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物资科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物资科工作思路

第1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专业名称

2016-10-22[上午(09:00-11:30)]

2016-10-22[下午(14:30-17:00)]

2016-10-23[上午(09:00-11:30)]

2016-10-23[下午(14:30-17:00)]

第2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刘金鑫

(泰国湄公河传媒有限公司,曼谷10240)

                                 E-mail:avit-liu@263.net

摘   要

中国与东盟将于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西南(尤其是云南)与大湄公河区域国家(特别是泰国)在整个自由贸易区中的经济空间价值将大幅度的提升,对经济区域格局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备受注目,本文就有关该项目中的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的背景情况、建设内容、目标定位、规划原则、基本功能、选址分析及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做一下粗浅的概括归纳,突出了物流中心在经济集聚结点区域的核心作用,指出在湄公河金三角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之间以旅游、贸易、物流为基础产业,逐步推动科技、文化、工业等产业相关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   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  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  踞点

正   文

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的背景情况

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动着各个主要经济版块呈趋同协作发展,亚洲也在涌动着。2000年,中国加入WTO使自己真正融为市场经济,按照市场规则来操作,这是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2010年将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              中国政府为了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泰国政府为了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与中国以及其他邻国的贸易发展,实施边境经济特区发展战略。

3、              2002年泰国政府制定清莱府边境经济特区发展战略。首先在清盛、清孔、湄赛三个地区实施,计划将清盛发展成工业园区和商品仓库区以及出口工业区,清孔发展成农产品中转以及一般工业区,湄赛发展成珠宝工业中心和商品贸易与旅游服务中心。

4、              云南省委、省政府确立把云南建设成为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同时云南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昆明高新区管委会提出了昆明高新区要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排头兵,探索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简介

1、  项目定位:在湄公河流域金三角地区,借鉴国内外科技经济园区和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的成功经验,发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进行区域开发,为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搭建平台,建设以商品贸易、进出口加工、旅游、科技研发和国际物流为主体的国际化经济区。

2、  项目区位:项目选址于泰国最北端的清莱府清盛县金三角平原地带,与缅甸、老挝接壤,占地约5平方公里,距清盛码头约9公里,距金三角约9公里,距湄塞县约13公里。

3、  开发思路: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运作、旅游开路、贸易先行、工业支撑。

开发方式: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国际招商、滚动开发。

开发特点:资本输出整体化、企业投资群体化、经营方式规模化、市场运作规范化、园区服务便利化。

4、  项目规划:远期规划约30平方公里,先期开发约5平方公里,科技经济贸易区主要由“中国东盟商品贸易区”、“国际物流园区”、“免税工业区”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大部分组成。

5、  建设目标: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建成大湄公河金三角地区的商品贸易集散地、进出口加工基地、旅游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科技研发地。

6、  进展情况:2002年6月昆明高新区国有资产公司与泰国巴帕玛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的《中泰经贸合作投资合同书》;2003年3月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晏庭爱大使签署《关于同意昆明高新区在泰国北部清莱开发建设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的意见函》;2003年6月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刘明主任与泰国工业区管理局安查利局长签订了《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合作意向书》,泰国副总理颂奇和云南省徐荣凯省长出席;2003年8月,昆明高新区国有资产公司与17家国内企业签定在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投资的合作意向书,同时本项目被云南省确定为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2003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一期项目建议书给予同意批复;2003年12月云南省政府徐荣凯省长率团考察泰北项目并访问泰国。2004年4月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组成立,徐荣凯省长担任首席顾问。

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之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项目的简介

1、  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原来组成只有“中国东盟商品批发城”和“免税工业区”两个部分,2002年8月刘金鑫向昆明高新区招商局李容琨局长提出增加物流中心项目部分的建议,并于10月陪同有关领导考察浙江绍兴轻纺城和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物流运作,11月正式上报刘明主任,迅速得到批准。2003年6月昆明达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与高新区国有资产公司签定开发经营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之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协议。

2、  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的交通状况:从贸易区通往泰国腹地的主要公路有亚洲1号高速公路(四车道);1016号公路2车道;南面从贸易区经清莱到曼谷和泰国湾东海岸的货运只需8-10小时;2007年昆曼公路开通后,从昆明到曼谷仅需1天时间;清莱、清盛、湄塞、清孔之间公路互通。湄公河从中国关累码头到泰国清盛码头的水路240公里,载重100-200吨的货船1天半的时间顺流而达,逆流而上需2天时间,湄公河目前100多艘货船基本上是中国商家所有;泰国政府在清盛县扩建的新码头已经投入使用;贸易区距清莱机场54公里。

3、  云南连接泰北的主要物流通道:

(1)昆明-景洪-勐海-打洛-(缅甸)勐拉-景东-大其力-(泰国)湄塞-清莱-清迈  

双车道  柏油路  公路运输 

(2)昆明-思茅-勐腊-磨憨-(老挝)那堆-琅南塔-会晒-(泰国)清孔-清莱-清迈   

双车道  柏油路  公路运输

(3)思茅-景洪-关累-(缅甸)万崩-金三角-(泰国)清盛-班仑通-清孔  湄公河航运

(4)清迈-昆明   清迈-景洪   清莱-思茅  清莱-景洪  大其力-昆明    航空运输

(5)昆明-祥云-磨憨-(老挝)莫丁-波顿-琅勃拉邦-万象-(泰国)廊开-孔敬-曼谷

        规划的泛亚铁路中线  运营长度4180KM

4、  泰国的主要物流通道:

(1)       曼谷-彭士洛-清迈  铁路运输里程751KM  公路、航空便利

彭士洛是泰国十字经济走廊的中心点,也是泰国商品批发市场集散地

(2)       曼谷-廊开  铁路运输里程624KM   该线路公路连接老挝首都万象

(3)       曼谷-乌汶  铁路运输里程575KM  

(4)       曼谷-亚兰-波贝-柬埔寨(金边)   铁路运输里程255KM+385KM=640KM

(5)       曼谷-帕当贝萨尔-新加坡(新山)  铁路运输里程990KM+967KM=1957KM

第3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地质找矿 突破 创新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9-1

1创新地质找矿思路

纵观地质找矿史,有很多找矿突破大多首先在认识上、思路上的突破,从而促成在实践活动中的突破。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以我国大庆油田为例,当时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认为中国贫油,贫油论风行一时。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期,时任地质部长李四光先生一反常规,创新性的提出了找矿新思路,经过艰苦努力与奋斗,终在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前夕突破了一个大型油气田,即大庆油田。

就地质找矿而言,它本身就属于一个反复认识、反复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创新思想与理论,才能够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意见。当前我国地质找矿形势较为严峻,如果没有形成新的思路,将很难在西部、海域等地质空白处开展找矿工作,所以我们要不断对前人经验反复总结、对找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个击破,不断探求新的地质找矿思路。

2创新找矿方法技术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我们应对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理论与实验测试技术加以综合运用,实现科学与技术、室内与野外工作、调查与研究、宏观思维与微观认识的一体化,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创新找矿技术方法。

2.1重视勘查模型

优秀的找矿模型能够为找矿技术路线提供有力支持,在地质找矿工作当中是重要的找矿基础。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对勘查模型予以重视并不断创新,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地质结构、成矿作用等资料,切实加强理论与模型的研究与探索。

2.2重视物化探工作

众所周知,在地质找矿工作当中物化探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预查阶段通过物化探能够定位找矿靶区;普查阶段可以发现矿体、进行判断评价;勘探阶段应用物化探能够缩短勘探周期,节约勘探成本。正由于物化探工作贯穿在整个地质找矿工作当中,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物化探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3创新找矿的整体部署

现阶段,我国地质工作处于机制转换、队伍调整的重要阶段,急于求成,没有对地质理论及找矿规律进行研究,不重视找矿前期的地质调查及相关普查工作,大量的矿产勘查工作没有在进行科学部署的前提下开展工作,从而导致一些成矿带上期安排项目结束之后后续勘查跟不上节奏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找矿部署,对找矿布局结构加以创新才能够确保地质找矿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3.1调整找矿结构布局

