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行政管理的知识精选(九篇)

行政管理的知识

第1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字:知识经济; 行政管理; 知识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

前言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 ”的良好发展态势,令世界瞩目。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人研究。但它在当今的行政管理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普遍概念是:知识管理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实际情况而做出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一概念首先从行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知识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它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 使行政管理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努力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赢得竞争优势: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蹦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行政人员创新能力相互结台.进而增强行政单位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

1.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

网络技术不仅能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形成有效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是政策如实执行的保证,但要对政策进行监督必须先了解政策的制定缘起、内容和执行中的有关规定。过去,由于群众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过程,无法对政策执行进行比照,即使政策执行中存在扭曲、变形也不知道,监督从何谈起。监督的不易和不力,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广泛存在。问题出现并不说明我们没有监督体系,而是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下级间的互相包庇堵塞了正常的监督渠道,公众想监督又怕报复或苦于没有直接的监督渠道,外部监督形同虚设。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行政决策的网络化成为可能。行政决策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人们通过网络就可轻易揭开行政决策的帷幕,把决策方案的选择项与个人利益作对照,确定自身立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决策由封闭的暗箱操作过程,变为下级、民众可以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过程。民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政策,为监督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条件。此外,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反馈的传输环节。只要政府有“越轨”行为,民众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监督部门举报。同时网络以“秘密”方式进行投标,消除了民众的顾虑,大大提高了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2.以人为本的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将日渐成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政管理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另一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望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这些都是促使行政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推到空间的中心地位,以此借鉴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知识经济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 二是以较高的加速度发展,创新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导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生产、占有和利用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 行政管理单位必须在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方面加以提高。所以管理者必须把信息的获取、提炼, 知识的研究、创新, 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管理单位已设专门的“知识主管”, 其职能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1.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2.行政绩效管理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绩效评价必须包括知本含量。知识经济的运作使知本的地位跃居于资本的前列,知识的拥有量、拥有类型以及知识的运作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组织管理者面临着在知识方面把战略与运作结合起来的高层需求,组织自己必须根据知识要素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调配;组织的竞争对手不仅应该知道对手的物质竞争力,而且应该知道对手的知本竞争力。并且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组织知识社会效益化、商品化。

三、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 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陈俊生. 加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j]. 领导科学 , 2002,2:4-5.

[2] 邓泽宏,何煦,郑丹. 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适应wto规则[j]. 对外经贸实务 , 2002,3:34-36.

[3] 周德民. 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2,11: 160-162.

[4] 李洪仁. 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 理论与改革 , 2002,1:40-42.

[5] 黄海霞.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深化[j]. 瞭望 , 2002,28:48-49.

[6] 张劲松. 政府知识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2002,7:53-55.

[7] 吴瑞坚. 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2000,3: 62-66.

[8] 欧日瑶. 知识经济的来临与行政管理科学化[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2000,3:26.

第2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 现代行政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

世界级管理大师杜拉克在其所著《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我看来,从杜拉克的这一观点出发,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策划设计、咨询顾问等行业,这种“合伙人”关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人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智慧家”将要与“资本家”平起平坐的时代;智慧家拥有过人的经营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开发智慧,其大脑无异于一座金矿。在国内特别是深圳的一些企业如华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义”的旗号,即把知识转化为认股权、股利和红利。在股权安排上,让最有才能的人拥有重要股权。

另外,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而变。根据杜拉克所说,由知识型工作者组成的现代组织,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团队式的、平等的关系。管理者在这种团队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励。知识型工作者不像传统的工人那样受到机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监督。相反,机器在知识型工作者手里能产出什么产品,以及产出什么质量、什么档次的产品,几乎完全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离开知识型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机器就是一堆废铁。知识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种生产工具即知识,因而比传统的劳动者拥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容易替补。知识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他离开公司,受损失的不是个人,而是公司自己。因为知识型工作者往往是组织中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否则他就是无用的。组织付给员工工资并不能得到他们的忠心,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其价值得到实现。对于知识型工作者的劳动,既不好实行计时管理,又不好实行计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职“购买”,又不能仅用“哥们意气”去笼络;既要给他们提供比较优越、宽松的工作空间,使他们能不受打扰地、自由地从事创造性劳动;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导,因为即使他们确实整日都在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没有正确引导,没有良好情绪,也难以激发灵感。由此可见,“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实在是一门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就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那么,管理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最主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当代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紧跟当今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行政管理还要实现网络信息化,也就是我国的行政管理要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端坚.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j].党政论坛,2000,9:29-31.

[2]李洪仁.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2,1:40-42.

[3]周德民.略论中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60-162.

[4]陈俊生.加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j].领导科学,2002,2:4-5.

[5]邓泽宏,何煦,郑丹.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如何适应wto规则[j].对外经贸实务,2002,3:34-36.

第3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管理与提升。因此,对员工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的能力与效益方面来。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要树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

世界管理大师杜拉克的《巨变时代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代表。此书鲜明地提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从杜拉克的这一观点出发,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策划设计、咨询顾问等行业,这种“合伙人”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由收集整理人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智慧家”要与“资本家”平起平坐的时代;智慧家拥有过人的经营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开发智慧,其大脑无异于一座金矿。在国内,特别是深圳的一些企业,如华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义”的旗号,即把知识转化为认股权、股利和红利。在股权安排上,让最有才能的人拥有重要股权。这样的管理极大地发挥了知识工作者创造力,促进了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二、要改进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应改变。按照杜拉克的观点,由知识型工作者组成的现代组织,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团队式的、平等的关系。管理者在这种团队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励。知识型工作者不像传统的工人那样受到机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监督。相反,机器在知识型工作者手里能产出什么产品,以及产出什么质量、什么档次的产品,几乎完全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离开知识型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机器就是一堆废铁。

