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生态水利工程精选(九篇)

生态水利工程

第1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浅议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水利工程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前景非常广,本文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原则以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这三方面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影响;原则;分类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的,而这样使得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的破坏,导致河流局部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最终杀跌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得到了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有所改变,特别是对水库的建设。水库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加上外界太阳的辐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并且由于在太阳辐射下增大了水面热量辐射值,从而使得蓄水后的坝前水温要高于天然河道水温,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第二,影响河流的水质。河流水速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减小,因此,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受到了降低,致使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第三,影响气候和地质。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量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使得施工占地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并且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将会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使得河道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变,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恶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导致大量动物的被迫迁移,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二、生态水利工程

(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三类,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1)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还有一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水环境。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著称的杭州西湖,它主要是引钱塘江的水入城,经历代建设而逐步完善的。还有就是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的济南就是由于大明湖等泉湖而著称的,北京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生态水利工程杰作有颐和园的昆明湖、中南海、什刹海、北海。(2)替代型。例如:广西的灵渠。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开发南越(今广东、广西),运送粮饷,命令监御史禄带领十万人,筑坝凿渠,使属于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连接起来,而成为我国古代从中原到岭南的唯一航道。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有南北两渠、分水铧嘴、大小天平、泻水天平、三十六座闸水陡门。全长三十四公里,其中南渠长三十公里,北渠长四公里。(3)综合型。都江堰是最好的代表,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江堰修建运行了2260年,是讫今为止582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水利工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二是2260年来发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江堰以神奇的3大件——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非常巧妙而顺应自然地实现了分流、泄洪、排沙和引水的任务。都江堰明显的生态效益体现在:(1)溉灌改善千万亩耕地的生态。灌溉产生的是经济效益,如果说淹没耕地是破坏生态,灌溉减少旱灾的干扰和破坏,当然也是改善生态的;(2)引水入城改善城市水环境,可说是最早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杜甫诗中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就是这种生态效益的生动写照;(3)都江堰利用鱼嘴实现了正、倒四六分水,洪水期四分入内江,六分入外江,枯水期又倒过来,六分入内江,四分入外江,从而既满足了岷江的基本生态需水又实现了引水供水目标,还兼有一定的防洪减灾作用。

三、结语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流水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会加重环境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最终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具杏祥,苏学灵.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07) .

第2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

引言

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多,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建设水利工程,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但是建设水利工程虽然能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但它也造成当地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的弊端,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水利工程与周边环境和谐,进而有效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首先考虑的。要想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而农业灌溉问题的解决就要求我们大力兴修水利,进行相关水利工程的建设。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水域的影响

由于兴建水利工程对于河流形成一定的拦截作用,降低了河水的自由流动,进而降低了河流水体与大气以及土壤之间的交换能力。如果河流中被排入污染物,那么污染物将会很难进行扩散,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同时建设水利工程提高了水体的储蓄量,大大增加了水库周边地区的蒸发量,使得该地区降雨量增多,气候发生改变。

2.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水利工程一般都有水温收集设备,在强烈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库中的水体会快速吸收太阳能,迅速升温。进而导致水库中的水体温度高于河道内的水体温度,这一温度差将严重影响河流中的生态稳定性。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使得离洪泛区与滩地相互分离,减少了堤防内部的各类植物的生长,使得以草为食的动物大量减少,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被排放到河道中,引起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3.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不但大量占用有限的土体资源,这就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库区内的耕地、房屋建筑以及历史古迹造成严重的破坏。前郭县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松花江和嫩江分别从这里穿过,同时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查干湖就位于这里,因此当地很多人都聚居在河流周边。因此兴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前郭县的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再加上前郭县民族众多,移民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