对全国的地质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出现重复、分散的现象,对找矿结构、布局进行正确引导语调整。

3.2遴选重点项目

将有突破前景的重点勘查项目遴选,重点突出成矿区及主要矿种,进一步完善矿产勘查布局。

3.3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监督

勘查市场准入需不断完善地质勘查标准规范,相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与监督工作;同事对于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调查、普查、相差、勘查、勘探等具体环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

4创新找矿运行机制

4.1加大财政投入

对于商业性地质找矿而言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资本投资矿产勘查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对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前期勘查的资金投入支持,为商业性地质找矿提供靶区、明确方向,合理引导其他资本投资进行找矿。

4.2维护探矿者权益

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形成风险低、利润高、有保障的探矿环境能够更加明确、有效的维护探矿者权益。例如在解决两权分割的问题上,首先应确保探矿权向采矿权的平稳过渡,落实采矿优先权,从而让矿产勘查吸引到更多资本的投资。其次,对新出资形成的矿产地权益出让、收益分配制度也应该予以完善,例如保护探矿者权益、支持矿产勘查,从而充分调动探矿者的积极性。

4.3拓宽找矿资金渠道

法律法规允许、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于国家继续的矿产项目,相关政策性银行应该对从事地质勘查单位的贷款持积极态度,并且执行优惠政策与利率。同时,鉴于矿业的特殊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制定出一套集矿产勘查、开发为一体的境外矿业公司境内上市法律条款,并积极探索和发展出一条通矿业权市场相适应的资本市场,拓宽找矿资金渠道,实现我国地质找矿的新突破。

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为例,该局全局地质勘查技术人员中有468人,物化探专业345人,探矿工程专业131人。现阶段在地质找矿工作中仍然运用较为传统的地质勘查方法、成矿理论进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截止到2010年,该局探矿权约300处,其中优质矿区权少,好矿、大矿更少。

但是通过改革创新,安徽省地质矿产局首先提请政府进行立法,对矿权进行了合理配置并积极协调和改善找矿勘查工作的外部环境,对地质勘探单位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安徽省地质矿产局通过采取激烈措施,大力开展地质找矿专业队伍建设,并对原有仪器升级改造、更新换代,提高了深部找矿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找矿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另外,该局通过整体规划部署,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部署,同时加大了境外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5结语

地质找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在这项工作当中将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麻烦。因此我们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决心、耐心、信心打持久战、攻坚战,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迎难而上。总而言之,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必须要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的探索,对找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加以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矿产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2]刘鹤峰.《创新思维与找矿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3]张炳熹.《50年来中国地质科学技术进步与展望》[M].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0.

第4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对于地处内陆地区的贵州铜仁来说,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思维观念、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的原因,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一)对外贸易情况。对外贸易一直是中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铜仁市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开放带动战略,培育了一大批出口龙头产品和骨干企业,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发展进出口企业31户,完成出口创汇694万美元;出口的主要产品有电解锰、金属锰锭、硅锰合金、桐油、茶叶等。主要出口日本、俄罗斯、伊朗、意大利、波兰、加拿大、科特迪瓦、阿尔及利亚、西班牙、荷兰等国家。2007年,全市发展进出口企业35户,完成出口创汇511万美元,与2006年同比下降17.1%。2008年,全市发展进出口企业37户,完成出口创汇18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6.48%。2009年,全市发展进出口企业65户,完成出口创汇13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8%.出口的产品新增加了牛羊肉深加工、医疗器械、新型防盗门、无公害蔬菜等。2010年,全市进出口企业上升至83户,当年度完成直接出口创汇207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59.23%。有出口创汇业绩的企业3户,即贵州和泰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江口县尧天石材有限公司。出口商品主要为茶业、电解二氧化锰、碳酸钡、石材等。出口国为科特迪瓦、阿尔及利亚、贝宁、摩洛哥、毛里、日本、西班牙等。该年度完成间接出口15254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54万美元。间接出口商品主要有硅铁、矿石、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硫、碳酸钡、氯化氨基汞、碘化汞、硝酸汞、金属硅、高碳铬铁、微晶石材纳米地板、羽绒、冻猪肉、雄黄、黄牛皮、牛肉干、菜牛、粉丝等。出口国有美国、日本、韩国、香港、英国、法国、越南、缅甸、欧洲、加拿大、马来西亚等。2011年,全市进出口企业增至101户,完成直接出口创汇353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40.3%。间接出口21331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9.9%。2012年上半年完成出口创汇3134万美元。

从以上情况来看,自2006年至2012年的7年时间,铜仁市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对外贸易工作深受地方重视,并且越来越好。从数字分析来看,2009年是铜仁市对外贸易的拐点和历史性转折点。2006-2009年间,铜仁地区的对外贸易额是连续四年呈现下滑趋势。自2010年起,对外贸易额出现止滑回升趋势。每年贸易额几乎翻番。而且2010年以后间接出口额度数字比较大。原因在于2008年以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铜仁市进出口经营企业有的停业,有的停产,有的不直接做进出口贸易,基本上都是通过其他大中城市的企业再加工后间接出口。因此形成间接出口数字远远大于直接出口的数字。另外地方民族特色产品进出口企业,由于受企业资金不足和生产能力等自身条件的限制,生产形不成规模,出口业务受到制约。

(二)利用外资情况。铜仁市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采取推介会、博览会等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快对外招商引资的步伐。同时,加速制度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利用外资创造有利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铜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自2003年1月1日铜仁市获得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限以来,至2010年的8年间,铜仁市共审批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0户,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打乱和延迟了外商投资计划,有些外商放弃了投资计划和投资项目,严重影响了铜仁市外资的到位绩效,外资企业数目出现了减少。截止2011年年底,尚存14家外商投资企业,与过去相比,减少了30%。

(三)对外投资情况。铜仁市目前尚未有企业和机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

(四)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目前,全市共有12个园区,其中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大龙经济开发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印江经济开发区等)。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即大兴科技工业园区和.4个地方工业园区。其中大龙经济开发区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仅1家,即:大龙红星锰业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出口贸易为58万美元,2012年目前还未发生。大兴科技工业园区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一户大兴阳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截止8月底,已实现进口贸易额近122万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38万美元,发展势头较好。万山工业园区有出口实绩的进出口企业有1户即:铜仁和泰茶叶有限公司,2010年实现出口贸易额144万美元,2011年完成出口贸易223万美元,2012年截止到8月底实现出口贸易额123万美元。江口县工业园区有出口实绩的进出口企业仅1户即:江口饶天石材有限公司,2010年实现出口贸易20万美元,2011年完成出口贸易额31.75万美元,2012年截止到8月底实现出口贸易额6万美元。其他园区的企业目前没有进出口实绩发生。

当前,铜仁市正在积极申报德江、思南、松桃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从目前的状况看,铜仁市缺乏高层次的部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数量也较少,而且有三个也是今年刚刚批准通过的。园区内的进出口企业数量少,进出口贸易额低。

(五)对外劳务合作情况。在铜仁市八县两区行政辖区内,仅有碧江区2011年间接外派劳务人员5人。目前,铜仁市诚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正在积极地与外地具有外派劳务经营资质的企业联系,将碧江区一批劳务人员外派到东南亚打工。

(六)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况。目前,从各区县提供给的资料来看,铜仁市尚未有在外国承揽工程、实施项目建设或者技术合作的实例。