知识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种生产工具即知识,因而比传统的劳动者拥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容易替补。知识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他离开公司,受损失的不是个人,而是公司自己。因为知识型工作者往往是组织中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否则他就是无用的。组织付给员工工资并不能得到他们的忠心,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其价值得到实现。对于知识型工作者的劳动,既不好实行计时管理,又不好实行计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职“购买”,又不能仅用“哥们意气”去笼络;既要给他们提供比较优越、宽松的工作空间,使他们能不受打扰地、自由地从事创造性劳动,

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导,因为即使他们确实整日都在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没有正确引导,没有良好情绪,也难以激发灵感。由此可见,“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实在是一门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三、实施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策略

1.加强网络技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管理的前沿性工具,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就拿网络技术来说,有的企业行政人员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切实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教育,使他们掌握最起码的信息管理知识与应用技术。

2.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

3.改进行政绩效管理。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论

第4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相关热搜: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

引言:行政管理对社会和生活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需要跟随社会背景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们追求创新,利用知识创造财富,从而体现各自的价值。知识经济给行政管理带来的众多创新的因素,为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指的是依靠知识和信息的力量发展经济的模式。在这种模式,新型技术和方法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整个社会的深入改革的发展带来的新契机。知识经济突出特点可以分为三点:

(一)全民素质得到提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认识到法律和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参政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现代人将更多的注意力和谈论内容集中到国家的发展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全民素质的提高给行政管理的具体步骤和效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起到了监督行政能力的作用。

(二)信息社会化、公开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共享,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信息。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进而可以享受现展的文明成果。

(三)创新产品和创新思想活跃。在知识经济时代K,创新产品和创新思维是最大的特色。人们对社会需求十分敏感,进而创造出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产品,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式,细化管理能力,简化管理步骤,使得管理保持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

二、知识经济给现代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为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各种要素,是社会破旧立新的关键。行政管理需要利用好知识经济带来的技术、思想和人才等多种资源,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时代新矛盾。

(一)完善行政管理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思想和经济形式涌入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对行政管理的认识,对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完善自身的服务理念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行政管理理念是管理工作进步的内在因素,是突破制度缺陷的关键内容。我国经历了多个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行政管理理念需要与经济发展处于相匹配的状态,促进经济进步,完善行政服务。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技术、人才和资源,正在加速行政管理的发展,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细化行政管理职能。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给现代行政管理的职能建设精细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事务简单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运用,使得社会经济出现更细分支,要求管理方向精细化,不断调整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和公共管理。行政管理部门的精细化涉及到管理运行程序精细化、部门服务内容精细化以及工作人员精简化。行政部门在认清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简化内容运作程序,满足社会需求,并不断提供工作效率。

(三)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方式自动化。在大数据时代,行政管理部门几乎摆脱了纸质化办公传统低效方式,采用计算机和互联M等多种新技术辅助办公,大大缩短了事务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正确率,使得行政管理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这种半自动化的处理方式与知识经济有着莫大的关系。与此同时,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者也必须接受知识经济的教育,熟练掌握多种技能,以便应对工作中的问题。知识经济为行政管理部门运转提供了硬件和软件设备,让管理部门有了承担处理新时期问题的能力。

(四)行政管理部门发展有方向。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各个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开放的环境中,行政管理需要改变自身的传统看法,增强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以便灵活的处理新型问题,实现行政管理的高效化。

三、基于知识经济之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措施

行政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经济带来的时代元素,离不开技术、人才和创新等诸多要素。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进行提高,否则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服务需求。

(一)行政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和模式。行政管理不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但是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陈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增加内耗,加大经济活动的内在成本。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看,行政管理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打破人们的固有思维,依靠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优越性,全面提高行政管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行政管理的改变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基层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收效。比如:资金预算和资金运转这两个阶段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准确性的评估,减少资金不恰当利用带来的二次成本,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行政管理的改革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内部资源。

(二)行政管理人员不断优化,增强创新意识。行政管理效果与管理人员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意识会给整个管理带来明显的影响。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完善管理职能,使行政管理跟进现展。人才是创新活动关键的因素,有着巨大的潜力,对整个管理体制的革新和运行影响最为明显。比如:行政部门进行技术和体制的改革后,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现实需求进行调整,进而使新技术和模式适应实际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管理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其工作的基本素质,是完成基本工作的必备品质。行政管理层需要开发个人智慧,注重团队合作,灵活处理现实问题。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完善和发展。

(三)缺少配套的机制建设和保障建设,缺少长远和综合的规划。工行个人信贷体系建设不完善,专业条线不清晰,专业部室责权不明确。由于拥有了庞大的客户基础工行更多的关注数量型的指标进度,造成了部门间分别考虑自身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开发满足于现状,没有长远统一的规划。

四、完善工商银行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数据挖掘与应用。加强大数据先进理念的应用,结合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际与信贷信息化应用管理现状,首先是要增强信贷风险决策的数据依托理念。在信贷介入、扩张、控制、压缩、退出时机把握上,提高信贷风险管理决策的量化依据比重。其次要加强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应用,提高信贷风险预判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搭桥互联网企业,建立大数据为依托的信贷产品风险管理平台。模仿和跟进在大数据应用有领先经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与互联网社区、电子商务等企业合作,例如阿里巴巴等[2]。打造和形成以工行具有主导经营管理权的O2O、B2C、B2B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平台建成后,可依托平台不断丰富的信贷产品’积累网络用户的信贷交易信息、行为及信用数据信息,从中总结和摸索适用于信贷风险管理的数据模型或方法,为深入推广应用大数据提供经验。

(三)建立多技术结合数据仓库,形成多渠道数据网络。建立依托关系数据库、并行处理和分布式技术等方法的数据仓库,加强相关技术的学习与引进,将全行不同系统中存储的涉贷客户信息,如财务、资金、经营信息等与贷款质量变化联系起来,从而在更完整的信息视图上揭示风险的关联性,提高风险早期发现和识别的可能。

