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双语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幼儿双语教育论文

第1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国的家长们已不再局限于只为孩子找到一处“托管”的场所,而是越来越将注意力放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否提供双语教育成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重要衡量指标,而各幼儿园也多以双语教育为卖点,吸引家长、争取生源。因此,尽管是否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尽管一直以来颇有争议,但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的研究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热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高度重视。作者从双语教育教师队伍的角度出发,对双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和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双语教师自身的英语能力是基本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教授幼儿英语的能力,作者就此提出了系统、清晰的要求,并且详细阐述了培养这些能力的各种途径,给各位老师行之有效的借镜。

摘要:现今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尚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合格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也严重匮乏,目前各幼儿园把“双语教育”作为金字招牌来招生,争取生源,但师资力量却远没有达到要求。这严重影响着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文章从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双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和有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双语教育;双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63-03

双语教育是由英语“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国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但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两种: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

一、幼儿双语教育

幼儿双语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训练,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凋发展。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如果不能及时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为了使双语教育处于协调状态,从而丰富幼儿多种语言经验,促进幼儿汉、英语倾听、欣赏、识记、表达与表现能力协调地发展,进而优化幼儿的整体素质。我们在语言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时注意使这些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符合幼儿的能力、需要和兴趣,与幼儿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产生一定的联系。在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时,注重幼儿的认知经验,使经验成为两种语言学习的纽带和载体。如,在学习动物单词时,我们就借助幼儿对动物认识的经验,配上图片、实物以及教师的肢体语言,幼儿就能一下子了解这一单词的意思,并不需要教师刻意的翻译。我们以主题为线索,力求做到将母语与英语的内容相统一,使语言与其他各科的内容相协调。

在英语教学模式上我们采用的是“浸入式英语”,浸入式是指用外语或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幼儿在幼儿园的全部或是一段时间内被“浸泡”在一种目的的语言环境中,除此之外还尝试在一日生活、游戏和其他学科中渗透英语,进一步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潜能。

一、 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1.具有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因面对的是幼儿,不同于中小学生,所以外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懂得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卫生学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能够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活动,能够合理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对外语教师在幼教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教师使用的外语应当具有生活化、儿童化等特点,而不是生硬的课本式外语。这不仅是对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还是对所有的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不一定非要具有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但必须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如英语发音必须标准、规范。教师的每一个发音给天真无邪的幼儿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牢固的。如果教师使用的是错误的语音,无论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怎样修正,幼儿心中“杂乱”的痕迹都很难抹平。同时教师的英语书写也必须规范,英语口语的运用也要熟练,表达流畅,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组织幼儿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3.掌握英语教育的技法、技巧。幼儿双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国内外英语教育的理论知识,以及国外教学法的各种流派,如“听说”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功能法。

“听说”教学法又被称为“口语法”、“结构法”、“陆军法”。其代表人物是埃比里弗斯等人。听说法建立在刺激——反应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把目标分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但是重点在听、说技能方面。本教学法采用大量(听说)“反覆练习”(drills)的教学模式,课堂活动通常会着重在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及反覆练习。

情景教学法也称“视听法”,其代表人物是古根汉和彼塔尔·吉布里纳。该法主张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教学,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的情景,如进行角色扮演,把教材中的知识还原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授。该法主张要尽力调动一切手段,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知觉,如音乐、灯光等,目前大多都充分利用电脑,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该法也主张听说领先,强调语言的反复练习,重视语言运用能力。

功能法又被称为“交际法”。威尔金斯是其创始人。该方法吸取了听说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的长处,该教学法认为,由于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的差异,人们对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外语教学应该以功能为纲,教学过程注重交际化,创造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学生学到的才是活的语言,能够灵活应用的语言。

幼儿双语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把这些教学法理论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创设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以人为本”。

二、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的培养途径

现阶段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的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种途径。

(一)职前培养

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是指对幼儿园双语教育感兴趣的人员进行就业之前正规的和专门的教育和培养。职前培养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

1.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增加学前英语教育课程。幼儿园双语教育教师可以由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校,或者是综合性大学等来培养,有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作资格认证。目前有些大学,已经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但还需要完善。我们要培养出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培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增设幼儿英语教育教法课程,教授幼儿英语的多种教法,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同时还要开设幼儿园日常英语口语课程及英语语音课程,加强学生的英语语音和口语训练,因现在大多数教师教的是“哑巴英语”,很多学生缺少听说训练,致使许多学生口语能力太差,发音不准,很难承担幼儿双语教育的工作。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去参观双语幼儿园,组织学生听课,并让学生参与评课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理解更为深刻,学生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幼儿双语课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组织学生模拟讲课。学校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讲课,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然后对着全班讲课,其他学生可当小朋友,配合他讲课。讲完后教师、学生要互相点评、讨论,使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得以改进。

(3)培养学院要与双语幼儿园合作,多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步会更快。师范大学或幼儿师范学校(学院)要与双语幼儿园合作,定期选派一部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好的教学方法。

(4)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是优秀的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它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和自我完善。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幼儿双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在学生每讲一次课,最好能把整节课录像下来,学生讲完后,可以反复看,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也可让学生每上完一节课就写教学反思,然后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二)职后培训

目前要解决幼儿双语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职后培训是其主要途径。职后培训即是通过对在职的幼儿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育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使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有个全面的提高,并能够上任其教学职务。

