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一体化建设范文

一体化建设全文(5篇)

一体化建设

第1篇:一体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财政体制;城乡税制;一体化;农村经济

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分割状态依然严峻,大部分地区的城乡差距并没有发生改变,解决城乡分割问题还面临着一定的财政难题。因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公共财政发挥着经济体制基础和保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公共财政一方面需要向农村提供与城市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增强支农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财政税收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一)消减城市与农村居民利益分配不平等必要途径200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从本年起,逐渐降低农业赋税税率,以平均每年降低1%的速度,争取在5年内取消农业赋税。这一项举措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而这一举措的实施也证明我国已经拉开了统一城乡税制的大幕。从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纳税情况看,这一目标已经得以实现。尽管如此,也认识到历经几年时间取消农业赋税仍局限于农村税费制度之内的改革,实现的是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资源合理非配。这对于城乡资源合理分配并没有起到较大作用,受长期以来城乡割裂的二元税制结构影响,政府财政税收政策始终向城市倾斜,想要实现农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利益平等分配,还需要改变“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制度,逐渐实现城乡税制一体化。

(二)保障乡镇财政有效运转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的同时农村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农业税等多项赋税的取消也促使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部分地区开始实施“乡财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模式,使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从而促使乡村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公众的公共需求在不断增长,此时乡镇政府原有的财政体制、税收管理及服务职能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城乡发展状况,从而使其在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无法挥发自身作用。因此,对乡镇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保障乡镇财政有效运转的必要手段。曾说过,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基层部门更是如此。不管政府经济和财政税收增长速度多快,如果不能够为农村公众提供必要的服务,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乡镇政府就不是称职的政府。

二、当前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乡建设一体化改革的推进,当前公共财政体制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其中关于农村税制问题以及财政体制变革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保障粮食年产量,助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也还未建成,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增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问题还需要慢慢解决,也意味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城乡税制一体化实施条件多虽然目前已经取消了农业税,城乡二元税制模式开始有了改变的迹象,但是这距离城乡税制一体化还很远。长久以来我国所实施的城乡二元税制结构是根据我国实际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结构作为依据的,因此城乡税制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其中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与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市场化水平息息相关,而社会一体化则需要城乡各项事业的统一,也就是说城市和乡村居民享受同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上 城乡要统一公正。而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想要推进城乡税制统一,对农民征收增值税和所得税会产生诸多弊端。首先,非集体管理的小农经济纳税人,其交易费用很难计算,征税成本也难于控制,甚至可能会造成农村征纳秩序的混乱。这是造成财政税收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无法试行税制统一的客观调价。

(二)宏观经济环境对农业赋税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农关系已经较以往发生了一定变化,农业不再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农业与工业发展逐渐趋于平等地位。但是在这之前,我国为促进工业化进程,曾长期实行以农补工的政策倾斜,给农业积累造成了很大压力。近年来,我国的工业产值在工农总产值的比重中达70%以上,此时,创建宽松的农业税收环境应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重视的事情。现阶段全球很多发达国家的农业赋税都很低,有些不仅可以达到零赋税的水平,甚至农民可以拿到政府的高额补贴。纵观我国当前的税收体制,对农民提供补贴基本是不现实的。就目前的农业税而言,农民也处于“天然劣势”状态,例如在出口农产品时不能退足所交税款,对进口农产品也不能征收相当于我国农民所负税款,况且农民本身承担着高于税收的多种费用,例如我国玉米的税费成本为美国的8倍之多。在现行税制下,农民所承担的一部分税款被征入城市使用,再次使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受到阻碍。

(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成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为农村提供与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务呼声不绝于耳,农村公共物品长期不足的状态也得以一定缓解。因为最近几年财政支出的倾斜,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与生态环境都有了一定进步,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农村公共物品短缺的本质。在当前的财政税收政策下,农村居民从财政支出中得到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依然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的公共安全、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乡村电力等大多公共物品都需要农民自己负担,其使用成本过于高昂,与农民当前的实际支付水平并不符合。自农村税制改革以后,社会普遍认为农村不提供税收,那么公共物品的资金则需要政府的“惠农”政策予以扶持,根据受益原则,农民缴纳的税费应该与其从政府获得的公共服务相对应,但是目前农业税费返还机制尚未建成,农民所承担的税费并没有返还给农民,从而造成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落后,这并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财政税制改革的路线研究

