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校企合作总结精选(九篇)

校企合作总结

第1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1,文章主题要鲜明.文章主体紧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主题,标题紧扣文章主体,精练,准确.

2,经验总结要提升.对近几年学校与我市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梳理,体现校企合作工作主要特色和成果.内容中要有具体做法,联办专业数,占所开设专业比例,涉及在校学生所占比例,联办企业数,主要联办企业等.

3,所述事例要典型.对重点合作对象,成功的合作事例要有叙述,甚至是工作细节的说明,要突出特点.

第2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今天,省教育厅和省中小企业局在这里举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这是我省中小企业工作系统和教育系统积极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展校企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结合,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实现教育发展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互动双赢,共同推动教育领域和中小企业领域的创业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前段时间,我们双方就推动校企战略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广泛共识。下面我代表**省中小企业局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落实“两创”总战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保持市场繁荣、增加财政收入、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省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22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了全省企业总数的99.8%,创造了全省60%的财政收入,提供了70%的外贸出口,贡献了80%工业增加值,提供了90%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我省为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组织创业辅导活动,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开展创业人才培养,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支撑体系,着力推动我省中小企业走“新型创业”之路。各地也逐步形成了合力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抓大扶小、两头并举”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梯队结构初步形成。**年以来,我省平均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5000多家,四年新增2万多家规模企业。一大批新创办的微小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甚至跳跃式发展,成为产值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创业新星,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创业创新示范效应。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处在创业创新的新起点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小企业在创业中推进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创业,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强弱、胜负关键取决于技术和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需要技术和人才作保障。目前,我省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人才瓶颈,但同时又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题。我省5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新技术、新产品,近80%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但同时又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在高校产生后没有得到有效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结合,把学校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把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为广大中小企业搭建一个技术和人才交流平台,既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中小企业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和人才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瓶颈问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二、创新机制和载体,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强,产业设施条件好,产业聚集度高,特别是遍布全省各地的块状经济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结合条件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全省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和很多中小企业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分别和**大学等高校联手,举办了中小企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培训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确认了102家教育培训机构作为省级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工种的专业培训,已培训各类学员数十万人次。建立了连接20多所高校与中小企业对接的大学生就业招聘网上平台,网上推荐毕业生1万多人,并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开辟105个大学生实习基地。温州市去年启动了“校企和谐发展论坛”,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姻,开展“千名学生进百家企业”暑期活动。宁海模具小企业创业基地与**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建立模具产学研基地,把生产车间搬进学校,教师学生都参与实践,使学生一入学就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广大中小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结合的重要性,并作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我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待加强”上:一是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有待加强;二是高校的科研模式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有待加强;三是高校的技术转化模式适应中小企业的市场运作有待加强。据杭州余杭区2006年对50多家新创办的小企业调查,60%以上的企业认为即使有较多的资金,也无法找到好的产品进行投资,缺少正常的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渠道,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这一调查结果也反映了我省许多地区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

因此,要在深入分析我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结合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基础上,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共同推动我省校企战略合作、产学结合,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是要发挥两个行政系统的力量和资源,推动校企进行战略性合作。我们在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工作领导机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机制、创业教育的实施推进机制、创业创新的师资培养机制、校企之间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机制、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的合作扶持机制、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校企联动机制等七项机制。省教育厅和我们中小企业局负责牵头,做校企战略合作的推动者;大专院校和广大中小企业是实施校企战略合作的主体力量,是我们两个部门实施合作的落脚点;各地教育部门和各地中小企业工作部门是我们两家实施合作的基本力量,是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支撑点;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推动大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小企业更好地创业创新。我们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设计具体的工作制度,建立七项机制,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二是要创新载体,探索校企战略合作的实现途径。我们已经明确了战略合作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研究,逐条逐项落实协议中提出的合作项目和内容,关键是要寻找和建立校企战略合作的具体有效的载体和途径。要着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进行创新,把框架协议中提出的七项机制落到实处。三是要创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形式。鼓励大专院校和广大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特别要及时总结在合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加以推广。

三、加强协调、合力共推,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为我省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一件大事。各地中小企业(经贸)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和领导,大力协同,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保障校企战略合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要把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为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加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希望各地中小企业(经贸)部门把这项工程的实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切实推进。

二是联合推动,加强协作。各地中小企业(经贸)部门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合,加强与教育部门、各类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各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并结合实际制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案。我局将与省教育厅进一步深化细化合作细节,做好协调服务,整合资源,创造条件,使校企战略合作真正成为一项广大中小企业得实惠的工作。

