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体化教学范文

一体化教学精选(九篇)

一体化教学

第1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以用促学;以赛促教;信息技术教学;竞赛一体化

信息技术发展已从高速发展到了光速,从地面发展到了“云端”。竞赛活动的推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步履维艰。(1)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一门非中考科目和主考科目抢时间是不理智的。(2)由于中考不考,强行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是不可能的。(3)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让教材随技术的变化随时改变,从而顺应竞赛的要求是不能实现的。(4)为组织学生参赛,让学校安排专门的作品制作时间是不能奢望的。基于以上的四点,如何将教学和竞赛结合起来,以用促学,以赛促教。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有学生的作品,可选送参赛?形成一种教学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将教学和竞赛一体化的实施过程。

一、教材重组

所用教材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B版)第一册(上)的内容包括: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二章利用因特网获取与交流信息;第三章文字处理。教学以完成一张电子报刊的创作为学期的教学目标,以这张报刊的创作为主线,将教材知识点全部融入制作中,以用促学,在制作电子报刊的过程中用到什么操作技能就学什么知识。从不同应用角度讲解,鼓励学生综合利用已经掌握的不同软件来处理知识点,创作出有新意的制作效果。以赛促教,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就是制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为确保期末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完整的参赛作品,教师需要周密的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此,我将教材进行重组,精心设计教学,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竞赛一体化。

二、教学过程

1.报刊题目的选择

报刊题目的选择在整个教学竞赛一体化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报刊题目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作为参赛作品进行参赛,还要使制作过程便于组织管理,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参赛作品的保质保量完成。例如,《安全电子报刊》《国学》《初中生活》《好习惯的培养》等。现以制作《安全电子报刊》为例对教学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加以详细讲解。安全是人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家长最关心,老师最希望,学生最需要。有关安全知识的资料是从学校安全办主任处取得,网上采集部分资料加以补充,为充实电子报刊的素材可与班主任联络,组织一堂关于“安全”的主题班会。选择制作《安全电子报刊》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制作安全电子报刊学习有关安全的知识,对安全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信息技术既学到了有关安全的知识,又制作出了竞赛作品,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2.报刊制作流程图

主题(安全电子报)―栏目1(课间安全)―栏目2(网络安全)―栏目3(用电安全)―栏目4(交通安全)―栏目5(安全问答)―报刊组装、美化―评价、选优―作品展示、参赛。

3.报刊栏目的制作

每一个栏目的设计制作包括2~3个知识点,制作分三个步骤:(1)文字的准备――文字的准备鼓励学生写主题作文,例如《网络安全》,从命题到作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字数为200字左右的短文。如果写作有困难则可根据收集的网络资料进行整理写作。(2)标题艺术字的准备――标题艺术字的制作一般采用上网(网址由老师提供)在线生成闪字或用美图秀秀等方式制作。艺术字的生成有一定的技巧,风格要和主题一致,为了排版时能达到灵活多变的排版效果,生成时最好是一个字一个图片,便于达到多变的排版效果。(3)应用准备好的素材制作栏目――文字和标题准备好后,就进行边框图和插图(学生收集,经老师整理的边框、背景、图片)的选择处理。边框图起到定位和定调的作用,框图中插入文本框放入写好的短文,文本框的插入及编辑是本栏目的教学重点,必要时可采用多个文本框,插入与栏目有关的图片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背景的填充和网络安全图片的巧妙结合,要对文本起到很好的修饰美化作用,注意边框图、文本框、图片的环绕方式和叠放顺序的调整,最后将排版好的所有元素进行组合。

4.电子报刊的组装

当五个栏目都设计制作好后就开始组装。首先设置页面为A3,横向排版,上边距设为0.42 cm下边距设为0.52 cm,左右边距设为2 cm。总体布局:为《安全》电子报刊设计一个独特的艺术报刊名,将设计制作好的五个栏目复制到总刊A3中进行组装排版,排版中要很好地利用线条和插图将五个栏目融为一体,使之和谐、清晰、美观、大方。

三、选送作品

作品的评价采用家长点评、自评修改、互评选优、老师评赛的多元化方式。每组选出5个作品,再由全班对小组推荐的作品进行选择评价,每班选出10名最佳智慧小主编的作品,优秀作品汇总到老师处,由老师选出展示、参赛的作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比赛要求,再次将参赛作品进行补充、修改加工完善竞赛作品的制作、参赛。