(一)城乡税制统一的方向城乡税制的统一对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对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在城乡税制的统一过程中,应该遵循对现行税制进一步完善、将农民税收负担纳入相应的税收体系中这两个主要方向。其中税制的改革必然要以一套比较完善的税收体系为依据,然后对现行税制进行合理化完善,例如全面推广增值税转型,合并企业所得税、改革个人所得税等。第二个方向是将农民需要缴纳的赋税精细化处理,现阶段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是以小型为主,大多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没有记账习惯,因此对农民征收所得税的难度是非常大得。对此,国外也有相同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采取农业标准课税法,即根据农民所种植的土地面积计算农民的农业所得,并作为课税依据,并对个人所得税设置了一定免征额,从而将一部分小规模农业经营者排除在纳税范围外,对具备一定规模化和拥有一定收入所得的农业生产者进行征税。

(二)建立基层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在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大潮中,县级、乡镇政府应把握机会做出适当革新,例如可以将房产税为主的财产税作为县级政府的财源选择。首先,财产税是地方税种中的一种优良选择,其本身具有受益对等和非流动性特点,且其收益主要是为本地区服务,对于形成“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财产增值—税源增加”的良性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房产财产一般会随着所在地经济的发展进步而逐渐升值,那么房产税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房产税是扩大税源的一种途径,也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大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税收体制。为了给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城镇建设中的财政支出也应均衡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减城乡之间的人均财力差距,保证乡镇基本公共服务不因财力水平的高低而出现明显差距。首先,可建立城乡一体化建设财政专项激励,针对所管辖区域内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有效的财政管理体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乡镇,可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激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例如在维持现有体制的基础上,对收入基数和分成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然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并需要分阶段逐步实现,逐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城乡税制统一需分步实施城乡税制的统一需要随着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推进而逐步完善,需要做的不仅是将现行的所得、流转、财产税收制度和体系予以完善,建立一个城乡税制统一的依据。还需要确定的是要将这些完善的税制覆盖到农村,也就是切实可行地去实施税收管理。在此期间需要考虑征税条件,即在征收成本不是很高的前提下,需要考虑农民赋税重、压力大,农村需要工业“反哺”等因素,从而在统一税制的环境下,适当给予农民税收减免等政策。此外,需要打通城乡市场梗阻,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乡互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打破城乡分割,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

四、结语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契机,期间税收制度的倾斜,可以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的实现。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进行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通过税收的杠杆作用,促进农村的自我发展,鼓励农村增强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从而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林万龙.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变迁40年[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6):24-33.

第2篇:一体化建设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国企单位财务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跟上时展的步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建设会计一体化已经成为国企单位的必然选择。但是就当前大多数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状况来看,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就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国企单位对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

内部控制体系比较落后由于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对现代的管理有些很深的影响,所以国企单位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还不能对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有全面的认识,导致在管理时不能及时改变仍用着传统方法。虽然与会计有关的工作也在实现办公自动化,但是它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并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稳定没有缺陷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对此一般企业财务单位,国企的会计核算工作就略显单一,它只是对进出项目的登记、核算,而没有对本单位的成本及工作业绩等相关方面进行核算,除此之外,从国企单位以前的做法来看,内控对象主要是经济业务相对熟练的财务人员,内部牵制机制和岗位责任制合理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国企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在传统的内控机制上建设会计信息一体化,会导致财务信息出现交叉,从而使内部牵制和岗位责任制的功能降低,导致国企单位财务部门出现伪造会计信息的等一些不良后果,从而对国企单位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二)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

因为国企单位是国有企业的运行者,所以财务信息的来源相对较多,可能会与国企的各个有关部门相联系。从当前的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情况来看,财务部门仅对已经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处理和传播,使财务信息的的使用人员得到有效的相关信息。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时通常会使用金蝶和用友等软件,然而这两种软件却存在着一定弊端,由于企业在购买有关会计信息一体化的设备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导致一些企业受其影响不能购买理想的硬件,从而使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不完善,不能真正体会到会计信息一体化的有效管理和特色,使国企管理者不能得到全面可靠的财务信息。

(三)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没有相应安全管理体系

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实现是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为依据的,但是因为国企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还不够先进,导致财务信息管理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然而财务人员在工作时往往会因为疏忽和其他原因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进而对计算机的软件设备造成损坏。其次,财务部门的会计信息对整个公司至关重要,如果被泄露就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国企单位运用网络技术使使会计信息一体化更加高效运行,但是网络技术还不够完善,从而无法保障国企单位的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二、促进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转正思想,加强财务工作者对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认识