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策略

1.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按照流域梯级的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片面追求水利工程兴建的高效率,忽视了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因为兴修水利而带来的耕地补偿费以及移民安置费成本大大上升,对于兴修水利过程必须要十分重视生态因素与经济成本因素。由于松花江和嫩江在前郭县境内流经93公里,年过境水量超过亿立方米,由此形成的湿地面积达到多平方公里,因此相关水利部门在前郭县兴修水利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兴修后的水利工程满足生态学的要求,并且遵循水文地理学以及力学性能的要求。统筹和协调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生态、水利以及移民安置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修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前郭县整体地形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走向,松花江和嫩江分别从前郭县的东部和北部经过,形成了堆积平原地形。前郭县具有60万亩的查干湖湿地,灌区湿地为75万亩,再加上众多的河流,构成了前郭县复杂多样的水文环境。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是不可避免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在破坏之后要想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仅仅依靠河流的自身恢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兴建生态水利工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给河流带来的破坏,或者是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生态水利工程,尽可能使当地河流系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体系。同时对于已经产生生态破坏的河流系统要及时进行修复,必要是需要借助相关的配套设施来完成,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出现各类生态问题。

3.制定相关的生态补偿政策

前郭县境内植被笼罩面积约33公顷,植物众多,其中草原面积占据整个植被面积的。主要是草甸草原和半潮湿草原,优良的草质再加上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要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使得水利工程真正为人民服务。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迁移补偿政策,避免因为兴建生态水利系统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统筹兼顾。

4.融入生态运用环境科学达到水利防护效果

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5.复原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一条河流的广义水文系统包括从发源地直到河1:3的上中下游地带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流域中由河流串联起来的湖泊、湿地、水塘、沼泽和洪泛区。水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对于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果仅仅考虑河道本身的生态修复问题,显然是把复杂系统简单割裂开了。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充分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问的相互作用,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而应考虑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

结束语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牢牢树立可续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做到很好的环境保护。兴建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以及建设过程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去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郭县。

参考文献:

【1】陈中海,生态水利工程初探[J].青年科学,2009(8)

第3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一)原有水利与生态水利对接不协调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多数都是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它的设计也应该针对原有的水利工程基础来进行,在后期设计中要科学地合理地配置,对水工程和各用水区域需要做到明确的水流分配计划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但是,有时候生态水利工程会对原有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以及所具备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现有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原有水利工程在运行上不协调。原有能正常运行的排水防洪标准、发电和灌溉功能都要进行一些改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安全运行风险。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而言,生态水利工程更加重视服务与功能的实现,因此是否能够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缺乏生态水文检测资料等

作为理论指导,生态水文测验资料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设计者能够从水文测验站的资料中进行水文过程的分析并评价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水文资料的缺乏使得我们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很难在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去设计或者开展,水文测验资料相对缺乏是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能很好开展的原因之一。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现代环境保护日渐得到重视,生态水利工程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我们在开发水利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的去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就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这几项基本原则为前提是必要的,能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一)坚持经济性、安全性、实践性原则

相较于其它工程施工来说,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难度更大。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实际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展开统一安排规划,坚持经济性、安全性、实践性原则,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具备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恢复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水文环境与条件展开针对性的工作。因为不同的地质、地形、水文情况会形成不同的河槽断面,所以,需要明确各地的水利特征后去采取有计划的针对性措施,做到量体裁衣。只有在彻底的了解地域性的河流形态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后,有分寸的去采集,研究讨论,才能真正的实现水体生态环境系统自我的修复和恢复。传统的工程设计工作只是对自然河流的特征进行了实施控制,生态水利工程需要工程设计师具有科学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对水质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更全面的了解,要求人们必须遵循和掌握自然发展规律,有效利用规律,实现自然规律与人文科技的有机巧妙结合,真正的实现经济效益和水利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遵循整体性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针对整体性原则而言,主要就是在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详细了解生态系统与各个生态因素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是对水文生态系统修复情况的考虑,也是对生态水域系统在降雨、降雪还有其他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考虑,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如果我们只单一的考虑修复问题,不考虑这一大环境,那么就不会彻底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生态系统这一大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去解决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

