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1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对促进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改善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阐述了地理导学案在编制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就其价值和结构两方面阐述了看法。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91-02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给出了导学案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案;也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等,由教师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材料。概括地说,“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由教师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迅速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以下积极意义:

1.“导学案”的运用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贴近。“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副图景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已经成为了众多地理教师的共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导学案”的运用可以改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的自主地位。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就在于课堂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导学案”中“导”的精髓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将教学主题中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学案的学习。导学案的问题化设计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可能,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灌”转变成了如今课堂中的“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与“学”在课堂中趋于和谐。

二、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观察了大量课堂并收集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地理导学案编制的问题。

(1)地理导学案的呈现模式习题化。“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自我巩固”是组成地理导学案的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编制有不同的要求。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教师出于对学生地理考试成绩的考量,“地理导学案”往往变成了“习题集”,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导学案过程中,基本为课前做习题预习,课中与教师交流课前习题,课后做习题巩固,再预习下一个学习内容的预习习题,基本等同于循环做题,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2)地理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填空化。教师在编制导地理学案时,应当在充分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再结合学情,对教学课题的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地理课本中陈述性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孕育于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导学案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问题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笔者在收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许多地理导学案并未体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加工,而只是简单地将地理课本中陈述的地理知识关键字省略。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题,某地理导学案在学生课前预习模块设计问题如下:

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①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气旋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____方向偏转。

②反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

这样的课前预习问题设计并不能调动学生自主的思考,只是让他们成为了“搬运工”,将书本中陈述的知识搬运到了导学案中。

(3)地理导学案过于突出地理知识的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精华,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笔者在分析大量的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这些导学案基本上是以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为主,“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案中基本得不到体现。知识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地理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应当以地理知识为承载,将地理知识中可以蕴含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外显。

2.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导学案课前使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地理学习课题是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本,自主思考,通过思考产生疑问,为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奠定基础。笔者在访谈了一些中学地理教师和中学生后,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导学案,即使会使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学案编制主要由教师完成,学生对使用导学案是陌生的,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加引导,学生的感觉是学习又多了一张“试卷”,做完这张“试卷”就是完成了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学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看书完成填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对知识的质疑,没有提出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如果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产生疑问,这样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教师在导学案的课前使用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学缺乏指导。在笔者收集的地理导学案中,几乎没有导学案针对课前预学有详细的指导。

(2)导学案在课堂中使用的问题。导学案是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才能达成预设的导学目标。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讲,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对导学案的使用心存疑惑与排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未能较好地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地理,导学案在课堂中的桥梁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喜欢保持自己过往的学习习惯,认为导学案上的很多知识都在地理课本上,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导学案,因而也比较排斥。

此外,过分地依赖导学案也是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突出的问题。导学案几乎包含了学生学习某个地理课题的整个过程,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教师的教学也几乎完全围绕着导学案的编制来展开,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变成了制作导学案,课堂教学变成了讲导学案。此时,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理教材,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完成了导学案就完成了地理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误以为学生完成了导学案就等于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后使用导学案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学习的成长往往离不开课后的反思,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课堂中师生互相作用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完成了教和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课后应当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及时总结、巩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课后应当反思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还有必要及时回收导学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了解学情的好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在课后及时完善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投入到下一个学案的编制中,这是教师课后使用导学案常见的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没有及时回收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问题,观察学情。同时,多数学生在课后就将课堂的学案“雪藏”,并没有及时总结、巩固。事实上,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还是有疑惑或未完成的,缺失了课后温故导学案的这个过程,导学案的作用也相应地打了折扣。

三、对完善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认识

导学案是对改善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尝试,虽然在应用中存在问题,但教师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或放弃这种尝试。如何避免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以下两个问题:

1.充分认识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地理教师在编制和应用导学案前首先要明确导学案的价值,“导学案”不能等同于“教案”,也不能等同于“习题集”,那么,导学案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这是其最主要的存在价值。“导学案”的应运而生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下学生被动学、教师“满堂灌”的问题,因此,导学案要凸显“导学”的功能,而“导学”要基于“学情”,也就是说,“导学案”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相结合,教师只有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导学”才是真正地引导。

当前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让不少地理教师尝到了“甜头”,许多地理教师纷纷效仿导学案。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导学案”不是“万能胶”,并不是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必须用导学案,导学案应该因地理教学课题和学情适时采用,即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2.地理导学案应当包含哪些模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要依据“地理课标”和“学情”确定好每个地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地理导学案中不可或缺的模块,而有明确的方向则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导学案的“导”可以分为“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因此,地理导学案中应当包含课前的“自主学习”模块、课中的“合作探究”模块、课后的“总结巩固”模块。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在具体的编制中应当尽量简练,地理导学案则应该有机地将地理课本、习题册等学习资源组合起来,并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只是对学习资源的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4]黄莉敏.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案设计探析[J].广西教育,2010,(6):64-65.

