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信息范文

医学信息全文(5篇)

医学信息

第1篇:医学信息范文

1.1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2011年《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要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增强办学特色等方面上,做出改革建设措施,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此政策背景下,培养具有检验医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着眼点,是对检验医学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开设是实践检验医学素质教育的新探索,在此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从旁观者变成实践者,从传授知识转向为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1.2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要临床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的核心内容,检验结果准确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以及检验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来,临床检验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多,已达1500余项,因此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在众多检测项目中,如何选择其中最合理经济有效的项目,特别是如何组合多种最有应用价值的检测项目。由于实验室能出具量值报告,为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并针对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同时我国颁布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这些已为建立完善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极好的支持指导作用,在我国若能实施,将会规范临床实验室的设立,完善实验室自身建设,同时确保我国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能与国际同步。

1.3补充和完善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目前医学检验各专业课程分门别类,内容有联系,但独立行课,对应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学生若以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方法来学习检验专业课程,就会造成对医学检验各亚专业综合分析能力、整体提升理解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引入并系统规范全面地学习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对医学检验教育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并综合延伸分析检验医学信息学的内涵,指导学生理解并接受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树立本课程专业学习的正确理念,认识本课程实践的价值,并应用正确的评估方案获得有效的评估依据,客观地有理有据地评价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检验的流程控制是全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加强临床实验室海量数据,提炼出高于数据资料的临床诊疗信息,不断地巩固拓展延伸专业知识。

1.4提升英语和电脑网络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是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非常重要能力和素质。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查阅、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加强学生自觉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进而强化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程的实践还需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专业应用软件,HIS和LIS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网络应用知识,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掌握全面的临床资料,采用循证医学专业软件(ReviewManager,GRADEpro3.6等),应用于自己的循证检验医学和数据挖掘中,锻炼了学生应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

2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检验医学信息学内容广泛,涉及分析前、分析分析后检验医学信息等方面。《检验医学信息学》共有14个章节,但本课程的课时数极为有限,仅有教学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无法讲授全部内容。鉴于该课程的教学时间设在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第八学期,即进入实习前的最后时期,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接近尾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能与各专业课程很好地衔接、融汇贯通,本课程学习完毕,能尽快熟悉临床检验工作,缩短实习适应期。因此,以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和实验室管理质量提高为重点,安排了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基因信息库与蛋白组学)、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认可、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临床实验室能力验证、医学检验方法学评价、诊断试验的数据挖掘、循证检验医学及检验医学信息在科研中的应用等十个专题内容。其中“实验室认可”解释了除实验室结果互认的内在要求外,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也是实验室认可的专业要求。“循证检验医学”主要针对不断增加的检验技术,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来规范检验医学的设计研究、文献评价,用当前最佳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LIS应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方式,密切结合医院临床检验特点,解释了LIS性能特点及应用,形成许多实践应用成果,也大大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确保了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数据挖掘”主要基于LIS的解释和咨询检验报告,找到检验医师工作的切入点,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发现检验项目新的应用价值。检验医学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诊断、医学信息学的统计、流行病学等研究实现了融合,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研究方向。据临床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反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快进入并适应实验室工作,具有强烈的检验流程控制意识,能够自觉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规范开展工作,具有明显循证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受到临床带教老师的好评,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评价较高。

3探索多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检验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与临床检验紧密结合的系统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相较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课程,不够生动形象,较为枯燥。若照本宣科就流于教条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讲解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采用多媒体、案例分析及研讨式教学法,内容不在深,在乎其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4结束语

第2篇:医学信息范文

[关键词]医学信息检索中职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将信息素养的概念明确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是能够敏锐地洞察信息需求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人[1]。”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资源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收集信息、筛选信息、识别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及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更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核心。如今身处信息网络化时代,面对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必将落后于这个社会。作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一种能力,信息素养正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2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

中职生对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多数情况下,只会被动接受,而缺乏主动搜索和探寻的意识和能力。玩游戏、看电影、购物、聊天这些才是中职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通过网络对信息的搜寻和获取,尤其是学习信息,中职生明显做得不够。笔者通过数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检索教学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多会在百度、谷歌等综合性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但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各类学术数据库还知之甚少。虽然多数学生能够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他们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他们对信息的感受力、注意力、判断力以及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处理加工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信息处理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对信息检索技能以及对信息道德等方面还需要学习和提高。

3医学信息检索教育对提高中职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卫生信息管理和信息检索课都是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检索与利用信息技能的方法课。其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信息检索教育教学目的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二是使学生具有管理信息的的技能,三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评述、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在对于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有如下四方面的作用。

