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医学可行性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可行性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可行性报告

第1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医疗服务;规范化

一、依法规范医学检验的必要性

曾有媒体报道一医患纠纷案例:张某(化名)身体不适,前后数月多次前往某医院就诊,医院有关科室依接诊医生要求对张某进行检查,报告单显示患者检验项目没有异常,无奈之下张某前往广州某医院检查,诊断报告显示为白血病,因之前医院误诊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最终不幸辞世,张某父母一怒之下要求最初接诊的医生承担误诊责任,医生提出检验报告未显示异常的异议。

案中接诊医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主张――医检报告未显示异常。那么,又何为医检报告呢?所谓医检报告即医学检验的结果,是医院运用现代物理化学等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得出的结论,是医生进行治疗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医学检验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着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医患纠纷的问题愈演愈烈,伤医、杀医[1]报道也走进了民众视野,该现象并不仅仅是一个治安问题,更折射出我国医疗机构或医疗队伍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在众多引发医患纠纷的因素中,医学检验行为失准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法治背景下如何促进医学检验的规范化

正如学者所说“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对检验行为的规范性重视不够,许多检验工作者因不十分清楚检验工作的法律意义而导致检验工作的随意性,招致‘医患’纠纷”[2]。故此,笔者拟从以下法学视角来分析医学检验行为规范化问题:

(一)医学检验资质的规范化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最大的区别之一即是精准,因此医学检验也脱离不了精准的标尺,资质是信息精准的重要保障,把好资质关在某种程度上等于为行为规范提供基础。医学检验资质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职业资格,二是检验机构需要具备法定资格,三是检验主体需要具有设备和技术支撑。故此,应当在严格医学检验准入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法完善各种资质的年度审核制度,取消不符合医学检验条件主体的检验资格,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把好“法律制度关”。

(二)检验人员观念的规范化

检验资质是规范医学检验行为的首要条件,但医学检验人员的法律观念亦是保障医学检验结果的重要途径。从《合同法》角度来说,患者自从成功挂号之时起即与医院签订了就诊合同,患者有义务按照医生要求缴纳适额的费用、配合正当的检查、接受必要的治疗,医院及相关医护人员亦有义务认真地诊断、负责地检验、恰当地治疗,如果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到此类工作是自己依法必须承担的义务,则可能在不良行为或观念的影响下导致治疗或检验工作失范。

(三)医学检验行为的规范化

检验行为规范化在本质上是检验程序合法化。通常来说,一个医学检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受理申请――受检者识别――样本采集、运送、保存、处理和检验――结果确认与解释、报告及建议,这一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是否规范都会对检验质量有着致命的影响。为了保障检验结果这个“最终产品”的质量,以私法的形式对检验行为进行明确规范。比如,在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完全由患者完成,减少非专业性给检验质量带了的不必要风险;在检验操作中,应当注意操作环境,拒绝实习人员在无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检验活动。

(四)医学检验报告的规范化

医学检验报告是检验人员向主治医生传达检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规范的检验报告是医生获取真实检验信息的形式保障。从法律层面来说,检验报告是证明检验结果的“书证”[3]。此外,根据《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医学检验报告必须严格恪守上述两文件之规定,任何潦草填写、非专业性简写、漏写检验信息的行为都严重违背了文件之规定,也不符合职业道德之规定。故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检验报告制作人的监督,强化检验报告审核工作,推动检验报告朝着规范化道路迈进。

(五)责任追究制度的规范化

任何工作都需要肩负着责任,失责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医学检验工作同样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行业规范对检验人员责任追究问题的规定尚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方面。建议进一步依法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为明确造成检验结果失准责任的归属提供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对于因工作态度等因素造成检验结果失准的人员,即便消极影响较小也不能听之任之,只有严格责任,才能更好地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云鹤.莱钢医院杀医案 凶手被刑拘[N].山东商报,2016-10-5(7).

第2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报纸;医药广告;报纸医药广告监管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群众也有经济能力来消费信息及信息带来的产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医药广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在部分媒体收入中,医药广告成为新的增长点,甚至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医药广告是指以报纸为媒介,以医药、医疗器械功效或医疗机构功效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报纸医药广告主要有量大,影响力强,目标受众明确等特点。近年来,医药广告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教育等行业外各类报社最大的广告来源产业之一。报纸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其影响力在一直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据统计,报纸的主要受众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个年龄段的受众与医药广告的主要受众是重合的,因此,报纸一直以来都是医药广告的主战场。

一、报纸医药广告现状

报纸医药广告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报业广告收入的重要来源。医药广告约占合主流报业广告收入的1/10,相对受众群单一的媒体如《文摘周刊》医药广告约占其广告收入的90%以上。然而,报纸医药广告违法率近年来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同为报纸,尽管在发行周期、发行量、报纸定位、受众年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医药广告违法率在不同报纸中差异性明显。最后,报纸网站医药广告数量激增市级以上报纸都有自己的网站,主打电子版报纸,同时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增强与读者的交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药广告除了全文刊登在报纸的电子版上外,也以插播、上下文等多种形式出现在报社网站上,以吸引网民的视线。

