济利益无影响或影响不大。查证后发现:A公司高管均为资深管理人才且当年无重大事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因而能力不足或偶然因素导致决策不经济的可能性较低;其次,A公司高管实行年薪制,工资薪酬由基本工资和效益年薪组成,基本工资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制定并进行限高,效益年薪虽与公司效益挂钩但占比极低。由此可以看出:A公司高管薪酬高低主要由基本工资决定,对公司效益以及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敏感度不高。从理性经济人角度来看,近乎固定的薪酬极大可能抑制了管理层的积极性,导致高管的不作为。对A公司高管来说,只要顺利剥离了C房地产公司的股权就已实现其目标,而能否从中获利以及获利多少显然均不在其优先考虑范围内,决策是否经济科学对其利益影响也不大。虽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揭露了A公司高管决策不经济的问题,但由于审计结果并未纳入责任人绩效考核体系,集团公司也未对薪酬设计加以改善,因此XY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只是“花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此外,笔者设定主题词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搜索结果共有388条,其中,201.1年到201.4年间,发表文献数量就超过了其总量的4.7%;增加主题词“问题”或“不足”再次搜索,出现结果162条,也即是在中国知网有关“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中,将近4.2%都在研究其不足之处;可以看出,近年来人们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日益密切,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如下:①审计任务繁重,仅依靠专业知识有限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高效完成工作;②缺失相关法律依据、评价标准、操作指南,缺乏应有的约束性和规范性;③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及其独立性受到挑战;④内外审存在较多重复性工作,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等。

通过查询2007年至2010年的《中国审计年鉴》,笔者发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0年,虽然审计经济责任人数和审计单位个数均减少了2.3%左右,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等却呈现上升趋势,三项问题金额在三年间分别增加了48%、65%、384%。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审计质量得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经济责任问题被发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履行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改善空间大;而不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6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将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利益结合为一体,从经济运行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平合理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特点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要点着手,阐述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维护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是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 

(一)按照审计的内容,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经济责任人完成其承担的承包目标、租赁目标、任期目标等目标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根据经济责任人与上级主管部门、发包(或出租)单位或者本级政府部门所签订的承包、租赁合同或目标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审计目标、范围明确,重点突出。 

破产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主要审查和确认企业破产的原因;确定对企业破产应当承担责任的主要责任人;监督破产企业的财产物资,包括破产清算时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资产价值的评估,破产资财的变卖和分配等。这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全面地对企业整个破产过程进行审计,确认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保证破产清算的顺利进行。  

(二)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事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经济责任关系确立之前,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经济责任关系各方合法、合理、正确地确定有关方案和合同,以保证经济责任的合理性、有效性,维护有关经济责任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 

事中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指在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对其进行的审计。在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对领导干部或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检查机关的财务收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差错或舞弊行为,督促责任人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例行的年度审计和不定期的临时性审计。 

事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终止经济责任关系或者领导干部调离所在部门、单位后,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如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时,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确认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解脱责任人所负的经济责任。

(三)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从政企分开的改革思路出发,充分考虑到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便审计机关能够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实施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工作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项目审计相比,存在如下特点: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是省、地级市、县三级直属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他们集人、财、物三权于一身,对其经济责任、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开展责任审计,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二是审计监督的内容和重点不同。其内容包括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经营业绩、资产营运质量、内控管理、执行制度以及个人经济行为和责任等。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必须遵循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党委组织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的委托和要求,具体实施。 

(二)审计方案的科学性 

审计方案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操作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制订得是否可行,有无操作性,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能否顺利实施。为了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制订审计方案之前,要认真进行调查,在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之后,再考虑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实施步骤、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然后拟定方案,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实施。在审计时,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适时充实原定方案,使其更加切合实际。这样,不仅可少走弯路,也有利于被审单位积极配合。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责任审计不仅领导关心,群众关注,也是矛盾的焦点。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对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来说,任职期限相对较长,任期内情况又错综复杂,审计人员一定要认真细致、深入调查、广泛取证,广征博引,不能以偏概全,偏听偏信。在取证时,不仅要从审阅账表凭证入手,检查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从清查资产、实物、有价证券入手,检查账实是否相符,而且要通过调查当事人、责任人、知情人,取得一手资料,弄清经济活动的原始面貌和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分析,把最真实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作为审计证据。 

(四)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离任人或任职人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恰当的评价,这又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所在。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客观的辩证分析。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要用写真的手法来反映;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既不能夸大成绩,回避问题,又不能脱离实际,妄加评论。总之,在审计评价时要注意适度,恰如其分,不能乱扣帽子,乱打棍子,走向片面和极端。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要点 