第3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there are also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itu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ual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amplify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对策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233-03

0 引言

近几年来,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突破,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校中所、集团化办学等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全省8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了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总体来看,江苏省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

1 江苏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总体情况

1.1 总体概况

截止2015年,江苏省共有83家高职院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5所,民办21所,2014年招生19.43万人。共有260所中等职业院校,2014年招生23.44万人。江苏省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探索。目前,江苏省大多数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了良好的校企合作。2015年教育部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共入选17个试点地区,江苏省入选3个,分别是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科教城;入选100家高职试点,江苏省入选6家,分别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除此之外也涌现出诸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蝶大学科技园、高职协同创新中心等新的合作运行模式。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推动了江苏省职业教育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捷径。

1.2 江苏省高职校企合作范围的发展历程

1.2.1 就业合作

校企合作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一是共建就业基地。学校与企业签署毕业生就业协议,学生毕业了直接进去企业就业。二是合作开展订单班。校企签署订单班培养协议,企业提出用人需求,学校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通过企业组织的考核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三是聘请兼职教师。学校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教学实践全过程,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

1.2.2 专业建设合作

校企合作的第二阶段主要包括:一是共建实验实训室。学校和企业通过企业捐赠设备、学校提供场地等方式共建实验实训室。二是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签署就业实习基地,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实习期满通过企业考核的可留企就业。三是校企资源共享。校企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互派人才、文化互融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1.2.3 命运共同体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江苏省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职业学校已进入校企合作的第三阶段,主要包括:一是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博世合作招收“AHK证书试点班”;二是共建企业学院。校企混编团队,在教学、科研、服务、文化等发面开展合作,协同育人。三是共建创新基地。企业安排团队入驻学校,校企混编团队,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合作开发、市场应用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四是集团化办学。集各成员单位的有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基础资源共享、师资的整合、课程开发、合作承担市场调研等方面。

2 成效分析

2.1 校企合作范围扩大

江苏省绝大部分高校目前都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校企合作的领域也不断扩展,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正在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联合技术攻关方向发展。江苏省职业院校每年企业“订单式“培养规模占到全省招生规模的20%,通过“引企入校“、“校中厂”等方式,建成了60多个技术先进的校内工厂和50多个场景逼真的厂中教室,合作企业多数是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2.2 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

江苏省校企合作模式除订单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实训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外,近年来创新模式不断丰富,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金蝶集团、南京秦淮区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科技园立足于为中小企业孵化服务、师生创业服务、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现有91家企业入驻园区,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通过管理体制创新,2015年入园企业上交税收2000万元。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农产品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采用“1+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心已为200多家食品企业提供全天候快速检测服务。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双元”主体育人,成立九洲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了“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实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依托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海外办学。

3 江苏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保障

3.1 政策指引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到健全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

3.2 行业、企业的积极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进行了较多的探索。我国有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2015年达到56个。行业协会参与组织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为产教深度结合开拓了新路径。如2013年10月,以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2014年10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其直属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组织召开了省内特级建筑企业校企合作座谈会等。此类的交流活动旨在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改革,总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成果,搭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圆满完成了各项赛事。大赛由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人社厅、住建厅、交通厅、农委、商务厅、文化厅、卫计委、旅游局、总工会、团省委、妇联、中华职教社等部门共同主办,共设11个专业大类69个竞赛项目,赛事也获得了行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行业所做出的努力无疑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一方面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了同一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校企之间优质合作提供了保障。

3.3 职业教育的发展驱动

从江苏省的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具有不可持续性。据近几年《江苏教育基本情况》显示,2014年,江苏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60所,比上年减少6所,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23.44万人,比上年减少2.47万人。江苏省普通专科招生19.43万人,比上年减少0.0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难以吸引初中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也正面临着难以吸引高中毕业生的困难局面,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第一选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捷径。许多学校紧跟形势,进行了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探索。省内高校牵头组建了江苏光伏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江苏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江苏信息职教集团、江苏建筑职教集团。集团内校企间通合作开展教科研、技术服务等形式,逐步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体制,为政行校企深度融合作出有益铺垫。

4 江苏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4.1 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职业教育,健全校企合作机制能够有力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目前江苏省高职校企合作还没有专门的、专业的法律条款对此做出明确的设置和规定。省内部分职业院校出台了校企合作相关规章制度,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发展基金管理细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制度中搭建了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框架,但保障校企合作运行相关优惠政策尚未涉及。

