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精选(九篇)

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

第1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一、明确任务――二轮复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全面扫描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是把知识重组、归纳和综合的过程,即知识重组、构建网络,对重难点(主干知识)和主要能力点进行专题强化突破。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是主要目标。

二、专题设置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轮复习专题体系的设置,实际上缺乏权威、统一的构建,专题选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新课标高考重能力的倾向更为突出。根据考纲的要求,以核心知识为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即重难点知识+专项能力。此外,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保证专题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制订专题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有主干知识性原则、能力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等。

专题设置建议如下:

专题一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专题二地理位置判断及距离计算

专题三地球运动

专题四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判断及自然带分布特征

专题五水体和地壳地表物质运动及水利工程

专题六资源、能源问题及跨地区资源调配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问题及解决途径

专题八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区位选择

专题九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专题十世界热点地区焦点问题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专题十一中国区域发展特征和国土整治与开发

专题十二 高考题型分析及其解法

经过专题复习,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学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的整理和加工要做到以下具体要求: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5.比较知识异同,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包括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高考方向把握到位

高考方向,是二轮复习的指向标。准确把握好高考方向,在二轮复习时就能够确定复习重点,捕捉高考热点,找出第一轮复习的弱点,使复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深入钻研考纲,认真解读双基,积极关注变化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要深入研究考纲,明确知识范围、试题结构、能力要求及题型等。近两年考纲相对稳定,基本没有变化,高考命题应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分析高考真题,探讨命题走向

高考真题是《考纲》对学生各种能力要求的体现,也是准确理解《考纲》的最好“参考书”。在复习每一专题时,要了解本专题在高考中的考查情况,认真分析命题方式、特点及其规律,并由此确定该专题的复习重点,以做到有目标、有侧重地复习。

近几年的新课标卷, 题目灵活、注重能力,无偏题、怪题,题目难度适中。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人文地理分量有所增加,这也许是高考命题不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一个体现。出题频率高的知识点是:区位、农业、气候、城市、工业、河流等。

四、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一轮与二轮复习的关系

一轮复习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务求细密,以夯实基础。二轮复习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它以专题复习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也不能没有区分度。

2.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的关系

自然地理,充分理解原理和规律,把握本质,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文地理,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应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个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3.地理学科与热点问题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高考命题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牢牢把握主干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不要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强化读图抓共性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读图分析题所占分值比重一直很大。2013年新课标卷1“无图不成题”,包括地形图、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等共10幅,2013年新课标卷Ⅱ共7幅。

图形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或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第2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文地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15

地理属于高中文科专业,在高考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从历年的高考成绩来看,地理平均得分是最低的,有很多文科生,都是被数学和地理拉低了分数,所以提高数学和地理成绩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们来讲讲如何提高地理成绩,高中地理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很多人认为自然地理是难点,的确在学习上自然地理是难点,但是在考试中人文地理反而是最大的失分点,那么提高人文地理的得分有利于整个地理成绩的提高。那么人文地理在学习和考试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1.人文地理知识学习容易,活学活用难。人文地理知识都是一些易懂的知识点,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都能听懂,但是在考试中会给出一个全新的地方或事物让同学们去用人文地理知识作答,很多同学都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所以往往在考试时,人文地理都会失掉很多分数。

2.人文地理知识点繁多,难以准确记忆。人文地理是地理中最需要记忆的地方,一个小的人文知识点往往就有许多记忆的地方,所有的人文地理知识相加起来就是特别多的知识点,导致同学们在记忆时,很难将知识点记忆完整,这样在考试时就只有一个印象,很难将知识点答全,导致考试失分。

3.人文地理中有重叠部分,同学难以理解。在不同的知识点里却有相重叠的部分,同学们就会感到很疑惑完全不同的知识点却有知识点重叠,这让许多同学难以理解,从而导致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

4.选择题中,迷惑选项难以排除。在高考地理中有12道选择题,其中人文地理选择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导致很多同学都无法选出正确选项。迷惑选项和正确选项非常相近,一不小心就会选到错误答案,选择题失分会对总体成绩造成巨大的影响。

5.在综合题中,同学们普遍得分都很低。综合题是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结合,多数是简答题,同学们在做综合题时无法正确地去分析题目,在回答时经常答一些无用之话,很难准确精炼的作答。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从而提高地理成绩呢?