(四)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遵循和环境工程设计有效结合原则

例如尽量将水污染的防治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施区域的水量变化进行实验设计,还要结合水量季节性的变化做实施方案。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和水污染的控制工程辅助运行这一目的。

三、结语

第4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生态 水利工程 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305-1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规划方案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兼顾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规划方案。

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循环本身的要求。而随着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渐退化,也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害。所以,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理性地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合理的落脚点和研究建设方案。从河流生态可持续建设的全局出发,使生态水利工程与河流环境立法、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循环的经济模式以及传统治污技术联合在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方案之一。所以,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案和建设的重要性中,可以见得,对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是非常必要且是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只有加强其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1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1.1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规划方案

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者要严格控制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促进生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使新型生态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

1.2坚持以修复整个河流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管理原则

水利工程管理中其所在的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是相互连接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相互的关系。

1.3按照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的管理原则

因为河流具有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程度,而且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自然环境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力,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社会和经济共同的促进作用。

1.4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保护和修复河流流域水文多样化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每条河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去效仿前人的管理体制,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全局管理。

2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日趋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意义重大。

(1)生态水利工程的科学化管理在农业方面,有利于农业的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在水利工程局部地区农业用地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产值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有效管理可以更好的保护我国河流多样性。生态水利工程管理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之前,要对局部河流的现状和河流的地貌特征进行系统、整体性的调查与评估。包括调查河流的水位变化幅度,河流本身构成的形状,河床是否稳定,河床的材料和河流的横截面形状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的调察和研究。此外,它还包括对河流内部生物的考察、观测,以及对河流周边动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类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建立相应的生物数据库,这样的管理规划会从根本生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周围流域的生态多样性。

(3)生态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利于所在地区局部河流域的河床岸坡建设与防护。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水文景观,使护岸形势的多样化。为了让动植物、水域植物、鱼类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在生态水利工程管理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尽量使用良好垫层结构和反滤结构的堆石,以保证水利建设河床岸坡的生态稳定。

(4)生态水利工程有效管理可以保证对已破坏的河道进行及时修复。生态水利工程有效管理,可以对河流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及时修复;此外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还会加强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经济技术测评的方式,有利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生活质量要求逐步提升而逐步显现。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建设不容忽视。所以,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规范合理化的管理意义重大。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除了要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还要充分调查与分析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从而更合理的对其整体进行有效管理,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安邦.《大石滩水库汇流区的特征与生态保护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

[2]具杏祥,苏学灵.《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

第5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

近几年,我国经济与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我们开始大力兴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不但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在改善江河湖泊流域的生态系统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了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湖泊中的水与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存,通过气候系统、水文循环、食物链、养分循环及能量交换相互交织在一起。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在满足人对水的开发利用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水体本身存在于一个健全生态系统之中的需求。河流湖泊治理的目标既要开发河湖的功能性,也要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洁净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生态系统的动脉。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

水生生物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水利工程阻碍了鱼类的迁移路线,切断了河流,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命周期;水利工程还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使鱼类的多样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影响鱼类的产殖活动,导致鱼卵的死亡。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系统,还导致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由于有机物和土壤中的氮、磷相融合,再加上水库周围农田、草原的养分和降水直接进入河流中,从而创造出有丰富营养的有机物。在对江河湖泊进行开发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多样性,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直接破坏陆生生物和植物。水利工程还会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使河流周边的植被减少,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物种的灭绝。不仅如此,水利工程还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流量。水库可以将水资源储存起来,还可以在非汛期将基流截住,这样就会导致下游水流减少,严重的还会出现断流现象。这样水库周围的地下水位会大大降低,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说,下游断流造成河湖干枯;河流水位降低有可能在入海口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这对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极为不利;修建水利工程还会影响泄洪量,这就会对航运和灌溉等产生影响,还会污染水质。水利工程建设就会影响水流的流速,尤其是上游水库区水质很容易被污染,这就导致水质下降。