4.2 合作深度不够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发展着重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主动及企业的责任感还很难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2014年,江苏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5088.32亿元,江苏占全国的比重10.2%。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分布不均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未来发展。这就更加要求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中来,与学校一起共同培育人才。然而,在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运行中,双方缺乏利益契合度。当前,部分大企业已经初尝校企合作的益处,能够主动对接学校。但也有部门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似乎无利可图。由于缺少政府的统筹规划及协调管理,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合作浅、周期短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机制,难以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

4.3 校企合作的运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对如何高效发展校企合作进行了积极地实践探索,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适应本土需求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还未成熟。随着校企合作的内容不断深入,模式的不断创新,职业院校传统的管理体制及机制、投入政策等因素,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二是校企双方管理过程的冲突。职业院校注重过程管理,而企业注重结果管理。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倾向于促进学生核心关键能力的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期效果和潜在影响的激发。企业的内在属性及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企业行为追求结果的特性,企业会安排精算师对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产出会行精细的核算。企业与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方式上的冲突是江苏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的一大问题。

5 江苏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的建议

5.1 完善规章制度

制度是组织健康运行的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加速实现组织目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完善需要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责任,以保障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据江苏省校企合作的发展现实来看,企业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弱化的现象,校企合作相关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不甚明确的现象,合作过程中责任管理不到位等现象还客观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双主体”地位,明确并细化合作各方在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5.2 继续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团化办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计划性为目的,类似于职业教育与产业间的中介组织。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整合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集团化办学,是符合我国实际需求的一种办学方式;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下,能够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而,依托国家示范院校和具备行业背景的院校,整合或重组职教集团,健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的方向之一。

5.3 积极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素养,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校企双方通过现代学徒制实施协同育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兼具双重身份,即学生与学徒,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轮换学习与实践,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联合讲授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够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交叉式上升,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融合到相应工作岗位上,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5.4 组建职教联盟

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职教联盟可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联盟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主导,联合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加入形成的非营利性机构。成员单位性质和管理体制不变,实行理事会制,下设应用技术研究、技能培训鉴定、科技成果转化等中心。依托职业教育联盟,可逐步整合教育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人才支撑。

5.5 广泛宣传,增创合作渠道

通过宣传引导,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以及深化人们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能够提升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激发校企合作的潜力活力。搭建信息分享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途径,广泛宣传校企合作的最新政策及成功合作典型,以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合作;行业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宣传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促进校企双方有效对接。同时,将校企合作运行的好的单位的经验进行总结,如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总结,树立典型,发挥校企合作“领头羊“的示范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志博,李文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5).

第4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享共建

中图分类号:G258.6;G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引言

为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地方高职院校还应尽快完成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创新。而通过与企业联合进行相关学科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则能使企业主动参与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而使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得到提高,进而顺利的实现职能转型。因此,还应以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建共享为切入点,更好的应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的建设挑战。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图书馆的建设思路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想要加快高职院图书馆的建设,还要对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图书专业资源的共同建设,从而通过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能够面向企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还要通过开展对著名鞋企的专业调研工作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合人才需求规划,并掌握企业各部门职能及员工知识和技能情况。同时,还要加强鞋类专业资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从而完成面向企业的鞋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特点的汇总[1]。在此基础上,则要对高职院校的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及特点展开分析,然后对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总结,则能科学制定鞋类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和对策。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图书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温州是国内服装用品的重要聚集地,拥有大量的鞋类品牌产品,如康奈、东艺、吉尔达、蛛蛛王等,拥有“中国鞋都”的美名。2013年,温州鞋革行工业总产值达到了852亿元,较之上一年增长了2.34%,出口鞋靴达51.6亿美元,较之上一年增长10.69%,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来看,尽管温州鞋业不断产生大量信息资源,却仍然缺乏本地特色的信息平台。从高职院校鞋类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情况来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建共享”科研项目,负责进行温州鞋类专业资源数据库建设[2]。从总体上来看,温州地区在鞋类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校企合作则能加快资源共建共享进程,从而为温州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图书专业资源共建共享对策

1.框架建设

对国内开发较好的鞋类专业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得知鞋类专业数据库应该由企业信息库、市场信息库、鞋图库、创意作品库和文献数据库构成。其中,企业信息库中应包含企业名录、上市企业资讯和企业动态等信息,市场信息库中应包含行业研究报告、品牌运作和广告宣传等信息,文献数据库中应包含与鞋业有关的学位论文和电子书刊等内容,鞋图库中应包含温州市面上流行的鞋款式图片,创意作品库中应包含各种鞋类创意作品。