在新的社会主义时期,国企单位的一些财务工作者,受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在接受新事物上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就造成一些财务工作者不能够立刻转变工作思想,因此,为了促进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国企单位有必要一定的措施来转变职工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其重要性,从而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中去。

(二)加大对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软件、硬件投入力度

国企单位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该适当地将发展资金倾斜到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基础设置建设上,根据本单位的财务发展特点,购买合适的软硬件设备,为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也存在着很大的威胁,这就要求国企单位的管理者要重视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一些木马病毒的侵害能够有效的拦截,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能。

(三)对会计信息一体化软件要进行一定的优化与升级,提高工作效率

从我国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来看,国企单位可以与软件公司进行合作,由软件公司提供技术,并实时与软件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来提高软件的性能,从而大大提高软件的工作效率。此外,国企单位也可以派遣一些优秀的财务人员进行进修与学习,掌握最新的网络科学技术,针对会计信息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够从容的面对,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由于工作系统出现故障而无法进行财务信息整合等相关工作的几率。

三、结束语

第3篇:一体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渠道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过渡转型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企业可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化、企业会计信息中心化应用建设,实现会计财务信息的共享应用。但是事实上当前国有企业由于建设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且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成效并不明显,会计信息一体化也无法为国企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1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前提

国企单位实现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发展并不是盲目性展开的,而是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经济发展需求所提出的新的发展创新方向。目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构建具有以下的前提条件。

1.1处于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

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更提供了信息化处理的理念和能力。如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构建起信息数据库,存储海量的会计信息资源,在国企发展中要使用时直接调取和优化应用。

1.2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下,不论是国企的组织结构还是国企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国企的会计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而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企经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视财务会计的重要性,注重创新创造意识理念对国企经营发展的必要性。因此在此趋势下,展开国企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能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能够受到国企各个部门上下的一致赞同和扶持。总的来说,当前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样的国企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也已经展开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国企财务会计实现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利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展开国企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但是仍旧要重视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此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更快地构建国企会计信息一体化系统。

2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现状

2.1国企单位会计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建设理念不够全面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生产服务中,给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国企单位而言,信息技术同样推动了国企生产力的转型升级、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具体在国企会计管理工作中,至今国企单位还未形成信息化会计管理理念。如在国企的会计工作中,仍旧采用传统的会计工作理念进行会计成本预算控制。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得到专业培训,对工作的认知及创新创造性不足。此外,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由于国有企业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会计管理设备年代久远,同国企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并不符合,因此导致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中缺少齐全完善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支持。

2.2国企单位各部门信息交流缓慢,工作流程和职能复杂化

在建设会计信息一体化系统中,需要能够调动整个国企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员工的参与性和责任感。但是事实上当前国有企业的各部门工作存在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情况,如,国企的经营销售部门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往往存在营销部门对产品的性能功能的认知不足。可以说国企单位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和内部制度,导致国企内部无法形成会计信息一体化流程。更重要的是因为对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会计软件等投入有限,因此无法展开对会计软件的优化升级,继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如,在企业的经营成本预算控制中,需要制定国企单位各部门的预算,但是事实上当前各部门对自己的预算制定不够重视,仅仅是虚报一个数字上去给会计部门,导致会计信息失效,会计工作职能和流程无效化。

2.3国企单位安全管理系统不健全,缺少专业的会计人才队伍

信息人才是会计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的根本所在,而网络安全技术则是会计信息一体化系统构建的保障。但是事实上,当前国企单位中不论是网络信息技术,还是信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企单位不能与时俱进展开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化创新,换言之,就是国企没有网络信息安全这个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会计人才的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欠缺,导致会计信息一体化系统无法展开。如会计人员缺少信息技术和信息理念,将会在实际的国企会计工作中仍旧采用传统的会计方式。

3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渠道

国企单位作为市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生产效益提升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企单位展开对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优化改变,旨在转变国企单位的财务工作流程,简化工作职责内容,并提高国企内部的信息流通速度和交流速度,更好地借助信息数据实现国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优化提升。

