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说课稿范文

美术说课稿精选(九篇)

美术说课稿

第1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第2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形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须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样的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为“淡彩静物”的教学作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3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

【关键词】数学美感很强 数学学科 知识结构的内在美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1 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感。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审视数学之美,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数学美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师所任的学科,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在教学中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简明工整,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丰富的知识等都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情感,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相反有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 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最终达到“ 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 运用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 七巧板”时,先用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 要我学”转化为“ 我要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4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说起创作油画《上党课》,那是在1969年,我被借调到通信部组织搞“五七”展览(纪念五七指示),在业余时间就构思并画“上党课”的底稿草图,后来逐渐成形。1972年3月《上党课》在军事博物馆展出,得到部队首长和战士的一致好评。展出之后,由通信兵部宣传部印制成对开单幅彩色招贴画几万幅,下发全军通信部队。其创作历程如下:

路途漫漫立志不移

早在年少时我就有当画家的夙愿。

我出身于书香门第。小时侯,院门楣上就挂着一块“岁进士”的牌匾,在我家的姓氏起名中蕴含着文化的内涵。祖宗规定,从我父亲以后十代,名字中间一字必须为“宗、德、尔、常、致,天、开、国、瑞、祥”。我们一辈名字的最后一字应为“恭、宽、信、敏、惠,富、贵、寿、永、昌”。从六岁起,爷爷就手把着手,一笔一画教我写大字,先是描红,继而拿出家传的《玄秘塔》字帖,让我反复临写。爷爷说“字是出马枪,过去科考,字写不好,人家都不看”。我听后,便认真写字,那时学校规定每天至少交一幅“大仿”,每盘仿老师给我的红圈最多,还在全班展贴表扬。

1957年我上初中,经常去县文化馆看书画资料,那年秋假,我画了一张“晚归”的水彩画,在县文化馆的橱窗内展出,增强了我画画的信心。

1963年,我应征入伍。在通信兵结训队期间,我的画画特长,被部队首长发现并认可。

后来我被分配到总参第一通信总站,我们驻地的旁边是原通信兵陈列馆,工作人员翁祖望油画画得很好,我经常去看翁老师画油画,他给我讲解画油画的步骤,使我对画油画有了初步的认识。

初期,全国掀起学习宣传思想的高潮。我在通信部大院小有名气。部里经常借我去画设备图,搞展览,画宣传画,还在画布上画过八米高的油画标准像。为了画好画像,我多次去天安门管理处,向专门画像的金石先生请教画像的技法,初步掌握了画油画色彩的一些技巧。

上下求索殚精竭虑

1969年我被借到通信部搞五七展览,那是个学毛选盛行的时代。我想作为通信兵的一员,应该创作一张关心通信兵建设的作品。再现为通信兵上第一课的历史事实,为通信兵留下点精神财富,这也是一个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构思“上党课”,并确定用油画表现这一历史题材。

我研究了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大量资料。1925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红军从张辉瓒手中缴获了一部电台,结束了我军没有电台的历史,从此我军有了通信兵,由王铮同志指挥这支部队。在江西省宁都县甘塘镇红军驻地,从各部队抽调了十二名青年男女战士,从事电台工作,这些刚从田里种地的泥腿子,哪会摆弄电台,便办了一个训练班,学习使用电台知识。因为从各部队调来,人地生疏,技术有难度,团结上难免有点疙疙瘩瘩。于是便请为红军无线电班上党课。这是我军通信兵历史上第一次党课,这段历史对通信兵极其重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为了搞清历史背景,我三次登门拜访王铮同志(前任四机部部长),他每次都热情地介绍当时的具体隋景,有一次,还带着我去西直门总政招待所,会见原副政委袁光同志,袁老也是无线电训练班成员,他们共同回忆了当时的细节。王铮同志还建议,你应到江西去采风,体验一下,找找红军无线电班第一次上党课的感觉。

根据王老的意见,我两次去江西的井冈山、宁都和湖南等地采风,那时正是期间,的威信极高。听说了解给红军上课的故事,都极其热情地介绍情况。

后来,井冈山文工团的同志也来协助,他们按我的构思要求,穿上红军的服装,打上绑腿,戴上斗笠,摆出听课的姿态,让我拍照、画素描。这次采访写生,我收集到许多宝贵的素材,为创作《上党课》打下坚实基础。