四、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关系不大,与升学无关。因此,如何取舍教材;如何应用技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与其他学科整合;如何组织教学和竞赛。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进行实践研究。经过多年的教学、竞赛实践,摸索出这套模式――教学竞赛一体化。采用这套模式已经成功完成两届学生电子报刊的制作和参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作品《绚丽初一》荣获2008年“第九届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初中组电子报刊”优秀奖;《国学电子报刊》荣获2012年“深圳第十届学生网络夏令营电子报刊设计大赛”三等奖;《博学十班》荣获2012年“深圳第十届学生网络夏令营电子报刊设计大赛”三等奖;采用学生的作品制作了校园安全展板,展板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评估专家的好评。让学生体验了成功,同时也为竞赛储备了参赛作品。在教学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成教学作业的过程就是制作参赛作品的过程,老师教学过程就是辅导学生竞赛的过程。它不仅完成了教学还可以推进竞赛的开展,既能系统有效地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又能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了教学竞赛一体化是信息技术教学、竞赛有效结合的好模式。

参考文献:

第2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1.一体化教案学案的基本内涵

教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教材的组织等。

学案,这是一个新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该词目。有一种解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教学,《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学习,《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从阅读、听讲、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见,教案是教师经过分析、加工、整理教材写出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等的案例;教案侧重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学案则是由教师精心编写、设计,学生用来进行学习的案例。它不但可以利用浓缩的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而且可以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支持学生的这种行为。学案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教案从属并服务于学案。前者强调教,后者更强调学。将这种高效的可行性的方法加以规范、补充、完善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称之为教案学案一体化。

2.一体化教学案的设计

2.1教学案的内容组成。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对常规教学方法的继承,更重要的在于创新,它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还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一体化教学案中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方法策略,诱思导学,问题讨论,达标训练,推荐作业等部分。这些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针对于全体学生都适用的,属必学部分。

还有一些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增减的内容,即选学部分;主要包括推荐书目、网络资源、探究课题、实践课题等。基本内容中也应有选学内容及题目,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2.2一体化教学案的基本形式。

由于课型和教学内容不同,一体化教学案的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需要而变化设计模式。常见模式有提纲式、填空式、框图式、问题式、实验式、习题式等,除此之外,还有任务式、补充式、多媒体式、网络式、空白自由式(自拟方案式)等。实际上,一个教学案采用的往往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我曾经采用过自拟方案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将整节内容靠自己的能力设计出包括内容主线、训练习题等内容在内的一体化教学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一个教学案,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套路,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一体化教学案在评比课上运用得比较普遍,我试着扩大其使用范围,在平时的课上使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电离平衡这一节课时,首先复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定义,体现在教学案上是选择题:

下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摇?摇?摇?摇),属于弱电解质的是(?摇?摇?摇?摇)。

A.氯化银?摇?摇?摇?摇B.一水合氨?摇?摇?摇?摇C.醋酸氨?摇?摇?摇?摇D.金属铜

通过检查学生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以往问题的掌握情况。然后以填空式的形式给出这两组定义的要点,指导学生在教学案的空格处做好总结性要点笔记,进而引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由浅入深用表格式展现课本上的讨论题,最后总结规律,并配以精选的习题。

3.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

3.1编写内容方面要遵循的原则

3.1.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有机结合原则。

3.1.2学案适应的全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原则。

3.1.3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2编写过程要遵循的原则

3.2.1智慧归一性原则。发挥全组甚至全校同学科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创造出高标准的学案,而不是分配任务,一两个教师编写一节。

3.2.2形式归一性原则。同一类知识如都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形式上尽量相同,以获得形式上的美感。

3.2.3思想归一性原则。吃透教材、大纲、学生,将所有方面集中体现于教学案一身。

一体化教学案要集众人的智慧,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和谐相处。“团结融汇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协作产生智慧”。集体备课编写教学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校本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另外,我们还要尝试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由师生协作编写教学案,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4.一体化教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4.1“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它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现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并达到创新思维的训练,有利于素质教育。

