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医学生职业规划书精选(九篇)

医学生职业规划书

第1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诊疗技术是灵魂选用教材较关键

学习中兽医的目的就是为了诊疗动物疾病,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动物病证治疗是中兽医学习研究的最终目标和中兽医各门学科的归结点,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浩瀚而宝贵的资料。在目前已经问世的高职高专教材均对病证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目的还是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应用,更好地理解中兽医学。

作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中兽医学,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应该按照传统分科模式教学较妥,我主编的《中兽医诊疗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规划教材,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二版、2012年8月第三版)就是在继承于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已故教授)主编的《中兽医学》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87年5月第二版、1979年7月第一版)内科、外科、胎产(产科)、幼畜四科基础上增加温病、虫证两科(合并胎产、幼畜两科)并侧重犬猫病证,由于中兽医内科是中兽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还按照犬猫、猪禽、马牛顺序进行病证介绍,同时简略介绍了各分科发展历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兽医学,提高大家对中兽医学习的兴趣。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已经公开出版的各种层次《中兽医学》教材中均有内容,如高职高专教材《中兽医学》(“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8月、2006年8月第二版、2014年8月第三版)、《中西兽医结合应用技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4月)、《新编中兽医学》(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部兽医局推荐精品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中兽医防治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2012年2月第二版)、《中兽医应用技术(中兽医学)》(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2010年11月第二版)、《中兽医》(高职高专“十一五”系列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中兽医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3月、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宠物中医诊疗》(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本科教材《中兽医学(精简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1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三版、2011年6月第四版)、中职中专教材《中兽医学(中兽医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2月、2009年4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中兽医学》(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8月、1995年10月第二版;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涉及病证的教材只有内科、外科两种三本,即中兽医专业教材《中兽医内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8月;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6月、1998年5月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中兽医外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9月)、《中兽医外科及伤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

此外,科研院校编印的病证中兽医防治专著也值得参阅,个别虽然出版时间相对较早,但中兽医特点相对较强,如:《中兽医诊疗技术》(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技术员培训教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7月)、《中兽医诊疗手册》(金盾出版社2006年3月)、《中兽医治疗学》(农业出版社1963年1月、第二版1972年7月)、《新编中兽医治疗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12月)、《中兽医临证备要》(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中兽医临证要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5月)、《实用中兽医诊疗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6月)、《家畜常见病中兽医诊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9月)、《中国兽医秘方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8月)。

初学者,建议首选中职教材(浅显易懂),有一定基础后才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侧重操作技能),如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可购买本科教材(理论较强)参考。执业兽医资格应试者,首选中国兽医协会当年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在四五月公开发行,一般分上下两册),因每年需按照新的要求(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兽药使用的变化、考题的侧重变化等)进行适当修订,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均出自该书。笔者浏览了农业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历年印发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学部分相对稳定:2014年版与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相比,内容完全一样,考试均涉及中药151种、方剂54个、常见病证10个,与2009年版相比,针灸方面虽然少了猪的常用穴位及常见病针灸处方,但方药方面已全部覆盖。纵览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书籍来看,中国兽医协会依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兽医全科类)》被确定为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唯一指定用书,部分出版社联合有关院校兽医专家根据此书衍生了许多辅导用书,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用书总计10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分上、下两册),并且针对不同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按照系统复习、强化弱科、考前冲刺、考前模拟四个阶段进行分类,紧扣新考纲的变化,每本用书均有防伪标识;其中《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单元强化自测与详解(临床兽医、基础兽医、预防兽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均随书赠送考前冲刺模拟题和培训视频。化学工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必备丛书共计5册,其中《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关宝典》三册(临床兽医学部分、基础兽医学部分、预防兽医学和法律法规部分)和《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在已出的辅导用书中,题解类占了很大部分,其中以陈明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本为主,2014年就有5种:《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前自测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真模拟标准试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7天考点速记本》(中国农业出版社)。此外,还有孙卫东(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化学工业出版社)、孙永学(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化学工业出版社)、刘娟、黄庆洲(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主编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解析及考前冲刺练习题》(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几种。

第2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中医院校 学业生涯 规划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75