(一)选好审计的切入点,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色 

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混淆。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以财政财务审计为基础和主线,但其重点是通过审计来评价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财务收支审计味道体现过浓而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特色,其原因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轻车熟路、便于操作,而其他方面问题,比如:廉政情况、民主决策、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审计、评价起来较为困难,因而在审计中得不到更深入透彻的审查。因此造成最后审计结果成了财务收支审计的翻版,经济责任审计特色体现得不明显,降低了组织部门作为考察干部的参考价值。为此,审计人员审计时应作较为充分的审前调查,根据经济责任人的重点工作,在审计范围和审计权限允许的情况下,选好审计角度和审计重点,并将其贯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力求使审计结果与组织部门考察、任免干部工作联系得更加密切。只有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色,才能为组织部门考核、任免干部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二)提高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重视,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企业领导的主要工作就是决策、领导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财务核算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因而通过审计能够较充分地反映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时,既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又要跳出财务的圈子,结合组织部门的重点考核内容,有所侧重地开展审计,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提高经济责任人对审计结果的认可程度和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重视,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三)加强风险意识,防范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复杂,但从总体上划分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审计风险外部因素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有意识的舞弊行为和手法变幻使隐蔽性增强;机关单位和企业经营状况复杂化,含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审计对象和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环境的影响等等。审计风险内部因素包括: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因素;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查证事实欠深欠细;审计人员独立性差;审计文书表达不规范;引用法规欠准确等等。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任何审计的灵魂所在,没有独立性,审计监督也就无从说起,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遵守审计回避制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在依法实施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妨碍,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7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应防范审计风险,应重视和加强审前调查,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将相关审计结合起来,运用附加程序防范风险。

一、重视和加强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前的调查必须对与责任人相关范围内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查。对于群众反映较多的情况应慎之又慎。以查账为基本手段的审计不易分清是领导责任还是管理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因而要全面展开审前调查,广罗信息、精于筛选。如不进行审前调查,往往会造成审计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特别在当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违纪问题较多,会计信息不真,个别领导干部弄虚作假,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拟定有针对性的尽可能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便成为减少或回避审计风险的关键一步。

二、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的审计

李金华审计长最近指出,对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作假账、报假表等问题,揭露不了,长期失察,这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风险。李审计长的指示及时给经济责任审计敲了警钟。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审计的重点不同,但家底的真实即领导者管理的资产负债和资金的状况的真实,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当前,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应紧抓“打假治乱”这个重点,因为打假治乱就是揭露假会计信息、假账,揭露并严厉查处造假行为,治理会计程序和经济秩序中的混乱现象。审计工作中,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其次,从检查会计信息和会计帐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手,在会计信息和会计帐目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再分析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从而审透审彻底,极大程度地减少审计风险,搞好与之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将“单位年度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同级审计”与“上审下”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包括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的审计,审计所涉及的年限一般较长,同时,对于法定代表人的审计又必须以检查被审计者任职时所负责范围内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因而,将对单位的年度财政财务审计与对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的有效投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超级秘书网

另外,由于审计管辖不同,应将“同级审核”与“上审下”有机结合起来。如企业正常审计的管辖范围以企业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但因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法定代表人,实践中存在法定代表人的人事管理关系与企业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审计过程中,应参考被审计者的直接管理机构或任免机构对其所做的考核和评价结果,通过上下核对,相互印证,才能充分反映问题的真实面貌,揭露那些深层次的问题,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第8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国家审计;思考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审计监督、做出审计评价的活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5月颁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把经济责任审计正式纳入国家审计的范围,经过十年来的努力,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加强干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对加强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管,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尽职尽责,以及为有关部门考核使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关于如何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

为了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开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要取得审计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有关人员的支持,重点解决现任班子以及具体工作人员配合审计工作问题,这是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

第一,取得审计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比较特殊,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身份也比较特殊,有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是离任,有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是提升,提升后的职位与审计部门工作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审计部门的有关领导重视与否,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审计组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除了处理好审计的定位、讲究审计方法、正确处理和协调双方的关系、正确定义审计发现的问题与掌握适度的处理原则之外,还要取得审计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取得被审部门及有关人员的支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是为新老班子交替服务的,老领导希望审计部门给予公正的评价,新领导希望审计部门为其摸清家底,分清责任。根据这一特点,在审计进点会议上,重点要解决现任班子以及具体工作人员配合审计工作问题。因此,除了按照常规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之外,开好审计进点会议,利用进点会议,宣传审计工作,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它是能否顺利进行审计的现场实施阶段工作的前提。配合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被审计单位的法定义务,它既是协助审计部门对老领导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是继续支持老领导的工作的体现,同时,通过协助审计工作,以摸清家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便于新班子了解情况,也是为新班子决策提供服务。