二、报纸医药广告监管现状

首先,报纸医药广告违法率逐年下降。随着新技术发展,各市工商局均配置了数字化媒体广告监测系统,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主要媒体实行24小时监测,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进一步规范广告市场。通过每月的《广告监测通报》,详尽、具体向媒体单位反馈广告与违法情况、监管单位广告管理要求和监管动态,督促媒体单位加强自律意识和提高广告管理水平。然而,违法医药广告的处罚力度不够。因为违法医药广告受到处罚的往往只有广告主,虚假广告产生的利润则可能是罚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医药广告主甚至表示,只要不是内容太离谱,虚假广告被查处的可能性很小。即便被查处,药品管理部门也就是对虚假广告收回广告文号,责令其一年之内不得再次申报,而广告主再审报时只需交区区数百元的申报费,再交上不多的罚款了事。媒体由于掌握着话语权,每年因刊登违法医药广告收到工商局的罚单,金额最多不超过万元,都是以罚金为唯一处罚方式。监管部门一般不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和公开通报批评,甚至于内部的批评也仅仅只言片语。

三、报纸医药广告监管的对策分析

首先,应引导医药从业者改变观念。随着虚假医药广告的泛滥,群众对医药广告将信将疑的态度,对于医疗机构和医药行业者来说,虽然在微观上是短期博弈的“理性选择”,但是从长期看,将严重阻碍整个医疗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企业自身的运营发展。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通过组织医药企业集中学习的方式,引导医药从业者改变观念,在医药广告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它的正面作用时,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医药广告的作用。医药广告的内容宣传主题应包括药品的组成成分,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而不是片面夸大吹捧自己的疗效、功效,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地达到医药广告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带来盈利。

其次,加大媒体审稿的力度。医药广告在前要取得药监部门的批文,然而伪造、利用过期批文违法医药广告的情况层出不穷,工商部门只能在事后监管处罚,因此从医药广告程序上看,媒体是医药广告事前监管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媒体的审稿功能,具体可从约束与鼓励媒体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媒体的医药广告信息权威等级制度,并对外公开以约束媒体。二是鼓励优质媒体医药广告。可根据媒体医药广告可信度选择一到二家媒体给予扶的政策支持。

再次,提高违法医药广告成本。目前对违法医药广告的处罚基本上还仅限于经济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对于医药广告企业,仅仅是开张罚单,造成虚假医药广告的低投机成本、高投机利润。由于媒体掌控话语权及其与工商部门的关系,罚款多半也仅限于形式。因此,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将对违法广告的处罚定性为惩罚性而非赔偿性法律行为,并严格执法以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等新闻媒体单位领导责任追究制,对虚假医药广告的媒体,实行媒体领导责任追究制,对虚假违法医药广告问题严重、社会影响恶劣或者拒不配合执法机关调查取证的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在征求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意见的基础上,实行“广告违法一票否决制”,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分。建立违法药品广告公告制度、广告主体退出市场机制、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依法查处未经审批的广告、虚假违法广告,追究广告媒体的责任,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直到取消广告资格。

最后,普及医药常识,提高群众举报意识。普及医药常识,增强患者对虚假医药广告的鉴别力和免疫力;通过法制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是目前政府加强医药广告管理的重要举措。医药信息普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患者和公众普及医药知识和基本医疗信息,二是专门为医生和医院服务专业的医药信息。可以这样说,正是正规的医药信息服务的缺位,给了违法医药广告可乘之机。如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有固定的渠道定期,信息服务贴近百姓求医问药需要,违法医药广告就不会有立足之地。

当前我国医药广告管理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科学的监管体系与强有力的监管手段。监管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加大投入,而这个“投入”不能仅一味地向执法队伍追加投资,更要考虑建立一个全民监测的运作体系。如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将举报电话及识别违规广告的简明方法等长期在大众媒体公布。通过全民举报,让百姓对违法药品广告用语,从弹性的心理认同转向刚性的法律认同,从而遏制违法药品广告的泛滥、猖獗之势。

参考文献

[1] 江玲.报纸医疗广告何去何从——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实施后的思考[J].中国报业,2007(3)

[2] 仝选甫,戴昭宇,从国外医疗广告现状透视医院市场营销[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

[3]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4] 杨志强,杨永岐.对某报刊登医药广告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思考[J].药学实践杂志.2004,22(1)

[5] 陈伟雄,张明.浅谈医疗广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8,6(25)

第3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52-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

ZANG Bao-hua

The Secon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7,China

[Abstract] Establishment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system is one of goals ensuring the patients safety,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system can ensure the patients safety more better.However,the process quality defect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 often occur in the clinical work,bringing hidden danger to the patients safety.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 in clinical work are analysised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ritical value report;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危急值是指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并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1]。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其涉及到多科、多部门、多人、多环节的协作,故时有“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缺陷”发生,轻则延误治疗抢救,重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现对临床工作中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存在问题

