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精选(九篇)

小学语文阅读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拓展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问题,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此,笔者在查阅其他学者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阐述。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也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而交流合作必须依靠语言的沟通,良好的语言能力就成为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语文阅读成为主要的方式,首先阅读在语言运用中使用的最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学习某项具体的新技术都要依靠阅读资料来实现;其次,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用到汉语,想要迅速的成长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语言阅读能力就成为他们成长的必要能力 所以,良好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时展和社会进步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二、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 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首先,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大部分的阅读课上,仅仅单纯的阅读课本上文章的内容,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基本上采用一些参考书上的材料,让小学生一遍一遍的阅读,而且采用阅读完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 老师经常出一些填空、听写、排序等类型的题让学生去做,然后给学生校对答案,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纠正小学生错误答案方面。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很少对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只是被动阅读,不是在主动阅读。长此以往,他们对阅读就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极大的打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缺乏课外阅读时间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的课程和作业,还要上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以致他们的剩余时间非常少。但是要想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然而,目前的小学生却只能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完成课外作业,剩余的一点休闲时间,也是花在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外出游玩等方面,很少有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几本好书。这就导致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少,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3. 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革新。然而,小学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客观而言,这些模式也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若是长期过度依赖此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被禁锢,从而将趣味性、生动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变成比较单调、相对呆板的课程,长期如此必将使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

4.有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缺乏,所以也没有太多很成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推广,每个老师基本上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学。导致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既有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在语言知识的层面上,首先语义障碍成为主要的问题,如材料中有生词、或者对已学词的其它意思不理解等。。其次,阅读速度的障碍,有些小学生阅读速度非常慢,导致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读完所有的材料,从而也不能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大意。在非语言的层面上,也就是心理问题上,主要指心理素质,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心理紧张、焦虑、不自信。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很难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老师教学也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

1.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阅读

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有足够的训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着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家长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并且要恰当地监管孩子的阅读内容,不断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对于学校而言,必须适当地增加投入,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图书交换等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互通有无,使有限的阅读资源造福于更多的学生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更好地汲取书籍中的营养,不断充足自己、提升自己、所以,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认真地抓好阅读教学,为全方位、多层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简单的对课文进行讲解,忽视了自身情感因素对小学生阅读的影响,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课堂,更限制了小学生,师生缺乏互动,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单纯的问答式,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交流,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导致了信息的堵塞,学生阅读后的想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阅读具有十分广泛的功能,如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发展个性,等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境况。如何减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标准下阅读理念和策略的研究。

二、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否则阅读效果就无从谈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对照新课改前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看到,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多了,向课外、向生活中学习拓展机会也多了……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受传统阅读理念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未得到高度重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须经学生多读的实践逐步形成(李灵萍,2002)。”有很多教师将阅读课当作自己的“一言堂”,只是对语言知识进行详解、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很少,学生很少能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造成一大障碍。

2.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片面地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的完备,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以形成语文能力。阅读教学中,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我们早己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看作读懂文章的标准,看作阅读教学的任务,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误区。

3.过于强调阅读技能的训练,教师课堂上反复分解阅读技能,而学生最终难以将所学技能用于新的阅读情景。

三、对于阅读课教学法的探索

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误区分析,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领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兴趣,把阅读的时间、过程,阅读的支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尽量依靠学生自己来感悟理解,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其次,教师要把阅读策略的教与学放到重要位置,采取灵活、科学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基于此认识,我们对新理念下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索:

1.培养多种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技巧。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这三种阅读方法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精读是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是粗略的、不做深究的阅读,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中习得的方法,通过较快的阅读来粗知课文大意;浏览则是指一目十行地看,甚至要跳读,浏览除了用于平时的消遣娱乐阅读,还有一个功能是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自己所需信息。

2.选择性注意和推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筛选能力,以提高阅读效率。学习者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并能根据所获信息对所读材料进行概括。信息推理,指读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以及文章提供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常通过推理去补足文章省略和隐含的内容,以此来深入理解文章。

3.采用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解读。自主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行为层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因而要求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和学生分享对阅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决策权。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避免盲目强调学生行为自主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而应谋求在班级和小组学习的框架内,给予学生个体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最大程度的自主决策权。

4.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目的。有了明确的具体的阅读目的,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读本以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同时,面对众多鱼龙混杂的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高且能促进他们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文质兼美的文章。

5.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制定阅读目标。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施以合理的教育,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对于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适合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而对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味的科幻作品。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

名家名篇或片段。

四、结束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小学阅读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下,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进行自主阅读策略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N].文汇报,2004-9.