(四)行政管理内部开展能力培训活动。知识、技术和创新思想等都需要进行培训,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行政管理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的,需要行政管理人员时刻接受新思维、新技术,确保行政管理处于先进水平。行政管理的决策层和执行层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找到制度或者自身的缺点,掌握更多的技术应用能力,带动行政管理的全面改革。比如:行政管理的质量评估方法和操作方式的转变。现代化评估手段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保证评价真实有效,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对行政管理的水平也可以得到真实性反馈。行政管理内部开展的培训活动一方面我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和理念,另一方面规范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行。在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才可以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结语:知识经济给行政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多种要素,使得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找到新起点,实现突破。行政管理还应将创新思维作为发展的重点内容,以便更好的适应现展环境。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重点研宄了工商银行利用大数据进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操作方式,得出了其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模式相比的优势,结论如下:①工商银行有较大规模的个人信贷业务及大数据系统,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个人信贷的风险控制;②工商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与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相比,有多项优势;③大数据应用面临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方式来改进。

金融服务市场己经变得非常复杂,风险管理职能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在未来的数年中将继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综合性风险管理举措必须不断演变,以便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随着业务的变化,用来评估和管理风险的工具和流程也必须变化。大数据等技术将越发重要,随着技术手段的逐渐成熟,其技术在风险管理、客户分析、绩效提升等方面开始田显其重要价值。

第5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 结构模型 应用框架

论文摘要:从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论述将知识管理引入电子政务系统的必要性,提出电子政务环境下知识管理系统及其技术支撑体系模型,同时结合“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架构,分析知识管理的应用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分层结构模型。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也就是说政府各部门之问及政府与公众之问无法实现数据与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主要是由于各部门的网络系统都是由各部门自行构建,数据格式、技术实现和管理形式也不统一所造成的。如何有效地将大量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创新并使其转换为生产力,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解决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在电子政务中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

然而,目前将知识管理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还十分匮乏。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进,政府需要发掘公共管理的战略知识并进一步加以优化,从而将知识管理整合到电子政务中去。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要求,将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中,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更高层次。

1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系统模型

知识是指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信息,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则是指,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信息与知识传递给适当的人,使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与知识,采取行动,产生效益的过程j。从信息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是把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于政府部门和电子政务而言,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利用知识编码、知识分类及数据挖掘等工具对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开发和利用,通过建立知识中心、决策支持系统来充分利用和共享政府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并充分挖掘政府信息资源和知识的内在潜力,将其真正转化为政府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从知识的生命周期来看,电子政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条包括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等知识处理环节的知识链。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将知识管理引入电子政务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电子政务系统则是指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实现政府政务流程和职能为目标的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功能和模式的具体技术实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从2o世纪末开始,国内外诸多学者就已经致力于电子政务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中,mariawimmer和rolandtraunmuller(2000)论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知识管理已经从最初以知识分配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发展到新一代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silkepalkovits,robeawoitsch和dimit6skaragiannis(2003)指出,电子政务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整个过程中信息量的庞大繁杂,使得知识管理的引入成为一种必然,强调电子政务的运作需要适宜的知识管理战略j。uwe heek,andreasrogger(2004)提出了一个可以将政府政务模式和信息管理动态结合起来的知识管理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自1998年知识管理理念和思想被引入我国之后,国内也有学者开始了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研究。赵雪芹(2005)论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指出电子政务中的公共事务、政务办公等信息流需要用知识管理的新思维加以协同统一。李淑梅(2004),高洁、辛文卿(2005)从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对信息资源价值的提取,进而促进政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将知识管理引入电子政务的必要性。范君晖(2004)初步论述了融合知识管理理念的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策略,在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了解政府工作模式与业务流程、建立知识库、将知识管理渗透到oa系统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思想。

综上可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强调了知识管理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构建一种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势在必行。1999年我国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开始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虽然截至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系统,但大多电子政务系统仅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上网,政府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却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导致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远落后于公众需求。而在电子政务中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仅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实践,而且有助于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和知识的整合和共享,进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行政创新能力。因此,研究如何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方案

3.1系统设计的出发点及目标

实行“一站式”服务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目标,这对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充分了解并利用彼此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一步进行信息整合、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加快知识的使用和流动,并创造经济价值和管理效应是知识管理的核心。而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应从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一站式”服务的框架模式来进行。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采用先进的知识管理方法和产品,探索出一 套符合中国政府实际情况的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方案,以实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进而提高政务效率。当前,在我国政府内部构建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务系统,应从一系列关键点着手:首先,最大程度地挖掘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的内在潜力;其次,充分利用和共享政府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再次,系统化管理政府业务流程中的无序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和二次使用;最后,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和方法,重新梳理政府职能,设计出全新逻辑的电子政务系统。基于以上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信息采集//管理/展现、信息自动归类/存储/传递、知识识别/加工/共享、智能检索和导航、数据库服务、安全控制管理和网络系统管理等。

3.2电子政务系统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框架

“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架构,主要是通过信息、协作交流及办公管理等服务平台,为公众用户和政务专网用户分别提供接人工作流引擎、电子政务构件、个性化管理及服务集成等基本服务功能,使公众、企业通过具有统一人口的服务平台,简单快捷地获得全程电子政务服务的同时,也使政府公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信息系统间平滑切换,实现协同办公,提高办公效率。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其设计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自始至终贯穿着知识管理理念。根据新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目标,结合“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架构,建立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框架,如图2所示:

在以上应用框架中,人与知识通过政务互相联系起来,实现了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传递给适当的人。通过信息、协作交流、知识管理以及办公管理四大功能平台,将知识管理的价值链贯穿于电子政务系统运作的整个过程,从而,知识管理的内容、目标及最终价值可以得以实现。