1.1 危急值的报告项目、范围不全面

1.1.1 检验危急值报告的范围涵盖面不广 2008年中国医院协会编写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提出[2],危急值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标准要求学习不够深入,把“至少”认为就是这些项目,而没有结合临床。本院在2012年前制订的危急值项目包含血常规、凝血试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等8个大类中的26个小项,与熊锋莉等[3]报告的13个项目、王海剑等[4]报告的12个项目比较,虽然项目有所增多,但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涵盖范围不广,如与心肌急性损害有关的项目并没有列入其中。曾经遇到一个病例,因“上腹痛”入院,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等显示,磷酸肌酸激酶大于正常值3.7倍、肌酸激酶同工酶大于正常值2.7倍,肌钙蛋白大于正常值14倍,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认为“不在报告范围”而没有及时与临床医生反馈信息,但心电图检查提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其他如抗HCV抗体、抗HIV抗体、TP/RPR等传染病标志物,涉及到患者隔离、手术过程消毒及患者隐私等问题,但不属于危急值范围,当出现阳性结果时,临床并没有及时得到信息。Rh阴性血型属少见血型,也没有列入立即报告范围。

1.1.2 除检验以外的其他辅助检查没有列入到危急值报告范围 在危急值报告范围中,大多只重视检验项目的报告,而心电图、影像、病理等检查报告并没有列入范围中,导致这些项目的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报告不及时。目前危急值报告的范围已扩大到除检验外的影像、超声、心电、病理、血药浓度等,报告疾病多达数十种[5]。

1.1.3 缺乏成人与小儿之分 在报告的项目与结果方面,没有成人与小儿之分。

1.2 报告登记不全

各科室虽然都有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但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登记不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报告后,没有记录电话接收者、报告时间等;临床科室人员没有记录由谁报告、报告的时间、及接到报告后的处理等,当发生责任追究时,有互相扯皮的现象。

1.3 报告途径单一

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医院只采用电话报告一种方式,且接电话者大多是护士,如果护士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认知不足,有可能发生不及时记录或不及时通知医生的情况,导致临床医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6]。电话报告还可能存在危急值误读,有一定的信息传递错误率[7]。

1.4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缺乏沟通

申请单填写不全,导致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对患者情况缺乏了解,使得相互之间对危急值的理解出现认识偏差,在报告或是不报告的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

1.5 检验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出现假性危急值结果

如标本溶血导致血钾异常升高,在输液部位采血导致血糖等多种结果出现假性危急值[8]。

1.6 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假性危急值

仪器故障、试剂质量不合格均可导致假性危急值的出现。

临床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医院教育培训不到位,全员对危急值的认知不足,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力,管理松懈等。为了更好地执行危急值报告报告制度,保证患者安全,须制订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对策。

2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对策

2.1 对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进行界定

组织召开由临床科主任、检验(微生物)、影像、超声诊断、电生理、病理、输血科等科室负责人会议,分析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本院的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进行界定,达成一致共识。同时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定期(每年至少1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有效评估。

2.2 多途径报告、完善报告流程

可通过电话、短信、HIS/LIS等多途径报告。完善信息系统,应用LIS智能报告系统对危急值进行判断审核,并提醒通知临床医生[9]。流程:检验、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自己或他人立即复核,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标本的正确性确认无误后,立即多途径报告将相关信息逐项登记到“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病区护士接到电话,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逐项登记到“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医生获知信息后进行签字确认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处理病情复杂的汇报上级医生或科主任进一步处理,与家属告知继续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多途径报告包括:①电话通知送检科室;②通过院内信息系统发送到送检科室;③短信发送到当班医生;④纸质报告上特别注明“已复核”并签名。通过报告的多途径和报告流程的完善,使危急值的管理做到“无缝隙”[10]。

2.3 学习培训

组织全院医、技、护等学习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的定义、报告的意义、报告的项目和范围、管理制度、报告流程。对护理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影响检验危急值报告因素”的培训,做好检验前的质量分析[8]。要求检查科室不拘泥于所列的报告范围,当有关数据接近危急值时也应提前通知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在书写检查申请单时,详细书写病史,重点突出,以便影像、超声、电生理等科室的医师判断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

2.4 检查考核

医务科、护理部对危急值报告的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执行不到位的科室或个人与绩效考核挂钩。

3 小结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目标措施之一,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医院职能部门应加强医、技、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之熟知危急值项目、范围、临床意义,明确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危急值报告的认知。加强检查考核,严格控制可能发生危急值报告缺陷的环节。根据医院的情况,对危急值报告的项目范围及时修正,做到质量持续改进,在系统层面上,可采纳王培昌[11]的建议。鉴于临床危急值报告体系重要性及标准化的缺失,期待危急值报告标准化文件早日出台。

[参考文献]

[1] 周英.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护士,2012,(11):180-182.

[2]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2009~2010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7.

[3] 熊锋莉,黄晓光.县级医院检验科对危急值报告的认知与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0):2665-2666.

[4] 王海剑.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5-26.

[5] 祁新蕾.临床危急值报告的流程管理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84-586.

[6] 张娟,胡俊灵,龚云,等.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推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2,24 (10):2612-2613.

[7] 游斌权,钟初雷,阎晓琴.3种危急值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32-33.

[8] 胡志学,马永国.检验危急值的护理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139-140.

[9] 陈平,陈益民.危急值多途径报告系统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929-930.

[10] 蔡仁美,朱胜春.综合性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1,15(10):44-46.