搞创作,对我来说是个新课题。所以,轮到自己创作油画《上党课》,有点犯准。

我逐渐搞清了创作油画的基本步骤。这时,我根据创作油画的流程,首先画素描稿,也不知画了多少张,总觉得不满意,记得画废的草稿有几大筐。经过半年创作,素描稿定了下来。草图画好后,开始放大作正式稿。画主题性的油画素描稿,重要的是处理好人物关系,人物之间按一定的透视规则合理组合,另外还须处理好主与次,人物和背景的关系,等等。

《上党课》正稿共做过三次大的改动。

第一稿,整体画面较大,当时觉得为了表现主席的气度,处理成站立的姿势,面对大家左手叉腰,伸出右手演讲。

第二稿,调整画面,使之适度、适中、合理、完美。

第三稿,后经反复琢磨研究,总觉得站立的姿势不妥,一是听众不多,只有十二人,二是坐下显得更亲切,因为这次重点讲团结,坐着谈更有亲和力。所以,我决定将画像的站姿改为坐姿,其他人物的安排、动态姿势,均服从总的构图需要。

师承名家精益求精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当时我去中央美术学院请教老师,那时正值“”,大学停课闹革命,我找到中央美院的王同仁教授。他听说去部队大院辅导搞创作,欣然应邀,他耐心地指导,热心地帮助,使我终身难忘。

为了按时展出,我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工作,利用节假日去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请教大师,学习他们创作历史画的技法。那个时代,互相协作的气氛极浓,连油画大师高虹、彭彬、刘秉江等老师都指导过我创作《上党课》。

我还拜访过许多名家,如油画大师中央美院教授王文彬,还有国画大师刘凌仑、刘力上、俞致贞、白雪石、梁树年、胡爽安等先生。后来,我又与中央美院联系,临摹了赵域、孙滋溪等先生的作品,这些都获益匪浅。

在自己掌握油画技巧的基础上,开始画正式色彩稿。我根据需要,画了不少人物习作,满意后一一画在正式画布上。

刻画的形象是本次创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找的形象特点,我搜集了许多在井岗山时期的照片,作为参考。

搞创作不是把照片临摹上去就行,而是要抓形象特点。首先要形似,脸型眼神我基本上按早年照片为依据,再结合1925年时期的照片修正表情,着重刻画主席亲切可敬的形象,我在手势上下了不少功夫,左手夹着烟卷,坐在竹椅上,和大伙娓娓道来,右手伸出微弯欲展的手势,似乎在讲团结的重要性。

此外,在环境的烘托上也反复思量,当时正值阳春三月,江西的桃花盛开,我把桃树安排在无线电训练班的院子里。远景是江南风光,徽派建筑,棕榈遍地。为了画好环境,我多次到公园里进行写生,探讨桃讨及其环境的表现方法。

身穿粗布深兰色衣服,放在画面的最显著的位置,形成黑白对比。主席的头部位置是在黄金分割点上,他的背后是一棵怒放的桃花树,和前景的主席形象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其意象征革命事业蓬勃发展。至于远景,则结合我在江西写生稿和习作进行。

1972年初总政通知,3月份将在军博举办全军美术展览。

在全军美展评选中,《上党课》得到总政文化处处长张炳发,和军博政委张仲彬同志的肯定。《上党课》在1972年3月如期在军博全军美展上,成功展出,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第5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关键词:版画教学;纸版画;可行性;教学研究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版画是一门不可替代的、独具特色的课程。版画作为美术的一个重要的品种。同属于绘画的范畴,但在以往教学及其实践中存在被忽视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版画。在中学生的一些比赛例如“三独比赛”中,国画、水彩、书法报名人数非常多,唯独版画报名学生寥寥无几。因此,宣传、普及版画教学变得重要而有意义,同时,具有地域特色的版画也需要更多的青少年来传承和发扬。

一、九年制人美版教材版画课分析研究

1.版画分类及其艺术特色。版画是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绘画艺术种类之一。它以版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及其他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通过刻、画等工序,制作成供印刷的版面。通过印刷可以复印出多份原作。

根据版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以制版所用的板材为分类依据。从制版特点上可分为凸版画——分为木版画、麻胶版画、塑料版画、石膏版画、石刻版画、砖刻版画等。凹版画——分为铜版画、锌版画等。平版画——分为石版画、铅皮版画等。孔版画——分为丝网版画、纸版孔印版画、刷漏版画、誉印版画等。

在中学美术版画课的教授过程中,除了主要使中学生了解和熟悉制作一幅版画要经历的画稿设计、制版和印刷三道主要工序。还要联系运用已学过的构图、设计、美术字及色彩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工具材料。亲自动手独立完成小型版画的创作全过程。版画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美术课目,通过版画教学有助于中学生锻炼和提高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由于版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取材,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特殊的重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实施。以提高中学生对版画课程的学习、制作与创作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版画的成功乐趣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版画及其他课程的热情和信心、主观能动性和审美欣赏能力。