3.3新型电子政务系统的理论模型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标准,我国构建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可分为以下五个层面来进行:

(1)it基础设施平台。主要为为整个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网络通信和系统服务。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将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硬件设施连接起来,形成基础网络层,为信息提供数据通道。硬件设施配以相应的系统软件构成网络系统层,向上一层——信息资源服务层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所必须的基础设施;

(2)信息资源服务层。这是一个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负责管理存放政府各类基础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加工、提取和过滤等过程,向其上一层——应用服务支持层提供数据;

(3)应用服务支持层。这一层面包括工作流管理和电子政务中间件等,向更高层——业务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同时通过各应用系统完成具体的政务应用;

(4)业务应用层。包括电子政务中gtog、ctob、gtoc和gtoe不同模式下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行业应用系统等;

(5)表现层。表现层处于电子政务系统的最高层面,主要包括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交互来完成政府沟通等职能。

在了解政府工作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图2所示的知识管理在“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框架,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图1所示的知识管理模型,我们可以构建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分层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以上是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模型,该模型充分融合了知识管理的思想,通过知识管理将电子政务服务对象、政务和政府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三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it基础设施平台作为最底层平台,为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知识管理提供各种硬件和软件支持。电子政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信息在信息资源服务层被加工处理,成为有用的知识并存储在知识中心,以供电子政务的使用者访问和提取使用,这一层为知识的再利用和共享做了充分的准备。知识管理的大部分过程主要集中在应用服务支持层和业务应用层,其中,前者作为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的技术支撑体系,集中了信息和办公管理两大应用平台,这两大平台及协作交流平台将和主要位于第四层——业务应用层的知识管理平台共同完成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具体业务应用。表现层中的公众和政府公务人员既是知识的使用者,又是知识的提供者之一,同时也是电子政务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最终受益者,这一层面体现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6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在现代政府中实施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不是形式上的跟风。而是政府面对13益复杂的社会变化所产生的现实需求。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是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都要求政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尽快向电子化政府过渡n]。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政府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规范政府流程,提升部门间的协作,促进应用平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作为社会管理组织的政府必须对政府内外的各种知识进行必要和有效的管理,以迅速回应各类主体对于政府的知识诉求。在我国,知识管理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O年代后期。而关于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即1999年汪大海率先将运用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引进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最近5年来,政府知识管理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知识管理和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其进行系统梳理的研究还屈指可数。因此,有必要对国内政府知识管理研究文献作一阶段性总结.为政府今后更好地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供有益的探索。

2政府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自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其定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综合各方观点并结合政府管理特征.认为:知识管理是指知识主体对知识资源进行收集、组织、创新、扩散、利用和开发的一系列连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它的目的是运用组织所具有的群体智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满足应对和处置各类事件的决策需要。从本质上来看,知识管理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获得正确的知识,以形成正确的决策。目前有关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并不多,给出政府知识管理定义就更少了,这里介绍2个有代表性的含义:

(1)熊枫认为,政府知识管理是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内外部网络,以实现对政府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最大化利用,最大程度地带动政府的创新服务,提升执政能力、竞争力和知识资本价值的过程;

(2)邱均平指出,政府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加快政府内部知识的创新、流动和利用,其目的是增强政府的活力和凝聚力,激活政府的创新能力,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决策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精简高效、具有竞争力的学习型知识政府[3]。

3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综述

在对研究成果进行调研中,笔者首先考察最近几年部级课题对政府知识管理及其相关课题研究的资助情况。政府知识管理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具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特点,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该领域的研究均有资助。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检索,发现获批的政府知识管理研究申请课题共36个,主要集中在2008和2009年,如华中师范大学夏立新等主持的“基于本体的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高国伟主持的“面向政务流程重组的柔性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平台设计”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政府知识管理及相关课题研究的资助项目共25个,同样是集中在2008和2009年.主要分布在行政管理和图书情报学等学科类别下,如2008年资助的博士后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樊博主持的“绩效驱动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及协同应用”研究、2009年资助的一般项目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张维平主持的“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建设创新研究”等。还有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刘焕成主持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中的知识管理与信息共享”研究和2005年浙江财经学院刘辉主持的“公共化知识管理:电子政府未来发展的取向”研究等。而2005年之前则几乎没有发现针对此领域的资助。从上述两个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对政府知识管理研究的关注。其次,笔者采用传统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分析政府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现状。主要从时间分布、基金资助情况、来源期刊种类、关键词词频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政府知识管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重庆维普等中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1年3月。得到结果55篇,有效结果(去除非规范文献)为53篇,其中含4篇硕士学位论文。对这5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从的数量在时间分布上看,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于2l世纪初,2004年文献数量开始有较大的提升,到2007年达到了高峰。可以预计.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2)从基金资助的情况看,相关的研究课题有来自部级自然基金项目和社科基金项目的资助;有来自湖南省教育厅等省级基金项目资助;也有来自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知识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水平较高,研究人员比较集中。

(3)从来源期刊种类看,图书情报档案类期刊发表l3篇,党政学院学报和高校学报发表15篇,其他的分别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类期刊上发表。可以看出,高校学院和科研机构,尤其是图书情报档案专业领域学者,对政府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对集中。

第7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伴随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将对组织的良性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对知识价值链的认识,文章认为,现阶段影响政府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网络型多通路知识转移途径、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和知识创新型组织文化。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电子政府、创建学习型政府最终实现构建和谐型政府的目标。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对知识进行创新,以便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提出应变策略,是政府在未来的竞争中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社会管理核心主体的政府,拥有丰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借鉴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实施政府知识管理无疑是优化政府内部管理、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在政府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因素会影响到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因此,只有在明确关键因素的基础之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国政府知识管理的实施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