1.多做练习,将知识点在不同的题里运用,锻炼学生能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同学们才会在遇到新问题时,将所学知识运用正确。当然老师在选题时应该注意所选题目的代表性,没有必要去练一些没有用的题,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练习作用。

2.形成知识网络,与现实相结合,攻克知识点繁多的难题。由于知识点繁多,学生难以准确记忆,这就要求学生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来帮助记忆,同时将知识点与现实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当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而且能够将知识点记忆牢固。

3.对于知识重叠,学生们应该将有重叠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学习其相同和有区别的地方,用对比方法进行记忆。当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将知识点有重叠的地方提出来进行对比教学,解决同学们的疑惑。

4.选择题得分方法。首先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在进行判断时才能有正确的知识依据。其次,学生在作答时应该对题目和选项进行仔细分析,不能粗心大意,因为题目和选项中有很多的迷惑,一不小心就会选到错误的答案。最后,老师应给学生做一些典型选择题并进行分析讲解,把题目中容易出现的陷阱都进行讲解。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划出来,对题目中的“绝对”、“错误”、“部分”等关键词进行分析,不能被这些迷惑词所迷惑,这样才能将地理成绩提高。

5.综合题得分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么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是地理成绩是否优秀的关键之一。综合题同样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作答时,使用正确的知识点。综合题对题目的分析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抓住的题目的关键词,细心推敲,思考应该运用哪一部分的知识点来作答。其实综合题作答有一定的答题模版,学生应该背熟答题模版,同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综合题的练习,直到学生能正确运用答题模版到对应的题目。学生在答题综合题时,应该认真分析该题目属于哪种综合体模板,从而选对模板进行作答。

在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中,同学和老师应该不断合作,老师在讲解时应该抓住重点,把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繁多的知识点更有条理。老师在对人文地理讲解时尽量与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己建立知识结构,背熟知识点。在综合题答题模板运用时,切记不可乱用,一定要用到与之相对应的题目上去。老师让学生练题时尽量找一些典型题,并进行讲解,学生在练题和老师讲解时不断反思总结,争取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准确地运用到考试中。

学生在考试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审题,在做题中注意不要受干扰项干扰,使本应该做对的题目失分。总而言之,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应认真学习知识点,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及时复习,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马上去问老师,不要让自己有疑问;练题时认真对待,做错的题目在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讲,不断反思自己;在考试时仔细分析题目,选择题谨防迷惑选项,做综合题时不要答废话要用准确的知识去作答。

第3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

高中地理学案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方案,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把高中地理学案分成相互衔接的以下部分: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地理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精讲点拨的“导航器”。学习目标主要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的三维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2、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是地理学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精讲点拨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从学习目标中筛选出来的地理主干知识、地理核心知识点、地理知识的“生长点”或地理“十项能力”要求中的能力项目,是要求学生了熟于心的知识或能力。

3、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也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案中列出学习难点,有利于学生在依案自学过程中集中精力,知难而进,深入思考。难点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的了解确定的,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

4、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地理学案的关键部分,多以问题的形式表现。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以及重点、难点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尝试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回忆和调动运用已有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而让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首先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对于学习目标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易于理解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技能等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并且把问题答案思考结论写在学案上。此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已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

5、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是地理学案的总结部分,主要是在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的精讲点拨完成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来,一般以知识框架图的形式表现。知识体系的构建是让学生不断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梳理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6、习题检测

习题检测是地理学案中的反馈部分,其中习题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当堂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综合题甚至是往年的高考题。

7、反思感悟

反思感悟是地理学案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进行反思总结,是不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反思感悟可以是针对学习过程的,也可以是针对解题过程的,可以针对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针对能力的形成。在学案统一要求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接受,问题思考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学完之后的感悟各有不同,而这些感悟正是学生自己在求知过程中所发现的独特亮或所扫除的独特障碍,及时反思总结有利于查漏补缺和加快能力提升的速度。

二、高中地理学案设计策略

设计科学可行的学案是实施“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设计高中地理学案,要在七个组成部分的前提下,使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学案设计主要有九个策略。

1、目标化策略

设计地理学案,首先要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内容和高考考纲的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确切的(表述要具体)、真实的(可达成的)三维学习目标(即: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各项要求的表述要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掌握、理解”等含糊的用词,而要用“说出、说明、列举、绘制”等行为动词,使每一条学习目标都成为学生能够自我检查的命题。三维目标可以分别表述,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表述。学案中有了确切、真实的学习目标,学生的依案学习过程就能有的放矢。