[2]李灵萍.提高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第3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精读 品味

一直以来,人们把阅读称作是语文学习中的“灰色地带”。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把阅读技巧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增长语言知识而且为以后的日常交流打下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认字、识字、写字,对高年级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时,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完成专题整合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表面上看,一节好的语文课使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而实际上学生是在东闯西碰,不知其然。开放思维后很难归拢。由于没有整体的感知,思路连接不上,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不会有多大帮助。我教过《老班长》这篇课文,理解文中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处境。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老班长坚决完成任务,照顾好战士的革命精神,重点以老班长带领战士们过草地时,没有吃的,这一段来理解。老班长利用休息时间去钓鱼,给战士们吃,自己却一点也舍不得吃,学生很难体会出当时的艰辛。显而易见,学生对那种艰苦的环境欠缺真实的阅历。课堂上这种难堪的情境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情境。如果学生一直没有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就会渐渐地失去学习课文的耐心。如何恰到好处地实行多层次的阅读练习,强化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提升学生读的水平放在首位。读的位置是至关重要,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读书,多读好书,每读有获。

一、认读、朗读、诵读,贵在读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横向流程是认读、朗读到诵读。若是学生拿起课本,读书支支吾吾很多字都不认识,语句读不通顺,怎能做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呢?只有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文本中,五官并用,形象记忆深刻,再加教师点拨,更能引发朗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讲读课中,把读放在首要位置,范读正音,整体感知文本信息,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意识,体验作者真实心境。之后学生努力地读书发现文本中的关键词句,琢磨体会走进文本的情感境地。阅读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机遇,正确引导,恰到好处教给学生的疑惑难解问题进行指点,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典范的语言,结构安排合理恰当,思想深入到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设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达到了读书的目的。这样,节省了不必要的问答环节,提高了阅读效率。

二、熟读精思,品味其义

读的要求有三:读正确、有所思、会质疑。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跟上阅读的速度,一边读一边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认真地读每一句话,理解重点词句,找关键语句,回答问题。在学生的思索和理解中再现文本画面,抓住中心内容,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得当的表达,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入了解文本的思想所在,受到感染。再者进行文本阅读,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表现的手法,学生会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树立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分清是非、正误,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渗透人文思想、合作精神,达到整合教学的目的,这是阅读的一大益处。

三、讲究形式,深入文本、提高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本来很容易知道其中的意思,但并不是机械地、翻来覆去地读,要讲究方法,对爱读书的学生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灵活掌握读书时的动向,真正能看进去,及时弥补不足,提高阅读效果。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上阅读课之前,制定学习方案,确定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读,范读引领

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和提升朗读水平。在教学研究中,在要斟酌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不同的层次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范读中语感的表达。练习过程中,要有清晰的阅读要求,在认读、通读、朗读、诵读、吟咏这几个过程中,观察学生阅读进程,逐渐深入,一步一步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节,句句渗入情感,自然进入文本思想,表情朗读、动作演示,学生主动进入书中的画面,接近主人公,体会文本的思想所在,对其内容产生兴趣,至此一气呵成,读完文本,反复思考加深印象,阅读兴趣自然生成。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朗读氛围,进入情感境界

利用课件、视频、音乐、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融进文字里面,身临其境。学生朗读时边看边读,调动思维,才容易感情投入,感悟到文质美。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看着辛勤工作的教师,有一群可爱的学生为教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指导朗读时,体会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入情入景,边听边看,边看边诵读,边诵读边体会,在学生看、听、读中有所体会,感悟到意境的美,表现出语言的流畅,产生师生之间的不可多得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维扩展,跟随着声音、图像进入场景体会作者真实的情感。

学习《秋天到》一诗,感悟秋天的丰收景象,提示学生读想结合,棉花、大豆、高粱、稻子喜人的果实让人兴奋不已,体会农民伯伯的喜悦心情,自然而然地读出喜悦的感情。果然,学生感情表达得充沛。

(三)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斟酌词句,使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

课文中的关键性、主导性的词、句、段要加批注,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要,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读不懂文本很难理解文中的内容。多读自知其意,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这样,语文教学将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完成固定的作业,应当是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而得到的特有的感悟,是愉乐探索,是充满了激情的、有价值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胡春林.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睛作用.小学作文辅导.