大学是从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的重要时期,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综合本领,这样在走向社会后才能成为合格的白衣战士,才能成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理念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 我国研究学业规划的专家张恒亮于2004年出版了《策划未来学业规划》一书,提出了学业规划的概念,明确了其意义。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含义,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在大学期间进行的科学的筹划。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对自身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评估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来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此制定在校期间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按照规划方案来严格执行的过程。

2 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中医院校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较其他院校还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2.1 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学制上面,医学专业的学制为五年,外语班六年,本硕连读是七年,所以按照传统的四年制来规划大学的学业显然是不合适的,再加上其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所制定的学业生涯规划都将是不同的。

2.2 时限性

中医院校的学制要求学生要在各个学期各个阶段依次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数种课程和技能,课程之间皆有承接、前后连贯。如果在学制要求的时间内,未能完成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将会对下一个阶段学习的课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系统的中医知识体系。

2.3 实践性

与其他院校相比,中医院校的专业实践性都非常强。因而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临床技能,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付出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和练习。在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重视并安排用于实践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3 中医院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3.1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医院校的学生大多希望能够留在大城市和大医院中工作,从而形成了大多数毕业生为挤进大城市大医院争得头破血流,而基层医疗机构被遗忘在角落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加重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在中医院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有效引导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为社会不同岗位提供合格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提出“学业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上学期间认清自己,明确自己以后事业的目标,并为之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1]现在,中医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质性的帮助。

4 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因此,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建立起一个学业生涯规划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在这里主要结合中医院校自身特点阐述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五大步骤”:

4.1 自我评估分析

自我评估是学业生涯规划过程的第一步,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大多数人未来的目标是要做一名好的中医大夫,也有部分同学学习中医并非本愿,将来打算从事其他方面工作。这时,正确的价值取向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能有较大的成就,多是因为其进行了准确的自我分析和评估,从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4.2 环境因素分析

目前一线城市中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中医市场也已接近饱和,而二线城市和基层医疗机构则是求贤若渴。因此,学业生涯规划需要对社会环境、职业或行业人才需求、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对行业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结合自己收集的其他信息,对比目前行业情况与自己以后参加工作可能遇到的情况,找到自己学业生涯规划的努力方向。

4.3 确立目标分析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设定了未来一两年内的具体目标的职业规划者,要比那些没有具体目标的人乐观得多[2]。中医院校学生的目标可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人生过程,必须把它逐步分解细化成各个小的阶段性目标,即中期和短期目标。

4.4 制定实施方案

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里学习是指广义上的学习,既包括书本上的知识、专业技能等,也包括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实施方案要以在校期间的学习为主,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各项活动,有机会最好能到医院、药厂等地进行观摩和实践,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穿。

4.5 反馈评估分析

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中医院校的学生的这个动态过程更突出一些,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评估可分为周评、月评、学期评等几个阶段。只有不断寻找差距,并及时进行修正,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学业的总目标[3]。

参考文献:

[1]倪晓红,刘国仕.浅议大学生学业规划[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8(26):53.

[2]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29.

[3]唐瑶,魏学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之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75.

第3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一、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创建学习型医院的认识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成立领导小组。各科室按照总体安排, 制订科研、业务培训计划。要求每位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 制定“个人自学计划”。做到全院有规划、科室有安排、个人有目标。

2、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规章制度。制订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医院政治学习制度、科研管理办法等各类学习培训规章制度, 加强落实岗前培训制度。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建立职工学习培训激励机制。制订职工政研论文奖励规定。鼓励职工参加后续学历学习, 给予学费报销。建立职工学习档案, 记录职工学习培训过程, 包括学习简历、学习登记表、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建立学习成效与评先选优相结合的机制, 把科室的学习状况作为评选优秀科室的必备条件, 把职工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学分作为晋升、晋职、评先选优的条件和重要指标。激发职工学习愿望, 增强学习动力, 保障学习的有效推动。

二、营造氛围, 多重保障, 保证创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1、大力宣传, 营造学习氛围。通过横幅、宣传栏、板报等形式, 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局面, 将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订教学培训经费使用管理法, 资金专款专用, 逐年加大培训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 保证教育培训活动顺利进行。