2、问题化策略

学习过程部分实际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所以问题的设计就成为地理学案设计的核心。设计问题就是要把地理课程内容转变为探索性的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能力点呈现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阅读教材,调动原有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既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建构在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①符合地理课程标准;②能够反映地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③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鲜明的逻辑关系;④问题形式要多样化;⑤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⑥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具有思维训练价值。

3、方法化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地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地理”,即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因而,在地理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基础上,还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地理方法的指导,这些方法指导常常可以与问题结合在一起。例如以下问题就含有学习方法指导,“用列表法比较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用结构图归纳出本节知识”、“演示一年中晨昏线的变化过程,说明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等,这样能使学生在运用学案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

4、图表化策略

第4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习的基本工具,“教学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只有当合作者了解彼此的优缺点并能互补时,这种合作关系才能得到最佳发挥”。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优化教学行为,必须进行透彻的教材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地理课程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是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也是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对地理教师全面理解地理教学要求,明确章、节的教学目标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且它还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进行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应当重视课标解读,在当前“一标多本”教材的情况下,准确把握课标特别重要,也只有熟炼掌握课标,才能驾驭教材,完成高中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实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的整个知识结构体系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进行组织的,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教材包括3个模块。“地理Ⅰ”以自然地理为主,“地理Ⅱ”以人文地理为主,“地理Ⅲ”以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为主。选修教材包括“宇宙与地球”、“环境保护”等7个模块。熟悉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置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来理解。认识教材知识内容中各个知识点的地位、前后有机联系及其作用,才能从整体把握住各个知识点,深刻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容,深入浅出地组织教学,以利于教学过程的连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材的能力构成分析

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教师应立足于教材的知识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能力构成。

地理学习能力可以分为地理认知能力与地理核心能力。教师应在熟悉教材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分析教材的能力构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湘版)”一节教材,该节教材主要是通过自然带这一载体,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种差异性在地球表层的四种分异规律,以指导人们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阅读“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寻找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思考可以归纳成几大类,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总结自然带的分异有何规律?再引导学生寻找图殊的“点”,从而切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四、教材的表述结构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有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两种方式。活动性课文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活动”、“阅读”等形式。教师应当明确教材某部分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结合教材知识内容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一般叙述性课文,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性课文,则应根据其具体形式与知识内容的本身,作出相应的学法指导。“活动”多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阅读”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只有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一般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经验,确定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教材的知识内容及教学经验,确定教学的难点,为学生扫清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诸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湘版)”一节教材,纵观整节教材的知识内容,依据教材重难点确定的一般要求,可以确定教材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探讨人类生产活动的因地制宜。教材的难点:一是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二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因地制宜问题。

教材重点难点的分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掌控,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

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地理的必要目标。寓教于乐、寓德育于智育,德智、体、美、劳,相得益彰。教师应以具体的内容或某一课题为依托,充分发挥教材知识内容潜在的德育功能,明确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主要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价值观。诸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湘版)”一节教材,通过研读教材的知识内容,充分展开联想,就不难明确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 一是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二是初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材分析,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材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坚持总结教材的分析方法,才能轻松熟炼地驾驭教材,使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的效率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是对数学复习的一个总的任务,是数学复习可以顺利进行的导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地制定复习目标。复习目标要仅仅围绕课本知识进行,这是制定复习目标的基础,只有从课本的知识点出发,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其次,复习目标的制定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学生之间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差异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制定合理的复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的效果与效率。

二、夯实基础

不论是哪个学科,基础知识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对高中数学进行复习时,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基础,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是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与效率。高中数学内容多,而且比较乱,因此,要根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规律系统地进行总结,将基础知识有条理地梳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应用。基础知识的夯实离不开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只有真正地理解课本,才能活用每个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同时,还要及时进行检测,找出重点与难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更好地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三、注重学生对数学方法掌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高考数学不再是简单地对数学知识的考查,而更多地是关注对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检测。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方法的提高。但是,在复习中,很多学生往往只是为了高分,不注重数学方法的使用。其实,数学方法对考试非常有效。比如,在选择题中,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而对于应用题,要将其变化成简单的知识点的考查。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四、及时检测复习效果