[2]教师教学用书.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是存在不少问题的。①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②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流为形式主义。课堂上,也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的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无知和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

在现实中教学,一些教师的设计活动却有粉饰门面之嫌。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只以新奇的形式取悦学生,唱一段、舞一曲、演一出,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这些活动已经脱离了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尽管表象上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但最终也只能是一出无意义的"闹剧",因为40分钟的课堂被花样繁多的活动分割得七零八落,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第5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注重思维 引导质疑 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不仅能对学生的字词学习起到巩固记忆,扩大联想和加深理解的作用,而且能对学生写作及多种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发展学生强烈的语感,引起情感的共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就为学生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其次,教师应多范读,领读。范读领读时要把音韵节奏变化读的明显些,使学生体会到音律的和谐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求懂、求通、学会。让学生以读引导,以读引思 ,以读悟法,以读学写。

二、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培养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能力的基础是知识,然而它的核心是思维。不经过思维,知识不可能吸收,更不可能转化为能力。因此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可能把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起来,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写作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如:《九寨沟》、《谈礼貌》等课文典型地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特点,教学中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

三、引导学生质疑

“读书能自辩,疑难能自决。”虽然有这样的名言,但学生在自学中决不会没有困难,发现困难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啄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质疑,教师还要及时对组织学生释疑,点拨,使阅读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阅读中应注意引导,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要很好的为写作教学服务。叶圣陶先生曾经比喻为“吸收”,把写作比喻为“倾吐”,认为“吸收”和“倾吐”紧密相关,读写应该密切结合。好的阅读教材,是很好的进行作文训练的教材。学了这些课文,学生就可以从课文中吸取思想,吸取语言,吸取表达方式还可以学习作者的观察力,思考力,懂得要写好文章必须具有善于对周围现象进行认真,全面体察的能力,对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能力。学生可以以课文为范例,学会观察和思考,自行搜集和分析材料。

五、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阅读教学要培养的能力就是自学能力,是脱离教师的指导而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就包含有自己实践的过程,从自觉的获取知识转化为自学能力,这个过程就会更加顺当,更加迅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要在阅读课文中获取更多的知识,首先要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低年级除完成识字任务以外,对教中编排和适合小学阅读的课文,教师要重点指导,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凭借教材中的注意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六、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交流

第6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当阅读教学思想性和人文性遮蔽了工具性时,就主张工具性。其结局却总是矫枉过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既未能在理论上被澄明,也未能在实践上修成正果。阅读教学陷入这种两难境地的关键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阅读教学的效果应该如何衡量呢?当然是要依据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来判别。或许有人要怀疑,此时还讨论阅读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不是显得很幼稚,因为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应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立,语文教师都知道从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目标的设立与达成不是必然的,它既取决于语文教师有无目标意识,也取决于语文教师能否真正地从阅读文本中生成和落实这些目标,并在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获得。

1.重塑目标意识

首先,语文教师要懂得,阅读教学目标不是"给定的",它一定是在分析理解教学的任务、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确立的,它不是外在于教师的,而是内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并能付诸实践的。其次,衡量教师是否具有目标意识,要看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和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指向教学内容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清晰地知道通过哪些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拥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就要走出经验的、惯常的、模仿的教学生活状态。不可否认,每个语文教师随着教龄的增加都会积累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这些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使教师在文本的解读、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上有熟悉感,对课堂教学出现的各种常规问题有基本的判断和回应。因为经验和惯例就像脚本一样保存在教师的记忆中,使得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按图索骥地从记忆的图式中寻找策略来完成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经验对于教师是一笔财富,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变得经济。但是,教学工作制度化、日常化的特点,容易使语文教师因循惯常的经验和模式从事教学工作,以不变应万变,当阅读教学变得容易驾驭和得心应手的时候,许多教师就会忽视教学应有的旨归而陷入一种机械和重复,丧失教学本应具有的目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经验也可以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一种阻碍,成为教师迷失教学目标的盲目行为。

2.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能够感悟和把握文本,需要两种功夫:第一是对文本的理解力;第二是对文本的悟性。语文教师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不是自然天成的,也不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具备的。对于想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终身学习,热爱阅读。教师在阅读课堂中串讲串问,平面地梳理教材,课堂语言贫乏等等,反映出来的不单纯是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文学素养低下的问题,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细细地品读过文学作品,就很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的思想枯竭,展现于学生面前的,就只能是了无生气,平淡乏味。而教师如果热爱阅读,贫乏和平庸就会远离他们,博学和睿智会使教师平添魅力,教师的神韵和智慧就会在引导学生领略文本的价值时得到展现。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浏览读、略读、精读、细读),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一方面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我会只做简单讲解,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4.还给学生阅读主动权