二、铜仁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铜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速度有一定的提高,取得的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但与发达省区的比较看,仍存在巨大差距,在全国是排不上名次的,与本省其它地区相比,也属于经济滞后发展市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太低。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四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四国低於50%,而中国与加拿大、德国等三国在50%以上,处於较高水平。从进出口总额看,铜仁市进出口额虽然从2006年的694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上半年的3134万美元,7年间平均增长速度达54.7%,但与外省市相比微乎其微。与本省其它地区相比,也属于末位边缘。这说明铜仁外贸出口能力较差,产品缺乏国际国内竞争力,由此导致外贸出口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2011年度中国西部十省国民生产总值排行榜中,铜仁市以357.72亿元排名第29位,2011年度铜仁市的进出口总额是21684万美元(含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额),铜仁市的外贸依存度是0.06%。根据路透北京2011年2月16日电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字显示,2011年中国进出口外贸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7%回落至2011年的50.1%.其中,2011年出口依存度为26.1%,进口依存度为24%。与全国50.1%的外贸依存度相比,铜仁的外贸依存度几乎是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提供的书籍资料显示,东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最高,达到96.5%,中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最低,平均为12.7%。即使以中西部的最低水平为参照物,铜仁的外贸依存度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是大得惊人。

(二)利用外资的规模太小。尽管近年来铜仁市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很大,但由于受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其他历史的、政策的等诸多因素影响,以及利用外资的起点低、基数小等因素,利用外资的绝对值规模太小,与发达地区相比,几乎是微乎其微。外商在铜仁的投资寥寥无几。自2010年1月起,到2012年8月至,铜仁市八县两区共有外资企业批准个数12家,其中碧江区1家,松桃县1家,江口县3家,石阡县1家,印江县2家,思南县1家,德江县1家,大龙开发区1家,12家外资企业三年累计直接投资649万美元。(2010-2012年八县两区外商投资情况见附件表1)世界500强企业没有1家在铜仁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

铜仁的对外贸易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换一个思路来看,这也表明铜仁对外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经济外向度,提高进出口、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出口产品单一、出口结构老化,市场竞争力不强。在铜仁的出口商品中,资源能源类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农副产品多、机械设备少;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少,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难以有效创汇。2011年铜仁的出口商品中,无机电、高新产品出口,基本上是矿产原料和粗加工矿产品、以及农副产品。出口的这些初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出口商品的低级化,使换汇成本上升,贸易利益减少,基本上处于保本微利状态,在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资源价格提高的压力下,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另外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领域,导致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失衡,第一、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区域分布也失衡,大部分区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很低。

(四)外商直接投资比率非常低。该指标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用于衡量国际投资的开放程度。我市2010年的GDP为293.62亿元, 2011年GDP为357.72亿元。2010年我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零万美元;2011年我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90万美元,两者的比值即可得出我市2011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比率为90万美元/357.72亿元人民币,为0.01%外商直接投资比率极低。

(五)市场主体少、规模企业少、没有培育出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发展活力和后劲不足。从现有企业数量看,全市在商务部门登记备案的出口企业有100多家,有出口业绩的仅有4家;从企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看,铜仁市缺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好的品牌效应,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群;从产品特色来看,无论是因地制宜,具有特色优势的旅游业、矿产资源及深加工业,还是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业,都还没有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对于装备制造、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基因、生物制药等现代科技行业,更是寥寥无几。从发展活力和后劲看,铜仁市新引进的重大项目不多,新批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很少,类似石阡县引进的湖北宜化集团投资50000万元异地改扩建大关酒厂的项目不多。

(六)工业园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各工业园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是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不高、经济规模小、税收数字少、发展速度慢、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大部分企业存在资源依赖程度高、能耗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配套协作等问题。工业园区处于起步阶段。

(七)地区增长的“极化”和“扩散”极效不突出。增长极具有两种效应,极化效应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快速聚集,扩散效应就是生产要素向周边扩散,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增长极,必须具备较大的经济规模和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但从经济总量上看,铜仁只有400亿元不到,与东中部地区上万亿的省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因此,目前铜仁离“增长极”效应仍有较大差距

(八)铜仁的开放度低,经济开放程度不高,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无论进出口规模、吸引外资数量,还是城市的开放程度,铜仁市与国内发达地区比,甚至与部分西部地区兄弟省市比,都有较大差距。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东莞、义乌等地的成功案例,揭示了只有开放,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开放,才能有效聚集全国和全球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经济要素,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迅速提高经济竞争实力,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才能使铜仁成为全国开放程度较高、发展活力较强、富有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区。

三、制约铜仁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制约铜仁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

1、传统思维束缚人们的变革观念,缺乏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铜仁地处中国西南部,山区众多,道路崎岖。偏远的地理形势使人们普遍具有内陆心理定势,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严重。据说,70年代初期湘黔铁路设计经铜仁到贵阳,人们怕铁路经过把物资拉走,物价上涨而放弃。怕变革,陌生变革的思想突出。

2、主观能动性较差。前些年存在等上级给项目,等财政给支持,靠银行贷款的情形。“等、靠、要”的惰性比较严重。缺乏主动找项目、跑项目的精神,缺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习惯于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习惯于墨守陈规。

3、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政策的激情。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流通转瞬即逝,知识更新很快。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不断提高,需要持续的补充新的知识,才能赶上时展的步伐。在信息网络化、竞争全球化的今天,有很多人甚至是领导干部一边勤奋工作,一边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而更多的个人、企业甚至政府工作人员对于跨地区的竞争、合作、交流、学习、借鉴缺乏主动性,不熟悉也不了解,更不愿意学习与国际市场或者国内发达地区对接融合的标准和途径。这样的干部不利于铜仁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赵克志书记在2012年9月13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体制应该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和轮岗,提振干部工作的精神面貌非常重要。

4、开放意识不够。由于地处内陆山区,长期远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人们的开放意识都还不强,大多数企业缺乏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寻求新的发展优势的意识,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眼光不开阔。考虑和处理问题带有狭隘的地方观念和自利观念,开放的市场经济观念意识较差。即使有少数已经走出国门或者走向全国的企业,,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对于产品品牌、商标、质量、市场布局、营销网络、技术标准体系、环保标准、科技研发等都还缺乏战略性的长远考虑,参与国际分工及国内分工的能力较弱。

(二)制约铜仁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

1、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是制约铜仁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短板。交通不便限制了铜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应用。铜仁外贸进出口额度小、外商直接投资率低的最直接原因在于交通条件的限制。

据《铜仁地区商务志》2009年版记载:“铜仁历来商业发达----明、清时期,已经是舟楫往返,皇家征集税,有百两以上,‘有黔东护商栈’之誉。在思南等处,俱有过往牛、马、铜、盐、茶落地等税,每岁可收入八、九千金;松桃、铜仁、石阡、思南一带、上到滇黔、下通川楚,是客商往来必通之道。凡盐、茶、土药、麻、布、竹、木豆纳百货税,课厘,如道不受阻,每月可获万余金。这些反映当时商贸盛况。‘素为省东部土特产品和工业品集散重镇’的铜仁,清代末年,大中商户达四百余家,遍布全城,小商号及摆摊设点、肩挑、背驼叫卖之小贩,比比皆是,市场繁荣。”[1]

以上记载说明:第一,铜仁在历史上曾经是经济很发达的地区。第二,铜仁的特色农业和工业协同发展。第三,铜仁的历史繁荣得益于便利的交通。《铜仁地区商务志》记述,铜仁地区依据乌江、锦江、舞阳河三大水运系统的有利条件,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朱砂、水银、食盐、马匹、粮食、木材交易的商务活动。[1]

可见,综合性现代交通枢纽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桥梁通道和必要条件,是实现铜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腾飞着力点。如果铜仁能够快速实现两个路路通,一是与外省市的路路通,包括多条快速铁路网、多条高速公路网、与发达地区省市的直航等。二是铜仁在贵州省内与其它县市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直达;以及铜仁八县两区之间的快速公路网络和八县两区的村与村之间的路路通,铜仁地区就能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科技、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和交互流动,为开放型经济的加速发展夯实基础。