数学复习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知识面广、难度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需要对复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这样可以更为明确地看出哪个环节掌握得不好,而哪个环节需要再加强复习。

周测、月测、单元测,这些都是为了检测与巩固复习效果而进行的,只有真实的进行检测,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检测要及时、独立地完成,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只有将平时的检测当成考试来认真对待,在考试时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教师要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总结,然后找出问题,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从而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数学复习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有些学生往往平时学习很好,但是一到考试由于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平时的联系当成是一次正规的考试,而将考试看成是平时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轻松、镇定地完成考试任务。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对试题的讲评要注重技巧

首先,是突出重点,数学复习知识面广,而且复习时间有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试题的讲评也要突出重点,对那些简单的题目点到为止即可,而对那些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重要的题目可以重点讲解,这样才能体现出做试题的效果。

其次,要对试题根据使用的数学方法以及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集中进行讲评,这样可以让学生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系统的复习。

第6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试题分析;地理教育;青海省;高考;主要特点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自身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地理学科以文科综合的形式出现。分析高考中地理学科的命题技巧、方向和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体系分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由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一卷的1―11题和第二卷的36、37,以及42、43、44中3选一为地理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56分。

1.试题中地理科学要素知识分析

在试卷中的以地图形式出现的知识类型,分别是⒍⒎⒏⒐⒑⒒36题,达到46分,和“气候”有关的是⒎⒏⒑⒒36⑵、36⑶、37⑷题,达到31分,涉及“地球上的水”知识点的是⒐37⑴、⑵,有18分,与“农业”有关的知识点是⒊⒋⒌题,分值为12分,涉及“工业”知识点的37⑶,达到6分,与“人口”的知识点是⒈2题,分值是8分,与“地形地势”相关的知识点是⒍36⑴、36⑵、题,分值达13分。

从试题的类型来看,该套试题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一样之处在与有了选做题,这也是新课改实施的情境下所体现的考试内容。

试题的内容是综合的,想要单一的区分出属于哪张类型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一道题可能测试是的是好多个知识点,即当一道题测试多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分别作了统计。该试题的必做题部分主要考核了地图、地形与地势、气候、地球上的水、农业、工业、人口。其中地图、气候知识所占比重高。从中可以看出该套试题抽样考察了知识点,并不强调知识点的覆盖面,重点考察了地理主干知识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试题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分析

本试题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分值为80分,人文地理知识分值10分。从中该套试题自然地理知识所占比例大。

3.试题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分析

该试题中中国地理占了108分,而世界地理占了12分中国地理知识明显大于世界地理知识。由此可见,本套试卷与区域地理紧密联系,地理试题直接或间接的以区域地理为素材,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

4.试题的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分析

表1 试题的地理感性与理性知识分析

从表1可知,该套试题考察了地理感性知识和地理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包括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地理数据。

地理感性知识考查了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地理分布,地理理性知识考查了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知识。该套试题测试了地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突出对地理理性知识的测试。

二、试题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表2 试题对三维目标的考查统计

说明在表5的过程中,加上了选做题三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套试题考查过程与方法居多。同时突出知识与技能,涵盖了一定比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要求考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地理分析、综合、归纳、概况、比较等逻辑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立意导向。

试题中对考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的技能进行了重点的考查,突出了地理学科以地图为载体的学科特性。

三、试卷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套试卷的特点

⒈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图为基础

本套试题共16个题,其中有7题中是有图出现,分别是1张图表,5张区域图,1张示意图。

⒉重视考察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整套试卷没有一题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而是要求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这也是体现新课标的内容体现。

⒊关注社会热点

地理试题联系着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如对农业“白色污染”的关注,环太湖泉水的污染。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1.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大胆创新。而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材中的活动题、思考题、阅读题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的导与学。新课程理念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即由主角变为配角,在教学活动中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让学生走到前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例如: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世界著名的渔场的分布及成因等重要原理和规律的落实,在课堂中让学生去主动地分析归纳,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高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使教学有的放矢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必须把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训练中。

1.紧扣教材,注重“双基”。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打好基础是搞好高三复习的关键,我们在复习中必须以说明为纲,站在高考层次上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即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以课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是在对课本内容的加工、组合和对课本的挖掘、引申的基础上并吸收鲜活的实际而命制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纵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概括与提炼,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和组合。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形成知识体系上下功夫。建立以单元或专题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做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信息,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取与题目的要求构成最佳组合的信息,优化做题过程。