2.技术方案制定

在制定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方案时,高职院校应协同企业进行分析和完善,并加强与企业相关人员的对接,从而对企业技术资源建设思路进行充分把握。而对可行性方案进行讨论和确定,并结合双方各自的设想达成一致的目标,则能完成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的制定。结合温州高职院校鞋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和行业发展趋势,还应按照种类、功能和主题等完成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划分和组织。具体在开展工作时,还应对企业和学校收藏的有关纸质书刊进行扫描和加工,并通过校企联合完成各种信息的采集,然后以档子文档形式进行存储[3]。在此基础上,则可以结合企业需求、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进行特色数库的建设,进而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还应通过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的产品特征、经营情况和检索习惯等,并结合企业信息需求一同进行数据库建设。

3.方案实施途径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还应面向企业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以便使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数据、文献资料和图片等信息。而确保数据库的推广力度足够大,才能使更多企业参与到鞋类专业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进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为此,高职院校还要与温州鞋业的行业协会合作,以便共同进行该项工作的推广。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依靠合作企业进行项目推广,进而使项目在行业的知名度得到尽快提高。在具体进行资源建设时,还应针对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企业进行协商,从而进行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而通过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则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成校企协作共进[4]。最后,还应制定共享制度,并进行鞋类专业技术资源共享内容的规范管理,进而为实现校企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各方带来更多利益。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采取校企合作方式进行高职院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建设,能够将专业资源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充分结合到一起,从而在充实高职院校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内涵的同时,加强对面向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因此,通过采取共建共享模式进行图书专业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能够使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获取渠道得到拓宽,还能使高校和企业间的互动合作得到推动和创新,进而更好的完成高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麟.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4,10:128-133.

[2]周立飞.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为“工学结合”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1:38-41.

[3]王宏蓉.高职院校图书馆校企合作模式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5,15:109.

第5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作用 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0048-03

目前,有关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对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教育的相关性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国内关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概述、现状研究、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共同对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仍较缺乏,特别是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共同探讨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作用路径关系研究更是空白。二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在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影响和作用,而对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较缺乏。本文对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进行研究。

一、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别对旅游院校、旅游企业、政府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假设: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方面,H1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2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旅游企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方面,H3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4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支持的作用方面,H5政府支持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6政府支持对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H7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依据以上研究假设,构建了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模型(见图1)。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关于调查问卷设计方面,本文根据设定的衡量变量,在参考了大量学者研究成果以及向专家学者进行反复咨询和修改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了衡量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政府支持和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等变量的各项指标。然后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方法,以及结合使受访者容易回答和避免先前的问题对后续问题产生影响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分别与之相适应的题项,并根据选项“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赋予5到1的评点。最后,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之前,采用预试的方式了解受访者对问卷调查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进行修改,不断完善问卷内容,并确定了最终的变量量表及各题项。

关于数据收集方面,本文将调查对象定位于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高校和这些高校所在地的企业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选择这些高校所在地的企业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考虑到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大及其联系更紧密,更能体现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邮寄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其中每所高校分别发放问卷60份,企业人员和政府人员分别发放问卷100份,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最终收回问卷473份,占问卷总数的94.6%;由于有小部分问卷存在空白或者回答不全等现象,考虑到调研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故将这部分答卷剔除掉,最终剩下的有效问卷为426份,占收回问卷总数的90.1%,达到结构方程检验对样本数据的要求。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进行结构方程分析之前,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若样本数据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则样本数据适合做结构方程的估计和检验;否则,不适合做结构方程的估计和检验。以下分别对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具体参见表1)。

三、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根据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模型以及各衡量变量的指标构成,构建如下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从图2可以看到,该结构方程模型共有30个观测值、47个外生潜在变量和16个内生潜在变量。

(二)模型适配度和模型路径系数的检验

运用Amos18.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运算和估计,然后根据各统计指标的拟合结果情况以及相互作用路径系数估计情况,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直至结构方程模型与样本数据之间的拟合度达到较好的效果。最后,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各拟合指标的拟合结果情况(见表2),然后将各指标的拟合结果与其对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各指标的拟合结果均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的要求,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

同时,从模型的输出结果还可以看到路径系数的结果情况(见表3):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到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61、0.572,其路径系数的P值均小于0.001,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支持了研究假设H1、H2。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46、0.424,其路径系数的P值分别为0.004、0.002,在0.005的水平上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支持了研究假设H3、H4。政府支持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56、0.274、0.337,其路径系数的P值均小于0.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支持了研究假设H5、H6和H7。