1.职后培训的方式。第一,培训的方式以在岗培训为主,可以在节假日集中进修,对其中优秀者,有条件的尽可能送往国外进行或短期或较长时间的深造,使他们从事双语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加扎实。第二,还可以邀请幼儿双语教育研究专家来幼儿园开展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培训和讲座。第三,幼儿园可以买一些幼儿双语教育光碟,组织教师观看。第四,幼儿园还可以对教师所教课程进行录像,组织教师进行观看并讨论。

2.职后培训的主要内容。

(1)加强幼儿双语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但目前许多幼儿园英语课只是让幼儿机械地学习,不注重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应摒弃这些旧有的观念,树立新观念,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武装教师,势必影响到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应认识到从幼儿阶段就开设英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激发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双语教师也要具有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这些思想性问题已成为幼儿双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幼儿园要多请幼儿英语教育专家来园讲学,逐步转变幼儿双语教师的观念。

(2)英语教师的幼教化。英语教师的幼教化是指对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幼儿理论知识,幼教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上任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工作。

目前许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师都是外聘的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的学生,对幼儿教育理论知之甚少,备课时更多的关注英语知识的输入,而对幼儿的心理和特点关注很少,不能有效组织幼儿化的英语教育活动。所以要对这些教师多进行幼儿教育理论、幼教技能以及关于如何组织幼儿英语活动方面的培训,使教师们更深入地理解幼儿,为有效组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幼儿教师的英教化。幼儿教师英教化即对幼儿园现有的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教育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英语教学的任务。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不是英语专业毕业,这对实施幼儿双语教育带来很大困难。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正规的英语语音训练(英语发音和语调的正音训练),英语口语训练,教学组织语言的训练以及英语背景知识的训练等。英语教育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备课,英语教学方法的运用,英语教育活动的组织,教具的使用,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等。

同时要注意,幼儿园要实行双语教育,就得在园内形成所有教职人员都能讲英语的良好氛围,所以英语知识的培训尽量要面对全体教职人员,所有教职员工及幼儿都视英语为幼儿园的第二“园方”语言。只有这样,双语教学活动才有可能成功开展。

参考文献:

[1]崔晓红.浅谈儿童英语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4,(3).

[2]王斌华编.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正,张明红编著.学前英语教学活动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双语教师;职前课程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103-03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提高学前“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新时期下高职院校中的师范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类型,其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等内容除了应具有师范性特征外,还具有职业性特征。

设计科学、合理的学校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方案制定的重要一环。培养目标是专业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体性规定,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可以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学生的需求、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等三个来源进行制定。本研究中的双语教育特指民汉双语教育,主要指以民族语和汉语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民、汉语作为教学媒介的使用情况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学阶段而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民汉兼通”型双语人才。

一、双语幼儿园师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研究,了解现阶段各地州双语幼儿园对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的现状,以便在确定培养目标上有更明确的定位,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也委托在各地实习的学生对各地双语幼儿园发放问卷,对各地、州的3所市属幼儿园、12所县属幼儿园、6所乡属幼儿园,共计21所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232份有效问卷。

总体来说,被调查的绝大多数幼儿教师是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并且认同国家双语政策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对国家给予双语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比较满意,也很愿意在本地区终生从事幼教工作。幼儿园双语师资大量缺乏,尤其是在偏远的县、乡、镇及农牧区,大部分幼儿园教师使用双语教学水平较低,语言基础较薄弱。被调查教师整体学历起点层次和学前专业化程度较低。

通过访谈和调查和教师随堂听课,归纳出以下问题:

第一,大多数幼儿园教学模式小学化倾向严重。正式授课在大多数园中仍占主导地位,部分教师对幼儿双语习得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以至他们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把双语教学当成了汉语和母语的简单相加;第二,儿童的双语环境创设方面有所欠缺。学会“听话”是第二语言发展的基础,由于大多教师们的第二语言水平和教学经验有限,无法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听的环境,一些教师虽然上的课很能吸引小朋友,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她们自身的语言知识的限制,对第二语言的使用能力差、发音也不标准,给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导致幼儿习得不标准的第二语言,尤其是在语音方面。通过音响设备看动画片,听歌曲和儿歌时也因此导致儿童囫囵吞枣,无法理解或理解表浅;第三,双语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和其他领域活动的结合不够,很多教师仅仅把汉语放在语言领域活动时教授,把汉语学习当成了一门课程,其他时间都使用民语言。第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常常不符合与当地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民族文化。

综上,双语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全面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需要,学前双语教育专业人才不足,双语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偏低,教师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自身的“双语教学”意识有待于一个明显的转变和提高。

二、关于高职院校学前双语师资职前课程培养目标构想确定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有了更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而是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纲要》要求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和尊重幼儿,及时应答幼儿的需要和问题,将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相结合。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积极主动的建构有益的经验。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尤其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将其作为《专业标准》的灵魂与核心。《专业标准》强调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保教结合,适宜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积极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将教育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中。《专业标准》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现状,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制定学前双语师资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学前双语师资培养目标则是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我国新时期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依据这种指导思想,建构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学前双语师资培养的目标结构。

(二)双语师资的规格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熊建辉博士认为,一个合格的双语教师,应达到三个方面的素养要求:专业知识、专业表现和专业态度,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一词的解释,合格的双语教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满足教学的民汉两种语言和文字能力的基本素质;二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学科专业基本素质。