3.立足能力培养,将其落到实处。在复习中应抓住两大环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对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重点要抓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因为读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培养。近几年的高考,重视考查地理思维方法,注重方法的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应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方法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以重要地理观念为主体,突出在知识网络高起点处,新颖不落俗套,但又遵循《考试说明》,贴近课本内容的试题。因此我们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突出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地理思维方法,每类题型及应注意的问题。

5.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考查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地理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识,用身边的知识推理相似的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课堂复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进一步完善“复习”的教学模式。高三复习的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学生学会上,以学法改革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复习的全过程。复习目标又可分解为知识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这是我们教师每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就更需要我们根据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很好设计教学。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是:①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②基本方法的体现及适度的联系、组合;③知识的连接、联系及灵活运用,知识体系的建立。

2.练习课的教学,建议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选好题,题目不能盲目地选用。更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要精选,要恰到好处,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真正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第二,讲解时,可采用“题意变迁”法,精讲一题,再由此题“变迁”。通过变换条件等,就变成了另外几道题。

第8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方法;策略

科学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这样,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听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探讨。

一、实现初中中考教学大纲的突破与创新

初中中考中的知识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些考点,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教学的内容,规定了教学的评价体系,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应该记忆,哪些知识应该领会,哪些知识应该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应该教育学生找准知识的定位,梳理知识的脉络,重视中考知识的总结和梳理、概括,补充没有提到的知识,因此,这样的中考复习方式才是最佳的复习方式。

二、把握内容,及时归纳,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脉络,学会灵活运用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涵盖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实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和地理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点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克服地理的缺陷,创造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重视地理位置的、自然等要素的结合。

三、掌握中考知识,科学高效地复习,教育学生掌握学习特点,分清学习的主次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复印中考说明,重视教育学生进行复习讲解,重视对考点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教育学生查找学习的疏漏,消除学生知识的缺漏区域。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地理教学的考点,理解知识,教会方法,教育学生掌握地理复习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系统拎清楚知识点,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掌握记忆的内容,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差题、偏题、怪题。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掌握考点,理解考点,详略得当地解决问题,主次分明地进行复习,掌握学生复习的要点,教育学生学会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生重视主要的考点,次要的内容简单粗略地看看,做到大致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学练习,实现多角度思考、掌握讲解、操练和考试的融合,帮助知识消化和吸收

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考试大纲,选择一些好的地理复习资料给学生练习和掌握,教师定期组织一些复习讲解和检查,帮助学生进行考试练习和考查的活动,教育学生深化地理知识,内化并理解知识,教育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理解,深化认识,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形成知识结构,教育学生学会训练,拓展知识,选择新颖的知识,涵盖更多的知识面,设计精巧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选择精当的内容让学生练习。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从一些材料,多个知识的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教学练习,重视教学分析,提高学生纠正错误的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在对待主观问题的时候,能够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学习的观点,科学分析问题,提高解答问题的精准性,教育学生科学地解决问题。

五、教育学生关注知识点,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分析热点问题,掌握教材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会科学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多看新闻节目,多看社会热点话题的节目,多了解书籍和报纸的材料,掌握一些国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学生政治和历史知识的全面融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搜集资源,了解环境,理解人口知识和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适应学生中考复习的需要。

六、提高学生地理中考的解题能力,积极鼓动学生主动学习

1.掌握解题技巧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选择题,简单明了地分析,了解涵盖的内容,拨开迷惑性的特征,排除容易混淆的答案,完整地回忆内容,直观地再现知识,综合地分析问题,加强训练,学会归纳和概括,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要点,学会开放性地解决问题,掌握解答问题的要点。

2.专心审题,理解题目

教师要组织学生审清楚题目的含义,掌握好的思维活动,重视从文字和图表,数据材料等方面掌握信息,重视把握词语的含义,理解题目的要求,重视加工、处理和分析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理解图画,掌握含义

学生应该理解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含义,看清楚图像,理解内容,分析图形中的含义,掌握各种条件,教育学生记忆学习内容,全面高效地理解图标,实现图像和文字的结合。

4.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构思解答问题的答案,叙述清楚题目的解题方法,解答的词语要准确,考好每一场试。