3、建设高素质施教队伍。医疗科秘书、护理带教老师、健康教育联络员, 以及邀请外来专家, 形成一支实力强、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带教团队。

4、配置设施, 巩固阵地。医院报告厅是教育培训基地, 用于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活动。图书馆有业务书和文艺书近2万册, 定时更新图书。购买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书籍软件、全国外语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职工可进行网上查阅。每季出版《医院报》, 及时报道职工爱岗敬业、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例, 成为促进职工学习及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有效载体。

三、创新形式,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1、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全院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开展“医院好人好事”、“职业道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邀请专家举办“打造高绩效团队”专题讲座;举办“寻找身边的楷模”主题演讲比赛;组织职工组织学习党的十精神;开设网络《道德讲堂》、《身边的雷锋精神》、《锦旗之家》等栏目, 统一职工价值观,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 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2、加强职工业务学习:采取“请进来, 送出去”的方式, 加大职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在院内举办“加强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培养”、“医学论文书写格式”等各类专题讲座;举办“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医保政策培训”等业务培训活动;举办“安全型留置针操作竞赛”、“临床护理带教老师PPT授课竞赛”等技能操作竞赛;举办抗菌药物考试、突发事故与灾害应急演练等学习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 增强了职工的岗位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3、注重中青年骨干培养。医院选派医护人员赴国外及北京、上海等地进修, 积极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强化团队合作, 通过跨科室、跨支部合作共同完成有意义的工作, 实现共同学习, 共同交流, 达到共同进步。

四、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 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1、加强人才建设, 加快科研创新。用适度的倾斜政策加速学科带头人和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 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开展“节能减排, 我为医院献计策”等活动。充分推进本院业务人员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优势, 将服务延伸到院外。医院长期结对帮扶下级医院, 为他们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帮助。举办 “造口人士联谊会”、“慢性病健康讲座”、压疮小组进社区传授压疮预防知识等各类社区活动。到养老院、山村等地进行义诊活动。义诊、讲座等惠及上万群众。

第4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我院在加大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扎扎实实贯彻了上级党委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并经过健全的制度措施和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有力的促进了我院的计生工作,保证了计生工作制度的落实,医院连年获得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为提高全院干部职工对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我们经常利用院周会以及每周一晚上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科普知识.人口理论等内容,在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利用黑板报.刊版.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在全院形成了浓厚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不仅明确了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懂得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提高了计划生育应知会率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到目前医院没有一人违犯计划生育政策。

二.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为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医院党总支始终把些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职能科室主任为组员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医院根据有关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制定了医院《计划生育规定》,为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院长与卫生局签定了计划生育合同书,并指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并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主任靠上抓,党政工团一齐抓的网络管理体系,保证计划生育工作落在实处。

三.努力做好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工作。

首先,为了堵住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的发生,我们组织妇产科和超声科的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了《山东省终止妊娠的规定》.《母婴保健法》等内容,使他们明确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增强这项工作的透明度,我们将《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规定》制成刊版悬挂在妇科门诊.妇科病房和超声科的醒目位置上以方便群众监督,由于我们措施得力,目前没有发现一例违犯规定现象。第四,为了加强医院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与管理,我们为全院妇女办理了“透查妇女登记表”已婚育龄妇女档案及常驻人口信息登记表,并做到每年的月份和月份对育龄妇女进行两次透查,对停薪留职的妇女经常写信和派人了解情况,从而使违犯计划生育工作的死角及苗头及时得以解决。

由于我院制度落实,措施得力,使我院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率.节育率和统计准确率均达100%。

医院计生工作状况报告两则(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报告)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由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也就凸现的尤为重要。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公民的生殖健康权利,我院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并且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现将我院多年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院是持有国家颁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并且符合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设置标准。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妇产科临床医务人员,都具有执业医师或护士资格证书,都经过计划生育专业的正规培训上岗,并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国家有关护士管理的规定。

二、我院自年以来从未进行过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并且严格将计划生育手术控制在上环术、取环术及人流术,未发生过超范围的计划生育手术行为。而且在计划生育手术方面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

三、我院在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坚持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并且手术室及器械消毒严格,各项指标全都合格,保证了受术者的安全。