新疆师范大学的杨淑芹教授和孟凡丽教授在2009年《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解析》一文中根据双语教师的专业标准和双重教学任务的需要,将双语教学能力解构为双语表达能力和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其中双语表达能力包括:母语表达能力和汉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学科教学分析能力、双语教案设计能力、双语课堂教学能力。

从事双语教育工作的这一复杂性与特殊性,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是具有较高双语水平的非语言学科的优秀教师,而且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拥有特殊的知识结构。双语教师必须具有特殊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宽厚的双语双元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双语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双语教育科学知识。

(三)高职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迎合市场需求.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无论任何专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新时期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把实践性和适应性放在首位,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管理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尤其要注重实践性、技能性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职前教育的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及层次解析

根据以上理论和实践依据分析,高职院校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职前教育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学前双语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双文化理念和学前双语教育理论知识技能,特别是具备汉、民双语教学能力,能组织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活动的应用技能型新师资。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定位在专科学生水平上,要区别于中专层次和本科层次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现双语特色和高职特色。

学前双语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教育部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描述,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提出了基本要求;专业知识方面从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领域提出了要求,专业能力方面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七个领域提出了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双语教育师资,除了具备幼儿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要具有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素质和能力。

结合上述相关文件政策、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实际调研情况,除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一般性要求描述,笔者总结学前双语教育新师资还应具备符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的特殊性素质、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双语教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幼儿教师,就在于他们应该是具备较高的汉、民双语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水平,并能承担起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任务。笔者认为,作为学前双语教育新师资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及其要求如下:

(一)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除了一般幼儿园教师具备的理念外,学前双语教师要热爱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汉、民双语教育理念,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科学运用专业知识,平等对待每一位民汉儿童,科学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注重与各民族家长沟通交流。

(二)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一般幼儿园教师具备的知识之外,学前双语教师应具有双元文化基础知识,了解民语言相关文化和汉语文化,了解学前双语政策、法规,具有“双语”教育的基本方法,掌握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

(三)在专业能力方面:核心要求在于教师能够创设“双语”活动环境,能够根据地区情况和园所情况,使用汉、民双语在幼儿园进行保育与教育。

将专业能力细化,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十个方面:

1.语。双语表达做到语音准确、表达流畅、语调自然、表达方式符合语言的文化特点。能够清晰、流畅、准确、形象生动地用汉、民双语讲述幼儿故事、朗诵儿歌等文学作品,发音标准,语法正确。能够应用汉、民双语创编幼儿故事和剧本。

2.保。能够使用双语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应用保育的科学理论知识,掌握保育的正确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教。是指将双语尤其是汉语的应用与五大领域教学设计有机地结合的能力。包括:双语教学设计能力(方法、手段、策略和教学结构),双语教学环境创设的能力,掌握双语切换时机的能力,合理分配两种语言的能力,课堂组织、班级管理、教学评价的能力等。

4.唱。应用掌握的科学发声方法,教给幼儿科学的发声,能够教唱、创编一定量的幼儿汉语、民语歌曲。

5.弹。掌握钢琴弹奏的方法要领,能够进行即兴伴奏、边弹边唱汉、民歌曲和乐曲。

6.跳。掌握各种舞蹈基本动作,能够创编幼儿舞蹈(尤其是民族舞)和幼儿体操。

7.画。能够绘画双语教学活动所需的图画、进行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合理开展教室环境创设,尤其注意与当地民族特点与文化相结合。

8.玩。能够根据不同民族聚集地域的特点,应用幼儿游戏的规则,设计并使用双语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尤其开展各民族民间传统游戏,做到寓教于玩,寓教于乐。

第3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本培训;“双语”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成效,从而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教师职业的高度复杂性,使得其实践活动存在大量理论上的未知领域,在学前“双语”教师的实践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从教师自身来说,专业发展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认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幼儿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是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疆自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以来,“双语”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已成为促进“双语”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园本培训内涵及目标

园本培训是幼教界针对幼儿教师培训提出来的,是一个与校本培训近似的词。“园本”主要有三层含义:1.以幼儿园为基本单位;2.基于并为了幼儿园的发展;3.幼儿园拥有较大的自。旨在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需求以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园本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专题学习、听课评课、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师徒结对、小组合作、自学自修、信息交流等等,强调在不断地将理念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既是幼儿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幼儿园园本培训。园本培训在节省了大量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时间,在“双语”幼儿教师十分匮乏的情况下非常有利于学前“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双语”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基本目标就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组织生活能力、与幼儿交往的能力、合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对于新疆“双语”幼儿园来说少数民族教师掌握和运用汉语组织教学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在园本培训中实现“双语”幼儿教师的专业提升

面向“双语”教师的园本培训注重教师的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针对存在的差异采用开放灵活的培训方式,使每个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园本培训形式随机多样,并且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在动机上满足不同幼儿教师的需要,培养教师个性,促进“双语”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双语”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园本培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很快转化到理性层面,尽可能的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与一些“双语”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过去教师们也参加过不少的培训,听的时候热情很高,回来以后没过多久就忘记了,培训效果无法落实。而园本培训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们甚至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问题的研讨中总结理论,很好的化解了“学”和“用”的矛盾,使专业理论实现内化,纳入教师自己的知识体系,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来说,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理论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2.实现民汉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园本培训中民汉教师的合作交流机会大大增加,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有了提高,同时汉族教师也能使用一些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有益于与少数民族幼儿的沟通这种汉文化的引入,不是词句的生搬硬套,而是教师们在交流中慢慢领会的。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园本培训恰恰满足了时间的需求,帮助教师提高“双语”教学的能力。