第4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死因监测工作是疾病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工作,可以获得能够客观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相关健康指标和居民死因谱等重要信息。卫生部门作为该指标的牵头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要求极高,各医疗卫生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长期、稳定、高质量的进行。

二、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工作内容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对发生在医院(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有义务进行报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1、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务科在盖章时负责把关,查阅并审核《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副卡,并由指定的责任科室负责对卡片进行审核汇总报告。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填写,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2、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对《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进行审核、订正,将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到“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3、因外部作用导致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应按照公安司法部门判定结果填报死因信息。

4、补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申请人应为《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未经救治或死因不明确的死亡病例,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及补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责任医生应认真填写第一联下面的《死亡调查记录》,让家属或委托人在填写完成的《死亡调查记录》签注“以上情况属实”和签名,留存开具证明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5、《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登记表》填写时项目必须齐全,内容准确,不得涂改,由各医疗卫生单位专管人员负责收集、汇总、保管。

6、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定期开展死因信息比对和校核工作,补漏查错,确保人口死亡信息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报告在家死亡和新生儿死亡信息。

三、加强社会宣传,增强报告意识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层次,广泛深入的开展社会宣传,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居民充分认识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争取群众积极配合。各《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签发单位要将签发程序、联系电话和办理时限等在显要位置向社会公示,并将公示内容及时报送辖区派出所、民政、居(村)委会,方便群众办理。要积极调动广大乡村医生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引导乡村医生改变服务理念,为村民提供主动服务、便民服务,逐渐形成死者家属、村委和乡村医生的良好互动,鼓励乡村医生主动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及时调查并上报。

第5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作业已经进入医学影像界,并以奔腾之势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正电子体层成像(positiveelectrontomography,pet)、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及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在客观上要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计算机化、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使整个放射科发生着巨大变化,提高了影像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1-4]。pacs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2,4]。

pacs是一个传输医学图像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送的先决条件。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它利用标准的tcp/ip(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网络环境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直接联网[3]。因此,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dicom3.0标准则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998年我院放射科与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hangweimedicalsystems,简称gehw)合作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进行医学数字化影像采集、传输、处理、中心存储和管理。

材料与方法

一、系统环境

(一)硬件配置

1.dicom服务器:戴尔(dell)poweredge2300服务器(奔腾ⅱ400mhzcpu,128mb动态内存,9.0gb热插拔sici硬盘×2,nec24×scsicd-rom,yamaha6×4×2cd-rw×2,etherexpresspro/100+网卡;500w不间断电源(ups)。

2.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螺旋ct:gehispeedct/i,dicom3.0接口;磁共振:gesignahorizonlxmri,dicom3.0接口。

3.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advantagewindows(简称aw)2.0,128mb静态内存,20in(1in=2.54cm)彩显,1280×1024显示分辨率,dicom3.0接口。

4.激光胶片打印机:3m怡敏信(imation)969hqdualprinter。

5.医学图像浏览终端:7台,奔腾ⅱ350~400mhz/奔腾ⅲ450mhzcpu,64~128mb内存,8mb显存,6gb~8.4gb硬盘,15in~17in显示器,10mbps以太网(ethernet)网卡,ethernet接口。

6.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2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打印服务器。

7.激光打印机:惠普(hp)laserjet6lgold×2。

8.集线器(hub):d-linkde809tc,10mbps。

9.传输介质:细缆(thinnet);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电缆。

10.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bustopology)结构。

(二)软件

1.操作系统: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务器:windowsnt4.0server(英文版);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windowsnt4.0workstation(中文版)。

2.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

3.网络浏览器:netscapecommunicator4.6。

4.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baseserver/client5.1.1。

5.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开发软件:borlandc++builder4.2。

6.医学图像浏览终端:gehw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

7.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gehw医疗诊断报告1.0。

8.刻录机驱动软件:gear4.2。

(三)系统结构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细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统构成:

ct/i:gehispeedct/i;aw2.0:sunadvantagewindows2.0;mri:gesignahorizonlxmri;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ethernet网络:以太网络;t-bnc:同轴电缆接插件t型连接器;terminator:终结器;transceiver:收发器;utp:无屏蔽双绞线;thinnetcoaxialcable:细同轴电缆

1.数字化图像采集子系统:从螺旋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至dicom服务器,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2.数字化图像回传子系统:将中心存储的图像数据回传给螺旋ct、mri等数字影像设备,供打印、对比参考及后处理(三维重建等)。

3.医学图像处理子系统:在aw工作站及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上进行调节窗宽/窗位、单幅/多幅显示、局域/全图放大、定量测量(ct值、距离、角度、面积)、连续播放和各种图像标注等。

4.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子系统:书写规范、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5.图像中心存储子系统:图像短期内(5~7天)保存在dicom服务器的硬盘中,当图像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650mb)时,将其刻录到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刻录盘)盘片上作为长期存储。

二、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使用的软件包是由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gehw)提供的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该软件以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为操作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软件负责完成医学图像的传输、中心存储、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客户端软件具有医学图像浏览和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