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是指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程度较深入,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跨国界(或跨地区)流动较为自由,自身经济体制与外部经济体制融合度较高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人才、技术和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境流动,通过市场机制最优配置资源和实现最高经济效率。本课题的开放型经济含义与传统意义的外向型经济有本质不同,传统的外向型经济体系以出口导向为主,更多地体现在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和利用上;是以降低制度壁垒(如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制度、贸易保护、关税壁垒、行政性分割、物流成本、税费差异等)和提高生产要素流动的自由度为主,表现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放和充分利用上。而本课题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模式不仅要解决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程度深浅;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跨国界流动的自由程度;自身经济体制与外部经济体制融合度的高低。而且还要解决参与国内分工和交换的程度深浅;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跨省市流动的自由程度;自身经济体制与外省市经济体制融合度的高低。并且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参与国内分工和交换的程度深浅;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跨省市流动的自由程度;行政性分割、物流成本、税费差异等的地区差异。从其它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奠定开放型经济成功发展的基础。

2、地理上的区位劣势导致物流成本过高,成为妨碍铜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现代大工业多以便宜稳妥的海运作为国家间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铜仁在历史上恰恰因为有便利的水路交通而成为经济繁荣的发达商业区。但是如今的铜仁深处内陆地区,以往的航运干道废弃不用,与沿海相比,地处偏远,没有了海运的便利。铜仁的地形特征也决定了当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物流业依托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较大、所需成本高。尤其是铁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成本要远远大于沿海和中部平原地区。由于建设成本的昂贵导致铜仁市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健全,涵盖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整理、配送、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多尚未形成,多种原因造成铜仁内陆地区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物流成本高使铜仁市的企业难以快速对接国际市场,在承接国际产业和国内产业转移时处于劣势。各种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价格昂贵,不利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3、战略规划和发展定位多样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号)指出,贵州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全国主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实现贵州发展的手段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国务院扶贫办2011年11月下发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拟定的产业发展排序是:第一:旅游业;第二:特色农业:第三:加工制造业;第四: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家庭服务业、金融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第五:民族文化业:第六: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请升级为部级开发区);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顺序。在城镇布局上,扶贫攻坚规划指出铜仁是连接贵州、云南通道上的节点城市,要建成商贸、旅游核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特色食品加工业、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三节,城镇布局)

而省政府和市政府又先后提出建立贵州工业强省和铜仁工业强市战略,因此,不同文件精神容易导致战略规划和发展定位不清晰,多头发展,交叉发展的现象容易造成力量分散。今天把工业放在第一位,明天把旅游业放在第一位,如果朝令夕改,搞形式主义,不利于集中优势精力实现重点突破。

4、资金、人才和技术短缺。由于铜仁地区缺乏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没有培育出综合实力强的集团实业,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也没有世界500强企业在本地入住,没有跨国财团和金融企业总部,因此,铜仁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地方财政有限,资金较为紧缺,如果拿出太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开山辟地建设工业园区,补贴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将会形成政府负债发展,长期坚持下来,不仅财政负担沉重,而且不可持续发展。

人才方面,由于受地理环境、工资待遇、研发设施、发展平台、激励政策措施、思想观念等等因素影响,不能为科学技术人员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难以吸引人才。不仅本地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市、县工作的不多,愿去县、区、乡镇企业工作的更少。就连本地的农民工和技术工外出寻求发展的现象也特别严重。由于在待遇、事业机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缺乏持久的吸引力,最主要的是产业发展滞后,人才缺乏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平台,人才被迫流失严重。既缺乏一般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更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会办企业的企业家人才,缺乏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经济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资本运作等高级金融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科技力量的薄弱,科技创新难,科技基础差,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不高。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企业和个人几乎是零,铜仁地区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5、外向型经济的体制机制不顺畅。主要问题是从事内贸和外贸工作的体制、机制比较乱,机构部门要么不健全,要么上下机构体制不匹配,比如市级部门是商务粮食系统,县区级对应的是工贸系统。有的区县没有专门从事内贸或者外贸工作的机构。有的县级工贸局只有1-2个,或者2-3个人在开展工作,从事外贸工作的专业人才编制严重缺编。在县二级机构改革时,将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整合到了县工业贸易局,从此缺失了专门从事内贸和外贸工作的机构,制约了对外开放经济的发展。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进一步优化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将科技兴贸作为外贸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长期立足点,不断扩大货物贸易,培植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从根本上保证全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利用外资的步伐,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保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稳定增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优化结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和在开放型经济中的先导作用,把开发区建设成利用外资的主阵地、高新技术的密集地、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四)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高层次、加快增速。实施由政府推动、驻外机构、海外行会、行业协会牵头的思路,多频次、多渠道、多形式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种展会,进行项目洽谈和对接。要发挥中介组织牵线塔桥的促进作用,加强海内外联合,增强综合实力。积极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为走出去企业建立特殊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换汇、海关、商检、税务、银行等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五)培植各类外经贸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非公有制外经贸企业,优化企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再上台阶。

(六)推动企业外向型合作。围绕我市的优势主导产业,结合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积极鼓励特色农业、高新技术、矿产资源深加工领域重点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并购省外境外企业,切实提升我市企业的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七)拓展对外工程承包。鼓励我市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承揽、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工程咨询、工程管理等经营活动,以此拉动产品、技术、成套设备等的出口。建立完善的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服务体系,通过加快联合、重组、改制步伐,培育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使其早日走上智力、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道路,加快进入对外承包高端业务市场的步伐。

(八)深化对外劳务合作 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法人与国(境)外允许招收或雇用外籍劳务人员的公司、中介机构或私人雇主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有组织地招聘、选拔、派遣我国公民到国(境)外为外方雇主提供劳务服务并进行管理的经济活动。

(九)通过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解决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来的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大的低端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更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降低能耗、污染和资源消耗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培育高科技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特色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避免产业层次长期偏低。

五、铜仁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对策研究

(一)解放思想、推动跨越。以务真求实的精神和创新性思维推动铜仁经济大发展。深入客观世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认识,勇于突破传统习惯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克服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陈旧观念,着力改变无所作为的懒惰思想。通过学习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找准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通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指示,高屋建瓴,突破自我、突破惯例,用更高的标杆、更新的定位、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看问题,想办法。在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前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寻求发展新思路新举措,解决改革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化解新矛盾。通过解放思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上来;统一到苦干实干、开放创新的铜仁精神上来。以思想的统一保证行动的步调一致。坚定信心、汇聚智慧、真抓实干、夯实基础,构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腾飞着力点。

(二)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编制产业规划、科学确定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

依据国发【2012】2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结合铜仁当地的实际情况,铜仁的发展定位是西南部节点城市,要建成商贸、旅游核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产业发展重点是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特色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家庭服务业、金融科技和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电子信息业等相关产业。在产业发展排序上面,是现代加工制造业排第一位,还是旅游业排第一位,需要斟酌。但是,各行业应该根据上级精神与当地实情相结合的原则按比例协调发展。可以确定某1-2个产业为优先发展重点,然后联动其他行业发展,而不是单一强调某一行业,各行业之间是相互扶持相互补充的关系,如果强调某一行业,难免以偏概全,畸形发展。由于铜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起点低,单一产业不足以支撑铜仁打造开放型经济的高地。

因此,未来将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和物流规划,实现旅游业、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文化业、金融服务、电子信息业等相关产业规划,从战略高度上实现各业在空间和城镇上的科学布局、有序发展。将商贸流通业规划作为重点,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区域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市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把现代物流发展成盘活和催生其它行业加速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正在和将要实施的物流项目如下:

1、湖南怀化宝庆互助会(铜仁市现代商贸物流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在铜仁市碧江区以川硐教育园区现代商贸城、桃树寨商贸物流园区、大兴科技工业园区为重点。占地面积2000亩,投资总额50亿元人民币。

2、万山区贵州万盛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综合物流园区,投资规模1.6亿元,建设用地150亩,主要开展合金、汞产品、铝制品、钢材和电解金属锰、产品的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销售、质押贷款、信息及其他配套服务。