四、在病历书写方面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达到了档案室存档的标准。

第5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1.1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出系统谋划和周密部署。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深厚的民生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对振兴发展中医药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怎么看中医药、怎么定位中医药、怎么发展中医药、如何保障中医药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发展和完善了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思想宝库和理论宝库。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规划。《中医药法》也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服务群众健康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这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2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和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健全医教协同机制,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中西医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基层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刘延东副总理也强调,要把质量作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突出医教协同,健全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在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座谈会上,刘延东副总理指出,中医药高等教育要以人民健康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拓展多元社会服务,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努力办出“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这些要求,为医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医药教育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

1.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政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突破口。2014年,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作出专门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018年在天津调研职业教育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也有广阔空间。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都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新的目标。

1.4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虽然中医药职业教育虽然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当前中医药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中医药职业院校面临的转型发展难题也亟需搞好顶层设计,尽快加以破题。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渐停中职,调控高职,发展本科”的思路,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届时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确需举办的,实行先备案后招生。同时,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目前,中职还有29所学校备案招生中医类专业,高职高专有40多所学校开设中医类专业,学校面临着停止中医类专业招生和缩减招生规模的问题,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内部以及和其他职业类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将日趋加剧。因此,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落实新时期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要求,抓住制约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产教融合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着眼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强调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培养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扎实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陈宝生部长作工作报告,并制定了新一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形成了“奋进之笔”任务书,明确了教育奋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中医药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结合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

2.1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从总体要求到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1]。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措施作了明确规定。党的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中,完善体系是制度设计,而完成这一制度设计任务的抓手,凝聚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就中医药职业教育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

2.1.1定向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2015年5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免费医学生分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种,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和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岗位。以山东为例,山东省卫健委2017年主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工作,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三所委直属医学专科学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人才的通知》,明确规定,免费培养专科层次、自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学生,并要求各学校与各市、县(市、区)卫健部门相互主动联系对接,结合当地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需求,探索实践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1.2建立二级学院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应在校企合作方向班、订单班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型升级校企合作模式,与合作基础牢固、行业优势突出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按照“共建学院、共用资源、共同管理、共育人才、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共赢成果、共谋发展”的原则,建设混合所有制特色二级学院,并通过选派优秀教师与业务骨干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研发、技术援助、学术研讨等,以及企业投入资金与设施设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标准、选派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校企双方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通”,打造校企合作共赢、共生共荣的共同体。

2.1.3校企联盟“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种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但是长期以来,校企合作方面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高职高专院校从就业等因素考虑,普遍重视校企合作,但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缺乏自身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而企业又顾虑学生经验不足、回报企业能力有限、工学矛盾突出等原因,普遍缺乏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耐心与主动性,校企之间还没能形成深层次的利益共同体。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直接瞄准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瓶颈”。学校应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同时,应主动探索和企业的“方案共定、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紧密型合作方式,比如开设“冠名班”“方向班”等,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1.4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是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现代学徒制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高校现代学徒制在育人环节上要以校企共同为主,教学环节以教师和师傅双导师式教学模式,学徒身份为企业员工和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等要求[2]。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模式,是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由校企双方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校企密切合作,形成“教师+师傅”的职业教育新资源,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搭建平台,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缩短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适应期,为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实用性。教育部自2015年起,已经分三批布局了50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其中,院校牵头的占了较大比重。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应通过探索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各专业群与企业(医院)合作,根据健康服务业特点,以“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源建设与共享相结合”为原则,探索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不断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2.1.5成立全国中医药职教集团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逐步显现。实践证明,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治理能力,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健全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的有效途径。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实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示范项目,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院校、企业、社会办学机构建立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院校类别界限,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筹建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全国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2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健康服务业不同层次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科学制定各专业及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等多层次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辟“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贯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搭建中医药职业教育立交桥,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人们对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限制的顾虑,让中医药职业教育更加融通,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升学通道越来越宽广。

2.3优化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坚持立足行业、科学布局,按照“适应市场、动态调整、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常态化的专业跟随产业发展调整机制,实现学校专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同频共振,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良性互动。