第3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工作室 组成 优势

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国内技工教育的现状,下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教学阶段性试教工作。此前,国内各技工院校已经开始争相探索如何建立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以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云南技师学院等为代表的一批一体化技能工作室陆续建立,通过试教、总结、完善和提高,其经验在全国各技工院校得到推广。截至2012年9月,全国已经建立了79个一体化工作室。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条件是:一体化场地、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材和一体化载体;一体化教学的特征是:学校办学与企业管理一体化、企业车间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体化、学校学生与企业职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与生产任务一体化;一体化教学的重要过程是:按照典型载体技术与职业资格的不同要求,实施不同层别的能力培养和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涵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组成

参考制造型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及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体化工作室包括以下几个组成区。

1.示教区

该区域功能为工作室电源控制、多媒体控制、音响系统控制、银幕控制、电动窗帘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工业网络控制及视频监控等,是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总控系统。这一区域模拟现代制造企业的管理,使管理者(老师)通过集中管理设备管理工作室内设备的电源、工作状态,以及通过网络数据汇总监控工业网络数据。

2.实训操作区

该区域是学员任务实训的区域和实训设备及器材安置区,在开展实训工作的同时可以进行理论教学,实现“做、学、教”一体 。

3.资讯区

该区域主要为学员提供相关专业性资料以及网络资讯查询配置等。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员熟练运用各种资讯查询和搜索手段,自行解决问题。

4.讨论区

该区域是学员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研讨的场所,以及组织小组理论教学和任务分析等教学活动的场所。

5.物料管理间(领料区、回收区)

该区域相当于制造企业中的原料仓库。任何一个制造企业都离不开原料仓,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元器件、耗材、工具等的管理也要遵循企业的做法。先让学员自行制作清单,再到物料管理间领取材料。整个过程比照企业通用流程,并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内容,使学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企业管理。

6.更衣区

该区域主要为学员提供职业仿真环境。在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学员需要存放好私人物品,按照角色分工,穿戴不同颜色的工作装。这样可为学员营造出企业氛围,并且通过角色的引入使实训更加具有真实性。

此外,一体化教学工作室还包括消防及清洁区和实训成果展示区等功能区域。

三、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优势

传统实训室存在实训内容和设备技术含量较低,实训力度和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网络化、信息化的实训设备有待开发等弊端,造成学生到企业后上手慢、适应期长,不能很快达到企业的技术要求。而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一体化工作室实现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岗位与技能培训、技能竞赛、职业鉴定、科研和技术推广等多项教学活动的融合。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改革与一体化工作室建设,技能实训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能较好地实现“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第4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专业理论和生产实习结合为一体,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为一体,侧重于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为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先进加工技术。数控专业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数控相关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数控技能训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所以应根据技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将课堂搬到生产实习车间,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边巡回;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边总结,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真正融合。

一、一体化教学――“动脑”与“动手”的相结合

一体化教学是使学生实现动脑与动手过程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例如数控铣床G02圆弧插补指令的使用讲解,传统教学编程教师讲解指令格式:

G02X__Y__R__;

X、Y是圆弧坐标点位置,而R则是圆弧半径(通常是正值),注意:但当圆弧大于半圆而小于整圆时则R就要去负值,同时若圆弧变为整圆时就不能用R来编程,必须用I、J进行编程。

实训老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给出加工工件图纸、加工工艺文件,学生编写程序,教师检查程序上机加工,检验合格,完成加工。形势上看该指令讲解操作都完成了,但事实却非如此,工艺如何安排、中间的参数是如何确定、不同材料切削加工参数是否相同等这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却成了讲解的盲区。同时在理论老师讲解完以后,学生虽然接受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点以及圆弧编程的技巧方法,但是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为什么会这样编程呢?很多技校学生都无法能在实践操作之前,把理论知识点与实践圆弧加工的真实情况相结合在一起。而采用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均由一任课教师讲授完成。即“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二、一体化教学中心的建设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一体化教学中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思想适合于数控专业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对本专业能产生兴趣,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技术工人。

三、一体化教学教材的配套建设

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另外,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还不能忽视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我们要将劳动、人事部门的职业标准融人我们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推行一体化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上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

四、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备专业实践经验,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学校在安排任课教师时,最好能选择双师型教师,或外聘厂企业的工程师担任。每年学校应积极委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各类组织的短期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厂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实习,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结束语