一、知识管理概念的界定

关于知识管理的涵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①知识管理专家yogesh malhotra(1998)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有机配合的组织过程。②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将知识管理定义为:“知识管理是使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场合和载体传递给恰当的人,以实现最佳的组织决策,从而运用整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应变和创新能力。”③郭毅辉、张立厚(2002)认为:“知识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采用技术、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知识作用于知识而创造需要的新知识的过程进行科学的计划、指挥、组织、协调和控制,从而有效地保证组织目标顺利实现。”④不难看出,国内外学者都是以知识和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为核心来探讨知识管理的概念。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知识管理进行了界定。知识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知识共享为目的,为增强组织绩效而创造、获取、使用和管理各种知识的动态管理过程。知识管理能够有效整合组织整体资源,提高组织整体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模式

政府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进行管理,使政府的知识在传递过程中不断增值。知识价值链通常包括知识的储存、知识的传播、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整合以及知识的创造等环节,知识在这个知识链上形成一条知识流。政府知识管理实施的主要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这条知识链展开的,它构成了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图-1政府知识管理实施的基本模式

成功的政府知识管理在于对知识价值链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并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加速知识的流动和应用,使知识成为政府组织创新不懈的源泉。

三、影响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关键要素

企业在特定行业或特定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和骄人业绩所必须集中精力搞好的一些因素被称为成功关键因素。这里,笔者引用这一概念,根据政府知识价值链的关系对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政府知识管理实施的成功关键因素主要有:网络型多通路知识转移途径、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和知识创新型组织文化。

(一)网络型多通路知识转移途径

知识管理需要良好的组织基础,政府需要组织成员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丰富和管理不断发展的知识。因此,政府组织应该借鉴企业经验,通过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或知识主管,保证知识在政府组织内部能够横向、纵向地自由流动,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创新与应用。同时,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转移,这些途径可以相互促进从而成为网络型的多通路知识转移途径。成功的知识管理都强调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知识转移,每一种途径通过不同方式增加了知识的价值并促进了知识的使用。随着互联网和全球电讯系统的发展,交流的途径大大增加了。政府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多种知识转移的途径,如在门户网站上开辟bbs、建立“实践社区”等,从而在实现知识转移的前提下,降低交流成本。

(二)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

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往往是一种不自然的行为。因此,要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就需要有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激励机制。在传统的政府组织管理模式中,过多地依靠了管理、监控、指示、命令等刻板的管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组织成员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成员的知识更丰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更强,因此,在激励他们自觉参与管理和创新时应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创新,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约束之下进行工作,导致他们创新激情的消失。为了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与应用,政府必须借鉴企业知识管理激励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管理激励系统,使政府组织成员乐于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

(三)知识创新型的组织文化

当代美国公共管理学、组织理论的著名学者j.q.威尔逊认为:“组织文化是由协调运转机制所具有的使其对相同的刺激因素做出与众不同之反应的那些已经形成的且持久不变的特性构成的。”⑤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组织”(包括企业、政府)都要适应如下要求:第一,以知识为资产,通过跨领域学习和知识交流合作创新;第二,建立共享的知识和不断学习的文化;第三,从向协调工作转变的新概念“领导”理念;第四,宽松的环境和团队精神相结合,等级制和网络组织相结合的柔性机制;第五,需要智慧集成,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环境和打破界限或界限模糊的生产和研究系统。⑥因此,在政府内鼓励知识共享,营造知识创新型的组织文化是政府知识管理的关键之一。通过政府内知识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联系,逐渐形成知识管理的网络。

四、我国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路径

在明确了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电子政府、创建学习型政府和打造高效政府最终实现建设和谐型政府的目标。

(一)遵循“人本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需要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人的保障。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即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知识管理的视角下,我国政府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人本管理原则。政府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将直接带来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大胆授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知识型公务员拥有知识资本,在政府组织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因此,政府管理的重心要下移,行政领导人员要敢于、善于对下属进行授权,给知识型公务员比较大的自,从而通过改善人的因素来提高政府整体的工作效能。其次,要民主互动,改善政府工作氛围。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增加公务员对政府组织的关注,增强其主人翁感和个人成就感。再次,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力度,保持政府活力。人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人才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高度重视和培育大量的创新型知识人才,政府组织才能有效地推行知识管理,创新政府管理。

(二)强化知识管理效能,完善电子政府

知识管理与电子政务的结合,促使政府工作建立在知识化、科学化、网络化、技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基础上,从而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成长为知识型政府提供了有效渠道。具体来说,可以从五个途径加快建设电子化政府。第一,加快通信网络建设,将政府网络和其他网络连结在一起,使整个社会分享彼此的信息。第二,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和数据库体系。电子政务要求政府将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和数据库体系。第三,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电子化政府的重要目标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能够而且必须向社会公开,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政府要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重点,加快建立经济、贸易、文化等政府部门主导的电子公共资料库,在最大范围内提供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扩大信息资料的交换与流通途径。第四,完善电子化政府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电子化政府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这主要包括涉及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涉及个人隐私的法律、涉及信息安全的法律和涉及政府信息化的其他法律。第五,加强电子化政府的信息安全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信息化正在由以专属主机和封闭网路为载体的开放式分散处理机制,逐步走向由国际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体信息交流和业务处理机制。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失。⑦

(三)依照“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政府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人们不断地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所真正期望的结果;在其中,人们可以培养新的扩张性思维方式;在其中,人们可以不断学会如何在一起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创建学习型行政组织的前提。知识的收集、开发与应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知识管理是不断延续的。作为政府组织就要首先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使组织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政府组织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第二,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政府要解决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把学习与工作系统、持续地结合起来,使人员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保证组织成员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政府还要鼓励积极学习,将知识的拥有量和自身知识对组织的贡献量与职务升迁、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培训、考核、任用、晋升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三,强化系统思考能力。构建学习型行政组织需要充分改善行政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使组织的管理者能够协调各部门间的行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加强反思和团体学习的能力,使其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共同承担组织面临的任务。第四,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善于结合实际,将单位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相关程序引入创建学习型政府的轨道与程序中。