传统的阅读教学重于讲、问、灌,而学生则忙于听、答、接。其结果是教者觉得难,而学生更感到无趣、无味、学得苦。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段、句),自由选择方法(朗读、默读、诵读、浏览),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提出疑问,自由发表感受……甚至连课文由谁先读(老师读、录音读、学生读),我都尊重学生的意见。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学生提出喜欢听录音读,我就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边放录音,边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仿佛自己也处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他们听了一遍,还想听第二遍、第三遍,不知不觉中能把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出来了。可见,学生有了阅读的主动权,他们就能主动地读、高兴地读,并从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和乐趣。

5.清楚掌握自主阅读的具体目标

学生学习态度的自觉性取决与该类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否明确,只有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产生整个较为明确的目标时,才能充分的使其发挥出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体会及研究,对语文素质进行全方位、自由且充分的发挥空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阅读目标不仅可以通过老师来直接提出,或是提出多个阅读目标供学生选择,也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使学生自己发掘其阅读目标。因此由于阅读的方向已经有了,学生就会主动的加入阅读中,仔细认真的去进行阅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阅读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求老师通过实践探索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尽可能的将学习方法与学习品质相结合,来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运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6.挖掘情感因素,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

第7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一个在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是: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着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跟观点,这样做的错误在于过早定义了课文阅读的理解基调,牵制打压了学生个人阅读理解的观点与看法。“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课文文字的阅读理解,没有任何人的看法和观点能够面面俱到,教师的观点和看法也是这样,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该急于抛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应该多让学生表述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理解认识,这样做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养成一定的独立自主阅读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阅读理解思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课文阅读多样的发散的理解方式,每一种别样的阅读理解思维都是一朵盛开的花,语文的阅读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关注时间很难维持,他们喜欢生动具体的事物,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基于小学生的这些性格特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一些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目的。第一点,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创造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氛围,点燃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学生浓重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建有效有趣的教学情境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使阅读内容不再平面刻板,而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学习乐趣,通过内在的主动性驱动提升学习效率。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第二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来控制阅读教学活动的节奏,适当的紧张情绪能够收紧学生的思维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较为持续地关注课文阅读内容,深入有效地理解和感悟课文阅读内涵。第三点,有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成果。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鞭策,是激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点评这一正面督促激励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价值与乐趣,产生一定的学习成就感,从而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最后要强调的就是读写结合。阅读是为了理解文字,获取知识,那么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写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巩固阅读的成效。跟“听”与“说”一样,“读”跟“写”也是密不可分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也要布置一定的文字作业让学生完成,比如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之类的作文题,这样一些“写”的内容能够督促学生去更好更深入透彻地“读”。因此,在加强学生阅读训练教学的过程中,辅以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语文是一门大学科,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相当重要的基础性科目。

能否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养成基本阅读素养的引导者,引导方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方法模式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最好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让我们携起手来,多交流沟通,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明天而不断奋斗!

作者:秦碧莲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赵家坝小学

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低效 原因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教育外部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自身的原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多种思潮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铆足了劲对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也许是为了出“新”,为此出现了许多本末倒置的现象,导致阅读教学出现种种问题。

一、课件滥用充场面

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错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许多教师都认为不用课件就不是一堂好课,有些地方赛课,不用课件就评不上奖。在课件热闹的氛围下,无论哪一级别的公开课,只要有条件的就一定会用课件,而许多课件无非起到了小黑板和挂图的作用;有些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复习课文中的词语,一位教师利用课件将其做成各种各样的鱼,教师点击之后就出现一个词语,然后请学生读词语。请问教师如此兴师动众有必要吗?不就是读词语吗?直接读不就行了吗?简单问题又何必如此复杂化?在平常阅读教学中,不用课件或少用课件就能达到同样效果的,还是应该不用或少用课件。毕竟制作课件成本较高,既费时又费力。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重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学生的阅读、品味、理解、感悟产生独特体验。课件使用不当,反而有碍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课件只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成为充场面、讲排场的手段。课件只有有利于解决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才能显出它的价值。

二、活动花俏迷人眼

由于语文新课程对跨学科的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画、唱、跳、演等等,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好好的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学生也学得“不亦乐乎”了,可这样的语文课还姓“语”吗?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提高吗?