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修建水利工程会减缓水库区水流的速度,这就会造成悬浮物沉积,这样水质就会清晰,也利于水生物生存;另一方面,水库会存储大量水资源,由于水流速度较慢,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污染物就会扩散,使得复氧能力大大降低,也使得水库区的自净能力变弱。另外水体的富营养化容易大量消耗氧气,这就会造成温室效应。然而,水利工程也会改变还会对局部的降水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会导致降水量增加,改变降水的分布状况、改变降水时间。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增加,使该地区的水体和湿地面积,从而使得该地区空气湿度增加,对当地的气候环境产生影响,这对当地生物的生长带来了好处。

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往往将水流置于诸如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这种人工环境也使河流失去了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生机勃勃的河流的生命。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建筑停车场,采用了大量沥青或混凝土的硬质不透水路面,不但植物无法生长,也隔断了补给地下水的通道。

2、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未来的水利工程既能够实现人们期望的开发利用水的功能价值,又能兼顾建设一个健全的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保护河宽,减少工程占地,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减少河流两岸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工程占地。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种多样化的前提,特别是恢复原有陆生及水生植物,为鱼类、鸟类及两栖动物的栖息与繁殖提供条件。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人们为争取土地,江河两岸堤防间距缩窄,使得河流失去浅滩和湿地。浅滩既能使水净化,又增加氧气供给,为无脊椎动物生存提供方便,还为鱼类产卵提供栖息地。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景观护岸形势的多样化。

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生态水利工程能修复已破坏的河道,修复河流整个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有利于河床岸坡的防护和建设,有利于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库区或河岸、湖岸的植被种植和水生动物的放养,在充分利用当地野生生物物种的同时,慎重地引进可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其他物种。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渠道或改造过的河道断面、江河堤防迎水坡面采用硬质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使得植物难以生长,进而又影响到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而这些动物又是鸟类的食物,为了让动植物、鱼类、水域植物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环境,在工程施工中,建议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在堤防、护岸工程的材料选择上,应尽量少用硬质材料,多用自然材料,同时注重开发应用生态环保型的建筑材料。

3、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确实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造成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系统的恶化,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各种弊端,积极强调和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生态水利工程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注重水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生态水利工程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融合。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兼顾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水利工程结合生态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第6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1.1解决旱涝灾害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南方水资源丰富,在雨季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北方水资源相对不足,常见干旱,这两种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解决旱涝灾害,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

1.2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通过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旱涝灾害,还可以对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植被生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1.3优化水文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对水污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对河流的水质进行优化。以黄河为例,由于上游黄土高原的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河流在经过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产生泥沙的淤积和拥堵现象,而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利用蓄水、排水等操作,可以大大增加下游的水流速度,对泥沙进行排泄,保证河道的畅通。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需要相关人员的充分重视。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污染

水利工程对于周边环境的污染一般都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污染包括:(1)水污染: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污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能会污染地表水环境,同时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例如,在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坝进行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大量的废水和污水,这些污水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河流水质的变化。又如,在对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废油,如果这些废油排放到河流中,不仅会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影响下游居民的健康。(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一般是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运输,或者对地基进行平整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或者部分废弃物,又或者是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等,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2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的气候环境条件,这些改变在气温和降水方面表现的尤为显著。(1)气温: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水库和大坝的蓄水功能,会大大增加水体面积,改变空气中的能量交换方式,从而引起气温的变化。一般来说,水深在7m以上的大型水库,与陆地相比,在冬季的平均气温要高出1.8-2.9℃。而在夏季则具有降温的作用,可以降低局部区域约1-4℃的温度,同时,对于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也有着较大的影响。(2)降水:水利工程对于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水面强烈的蒸发作用,会造成空气湿度的增大,从而为降水的增加提供基础保障;其次,气流在进入水域范围后,由于风速的增加和流线辐射,会产生下沉运动,从而减少降水;然后,在暖季,水面温度会低于陆地温度,其大气层的结构也更加稳定,对流不易产生,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降水。而对于我国而言,降水多集中在暖季,因此水利工程的将是会减少周边区域的将降水量。而对于干旱地区,决定降水的主要因素,在于空气的湿度或者水汽来源,因此水域相对于陆地具有更好的降水条件,会使得区域降水增加。