第2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13-02

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1 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 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 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 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3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奎群(1970—),男,河南新乡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然而,公民的国防观念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要提高公民的国防观念,重要的途径是加强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技能,树立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责任感,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2002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联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成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理论课实施的情况怎样呢?笔者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探讨地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现状及提高的策略。

一、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

通过对陕西省一些高校调查,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教师教得累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时事、外交以及电子、机械、生物、化学、力学、光学等知识的学科,这说明军事理论课教师最好由专业教师担任。然而,普通高校中不少军事理论课教师并不专业。调查数据显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中只有20.41%为专职教师,近50%的为兼职教师。[1]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大量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由武装部、保卫处或学生工作部门的行政干部或学生辅导员兼任。他们大都未曾入伍或未曾系统学习国防教育课程,军事理论素质较低。军事理论课对教师的高要求与授课教师军事理论素质相对较低的矛盾,导致授课教师教得累。

(二)学生学得苦

由于不少高校对开设军事理论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再加上军事理论课师资缺乏,授课时间过于集中等因素,军事理论课教学只能以“超大课”的形式进行,每次上课一二百名学生挤在一个大教室里。虽然不少地方高校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专业教师少,不少授课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有效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面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接受;实际上,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不高,学得很辛苦。

(三)教学效果差

学校国防教育的总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2)培养国防精神;(3)提高军事素质;(4)促进全面发展。[]高校还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的特殊培养目标。然而,学生上的军事理论课,与这一目的实现尚有很大差距。据笔者调查:学生对军事理论课感兴趣的不多,70%的学生上军事理论课是迫于纪律的压力和学分的需求;学习了军事理论课之后,能够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回答全面的学生寥寥无几,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另外,每年的大学生征兵入伍,虽然各高校的人武部极力宣传,但大学生积极报名的并不多。

二、制约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每一位军事理论课教师都想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受到下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一)教师素质

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前文已分析,不少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影响。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有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教育思想就先进,于是上课时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二)学生素质

教学活动的效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军事理论课给普通高校各专业的本、专科大一新生开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技能、接受能力上有区别,同一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技能、接受能力上也有区别。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专业差别、层次差别,即考虑所带学生是中文系的学生,还是物理系的学生,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如果不考虑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别,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三)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军事理论课教材通常分为军事思想、军事科技、战略环境、中国国防四大部分。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传授中国的国防历史、国防思想、国防法规、信息化战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决定了讲授法不能弃而不用。这门课又涉及到大量的军事高科技、战略环境和典型战争等内容,传授这些知识时,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运用直观的教学法,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授课时,如果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四)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它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选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学校的设备、资源等教学条件。如教师讲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时,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确实能达到直观、形象生动的目的,但展示图片、播放视频需要教室里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果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师只能因陋就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表现在三个方面:(1)抽象思维能力高度发展但尚未成熟;(2)情感丰富细腻但情绪波动大;(3)意志水平提高但耐挫能力尚待加强。[3]大学生还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特点,有效激发他们学习军事理论的内在需求,培养他们对军事理论学习的兴趣。

1.关注学生上课的表现

人的行为和表情是人内心活动的直接表现和显露,学生对军事理论是否感兴趣,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表情完全可以判断出来。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引导。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对教师讲授课程感兴趣。否则,教师要善于利用心理相容、心理共振、心理威慑及心理趋向等心理学的原则、技巧,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与求知欲。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注重军事理论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关联。当代大学生由于生长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国防意识薄弱,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这是事实。教师一味抱怨,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现实问题入手,增强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是富有个性的认知主体。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不同的认知水平,有的对当代国际关系感兴趣,有的对现代化武器有研究。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大学生群体在专业、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尽可能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二)发挥师生的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动力、强化、迁移、感染等功能,有研究者据此提出了情感教学的方法。情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而选取使用的各类方法和手段的总称。[4]