(三)路径的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各潜在变量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状况,在模型输出结果中,还可以得到各潜在变量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相关效应(结果见表4)。可以看到,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分别为0.572、0.111和0.683,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增加0.572个单位,间接增加0.111个单位,总体增加0.683个单位。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分别为0.424、0.141和0.565,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增加0.424个单位,间接增加0.141个单位,总体增加0.565个单位。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分别为0.337、0.535和0.872,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增加0.337个单位,间接增加0.535个单位,总体增加0.872个单位;同时还可以看到,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政府支持作用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中介变量(即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见,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作用路径的总体效应最大,其次是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最后是旅游企业人才培养。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构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和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对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第一,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和政府支持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和旅游企业人才培养的推进以及政府支持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且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系数最大,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最后是政府支持。可见,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仍然是影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应继续加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在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性,发挥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和影响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支持也是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二,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作用的总体效应最大,应充分发挥政府对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和支持作用,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旅游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应看到,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可见,政府支持作用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中介变量在推动政府支持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了较大的影响作用,政府在加大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的同时,应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旅游院校、旅游企业等机构和企业倾斜,并注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些机构和企业中去,尽可能地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及其效益。

第三,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的总体效应虽比政府支持的总体效应要小,但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作用路径的直接效应都比政府支持的直接效应要大,且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以看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和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的直接影响更为显著,主要是由于旅游院校、旅游企业等机构和企业直接担负着旅游人才培养的重任,其中旅游院校所担负的重任则更为突出,而政府主要是为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各种政策、资金和物质上的支持,所以其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间接效应则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纪培玲,路军.基于人才资源需求的旅游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S1)

[2]王操红,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2006(4)

[3]JafarJ,Brent RitchieJ.R.Toward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Educ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 (1)

[4]Stuart-Hoyle, M. The Purpose of Undergraduate Tourism Programm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and Tourism Education, 2003 (1)

[5]Yuka I, Wheeler D,Lankford S. Rethinking Tourism Education:What should Schools Teach?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and Tourism Education,2006(2)

[6]余一明.刍议高职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调适――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7]杨莎莎,罗艳.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1(4)

[8]陈国生.高校旅游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旅游学刊,2004(S1)

[9]方敏,沈建龙.“企业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293);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资助项目77)

第6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项目启动以来,在校企合作开展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同时还在教师到企业培训实践、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提炼概括和推广。基于“奔驰班”的成功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校企合作不仅是顶岗实习。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停留在较浅、较窄层面上,主要是指学生在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一形式。顶岗实习期间,很多学校学生到企业后,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甚至与所学专业和技术相关甚小,企业缺乏专人来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进行指导。

对此,“奔驰班”在校企合作形式上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拓展,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还开展了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技术工人培训、设计开发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这些都是目前我们所欠缺而又极其重要的合作方面。

第二,重新思考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才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奔驰班”项目对学生在校期间评价主要考察“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组织能力、沟通展示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任务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复合的,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相一致,评价指标需要涵盖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领域。

第三,项目教学离不开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奔驰生产班”课程以制作“Unimog(乌尼莫克)”车模为载体,学生们在车模零件的制造、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学习机械制造的相关理论并掌握金属加工和零件装配调整的技能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机械制图、机械传动基本知识、金属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车工、铣工、钳工、钣金加工和焊工等课程的知识,着重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一教学活动,如果将车模也视为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那么无疑,它体现的是项目教学的模式,但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模拟教学法的运用,通过车模的加工和制造,使学生熟悉真车的结构、部件和装配过程等,但毕竟车模的各部件与真车的规格和材质又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成功的重要环节乃是对项目的精心设计,尽可能来自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当然,这需要熟悉企业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需要校企双方的交流和合作。

第7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让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业指导与分配等,学校参与企业诊断与咨询、企业员工培训、企业运营等,形成校企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但校企合作的现状往往是基于完成学校或企业的某项工作而进行浅层次合作。同时在校企合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和信誉”建立与维系,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最终使校企合作或流于形式,或止于纸上合作,很难发挥预期功能。