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我校的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校本教材的开发水平有限,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小蔓.2006―2007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J].对策与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3]刘新春.加强师资队伍建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职教通讯,2004.10

[4]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5]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期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5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 一体化试点教学 效果 问题

2012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第二批一体化试点专业。襄阳技师学院同珠海市技师学院、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天津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6所职业院校一起,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小组;参与在珠海、北京、天津等地开展的一体化教学研讨、工作页开发、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并组织一体化教学骨干教师制定并建设完成我院的一体化教室。按照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技术规程完成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和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为开展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前期工作。[1]

在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按步骤开展一体化教学了。

一、组建一体化班级

1.小班教学

一体化教学,根据其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的设计,更适应小班教学,人数可控制在30人一下。在试点教学阶段更应以小班教学开,授课老师更容易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

2.年级的选择

对于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教学方法,第一次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接收和适用的过程。我院把2012秋注册入学的电工电子20班作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班级,该班注册学生20人,学制三年,其中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顶岗实习。[2]

二、教学实施

1.课时保障

第二学期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试点班可在每天的7学时中,4学时用于一体化教学,其他3学时用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及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教学每天4学时的时间段为,上午:9:50--11:30,下午14:30―16:10,一个星期能完成20个学时的教学。

2.教学组织

我们将20个人分成4个工作小组,分别是俊美组、碧文组、晟涵组、蝌蚪组,每组有5名学生组成,设组长一名、检验员一名、工具保管员一名、领料员一名、组员一名,采取不同任务,不同岗位的轮值制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与责任。另外,我们安排了两名学生作为仓库保管员,负责协助教师在每个任务过程中,发放任务所需材料、工具、仪器仪表,任务完成后回收下发的材料和工具,并协助教师整理库房,清点库存。

3.实施教学

从第二学期开始使用教学改革试用教材《电气布线》,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完成了4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是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分六个步骤进行,分别是资讯、决策、计划、实施、验收及评估。

第三学期,在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开展教学的同时,也结合了试点班级自身的特点进行了教学适当调整,在任务三中,我们给每个小组发了2套套件。本学期的教学围绕电子制作开展,每个任务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在完成技能训练的同时,融入了本专业知识点的学习,在各个任务的资讯阶段,学生们想要完成各个任务的引导问题,必然要去查阅书籍、网络,获取所需知识。在进行技能提升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

第四学期学生通过前两个学期的一体化学习,已经明白了产品的生产的相关步骤,各个学习任务更能发挥其载体的作用,本学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了电子产品框图的概念,了解并分析电路原理,学会使用模拟信号的方法检测电路功能,调试产品;有递进的学习protel软件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各小组互设问题,完成产品的故障排查和检修。为学生创造性的劳动打好了基础。

4.教学评价

每个任务都采用《学习任务综合评价表》分别从社会能力、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及工作成果方面评价每个学生在各工作任务的表现,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分采用公式:自评×20%+互评×20%+师评×60%(教师评60%含电路验收评分30%),最后得分作为综合等级的依据。[3]

三、试点教学效果

1.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一体化的试点教学,老师们更能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老师们对教学班级的把握更到位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老师们对课堂的把握更到位了,能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开展一体化教学以来,教师感觉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同时在该教学模式下还发现了班级里面几个电子爱好制作者,这些学生自己购买了性能更好恒温电烙铁、焊锡膏、焊锡丝及吸锡枪。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深,动手能力也越来越积极。同时在职业素养方面,学生们通过6s的学习与领悟,在任务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能保持工作台干净整洁,工具材料摆放规范,技能操作越来越规范。在社会能力方面,学生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每接收一个新的任务时,学生能够自主的按照一体化教学的六步法进行学习和任务分配,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比较明显。

四、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及教学思考

1.小组成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会阶段性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比如在任务实施阶段,真正能动手操作实施的学生只有1、2人,并不是学生不愿意,而是在教学安排中,各小组完成一项任务,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完成一个作品,导致有些学生出现“游离”状态;

2.学生重操作,轻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的思想仍然存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但限于我们试点班级为中级班,学生综合素质欠缺,教学开展总不如想象中顺利;

3.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当出现套件中的材料和教材中的有出入时,不少学生不知如何去解决,独立思考、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是下一阶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去引导和努力的;