在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学法的策略有:

1.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征

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人认为学生上课应当放松情绪,然而,情绪过于放松,学习的效率反而偏低;适度的焦虑和紧张,学习的效率将达到最高水平;情绪过于高涨,学习效率也不高。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表现出高昂的情绪。教师高昂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保持适度兴奋与紧张。其次,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如发现大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或过于紧张时,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调整,如唱一首军歌,讲一个战争英雄的故事等。总之,课堂上,师生始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征。

2.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人的情感具有迁移的功能。如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穿上威武的军装,英姿飒爽,很容易使学生萌生敬佩、喜爱之情。这样,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感情迁移到对军事理论课的喜爱上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师生情感交流的方式很多,如对学生适时地表扬,会给他们一份鼓励和认可;善意的批评,会给他们带来内心的悔悟和反思;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得到的是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师生间这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的谆谆教导。

3.重视学生理智感的培养

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理智感表现为对所学课程充满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并能体验到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的乐趣。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理智感,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学习活动就不再显得被动、枯燥和压抑。

(三)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少学生不喜欢军事理论课,就是因为授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满堂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等内容,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吃力,如果教师采用讲授法进行深刻、系统的讲解,学生就能够迅速地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在讲授时,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插播有关图片、影像等资料,把讲授内容图解化、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接受知识。

2.对教材中学生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采用谈话法

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中国的国防历史、古代的军事思想等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学,然后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能力。

3.对当代热点问题或学生学习中有分歧的问题,教师可采用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法

如讲解菲律宾、越南等国占领我国的南海,我国政府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采用讨论、探究的方法就比较好。教师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做,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发现者。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四)采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立体化教学是以课程为单元,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体系。[5]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采用立体化的教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模式由单项到互动

传统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立体化教学模式尽管有教师向学生讲解,但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注重教师利用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说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把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教学方式由单一到多样

军事理论课教学不能一味地讲解军事知识,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如结合视频图片资料教学、补充学生关心的内容及挑选对军事理论有研究的学生讲解等就很有效。讲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时,有教师节选了一段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的视频,给学生播放,效果极好。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国际形势、当前热点问题较为关注,教师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及时把它们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措施由单一到多种

第4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民族地区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心理学》教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未能体现跨文化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倾向于中运用《21世纪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等优秀教材和推荐性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内容上体现了本土化、创新性、实用性、针对性,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有了很大的帮助,如让教师和学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学生掌握了丰富和创新性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技能,但同时,接受只是以西方文化与主流文化编制的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时,出现了文化适应和认同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成长环境、经历理、生活实践、当地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信仰、文化习俗与课程内容的差异等特殊的问题。这些差异造成了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冲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冲突,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间的冲突(民汉教师文化与民汉学生文化冲突),学生和学生间的冲突(民汉学生或各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冲突)。这些文化冲突、文化适应、文化认同问题直接影响公共心理学教学效率、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现、也可能会影响该地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2.未能体现因材施教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半以上,有的比率达到73%。少数民族学生带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世界观、语言和思维方式等,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教材选订、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语言、考核方式等方面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特征和汉语水平。

3.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和政治、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特殊的教育对象,对于该地区的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有较强的政治敏锐力和思想政治觉悟,能适应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外还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自然要求教师应该有多元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看待社会和教育中的诸多的问题,对学生的不同的文化及民族、习俗等背景要有充分的了解。

4.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虽然经历了从内容上的西方知识体系、转向到本土化的过程,逐步完成了主流民族的经验、文化、历史、观点传达到下一代的主要任务,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来说,忽略了其他少数民族,这样对主流群体的学生有不良影响外还对少数民族学生自尊感受到伤害,课程内容涉及方面未能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和当地需求,不未能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和案例以及心理特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逐步变成心理内部的矛盾。

5.语言障碍成为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或从汉语获得信息跟第一语言不同。他们在接触汉语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母语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在“学习汉语或者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会很自然地用大量的母语知识去帮助理解和运用汉语知识。如果母语知识系统和汉语知识系统没能更好的建立关系,然而就会出现对汉语知识的识别、分类、储存和巩固过程的障碍”。