2.美术教材内容分析。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十二册第六课《用各种材料制版》让学生初步了解版画制版取材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材料制版的特殊效果,通过亲手制作体验,了解如树叶、瓦楞纸板、吹塑纸板等综合材料制作印刷后的木纹网纹等不同材质的机理,初步体验画面构成的丰富语言。

人美版十四册第四课《单色版画》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的制版与印刷的过程,通过图形颜色和线条简单的构成形式初步了解版画的特性与技法。

人美版十五册第六课《套色版画》使学生接触到了版画更广泛的内容,从而体验套色版画的乐趣,本课设计印刷“藏书票”有很强的实用性。一版多印,给学生创造了无穷的乐趣。

二、版画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可实施性

在我国中小学生版画美术教学中,纸板的课题教学较多。其材质既经济又容易取得。在中学美术课本中各种纸版的内容较多,如瓦楞纸、卡纸、吹塑纸等,利用这些材质的独特肌理和特性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材质的各种印刷效果。纸板的便捷可操作性强,属软性板材,可塑性强。易加工制作,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剪贴、刀刻、手撕、镂孔、揉折……能制作凸版、凹版、孔版、综合版。无论黑白、套色、油印、水印、拓印、漏印均可,纸版画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自然情趣,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形式趣味的版画作品。

三、中学版画课程在具体实施中的研究

1.关于版画的认识。在具体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全面与概括的介绍版画的定义、种类。版画的“版”和“印”的特征,各类型版画的工具、材料及其运用。配以中外著名版画家的代表作品及中学生版画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范画尤其是以学生的版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爱好、信心,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投入到动手制作创作版画的全过程中,逐步体味画稿、制版、印刷三个阶段。体会版画的工艺制作美感、印刷材质的机理美感。通过“版”和“印”树立与加深理解而对版画逐步认识与喜爱。 转贴于

2.关于版画制作过程的研究。第一,要接触到画设计稿的课题,其后才是制版和印刷。设计一个好的版画画稿,首先需要有巧妙的构思和力求完美的构图。在推敲选择画面布局的过程便是构思和构图的一个过程。而最后的则是设计者构思的结果。第二,在版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对于学生构思构图能力的提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构思奇妙的可贵之处,要注意爱护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对造型的联想能力、再现能力、应变能力要及时肯定引导拓展与协助充实,要激发学生大胆简约的处理画稿,引导学生在画稿设计的反复过程中加深对于“构图乃-画之本”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三,要解决制版的课题,有了好的设计稿。还要很好的转换成印板,版画的画面造型,其实是印版施印的印痕。引导学生在制版阶段认真灵活运用材料,发挥其特殊功能。诸如用刻刀、剪刀、刻针等在不同厚度、质地的纸上刻、划、剪,辅助折、撕、揉等技法制成印板施印。从中体会到不同制板材质的印痕变化,体味到肌理美感。第四,要十分重视印刷。这也是版画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清晰地讲授示范裁纸、上色、滚墨、拓印等方法,引导学生严格细致地施印。在印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纸的干湿程度和颜料的干湿变化。

版画教学是构筑一个人精神意识及艺术素养的关键一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来自于学生对艺术的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和逐步提升,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还有靠老师能够因势利导,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审美经验的表达上。而不单是技法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师版画教材编写组,版画[M],山东美术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美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6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许多孩子喜欢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实现在家里无法实现的愿望,上网、玩游戏……也有一些女生对信息技术有些恐惧,害怕无法完成操作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的导课环节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甚至将学生“催眠”,引入新课学习环节呢?

先请看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尝试的“催眠”式导课的设计:

为了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魏书生老师先请学生起立,然后口中念念有词:“两脚分开,与肩等宽,两脚掌平行。背直,头正,微合双眼,以眼观鼻,以鼻对口,以口问心。然后意念想丹田之处(肚脐以下三寸部位为丹田),有一朵莲花盛开着。浑身放松,若感觉深呼吸舒服,则深呼吸。”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排除与课堂无关的思绪。有时候他还利用冥想手段,就是引导学生闭上双目,臆想自己像一片云,飘向空中,然后变成一轮明月,俯瞰地球这个直径比月亮大两倍的淡蓝色的星体,再想象自己是一颗星,在广阔的宇宙空间遨游,这时再看地球,只是光亮极弱的一颗小星星。这样,个人的荣辱得失、恩恩怨怨就容易变小了。这种方式自然就使学生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

下面,我结合锚定效应和“催眠”——暗示教学理论谈谈我对信息技术课堂“催眠”式导入设计的思考。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七秒钟的第一印象可以保持七年,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每个人都会自然倾向于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他们已形成的结论,而不会去找证据来反驳它。不管你是否愿意,锚定的第一印象总会不自觉地在以后的决策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锚定效应呢?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样制约着估测值。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以更多的重视。

“催眠”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机制呢?