二、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在开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制定有效的审计方案、讲究审计方法和技巧、并恰当地做出审计评价是极其关键的。

第一,制定有效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对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审计部门及其人员要根据的审前调查情况以及历年对部门的审计情况,广泛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注重分析,确定审点,明确人员分工,并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避免审计方案流于形式,要有针对性地在审计方案中提出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对各个具体的审计内容,要根据重要性原则提出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三是要结合审计组人员的组成特点,确定具体的分工原则。四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对已经确定的审计方案进行全面、有效的实施。

第二,讲究审计方法和技巧。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确保审计质量,除了做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实施审计工作之外,讲究审计方法和技巧也是十分关键的,要做到:一是审计工作要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单位的每一项业务离不开经济活动,当财务账面看不到其经济活动的时候,其业务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因此,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对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同时结合其开展工作的经济活动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分析,从而揭露其乱收费、违规支出等违纪违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审计工作审活,把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审活。二是重视延伸审计工作,发现问题深查到底。随着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表面上的违纪违规问题已经有所收敛,但违纪违规的手段更加隐蔽,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因此,要从账户入手,以资金运作的轨迹为主线,采用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并做好延伸审计工作,以搞清审计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三是审计干部既要理直气壮,又要廉洁自律。审计是一种公务活动,是依法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干部要理直气壮地开展审计工作,并在审计过程中做到坚持原则,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清醒的头脑。

第三,恰当地做出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因此,紧紧围绕部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恰当地做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一是尽管目前尚未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但要坚持评价要有根有据,对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决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断是非。二是审计报告不用感彩浓的词语,而是实事求是,评价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审什么就评什么,要有针对性。三是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不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评价的措辞要恰当,要有分寸,对被审计责任人应负的责任,依法分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三、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为了全面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必须明确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思路:

第一,在审计的对象上要突出“一个主体”。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主要表现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之中。在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工作中,要突出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这一主体,要紧紧围绕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来重点审查部门的财政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等,并沿着预算资金的流向,对与此相联系的有关单位和项目进行延伸审计。

第二,在审计的内容上要围绕“四条主线”。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上,要围绕以下四条主线来全面审查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情况:一是围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有关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投资事项以及其他重大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决策、监管和执行的主线。二是围绕发挥被审计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三是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债权债务增减变化的主线。四是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主线,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和群众举报反映的领导干部违反廉政自律规定等问题或线索进行调查核实。

第三,在审计的目的上要鉴证“四种能力”。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鉴证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决策、管理和廉洁自律等四种能力,以提高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一是依据财经法纪和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结合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和审计查出的违法乱纪事实及其责任归属,来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此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二是依据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实施情况的审计结果,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来评价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效益性,以此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三是依据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结合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债务增减变化情况、经费收支平衡情况,来评价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以此鉴证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四是依据财经法纪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结合领导干部的个人自查情况、群众评议情况和账面审查情况,来评价部门党政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性,以此鉴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能力。

四、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服务领导干部选拔、监管、考核和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方面的作用,在开展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避免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上的误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权威难以体现。因此,要切实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要避免和澄清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要避免重经济活动审计而轻经济决策审计。在审计工作中不要仅仅纠缠着一些不合理费用开支问题,拘泥于枝节,偏重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情况,而忽视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依据、程序的合法和真实性的审查,没有顾及经济决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审计。二是不能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查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时一定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应当对其任职期间在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等方面进行客观地评价,业绩方面该肯定的应当肯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一定要体现客观公正,既要揭示问题、也要肯定业绩。三是要正确看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是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监督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的依据。因为干部的选拔任用,受到学历、业绩、思想政治素质、行政管理能力、组织协调水平以及关系、机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的过程。

第二,要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讲求实效。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要加强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切实做好审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工作,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实效。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在审计开始前,要明确审计的重点,要抓住审计的重点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要紧扣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这个主题。二是在审计工作中,要采用动态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以解决审计时间集中的矛盾,并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如果只审查离任点的静态审计是毫无意义的,应从被审人上任开始就对任期内制定的政策、召开的会议、印发的文件、出现得问题等进行关注,将与其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结果收集起来,将审计过程前推,充分利用前期审计成果。三是在审计结束后,要对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当前和历史方面、单位现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审计评价与审计建议,并出具审计报告,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贵州,2007(6).