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解决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确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推动和保证校企长期合作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以及运行和保障体系。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条“品质致胜,内涵合作,弹性管理”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其基本框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校企合作预期功能,制定规范、完善、稳定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和教学执行计划》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行为规范;《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是专业教学与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教学条件要求、教学组织要求及考核评价要求;《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导师管理办法》等是校企合作操作性文件,规定了校企合作的运作、评价及考核要求。(二)建立严格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必须建立严格的程序加以规范,才能降低随机性,克服短期行为,保证合作的质量,提高合作效率,实现合作预期目的。市场营销校企合作运行体系如图1所示。(三)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动力保障建立全面校企合作的长期、正常、高效运行的各项资金、政策、动力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推动各项制度、计划、项目落实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机制运行的每个环节资金到位、责任到人。

三、校企合作的组织与实施

(一)校企合作的咨询与准备

1.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内容是实现成功合作的前提。选择合作企业应该是在企业品质、经营理念、经营规范性等方面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有鲜明的企业文化、良好的经营理念和杰出的管理层,对实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合作的学校在专业品质上也应具有优势,师资队伍雄厚,能对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只有这样,校企双方才能在平等地位上展开合作。2.合作接洽。校企合作双方通过初步接洽,增强双方彼此了解和信任,双方相互向对方提供基本情况介绍,并就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意向形成初步共识。3.建立咨询档案。建立咨询档案的目的在于掌握合作企业的具体业务范围、经营规模、经营特色、经营理念、领导素质、经营团队、企业文化、学生吸纳能力、潜在实训可能等等,以便于制定今后双方合作的具体方案。4.合作准备。就开展合作所应进行的各项制度、师资资源、实训项目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校企合作项目决策

双方就合作项目、合作内容、合作要求等意向达成共识,并就具体合作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进行决策,并正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制定校企合作计划

根据合作企业的经营规划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每年年初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具体执行计划。

(四)校企合作的组织与实施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与执行计划,各自负责具体合作工作的安排与任务的落实。1.弹性实习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弹性实习项目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与专业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实训活动。对弹性实训项目经常化管理,可以解决校企合作的无序性问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营销专业为企业提供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具体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和实训目的。(2)校企双方根据合作企业日常经营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共同开发与设计实习项目,并形成项目执行计划。(3)根据具体营销项目,校企共同商定开展实习项目所需投入的人才、财力、智力资源。(4)学校与企业分别下达项目(实习)活动任务书,规定经营活动(实习项目)的具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包括项目实施的时间、地点、要求、预期效果。(5)在保证教学任务基础上,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实行弹性课时管理。(6)做好实习的各项准备。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实习前的相关专业知识准备,班主任做好实习前的动员。(7)合作企业项目负责人(专业兼职实习导师)向学生介绍实习项目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实习任务。(8)合作企业全权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包括日常的工作分组、任务安排、业绩考核等,按公司正式员工标准及公司的相关制度进行员工式管理。(9)班主任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安全、纪律工作,专业教师根据实习任务协助企业指导学生圆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10)实习项目的检查评价。项目实习结束后,企业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表现作出评价,每位学生填写并提交实习报告,专兼职指导老师、班主任共同对学生作出实习鉴定,作为学生实习成绩。校企双方对实习活动进行全面总结。2.半年顶岗实习的组织与实施。合作企业在营销专业第六学期提供半年就业顶岗实习机会。顶岗实习根据实习程序进行,实习结束后,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实习表现,择优录取优秀毕业生就业。这对于提高营销专业就业率、就业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3.校企内涵合作的组织与实施:(1)发挥合作企业实践优势为专业教学服务。通过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行业专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就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与模式共同进行探讨与总结,形成符合高职高专人才成长规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营销实际工作岗位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同时,聘请合作企业中热心于教育事业的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授课、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实习指导。(2)发挥智力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利用高素质师资队伍积极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营销策划、专业培训等,通过专业实力为合作企业服务,主动为企业承担市场调查、客户开发、促销策划等项目的设计与实施。(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与企业的市场调查、大型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4)学校为合作企业提供物质支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学校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拥有充足的教室、体育场、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学校可根据企业的需要,对教室、市场营销实训室、会议室、体育场馆长期向合作企业进行开放,增强相互的依存度。

(五)校企合作过程的检查与评价

第8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政策现状

1、对企业的优惠与奖励

(1)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奖励。

2006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规定:“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2)支付给学生实习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规定扣除。支付给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报酬,包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各项补贴、加班工资、年终加薪和企业依据实习合同为实习生支付的意外伤害保险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2007年4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规定扣除。但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与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否则不得扣除。

(3)对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产学研结合,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4)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2007年8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21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孵化器的收入,自2008年1月1日起按照税法及其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对学校的优惠和奖励政策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对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职业院校,中央财政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