台湾大学张荣森教授认为:“催眠是一种知觉窄化聚焦的状态。”孩子一旦学习非常投入,就听不见旁边有人呼唤他,这时,他的知觉范围窄化到只注意到教师的教学,学习之外的讯息就忽略掉了。例如,学生专注于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时,他的知觉窄化到将下课的铃声置之度外,他的注意力聚焦于机器人程序设计、机器人仿真运动轨迹,而没有任何杂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锚定效应的作用,在适当的心理区域给孩子下“锚”,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心理和知识基础,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入设计在学生心理恰当区域下“锚”,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知觉变窄”,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激发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教学隋境中,由于师生双方都心情愉陕地全身心投入,因此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切人,在学生的哪些心理区域下“锚”呢?

1.从教学的主体——学生方面下“锚”

(1)锚定学生的情绪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和“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中介”就是学生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好像一个三棱镜,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

没有热情你会打动谁?人的情绪是会被感染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如果你没有热情,你就不能打动学生。人们喜欢能够改变他们情绪状态的人。在课堂导入阶段,你应该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以使你的行动也变得让人愉快。你需要将每个教学机会都当做一顿学生很想品尝的大餐。你要让学生变得如此的兴奋,以至学生内心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说“yes”。你要让自己的每次教学导入都令人愉悦和激动,使学生们觉得这是一天中最美妙的经历。

如果你不能激起热情,你就会被热情烧毁。一个人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热情。一个人是否热情,决定了我们是否喜欢他、亲近他、接受他。热情感染着我们的情绪,带给我们美妙的心境,让我们感到愉快和兴奋。热情能带来幸运,因为人们都喜欢和热情的人在一起。

例如,在《机器人学走路》一课,我是用这样激情的语言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机器人仿真软件》,你们感叹过计算机的无穷魅力吗?曾想过让机器人能按照我们的意图完成复杂的任务吗?《机器人学走路》这一课将帮助我们揭开机器人走路的神秘面纱。

(2)锚定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原动力,求知欲望是他们聪明才智的激发器。教师如果在一堂课开始时,通过那富有热情、富有哲理且富有鼓动性的“开场白”,把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那么在接下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会觉得十分轻松、愉快了。

当人们听到或者看到某种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在潜意识里为这件事或这种东西勾勒出一幅图画,然后根据这幅图画做出判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构图技巧,就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构造出一幅幸福、美满的画面,画面越有吸引力,越能打动学生,激起学生对这幅美丽图画的向往,从而接受你的建议,进而激发积极学习的行为。首先你要用心灵的眼睛“看见”,再把看见的情景讲出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勾勒美好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美好感觉,用具体化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用此种方法导入是无往不利的。

例如,在学习认识键盘这一部分内容时,在教学中我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首先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不光你们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喜欢玩的游戏很多,其中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我想现在给同学们表演一下,你们愿意看吗?”这时候我来演示金山打字2003中的“太空大战”、“激流勇进”和“拯救苹果”等打字游戏。刺激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

(3)锚定学生的关注点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与儿子欲将牛牵回牛栏,两人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却无法使牛回到牛栏中。他的女儿看到他们满身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她仅仅拿了一些草放进牛嘴里供其嚼食,就一路将牛引进牛栏……

看电视、听收音机,必先调好频道,否则再好的节目也因为杂音太大而欣赏不到;钓鱼时用的鱼饵,不是你喜欢吃的东西,而是鱼喜欢的食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而不是你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你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

从关注点出发,做出满足对方口味的行为,使之动心。把工作做到细节处,投学生所好,让学生感到舒畅。所谓“好”就是爱好、喜欢,所好之处也就是学生的需要之处。

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演示文稿是什么、有什么用途,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几乎一无所知,教师上来就讲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在宣布学习内容之后,一提到演示文稿,学生果然一脸茫然。于是我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课件,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广播功能播放给学生看。刚播出第一张演示页,我就听到了惊叹声,接下来我看到全班同学无不睁大眼睛紧盯屏幕。那美丽的背景、漂亮的字体、栩栩如生的动画和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使学生们深深陶醉了,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演示结束后,我适时提问:“刚才的演示文稿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亲手制作一个?”“想!”我听到了非常响亮的、坚决的回答声,这声音使我震撼。