2.3对土地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周边土地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表现出来的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地貌改变、土地盐碱化、河道冲刷等。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而在开挖土石方的过程中,不仅会造成地形地貌的改变,还会对地面的植被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水库蓄水后,库区周围的地下水面会有所提高,将大量的盐碱带到地面,造成严重的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2.4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完工后,会在大坝上游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造成库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不仅水深大大增加,而且水流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在这种环境下,库区水体的水质和水环境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泥沙含量增加、重金属沉降等问题。同时,受库区水质以及大坝下游河道水量变化的影响,下游的水体水质也会发生变化,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通常情况下,如果河道水体自身的水质条件较好,则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会对河道水体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并不明显;而如果河道水体的水质条件较差,或者有污染源的排入,水利工程自身的调蓄作用所造成的河道水量减少,会极大的加剧水污染的程度。

3应对措施

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有利影响的充分发挥,对不利影响进行改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跟踪评价,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

4结语

第7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设计策略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推进社会发展,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要全面提高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能力,要重视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设计分析,以此才能不断提高设计效率。在进行分析过程,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分析能为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1安全性与经济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规划牵连的范围较广,因此多种因素都可对工程的实施造成影响。在具体完成施工时,工程方应在全面考量施工影响因素的同时,兼顾实施生态保护措施,从而使水利工程能够与周围的生态协调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从理论上讲,应首先符合工程学与生态学的规划理念,严格按照工程及水文治理标准开展项目施工,从而使工程达到理想的稳定与耐用效果。

1.2生态系统保障

物种存在的多样性是以生存空间异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生存环境具有较高的差异性特征,便会形成有些局部的生存空间,促进生物的多类型繁衍。如果地域的差异性较差,生物种类的繁殖可能性也较小,从而出现单一化的生长特征。可见,环境差异对生物群落和种类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1.3生态系统可自恢复

生态系统具有对自身的自行组织与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当前既有的生物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形成相应的生态链条,使整个系统的设置更为科学。在实施水利工程时,设计人员应人为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需积极引入新的理念来设计和完成施工任务,从而达到工程与环境的平衡统一。人类一直在改造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对生态的影响甚至是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从短期效果来看,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但对自然无节制的破坏绝对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人类也需格外重视建设开发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策略

2.1保证景观尺度及整体性

对水利项目进行设计和统一管理时,需在较长的时间内保证项目的可持续经营。较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对施工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实际完成局部工序时,却往往表现出效率偏低、效果未达到理想水平的现象。通常,“整体性”是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作用等方面出发,理清系统内不同条件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从而确定科学的修复生态结构的途径及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不仅要重点研究河道水文的修复措施,也需同时关注到相关的生物种类和岸边的植被情况,尽量做到整体性的规划实施。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充分意识到水流与生态的变化性特征,水流由于其动态性,流量、流向等方面均具有随机性特征,且河道也在不断受到各方面的侵蚀作用,因此呈现出随时变化的特征。上述情况同时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域面积会随着地区降水、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扩张和收缩的效果,同时生物群也会随之繁衍或者消亡。生物系统由于物种的迁徙或者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而对整个系统构成形成一定的动态影响。最后从修复河流生态的进度来看,河流的演变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河流生态与其相关的生物系统的变化都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技术人员需总体联系历史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准确把握河流及生物的变化历程,并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确定较为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