3.促进“双语”幼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民汉“双语”的学前教育对于新疆地区“双语”幼儿教师来说并无太多成功模式以供借鉴和参考,一些有关“学前‘双语’教学”的理论也并不完全适用,大多数幼儿园为求自身发展采取前往一些学前“双语”教学发展比较成熟的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但是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使得本就缺乏教师的幼儿园无法维持正常教学,园本培训倡导在岗培训,强调实践技能,一改以往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点”培训模式,关注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师由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平等的交流者,激活了教育实践过程。并且在培训中锻炼民汉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教学的能力,使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时间、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周期,很快产生的培训效果进一步刺激了教师的培训需求,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4.帮助“双语”幼儿教师成长为反思型、创造型教师

“‘双语’教学”对于“双语”幼儿园的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在不断摸索着的,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反思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在不断的问题反思、经验总结以及不断的创新中,教师们形成了适用于本园、本班的独有的教学思路并最终归纳为理论。

园本培训注重平等条件下的主动交流,这种沟通交流机制激发了幼儿教师反思、分析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思路被打开,热情被激活,也为他们树立了信心,教师们能够品尝到创新带来的乐趣。

5.能够帮助“双语”幼儿教师逐步建立起家园之间的有效沟通

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够了解和熟悉幼儿的家庭和所处的社区,同时还要与家庭和社区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并能积极鼓励家庭和社区参与到幼儿的发展和学习中,对于“双语”幼儿教师来说这一能力尤为重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幼儿“双语”教师必须与家长以及所处社区的有关人员实现有效的沟通,这里就不仅仅只涉及所使用的语言的问题,具有主动沟通的意识与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园本培训中,教师们在这些方面也能够得到锻炼。

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越来越高,教师们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自治区推进学前“双语”教育以来,“双语”幼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学习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双语”幼儿园园本培训成为教师们终身学习的重要部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园本培训让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幼儿园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人的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止步不前就将面临淘汰,在这种大的环境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维持教学工作,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成才能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园本培训不是知识的授予,而是帮助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园本培训的过程就是“授之以渔”的过程。教师不断学习,幼儿园才会不断发展,同时实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两者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优质、高效的学前“双语”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滕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5]冯晓霞.反思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J].学前教育,2002(3).

第4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1)时代性和创新性强

信息化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使得掌握和运用外国语尤其是英语变得越来越必要。很多早期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幼儿双语教育的问题,探究双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双语教育的研究必须突破传统的封闭、静态的语言研究,从开放的、动态的、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该书的作者正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突破了就语言研究语言的局限,从社会文化、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儿童发展等多方面入手,针对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如幼儿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有哪些可能的学习过程及发展阶段,教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及阶段对学前教育及其课程规划有何启示等作出比较客观的分析,这不仅启示早期教育工作者思考现行的课程、教师配置及教学评估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幼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为再认识、再商讨、再界定幼儿双语教育的特性及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2)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

第5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双语幼教;实践教学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概述

(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特征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是在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基础是,升格而成的一种集中专和大专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以五年期学制为培养期限,已逐步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体来源。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门槛相对较低,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强的定向性。与中专教育相比,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培养年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当前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二)双语幼教的起源与发展

双语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罗马,逐步开始尝试对儿童进行第二种语言的教育。到上个世纪中叶,大量来自于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双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双语教育是指在教育生涯中的某一阶段,接受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其中一种语言是自己的母语。我国的幼儿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被社会所逐渐关注,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学前双语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公立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私立幼儿园、各种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将双语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来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尽合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教学安排上显得急功近利,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令人堪忧。

(三)幼儿教育的特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同时还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幼儿的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完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更是朝着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历来是神圣的,高尚的师德是最基本的从业准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师应当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注幼儿的成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会倾听和把握幼儿的思想与情感,善于与幼儿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健康、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要的环境资源。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客观事实,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幼师要善于运用技巧去处理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家长把幼儿送入园之后,幼师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顾保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不仅要具有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活动的能力,还要与保育员密切配合,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和逃生知识,以应付一些可能产生的突况。当危险情况发生时,要优先对幼儿进行救护,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的设置要具有足够的全面性,以适应新时期对于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更多的全能型幼师。课程方案不仅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的特点,强调理论性的协调和完整,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课程的门类和内容,注重启发性教学的作用,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技能和方法。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的总课时数,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习课程。形式上以必修课程为主,以辅修课程为补充,涵盖了课堂教学、活动类教学和实践类教学。考虑到招生的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相对较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与压抑的环境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从专业教材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从心理学、卫生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角度,充分提高学生适应幼儿教育的能力。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充足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分析。由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在教学培养体系中,加大了艺术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增设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在遵循幼儿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前三年的教育培养中,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的艺术素养。而后两年的学习中,则注重艺术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三)实践教学的模式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增设艺术类的技能培养环节,开展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为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技能培训中,广泛的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提供接近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展现幼儿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看幼儿教育纪录片、开展模拟案例分析讨论、邀请优秀的在职幼儿教师来校讲学,都是实践教学模式中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有助于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增加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取得初步了解。通过与在职幼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认清幼儿教育的本质,熟悉幼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通过在幼儿教育一线的交流、实习、实践,熟悉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对现行的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予以提高和改善。

(四)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考虑到双语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加大了对于英语基础的培训力度,通过巩固基础语法词汇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的技巧,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学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努力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理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幼教训练。不仅要做到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英语进行幼儿教学,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语言教学方法,采用歌曲、说唱、游戏、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更能提高幼儿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步增加的同时,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的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幼师具有足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幼儿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应当树立正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理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高水平与职业化两大特征。所谓高水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认识到为人师表的责任重大。而职业化则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奉献精神。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双语幼儿教育人才。

作者:代东东 单位: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柳国梁.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版),2015(3).