3.1创新信息化的会计理念

国企作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拥有较强大的生命力,若是想要展开对国企的深化改革,实现会计信息建设发展,根本就是从思想层面入手,要求国企单位形成会计管理理念,以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展开国企的各种改革创新活动。第一,要求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出台国企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方法和条例,由此指导国有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把握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避免走错路、走歪路。第二,要求国企单位的管理层能够树立会计管理理念,正视会计工作信息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国企战略规划中能够为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寻求资源帮助。第三,建立系统的会计信息工作流程,明确会计工作职能内容。如,当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国企管理层能够实现对会计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强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寻找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软件系统的更新建设,并将其投放在国企会计实践工作中。第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思想认知,自下而上地为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帮助。

3.2提高国企内部信息时效性,优化工作职能

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并不仅仅是单纯依靠财务会计部门就可以实现,其必须充分了解整个国企单位的各种生产、营销甚至是采购成本的支出情况。因此传统国企内部信息交流不全面、信息共享时效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能够展开对国企单位内部的优化控制。第一,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国企的内部信息共享系统构建,确保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都能够得到高效、快速传递,并发挥这些信息应有的作用。第二,构建明确的国企工作流程体系,让每一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完成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

3.3完善国企信息安全系统,培养专业会计人才

信息安全是信息时展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在国企单位的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中,要有效规避这一挑战和风险,在满足信息传递时效性的同时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第一,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研发创新,通过安全权限设置、防火墙等技术的研发创新,确保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库的数据资料的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恶意篡改企业会计信息。第二,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育力度,通过定期组织展开会计信息化培训的方式,转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提高信息化会计工作的技能,同时还要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跟班学习,要求国企单位的会计人员能够多参与一些行业会议,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性,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此情形下,企业必须做好自身内部优化控制,做好企业的经营成本控制,由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会计部门的建设探索已经成为当前较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探索的重点内容。根据会计部门建设探索的实践可知,其主要的建设方向就是构建信息化、科学化的会计信息体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企业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事实上国企的会计信息一体化构建中面临着会计理念落后、信息化设备基础差、会计人员信息化意识差、信息交流共享较慢等问题。由此可知国有企业构建会计信息一体化仍旧任重道远。目前,实现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要创新会计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共享性;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为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门瑞.浅谈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J].纳税,2019(24).

[2]何小中.浅谈国企单位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7).

[3]秦杰,张子杰.大数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

[4]杨红翠.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初探[J].中国商论,2018(9).

[5]王辉.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初探[J].时代金融,2018(26).

第4篇:一体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建设

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是指企业在具备数据库、网络系统、软件管理等综合条件下,将各项业务流程、财务流程及管理制度综合起来,使它们达到互相融合的状态,并将“业务驱动”作为核心理念,把会计信息化管理延伸到各项业务环节当中,建立起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数据的信息共享。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信息,确保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在实践的过程中,仍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使其更加完善与具体。

一、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的核心要素

企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一体化,需要事先建立起一个属于企业自己的、成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管理层可对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信息进行实时共享,从而实现综合管理及联动控制。在这项工作中,企业首先需要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剔除那些需要人工或手动的信息传递模式,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失误,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的核心要素就是通过对流程的再造,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企业实施会计信息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财务部门对业务流程上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加强企业资金的动态管理与监控,提高资金使用率。企业在推进会计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对各项业务流程加强了解和动态分析,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使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提高决策质量;财务工作参与到各项业务流程的审核过程当中,有利于财务部门对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管,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强化了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效率。

二、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的构建过程

企业实施会计信息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将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三者有机融合到一起,最终形成一个集成化、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需求分析阶段。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对企业的财务流程、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对现有流程中存的漏洞及缺陷进行优化,并形成具体的优化方案;二是信息系统开发阶段。在了解各项需求之后,需要建立起一体化流程管理目标及运作模型。在此阶段,相关设计人员应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功能进行开发与规划,确保模型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模型建成后,再对相应的流程和功能进行整体试运行,测试它的可操作性与实际功效;三是信息系统实施阶段。在管理模型通过试运行的前提下,对操作者的使用权限、业务流程准则、数据输入等环节进行定义,完成整个系统的研发过程;四是系统维护阶段。此时,企业应安排专职人员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担缺陷进行记录;同时,企业应结合这问题对系统进行及时的、持续的优化与改进,使系统功能更加符合自身的发展需求。