2.从教学的客体——教材方面下“锚”

(1)锚定教学目标

导人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首要标准。教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标。

锚定教学目标就是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大纲式地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种方法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向性,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我的课程表》一课的导人中我就采用开门见山式;“你想自己设计一个自己的课程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格制作,绘制自己的课程表。”

(2)锚定学习情境

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其他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亢奋地自觉接受教学内容的吸引,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切的体味,发挥教学的“磁性作用”。

如《机器人画正多边形》的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小区示意图,幸福小区购入了一台巡逻机器人,请你根据小区正方形的巡逻路线,给巡逻机器人设计一个程序。

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锚定知识联结点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课堂导入内容要由“旧”到“新”,由已知到未知,因为“温故”可以“知新”。在一堂课的开始时,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提示、简述或分析与本堂课要传授的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为他们接下来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巧妙导入之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知识,要求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异同。不用说,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新知识会既迅速又牢固地与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

例如,学习启动“演示文稿”程序和认识“演示文稿”窗口的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我就先让学生演示已经学过的Word程序的启动方法,并指名说出Word窗口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启发学生:演示文稿程序的启动方法与Word基本相似,你能试着自己启动吗?这时候学生会很容易尝试出启动演示文稿程序的方法,从而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并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来说,开头开得好,就会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聚焦”学生注意力,使教师的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第7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16-02

无论哪个学科,课堂导入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初中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既是信息技术课堂的第一步,更是影响整个课堂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的导入精彩巧妙,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瞬间集中起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导入枯燥无味,那么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让信息技术课堂陷入“安静”的状态,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利用导入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从快乐的起点出发,去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

一、趣味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兴趣,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在快乐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学习兴趣会更加浓郁,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富有趣味的导入方式,能够将课堂教学从“让学生学”变成“学生想学”,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

比如笔者在教学《制作演示文稿》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首先利用以前的知识为学生展示了几幅精美的图片:粽子飘香、快乐“五一”、学会感恩、谢谢老师、倾情元旦等,然后将几个传统节日制成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呈现在电脑上让学生欣赏。学生看了觉得很新鲜、很有趣,文稿中的动画、音乐都深深吸引了他们。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急切的求知欲望。这时,笔者趁势引导:“这个演示文稿是我用今天的知识做出来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呀?”学生都迫切地说:“想!”“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演示文稿的做法,以后你们就可以自己制作文稿了。”这样有趣的导入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真正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起来。当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爆发,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喜欢游戏是所有学生的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对游戏的热衷达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对学生有益,有的游戏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绊脚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游戏融入信心技术课堂,既可以满足学生对游戏的需求,又可以避免游戏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让学生在游戏的玩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可以改变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枯燥的传统看法,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程。

比如在学习《创建高级动画》一课的时候,学生对动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有限,再加上没有充足的练习机会,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得不系统,初级的还没有掌握,更别说高级动画了。学生上课的状态并不好,积极性也不高。所以笔者一改往日的做法,在导入的时候,赫然将一个网游的界面展示在学生机上。学生眼前一亮,逼真的形象、激烈的场景、丰富的情节,一下把学生的眼睛吸引住了。接着,笔者又操作了一下游戏,学生的反应更强烈了。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喜欢这样的游戏吗?”“喜欢。”学生响亮的回答回荡在教室。“这些动画场面好不好看?”笔者又接着问。“太美啦!简直太美啦!”学生做出了陶醉状。笔者趁热打铁:“我们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不能只会玩别人做出来的游戏,而要有自己的创作和发展,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动画。”中学生争强好胜,他们的斗志被一个游戏和短短几句话就激发出来了,先前的懒散状态一扫而光,都开始认真地听课和练习操作了。可见,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它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情绪,还可以通过唯美的网游动画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心驰神往”。

三、情境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一般在微机室进行,由于教学环境的变更,加上信息技术上课的时间较之其他学科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下降。所以,许多学生在课上看起来非常浮躁,有时候教师用尽全身力气,也很难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开始,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从而让教学顺利进行。