4.资讯区还不够完备,工具书等资料欠缺,电脑是机房的旧电脑,运行速度较慢,影响学生们资讯阶段的信息查询。

参考文献:

[1]李一山 《中等职业探索》 2007年2月 北京教育出版社

第6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课题化

随着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及持证上岗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突显出来,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普遍重视。如何既能保证理论教学,又能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写好“一体化”教案、上好每一堂课成了“一体化”课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必须熟悉教学环节,明确教学要求专业课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通常按知识结构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一模块又被划分为不同的课题,各个课题既衔接紧密,又自成体系。从这个角度讲,“一体化”教学实际就是课题化教学。在每一个课题教学中,既有理论讲授内容又有操作训练,课时分配视教学设施,人员配备、训练内容等有所不同。通常在设施全,辅导人员够用的情况下,理论与实习教学按1∶3分配。授课的大体步骤可分为课题讲授、课题训练、课题考核、课题总结四大部分。讲授时,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讲授训练要求、操作步骤、操作要领、和评价标准。在训练中,既要把握整体进度,又要兼顾个性差异并能适时调整。在课题考核中,既要严格标准进行单人考核,又要及时分析考试结果,拿出补救措施,直至全员考核通过方可结束本课题,进行下一课题的教学。“一体化”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所授专业讲师以上职称,国家职业等级(本工种)高级以上水平,也就是“双师型”教师。另外,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组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备全面培养学生理论操作以及道德素质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须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的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思想,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总体来说,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理论知识方面:要求教师通过本课题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课题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复习引申将相关的知识形成锁链,做到融会贯通,举一点而带全面,为操作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操作技能方面:掌握本课题涉及的操作技能、施工工艺、操作方式和方法,以及要求掌握的熟练程度。(3)素质能力方面:通过本课题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和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文明生产等的职业素质方面都能得到提高。(4)学习方法方面:有句话说“授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在现代社会,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就像教会人们求生本领一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学会学习,愉快学习,自主学习。

必须依据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法一体化课以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主要特点,这种教学法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施的配套情况,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讲授、现场示范、播放多媒体光盘、制作演示课件、实际操作训练、模拟训练、现场参观等教学手段。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一定要以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的为前提。通常情况下,内容相对简约、能在常规条件下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必制作课件;能在教室完成的操作训练,不必进入工厂操作;能在操作训练基础上获得的其他技能就一定要在操作训练上作足文章。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可以利用的条件,要取舍有度。

必须重视操作训练,打好理论基础“一体化”课以专业理论知识做铺垫,以掌握专业技能为目的,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但对大多数技工学校学生而言,理论学习相对困难。他们只喜欢动手而不喜欢动脑,知识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在课题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突出理论的基础地位,防止片面追求技能而忽视理论学习。在电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操作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理论依据,尤其是故障排除训练,不懂得原理,没有读图知识,就无从下手,寸步难行。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理论教学上花大力气,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尽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学深,学透,学扎实。

必须关注巡回指导,提高训练效果巡回指导是课题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开展训练的同时,要全天候和学生在一起,观察学生。对操作训练中存在的个性或共性的错误,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学生普遍遇到的困难,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并予以解答;对训练的进度和要求要反复强调;对个别落后的学生,要帮助、鼓励他们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指导学生的训练。巡回指导伴随着整个训练过程,时间较长,任务较重,教师的劳动强度较大,其训练的结果又决定了课题考核能否顺利结束,甚至影响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的责任重大。

第7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车工 一体化教学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51-01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适应企业及技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已经成为技工学校的艰巨任务。车工教学是技工学校为培养生产技术人才设置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包含了学习新技术必须掌握的刀具、切削、装夹、加工工艺等基本内容。学校一般将车工教学设置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而实践证明简单的将两者分开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能为社会培养新时代合格的技术人才。因此,在车工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至关重要。

车工一体化教学是将加工工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或以课题形式将加工工艺课内容结合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课人为划分时间和地点的做法,采用在实践教学中边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或是在几节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践训练,最大化的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基本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技术的“零距离”对接。另外,在师资队伍上,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即能做好教师也能做好师傅。