[2]闵会玲.五年一贯制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探索[J].财经研究,2015(5).

第6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幼儿双语;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和国际幼儿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幼儿英语教学作为启蒙性语言教学受到了社会和各界专家的关注和重视。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中文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好处。然而,作为幼儿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进而影响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幼儿双语专业英语课程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呼、包地区高校幼儿双语专业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幼儿双语专业中英语课程的设置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即课程设置偏多但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模糊,不能满足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多数开设双语教育的高职类院校中,英语类课程数目较多、且所占的课时比重也较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在从事双语教学中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

其次,重视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类院校已成为举办双语专业的主体,然而这类院校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新模式建设

1.明确英语课程体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双语专业将英语学习与学前专业课程相融合。前期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后期开设“学前综合英语”“学前儿童英语语言教育”“幼儿英语游戏”等课程或实训,这样就把英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衔接融合。同时,由于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活动,采取用英语授课的方法进行学前游戏设计等课程,有效地将大学英语依托到专业课程内容上,两类课程互相支撑,进行了有机的融会贯通,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探索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的途径和教学方法

袁平华(2010)强调在有意义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符合语言习得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语言习得会结合相应的语言规则,并且还要学习和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所以英语知识是英语教师的必备要素。此外,听、说、读、写、译技能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双语交际能力,同时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语言能力训练,使学生在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词汇、儿歌、游戏等,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水平。

3.注重学生外国人文文化知识的构建与提升

一方面扩展一些介绍英美国家文化的课程,例如,“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英文影视欣赏”“英语演讲”等,并且每次课前都让学生进行三到五分钟的英语演讲和情景表演,题目逐渐增加难度。内容由老师辅导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自编自演。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口语比赛,让学生的英语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有关英美文化的活动,例如,每学年定期为幼儿专业学生组织欧美文化体验周,其中会介绍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节日、经典英文歌曲、影视赏析等,重在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活动,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在英语文化氛围中学用英语,都有助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幼儿双语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不断适应当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英语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性,适应社会对于双语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娄 沂.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及学前英语师资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第7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一)独特的培养对象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就是针对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则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语言,通过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幼儿掌握双语的启蒙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对象与汉族学前幼儿具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仅深受本民族家庭语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熏陶,而且在进入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活动之前没有接触汉族主流文化及其受到影响。因此,这些培养对象在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之前的汉语、主流文化的水平比较低,而培养任务也与汉族学生不同。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制定幼儿园双语教育质量指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双语性指标的选择。

(二)独特的培养目标

双语教育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其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双文化人。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幼儿学习好母语(本民族语言)的前提下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发展幼儿的第二语言,让少数民族幼儿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对全国通用语(汉语)产生融合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汉语语感,培养他们对汉语言的敏感性。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感悟祖国多元的文化,建立起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时候需要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充分估计民族性指标在双语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独特的培养方式

根据已有研究发现,当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周欣(2011)对新疆南疆、北疆、东疆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新疆双语幼儿园主要依据师资和民汉幼儿入学比例的不同划分了五种双语教育模式:第一类少数民族幼儿独立编班的全浸入式汉语教育模式(以汉语教学为主,民语保育员配班)、半浸入式汉语教育模式(半天在汉语环境下组织教育活动,半天在浸入母语环境中组织教育活动)、单科式汉语教育模式(全天在母语环境下,每天加一节汉语活动)三种教育模式和第二类民汉幼儿混合编班的全汉语教育模式(以汉语教学为主,民语保育员配班)、加授母语的汉语教育模式(与全汉语教育模式相似,只是把少数民族幼儿集中起来每周加3-5节母语教育活动)两种双语教育模式。[2]可见,不同的教育模式汉语语言与民族语言学习的时间分配和频次以及方式都不尽相同,而且民族教师,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测量双语教育质量时候,应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具有量化指标又有质性指标。总之,新疆幼儿园双语教育应该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其质量评价应该关注双语教育的特殊性,满足民汉兼通的双语文化人的培养目标,满足幼儿汉语语言、文化学习的需要,根据这些独特的培养对象、独特的培养目标以及独特的培养方式筛选和制定具有双语性、民族性的双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2、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内容框架

教育是一个既指向结果的“生产”,又是一个指向过程的“服务”活动。对于教育而言,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在教育。因此,教育质量不仅指向结果,它还包含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输出等三个方面。本研究在对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指标的选取过程中,研究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参考了新疆自治区颁布的《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以及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等基础之上。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输入-过程-输出”模型作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质量的三大构成板块。即该框架由教育输入性指标、教育性指标和教育输出性指标构成,每个板块还可以进一步细划出二级、三级指标。