3.1培养中职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医学信息检索课不仅仅是对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介绍和讲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医学信息检索课的上机实习通常要求学生就某种选题进行信息的查找和搜寻。从分析选题的信息需求到确定检索策略,到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判断,到最后完成一个选题报告,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及自学能力。结合卫生信息管理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更为迅速、全面、有效地检索及利用医学信息资源。并且在自学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让学生实习时,不再只是抱着书本看,遇到问题也不再只会问百度了。通过医学信息检索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网络搜索引擎、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从而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学术水平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迅速的提升。

3.2培养中职生的信息道德

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信息检索都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在中职医学生生信息道德教育中可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做到不轻信流言,不传播谣言,做个有道德的信息民众。通过信息管理课程和检索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信息检索课还可以通过专利知识教学提高中职生道德修养,通过具体案例强化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修养。

3.3提升中职生对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

中职医学生在学习和解决临床问题是通常要伴随信息的检索和筛选辨识,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关系到临床实践工作的效果。在当今大网络环境下,各类搜索引擎、国内外医学专业数据库、电子期刊、网站等网络电子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需要学生提升信息管理处理能力、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即综合性的信息素养。只有当学生提升综合的信息素养之后,才有助于更好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发挥创造才能,令中职生学会主动利用信息,而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主动筛选信息,问不是被错误或有害信息导入歧途;学会利用网络电子信息提升自己的综素质,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玩游戏、看电影、购物、聊天上。

3.4提升中职生对医学前沿信息的关注程度

一名合格的中职医学生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应能够将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追踪最新的科研成果、技术和诊断治疗方法。他们要经常参加各类会议,关注医学领域最新的期刊或登录网站,不断扩充、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4结语

第3篇:医学信息范文

关键词:肺炎疫情;高职临床医学;信息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信息化教学的平台建立、学校智慧教室的建设、各种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取得了发展。在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国大中小学校延迟开学,为实现“停课不停学”,信息化教学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已全面施行。

一、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一)硬件条件分析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来自农村家庭的占很大比例,笔者所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贫困生占比为51.27%,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为14.41%。部分学生手机、电脑等硬件条件不佳,农村地区学生的居住场所网络受限,在观看教学视频和直播教学时频繁出现卡顿、掉线等情况。因新学期学生未到校领取课本,教师发送电子教材给学生,但往往一个电子设备难以同时满足阅读教材、上直播课,完成签到、回答问题、随堂练习、测验等工作,需要多个电子设备,如手机和电脑同时工作才能满足需求。

(二)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欠佳,自学有困难一些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欠佳,在阅读大段文字时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关系。因此,他们在课前自学中遇到生僻医学概念、定义和拗口的医学专有名词时,往往理解困难。在情境导入时,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去仔细看长篇的病例资料。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通过PPT、PDF等纯阅读方式获取知识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欠佳。

(三)学生自律性不佳,注意力难以集中肺炎疫情在寒假期间爆发,学生足不出户,部分学生已出现作息时间紊乱的不良现象,难以按学校课表安排时间学习。因网络上社交软件、娱乐视频、游戏等诱惑太多,很多学生一拿起手机学习,就忍不住点开其他软件,注意力被转移后,就很难回到课堂中。也有的学生在家需要帮助父母干别的活儿,学习经常被打断。因此,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可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将教学内容提炼并分割为小而完整的知识单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开发多元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反馈,激励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

(四)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欠佳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疾病的发病机理、药物代谢机理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时,往往难以理解。作为信息化教学中短小精悍的表现形式,微课以直观的动画视频将抽象概念转换成形象思维,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大幅度提高。在呈现手术、穿刺等医学操作的细节教学时,微课帮助学生以形象思维建立知识体系,也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网络教学的难点

(一)学习情况监控较为困难虽然很多线上教学平台均有签到、课件观看时长、视频观看进度记录等监控操作设置,教师也可安排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进行检验。但学生如果将学习视频打开,却不在上课,教师也难以监控,且网络上还有“刷课软件”“刷课神器”,淘宝上甚至还有“代刷课”“代考试”等非法网络服务。

(二)医学名词在直播教学中会受到平台限制进行授课时,医学相关的学科会涉及一些人体器官和疾病的词语,如流产、梅毒等,还有一些医学器官、人体局部、疾病征象等的图片,会被直播软件平台的系统判定为非法内容,将教师移出直播间,多次出现此类情况,教师将被平台封号。因此,医学相关学科的教师在直播授课过程中,讲授语言和挑选的教学素材受到较多限制。

(三)操作实践课程难以实施在教学中,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医疗操作的训练是培训重点。而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课程需要学习医疗器械的使用,如药物实验、动物实验、手术操作等,无法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实战教学。医学操作是在人体上的操作,注重细节的把握,需要做到精准无误。