二、民族地区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寻找适合跨文化教学的语言,即《双语》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比例选择使用“双语”进行教学,对基本内容用汉语讲授,对于重点、难点用母语讲解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2.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跨文化高师心理学教学的目标与普通高师院校的教学目标并无差异。“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所要预期达到的结果,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心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依心理学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觉遵循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合理、科学、紧张而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发展健全的个性

3.打造能够承担跨文化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教师队伍

承担高师公共心理学跨文化教学的教师必须保持文化多样性,按照教学对象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价值观点来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心理学基本理论联系到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系。具备跨文化教学评价能力和引导能力,合理评价文化差异,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现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4.开发有效评价跨文化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方法

“心理学的教学应当突出师范性和应用性,应以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为重心,为此,在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应加大主观试题和能力测试的分量,尽可能多地体现在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避免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 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小学书法教育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地方高校科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中教科书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探究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教育心理学发展问题原因及其解决策略的探析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析学校教育中的德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地方财政支出偏向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 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PowerPoint电子讲义的“迷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析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相关解决策略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幼儿进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河北传媒学院官网介绍,http:///zjhc/xxjj/.

[3] 高有祥,张西静,李政.“威斯康辛理念”对我国地方院校传媒教育的启示[J].现代传播,2016(6).

第6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相应的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加大,新课标要求下,中学地理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

发展。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体制和思想不到位,管理较为松散,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学生没有认清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等等。现实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些学校认为地理教学并不如数语外课程重要,地理教学只占据了很少的时间。此外,学校缺少专业化的教学力量。地理课程教学的氛围和环境并不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地理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致使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需要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

1.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社会的重视

学校和社会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从制度上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积极健康的引导在地理教学方面的创新,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教育管理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制定符合现实的相关制度,只有这样在大的方向上有了制度的保障,才便于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方案的实施。

2.增强趣味性和联想性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通过现代化设施和设定新颖的教学方案,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通过多媒体短片、图片等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或者在教学时通过小组学习对所涉及的地理知识进行高效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高效地理解地理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创新需要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并且创新的同时还要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7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即使现代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只有使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对存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存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看到了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切实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但是虽然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根源,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目前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课堂教学魅力不够

所谓有魅力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课堂,而想要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趣味性不够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一些词汇或者对话的过程中,本来可以将很多有趣的元素与教学结合起来,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有效的引入趣味元素,使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自然难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自然也就难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层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不足

现代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班级进行管理,然而这个管理的概念,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的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目前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没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三)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尤其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更需要教师将新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意识到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要性,也能够结合实际教学的要求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然而教师并没有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化的要求,因此,依然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四)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切实落实

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由于难以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安排,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占较大比重,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二、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对教学引起重视,而且还要对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只有扫除了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魅力

为了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有效的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虽然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很多知识点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知识点也需要学生练习,但是,教师要能够巧妙的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之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而且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在加强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方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的环境、时间等进行有效管理,切实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初中英语教室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通过学习不仅在理论层面掌握更多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而且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应用,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

(三)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

针对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不够丰富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并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在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相关的方法与技巧。一方面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进行思考,结合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知识点,教师应该梳理出清晰的线条,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显得十分被动。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随机性,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四)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第8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就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主要是指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中设立的高职院校,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提升的高职院校。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当下我国教育系统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承担着高校招生比例超过了50%,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对于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以办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进行改变,以“长效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每年的招生数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在整体教育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高职院校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其定位以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人才为发展使命,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立德树人为发展理念。这样一来,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要注重就业为导向。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发展目标[2]。关于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内容:

二管理理念滞后

高职院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育管理理念以“管理”为中心,缺乏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缺乏对学生思想进行有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能够开拓管理视野,把握教学创新,进而导致相关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意识到了就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单纯地以就业教育为主,势必会忽略思想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地职业定位,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3]。

三教育管理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与办学理念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办学理念未得到有效确立,这就影响到了管理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思想规范,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管理和约束。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注重约束,对内缺乏思想引导。对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考虑到学生行为因素,忽略了学生思想问题[4]。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其外在行为受到了较大的约束,但是其思想并不认同高校管理,从而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存在较大的不足。学校教育管理,以“服从性”和“计划性”为主,导致学生个性受到较大的约束,想要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将无从谈起。这种发展模式下,人才培养缺乏能动性,导致学生只是对书本知识和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掌握,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难以实现对技术和知识的创新认识[5]。