2、佚名.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做法[J].审计月刊,2005(1).

3、何军霆.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J].审计月刊,2008(1).

第9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也进入了市场。在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也已经形成。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

目前各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但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在收回的审计调查问卷中,有39所学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的,占回收问卷的85%,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进行的,授权部门以组织部门居多。说明在审计授权方面,各校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要求。绝大多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审计情况、存在的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几方面。审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其他方面。虽然各高校审计报告及评价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从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尺度把握等方面来看,仍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性的制度。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体应是高校内审机构和高校内审人员。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某省境内、由政府(既包括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也包括该省政府)财政投资兴办的公立本科、专科108所学校所做调查,其相关数据显示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审计结果运用不合理等,因此,规范并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成为审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校积极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加强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尤其重要。目前各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内审机构在高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

内审机构在高校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不是核心机构。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对内审的定位、认识不准确,认为内审就是“查问题,找麻烦”,在工作中持有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被审者往往都是领导干部,对其晋升、调任,组织已有意向或已做出决定,审计只不过是搞形式、走过场,装个样子给人看罢了;缺乏对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意义的正确理解,甚至觉得谁有了经济问题才会审谁;有些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也认为,学校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就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进而产生消极、不配合的情况。同时,不少高校负责人既领导财务部门又领导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本校利益限制。

(二)高校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执业谨慎

目前高校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单一,大部分以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专业为主。某些高校内审人员缺乏对财会知识的深入了解,知识单薄,无法成为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合审计复杂的、涉及面广、涵盖了其他常规审计的许多方面业务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要求。由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往往造成该涉及审计领域仅浮于表面、走过场,在审计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执业谨慎,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执行审计程序不够充分等主观故意因素造成的漏审、漏评或误判、误评的后果。审计过程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三)质量控制及评价指标不完善

审计实施方案缺少质量控制内容,不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特殊质量控制,如缺少带有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审计目标内控制度测试与评价方案,缺少审计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般来说时间较紧,审计人员对可能加大的审计风险没有在实施方案中详细列示,另外在审计实施方案中也没有提及借鉴常规审计报告内容的质量控制,一旦常规审计报告出现重大遗漏,如某些较为敏感的问题因种种原因已经从审计报告中删除,将扩大审计风险,进而影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质量。目前缺乏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估考核制度,没有可供操作的权威性评价体系,增加了审计评价难度,给审计评价带来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先离后审”制度对质量控制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中普遍实施的是“先离后审”制度,给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先离后审”往往是高校经济责任人已经调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又担任新的职务后,才提请所在高校内审机构去审计,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审”与“用”脱节的现象,客观上审计成了“马后炮”。而这些已经调离的高校经济责任人,往往是“调令到手,抬脚就走”,难免出现其不重视述职报告,不按时提交述职报告,述职报告格式不符合要求,时效性较差,内容过于简化,不能全面反映其在任职期间的管理状况,无法作为审计的参考依据等问题;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对高校经济责任人任期内出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容易形成“前者不负责,后者不认账”的局面,也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成为一纸空文,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无助于对高校经济责任人作出客观公正的考察、衡量和评价,给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带来负面影响。

三、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模式,首先应保证并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高校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是客观描述审计项目的结果,反映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列举分析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所采取的有关重大措施,并评估被审计的高校经济责任人所采取措施的影响程度。规范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注意以下三点:

1.紧扣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即紧扣高校经济责任人本人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不要超越审计的职能去对高校经济责任人进行评价。

2.客观明确地界定应负责任,即客观明确地界定高校经济责任人本人应负的责任,对于和财务收支无关及尚未查清的问题,以及不好定性的问题,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咨询,必要时要向学校经济责任联席会议提交书面报告,而不宜直接进行评价。

3.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即应考虑影响高校经济责任人本人取得业绩和责任的各种因素,在评价时据实写明相关的具体情况,对于事实不清、审计证据不充分或拟移交的事项不纳入评价。

(二)实施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审计质量责任,实施责任追究机制,是深化审计质量控制的治本之策。责任追究是一种事后补救性质量控制方式,是确认和解脱高校内审人员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责任的一种机制。其目的在于促使高校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为了有效实施责任追究机制,应科学界定审计责任,合理配置审计权限,从审计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到审计小组组长,再到高校内审机构负责人,都应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对超越法定职责权限违法审计的,不按法定程序审计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按规范操作造成审计质量问题的,违反廉政和保密纪律的,都要依法进行责任追究。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调岗、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此外,还应规定:对届满、提拔、调任的高校经济责任人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负责任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并制定责任追究细则,明确追究主体应负的责任,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并规定由谁来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责任追究可以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各高校都要尽快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统一的、明确的、科学的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三)改进质量控制手段