传统的教学中,车工理论课部分讲完后下一学期才能上实践课,加之技校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 学习信心不足的特点,大部分理论内容待进行实践时,学生基本遗忘没了,使理论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实践不能很好的印证理论,没有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反馈知识链体系。

车工实践教学部分,往往以单个的如台阶轴、套、螺纹轴等为训练课题进行,时间一长,枯燥的内容、重复的工序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兴趣,大多数学生开始玩手机,不能做到坚持始终。因此,给定的实践课题很重要,课题内容既要达到实践训练的目的,又要有观赏性、实用性和工艺性,既能体现学生的技术水平,又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完成生活中常用的或能接触到的物品,这样学生会很感兴趣,比如水杯、擀面杖等。通过这些工件的加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到达教学目的。

车工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应着重于工艺上的培养和训练,增加分析方法、操作方法、检测方法等实用技能的介绍,还可针对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较差的现状,增加一些文化基础知识介绍,删除大量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同时应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多听企业工程师的意见,增加实用性操作训练,根据实训时间的长短,有步骤地编写一体化实践教材,既要通俗易懂,也要符合学生年龄的特征,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

车工一体化教学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设定的,教师应结合学生和课程内容特点将一些必要的车工工艺理论课搬到实训现场进行,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融合。当然,教师也不能只满足教会学生如何做。比如在讲“刃磨车刀”时,首先,教师讲解有关车刀的基本知识,包括:车刀的材料、组成部分、车刀的几何角度及车刀刃磨后达到的要求等。其次,教师操作示范,学生仔细观察、记录。第三,教师让学生试着刃磨,车刀磨好后,老师先不做评价,让学生拿自己刃磨好的车刀去车工件,从而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强调。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掌握,逐渐形成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车工一体化教学中,每次训练结束都要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可以互评、自评等,并要求学生写出小结。通过小结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找出有共性的缺陷再次进行系统讲解演示。必要时还需再实践训练,让学生对第一次实践的结果进行纠正,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同时,通过小结也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是否稳合,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车工一体化教学中,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还要把职业素养考核纳入进去。随着实训课题的推进,可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不能只拘泥于单一试卷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成绩。

第8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高职《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一、引言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2)电工实验,自编《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教材,精选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在电工实验室设计、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

第9篇:一体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32-02

对于体育课程来说,一方面促进学生强健身体,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体育课程实际开展过程中,需从目标方面不断明确,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加强同课外之间的联系。同时,应注重开展校外活动。通过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体育锻炼的目的充分达成,体育教学也会更加轻松,按照相应计划开展进行,同时实现体育教学组织纪律性,课程结构方面也得到完善。

一、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一体化教学从概念上说,一般指体育教学过程中,课余体育也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促进课堂体育教学。二者相互之间形成有效配合,从而促进任务达成。该教学模式实际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不再局限,课外通过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同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二者之间不再进行区分,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体育课程不再遵循之前概念,而是逐步进行拓展,逐步呈现出一定扩大化趋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其滞后效益得以有效凸显。课堂教学方面不再受到束缚,一直延伸和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知识以及技能方面传授。

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现状

现阶段,体育课程普遍面临改革。体育课程不再受到传统局限,而是从健康功能等方面着手。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从目标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应实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应力求达成终身体育。对于国外来说,部分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必修课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开设课程,但是与此同时,选修课也逐渐受到全校师生重视,比例也得到不断增加。部分国家来说,体育可以说是没有必修课,但是体育具有周密活动计划,能力测试方面具备相应要求。从时间安排方面,普遍较为灵活。

三、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思想基础

(一)健康第一思想

人类为实现良好的生存,健康才是第一要素,健康才能保障各项事务的开展,才能利于保持长寿。只有将健康摆在重要位置,才能充分适应当前时代。尤其是目前,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纯粹身体,逐步得到领域拓展,心理学层面也要保持健康,社会学角度同样需要健康。尽管目前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改善,但是发病率却在升高,从发病年龄方面来看,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秉承健康第一原则,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二)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教学应充分明确核心思想,力求实现良好的终身教育。学生无论在课内体育还是课外体育,都能积极的终身参与。大学体育教学需要充分加强引导,尤其是广大学生,注重兴趣方面培养,使其形成习惯。体育锻炼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态度。除此之外,通过开展终身体育,学生从理论上更加明确,从方法上更加科学合理。