第8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两岸;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职能;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马: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2-0044-04指出:“知识产权是信息技术产业的生命线,没有知识产权在国际同行中就没有发言权”[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品创造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社会产品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保护知识产权越来越被各国重视。一些国家已经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从各个方面推动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都设置了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了其相关管理职能。通过两岸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能的分析比较,中国大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能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关于行政管理部门设置的比较

(一)中国大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是法律规定的对知识产权事务享有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政府既是知识产权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也是知识产权市场的监管者和执法者[2]。在中国大陆,涉及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中央机关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3]。1.《著作权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这里的行政主管部门即指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是国务院主管新闻出版事业和著作权的直属机构。2.《专利法》第3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国务院主管专利工作和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的直属机构。3.《商标法》第2条规定,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的工作。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属机构,其内设机构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承担保护商标权的职能。4.根据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的《原产地名称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原产地名称产品保护工作。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照职能开展原产地名称产品保护工作。5.《专利法》第25条规定,动植物品种是不属于可申请专利保护的客体,但植物新品种却能享受类似专利的保护。这表现在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3条规定,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符合条例规定的植物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以上所列并未穷尽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行政管理机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中国往往是涉及多个部门以及多个部门的联合,例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注册的管理和提供的类似专利的保护,科技部对知识产权项目的审批,鼓励指导相对人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公安部门与专利局、工商管理部门、版权局以及文化部门的联合执法等等。总的来说,中国大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众多,致使其工作出现了一定的交叉,甚至重叠。

(二)中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

中国台湾地区于1999年在“经济部”下设“智慧财产局”,将专利、商标、著作权、积体电路布局及商业秘密保护等业务集中运作,着重于“提升审查品质与效能”和“加强智慧财产保护”[4]。根据中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主管机关为‘经济部’,著作权业务由‘经济部’指定专责机关办理”。根据其“专利法”第3条规定,该法“主管机关为‘经济部’,专利业务由‘经济部’指定专责机关办理”。根据其“商标法”第7条规定,该法“主管机关,为‘经济部’,商标业务,由‘经济部’指定专责机关办理”。上述法律文件所称的“专责机关”即“智慧财产局”。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组织条例”第2条规定:“‘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掌理……与智慧财产权有关之事项。”该局可以依“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组织条例”规定,“应业务需要,设各种委员会”,如“设电路布局权鉴定暨调解委员会、著作权审议及调解委员会,分别处理‘积体电路电路布局保护法’第36条及‘著作权法’第82条所定事宜”。

由此可见,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实际上统一履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职能。相比大陆而言,中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更为集中。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可以通过下表比较之:二、关于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比较

(一)中国大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管理知识产权事务必须履行的行政职权。根据中国大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其职能分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单独行使著作权行政管理职权。其下设的版权管理司具体履行版权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参与著作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和规章的拟定实施;检查著作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中国加入的国际版权公约在中国大陆的执行情况,查处有重大和涉外的侵权案件;承办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的审批并指导其工作;监管作品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工作,管理国家享有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承办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著作权关系的有关事宜;承办参加著作权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协议的谈判、签约和国内履约活动的有关工作;联系国际著作权组织;承办设立著作权涉外机构、指定国(境)外著作权认证机关、外国和国际著作权组织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审批工作;承办强制重印或翻译出版外国作品申请的审批工作并发放强制许可证;监督指导涉外著作权贸易、涉外著作权合同登记、外国作品著作权认证工作等。

2.国家知识产权局行使专利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行政管理职权。其下设的专利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分别承担依法受理、审批专利申请、审理复审、撤销以及其他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为对专利局决定不服案件的复审,并受理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案件的审理等工作。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使商标权行政管理职权和承担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的管理。其下设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局的主要职能有:负责办理商标的注册、变更、转让、续展、补证、注销以及对商标异议的裁定;制定或参与制定有关商标的规章制度及具体措施、办法;查处商标侵权案件,指导本系统的商标办案工作;协助办理商标侵权行政复议案件;负责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和商标印制;管理商标组织、商标评估机构;认定驰名商标;负责商标信息的收集工作;组织商标国际条约、协定在中国大陆实施及承办商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关工作。商标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公平交易局主管市场上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商业秘密权、商品标志权等。这些都是传统知识产权法未能覆盖的,公平交易局的职能在于保护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之未及。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行使对原产地名称保护的职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照职能开展原产地名称产品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原产地名称产品的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原产地专用标志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5.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符合条例规定的植物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具体地说,由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分别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 并对符合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新品种权。

(二)中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组织条例”第2条规定:“‘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掌理下列事项:1.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积体电路电路布局、营业秘密及其他智慧财产权政策、法规、制度之研究、拟订及执行事项;2.专利案件之审查、再审查、异议、举发、撤销、消灭及专利权之管理事项;3.商标申请注册、异议、评定、撤销、延展案件之审查及商标专用权之管理事项;4.制版权登记、撤销、使用报酬率之订定、强制授权之许可、著作权仲介团体之设立许可、辅导与监督、出口视听著作及代工雷射唱片著作权文件之核验事项;5.积体电路电路布局之登记及管理事项;6.智慧财产权观念之宣导、侵害智慧财产权案件之调解、鉴定及协助取缔事项;7.智慧财产权与相关资料之搜集、公报发行、公共阅览、谘询服务、资讯推广、国际合作、资讯交流及联系事项;8.其他与智慧财产权有关之事项”。“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组织条例”还规定,“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可依据业务需要设立相关专业委员会并规定其相关管理职能,如根据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第83条规定,“经济部智慧财产局”设置“著作权审议及调解委员会”负责审议著作权利用人支付著作权使用报酬率,调解著作权仲介团体与利用人之间的使用报酬争议,调解著作权或制版权的争议及其他有关著作权审议及调解之谘询等具体工作。在此基础上,“经济部智慧财产局”还具体制定了“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办事细则”,将该局分为专利1组、专利2组、专利3组、商标权组、著作权组、国际事务及综合企划组、资料服务组等7个业务机构,机构下再分科办事。例如“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办事细则”第6条规定:“专利二组……分六科办事,其掌理事项如下:一、第一科:电子类发明专利案之审查及其行政争讼之处理、新型专利技术报告作业及其他有关事项。二、第二科:电机、资讯类发明专利案之审查及其行政争讼之处理、新型专利技术报告作业及其他有关事项。三、第三科:机械、土木、医学工程、物理类发明专利案之审查及其行政争讼之处理、新型专利技术报告作业及其他有关事项”等。