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为主,转变为以事中、事前的管理审计项目、效益审计项目为主,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前控制。各高校应建立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审前预告和审后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责任人述职报告制度。应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探索计算机系统审计,进一步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广泛运用现代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及其配套的技术和方法,如统计抽样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等,以有效降低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存在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项目的质量。

质量管理是审计组织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高校内审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规范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审计日记规范、审计报告规范、审计评价规范、审计档案等。高校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按规范实施审计,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应在高校内部财务收支审计中,将涉及到高校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及个人廉洁自律的资料存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档案”,以备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利用,减少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同时,应加强任职期间审计,以有利于及时发现高校经济责任人任期内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经济责任人改善管理,也利于降低高校经济责任人到离任审计时由于审计范围时间跨度过长形成的审计风险。

(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及其转化

为了强化审计成果的转化,必须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应严格审计结果管理,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规范性,高校内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保证审计结果在高校内部的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应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果运用作出统一规范,明确相关部门在各自范围内的相关工作;内审机构应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的联网工作,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同时,应主要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1. 抓反馈环节。抓反馈环节,实行高校责任人回复、谈话、诫勉制度。

2.抓整改环节。抓整改环节,规定被审计的高校责任人及其所在单位、部门的领导班子在接到《回复通知》、《整改通知书》后,分别在15日内向干部管理部门写出整改报告。

3.抓督办环节。抓督办环节,确保审计整改意见真正落到实处。

4.抓综合分析环节。抓综合分析环节,对审计结果报告进行分类分析和年度分析,从中发现违反财经法规的共性问题并分析有关原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高校责任人监督和管理的建议。高校内审机构在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注重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特别是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应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

5. 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高校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工作成果置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不仅能促使高校内审人员严格按准则、制度、程序和要求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同时能保护高校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的目的。

(五)建立“先审后离”制度及其配套操作规范

运用好审计成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先审后离”制度,以法规、制度来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切实执行“先审后离”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规范和审计结果档案管理制度,对各个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不同审计结果的运用方式、运用要求、运用责任、运用考核办法、运用反馈方式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

建立“先审后离”制度,各高校应坚持“六个结合”,即:离任审计和届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性审计相结合;审查所在单位与审查所属单位相结合;查账与座谈、调查相结合;审计账目与盘点实物相结合;监督与帮促相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后提出整改建议,被审计单位要向审计机构写出整改报告,审计部门实行跟踪督办,促进单位整改,才能更好地达到健全制度强化控制、提高管理、防微杜渐的目的。同时,应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任何高校经济责任人调整必须实行事前审计,不经审计,不研究其调动,不办理调任手续,根据审计结果安排任用干部。各高校应坚持做到“五有”,即:

1.有要求。即学校党委、学校行政有要求,做到“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凭审任用”。

2.有规定。即干部任免有规定,做到把审计成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程序,不见审计结果不做结论。

3.有记载。即干部档案有记载,纪检监察部门、干部管理部门将审计结果存入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档案。

4.有公布。审计结果有公布,使群众了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5.有移送。违纪线索有移送,完善大案要案移送查处反馈制度。

四、结论

通过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地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保证并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高校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狠抓自身的制度建设、改进质量控制手段、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及其转化、建立“先审后离”制度及其配套操作规范等。

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应抓住五个重点,即:以党管干部为中心,着力提升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质量;以审计结果运用为根本,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以绩效审计为方向,努力推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面转型;以审计创新为突破,促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深化发展;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彤.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浅淡[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2): 48.

[2] 卢传锋. 试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优选[J]. 财会月刊(综合),2008(10): 64-65.

[3] 兰艳泽,宾瑜.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8(01): 50.

[4] 管素英. 天津市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 2008(8上): 46-47.

[5] 王倩.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 财会月刊(综合),2009(01): 48.

[6] 周彤.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浅淡[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2): 50.

[7] 王谦华. 健全审计质量内容体系全面加强审计质量管理[J]. 中国审计,2009(01): 46.

[8] 韦坚. 加强高校内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9] 舒蓉雯.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及风险防范[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10] 余有华,罗中正. 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思考[J]. 中国审计,2008(23): 56.

[11] 彭春华. 高校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其对策[J]. 财经界(学术),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