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第1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2007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日益临近,工商银行的综合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全行以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为目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努力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我行的信息化建设将紧密围绕全行的工作重点,突出"安全、发展"两大主题,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的力度,以安全生产运行为核心,大力推进全功能银行系统开发,优化生产运行和应用研发体系,完善信版权所有息科技治理机制,以高度集成的技术平台,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系统服务,推动全行金融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再造的进程。

(一)2007年科技工作重点

1、大力提升生产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全行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进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建立全行集中的主机核心业务生产运行体系。

2、确保按计划完成全功能银行系统2007年版本的开发和投产任务,实现国际业务、牡丹卡、会计核算、网上银行等业务应用的新突破;深入开发信贷管理应用,加快电子银行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加强网上银行与柜面业务两个平台的互通;拓展海外分行业务系统功能,实现境内外业务联动。

3、系统整合科技资源,优化科技体系架构;完善科技治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加总行直管科技人员数量,壮大总行管理的产品研发人员队伍。

(二)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规划

根据工商银行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目标和基本任务,我行信息化建设到2007年末,建立满足我行经营管理需要、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准的信息科技体系,全面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推动我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根本转变。

1、全面完成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形成高度集成的信息处理平台,把全行生产运行管理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保持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2、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实现全功能银行系统整体功能的应用,使其成为满足我行竞争需要的、具有国际一流业务和技术水准的业务处理系统。

3、架构功能强大的数据仓库,建立集及时反映、经营监测和决策咨询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全行经营管理的全面升级。版权所有

第2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一、领导重视,信息化工作摆上日程。

黑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纲要》,将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之中,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和保障体制。20__年以来,按照第五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建设要求,成立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立了“硬件先行、软件同步,分批试点,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积极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一是舍得投入。投资15万元,为全市9个乡镇全部更新了奔四品牌计算机和周边设备。在人口计生局组建了局域网,与各乡镇实现了网上办公和实时数据传输。二是严格选人。所有乡镇微机操作员全部竞聘上岗,82为微机专业的大专毕业生,能熟练应用相关操作软件。对18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适应工作需要的村(居委)计生委员进行了调整,保证了数据采集人员素质,把好了用人关。三是先行试点。选取人口相对集中、方便入户调查的兴源镇红盛村作为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单位,通过进行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和某省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差异对比,制定了统一信息采集方案,确定了补录信息项目。在入户进行数据采集和上机录入数据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实践中,发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数据转换有偏差、任意组合查询有缺陷和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经过与湖南省长沙金桥计划生育信息中心联系,及时进行了修改,从而为全市全面运作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强化培训。每年都举办村(居委)计生干部培训班,系统讲解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和数据采集方法。组织所有乡镇统计员深入试点兴源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学习。统计员们按照流程录入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了新系统的使用方法。各乡镇统计员还参加了国家和省市专家到我市进行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一支适应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的、会调查、能操作、懂业务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二、数据详实,信息系统建设符合国家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准确详实的数据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市现有的某省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已近十年,信息储存量很大,要把这样多的数据转换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中,任务繁重,难度很高。经过反复实践,我们采取“一核二换三补四采”的方法,保证了数据转换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核”就是核实原有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抓好了对某省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对工作,重点核对20__年以来的出生、新婚、节育措施落实以及迁入、迁出、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情况和人流、引产情况等,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换”就是进行某省管理信息系统和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进行数据转换可以让原先的某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用、能用的信息都转换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上来,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减少了基层工作量,从而加快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速度。“补”就是进行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补录。数据转换完成后,对那些尚未进入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经上报审核无误后,补录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系统数据库达到详实、准确。“采”就是进行群众需求的信息采集工作。对于群众需求信息,信息采集点能够直接答复的,由信息点直接答复;不能答复的,将信息记录到需求信息采集表中,上报到上一级信息采集点;上级信息点能答复的,录入相应的答复信息,对于需要进行服务的,转相应的服务程序;对上级信息点不能答复的需求信息,再上报到更高一级进行答复。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将答复信息反馈到信息点,由信息点采集人将答复内容转交给提出需求信息的对象,需求对象签署满意度,信息点收集后上报乡计生办录入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形成一整套工作流程。目前,我市五周期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全符合国家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实现了全面运转,达到了国家WIS建设评估甲级标准。