3、碧江区笑哈哈中国中西部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投资的铜仁市灯塔物流园区,投资规模57亿元,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四条铁路支线、冷藏物流储备库一个、硫酸储备库一个、普通货物储备库一个、集散堆装货场一个、办公及交电大楼、加工区域、停车场及配套工程、6万平方米建材市场、150万平方米小商品市场及日用服装百货批发市场、114万平方米定制厂房和研发厂房等。经营范围:主要是铁路货物运输、仓储及铁路专用线、货物加工等。

4、碧江区贵州铜仁有良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铜仁市黔东综合园区,投资规模1.6亿元,建筑面积240亩,建设内容:仓储物流、货物运输、展示中心及商务培训中心、办公及交易大楼以及生活服务设施、汽车销售市场、汽车物流中心及配套工程等。

5、碧江区铜仁市博宇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碧江区川硐博宇物流中心,投资规模1亿元,建设地址碧江区川硐新区,建筑面积120亩,建设内容:仓储物流、冷藏库、配送中心、交易及生活大楼、停车场、运输车辆等。经营范围:仓储、加工、货物配送等。

6、大兴临空物流中心,投资规模4亿元,建设用地面积300亩,分为物流商务区、物流信息大楼、配送中心、仓储、加工区、作业区等,该项目正在做可研报告。

7、德江县城北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德江县青龙镇),建设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

8、思南县物流中心(双塘工业园区),建设占面积约20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

9、沿河县乌江物流配送中心,投资1.08亿元,建设用地70亩。

铜仁市与周边地区湖南怀化、湘西自治州吉首市,重庆黔江市和我省遵义市比较,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但通过对物流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国家政策项目扶持,有后来居上趋势。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网络,打破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积极推进中长期铁路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连接周边省市的区域外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区域内综合通枢纽。关于区域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步伐,要实现三个加快。一是加快贵阳至郑州通道的石柱——武隆——印江——铜仁段公路的建设步伐,消除省级断头路,为旅游产业大发展扫除交通障碍。二是加快重庆经铜仁至怀化通道的杭州——瑞丽段公路;思南——德江段公路;德江——务川段公路;铜仁——怀化段公路的建设步伐。三是加快铜仁市大兴·凤凰机场航空口岸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口岸整体效能。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完善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以及大通关工作协调机制,执行省定大通关基本标准和要求,打造“高效率、低成本、可预见”的通关环境。推进跨区域口岸通关合作,全面实行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加快实施检验检疫“属地报检,属地验放,口岸通行”。

铜仁地区山势险峻,道路崎岖,与沿海发达崎岖和平原地区相比,交通基础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高昂,解决资金不足的途径有三:一是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以修建国防交通网络的名义向中央政府申请财政支出。贵州和铜仁地处中国西南部山麓,地缘战略位置重要,适合建抗核打击的生存基地,又可在危机时刻作为新疆和的兵员和后勤物资输送基地。修建贵州省内和通往省外的战略交通枢纽,既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又可以服务于国防建设。二是打破政府垄断,欢迎民间基金和资本参与修建交通网络工程,以让渡或者分享若干年过路费和其它费用的方式,偿还建设本金。三是地方政府与专业的路桥建筑上市公司,在一定时间段实行股权合作的形式,修建交通枢纽。在上市公司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后,交由地方政府管理。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资源配置作用

在六十年代,印度中央政府把重点国防和通讯研究机构,如科学研究所、国家航空研究所、雷达电子发展公司等设在位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市,使该市的信息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印度的科学和技术中心。班加罗尔也是印政府工业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聚集了印度主要的飞机制造厂,电器、通讯设备、机床、汽车制造、制药等工厂。班加罗尔是印度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印度的硅谷”。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中部的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廉价石油的竞争,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为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政府对鲁尔区经济结构施行转型指导。德国政府制订了多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清理改造传统产业,初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在政府和社会政策、资金和技术等的扶持下,经过30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炼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炼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以上例子的成功启示是:政府主导、统一调动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积极引导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聚集,使传统意义上的内陆地区转变成世界著名的开放型经济中心。因此,铜仁市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用中央支持西部战略开发的财政资金发展当地经济;二是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治理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要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转型,营造公平竞争、进出自由的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三是政府从宏观上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结合地情,合理确定空间布局和城镇布局,确定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顺序。政府调动资源,重点扶持支柱产业或者龙头企业,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空间;四是制定人才中长期战略规划,为集聚产业提供殷实的吸引、留住、培养人才的机制保障;五是政府要制定针对性、倾斜性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不同的人才和企业在差异化的环境中集聚,并形成竞争合作的开放型互补经济,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实力。

(五)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催生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它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成为提高一国(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载体,在吸引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显示了强劲活力。铜仁地区开放型经济要加速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工业园区的数量、能力和水平。只有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铜仁的开放型经济质量才会实现快速提升。根据产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原理,整合工业园区,优化布局,建设两类产业集聚群,一是把工业园区分类,按不同类别建设工业园区群(比如省级或者部级经济开发区、比如省级或者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二是在每一个工业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群和产业协作链条。

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群的建设,一是要集中力量引进跨国公司和大项目,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创汇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园区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二是要重点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柱产业。比如积极扶持当地的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扶持当地的矿产深加工企业,把这些企业作为上市企业后备种子培育,争取铜仁能上市一批发展前景好,实力强、效益增长好的龙头企业或者企业集团。三是要简政放权,凡是沿海地区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对应取消,沿海地区没有取消的,结合铜仁的实际情况,凡是有碍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条框框和政策适当精简。投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园区自主审批。建立健全园区服务体系,由管理型职能转向指导型和服务型职能。有些项目要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不断优化园区管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类便捷服务。四是在园区创新投资融资体制,加大开放力度,在园区内允许开办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民间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中介经纪人公司等,为园区企业的投资、融资和上市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政府在专利申报、成果鉴定、品牌战略、国家产业扶持项目申报等方面,加大对园区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培育园区产业集聚群的发展壮大。

(六)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驱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对于象铜仁这样的经济后发地区,科技创新对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因此,科技创新战略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要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外来科技成果与自主创新并重的战略。铜仁的基本市情是属于经济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可以减少科技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在现阶段以较短的时间加快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发到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资本流动带来的机遇,结合铜仁本地的发展实际,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实践中再改进和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研发人才,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2、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要由政府引导和帮扶。铜仁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没有一家省级或者部级的技术中心或者技术平台,需要政府给予引导和支持。政府规划和有意识地布局建设一批部级、省级、市级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部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由政府出面牵线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所等与企业联姻,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的创业能力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推广,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后发赶超。政府出台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帮扶。

3、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以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录用和晋升机制,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成果、专利技术、发明创造的科技型人才,无论出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如何,都可以破格录用和提拔。改变传统的以工龄、资格、年龄、论文数量、项目多少、经费大小等评定职称和晋升职务的旧做法。政府应出台开放型政策,鼓励允许有归属单位的科研人员和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者任职,对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保留不变。允许和鼓励政府部门的科技型人才和领导在业余时间到企业兼职,所得收入合法。

4、科技部门建立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和培训企业的帮扶制度。科技部门定期举行培训或者上门辅导,指导企业了解如何申报部级、省级、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指导企业了解如何申报部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指导企业如何申报专利技术,并建立专利授权补贴奖励制度,按照授权专利的不同类型,给予适当的科技资金补贴,比如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如何补贴,授权的发明专利如何补贴等。指导企业如何申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等等。指导企业如何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指导企业如何申报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等。

(七)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人才集聚引领和助推产业集聚、以人才结构的优化支撑和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发挥人才创造科技生产力的优势,推动铜仁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意图。铜仁市的人才引进战略应首先确定引进人才的战略定位,即引进的人才放到什么岗位上,哪些机构或者岗位需要人才。根据铜仁市的实际情况,目前铜仁市的政府机构和工业园区急需人才。