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地运行机制,是保证相关政策落实的关键。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独立性,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发挥合力作用,从而难以实现“1+1>2”的发展目标。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不顺畅问题,导致单位内部关系难以理顺,在处理问题时,缺乏有效合作。尤其是当基层管理单位存在问题,上下级之间无法对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导致机构之间责任推诿现象较为明显[6]。针对于上述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想要更好地发挥管理效果,有效地实现学生管理,将很难做到。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越显突出,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点。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高职院校管理各个部门的协调性,注重发挥合力作用,也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关键。

五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性议题。在发展过程中,长效机制构建要注重把握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情况,能够立足于现阶段发展特点,以长远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看待这一问题。关于高职院校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对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六注重构建长效机制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将这一理念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应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需要靠“人”来完成,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长效机制构建的最终效果。在构建管理队伍过程中,要建立队伍成长机制,并配合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这样一来,才能够实现队伍培养目标[7]。在对该问题处理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首先,注重强化责任意识,能够使教育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以新理念、新思想看待教育管理机制问题,从而加强对管理办法创新,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其次,把握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以此作为基础,培养长效机制管理队伍。思想观念问题对于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否具备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效果,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能够将之真正地应用到实际发展当中;最后,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如何对方法进行革新,是队伍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议题。对此,要注重管理队伍能实现有效交流,相互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升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技巧。同时,教育管理队伍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沟通发现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样一来,才能够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8]。

七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要注重把握高职院校发展情况,将“就业指导”摆在突出位置。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向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并能够对就业情况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对自身定位进行明确。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机制构建,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注重对学生就业指导方案的构建,能够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把握,实现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9];第二,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有一个有效地参考,使学生能够提前对自身就业进行规划;第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品德,在日后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奉献,刻苦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完善学生的人格;第四,注重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可在课余时间或是放假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丰富社会阅历。

八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激励机制构建

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好地结合应用。教育与管理激励机制构建,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并配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实现外在约束和内在管理的有效结合,从思想方面,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在激励机制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教育管理思想、方式进行转变,能够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激励;第二,可采取“榜样”的激励机制,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第三,开展内部评价,让学生积极参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信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九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要注重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情况,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使长效机制构建相关举措满足发展需要,这样一来,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思想管理,使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改进。只有这样,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阚国平,刘建成.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14,08:42-44.

[2]陈伟.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J].世纪桥,2015,02:65-66.

[3]李晓林.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00-102.

[4]陈玄令.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18-19.

[5]李有斌.高职院校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12:142.

[6]刘硕,郭本伟,李晓霞.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探索[J].科技视界,2012,04:158-159.

[7]杨婷婷,张金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25-126.

[8]覃金昌,苏庆勇,杨华,张肖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J].科技信息,2011,05:206-207+222.

第9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对策研究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越来越少,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现在全世界都注重三者关系,让三者其协调发展,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出更多的地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解决高中地理课堂低效率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高中有高考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地理知识基础不同,学生智力因素,性格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差异会越来越大,学生整体素质不平衡,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造性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能具有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注重课堂互动。

教学内容更新无论对学生高考,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都是很必要的。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时变化,去掉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补充一些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认识、发现解决地理知识。也没有给其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会严重局限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探讨与交流,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耐心的听取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教师留一些参考题目,让学生之间讨论,注重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方法,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系统掌握地理知识,能利用相应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具有解决问题能力。

2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地理课程开展前,要对每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并且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计划和方案的科学制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高层次学生在系统学好高中地理知识,主要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地理知识应用技能。中等学生主要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系统的掌握高中地理理论,系统的理解高中地理知识。最后层次的同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学好基础知识。

2.2增加课堂教学互动。

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去讲解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怎样的互动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将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的结合,还要很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爱好,以及学习方式和习惯进行互动。

2.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科协学习方式是终身受益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是最简单学习方式,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课中要积极参与知识分析,课后要经常复习。这三点学习方式,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最有效的。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一些问题,典型的问题就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素质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引进先进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华,周卫平,杨维.搞好问题导教提高教学效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

[3]尤金洁.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

[4]黄云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6)[5]蒋溢,向松.新课改下通江县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6]吴元春.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7]吴万宁.突破高中地理教学的思维定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8]马祝敏,周申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9]赖在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