第6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医学类专科学生的就业不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影响医学类专科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但医学类专科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一个系统的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加强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医学类专科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是各个医学类专科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1、 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受到各个医学类专科学校的重视,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1.1对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有偏差

当前,很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表现为:(1)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等同于就业指导,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增加学生的应聘技巧,帮助学生找到工作;(2)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仅仅局限于毕业生,想当然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毕业时进行也可以;(3)认为医学类专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医学类专科学校的责任,从而忽视了社会机构在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1.2师资队伍专业化不高

为了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建设,增加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水平,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国于一九九九年制定的《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把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资格分成了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员、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等四个等级,并且纳入了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实施准入制度。但是目前我国的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很多学校的职业指导师主要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系部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组成,师资队伍呈现多样化,而且其中专职教师不多,兼职教师多,形成就业指导课成摆设、就业指导教师多为“杂牌军”[1]。虽然这样能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对医学类专科学生进行多方面指导,但也造成了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整体欠佳及针对性不够强,从而直接影响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1.3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各个学校自己组织和实施。在开展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为对职业生涯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与之相对应的以课堂授课和讲座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也以课堂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研究、校外考察、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实践环节,同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而使得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够强,实际效果欠佳。

2、 加强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2.1 正确认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正确认识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做好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引导医学类专科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从而做出其最好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2]。它包含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提升、职业生涯意识的培养、职业生涯定向的引导和自我职业潜能的分析、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等内容。其可以帮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2.2 需要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不断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和医学类专科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从而对从事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首先要具有专业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其次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忱服务的意识。学校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的创新,从而打造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3 打造全程化教育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学生刚入校后,还处于适应期,在这个阶段内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还没有足够的认知。在这个时间内,要通过简要的专业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学习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将来的走向,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形成最基本的职业认知、职业评价和理想。从而完成自己的初步职业目标的设计。到了大二的时候,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充分的认知,这个时候要指导他们利用测试系统认真的分析自己的性格、职业取向等,比较准确的了解自己,对其原来设定的职业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毕业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明确的职业意向和比较充分的职业素养,此阶段可通过专项咨询、主题班会、校友座谈等方式,让毕业生充分了解到就业形势、就业方式、就业渠道等,清楚就业程序和就业油管道手续的办理,以及遗留问题的处理等,从而提高对各种就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的能力,选择最好的就业渠道。

2.4 建立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

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的素养不仅仅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形成,而且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升。因此,建立医学类专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和社会,寻找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2.5 搭建多样化的教育平台

医学类专科学生都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如果学校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校,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在充分发挥本单位内部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的通过多种方式与相关单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医学类专科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以充分的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定期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等。(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第7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89-03

一、临床专科生就业现状

以2013届临床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我院2013届临床专科毕业生共223人,其中临床社区方向191人,临床预防方向32人。截至今年九月份164名学生就业,其中72人考取专升本,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有23人,在医药企业的有32人,在事业单位29人,其他单位的8人,就业率为73.5%,95%的同学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通过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提高学历水平是临床专科毕业生面临的两个任务。毕业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不同选择。已经就业的学生,有的一边积累工作经验,一边认真准备助理执业医师考试。有的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参加成教临床专升本的学习。还有的暂缓就业,全力以赴认真准备助理执业医师的考试。

二、临床专科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据查阅相关信息得知,自2004年我国第一批医学速度类本科、专科扩招起,医学生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下占了61%,目前多数医院偏重招收研究生或持有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证、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且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因此,接收临床专科生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只有乡镇医院愿意招收临床专科毕业生,自身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处于医疗“金字塔”底端的临床专科毕业生,在缺乏从业经验、学历水平毫无优势的情况下,就业较为困难。