三、服务优质,管理信息系统作用充分发挥

第3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设计;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成为主要内容,公路、铁路、园林绿化、道路系统、建筑物等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对象,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了城市环境。若城市规划与建设只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的展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动了我国多种行业的齐头并进[1]。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和体现者,应加强对城市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现代社会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想融合,共同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城市的道路系统,居民楼、商业建筑、绿化工程等,共同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都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应完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工程项目进行明确的分析与诠释,并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于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1、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新时代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应时刻秉持着人性化的观点,当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不例外。群众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个体和单位,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基准,充分遵循人们群众的意愿和建议,将科学、有效的观点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现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征集来自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可以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属网站[3],并在网站中设定公民投票区和意见区,公民可以在网站中任意发表个人建议,对城市道路建设、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性的观点都可进行自由留言,可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价标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围绕经济发展为重心,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模式。不同的产业对土地的空间利用是不同的,应根据产业的属性来界定空间分布,且城市的空间化结构会发生质的变化,做好产业的规划、数据的整合是关键。由于每年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数据都不尽相同,数据的收集成为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只有了解城市往年产业经济的各项数据,才能为后期城市规划设计中商业、厂房数量等的规划与审批力度提供依据。但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效率相当低,且精确性不高[4]。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编、排列和分析,既节省时间,也提高精确度,每年城市各项经济数据都可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做好备份,一旦应用到有关数据,可直接获得,对后期城市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3、城市人口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决定着规划对象的设计规模和类型,做好人口预测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信息技术的出现,规划与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运用人口预测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进行识别,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地理与区域定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口的普查,准确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的人口普查方式更具现代性和高效性。GIS系统与人口预测技术的相互融合,可对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增长指数进行预测,分析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划设计方法。若该区域人口数量成集聚上涨的趋势,应从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建设与规划力度,商业楼、商业街道、居民楼、公共休闲设施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以满足未来人口的需求。

4、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道路系统的构建,将城市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凭借人力是无法实现的,构建道路信息系统,将城市所有道路都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影像图表示出来,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电子图像来观察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点和残缺点,并加强对残缺点的重视;在微观角度来看,可以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对交通道路系统的截面、断面和宽度等进行更清晰的了解,能让交通部门了解交通建设中的不足,纵观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可直观的了解到哪个区域的交通系统规划不到位,有利于交通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为城市绿化提供资源

城市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绿化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绿化工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掘更多创新性的园艺技术,通过网络庞大的数据库,寻求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绿植更为简易。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网络平台中会有专家在线答疑解惑,且还有诸多新品种培育方法,石墙的设计方法等都可在网路中获取,对城市的现代化规划设计是一笔宝贵的财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信息化元素,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有效依托,实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在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GIS系统、大数据等名词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分别从城市产业、人口、地理交通等层面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大大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促使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丰春.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240-241.

[2]董铭.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门窗,2014,09:219.

第4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信息共享

1引言

运用市场手段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知识产品、信息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服务门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从当前来看,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既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分支业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或者出版行业的分支业务;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其更多具备的是信息服务业和出版行业的一般运作特征,而就其承载的内容来看,则主要是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或信息产业中独立划分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对于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发展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2.1有利于更高效、更合理地配置城市规划信息资源

独立界定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通过各业务环节的相互衔接,可以充分运用各方的资源,实现分工合作的效益。例如城市规划平面出版媒体,可以通过其传统的、权威性的渠道,在大量的信息中筛算出更有价值的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机构,则可协助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设计机构、城市规划电子出版机构等部门的互动平台,提高信息供需双方交流的便捷度和速度。因此,独立划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结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2.2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如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育,一批原来从属于城市规划行业或者信息服务业、出版业的人才和队伍得到整合,提高其服务于城市规划信息工作的专业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业务环节既需要熟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系统建设人才,在当前这两方面的人才和队伍绝大多数是相互分离的,而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需求的扩张,这种专业分离的人才和队伍将会在业务合作过程中整合为专门的人才和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2.3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来实现。就全国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制定标准和工作交流等主要依托政府部门组织。而在城市规划信息市场发育成熟以后,一些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企业间也将根据业务需求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无需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此时,官方或半官方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机构,则主要是依托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就各城市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推进,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利用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在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通过采购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将从繁琐的技术业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宏观层面的指导。