(2)校办企业和服务于企业收入的税收优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规定,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由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对其从事营业税暂行条例“服务业”税目规定的服务项目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对高等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服务于企业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双方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校企合作教育被认为是“学校与产业部门共同制订实施一个教育计划,其中包括适当比例的、与学习专业有联系的、要通过考核评定的生产工作”,这个概念是校企合作教育的典型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我国高职院校教典型的是“2+1”、“2.5+0.5”学年制,这样的安排使学生与企业之都处于被动、学校与政府部门则处于主动地位,由于忽视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造成学生没有主动性,企业没有积极性。教育计划的制订绝大部分是由学校完成的,但由于企业的生产规律不同于教学规律,企业之间也千差万别,要找到一个适合“教育计划”的真实模型实在是太困难了。

2、校企合作利益驱动力度不大

校企合作由于缺乏动力和政策支持,缺乏长久目标,使得目前的校企合作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远没有良性循环。首先,合作各方之间的推动力问题没有解决。学校因就业压力、教学压力而有足够的动力开展校企合作,而企业这一方处于就业的需求方,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动力。其次,整个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没有构建,要结合的各方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对校企合作体系运行的效果也没有建立适用的评价体系。

3、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调控不到位

发达国家注重职业教育,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除了颁布堪称西方国家最严密、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为其职业基本法,在《企业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权利和义务,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数量稳定及持续发展还颁发了《职业教育促进法》,为保障青少年享有接受职业培训和完成法律规定的职业义务教育权利还颁发了《青少年劳动保护法》。

而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目前仅有的也都是宏观政策,细化政策、配套政策措施缺乏,校企双方处于一种自发和应付的状态,对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具体政策有待完善。

4、校企合作方面政策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财政和税收法规,关于校企合作的财政和税收优惠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也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199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94]财税字第001号)规定,“对校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免征所得税”;《关于学校办企业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6号)规定,还可减免增值税和营业税。但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基本上将校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部取消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仅保留了非常少的优惠政策,“校办企业生产的应税货物凡用于本校教学、科研方面的,经严格审核确认后,免征增值税”,但同时又规定:“学校将校办企业转租或承包给外单位、个人经营的,不得享受校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学校所能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经费支持主要来源于中央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企业获得的校企合作方面的财政和税收优惠基本没有。缺乏利益驱动,未能在财政、税收及其他经济利益方面给企业以优惠,是企业不愿承担校企合作义务的主要原因,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企业更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栋,张莹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年3月中.

[2]宋专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

[3]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作者简介:

第9篇:校企合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药学专业;“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岗位认知实习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出于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考虑,大多不愿接纳学生实习;由于受到制药企业GMP管理的限制,高职药学专业开展顶岗实习、实施工学交替更难;学校自建实习工厂无疑是解决实习难题的良策,但因投入较大也难以实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必然引发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与企业生产需求相脱节的矛盾,进而制约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基于校、企、生“三赢”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新模式。

一、“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的内涵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就是将历时半年的集中顶岗实习分散在大学三个学年里进行:大一集中进行企业岗位认知实习;大二以“四支”方式实现工学交替,完成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大三按照若干步骤进行准就业顶岗实习,衔接就业岗位并融通毕业设计。

在大一,学校可安排几天时间让学生集中到相关制药企业开展企业岗位认知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在目前校外顶岗实习很难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前瞻性的措施。在大二,学校可结合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实训的要求,每个学期均有计划地安排两三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综合实训,使考察、实际操作与研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在此基础上,在企业劳动力相对不足的时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适时安排学生开展工学结合,以支援药物生产企业、支援中药材种植农户、支援药材集散地的药材收购、支援社区卫生院和大药房的“四支”方式,巧妙实施学生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中药材种植、收购的季节性很强,农户、药材收购商抢种、抢收时期急需用人,在农忙、春节时期民工大量回家,药物生产企业缺人,在这些时段,学校均可安排学生开展顶岗实习,这种做法一般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主干课程的教学则可以利用晚自习进行。这种理论学习与生产交替进行的模式,可以达到教学、实习两不误的目的。大三的准就业顶岗实习以大二的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为基础。准就业顶岗实习便于学生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尽快成长为有经验的熟练员工。通过这种方式,实习学生还有可能被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

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确实很困难,但企业在发展中录用合适的药学专业毕业生同样也很困难,这种“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则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

二、“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的现实意义

1.缩小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距离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将企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企业人”的打造。这一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受教育者的身份与“职业人”的身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岗位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真正融入社会,缩小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距离。