2.2完善基础模块设计

为了使生态工程与流域的特征保持较为紧密的一致性,在具体完成工程设计环节时,技术人员应参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具体实施设计方案的规划。首先在防洪方面的设计中,要基于对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分析,来确定适合的生态环境协调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生态工程经济价值的测算,最终制定出客观的生态评价体系。将以往已建立的生态评定作为基础,同时将海岸、湖泊、河流生态系统及与之相联系的生物及人群也纳入到评价指标中,通过构建更为全面的系统,来统一对生态走廊的相关物种进行规划和安排。在实施水文工程建设之前,技术人员应充分深入工程实施区域,进行较为全面的地质和生态系统的了解调查,掌握充分的基础信息,从而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其次,需遵循河流同质化的特征设置堤岸线,并按照河流以往的流动规律实施后续的工程项目,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河流流域的原状。当确定好堤坝间的距离后,便可按照等宽的原则统筹分析土地的利用方式与生态的关系、防护工程与生态的相互作用等。此后按照地区具体的洪水量来设置植被的宽度,促进生物的生长和河水自净能力的发挥。在设计堤岸外观时,还需按照工程在渗漏和恢复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倾向于选择原始的缓坡或者材料参与施工,从而优化河流连通效果。最后再完成岸坡防护部分的设计时,要注意水陆交错部分对工程整体的影响作用,该部分不仅为陆地及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殖与繁衍的主要场所,且对生态景观的修复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防护坡的设计规划中,应重点加强对该部分地带结构的设计管理,以科学的方式完成景观内各因素的有效协调,从而达到理想的水流自滤作用。此外,应侧重于使用天然的或者多孔混凝土等原料参与护岸工程的实施,从而在总体层面提高项目实施的稳定性与美观性。

2.3统筹兼顾水生态水文化

在实施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时,需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综合兼顾节能减排、环境及水源保护、水利文物及相关的传说、水利人文精神、领域内的相关知识、法规宣传等内容,将水利工程项目打造成为具有生态性、文化性及美观性等多种特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以安全为首要前提,同时以保护生态为基础,综合融入文化、民生及实际的地理及经济等情况,充分调动现有的自然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满足当地群众对生产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将工程建设与当地民生和谐共融。如在完成堤防部分的设计规划时,实际上多数的堤防兴建于与当地居民栖居地距离较近的位置,因此在保证堤防的抗洪性能之外,还可结合地方实际的环境建设情况新建休闲娱乐等活动区域,促进提升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的生态性特征。在不影响防洪措施的情况下,可不对生长于岸边的植物进行全部清除,适当保留也可优化岸边的绿化效果。此外应注意重点保护自然形成的沙滩区域,同时将堤防周边的山体和空地进行综合改造,形成适宜人群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尽量丰富地方人民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可加大水利相关的知识、故事、艺术作品及法律发规等内容的宣传普及,以生态理念贯穿水利项目设计与建设的各个方面,时刻以把保护水文生态、建立和谐的项目工程作为最终目标,使水利工程不仅具有工程本身的使用性特征,同时还能兼具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对地区环境和人民的贡献度,真正体现出工程的生态理念。

第8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应大量修建水利工程,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可见,水利工程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水利工程在发电、灌溉、防洪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http://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在通常的情况下,大气环流控制着地区性气候,但是在建立了大、中型水利工程后,原本的陆地变为了湿地或水体,使局部的空气变得更加的湿润,这也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和风雾等气象的变化。

2. 对局部降水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降水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降水量的增加,降水地区分布改变,降水时间分布改变。

由于修建水利工程后,地区内形成了大量的积水,在太阳的辐射下,空气的蒸发量就会增加;降水地区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迎风面降水多,背风面降水少,水坝和水坝周围地区的降水相对减少,水坝地区的降水相对增加;由于大气对流的影响,夏季一般降水多,冬季降水相对少。