(二)招聘单位医疗条件有限,待遇普遍偏低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选择偏差严重,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缺医少药,而城市和大医院竞争激烈。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使各大医院、医疗机构的自增加,加之可供选择的医学毕业生增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大部分的医院为了提升员工质量,把门槛都提到了硕士以上。除了一些县级医院还招收本科生外,只有乡镇的卫生院愿意招收临床专科毕业生。但是,乡镇卫生院生活环境一般较差,经济待遇不高、医院设备不齐全、自身发展前景和人才成长环境机制欠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专科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即使有毕业生选择留在那里工作,一到两年后,通过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还是会选择离开,到条件更好的医院再就业。乡镇医院医疗队伍人员流动比较大,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就算培养出了自己的骨干队伍,到头来也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三)就业观念落后,错失就业机会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医疗人才已趋于饱和,对临床医学生尤其是专科生的需求几乎为零,但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依然集中在这些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农村、边远山区在职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在县及县以下乡镇医院,对临床毕业生需求旺盛,但由于工作、生活和业务更新条件相对较差,很多临床专科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以海南本地的医学生为例,他们大多不愿意离开海南到外面的医院就业,在本省只考虑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医疗机构,即使有医院需要临床专科毕业生,往往招聘单位的“热脸”还是贴不到“毕业生”的冷屁股。

(四)各种民办医疗机构社会认可度低,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够

长期以来,各级公立医院一直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传统渠道。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 “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内容,极大地鼓舞了一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到目前为止,新型的社区医疗、专科或特色民营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保险等衍生领域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旺盛。因此,这些民办医疗机构及衍生领域对于临床专科毕业生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毕业生对此类单位的认同度不高,认为工作不稳定,很少愿意去这些机构就业。

(五)高等学校就业引导不足,临床专科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对于临床专科生针对性不强,缺少寻找工作技巧方面的培训,对于如何搜集招聘信息、如何与招聘单位沟通、如何确定自身的就业方向、如何筛选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位等能力的锻炼严重不足。按照以往的经验,临床实习还没结束,许多用人单位就一早来学校举行综合或者专场招聘会。很多实习生都在其他市县实习,有的路途遥远交通甚为不便,有的实习点管理严格难以批假,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参加招聘会,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能否就业主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很多临床专科毕业生理论基础不扎实,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不强,致使自身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失利。甚至有个别同学,即使找到工作,但与患者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最终丢掉工作的情况也是有的。

三、提升临床专科生就业能力是根本

归根结底,要想解决临床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毕业生才能满足招聘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大学三年是临床专科生集中学习的最好时间,基本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但是,临床专科的时间只有三年,其中两年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入医院实习。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很多重要的知识未能展开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再加上好多同学要参加专升本考试,更没有心思认真复习过去所学过的知识,也没有时间投入到临床的实习中,仅仅把精力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复习上。实习主要是各个科室的轮转,每个科室一个月左右的学习时间,实习生逐渐熟悉科室情况后,又马上转到另外一个科室,走马观花似的走一趟获得的只是感性认识,动手机会和参与手术的次数都是不足的。

国外培养一名医生的时间一般都很长。以美国为例,进入医科学习前需完成1学年生物学课程,2学年的化学课以及1学年物理学课程。所学课程学习都必须包括实验课。经过上述学习拿到学士学位者可以申请进入MD学位学习,学制4年,修满临床前课程及临床课程学分方能毕业。若要成为合格医生,在取得MD学位后还需通过美国医科执业考试(USMLE),才具有行医资格,此时为通科医生。总共加起来需要将近10年时间。由此看来,从临床医学学科本身和医疗机构对临床医生的要求来看,目前临床专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无法达到,这是造成就业困难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国家政策,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规范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辅导,指导学生就业。高校的教育功能所发挥的空间只放在学校这个点上是很可惜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一个体系,与社会这个点连接起来拉起一条线,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成一个面,那么高等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将变得更强,这个教育体系应该促使临床专科毕业生寻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密切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继续教育助推力提升他们的上升空间。2011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设立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的意见》,规定,“3+2”模式为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以上政策的颁布不难推断出,未来城乡地区对全科医生的需求量会持续升高,况且临床专科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渠道就在乡镇一级,就业岗位的增加正好解决了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层培养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的合格的全科医生,从而为实现全科医生制度做出应有贡献。

四、提升临床专科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依托国家政策,输送合格人才

根据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海南医学院获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对2013级新生正式启动并顺利实施中。以海南医学院为例,作为海南唯一一所医学类高等学府,承担着为海南本土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任,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要求,为全面建设海南全科医生制度而努力。因此,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加入培养全科医生制度的计划当中来,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争取获得试点高校资格,为本地区的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添砖加瓦。