2.实现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融通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时岗位工作的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在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相衔接

“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和企业,增加优先被企业录用的机会。大多数企业提供的是就业式顶岗实习或准就业式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成为学生就业的准备期和过渡期,实习结束后,学生还有可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即使在没有用工需要的企业进行学习式顶岗实习,学生也可借此奠定就业基础。

三、“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的管理

1.顶岗实习企业的选择

优先选择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设备较先进、管理较规范、用工较迫切、治安较稳定、安全措施较好、信誉良好、待遇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实习企业,这样学生才能在实习中得到最大收获。所选择的顶岗实习企业应该把学生实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配备精良的人员全程参与管理、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将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合作纳入法制轨道,依法维持校企合作的关系。无论是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均要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训基地协议》和《顶岗实习协议》,将双方的权利、义务、职责以及实习期间的待遇、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以协议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止发生冲突和矛盾,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3.过程管理与监督

“三级四支五步”模式的过程管理可以借助“顶岗实习监控管理系统”来进行。学校在“管理系统”中设立《学生顶岗实习监控管理》栏目,完成对实习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学生通过学校网站登录,可以在该栏目递交实习情况日常登记表、论文资料,与指导教师、同学交流;用人单位也可通过这个平台顶岗实习学生阶段性考核评价意见;学校还可通过这个平台随时掌握学生实习的重要数据,相关信息。

4.强化准就业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管

按“摸底及动员――找岗――定岗――督察――总结考评”五个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准就业顶岗实习。

(1)岗位职业定位摸底及宣传动员

宣传动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因此要宣讲学校优势、就业形势以及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规划、管理、任务、要求、考评办法,适时邀请顶岗实习企业领导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端正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态度。同时,学校还要对学生职业意向进行全面摸底,搭建一个企业需求与学生意愿交流的平台,通过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保证后续实习能有效地进行。

(2)找岗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学校一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确立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二可以立足本地企业寻找顶岗实习岗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三可以瞄准医药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满足学生实习、就业的多元需求。

(3)定岗

通过企业招聘、学校推荐、学生自主联系这三种方式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在充分尊重企业和学生愿望的前提下,解决“人岗匹配”的问题。对有明确用工需求的企业,依据企业招聘的人数确定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学生自主联系的实习岗位,学校要有一定的审批程序,之后学生才能到岗;其他情况,则采取学校推荐的方式安排学生到岗。

(4)督察

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领导(指导)小组和学生实习自治管理组织,强化督察,加强过程管理。

(5)总结考评

实习期间,学校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座谈小结,让他们交流、探讨实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每年顶岗实习结束后都要要求学生写实习总结,对顶岗实习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此外,还要构建校企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评体系,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过程考核,对实习期间涌现出的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

四、完善与“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高职药学专业“三级四支五步”模式的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周密组织、巧妙实施。

1.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例会制度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例会制度可以强化校企沟通。每学年召开两次全体委员会议,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的作用,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例会的主要议题包括以下内容:企业专家对实习方案进行指导;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实施性实习计划进行修订,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认识实习、综合实训、准就业顶岗实习;探讨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和顶岗实习的最佳时机;明确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向;帮助安排专业教师在假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顶岗实习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实习质量。

2.推行与“三级四支五步”顶岗实习模式相配套的学籍制度

学生参加学校认可的“四支”活动,可计一定的学分,该学分可存入“学分银行”,总积分达到要求后学生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四支”活动,实现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也可让学生根据“四支”活动的工作安排自主选择白天或晚上参加集中上课,保证工作、学习两不误。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

3.建立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注重过程评价、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企业参评相结合的共同评价机制,变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内部评价为内外部相结合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引入企业指导教师参加评价,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岗位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填写“顶岗实习考核表”,并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改变由任课教师一个人评价的局面。在考核方式上,变“单一的书面考试、期末闭卷考试”为“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应用性知识注重程度、操作技能高低为标准的分段多重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参考企业指导教师的“顶岗实习考核表”,结合学生各个顶岗实习环节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在企业岗位的日常实习记录、实习报告、个人实习总结,对学生进行定量评分,各个环节的定量、定性指标得分之和即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按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计分,最终形成“顶岗实习成绩表”。“顶岗实习考核表”和“顶岗实习成绩表”均合格的实习生,方可获得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认定的企业工作经历证书。

参考文献:

[1]吕淑华.浅谈实习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5,(33).

[2]李艳华,郭金耀.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15).

[3]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4]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 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