三、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网络教学的现状

(一)网络教学资源1.系列慕课或微课在肺炎疫情爆发前,信息化教学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得到蓬勃发展,笔者所在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不少课程获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在肺炎疫情爆发前已建设好系列慕课和微课。某些成熟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如职教云、蓝墨云班、超星学习通等,因共抗疫情、支持医学生自学,也面向全国师生共享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包括优秀教师的慕课和微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等。为更好地支持网络教学,腾讯公司在疫情期间推出“腾讯课堂”,可满足用户屏幕分享、语音直播、签到、举手提问等需求。除此,也有教师直接在QQ群、千聊、钉钉等平台进行语音加PPT图片直播教学。教师直播教学的优点在于实时在线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掌握学习情况,调整教师下一步讲授的难度和方向,可使用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控课堂,实现师生双向实时交流和生生间多向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课堂。缺点在于学生对同等时长的线上直播课程的耐受能力低于线下面对面的真实课堂,所以全程纯直播教学的效果不佳。2.适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很多医学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医学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不少系统在肺炎疫情爆发前,已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中有97个仿真学习操作项目,在肺炎疫情期间免费向全国医学院师生开放。在肺炎疫情期间,有电脑和网络支持的学生可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操作练习。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医学实践操作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熟悉操作流程。其缺点在于对学生的硬件设备要求较高,不能使用手机练习操作。

(二)教学设计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包含导学微课+问卷或投票调研学习情况+教师任务+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展示+信息化教学平台多维度评价系统。2.任务将慕课与直播串联慕课与直播串联包含名师慕课资源+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作业测验等任务+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直播点评讨论。3.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由临床病例导入职业情境,任务启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力,以工作流程图进行诊疗操作过程的指导,按清晰的步骤逐步完成书写病例、影像阅片、心电图读图、提出初步诊断、开具医嘱处方等任务单元,由分解的任务单元将知识和操作要点进行系统化串联,汇聚成完整工作任务。

四、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网络教学实践对日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启示

(一)以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院校合作德国职业教育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经验是“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学习”(BeruflichesLernenimProduktions-prozess,简称BLIP)。BLIP也是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校企双方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负责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这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各方的责任感。合作教学项目有一定周期性,其步骤如下:一是明确任务,双方就即将开展的教学项目达成一致意见;二是计划与决策,双方确认教学项目的工作实施方案;三是行动,在各自的工作场所通过平台进行协作;四是检查,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评估学生的工作成果;五是反思、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学项目负责人控制整个教学进程,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支持师生互动交流。

(二)以信息化教学为支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高职临床医学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将专业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对接,教学时充分考虑用人需求、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步骤分解工作过程,系统化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是适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法。

五、小结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在肺炎疫情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获得了全民的实践经验,为工学结合建立院校合作教学基地、“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学分银行、终身教育服务等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开启新思路。我们将积累总结宝贵经验,指导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圣琦,黄俊,李学政.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教学满意度与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18(10).

[2]赵志群,陈玉琪.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8(4).

第4篇:医学信息范文

随着信息化社会及数字化医院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呈指数级增长。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和各类数据库,医学专业人员的信息检索技能和鉴别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医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1我国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目前,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受到普遍重视,但高等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还存在某些偏差,如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局限,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少;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性,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检索技能及时捕捉、搜集、分析和整合与本专业发展相关的信息[1-2]。

2Web2.0技术和医学信息素养教育

Web2.0是因特网上一系列新技术和应用的总称。它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注重用户参与,强调用户体验,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存取知识的习惯和行为[3]。Web2.0改变了以往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撑,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本研究基于Web2.0建立了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见图1),这种主动式、交互式的平台,既可为师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多的交流途径,又可为信息素养教学提供实践训练环节,最大程度地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效果。

3基于Web2.0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信息素养知识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PHP+MySQL开发环境,通过几种基于Web2.0技术的开源软件,开发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在线学习与交流场所。本平台包括医学信息素养知识和在线互动两大部分(如图2)。前者主要包含信息与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网络数据库使用方法、检索经验汇总和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等,后者主要是应用Web2.0实现在线自我评价、在线和在线交流的功能。

3.1基础知识子模块

此模块系统介绍与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内容涵盖信息检索、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中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医学参考工具书、循证医学、医学信息分析和信息道德等。内容展示的形式是课堂教学所用的PPT课件、教学视频及包含详细内容的文本文件。此模块再现课堂教学内容,可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3.2评价标准子模块