3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3.1信息(知识)逐渐成为规划设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计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在这种背景下,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越来越多,这将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规模化的需求。

3.2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将促进政府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多数大城市已经开展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电子辅助报建等系统的建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建信息化工作尚未得到理想的推进。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每个城市都建立起完备的城建信息系统将成为必然,这将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3部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己积累业务经验与市场运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已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如1999年成立的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就是依托广州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部分职工为主体,以自动化中心原有的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提供城市规划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规划、环保、测绘、商业布点、人口统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几十个城市[1]。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系列数据库的运行商,也开展了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并制定了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同类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4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深化对城市规划信息价值的认识

城市规划信息的持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城市建设的水平。而目前,有一些政府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认为专门开展信息工作是一项负担,将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认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拓展,更不利于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不利于设计部门把握时代设计理念、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为此,需要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积极宣传及依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城市规划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改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不正确认识。

4.2及时开展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工作

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交换平台标准,交易双方就难以达成交易或者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在互联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做到总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发挥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各个节点的互动性,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实现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良胜发展。

4.3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大部分为政府部门持有,而目前这些信息的共享程度普遍不高,另外不少城建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工作尚未起步或正在起步,信息质量不高。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信息部门应当积极对所贮存的规划信息进行深加工,并以一定的补偿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服务企业。

例如城建档案馆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和历史照片,如果通过有偿使用机制提供给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再由他们加工、之后转售给设计部门,则可作为某些历史建筑复原重建的依据。

4.4调整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职能

目前,不少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有些规划设计单位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信息资料库,向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内设机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内部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对外的信息共享仍普遍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规划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事业型城市规划信息机构也需要重新定位,以适应信息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这些内设的城市规划信息机构,可向以下方向调整工作职能:主动提供有偿的对外信息共享职能;注入市场因素,推进其向企业转型;部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部门可剥离具体的技术业务。

4.5培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数据采集和输入、系统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有些业务环节是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但业务和系统管理等环节的人员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人才缺乏的弊端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者城市规划专业中设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课程或专门成立分支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并鼓励和支持一些机构依托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培训,如支持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开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业务拓展和培训工作等。

4.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培育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自律和维权的作用。在当前可主要开展如下工作:在推行城建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资质认证,让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通过企业实力、业绩等评比,培育城市规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服务队伍,让他们成为城市规划信息行业发展的先行军;为城市规划信息企业协调价格、开展合作,甚至战略并购等提供平台和仲裁;为信息企业和政府、非政府用户等供需各方的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以运作相对成熟的机构为依托,制定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标准;研究城市规划信息和服务的价格机制,协助物价部门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共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5结语

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门类,其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具备了发展的基本市场条件。政府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在信息资源供给、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价格机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1]参见: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引(试行)(GDPG--006)[Z].2004:P56

参考文献

[1]雷翔,欧阳东.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2006,(5).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政策与信息管理研究报告[R].2001.

第5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管理;地理信息; 状况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工程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环节的城市信息化工程更是成为一项战略工作。在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工程中,城市规划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对城市规划与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依赖的信息涵盖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些信息涉及面广、信息量大,80%以上属于空间信息,传统的手工作业和分析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要求。而GIS技术能把现实世界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对空间信息管理的要求,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因此GIS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建设项目的审批等工作。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保证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GI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可以动态的更新、增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片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图片的空间信息,进一步地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2)GIS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是规划局业务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较大的工作,传统的手工建设项目审批存在计算精度差、审批周期长、规划图纸不易保存、数据规范性差等诸多缺点。把GIS技术引入到建设项目的审批中来,可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大项目审核的深度、提高规划与管理审查的质量、增加审批的公开透明度。而且把GIS应用于建设项目的审批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与管理审批模式,符合电子政务推进的客观要求,业务部门应用基于GIS的规划与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实现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图形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从而建立审批一建库一体化的规划成果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