3. 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周边的环境,改变河流下游的流量。水库不仅能存储大量的洪水,还能截流非汛期的基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引起河流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地减少,甚至出现断流。这不仅导致周围地下水位下降,还导致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下游的河湖绝水,导致河湖干枯;下游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在河流的入海口,由于河流的减少会导致严重的海水倒灌,影响入海口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由于泄洪量的变化,使河流的水位变化的幅度增大,影响航运、养鱼和引水灌溉等活动;当水库下游的水量减少时必会造成水质的污染和恶化。

4. 对水体的影响

水库建设对当地水体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影响上、下行的行速;水库容易发生污染的现象,出现严重的水华,水质变差;随着水库的建成,水库存蓄的大量的积水,导致水面扩大,水雾和水汽增多等等问题。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库区积水能减缓流速,有利于表面的悬浮物的沉降,从而促使水体的色度和浊度下降,库区内藻类活动可将低水体的硬度。

消极影响:由于水库大量存水,水流的流速减缓,降低了大气和水体之间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导致复氧的能力变弱,使得库区自净能力减弱;库区内的水体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库内腐烂的有机物能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此外,长期积累的悬移质不易迁移,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存在其中就会导致严重的次生污染。

5. 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系统,还导致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由于有机物和土壤中的氮、磷相融合,再加上水库周围农田、草原的养分和降水直接进入河流中,从而创造出有丰富营养的有机物。由于水库的建设,阻碍了鱼类的迁移路线。水利工程切断了河流,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命周期;水利工程还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水库的建立使鱼类的多样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影响鱼类的产殖活动,导致鱼卵的死亡。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直接破坏陆生生物和植物。水利工程还会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水库的建设使河流周边的植被减少,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物种的灭绝。不仅如此,水利工程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土壤的盐碱化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增加,使湿地和沼泽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这对当地生物的生长带来了好处。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我国开展高度重视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注重水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融合。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兼顾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二、加强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1.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对于新建的工程,在进行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重点进行修复,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转贴于 http://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http://,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2. 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意义

(1)生态水利工程能保护河流的多样性。生态水利工程要求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对河流的现状和河流的地貌情况进行深刻的调查和评估。包括调查河流的构成和形状,河流水位的变化幅度,河床的稳定性,河床的材料和河流的横截面形状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考察和研究。它还包括对河流生物的调查,对河流周边动植物的分布规律、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并且建立生物数据库。

(2)生态水利工程能保护河宽,减少工程占地。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减少河流两岸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工程占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更好的保护好河流的宽度,减少违章建筑的占地。此外,还能避免直立式护岸的缺点,使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相协调。

(3)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河床岸坡的防护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景观护岸形势的多样化。为了让动植物、鱼类、水域植物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环境,避免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尽量使用良好垫层结构和反滤结构的堆石。

第9篇:生态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云南;关系

我国云南多山多水,资源丰富,但受制于地区地形影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因此加强对云南省内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地方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水利工程项目开发必然会对省内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例如对地域水文、地质遗迹鱼类资源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因此在建设开发资源,增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正确评估水利工程项目为地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传统水利工程讲求对水流的控制,从而满足人们的生活、运输、防洪抗灾以及能源需求,但水资源是无法从生态环境圈中剥离出来的,当人们大兴土木打造水利工程时,必然会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在我国云南省,水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和谐,但在近些年来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进驻以后,城市化速度虽然加快,但是是工程污染对水源的破坏却在不断加深,它不但进一步缩小了省内对水资源的可利用率,同时也使得某些地区的资源匮乏形势更加严峻,所以人们应该明确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关系,实现绿色工程建设开发目标。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在倡导生态水利工程,就是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来开发地区水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向发展两不误。在我国,为了快速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水利建设已经成为某些省份的支柱项目,以云南省为例,据2016年最新统计全省被列入国务院的重大水利工程就多达172项,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内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安排,云南省也通过推出新政策、联合金融机构来支持全省水利建设,近几年明显改善了省内的经济建设,例如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型水利工程及民生水利项目都纷纷开启,为云南水利改革发展增添了极大动力。