相比大陆而言,中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虽然比较集中,具体分工亦十分明确,但具体的行政管理职还需依专业门类细化。这既有利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能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更为便捷的保护服务。

三、中国大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能的改革与完善

为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义务,中国大陆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的8种知识产权,相应划归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形成了“多元”“多层级”的行政保护体制。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这种行政保护体制提出了看法,有的认为这种体制导致“管理和执法机关设置分散,职能部门多,称谓复杂……不利于有效利用执法资源,并已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制度”,“职能划分不清,存在职能交叉和权力的冲突……各机关往往会设法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 导致彼此间职能的交叉,重复授权,甚至出现权力冲突, 部门利益化现象越来越严重”[5];有的认为这种体制“导致各个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职能交叉、权限不明等现象,进而影响了行政执法效能,既不利于国家进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也不利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6];还有的认为“部门和机构设置过多,职能不够清晰,与知识产权一体化的要求不相符合”[7]。大部分学者主张应成立一个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认为“从长远利益考虑,在国务院下直接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更为可行”[3]。

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应根据该国的实际情况而定。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设置一个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只有不到10个国家设置多个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大陆就是其中之一[8]。设置多个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国家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利比亚、希腊、埃塞俄比亚、埃及等[9],这些国家的特点都是知识经济相对欠发达。中国大陆过去之所以设置多个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过去的知识经济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相应的知识产权事务不多。另外,一些部门囿于狭隘的部门利益,不愿意让出“管理职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位置,推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能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

但是,盲目地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体制,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能统一起来的看法也是不可取的。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管理的知识产权事务只是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事务,总体数量相对较少,涉及内容也相对简单,因而设置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比较容易。需要指出的是,设置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并非将其各种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不加分工地统一起来。从中国台湾地区的实践来看,在统一设置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前提下,把具体职能分工明细化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为促进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能的体制改革与完善,中国大陆应努力实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的“统一化”和职能分工的“明细化”。

第一,建立常设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协调机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累经验,最终将其发展为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意义不仅在于行政资源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也符合知识产权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适应各种新兴知识产权权利保护的要求。从2004年开始,中国大陆政府设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组长由副总理担任,成员由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版权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这个工作组对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导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该工作组并非常设机构,而且成员都是各个部级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实际上,中国大陆可以借鉴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成立直属于国务院的常设的知识产权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各抽调现在的各个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并设立相应的分工协调机构,在进一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地发展成为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这样“不但不会削弱已有的行政执法,而且可以大大强化行政专业执法”[10]。

第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配套设施,促进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提高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实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的统一化还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方面,在立法上需要制定知识产权行政组织法,为在统一机关下明确职能分工提供法律依据。中国台湾地区立法部门制定了“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组织条例”、“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办事细则”等相关法规文件,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依法履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提供了依据。因此,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实践,首先制定关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机构设置及其具体职能分工。另一方面,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以完善硬件系统和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执法队伍,以提高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其判断能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改善保护环境,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和保护。如中国台湾地区立法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的规定,如“经济部智慧财产局从事专利商标审查工作之聘用专业人员资格办法”规定了从事专利、商标审查人员的资质要求。

总之,中国大陆的知识产权法律改革首先要坚持立足国内的现实情况,之后再谈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另外,还要考虑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法律的交汇与融合问题,特别是对于台湾地区法治,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大陆也可以借鉴。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需要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两岸法律的问题[11]。在香港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回归后,“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12]。加强两岸法律的交流,形成相对统一的内部法律框架,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大陆与台湾地区同属一个中国,完善两岸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制,是维护两岸共同的知识产权利益,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10年6月,两岸签订了《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两岸知识产权合作这一课题面前,中国大陆可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能的改革入手,不断完善大陆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提高大陆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0).

[2] 吴国平.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政府角色[J].知识产权,2006,(6).

[3] 董希凡.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的中外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2006,(3).

[4] 欧琳.台湾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状况[DB/OL]. npc.gov. cn.2006-08-03.

[5] 武善学.健全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J].法学杂志,2010,(4).

[6] 戴琳.论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及行政管理机构设置[J].云南大学学报,2010,(6).

[7] 邹宝珍.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制改革[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6).

[8] 朱雪忠,黄静.试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一体化设置[J].科技与法律,2004,(3).

[9] 单晓光,王珍愚.各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启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0] 李顺德.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8).