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应首先改革政府干部人事制度。目前有的政府部门存在人员超编、年龄老化、能力学历偏低、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状况,这些人既主观上不肯做事,又在客观上不能做事,而现有的公务员体制或者管理习惯无法或不愿解决现状,致使年轻的能力强、有学历、爱学习、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的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不能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化、信息化时代,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强度都在增加,已有的人员结构已不能胜任工作,如果不及时在公务员队伍中补充新鲜血液,实现铜仁经济跨越式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因此,一方面要在人员退休时,及时按比例补充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另一方面,该裁剪人员的就精简岗位,该增加人员的增加编制,科学定岗,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战斗力。

其次,应确定工业园区人才引进的种类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根据需要,铜仁目前的工业园区应引进六类:科技型创新领军人才或者人才团队、科技型创业领军人才或者人才团队、专业技术人才(蓝领)、专业技师或者技工、金融及金融服务人才、其它紧缺人才等。为了抢抓机遇、后发赶超,铜仁目前最急需引进的是科技型的创新型人才或者人才团队、科技型创业型人才或者人才团队。科技型创新领军人才是指省级以上重大平台、研发机构、工业园区、科技型企业引进的掌握关键技术,开展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这些高层次人才(团队)应具备:(1)拥有博士学历或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2)具有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关键岗位5年以上相关研发工作经历。(3)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引进后能连续为企业服务3年以上,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9个月(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科技型创业领军人才是指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传感技术及物联网、集成电路和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等领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团队)。这些高层次人才(团队)应具备:(1)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或自主创业经历。(2)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3)愿意到铜仁市注册企业,实施的项目已处于中试或接近产业化阶段,或者有现成的项目。(4)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或者人才团队在企业的现金出资一般不少于100-300万元人民币。

对于以上两类人才,政府应从土地、税收、住房、科研经费、低息或者无息贷款、财政贴息、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科技保险费补贴、专利申报、名牌申报、驰名商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各级项目资金资助、省级和部级研发中心、技术平台的申报、人才公寓建设、子女入学、户籍迁入等方面予以重点细化扶持和资金、政策上的倾斜,作为上市后备企业重点培养对象。铜仁市应制定培育上市企业的孵化计划,实现铜仁市无上市企业的零突破。

(八)改革现有与外贸工作相关的旧体制机制。统一从事外贸工作的市级和县级行政部门的机构名称,市级是商务粮食系统,县级承担外贸工作的部门名称也应当是商务粮食系统。或者政府文件明确市、县不同部门机构从事同一外贸工作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另外,高度重视外贸工作人员的编制和素质。根据各县区不同实际情况,确定从事外向型工作的人才岗位、编制,构建能力素质模型。保证人岗匹配,人进其才,才尽其用。编制不足或者缺乏的,必须增加编制。

(九)与金融机构联姻,以金融资本助推开放型经济的飞速发展

铜仁市目前最备受忽视也最缺乏的就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服务。国际国内的实践证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和助推。一个政府的财政实力无论如何强大,都不可能无限制的用财政收入打造经济实体。地方政府贷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模式最终会被时间证明是行不通的,是不可持续的。那么,利用外来金融资本实现本地的经济飞跃,成为一个科学的选择(即利用外来基金、创业投资、外来技术、外来人才与当地的资源、政策、劳动力相结合,打造本地支柱产业,改变传统以卖资源、卖土地来吸引资本投资的招商模式)。因此。铜仁今后将加大力度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打造良好环境,吸引证券、期货、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吸引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及产业发展基金等证券期货市场主体;吸引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等金融中介;打造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利用金融资本博弈开放型经济,为园区企业产业集聚群提供高效的生产服务配套与支撑体系。

铜仁地处西部内陆腹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者。既有内陆地理区位的局限,也有能源资源丰富、当地劳动力成本低廉、电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只要解放思想,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找准自身定位,实施正确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战略,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业按比例协调发展,铜仁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第5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关健词:铁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科学化

    一、对人力资源特性的科学分析和茸重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建立在深刻的内涵和理念的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最基本、最集中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透视“人才瓶颈”的表象,不难发现,真正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障碍在于“观念瓶颈”。即我们缺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而导致的在制度建设、实施与完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因此,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蜕变,前提是必须对管理对象一人力资源的特性做深刻的透析,并对症施治方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实效。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始创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他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人作为地球上的生灵,与其他生物体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一,人力资源的逐利性,而且利益的需求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共识。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论对人的需求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也曾告诫他的追随者“人首先得要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并合理处置企业与职工的逐利性本质,同时妥善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进而将职工的逐利动机转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潜在能量的发挥,取决于内在动机被激发的程度与效力的强弱。其三,人力资源的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即素质的可变性;二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行为是可塑的;其三,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不能获得预期回报时,逐利性会导致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

人力资源的特性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人性的需求来开展管理行为,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倘若理念不付诸实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他言此行此,成为“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典范,他给与员工以最高的信任度,广泛征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打破官僚界限,用小纸条搭建起与员工沟通的平台,激发了员工忘我的工作热情;他大手笔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躬身授课,为员工的成长铺就阶梯。

第6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在加入wto谈判中,公路 交通 行业也参与了谈判,并作出了广泛的、实质性的开放承诺。这些承诺有:从加入wto起,允许外商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营 企业 ;加入wto三年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但只允许承揽下列工程:1.全部由外国投资、赠款或外国投资和赠款建设的工程。2.我国利用国际 金融 组织贷款并采取国际招标的工程。3.外商投资占50%以上(含50%)的中外合资、合作建设的工程,以及外商投资占50%以下但国内企业在技术上难以单独完成的中外合资建设的工程。4.国内建筑企业难以单独完成的国内投资建设工程,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与国内建筑企业联合总承包或分包。加入后三年内,合营和独资企业可享受国民待遇。(见2002年《

三、加入wto后,公路职工的思想呈现的主要特点

加入wto对公路行业必然会产生种种与职工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 影响 ,环境影响情绪,因此,职工的思想也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1.职工的思想观念将更加多元化。wto将使

四、思想 政治 工作者如何应对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新形势,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思考新办法、采取新措施来应对新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

1.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列宁说过,政治 教育 的结果,只有用经济改善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为单位的中心工作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思想保证、重要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成果也体现在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加入wto后,公路管理和公路生产经营都要按照新的运行规则进行重新调整和定位。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进行重新调整和定位,围绕如何适应wto设计思想政治工作。在和业务相结合时关键要与单位的管理相结合, 学习 国外 企业 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借鉴国外知名企业的管理技巧。如青岛海尔集团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海尔人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制度行为文化,如“oec管理法”、“sst市场链机制”和“6s大脚印”等管理法则等,在此基础上则构建了 现代 文明的物质文化。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也要结合企业文化的营造,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 内容 。

2.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职工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要充分调查职工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不同人群要采取不同的 方法 ,如在思想道德教育时,对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先进典型的可提无私奉献等高要求,而对普通群众,则要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一般要求。对不同的思想状态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针对职工对wto的不同认识,对无动于衷的职工,要多跟他们讲加入wto后的利处和弊端;对忧虑过多的职工多讲我们的优势,公路施工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在与外企竞争时也有优势。再说,公路建设勘察市场不会马上全部开放,有过渡期和开放限度,施工企业受到的冲击是有限的;对一些盲目乐观的职工多讲劣势,我们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不如人家,我们的体制机制不如人家,我们的机械设备也不如人家。不要回避 问题 ,也不要突出问题,既让职工作好充分的准备,又使职工不会失去信心。

3.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空洞说教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把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虽然现在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这么做了,但是必须认识到,加wto之后,物质利益对职工思想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的作用更大。因此,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时,讲义与利相结合。特别是加入wto,职工的趋利性更显著,如果只讲无私奉献,不谈个人利益,只讲精神激励,不讲物质利益,这对极少数人可以,对大多数人不行,短期内可以,长期不行。要立足于不断提高职工收入,让职工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既讲道理,又办实事。要为职工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既听群众的呼声,又关心群众的疾苦。