(一)教育输入性指标

教育输入性指标是幼儿园常规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它既是影响教育结果质量的因素,也是教育质量的体现。[3]主要包括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经费、场地园舍、设备设施、师资队伍、园所管理等因素。新疆幼儿园双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系统,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双语教育政策与法规都将是推动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这些政策也是有别于一般教育的特殊之处,幼儿园对双语教育政策的敏感性与落实情况将是影响其双语教育质量的前提。另外是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从已有的研究发现国家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加大,这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再就是师资队伍情况,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任教资格、人员配备、福利待遇与保障等三个方面。而任教资格又包括:教师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双语水平、专业发展意愿);人员配备包括:师幼比、民族教师比例以及双语程度、教师的稳定性;福利待遇与保障包括:工资待遇、五险一金、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继续教育与培训、双语培训、校本研修、学术交流)等。这些方面可以参照国家标准同时要结合双语教育特点,反映双语教育的独特性,使之达到双语教育基本的人员素质要求。最后就是场地园舍、设备设施、园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评价才可以看到一所幼儿园双语教育办学质量的基本情况。

(二)教育过程性指标

教育过程性质量的衡定以定性评价为主,重在提出标准和要求,督促在过程中执行,最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结果和目标。[4]可以说教育过程性指标是获得高质量教育结果的最重要部分,具体包括教育活动和卫生保健工作。首先,教育活动是影响幼儿双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及民族特色(双语教学用书、图书)、课程教学及民族特色(地方课程、园本课程、当地区域文化对幼儿园的渗透)、活动组织与内容及民族特色、师幼互动(采用母语与汉语相结合的方式、将汉语当成“双语”幼儿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日常教学的语言)、教育环境及民族特色(环境创设的民族特色、创设良好的汉语交流环境)、家园联系、教育评价等;最后,卫生保健是教育教育过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日常护理、营养膳食及民族特色、安全防护、疾病防护、健康检查等。值得关注的是教育过程是提升幼儿园双语教育质量的最主要途径,在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应该努力创设双语教育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不仅满足民族幼儿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的需要,同时能够尽可能的让幼儿感受到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存在,使得双语教育落到实处。

(三)教育输出性指标

教育输出性指标是教育质量的最终体现,是一个教育活动的结果,反映受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情况。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生产劳动,既有投入也有产出。因此,在制定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考虑投入—过程—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教育输出性指标主要就是指学前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发展。作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来说,需要特别关注幼儿言语方面的发展,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培养;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包括人际交往(少数民族与汉族幼儿之间的交往)、社会适应、热爱祖国、民族团结、文明礼貌等方面。以上评价内容的三个部分应该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教育输入性指标是办好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基础条件和物质保障,是衡量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资格的重要标志;教育过程性指标则是优化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输出性指标是对前面指标实际效用的价值判断,注重考察改进变化的情况,是衡量学前双语教育水平的主要客观依据。

3、结语

第8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一、什么是“双语教育”

“双语”的英文单词是“Bilinguaz”即“Twolan-guage”,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存在,并存在于两种文化背景中,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一种是后天习得的第二语言或外国语。象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既有汉族又有藏族,当地的教育部门就必须开展“双语教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或者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hngual,或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辅,即ESL(EnglishasSeeondLanguage)。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由于英语环境和师资力量的医乏,包括英语在内的任何其他语言的教学通常情况下都只是把英语(或其他的语言)作为外语来教学的,即EFL(EnglishasForeignLanguage)。在绝大多数标明为“双语教育”的幼儿园中,教师和领导眼中的“双语教育”仅仅是指的某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完全采用英语教学,教给幼儿几个英语单词和一些日常用语而已。

教师可能会在晨检或幼儿离园的时候说几句“Goodmorning”“eoodbye”之类的简单用语。其实,这类教学活动严格的说是不能称之为“双语教育”的,充其量只能说它是EFL。只有当我们创设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条件,只有当幼儿园的教师、家长以及孩子的日常交往中使用英语交流的比例较大的时候,才能使英语从外语(ForeignLanguage)逐步转变为第二语言(SeeondLanguage)甚至向双语(Bilingual)转化。

然而,尽管幼儿有学习第二语言的先天的优越性,但幼儿语言学习还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濡要语言环境,并且需要经常使用,与生活密切联系,才能够得到巩固。由于英语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并不高,大部分家庭中家长根本不会说英语。即便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教育,一旦回到家中,当他兴致勃勃的想和父母用英语交谈时,家长却不会或者勉强说几句中国腔英语,势必会降低幼JL交流的欲望。可想而知,当孩子离开幼儿园以后说,’Goodmorning,,“Hawdoyoudo”的频率到底能有多少呢?当他想用英语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满足他呢?所以,社会和家长把“双语教育”的责任一味的推卸给幼儿园的观念应该扭转。要想对孩子真正进行“双语教育”,教师、家长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双语环境。

另外一个方面,也正是由于此时是幼儿语言中枢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的语言尤其是口语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纠正。正所谓:“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幼儿时期形成的语言习惯是一辈子也难以改变的。

双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不是我们平常定义的一门课程,它必须贯穿幼儿一日活动,在园和不在园活动,成人应不时地用英语与幼儿交流。“双语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幼儿园,还需要家长、杜区和整个社会的支持。所以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不论公立还是私立)开展的“双语教育”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只能算是学前期英语教学。这种学前期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起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对幼儿来说,只有他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他才能真正学进去。