比如在进行《初始Photoshop》一节的教学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笔者运用了情境导入的方式:在电脑上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是深受学生喜爱、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姚明与笔者的合影。这张照片马上引起了轰动。“老师,你真的见过姚明?”“老师,你跟姚明合过影?”各种疑惑和惊奇从学生的嘴里出来。笔者笑了笑,没有说话,又接着展示图片:和霍建华的合影、和李宇春的合影……学生更激动了。这时,笔者用幽默的语气问了一句:“你们想不想与心中的偶像合影?”“想!”学生沸腾了,都跃跃欲试。“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个制作照片的工具――Photoshop。”就这样,笔者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吸引到了今天要讲的内容,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广阔的空间里尽情地释放,大大提高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非常之大,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触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得兴奋、激动。正所谓触景生情,当学生的注意力在导入的过程中被抓住了,还愁学生的思维会在课堂上溜走吗?

四、直接导入,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以上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很多种课堂导入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中,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导入方式是直接导入法。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每周的教学实践非常少,只有一节课或是两节课。因此,信息技术课总是在学生的期盼中才“姗姗来迟”,所以,学生会很珍惜这仅有的几十分钟时间。那么,教师就不要辜负学生的期望,充分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期盼之情,运用直奔主题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强化学生的意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归位,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在学习《图形处理的基本》一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已经对Photoshop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想要学习照片处理技术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在学习处理技巧的时候,笔者没有在导入环节做更多的“文章”,而是采用了直接导入的方式,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1.通过分析经典作品,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能够熟练地使用PS工具完成对图像的处理。3.掌握PS工具的综合使用方法。4.在自主练习中,培养审美能力和成就感。这种直接的导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向作用,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中。直接导入的方式看似简单,在课堂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目标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指引学生顺利完成整堂课的学习。

第8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设计教学,初稿小成

由于此次赛题不是我们平常使用的教材版本,所以当拿到赛题时,我们先进行了全方位的共同学习。在研讨中,我们初步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1.把握教材,制订目标

【戴斌斌】万花筒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光学玩具,它利用镜面反射,形成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做万花筒,而是让其学习万花筒形成的中心对称图案,你们觉得呢?

【严心怡】同意。有关万花筒的成像原理,我觉得可以在微视频片头插入一段万花筒里面图案变化的视频,并利用图片、资料等,使学生对万花筒的成像原理及中心图案有更深入的了解。

【严孜霞】是的。中心对称图案才是学生创作实践的要点,而作业要求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成像原理,更要使其认识到中心对称图案的特点。根据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我们制订了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没有用传统绘画形式进行作业设计,而是选择了他们已经初步掌握的水粉材料,利用对称原理进行印染。

2.精心设计,达成目标

【严孜霞】设计万花筒里面图案变化的视频,能让一些对万花筒不熟悉的学生有更直观的视觉体验,你们认为呢?

【严心怡】同意。这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戴斌斌】是的。然后我认为可以让学生欣赏一组万花筒图案,并让其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用画出对称轴的方法,分析不同的中心对称纹样的不同骨式。

【严心怡】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那我们可以拍摄一段示范视频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视频中需要出现对折骨式、图形设计以及展开后的完成作品,如何?

【严孜霞】同意。但示范视频要精心剪辑,既保留关键步骤及方法,又不拖沓,以确保学生在观看示范视频时掌握制作方法,但又不受视频影响而限制创新思维。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通过图片分析和示范视频,能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3.综合运用,全面发展

【戴斌斌】我认为制作中可以使用吸水渗化性较好的生宣纸,还有水粉颜料和毛笔,因为三年级学生对这些材料有过初步接触。

【严心怡】同意。我觉得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尝试水粉颜料的另一种应用,体会颜料调水后在宣纸上形成的特殊渗化效果,这应该算一种让他们自主探究的方式吧?

【严孜霞】这个想法提得很好。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对多种美术材料的综合应用,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设计应用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色彩表现能力。

4.拓展延伸,认识民间美术

【严心怡】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扎染@种民间美术展示给学生欣赏,来开阔他们的视野?

【严孜霞】这个想法非常好。引入民间扎染,能使学生认识到中心对称图案的实际运用,感受到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

【戴斌斌】同意。我们从生活中的玩具――万花筒引入中心对称图案开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然后又将这种美还原到生活中的民间艺术,这正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能美化生活,由此升华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团队交流,反思完善

【戴斌斌】兄弟团队指出,我们的微视频在动画效果以及声音清晰度方面有些不足。你们觉得呢?