服务器端软件包括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和系统设置4个模块。(1)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2)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中通过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序号、检查类型、检查日期等为关键词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3)光盘数据库模块储存有每张光盘图像检索信息以备查询;(4)系统设置模块管理各输入输出设备的ip地址等。

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从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调阅所需图像,并进行图像浏览和后处理。它包括窗宽窗位、图像、几何、网络、显示格式、连续播放等功能模块:(1)窗宽窗位模块通过预定义、用户自定义及精确设定窗宽窗位,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调节;(2)图像功能模块可以对图像进行放缩(1~300倍)、滤波、对比度(-100~100)、旋转(0~360°)、三原色(rgb)色彩处理;(3)几何功能模块可以将图像垂直或水平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定量测量(ct值、距离、面积、角度)及标注等。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出至诊断报告系统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盘以供制作幻灯片。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软件镶嵌于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内,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入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可直接从诊断支持库提取正常或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所见、印象,直接或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粘贴、清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该软件可输出4种格式的诊断报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图例。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结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在基础网络连接(tcp/ip)和dicom水平传输这2个层次上,对pacs进行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内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显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讨论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要求医生逐渐习惯于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观看医学图像;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调阅医学图像,并且调节窗宽窗位;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所需的医学图像及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一、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2)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询慢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4)数年后由于胶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给再次查阅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处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是有用的诊断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1)利用pacs网络技术,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间能快速传送图像及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医师调用、会诊以及进行影像学对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记录光盘(cd-r)存储技术,实现了部分无胶片化,减少了胶片使用量和管理,减少了激光相机和洗片机的磨损,降低了显定影液的消耗,节省了胶片存放所需的空间,降低了经营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调手续和照片的丢失与错放,完善了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以便于对照和比较,为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条件。(5)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pacs可无损失地储存图像资料,待日后调阅发现有价值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图像,标上中英文注释,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示教。

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

三、诊断报告规范化、计算机化

(1)基本项目要求规范化。诊断报告中反映病情的一般项目齐全,备查项目比较完整。(2)报告的专业术语规范化。内容表述清楚,主次分明,先描述阳性征象,后描述阴性征象,先描述主要病变,后描述次要病变,描述部分与结论一致。(3)基本格式规范化。先一般项目,再描述图像情况,然后作结论表述,最后还有做其他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第6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 传染病;公共卫生管理;横断面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22-03

Administr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ese Prevention in Schools in Beijing/GUO Xin*,WANG Xing-huo,SHI Jian. * Institute of School Health,Beijing Municiple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in schools in Beij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egulating infectious deseases reporting and to set up school infectious deseases supervision system.Methods

Typical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hoose 83 colleges,secondary or primary schools.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administrators in the chosen schools.Results

Administr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needed to be improved,especially in schools for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The administration was poor in rural schools.Finding,reporting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hould be improved in privacy colleges.Conclusion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reporting should be regulated and school public health work should be improved.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should set up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optinize the epidemic reporters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spending.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on;Cross-sectional studies;student health services

据统计,北京市现有大中小学校2 500多所,在校学生近200万。学生在校内生活、学习人群密度高,接触也较为密切,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制度成为学生健康的最重要保障[1]。

北京市最常侵害学生健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传染性肝炎、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肺结核等[2]。1996年中小学生68%的缺课是由学校传染病引起的[3];《2005年北京市点校学生体质检测》显示中小学生因传染病引起的休退学率约为35%。减少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对降低学生缺课率和休退学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正常学习意义重大[4]。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加强和规范北京市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笔者于2007年4-5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北京市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性质的大、中、小学学校100所,对学校传染病管理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有效问卷83份,其中小学23所,中学54所,大学6所;城区学校38所,城乡结合部学校30所,乡村学校15所;公立学校58所,私立民办学校21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

1.2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以问卷方式对抽中的学校传染病负责人进行“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现状调查”。此问卷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开发,现场调查人员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统一培训合格后上岗。采用封闭式匿名问卷,问卷采取自填和询问结合的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和制度,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对疫情报告相关工作的掌握情况,学校卫生设备、卫生人员配备情况,校医个人情况及学校卫生状况,意见与建议共6方面的内容。问卷现场回收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核查,如有理解性错误或漏填、错填,当场改正。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抽取10%的数据进行复核,对异常数据进行核实。应用SPSS 13.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措施与制度 大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和制度包括传染病防治计划、保证免疫接种计划、传染病的应急措施、疫苗接种证查验制度、因病缺勤登记、传染病追查制度、传染病防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措施、制度健全的小学、中学、大学达标率分别为26.1%(6/23),22.2%(12/5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

2.2.1 小学传染病管理情况 公立、私立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在疫情报告记录内容齐全、学生持复课证明复课、具备疫苗接种查验记录、将疫情报至所有规定的单位、校医为疫情报告人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中学传染病管理情况 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中学在疫情报告记录内容齐全、具备疫苗接种查验记录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 大学传染病管理情况 对入学新生进行传染病排查和传染病健康教育的达标率较高,均为100%;疫情报告记录内容齐全的达标率最低,为0;具备疫苗接种查验记录的达标率为16.7%(公立大学33.3%,私立民办大学为0);将疫情上报至所有规定的单位合格率也为16.1%(公立大学为0;私立民办大学为33.3%);学生持复课证明复课的达标率为50.0%(公立大学为66.7%,私立民办大学为33.3%);校医为疫情报告人的达标率为50.0%(公立大学100.0%,私立民办大学为0)。