(二)明确培养目标,加强职业辅导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的意见》中: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3+2”(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要求……培养大批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根据《意见》要求,“3+2”项目培养目标是:主要为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兼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因此,新生的入学教育必须把成为全科医生的目标根植于每个同学的心中,让他们明白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不是一个模糊的医生职业或身份,而是一名扎根基层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明确培养目标之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都必须围绕培养全科医生的目标进行,从教授知识到培养技能都要根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和《全科助理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制定培养方案。开展针对临床专科生的职业辅导,包括的内容有大学生健康就业观念的树立,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设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定位和计划,解决信息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困难,搜集就业信息、评估招聘单位的能力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塑造人才

按照“3+2”项目的要求,临床专科毕业生在接受三年的专科学习之后,再接受两年的全科医生培训,并且通过职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者,由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统一印制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海南医学院结合本省实际及其他相关政策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把“3+2”项目改造成“3+3”模式,从普通高考招生,先接受3年的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之所以把后来的两年教育延长为三年,主要是把普教专升本和成教专升本教育融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延长教育时间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这种改变的初衷主要是考虑到临床专科生对于提高学历的需求非常强烈,两年的全科医生培训跟专升本学习在时间上有所冲突,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选择上的两难境地,顾此则失彼。

为了解决提高学历水平和接受全科医生培训之间的矛盾,海南医学院创造性地把“3+2”模式调整为“3+3”模式,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教育计划、受教育者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3+3”方案的制定可以帮助临床专科生实现五大证书目标:1.普招专科临床医学毕业生书;2.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和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4.普教专升本毕业书和医学学士学位证书;5.成人教育专升本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证书。通过六年的学习,临床专科生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专科学历,同时还具备专业的全科医生技能,具有助理执业医师的资格,就业能力被全面的提升。

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转变思想,发挥创造性思维,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的塑造人才,以成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提升发展空间

学生干部一直是招聘单位重点考虑的对象,之所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的能力更强,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想品质、领导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拥有较高的英语、计算机水平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也成为毕业生凸显自身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和保健按摩师等证书,都能引起用人单位的特殊兴趣。所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其他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只有全面的提升临床专科生的综合素质,他们在未来的职业中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临床专科生能否顺利就业,除了客观条件和自身原因,最重要还是高校的培养。临床专科毕业生必须通过提高就业能力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提升就业能力关键要依靠高校的培养模式。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重新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科生的就业能力,改变他们的就业难问题,同时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从而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为尽快建立我国全科医生的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

第8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下,连年的扩招使医学院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就业体制也随之改变。此种形势下,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难度也很大,使得医学院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医学生必须尽早树立“职业生涯”的概念,明确、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清楚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就业和职业生涯问题,以便顺利就业。

1.医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医学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工作,因而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较高。从目前医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专业性强,学习任务重,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是医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学习特征作用下,要求医学生具有坚毅、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而不断努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生应正确、客观地认识医务工作者这一神圣职业,辅导教师要明确这一职业教育的特征,以此设计辅导计划、安排辅导课程、确定辅导目标,在此指导下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进而使其尽快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2.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特征

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学习既有其基本特征又有着自身的个性化特征。为了提高医学生就业率,应结合其学习特征构建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依托于医学生学习特征建立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应与医学生学习特点相符合,具有专业性的特征。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必须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应符合医学生学习特点,否则将会脱离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习教育脱节,反而消弱了职业生涯辅导的作用;针对医学教育的专业特性,开展符合医学生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的生涯辅导工作,有目的性的帮助医学生端正职业理想,塑造职业特质,提升职业技能,为实现个人生涯规划提供助力。第二,全程性的特点。部分高校开展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般只针对毕业生,并不是一个全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过程。其实,学生进入大学即选择了所要从事的专业和职业,为了实现这一职业理想,应在一接触时就安排好自身的学习计划及职业规划,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实现职业目标。所以说,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从始至终地贯彻于医学生的整个职业学习过程,有着全程化特征,是一个终身、不间断学习的过程。为此,医学院应结合此种特征增设职业辅导课程,不应只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此项工作;第三,应与社会、医学需求相适应。走出校门的医学生要想尽快被社会大众、各种医疗机构所接受,其所接受的职业辅导应满足社会、医疗机构的要求,脱离了实际需求会降低教育效果。