【严心怡】我认为,兄弟团队的建议其实恰恰也说明了我们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比较准确,只是需要调整微视频制作的细节,在重点知识的讲述上可以基本不变。

【严孜霞】是的。我们还是把中心对称图案作为重点知识,再配合一些动画以及背景音乐,这样能使作品更有艺术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解决重难点。

【严心怡】对于任务单的设计,我认为应尽量精简,这样能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戴斌斌】同意。另外,我们初稿中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视频录制的背景也有一些杂音,需要改进。

通过自由争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微视频进行了完善。

1.视频录制更清晰

针对初稿视频中杂音较大的问题,我们连续录制了3遍,最终确定了最清晰的修改稿,确保了视频中的声音清晰、流畅。

2.细节处理更艺术

在细节方面,我们优化了背景画面,将原来的白色背景换成了一套有主题的背景图;还在需要的地方添加了背景音乐,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更有“看”头。

3.动画效果更精美

由于初稿中的画面过渡生硬,所以我们在修改稿中改善了图片切换效果,加入了一些动画效果,这不仅能使整个微视频更加美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畅谈比赛感受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微视频的制作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合适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服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9篇:美术说课稿范文

一.“艺术”的定义

在德语中的“Kunst”一词翻译成中文为:艺术。它有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的艺术指的是正在变化发展中的活动,它是由知识,经验,感知,表现等元素所构建。狭义的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产品,在创新性的活动过程中,由艺术家创造了这一过程的结果:艺术作品。当代艺术生产政治经济学最具决定性的一个方面就是现代社会中艺术的日益商业化,而这与艺术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有关,因而也与艺术生产者所依赖的外部财政资助有关。这类资助通常总是有他自身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目的,资助新知识、新艺术的生产只不过是这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目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经济活动最根本的特征已经表现为如此明显的依赖于范围不断扩展、日趋复杂的最新知识和艺术,从而使知识与生产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

二.“审美”的定义

德语中“审美”一词是Aesthetik,从Aesthetik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来看,其对事物感性认识及对“美”的理解的双重意义恰恰适用于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从生活和文化中独立出来的艺术早已被置于生活和文化中去重新认识和演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某些区域中文化的多元性,“艺术”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中文“审美”一词当中的“审”字的本义有审查、审核和审定等意思。因此,人们常常会将“审美”简单地理解为对“美”的审视。由此引来的是:“审美”就必定带有主观性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又决定了主体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当今如此多元的社会,带有价值取向的主体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必定会产生取舍意向,因而不能真正认识社会、文化的多元性。

三.德国艺术传播理念

其实,不论是将“审美”理解为单一的。对形式艺术的认识,或是将“审美”解释为狭隘的对“事物”作“美”的审视,都是对“审美”一词本义的单层片面理解。德国现代审美教育的理念也应对我们重新理解“审美”的含义有借鉴意义。德国近现代艺术教育走过的历程展示的是:在艺术的概念和教育的内容不断变化的今天,回归Aesthetik的本意再次寻找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成为必然。艺术教育与传播首先是对人的感受能力的培养,进而是对人类各种文化和审美现象的感悟和认识。艺术传播学科所向往的和塑造人的意义是伴随着感受能力的提高而实现的。不以感觉、感受为基础的审美教育是空洞而无益的;不追求美感的艺术教育是枯燥无味的;对各种文化形态和美的现象视而不见的艺术传播与教育是片面和愚昧的。

四.德国传媒类高校专业设置与特点

1.德国高校的分类

(一)综合大学(Universitaet):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全科大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它集传统的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艺术院校之大成,设有多学科、多层次的专业和课程。

(二)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FH/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此类大学大部分历史较短,规模不大,更加侧重实际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此类大学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

(三)传媒大学(Medienhochschule),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Kunstakademie)和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其中包括戏剧学院(Theaterhochschule)和电影学院(Filmhochschule)等。此类大学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开设培养艺术和创造才能的专业———例如造型艺术、工业与时装设计、舞台美工、平面设计、器乐或者声乐。有些现代传媒大学专门负责培养导演、摄影师、作家和其他影视创作人员。学生申请就读此类院校的前提条件是参加专业能力考试,以证明自己拥有特殊的艺术天赋。校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或者个别教学,允许学生在安排学习计划时享有相对较大的自由,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以上三类大学属同等的高等学校,通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毕业生可获得“硕士”或相应级别的学位,此外,德国还存在一部分的私立高校。私立高校需要获得国家的承认,才能够颁发学位,并使其与公立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等效。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建立的高校指南数据库几乎已将所有国家承认的高等院校登记在册。