二、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可能性和目的

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角度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可以用本族语言即母语进行,也可以用其他语言进行。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现代研究表明,。一6岁是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机。尤其是三岁以前,在这一时期,儿童有可能在大脑中形成两个以上的语言中枢。这个时期孩子学习外语不必像成人一样要经过母语思维再转换成外语的过程,此时的孩子语感特别好,你教他双语,他就能用双语表达意思。如果在语言中枢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儿童一个习得第二语言的良好环境,儿童能够得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训练,儿童第二语言中枢的机能就很容易在激活中得到发展。那么在学前期以后,儿童语言中枢的调节控制机能无论从发音到书写还是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都会形成与两种语言相协调相吻合的控制模式。在正式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应视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的英语故事、儿歌、歌曲都富有教育性。例如,如今很多的孩子都愿在幼儿园过生日,英文歌曲“祝你生日快乐”内容虽然简单,但通过这一活动使孩子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英语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学习语言,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活动中掌握有关科学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例,学习水果、动物方面的单词,使幼儿了解了水果的特征和相应的季节以及教育幼儿热爱动物,培养他们的爱心。英文游戏“五官在哪里?’’不仅使幼儿在玩中轻松愉快的学会了五官的单词,还从中培养了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等良好习惯。此外,从英语活动的形式看,幼儿可以在英语活动中通过演唱,朗诵和参与游戏尽情欣赏和体验英语不同于汉语的语言节奏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我们的实践

我园在2002年秋季幼儿入学时,根据等级测评表对160名新生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决定于2002年9月对160名幼儿从英语兴趣的倾听、表达、交往三方面进行调查。(见表一表二)。

现状调查分析,根据幼儿学习英语有潜力的理论和事实,经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八个月的训练,小班幼儿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中,对学习英语的倾听达到一般以上的超过80%,是完全能做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出现了偏差,为了寻找幼儿英语学习活动中习得情况不理想的原因,我们从幼儿、教师、家长、材料四个方面分析和认定了三个重要的影响因家:

1.现有材料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生活体验。

2.没有把英语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3.忽视了游戏化、趣味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采取了以下五种实施方法:

1、针对一些专家和家长认为“幼儿的语言尤其是口语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纠正,幼儿时期形成的语言习惯是一辈子也难以改变的”的观点,我们聘请安师院的专业英语教师担任我园的英语教师。虽然他们一开始对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课程来教,师生互动活动不多,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是在幼儿教师的配合下,逐步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育逐步进展的过程中,专业英语教师的发音准、语言流畅、知识面宽的特点就逐步显现出来。也和本园幼儿教师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2、立足本园条件,把本园教师作为幼儿园有效和持续开展英语教育活动的基本力量。我们不断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依靠社会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担任英语教学的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对自己的读音首先一遍一遍的对照磁带反复练习纠正.宁缺勿滥,没有把握读准的单词和短语决不教给幼儿。虽然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只要说出来的就一定是准确的,保证是教给幼儿的一定是正确的读音。

3、创设了各种模拟的英语环境以及与幼儿生活相适应的各种情景:利用多种材料和场地创设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讲述、表演、游戏等情景,运用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和参加英语活动的积极性,在情景中理解英语的意义。

4、教师用英语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老师在幼儿入园间候、组织幼儿如厕、喝水、洗手、吃点心等环节用英语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借助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当时的情景理解老师说的英语。允许幼儿用汉语或体态表达。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英语日常用语,使英语口语成为幼儿注意的一个中心。

5、用英语组织各类游戏活动:以儿歌、歌曲表演、猜谜语、节奏活动等形式为载体,配上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把静态的英语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肢体语言,使幼儿对英语活动有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习得英语。

经过八个月的活动实施,我园在小班幼儿中开设的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幼儿对英语活动普遍产生了好感,愿意参加英语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使用英语,发音方面也有了进步。(见表3)由表3可见,小班幼儿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习得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有83.75写的幼儿在学习英语的倾听方面达到了一般以上的水平,80%幼儿的表达和交往达到了一般以上水平。

四、感触和体会

通过此次的英语教学活动,我们有如下几点感触和体会:

1、任何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科学思考和定位,不能人云亦云的随大流跟风走。不能夸夸其谈的夸大自己的实力和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环境作没有可能的允诺。我园把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定位在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定位是准确的。我们的活动仅自在激发孩子对不同语言学习的兴趣。虽说我们的条件、我们的师资力量、我们的现实社会环境尚未能使我们创设一个真正的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但我们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我们国家里,也可能只有极少数贵族学校或城市能够使孩子们真正受到双语教育,形成双语的语言习惯。所以我们也不必求全自责。

2、通过这次教学活动的努力,我们使家长们扭转了只学单词和短语的错误观念,认识到目前的学前期英语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在英语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

3、使参加学前期英语教育的幼儿有着比单语幼JL更广泛的知识面,有着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联想机会,有着更强的创造性。

第9篇:幼儿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懂得听、说、读、写,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另一种语言好的情况。[2]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就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问题。他所提出的“双语”是指希腊语和拉丁语。昆体良主张,在语言的学习上应先难后易。时至今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变化,我们提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所谓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双语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与趋势,更是21世纪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是世界激烈竞争中取胜人才的需要。而许多生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将是总的趋势,势不可挡。而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的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杀、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应该是在发展母语的同时所进行的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它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将第二语言的意识灌输给幼儿,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以及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有研究表明,0—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发重要时期,特别是5岁半左右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形成两种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但是,孩子在这一敏感期内若未获得第二语言的刺激,则第二语言的中枢机能就不可能转入活跃状态。[3]可见学前期儿童不仅有能力并学习第二语言,而且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另外,根据彭菲尔德(Penfield)和米勒(B.Milner)等人的调查,学前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4],如果他们的左半球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言语中枢就会转换到右半球,其语言能力仍然可以发展,只是不那么完善。而若成人的左脑受损伤,则会出现失语症,而且语言机能不能恢复。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最初儿童的大脑两半球都存在着发生语言的形态学基础。对患病儿童施行大脑部分剖离手术研究发现,10岁前的儿童仍能恢复语言能力,而10岁以后则会形成永久的言语缺陷。这一实验表明,儿童的语言中枢尚未定位,此时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大脑语言中枢定位的影响,大脑的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的学习。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易受母语的干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幼儿对语言学习刺激特别敏感,故而在生理心理上也较易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建立与该种刺激联结的行为(形成经验和知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使儿童的语言的获得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