如理解“高耸、低陷”“山峰、山谷”这几个词时,让学生拿出笔在纸上画一画,再在图上标一标,无需多言,学生便能一目了然,像这样省时又高效的学科间的整合才是必要的。学科间的整合也应注意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开展和语文无关的活动,阅读教学将失去自我,成为表演的舞台。语文教学是要开展一些活动,但是花架子、和语文学习无关的活动不应充斥我们的课堂。

三、不甘冷场放声读

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朗读之风盛行。教师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为了表现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放声读。尤其是公开课,教师生怕课堂静下来出现冷场,于是读大多采用出声读的形式,“书声琅琅”成了他们课堂值得炫耀的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理解。”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学习课文,放声朗读一般来说放声朗读应出现在刚接触课文或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再放声朗读是为了通过有胜于言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要想真正进入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默读,对高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让学生学会静思默想、让课堂暂时“冷场”吧!

可以说,默读能力对于生活在信息量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中的学生来说比朗读更重要。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在默读中思考、比较、鉴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呼唤默读教学的回归,让学生学会静思默想,让学生成为富有文化底气的读书人。

四、作业被挤出课堂

虽然上级三令五申要为学生减负,但小学生仍普遍感到课业负担过重,这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一定关系。有的教师唯恐学生这里不懂那儿不能理解,于是一些自认为是精华的句子左分析右讲解,放弃了让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低年级的孩子写字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导致一些孩子的字间架结构不正确,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教师开始布置作业。这作业便成了孩子可见娱乐的“死对头”,它占去了孩子玩耍放松的大好时光。虽然孩子人在教室写作业,可心早已飞到了教室外。学生的作业由此造成了字迹潦草、正确率低下等后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几分钟做作业的时间,或在课堂上留几分钟写作业的时间,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写字作业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在教师的行间巡视下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后就留给孩子们多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吧!

五、教师无视学生阅读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牢记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我们肩负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亮丽的底色,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质吧!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处编著.《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第9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

1.课堂阅读时间少,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老师在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时,很少给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阅读时间相对较少。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只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的教授新知识,讲解练习题,都是按照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没有分配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此外,很多教师在学生阅读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训练,学生只死记课文,掌握不了阅读技巧与方法。

2.缺少阅读拓展,固守课本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难以跳出课本,短短的几十分钟也只是限于书本教材阅读,学生的视野也只在书本条条框框中变得狭隘,其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堂阅读中,虽然储备了大量词汇,但是对课本内容难以理解,缺乏背景知识,教师也没有将课本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缺乏阅读拓展,知识围绕教材转个不停,从而让整个课堂阅读变得死气沉沉。

3.课堂提问不合理

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时不时的会设计一些提问,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几种现象:问题设计不合理,有的问题过于深,有的问题过于浅显。例如老师要求学生理解文章表层意思,让学生retellthestory,学生不仅需要整合自己学习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如此高难度的要求大多数学生都会敬而远之。同时,老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评价比较单一,学生无论回答的多精彩,老师都不给评价或者只是自己评价,评价内容大多数都是为“回答很好”,让学生的积极性渐渐受挫。

二、解决小学课堂阅读误区的对策

1.注重教学结构的定位

必须要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的教学结构定位,避免教授层次不一。在词汇短语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做到课堂上能听、会说、认读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给学生充分的课堂阅读时间,使学生可以回答简单的英语问题。再次,在对于语法的训练时,老师应充分做好语法讲解和知识点的处理,主要是对例句的讲解,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例句语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

2.加强综合拓展

加强课堂阅读的拓展延伸,活跃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与能力。例如关于人物穿着的阅读课文中“TheirNewClothes”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服装SHOW来对“I’mwearingredshoes.”句型进行学习。通过复习旧的知识来逐步深入拓展,老师问“WhatisAnnwearing?”,并引入阅读课文的重点句型“Anniswearingredshoes.”。之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对该句型进行练习,如分组比赛、看图描述等方法,让学生生动熟练的掌握句型。之后进入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指出对方衣服的颜色,进行口头描述,并根据文章的句型写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阅读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同时又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并产生表达欲望,有效提高了其书面及表达能力。

3.适当设计阅读提问

在课堂阅读中,一定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提问,让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阅读,形成良性的英语阅读学习习惯。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突出实践性,如在上Alet’stalk的课程时,老师可以问:“Whatdoyouhaveforbreakfast?”学生回答完成后,老师继续将问题延伸:“Iusuallyhavebreadandmilkforbreakfast.Doyoulikebread?Wheredoesbreadcomefrom?”学生对于一日三餐非常熟悉,但是不知道食物是怎么来的,是从哪里来的。因此,可以将此问题导入课文,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学生“无心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