在大力发展水利工程项目时,云南省也不忘评估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连续推出了诸如植物湖泊、植物工程复合护坡与植物混凝土护坡3种生态护坡模式,同时也加强了对河流中水文、鱼类资源与山体地质的调查评估,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体系。所以说,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应该依托于对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水循环、空气净化、自然灾害防御与生态生物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生态环境发展不能从水利建设工程中分离出来,而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灵活应用各项水利信贷政策,坚持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攻坚战,也是云南省未来发展时期里所要奋斗实现的目标[1]。

2、云南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工程项目概况

本文所提到的水利水牛工程项目具有航运、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目标,它不但可以缓解云南省内电力系统用电紧张状况,也能在枯水期适当利用闸坝提高水位,增加坝址上游的航道水深,从而达到改善通航条件的目的。另外,水利工程也改善了水库的水量存蓄能力,同时为下游两岸耕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2.2工程项目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分析

在该工程建设完毕后,库区内的河段水位会被抬高,过水断面、水深都会增加,流速会相对减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就会影响水体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与降解过程,对水质产生污染影响。这种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其本质上是取决于水库下泄水的水质状况与坝下径流的调节能力。因此应该在工程完毕后为坝下河道增加枯水流量,保证坝下过水流量趋于稳定,这更有利于保证坝下河段水质优于天然状态。

2.3工程项目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

考虑到水利工程水库为季节调节型水库,所以在建成以后水库对径流具备一定调节能力,这就会改变库区及坝下河段的实际水文状况,影响大坝水环境。从数据来看,该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50m,总库容达到17亿m3,库区河长长度为55m,按照水库调度的基本运行方式,在省内每年汛期内会为下游预留一定防洪库容,通常水位控制在45m左右运行。在非汛期则维持在46~48m水位运行。当库区河段平均水位高于天然水位8~9m时,库区河段的平均流速也会呈现大幅度减缓趋势。这也就说明了水库对径流的调节能力变差了,按照工程前坝址断面平水年与枯水年的季度径流变化状况比较,该水库枯水年与平水年的季度径流变化是基本一致的,但丰水期相比于平水期在季度径流方面略少,枯水期则有小幅度增加,而平水期与枯水期的季度径流趋于均化发展,如表1。

如表1所示,从该水利工程项目在1~3月的季度径流变化中可以看到水库在修建以后对坝下径流的调节作用,它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坝下河道的枯水流量,确保下段河道水环境更加稳定,这也更有利于保护下游河流水体功能,稳定其生态功能的发挥[2]。

2.4对坝下鱼类生态资源的影响分析

该水利工程在建成以后,考虑到对水库调度的调节作用,其河流水位、流速、流量都会发生降幅,所以坝下自然水位变幅趋小就会直接导致河流沿岸地带发生生态环境层次简化,导致部分流水性鱼类生存环境消失,尤其是针对波峰型产卵鱼类繁殖所需的生态条件无法得到满足,造成鱼类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种群数量减少的恶性变化趋势。所以应该在水坝运营期考虑科学的调水方式,运用调度技术来创造鱼类漂流性繁殖环境,基于水文水力学条件来构造人造洪峰过程,防止水坝下游出现减水与脱水河段。如果水库供水量增加,就也要同时为下游河段增加水量,减缓水库在干燥地区可能会发生的洪水泛滥状况。另外也要合理确定坝下河段的最小生态流量,满足鱼类生存繁殖的最基本生态用水需求[3]。

3、总结:本文简要探讨了云南省某水利工程对其地域生态环境的各方面影响,从中可以透析出如今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稳定可持续发展,今后在省内还应该多多尝试创新技术、普及环保意识,建设真正的可以为后代造福的惠民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刘晓.云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2014,(10):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