2.3 学校卫生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

2.3.1 小学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 公立、私立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在校医数量按600∶1配置、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学历、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2006年疫情报告人传染病培训达标、校医室为专室等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 中学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 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学校在校医数量按600∶1配置、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2006年疫情报告人传染病培训达标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3 大学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 大学有校医院、校医室为专室、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学历、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的达标率均为50.0%(公立大学均为100.0%,私立、民办大学均为0),疫情报告人传染病培训达标率为33.3%(公立大学、私立民办大学均为33.3%)。

3 讨论

3.1 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与制度 学校的传染病管理措施与制度是学校传染病管理水平的根本性保障,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小学校传染病重要的防治管理制度较为健全,而大学的漏洞较大,比中小学欠缺很多。许多校医反映传染病工作不好开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他们缺少正确而有力的指导,工作方式存在很多主观性,所以经常出现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并未形成制度,管理缺乏稳定性和科学性的情况。

3.2 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建议学校指定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员为疫情报告人。被调查打工子弟小学疫情报告人全部都由没有医学知识的班主任或校领导担当,极易出现漏报、错报。27.3%的小学疫情报告人是没有医学专业学历的校医。可见,很多学校虽然按照规定将疫情报告人定为校医,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校医”,这对传染病管理十分不利。调查中有的私立大学根本没有校医院,也缺乏专业人员作为疫情报告人。

完整的疫情报告记录应包括:疫情报告人签名、疫情发生情况、疫情处理情况、疫情报告接收人等内容,调查发现50%的学校有疫情报告记录但填写内容不完全。

传染病一旦爆发,迅速而精准的报告系统成为平息疫情的有力保障。调查发现学校传染病的报告既不迅速、也不精准。65.9%的疫情报告人由于不了解政策而不清楚上报时限,也不知都该上报给哪些部门。

接种疫苗是我国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疫苗接种率直接关系到保护性大小。当学校接受新生或某种病流行时,学校就必须了解某种疫苗接种率或某个体的接种情况,这需要查验疫苗接种记录,然后根据情况或补种或免疫强化或采取其他行动[5]。但是35%的中小学校不查验学生的疫苗接种记录,大学的查验率更低至20%。浙江海盐地区中小学疫苗接种查验率为23%,低于北京市[6]。与我国免疫接种相关管理的疏漏密切相关,一是很多学校不重视免疫相关事宜,再是政府在这方面的督察力度也不够。

3.3 学校卫生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 在学校传染病管理中,校医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给传染病防治以指导,并可在疫情上报、处理上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一个学校的校医数量、学历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传染病管理水平。调查显示,规模大的公立小学没有随着学生数量增加而增加校医数量,当学生数量超过1200名以上时,校医配置合格率仅有16.7%(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打工子弟小学的校医更是严重缺乏;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这些漏洞说明学校的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认识到校医的重大作用,尚未给予学校卫生工作足够重视。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100%公私立小学的疫情报告人为校医,但调查发现只有60%公立小学的校医具备医学学历,40%具备医学职称;而私立民办小学的校医100%具备医学学历和职称,看来私立民办小学校医素质很好,而受资金所限的公立和民工子弟小学校医素质亟待提高。北京的80.0%的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学历,与绍兴市中小学的79.4%[7]相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8],中学疫情报告人专业素质高于小学[9]。而100%的私立大学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疫情报告人,原因之一是100%的私立大学没有校医院。

在传染病知识培训上,公立小学明显优于私立和民工子弟小学,看来私立小学的卫生设施、人员配备虽好,但后期培训没有跟上。大学的培训课时合格率为33.3%,还应提高重视。培训状况不佳,因此,建立规范化、梯次化的业务培训机制[10],明确校医培训的形式及课时并定期考核,持证上岗,是确保疫情报告人良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政策,从而更好地完成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要环节。

4参考文献

[1] 楼乐平.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2-533.

[2] 张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1 005.

[3] 马永红,王绍丽.北京市1992~1996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6):446.

[4] 许国章.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工作形势和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5] 张斌.在学校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偶合流行性感冒暴发的现场调查报告.中国计划免疫,2001,4(7):112-113.

[6] 张礼根.2005年海盐县武原镇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3):349.

[7] 夏云.绍兴市中小学校校医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86-87.

[8] 尚大光.1994年全国学校卫生现状抽样调查.中国校医,1997,11(6):406.

[9] 叶宝华.江苏省校医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55.