(三)课内外教学一体化实践基础

为充分贯彻一体化教学,应积极构建课外俱乐部。同时,这也属于教学改革一大方向。与过去相比,通过广泛开展课外体育,以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尤其是对于广大高校学生,体育项目爱好存在不同,个人兴趣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学生选择过程中,完全能够自主性选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对于体育将更有积极性,主动进行体育课学习。与此同时,学生能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评价更加到位、更加准确。基于教师角度,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标准只能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杜绝严格执行等问题,教学同时也更加具备灵活性。广大从事教育一线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方面需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应努力热爱教学。教学实施阶段,一方面从实践入手,实践方法不断予以创新,理论同样不能忽略,知识传授才能充分贯彻落实。

(四)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点

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内课外之间实现了有机结合,彼此之间有机统一。通过课堂相融,优点充分体现。第一,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于广大高校学生,选择课程方面更加自主,从兴趣爱好出发。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自觉性增强。体育课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更高,同时能够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第二,对于广大高校学生,体育课实施阶段,基本知识相对更加明确,同时更加熟悉技能技术,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也更加科学合理。体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效果也得到保障。学生自身角度考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学生也相较以往更加健康成长。第三,通过广泛开展体育学习,生活习惯同样得到改善,学生更加重视个人健康,定期按照计划进行身体活动,习惯一旦养成,非常有助于学生自身。与此同时,终身体育角度而言,能够有效提供前提与基础。第四,对于广大体育教师,个性化教育能够落实,学生能够充分凸显自身个性。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广泛进行特色化教学。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人能力真正得到充分提高。第五,体育教学资源方面,合理进行配置。通过组织结构方面建立,体育专业课教学不仅充分贯彻落实,体育选修课同样也能得到如火如荼开展。上课过程中,时间安排更加自由,教师辅导更加方便、更加集中。除此之外,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化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实施。

四、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施选项教学

体育教学为贯彻良好改革,选项教学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向。选择教师过程中遵循一定自主性,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同样应自主选择。在上课时间方面,也相对非常自由。通过贯彻落实选项教学,教学内容方面不再受到局限,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学生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教学实施阶段,教学大纲制定更加凸显人性化,教学内容通过加强调整,更加贴近实际。体育教学朝着多方面进行发展,技术方面得到更好掌握。

(二)重视课外体育

体育教学通过改革,更加重视课外体育,体育活动也得到有效开展。体育课程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目标确定。运动参与过程中,应制定合理有效参与目标。体育运动学习技能过程中,技能目标也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除此之外,健康目标至关重要。目标为充分达成,体育课堂教学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只有注重加强课外锻炼,才能切实起到效果。教学实施得到有效延续,同时实现良好补充。课余生活方面,实现不断丰富。学生还能充分施展自己青春个性,锻炼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三)注重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开发

现阶段普遍处于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也普遍得到高速传播。只有从网络课程资源方面着手,才能实现信息良好传递,学习需求方面也得到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沟通交流也能顺利进行。通过注重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方面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促进学生更好信息掌握以及了解,基本任务也能得到贯彻落实。学习内容等诸多方面,得到自主科学有效建构。发展目标方面,得到有效确立。课外体育学习过程中,应从健康状况方面考虑,监测反馈工作应充分落实到位。

(四)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特色项目教学

只有注重校园精品课程方面建设,才能切实促进教学实现良好改革。精品课程为实现良好开发,一方面应从实际考虑,另一方面把健康始终摆在最重要位置,并力求实现终身体育。除了实现教学目标外,还应从健身方面充分考虑,同时促进学生专业课知识学习外实现休闲娱乐。运动项目也应实现创新,注重加强引进。课程方面应不断改革,注重加强娱乐课程不断开发。只有这样,体育课程体系才能得到不断完善。作为高校,需重点突出体育方面自身特色。学生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扮演主体的角色,作为体育教师,积极注重引导。一体化教学为充分贯彻落实,应切实考虑其价值取向。基于社会需要等角度,使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从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只有注重加强选项教学方面的实施,积极开展课外锻炼,从网络方面多渠道获取资源,注重精品课程方面建设,才能切实促进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充分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尹念龙.“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的阶段性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4):119-123.

[2]黄旭.公安院校警察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的研究———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2(59):104-1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