第9篇:行政管理的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 流程再造

哲学家认为,知识绝不是自然形成的。历史学家认为,知识的积累从几千年前知识产生之时就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对于企业、组织甚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知识管理方法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践之中。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政务相继成为各级政府首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政府是信息最大的拥有着和使用者,那么,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给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政府在处理由知识经济所引起的挑战时,知识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公共部门而言,知识在竞争中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单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很难保持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将知识管理方法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来,从而实现高效政府的建设。

1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核心流程

1.1知识管理的内涵

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知识。一般而言,知识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数据和信息,它是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知识类型。知识管理的内涵是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存在知识管理;同时,知识管理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强调知识与人的结合和知识创造价值。那么,什么是知识管理?由于研究目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此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邱均平认为,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知识理不仅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同样也适用于政府,这也正是府引入知识管理的原因之一。

1.2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知识进行的管理,即知识型的管理。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的环节和过程组成的,在这些环节和过程中不可能离开知识的支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管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必须和业务流程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各种知识管理方法强调不同的知识管理任务。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法将知识看作是用来完成流程中某项任务的资源,同时也是该任务或流程的产品。在弗朗霍夫知识管理参考模型认为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包括至少4种核心活动,具体为(新)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存储、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应用 (如图1)。

这些核心活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并且这4种活动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单独完成某一项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采用所有这4种活动来实施整个流程,才能使知识管理活动有价值,从而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

2电子政务及其流程概述

人类步人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已经取代物质经济成为生产过程的主导因素,成为财富创造的最主要来源。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以电子政务为标志的政府革命成为知识经济下政务建设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运作结构和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2.1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e—govemment)是近几年兴起的概念,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从1997年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从而迈入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美国作家GradyMeans和David~hneider在《资本主义的研究))(MetaCapitalism)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政府工作效率,创造价值和建立新的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问的关系”。可见,电子政务是一个高效率的政府运行过程,主要是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政府信息和其他公众服务。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除了办公手段不同之外,行政业务流程也不同。传统政务的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上下层之间信息沟通慢,费用多,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不仅优化了行政流程,又极大地消除了政府内部的“信息孤岛”,降低了行政运作成本,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直接对话,使现代政府办公更加高效、快捷和方便。

2.2传统政务流程的弊端

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最初源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随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工作专业化、标准化、程序化以及管理制度化等理论;法约尔在泰勒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环节的组织管理流程;韦伯倡导的科层制行政组织模型则为现实中以职能分工与层级制为核心的行政组织流程的完善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基础。这种管理模式曾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这种流程管理模式显露出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分工过细,导致整个流程运作时间过长,成本居高不下;第二,政府部门之间权利分割,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导致信息无法共享;第三,政府员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过细的分工也导致员工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弱化了整个组织的绩效。

2.3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提出业务流程再造是指组织

为满足客户要求,对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并优化人力和设备等资源的过程。王浣尘认为传统政务流程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现已经发展至较为成熟完整的高级阶段;电子政务流程则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由传统政务流程调整优化而来。具体来说,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包括精简、重建和改进三个环节。

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中心,在网络上实现政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对传统政府进行持续不断地革新和改善,以期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可见,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必须遵循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的原则。

知识管理作为辨别、管理和共享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集成系统的方法,其目标是快速而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使知识管理的主体一一行政人员可以快速而方便地访问到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使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给最恰当的行政人员。可见,要成功地建设电子政府,知识管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政府部门知识管理的关键涵义是,利用知识编码、知识分类、信息挖掘等工具对政府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开发、利用,通过建成知识中心、决策支持系统等,充分利用和共享政府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充分挖掘政府知识和信息的内在潜力,将其真正转化为政府的竞争力,从而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政府的服务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将知识流程管理应用于电子政务中,不仅可以实现电子政务的高效快捷,而且有助于简化电子政务流程,合理优化电子政务资源,节省电子政府行政成本支出。可见,将知识流程思想引入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方法。

3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流程中的应用

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包括了精简、重建和改进三个环节,下面将围绕这三个环节具体论述知识管理流程在电子政务流程再造中的体现和作用。

3.1电子政务流程的精简

精简,是从组织的目标重新出发,从根本上对每一项流程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取出那些僵化、脱节、冲突的流程,使业务流程得到简化。电子政务并不是对传统政务的简单替代,也不是信息技术和传统政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同时,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再造,简化业务流程程序,降低业务流程的中介度,在网上开展审批、申报、备案、年检、注册和无纸化办公流程。

在电子政务流程精简的过程中,摒除僵化、脱节、冲突的流程,实际上就是将以往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减低知识传递的次数,有效控制了信息失真的现象节约成本,提高政府绩效。“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办公“就是电子政务流程精简的典型代表。例如昆明在推进阳光政务工作中,下大力气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对审批事项,该并的并,该撤的撤,该减的减。对审批时限,按照高效、便民的原则,重新设定,争取每一个项目的审批时限,在规定时限内压缩1/2~2/3以上。

3.2电子政务流程的重建

重建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是指组织在竞争、变化的原则指导下,根据新的业务要求,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它与精简不同,不是由于绩效的提高而带动的,而是为了获取绩效上质的飞跃。进行流程重建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认识到部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会涉及到人员的裁减、组织的重建、工作交替等,因此事先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必要的宣传。

通过组织的重建,可以实现对各职能部门所采集的相关的信息(知识的创造)进行结构化的存储(知识的存储),帮助政府不同机构更有效地组织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知识的传递);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不同的机构对数据提取和分析的不同的需求(知识的应用)。

3.3电子政务流程的改进

改进就是在新流程运转中根据变化的情况,逐步完善流程的设计,使其更加合理和高效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善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简便、务实、廉洁、高效”,通过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起电子政务中比较理想的政府业务流程。

2001年底,成都市公共服务流程再造的实践探索中,对市政务大厅进行流程再造,从知识的共享、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进后的政务大厅能通过电子政务,实现实体的办证大厅和网上虚拟大厅互相配合,申请人不需要到政务大厅,而是通过网络把相应材料发过去,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所申报的事项程度已经到了哪个部门,许可没有,不许可的理由是什么,此外还有一些相关问题查询。可见这是一个实体与网上虚拟的政务大厅的互动,同时也基本上能够实现前台和后台的互动。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流程应用于电子政务流程再造如图2表示: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