3.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内容

3.1设置适合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征的课程

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门关乎于学生未来就业的专业学科,为此,应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对医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在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下,辅导课程设置上有了具体要求。第一,职业课程教材应是医学生需要的。目前,医学院校所采用的职业课程教材大多是针对毕业生设计的就业指导书籍,不符合全程化辅导模式的需求。为此,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运行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课程教材辅以支持;第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辅导课程。如果将教材比作为基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就是全程化职业辅导顺利进行的动力,因而,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开始前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部分医学高校虽然开设该课程,但大多针对毕业班学生,且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课程大多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并不能真正符合学生的所需所想,因而效果欠佳。应将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纳入学生的教学方案,成为必修课程中的一个科目,采用学分制管理,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3.2聘请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当前,各大高校生涯指导教师大多为兼职人员,专业化水平不是很高,难以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深度要求。为了使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高效、稳定运行,需要有专业化的指导教师辅导医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为此,医学院可以聘请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提高职业教育效果。

3.3建设多样化的实践基地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教育活动,不仅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配置专业化指导教师,还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多样化的实践基地,用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验证指导教育的效果,利于提出调整计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

4.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升入医学院校前,许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深入,大多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为了将这一兴趣真正发展成为未来职业,医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结构正规的、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提出,可以在整个学习期间帮助医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准备。

连年的扩招使医学院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适应医学专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提出,可以帮助医学院校提升就业工作的主动性,推进学生工作的开展。

5.结论

与高中时期相比,大学时期接触的知识有着明显区别,医学专业这项特点尤其突出。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基础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各种临床操作,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才可能具有一个合格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为了帮助医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应对其进行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使其组织设计符合医生职业特点的学习规划,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吕军战,高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4).

[2]符崖.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的中医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中医教育,2011,(01).

第9篇:医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创建学习型单位 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市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素质工程”的工作目标,根据区文明办、区总工会的要求,按照黄卫党(2003)4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市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素质工程”的工程目标,积极有效的推进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培育学习型职工的创建全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 1、建立推进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2、由医院工会,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考评; 3、党组织负责学习动员、计划协调、检查考评、典型宣传和*理论学习的具体组织实施; 4、行政部门负责职工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学术交流、学历教育等业务学习培训的组织实施; 5、工团组织主要着眼职工和团员青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负责工会会员,团员青年,组织学习和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读书求知、文体活动等多形式的创建工作。 (三)丰富学习内容,整合学习资源。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继续把推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提高广大医务职工思想素质作为创建学习型单位的首要任务。 2、加强能力和素质建设,把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广大医务职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作为创建学习型单位的重要内容。鼓励职工根据专业、岗位需要和自己的特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帮助他们通过岗位培训等方式获得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广大医务职工的科学知识素质。继续改善医务职工的文化和专业结构,特别关心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一线职工,鼓励他们坚持业务时间在职自学获得学历证明和岗位职业证书,提高他们的择业竞争能力。 4、加强卫生文化建设,提高医务职工的道德情操修养。继续采用读书活动进单位、进班组、进家庭、进双休日等形式,推进体现以人为本、以医院“六化”活动为载体的卫生文化建设。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运用多种渠道全面提升卫生文化建设的内涵。 5、整合各方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医务科、护理等职能管理部门作用,内外结合,组织业务讲课、业务部门联合查房,发挥开放型的学习互动作用,形成多方面共享的教育体系。 (三)健全工作制度,增强学习动力。 1、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创建学习型单位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班组、个人,并列入科室、党支部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中。 2、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改善学习条件及环境,从人力、财力、(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职工教育经费)物力上做好保障工作。 3、建立和完善学习型单位创建和个人学习成果的考评制度。把学习成果纳入评审文明班组、先进支部的重要依据,把个人学习成果与职务聘用、职称评聘、晋升、提拔任用、奖惩密切挂钩,充分调动各类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创建学习型单位,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医院 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医院将通过完善各类制度,把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纳入民主管理范围,作为院务公开内容之一,以制度规范各种学习行为,确保医院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