第7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学;用药安全

我国新药品管理法已明确提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011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标志着ADR工作已完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然而毕竟在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时间不长,还可以说是处在初期阶段,尤其许多医疗机构对ADR监测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尽快掌握ADR监测法规、标准和操作流程对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尤为重要。我院于2003年起被确定为第一批ADR监测网点,其后逐步开展了ADR的培训、收集、监测、分析和报告工作,笔者就我院开展ADR监测、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几点看法以共同探讨。1 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小组”,负责全院ADR工作的指导、培训、监督和考核工作,该小组成员应由医、药、护三方面人员负责人组成,并由院领导主管,质量部门监督,列入常规工作进行考核。2 必须制定ADR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要素。制度的内容有:

2.1 明确ADR情况收集、管理、报告工作的职责 即:ADR情况收集、报告人员的职责:临床医师、护师和药师均赋有收集ADR的义务,对发现的ADR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及时登记报告,对不及时登记报告的人员按照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处理。ADR情况管理人员的职责:在院长领导下日常工作由临床药学具体负责,内容是将收集到的ADR报告及时分类整理并通过网上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重点、疑难问题由ADR监测小组讨论处理。

2.2 明确ADR情况收集报告范围 如: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国产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2.3 对ADR情况监测人员的要求 各科医务人员(包括:医师、药师、护师)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一经发现可疑的ADR时,需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原因,详细记录,并认真规范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对来院就诊的ADR病例和外单位使用药物发生的ADR,应先进行诊治处理后再按规定进行报告。

2.4 明确有关概念 如: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等。

2.5 监督与考核 制定考核办法定期组织检查ADR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对监测、报告工作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履行监测、报告责任心差的情况及时沟通、提示,必要时进行考核处罚。3 必须做好培训学习,做到ADR知识普及

针对医务人员对ADR报告和监测制度的认识有一定偏差,对ADR监测和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在医院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普及监测、报告知识,减少ADR漏报现象。如:办培训学习班进行知识讲座、将学习资料放在院内局网便于随时查询学习,定期发放通报和药讯等,逐步增强医务人员收集报告ADR的自觉性。4 通过ADR的收集报告促进合理用药

除了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监测到的ADR情况及时报告外,有经验的临床药师也需要定期深入临床,与临床科室建立密切关系,参与和指导医、护人员及时监测和报告,并定期对ADR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纠正监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解决,以防止ADR的重复发生,切实保证人民大众的用药安全。5 当前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5.1 目前很多医务人员对ADR报告工作没有引起重视 没有认识到对ADR监测的意义,觉得浪废时间,有的将发生的ADR混淆为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怕承担责任。必须通过宣传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收集、报告ADR是自己的义务和职责。收集ADR的报告的内容和数据是为了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而不是医疗纠纷或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ADR的信息还可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

5.2 当前对ADR情况的报告范围存在局限性

5.2.1 由于目前部分医务人员对ADR报告还缺乏认识,往往是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了ADR后只是对症处理,而不重视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记录和报告工作。因此基层医药工作者对ADRs知识的掌握,有助于ADRs监测相关工作的开展。

第8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 医院疫情;主动监测;被动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62-02

The hospital epidemic situation monitors and the passive monitor advantage and shortcoming

WANG Xiaoxia

Guiyang Medical School Affiliated Hospital,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hospital epidemic situation to monitor and the passive monitor advantage and the shortcoming on own initiative. Methods: Carried on the grouping according to the stochastic grouping's method, the initiative monitor crowd was 5 367 cases, monitors the crowd was 4 869 cases passively. Results: The outpatient service initiative monitor percentage of head rice was 68.72%, the passive monitor was 50.91%, monitors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65.07% on own initiative, the passive monitor was 38.79%, two groups of monitoring methods ha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head rice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P

[Key words] Hospital epidemic situation; Initiative monitor; Monitors passively; Analysis

以往医院疫情报告一直采用被动监测的方法,近年来研究显示被动监测存在较多的缺点,例如报告不及时,准确性低、漏报率高以及缺乏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选择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进行研究,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时间为2009年3月~2010年12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一家医院,分别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其中主动监测为医院建立自己完整的疫情报告机制,加强对本院内出现的疫情收集工作,并制定各个科室每月疫情的汇报机制,积极的进行每月资料汇总分析,及时的进行核查信息的完成性和全面性。被动监测为以往的疫情监测方法,采用常规要求的方法报告疫情,在年底对本院出现的疫情及例数进行分析和管理。其中主动监测人群为5 367例,被动监测人群为4 869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和经济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人群具有可比性。完整率即为填写的完整程度的反应,为完整例数/总例数。符合率即为填写的符合程度,即为填写的符合例数/总例数。漏报率即为漏报的例数/总例数。

1.2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选择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分析,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技术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门诊完整率和符合率分析

对研究医院门诊疫情报告情况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报告完整率与符合率之间比较显示,门诊主动监测完整率为68.72%,被动监测为50.91%,主动监测符合率为65.07%,被动监测为38.79%,两组监测方法在完整率和符合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研究对象医院疫情发病率及漏报率分析

对医院疫情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报告情况及漏报率分析显示,主动监测共发现病例为205例,发病率为3.82%,被动监测共发现病例为71例,发病率为1.46%。研究显示主动监测报告例数最多月份为7月,主要分布时间为6~10月之间。被动监测报告例数最多的月份为6月,分布研究显示其主要分布月份为6~8月之间。漏报率研究显示主动监测其漏报率为35.67%,被动监测其漏报率为70.52%,统计分析显示被动监测发病率与漏报率明显高于主动监测(P