4.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需要创新。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加入wto源源不断地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 时代 内容。要用这些内容,在实践中进行充实。既要对职工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又要加强 科学 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教育;既要增加职工的政治 理论 知识,又要增强职工的wto知识、国际贸易法规知识和市场经济等知识;既要增强职工的集体主义、互助友爱、大局意识,又要增强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既要提倡务实奉献的精神,又要倡导开拓创新精神。要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竞争、风险、效益观念。要加强权利义务教育,引导正确处理权利义务的关系。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催生符合市场经济 规律 的价值观念,增强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心理承受力。

5.思想 政治 工作方式需要创新。原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在比较封闭情况下由单位进行的,大多通过说教、灌输方式进行的,方式比较单一。加入wto后,职工的思想日趋活跃,光靠说教、灌输不行。要从“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努力在取得实效上下工夫。从“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让职工自我 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从“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设计一些活动,让职工广泛参与,寓教于乐。从“单向型”向“双向型”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者与职工多谈心交心,平等交流。从“教育型”向“综合型”转变,多种手段结合,多管齐下,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第7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一、主要成绩

工程质量良好。自开工以来,我们就把工程质量作为建设管理的一件重要任务来抓,始终坚持“三高”要求,着眼于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质量目标,确立了工期服从质量、投资服从质量的指导思想,强化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建设单位统一管理、施工单位严格自控、监理单位认真核查、设计单位优化配合、使用单位提前介入、政府监督及时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到位”的管理模式,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由于各项措施有力,线下工程质量普遍较好。经检测评定,分项工程合格率达,优良率达以上;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已铺轨地段线下工程质量稳定可靠;使用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良好;铺架作业质量良好,经试验,已铺线路经整修后行车速度可达每小时公里。

环保成效显著。目前,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量藏羚羊可通过青藏铁路自由迁徙;水资源得到了保护,长江源的水质没有因为铁路施工而污染;铁路两侧的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没有乱挖草地的现象。

卫生、生活保障成绩突出。没有出现因高原病死亡的事件。现有三万多建设者,患高原病的人员都得到了及时治疗,不管是职工还是民工,身体不适应的送回原工作地。对“非典”、鼠疫等进行了有效预防,未发生疫情。

科技攻关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冻土试验段开工以后,所有的工程单位都把试验段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高度重视,开工当年就取得了较大进展。做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初步验证了我们的设计思路和原则是正确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个科研课题立项,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已用于设计和施工。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总指挥部成立了党工委,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没有隶属关系的情况下,负责全线的思想教育、思想发动、党员教育、队伍管理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最近,我们正在组织向中铁二十局指挥长况成明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中铁三局指挥长刘登科、十二局指挥长于绍水、铁一院设计总体李金城、中铁五局工人张鹏、兰州铁科院总监王引生等先进代表和杰出人物学习,这些先进人物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青藏铁路建设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我们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和铁道部的工作安排,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具体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关心人的健康,规范各方面的管理。

首先,坚持观念的创新。青藏线是经济线,也是政治线,我们承担这些工作,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最重要的是政治任务。“青藏铁路无小事,事事讲政治,”我们参建者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工作都维护青藏铁路形象的大局。其他铁路线的小事情,放在青藏线,就有可能引发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强调政治责任。虽然我们和施工单位没有隶属关系,是合同关系,但不管是建设单位份内的事,还是份外的事,不管是合同以内的事,还是合同以外的事,都管好。

其次,坚持建设理念的创新。用“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来提升设计理念。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就是要用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用先进的、可靠的、成熟的、经济的、安全的技术来修建青藏铁路,使青藏的各项措施做到坚固可靠,在运营以后能够畅通无阻。不仅在工程质量上,而且在工作标准上体现一流水平。即用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保证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目标的实现。青藏铁路公司既负责格拉段的建设,还要负责将来整个青藏线的运营。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了建设为运营服务的理念,资源配置、生产布局等都要为将来的运营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服务。

其三,坚持管理机制的创新。我们提出了“质量环保创双优”的口号,不但要保证质量、创优质工程,还要保证在环保方面做到优质,环保实行一票否决制。我们既要管工程,又要管队伍,不仅实行质量、投资、工期三大控制,更要关心人的健康和生命,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的健康为首要工作。在民工管理上实行三个统一,即与职工统一卫生保障、统一居住条件、统一生活标准。今年又明确了最低生活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在日常检查中,对未坚持三个统一的单位进行处罚,保障了民工的基本权利,基本实现了职工民工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上一视同仁。

其四、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了铁道部主管部门立项指导,由项目法人组织实施,科研单位为主力,施工单位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从前年开始,对冻土、环保医疗保护等开展了大量攻关。

二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建设、规范管理。我们在依法建设当中,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在建设程序上,按国家的法定要求办。青藏铁路的立项,可研,开工,都由国务院办公会议审批。在建设实施当中,我们坚持不抢工期,按设计供图——核对优化——按图施工程序进行。施工组织上,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批准——开工的程序进行。两年来的建设工作,始终有序推进、忙而不乱。

二是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办理有关事情。砂石料开采、征地拆迁、防鼠疫、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等,国家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如砂石料开采有矿产资源法,我们按其规定进行申请、报批、办证,然后才组织开采。在征地、水保、环保等方面,亦按此办理。

三是建设中严格执行“四制”。国家要求,在重大工程项目中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青藏铁路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严格履行职责。青藏铁路线下工程站前个标段,站后个标段,都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大宗物资、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也都进行或即将进行公开招标。我们实行了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而且还实行了环保监理制。签订了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履行合同条款,违背合同的要受到严厉处罚。

四是建章立制。我们制定了多项建设规章,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照章办事。青藏铁路建设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东西,我们进行了大量探索。制定的多项建设规章,涵盖了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各个方面。经过两年来的不断修改完善,是比较适合青藏铁路建设特点的。各个单位、各级领导干部都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办事,不能凭个人主观意识办事。

三、面临的难题

第8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论文摘要:“管理科学”是和谐铁路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铁路建设向纵深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然而,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从传统的经营管理向现代科学化管理的转型期。观念、制度及管理技术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的制约性因素。本文主要针对铁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路径做些分析,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稗益。

    一、对人力资源特性的科学分析和茸重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建立在深刻的内涵和理念的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最基本、最集中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透视“人才瓶颈”的表象,不难发现,真正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障碍在于“观念瓶颈”。即我们缺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观念而导致的在制度建设、实施与完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因此,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蜕变,前提是必须对管理对象一人力资源的特性做深刻的透析,并对症施治方能达成理想的管理实效。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始创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中,他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人作为地球上的生灵,与其他生物体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一,人力资源的逐利性,而且利益的需求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利益。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共识。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论对人的需求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也曾告诫他的追随者“人首先得要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并合理处置企业与职工的逐利性本质,同时妥善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进而将职工的逐利动机转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潜在能量的发挥,取决于内在动机被激发的程度与效力的强弱。其三,人力资源的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性即素质的可变性;二是人力资源行为的动态性,行为是可塑的;其三,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不能获得预期回报时,逐利性会导致人力资源主体的流动。

人力资源的特性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人性的需求来开展管理行为,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倘若理念不付诸实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任何一种知识,只有当他能应用于实践,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知识才会有价值。”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说“我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他言此行此,成为“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典范,他给与员工以最高的信任度,广泛征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打破官僚界限,用小纸条搭建起与员工沟通的平台,激发了员工忘我的工作热情;他大手笔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躬身授课,为员工的成长铺就阶梯。