(三)双语学习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前期幼儿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一些专家认为,让学前期儿童大量接触外语将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此进行对比:“如果允许你给事物任意起名字的话,你是否可以把“狗”称为“母牛”,而把“母牛”成为“狗”?”有50%的双语儿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单语儿童作出肯定回答的只有20%,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双语儿童能较早的意识到物体与名称之间是一种语言代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但单语儿童这方面的意识明显比双语儿童要差[5]。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交际的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双语的学习不仅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开展双语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合格、称职的师资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所谓称职的师资就是“外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外教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等。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相当匮乏,因此我人为应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里的学生,使其具备相当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知识,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现状;其次,在学前师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内容,强调英语口语化,包括一日活动组织用语、教学用语、日常交际用语等等。

(二)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对学前儿童实施外语教育时所要采用的方法与成人不同,施用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必须要寓教于娱乐,寓教于生活中,寓教于应用,这样才能让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愿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6]同时,幼儿期儿童是认知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并不严格强调知道的逻辑体系与知道的掌握程度,强调的是孩子们构建知识时的感受性,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对语言的兴趣及敏感性,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外语教学应尽量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如儿童节快到了,可以以儿童节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其主题就是“Children’sDay”,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及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明白“Children’sDay”的意义,并学会说;当然可以选则国外的文化进行游戏教学等,如当圣诞节来临之际,多组织一些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学会说圣诞节相关的句子,如“MerryChristmas”等等。

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语言的完整性,用外语来学习外语,而不是借助于母语。保持语言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对培养幼儿的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你一边洗苹果一边对孩子说:“I’mwashinganapple.Doyouwanttoeatit?”会比教师先用汉语把要说的话要做的事说清楚后再告诉幼儿要好的多。前一种方法保持了语言的完整性,使幼儿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而不知不觉得学会可外语。而后一种做法即会让幼儿有种除母语以外的语言不是很重要的想大,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还会引起语言上的混淆[7]。

另一方面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教材的选取方面也是尤为重要,要根据学前儿童本身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选择对学前儿童有利的,让其感兴趣的教材。再结合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发到及至。

(三)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初步的外语听说能力

从教学目标上看,以培养学前儿童兴趣以及语言是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而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幼儿喜欢以快乐的方式接受新知,他们是在玩耍中得到知识、锻炼能力等。其次,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直观中感知、在游戏中记忆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产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自编一个边讲边练边玩的儿歌:Icanrunlikeahorse;Icanwalklikeaduck;Icanjumplikeafrog;Icanswimlikeafish……。

由于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实施直观教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教学的全过程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沟通,这就使得幼儿在没有教学任务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学习语言。另一方面鉴于幼儿有天生的好奇心,一种新的语言本身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实验说明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幼儿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在增强,并促进了汉语的学习。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当儿童在早期逐渐获得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后,就会逐渐用所获得的语言同母语者同老师以及他们的伙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交流,这个时候教师或是家长一定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在经常性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了第二语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庭也是学前儿童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如逛超市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眼光,适时地用双语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如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地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又如,孩子喜欢看卡通片,家长可选择卡通和英语相溶的碟片,让孩子在看看、玩玩中习得英语。

(四)开展多形式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活动主要以兴趣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儿童可以获得身心自由,处于精神愉悦状态。

自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形式生动,范围广泛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情景中自由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不能让幼儿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育的学习。

当然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应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水平、需要以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教师或是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适合的有效的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五)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有人说,教育实质上是环境的再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刺激性原则[8]。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即要求为幼儿提供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同时在儿童接触的其他环境中也要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得到强化。可见环境的创造相当的重要。环境的创造主要是指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包括场地、电教设备、操作材料(图片、粘贴、手偶、服装等)、教师用书、儿童用书、家长用书以及各种印象资料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创设一个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爱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接纳、自由、宽松、和谐、关怀、鼓励、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外语学习环境。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靠“习得”而不是“学得”,就是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上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然习得的语言机会。如在活动室播放外语歌曲或儿歌,选播英语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在区域角投放双语故事书、卡片等,让儿童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

另外在家庭方面,创设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景,也是促进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与孩子形成一种良好、亲切的个人感情交往的氛围。多与他们玩,多给他们讲故事。在玩玩讲讲中自然渗透已学会的英语内容,互动中给孩子把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复述的机会。如:将孩子已学会的单词标贴在家中相应的物件上,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增加孩子看、说、练的机会。又如,孩子前几天刚学会rabbit,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rabbit的故事,做rabbit的动作,看rabbit的图书等等。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练习、运用已学会的英语。

总之,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一样,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它该成为对全面发展有益的教育过程。虽然学前儿童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潜能,但是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全方位的支持与努力,发挥教育合力,摆脱目前存在的误区,正确处理好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第二语言,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