3 讨论

医院疫情的监测目前主要为被动监测,但是由于被动监测的种种原因造成其在疫情报告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社会价值,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造成卫生部门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够,延缓疫情的控制,对整个人群健康发展不利。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始使用主动监测代替以往的被动监测的方法对医院疫情进行监测[1],其有着较多的优点,例如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特性度。本研究显示采用医院疫情主动监测有较高的完整率、符合率和报告率,且漏报率较低,可见主动监测在代替被动监测报告医院疫情有自身的优点。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类似[2-3]。但是主动监测需要建立相应的疫情报告部门,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本院疫情整理和分析,并需要各个科室进行通力的配合,不仅影响了医院的就医环境,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辅导,而且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故在两者之间应酌情选择。可以在针对传染性强的疾病进行主动监测,而对于传染性弱且发病率低的疾病应选择被动监测,同时应加强被动监测的培训,增加对被动监测的认识,提高被动监测的效果[4-5]。

[参考文献]

[1]任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国感染杂志,2002,12(1):1-3.

[2]韩光红,张习坦,邓兵,等.法定传染病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的比较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6(15):164.

[3]蒋武.基层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医学,2003,25(7):1331-1332.

[4]赵云,杨云鸿,王蕊,等.昆明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现状及持续改进[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52-56.

[5]任南,文细文,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感染杂志,2007,6(1):16-18.

第9篇:医学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检验 常见纠纷 原因 预防 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37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62-01

现在,由于一些患者对于医疗质量的期望值很高,且对医生信任度很低,导致了医疗纠纷与日俱增,并出现了许多恶性的事件。要改善医患关系,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检验科所提供的数据是临床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准确。虽然因检验缺陷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数量不多,但是检验报告在医疗纠纷中常常起关键的作用。如检查项目的报告时间错误,使患方对于整个病历资料不认可,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医院陷于被动状态。因此,检验科工作既要提高服务质量,也要提高法律意识。

1 检验科常见的医疗法律问题

1.1 检验报告信息存在的问题。检验报告是病历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报告信息直接作为临床医师做出诊断、排除鉴别诊断和实施临床检查和治疗的依据,其作用不可小视。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由医疗机构对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医疗行为与患者的人身损害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病历资料作为举证的一种证据资料,必须具备客观、真实、准确性。而由于检验报告的一些基本信息错误,可能导致病历的证明力大大下降:①患者基本信息填写错误。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疾病诊断等基本信息填写错误,例如:报告录入过程中将患者“张民”错写为“张敏”;年龄“37岁”录为“73岁”;将科室“骨科”录入为“眼科”。这些错误,会引发患者对检查资料真实性的质疑,不承认是其本人的,医方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只是报告的书写错误而不是实质性错误;②检验报告的时间错误。由于机器故障,重新调制后没有调制正确的时间,检验报告的时间与实际时间有较大出入。检验结果的时间是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一种反应。报告时间错误不能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

1.2 检验标本数据准确性的问题。有经验的检验技师对于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方法应该严格掌握,否则可能出现错误的报告数据,误导临床医生作出合理的判断。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有着特殊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标本采集后应该用手紧紧握持,保持和体温同样的环境,并且应立即送检。否则,极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容易误导临床医师,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经验不足的检验师可能会把结果直接发送临床,而检验结果会误导临床医师,甚至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

1.3 其他原因。①检验报告的报告不科学;②急诊检查而检验科怠慢了,影响结果报告;③窗口服务的工作人员不能耐心地解释患者询问,由于态度问题引发纠纷等。

2 检验科预防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

2.1 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检验报告的证据意识。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局限在某个环节上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各个科室的工作其实都是临床工作的一个基础,这些辅助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纠纷的举证是否得力。而恰恰是这些科室作为二线科室对于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很淡漠。因而工作中流露出的一些缺陷不可避免到影响到了一线科室的工作。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应该多参加有关医疗纠纷和病历书写和管理的培训,用法律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具体工作。

2.2 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报告在病历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是做出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客观依据。检验报告必须具备证据学的属性,即客观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能导致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的丧失。所谓客观真实性,是指检验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检验的时间、送检的标本、标本的来源(即是谁的标本、病案号、所有科室)等。准确性是指所送检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检验操作无误,数值准确无误。完整性是指检验报告应该完整,不能丢失或者缺失。一旦出现检验报告的基本信息错误,将可能导致检验报告的证明力大大下降,甚至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检验原始记录是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实验结果的记录,更是对检验过程的如实再现,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证据。因此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和保管制度。

2.3 指导临床科室做到标本采集与保存的正确。检验科的质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某些特殊方法检验的标本,其采集和保存方法十分重要,应该主动地、经常地指导临床工作者,要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有关知识手册,便于临床检索。通过这些工作力争临床能够提供良好的达标的送检标本,避免因标本质量不合格而重复采集标本。

2.4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有特殊异常的标本,某项指标对患者而言处在一种相对危险的状态下,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时候应该及时与临床沟通,以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检查、治疗、监护措施。

2.5 加强检验科质量控制,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可靠准确。检验科质量是关键,规范实验操作,用标准化的方法完成检验操作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根本。同时,应该对各项检验的实验误差进行管理,这是实现标本质控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