因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到了中考阶段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掌握好的方法,重视教学因素的综合,鼓励学生热爱地理学习,创造地理学习的条件,提高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实现中考地理课堂复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

目前全国使用的人教、鲁教、湘教、中图四个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差异明显,各版本教材中都有一些不属于考试说明要求考核的内容。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只能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复习。对考试说明删减的知识点,初中地理除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外的知识不再复习。最后阶段考试复习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考试说明,复习回归的是考试说明,而不是教材。

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

二、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高考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因此只要真正掌握好《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知识,就足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事实证明高考中真正使考生拉开差距的是中低档题。考生要考出高分,也要从中低档题做起。难题的得分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过分重视难题,忽视基础知识复习,造成中低档题的得分率下降,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因此,作业考试应以中低档题为主,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高考试题以原创题(新题)为主,不要一看到新题就觉得没学过,其实新题考的仍然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和原理,解答能力立意的试题,无一例外都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

基本题和难题所得的分数是等值的,不会因为难题多得几分而优先录取;基本题和难题所花的代价是不同的,保证基本题尽量少失分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保证难题不失分,只有极个别人能够做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要把啃出一道难题作为成功,要把基本题少失分、不失分当作成功。

三、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由于考试时间和题量的限制,命题必然会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复习时应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把四套教材的共性部分整理成复习讲义,让学生直接根据讲义复习,提高备考的准确度和效度。为了督促引导学生对这些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最后阶段教师可对整理的讲义进行系统全面的默写,通过默写进一步明确复习重点,发现复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确保主干知识掌握到位。

四、突出人文地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别占40~60%,但从新课程高考的实际命题情况看,人文地理的占分比重较高。自然地理考核内容难度大,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短期内成绩较难提高,而人文地理占分比重大,且多集中在综合题中,记忆性内容多,强化记忆对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大有益处,因此,最后阶段必须突出对人文地理的复习。

五、注重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常以中心问题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复习时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形成重点问题的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同时,要注意掌握描述和分析问题的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特征、水文特征的描述,气候成因、工农业区位的分析,通过掌握知识结构,掌握描述、分析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得高分、得满分。

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高考试卷中地图数量多,形式新、信息量大且比较隐蔽。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图像构建空间概念,理解概念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利用经纬网、海陆位置等各种方法进行空间定位,以免因定位不正确而导致答题偏离主题。

七、抓好热点知识复习

地理高考试题必然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嫦娥三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问题,产业转移、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问题、、黄岩岛领土争端问题为2014年高考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备考的过程中,选取地理热点问题时,要淡化事件的本身,挖掘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相关地理知识有机整合,并加以题型化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阐述现实中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八、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命题倡导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但其知识原理一般都来源于课本,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迁移来进行回答。复习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如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迁移到东亚季风气候、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的形成。把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整治迁移到山西能源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等,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试题虽然不会考到教材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注意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模型,注意不误答,漏答。如原因(自然、人为)、条件(有利、不利)、影响(正面、负面)等等,按模板归纳答题要点,答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克服不得要领的叙述,并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规范使用所学的地理术语,注意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坚决杜绝使用“大白话”式的语言答题。

九、合理处理讲练关系

要避免盲目追求大题量、高速度、快节奏的复习方式,精选试题,进行限时独立练习。以分单元(比较小的单元组合在一起)、分册练习为主,过多的综合训练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通过及时认真的批改,提高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加以弥补。根据考试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评。讲评要就题论理,明确错误原因,弄清问题实质。要善于小题大做,借题发挥。通过讲评扩大知识的覆盖面,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要注意对试卷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学生的听讲记录,以督促其认真听讲,认真订正。

十、看题与做题相结合

最后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当减少做题的数量,做到做题与看题相结合。对自己手头资料上的一些题目可采取看的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想要点,即想答案的要点;②对答案,即把自己所想的要点与题目的答案进行对照;③找差距,即找自己所想的答案要点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④析原因,即分析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所在;⑤理思路,即综合自己的思考和题目给出的参考答案,对答题思路重新进行整理;⑥忆知识,即回忆相关知识,归纳出其可能的命题趋势。加强对错题的研究。什么题目最有价值?自己做错的题目最有价值。原来会做的题目做对了,顶多称之为训练;原来不会做的题目现在会做了,才真正体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