2.德国传媒类高校教育的特点

(1)德国传媒类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丰富,学生视野比较开阔,选修“通识课”积极性很高。(2)有志于专业报道的学生,通常主动选修一些专门的报道技术课程。比如,希望报道财经新闻的记者会选修一门统计学。德国自由大学则要求所有学生必修统计学。(3)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已开始给报社投稿,逐渐成为自由撰稿人。有的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同步写稿。这样,合作写稿的记者可以看到对方写稿的过程,避免了重复和风格差异等问题。通过对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学院和吕贝克新媒体学院学科设置(见附表)的研究笔者发现:

———德国传媒教育中很显著的特点是职业新闻学院大多规模小,灵活性强。———德国传媒相关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丰富,学生视野比较开阔,选修“通识课”积极性很高。

———有志于专业报道的学生,通常主动选修一些专门的报道技术课程。比如,希望报道财经新闻的记者会选修一门统计学。

———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一些在校生就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给媒体供稿。有意思的是,有的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同步写稿。这样,合作写稿的记者可以看到对方写稿的过程,避免了重复和风格差异等问题。

———学校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很高。06年德意志新闻学院和亨希新闻学院联合笔试中的试题有:如果一公斤的冰和一公斤的开水混合在一起,水的温度是多少?一个成年人的骨头有多少根?天文学的光年指的是什么?除了以上两所传媒类大学,德意志新闻学院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校。早在1949年,全国第一个新闻研讨会就在这个学校召开。著名的德意志新闻学院的校长UlrichBrenner先生曾说,他们招进来的学生大多数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政治、历史、地理、医药甚至天文,学生都应该知道一些。南德意志报的总编辑WernerFriedmann是这个学校的创办者。他模仿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教育模式。德意志新闻学院有45名学生。他们分成两组。一组15名学生的课程比较紧凑,是16个月。他们要花五个月学习印刷媒体的写作,两个月学习广播课程,两个月学习电视课程。然后开始分配去实习单位。而另一组学生的课程相对长一些,是18个月。在德意志新闻学院学习后,他们还要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三个学期。

德国亨希新闻学院没有将申请者有工作经验作为申请的先决条件(德意志新闻学院也没有)。而这条条件是其他实践类大学所看重的申请条件。亨溪新闻学院唯一的限制就是年龄和语言。年龄要求在19岁至28岁之间,学生还要讲流利的德语并有很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每年大约1500名申请者申请入学,但只有20名能够进入这个学校。学费全免,每个月还可以得到761欧元的生活补贴。学生要经过多次的面试和笔试,“过五关斩六将”地经过各种新闻教师和传媒从业人员的考试。他们在校的时间一般是31个星期,也有可能延长至39个星期。学校要求学生不仅会写消息、通讯,还要做各种分析工作,尝试着评论的写作。学生的各种培训课程包括讲座、讨论和新闻的实践。毕业前需要进行4次实习。

五.德国传媒类高校改革的意义与启示

1.传媒类高校改革的意义

虽然德国高等教育的“洪堡精神”即“教学科研统一”等思想为现代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世界竞争格局的改变,政府教研经费削减、高教内部体制僵化等原因,德国高等教育的本身屡屡陷入困境。在德国国内,人们对高校现状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原因是德国高校当前面临众多问题,如:经费不足、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毕业生年龄过大、课程过于专业化以及教授偏重科研对教学不经心等。针对这一情况,2004年联邦教研部推出了“精英大学”计划,井得到联邦总理施罗德的支持。该计划将自由竞争机制引入了高校,由联邦和各州政府共同出资“共建”学校,在2006-2010年间斥资19亿欧元(联邦和16个州分别出资75%和25%)于高校教育。传媒的教育被视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德国政府一直在这方面有相应的经费安排。相对于许多高校开始收学费,不收学费又给津贴的专业新闻学院在德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德国传媒类高校也成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受益者,主要改变了:

(1)学制德国从一开始就是“博罗尼亚进程”的积极参与国,并承诺到2010年将全面引进英美教育体系的学士、硕士学制,基本取代实施至今的“本硕连读”学制。此项改革的目的是使大部分学生尽快获得学士学位,降低辍学率,从而尽早进入劳动市场,同时也通过缩短学制使德国大学更具国际竞争力。

(2)高校自为了使高等院校获得更多自,更具活力,许多联邦州采取了签约制,即各高等院校与本州政府每年年初签定一份合约。合约中规定了高校须完成的既定目标和所获得的经费金额;高校可对经费部分实行包干,并自主进行科研人员的聘用(过去是不可能的),年底须向州政府提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