    反观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至今日在一部分管理者的思想中并未植根,实践中官本位意识浓厚,忽视、蔑视乃至浪费人力资本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的运输企业一方面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存在,另一方面又大量雇佣其他用工。据2008年水平计算,企业每减少一个用工,每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6万元,减少一个劳务用工和外购劳务,可以节约成本2万元。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浪费的损失不容小觑。再比如基层发生的大量的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虽然从根本原因分析体制制度的不完善起到决定作用,但管理者“以人为本”理念和管理行为的缺失应该是个不能回避的因由。管理学研究发现企业内发生矛盾和冲突70%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矛盾和问题之所以产生、激化,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合理诉求的忽视、对员工意见沟通的不良和对员工情绪抚慰的缺失。

    综上所述,从铁路企业的实际出发,践行以人为本是管理理念,管理者应加强五项自我修炼。一是学会给予。对员工给予情感投资,以此发掘员工的同态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人尽其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才华。二是学会尊重。铁路企业半军事化的体制,强化了管理者的官僚习气,权力意识较为浓厚。惯有的思维模式决定其行为模式和管理风格,常常是重物轻人。因此,领导者要学会尊重,尊重员工的合理需求、信任下属的创造力,倾听和采纳员工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学会沟通。沟通是理解的桥梁。管理者必须掌握沟通技巧,化干戈为玉帛,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四是学会欣赏。领导的赞赏不仅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更会使他们因为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而施展才华。

    二、系统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特点,包括职能系统性和制度机制系统性和流程系统性三个维度。所谓职能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赖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在实际运行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和连接,从而保证管理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所谓制度机制的系统性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工作分析、招聘、考核、激励、薪资、晋升、奖惩等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流程系统性是指制度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是制度执行的有效路径。

    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一招聘管理一绩效管理一薪酬管理一培训管理一员工关系管理七大模块构成,其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性战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而对人力资源而做的长期的布局与谋划。其他六大模块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常态职能。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看,六大模块功能齐全、职权统一,从而避免了因职能分散而导致的管理低效。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说尚处于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型阶段,缺乏从战略高度参与铁路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不全、常态职能分散运行,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难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大大损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铁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定位。同时,要按职能统一、功能齐全、有序高效的原则对已有的人事管理职能进行整合。

    据上分析,检视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我们在人性化制度安排上尚有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领域,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缺乏对员工的思想、心理需求、行为等特点及需求的全面认识,诸如收人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工资的增幅程度大大低于职工的心理预期,基本工资比重过低,而且系统内不平衡,不仅极大地损伤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职工对岗位的珍惜度,人才流失率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基层队伍不稳、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从现实考量,我们应树立四个观念、坚持四项原则、建立和完善大制度和机制。

    四个观念:人本观念、和谐观念、法治观念和灵活观念;四项原则:发展为先、职工为本、维护为要和基层为重;十二项制度和机制:劳动报酬及收人持续增长机制、用人和晋升制度、工作时间管理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管理制度、保险福利管理制度、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劳动定额/绩效管理制度、劳动关系沟通、协调、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职工援助机制(不仅仅指经济救助,还包含心理、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帮助)。

    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套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迅速发挥作用。从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设计通常遵循“合法、简明、有序、高效”的原则。

    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方面距与先进企业差距甚大。一方面是有些流程缺失,标准模糊;另一方面有些程序又过于繁琐,制约了管理的效率。因此,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建设的状况,本文认为函待建立和完善以下流程;(i)制度生效流程。(2)招聘录用流程。(3)试用期管理流程。(4)工时加班流程。(5)绩效管理流程。(6)岗位变动流程。(7)离职解聘流程。(8)劳动关系管理流程。通过以上流程的完善不仅可以促进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效率和职工对制度的认知,提升职工制度的执行力,而且可以减少企业内部人际的摩擦、降低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激化,从而弱化企业面对的法律风险。

    三、科学方法、技术的运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衡量指标

第9篇:物资科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当代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幸福,国家未来发展的大计。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入五位一体的建设新格局当中,与其他四大建设相并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这是党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对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这也是党执政理念的一种新变化。

1.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近代,随着手工业革命的快速兴起,尤其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形成了显示人与自然之间一种需要的关系。即人类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已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①“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②可以看出人通过实践统治自然界、使自然界受人的支配。在人依赖于自然界关系下,在慑服于自然界的下,与自然并不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象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③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时,人为了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进行实践,无休止地掠夺自然资源,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给自然界造成巨大的破坏,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源。总而言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性阶段:自然从人们崇拜的对象转变成人们征服的对象或是攫取经济利益的对象。马克思直言道:“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④

1.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破坏外部自然和人的自身自然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原始依赖关系上升到人与自然的“物化关系”。这种“物化关系”,既“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又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效用一征服”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效用一征服”关系,体现为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对自然的“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和“多方面的需要”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处于“效用一征服”关系视域中的“自然界”,“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人的需要”。⑤同样,处于“效用一征服”视域中异化“劳动”,也成为资本家追逐利润的一种手段。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把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市场化,劳动者本身也被当成是商品进行异化。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对外部自然造成了破坏,而且破坏了人的自身自然。

一方面,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滥用和破坏着外部的自然。由于资本具有无限积累的本性,资本积累的无限扩大对于稀缺性、有限性的能源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却存在着无限扩张的天然趋势,它必然会不断突破自然设定的时空界限和规律性的制约,贪婪而又无止境地掠夺自然资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一土地和工人。”⑥马克思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使用率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但只要存在着技术的资本主义,资源耗竭是无法避免的。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还滥用和破坏了人的自身自然,损害了工人的健康。马克思始终关注着工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榨取工人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的方式对工人的健康状况造成的极大破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按照它的矛盾的、对立的性质,还把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从而看作提高利润率的手段。”⑦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产阶级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扩大人在自然界活动的空间,并体现出比奴隶主和封建主更多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对自然界资源的占有,由于“竞争的无政府状态”和私有制的瘤疾,表现为某种盲目性和反自然性。

2.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内涵

2.1人的二重性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 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⑧可以看出马克思首先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指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即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界有着内在统一性。人离不开自然界,同时,自然界也是人类活动的前提,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资料。马克思之所以把自然界称为“人无机身体”。从另一角度讲,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由自然界发展而产生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在劳动过程中,人们需要彼此交流与合作,进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人的社会性是通过人改造自然的活动彰显出来的。与动物相区别的生活群体,在劳动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发生很多的合作, 进而产生了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人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2.2人类的和解

自从人类产生,就存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通过劳动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自然是前提,人类是在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自人类从自然界独立出来之后,人的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都要以自然为基础。

人类出现后,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二者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必须 把自然界改造成为适合人类发展的属人的自然界。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会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这是因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而社会关系又处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必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利用和改造的关系,而是以直接的占有和掠夺为目的的,从而引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冲突。只要共产主义社会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

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意义

3.1为我国绿色环境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走绿色发展之路,就要改变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以简单的GDP论英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谓的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环境,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打破生态平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蕴含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人要爱护自然,不要破坏自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按规律办事。 这些思想正引导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从绿色发展入手,实现以下几个现实的转变:把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到“人―自然”的和谐共存价值观;把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把传统农业和工业转变为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等。总之,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探析而成的马克思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必定会促进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

3.2为我国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以前瞻性的眼光在可持续发展观理念中揭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通过废物的循环利用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和资源两者结合起来利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就是要改变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很好的途径之一。 在我国要想实现循环经济,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传统发展目标,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建立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管理系统内;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创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制;依靠技术进步,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总之,马克思关于废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的思想为当今中国走循环经济之路提供了重要启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3.3为我国走低碳社会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走低碳发展之路,就要改变以气候变暖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建设气候友好型社会。所谓低碳社会实质上在公平社会中形成低碳消费的意识,倡导低碳环保理念与降低碳排放量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生态危机就成为全球所关注的共同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 反过来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着。所以我们通过实践改造社会,应遵循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应积极推进以下几个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高碳经济转变成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和园区经济,把粗放型经济组织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把资源依赖型的增长方式转变成技术创新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把行政推动型低碳发展转变为企业自觉行动型,强化低碳发展理念,把高碳型城市发展转变为低碳型等。以上绿色、循环、低碳三种发展道路都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实际上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共筑马克思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