信息素养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考察个体的信息素养是否达到要求。此模块主要介绍国内外著名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包括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和英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技能》等。我国较为著名的有2005年北京图书馆学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和同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出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这些评价标准通过其指标体系对信息素养内涵进行诠释。

3.3资源整合子模块

资源整合包括教学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两部分。教学资源整合通过专门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素材专栏,搜集并筛选国内外的高质量信息素养教学PPT课件及视频,为学生提供本校以外的信息素养教学资源,以扩大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信息资源整合是广泛搜集网络信息资源,经过评价,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学生,尤其是免费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

3.4自我评估子模块

为了考察网络环境下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本平台利用JavaScript和HTML语言,参照权威的教材和知名度较高的医学门户网站,制作了2份信息素养自我评估测试卷,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及判断题3种题型,从信息素养基础知识到信息技能应用等多角度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图3)。测试卷采用百分制计分,并根据得分给予相应的建议。

3.5师生互动子模块

本模块主要采用了Tipask问答系统,它是一款开放源码的PHP仿百度知道程序,具有新颖的设计理念,采用MVC构架,系统具有速度快、SEO友好、界面操作简洁明快等特点。通过此平台,学习者可以随时在线提出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其他用户(包括老师或学生)可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回答或建议(如图4)。此问答系统具有开放性及互动性,实现了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与沟通,对交流和传播医学信息素养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6信息素养论坛子模块

此模块利用Web2.0的BBS开源模块,采用Discuz关键技术,其基础架构采用目前流行的Web编程组合PHP+MySQL实现,是一个经过完善设计、适用于各种服务器环境的高效论坛系统解决方案。论坛中有多个主题版块供师生交流,如信息素养教育基础、信息技能应用、案例分析等(如图5)。其中,信息检索案例仿真版块汇集了由医学研究中经典及常用医学信息资源检索案例制成的交互式Flash,让医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系统了解如何确定检索词、检索途径及选择数据库的与筛选检索结果,体会信息综合利用的过程。

3.7博客子模块

本平台使用的是一个由PHP语言开发的博客平台———WordPress,用户可以在支持PHP和MySQL数据库的服务器上自己的网志。在博客中,老师可以信息素养学习资源,如教学PPT、视频或课后作业等;学生可以信息资源检索的经历与体会,分享相关的资源与经验。

4基于Web2.0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意义

4.1利用Web2.0技术整合信息素养教育资源

因为Web2.0技术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平台用户既是平台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提供者,可以广泛、全面地收集医学信息素养的相关资源[5]。

4.2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增强科研与自我创新能力

平台通过对医学专业经典检索案例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如何追踪医学热点或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文献调研,达到提高医学生对信息的辨识度和敏感度的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参与科研工作的高年级医学生来说,通过对信息的鉴别、评价,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系统性理解与分析知识架构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台的互动性和主动参与性也让学生成为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从而彻底释放他们的主动思考、积极创造的潜能。

4.3突破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

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医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提高学生查找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收集专业信息的过程中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平台的开放性使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交流,不断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第5篇:医学信息范文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网络环境;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在给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减少和杜绝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当前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很多医学类院校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为了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配合信息化管理方式而制定的,没有考虑到医学教学管理实际与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相融合问题,很多医学类院校实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成为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发展受到阻碍的主要因素。

2.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指目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无法满足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对医学类院校发展提出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涉及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和运维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是目前很多医学类院校没有认识到整个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网络环境下的管理系统建设缺乏战略性,开发的层面较浅,没有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医学类院校发展和管理目标进行统一,使得教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教学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当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医学类院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与其他本科类院校是一致的,但是医学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模式是存在不同之处的,相应地,在教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流程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目前医学类院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自身的教学管理实际,教学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不强。其次,教学管理系统中各个板块或者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够,管理系统建设缺乏相应的统一的规划,各个子系统,如教务处、学生处等这些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资源和数据冗余,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二、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基于网络环境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医学类院校必须成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医学类院校专业教学和发展相适应,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统一性和协调性。其次,要建立符合医学类院校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这是确保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

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医学类院校的管理者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要及时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战略层面对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首先,医学类院校的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管理的新方式,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创新管理模式,将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充分融入教学管理过程中,并且在教学管理中充分尊重教师、学生的权益和地位,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性。

3.加强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工作。首先,要结合医学类院校的办学特点研究适合医学类院校实际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与相应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建设符合医学类院校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其次,加强教学管理系统中各个板块、子系统的兼容性,减少系统数据冗余,促使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统一性,强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另外,医学类院校还应当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能够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针对问题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促使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网络环境发展对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医学类院校办学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陶永进.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

[2]季保启.浅析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