三、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财务流程的重要性,财务流程是否具备足够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及综合竞争力。对此,将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整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一体化强大作用,成为企业优化财务流程的最佳选择。但是,有些企业在实施运作会计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包括:首先,在构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未能达到有机结合的程度,依然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财务部门对各项经营活动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控制,反映出来各项财务数据也比较滞后,缺乏数据分析基础;其次,目前大多数从事系统流程设计的人员虽然精通信息技术,却缺乏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设计系统功能时容易忽略财务的监管职能,导致系统数据无法为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使会计信息一体化系统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此外,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以垂直方式为主,自上而下进行决策的下达,自下而上进行信息的传递。而现阶段的会计信息一体化大多停留在日常业务处理和信息收集这一执行层面,管理层的各项决策依然按照传统流程进行下达与传递。

四、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的优化措施

在企业已经建成会计信息一体化模式的前提下,只要业务信息顺利的转化成为会计信息,系统即可自动生成与之相配套的数据信息,方便管理层随时了企业信息,为各项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系统还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业务进行动态跟踪,增强了企业对各项业务活动的过程管理,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化与精细化。会计信息一体化系统还可以对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在这些工作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可将过程记录或生成单据集中上传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相应的审核与处理,企业管理层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全面的数据信息,有利于决策的制定与提出。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信息的高度集中与实时共享。同时,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还改善了以往那种会计信息滞后的不利局面,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提升了信息传递及时性和准确性,尤其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通过会计信息一体化的运用与实施,为的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詹末芳.企业集团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81-82.

[2]王海红.基于集团管控的水泥企业会计信息一体化探析———以浙江某水泥集团企业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2015,(2):24-26.

第5篇:一体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方法

在企业的管理经营过程中,会计与统计一直同时存在,且关系密切。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与统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统计工作需要借助会计方法,会计核算过程中又需要引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过程中,两者能够实现数据共享,极大地降低了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为企业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会计与统计的区别和联系

(一)会计与统计的联系

会计与统计均是经济管理领域基本的计量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促使了企业内部经济信息的共享,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决策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辅助。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间的联系如下: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二者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都需要生产总量指标、相对指标以及平衡指标等,而且两种存在的意义相同,都是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经济相关的信息,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均离不开会计和统计的有效协调。而且,会计和统计核算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经济活动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两者是互补的。2.单纯从核算的角度来说,统计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素的基础,会计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工具,而且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对原始凭证进行汇总和编制,期间会使用到大量统计分组、相对指标以及绝对指标等统计分析方法,高效准确的统计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换个角度,统计核算也需要相应的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企业统计核算常用的会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及速度比率等,以上指标均自于会计核算后所形成的财务报表,将会计核算产生的数据融入到统计核算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完善统计核算方法。

(二)会计与统计的区别

1.核算目标的不同统计核算的核算目标是通过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标对企业经济发展或者国民经济发展的某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面向于企业政策的制定和政府决策服务等领域。而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财务管理者说明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经营情况以及资本流向等财务状况,对企业管理者的受托责任具体情况进行说明和反映;2.核算配比的不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核算配比方面也是不同的,会计核算的配比基础是销售,而统计核算的配比基础是生产。会计核算的配比基础应当参考企业的盈亏状况,根据企业在特定时期的收入和支出来开展工作,主要通过时间配比和因果配比两个层次进行体现。统计核算通过计算增加值,密切关注企业经营过程的中间消耗和产出的相结合程度,以保证企业某个时期经济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与统计的一体化建设

(一)制定会计、统计指标体系标准

对企业经济状况的核算必须具备同样的口径和计算标准,这是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进行财务评估和预测的基本,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会计、统计核算指标体系标准,对核算标准进行规范。

(二)促进会计和统计方法的相互调用的程度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以提升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整体把控程度,从而提升公司财务状况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核算和统计学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使用会计规范工作促使核算工作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利用会计信息和会计指标对企业的统计报表进行统一,实现核算工作的归一化。

(三)加快财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更大程度地实现会计和统计信息的协调和共享

企业通过构建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信息计算平台为会计和统计核算提供一个完备的数据沟通渠道。

(四)将会计与统计在技术层面实现一体化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与统计的一体化实现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完成,引入计算能力较强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提升企业数据的处理能力。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会计与统计无法相融的瓶颈。

(五)加强会计和统计的信息监督与管理

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战略方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为了确保两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对两者的一体化运行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降低信息整合与分析过程出错的可能性,为企业提供准确化、科学化的决策支撑数据。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与统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会计和统计的统一能够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准确的支持数据信息,更好地分析企业市场情况和经营情况,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超.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J].科技与企业,2015,(20):12-12.

[2]吕林根.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1,(15):145-147.

[3]张丽雅.探究资产评估执业风险与规避方法简[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11):190-191.

[4]刘桂良.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