(3)GIS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整合规划部门各科室与项目相关的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空间信息等,构建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信息库。实现地上、地下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信息的数字化全覆盖,充分发挥GIS与RS、GPS集成的优势,形成基于一张图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2城市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国际上城市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它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发展,并将它作为对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与处置的现代化手段。城市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以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为主体结合的静态的城市资源管理信息建设阶段:如建立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和地下管网数据库、城建档案等空间或非空间数据库,实现城市资源的计算机管理。在登录、查询、检索和图形输出等方面,较传统工作方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2)以城市GIS为主体结合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动态规划与管理信息建设阶段:面向城市规划,推进办公自动化,加强业务运行系统的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城市动态模拟、实时监测与调控管理的能力。

3国内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状况

我国把GIS应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是以遥感的应用作为突破口的(1980年在天津,1983年在京、津、渤地区),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城市内部的交通规划模型的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收到一定的成效,为交通政策的制定、路网规划、用地布局等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1989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正式在常州,洛阳和沙市三个中等城市进行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研究探索和建设。1990年以后,随着我国GIS的浪潮,南方沿海城市如深圳、广州、珠海、海口、中山等海港城市率先建立了城市规划信息系统,随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如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常州、重庆、武汉、沙市等也建立了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这些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中都包含有规划设计系统或规划设计模块。随着GIS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的深入应用,现在用户对GIS的需求无论在广度上(更多省、市、城市内部的更多部门)还是在深度上(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监控,进而做出综合分析决策)都迅速增强。

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的许多工作都可以用GIS技术来解决,在这里仅举几个常用的分析方法:

绿化率计算:区域的绿化率是判断区域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系统提供的绿化率计算的模块能够让城市的管理者根据已有的数据得出各个区域的绿化覆盖情况,有准确的数据支持,使环境质量评价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绿化率计算过程需要系统提供区域内绿地分布图,以及需要统计的分区图。

建筑容积率计算:系统根据一个区域内的楼层分布图、各楼房的层数,以及统计的分区图,就可以计算区域内不同分区的建筑容积率的情况。为规划部门控制一个地区建筑的高度提供参考。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针对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以内的缓冲区多边形。是GIS分析模块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日照分析:城市规划部门在做控制性详规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建筑高度有所规定,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建筑的日照条件,通过日照分析模块可以清楚的看到房子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日照情况。

第6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今年新建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健全县、乡、村、组四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了确保该方案的有效实施, 新建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为组长的“县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了三个到位。

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到位

要求全县各乡镇要根据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及该县人口计生工作实际需要,县、乡、村(社区)、组四级均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相应人员。

2012年11月县编办已下发《关于成立新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的批复》,定为县人口计生委下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6人;现已向全县同类机构中选调3人,同时,已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计划拟向全社会招聘3人。乡(镇)设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站,站长由乡镇计生办主任兼任,信息员由现任统计人员担任,新聘任信息员月基本工资不得低于1500元。村、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员分别由村(居)计生专干和村小组长兼任,村(居)计生专干按《新建县村(居)计生专干星级管理办法》要求已全部配备到位。

办公设施和资金投入到位

一是设备投入。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电脑、打印机、网络等基本办公设备由县、乡、村三级共同解决。二是待遇要求。县、乡、村三级信息人员工资待遇全额财政拨款,其中村专干工资每月400元,年度星级工资为一星级800元、二星级1200元、三星级1600元;村小组信息员每月予以60元的工作补助,由各乡镇在事业经费中解决。三是办公场所。县、乡、村(社区)三级网络建设所需办公用房按县级不少于30㎡,乡级不少于20㎡,村级(社区)不少于15㎡配置到位。

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落实到位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职责主要是传达省、市人口计生委信息中心文件精神、对乡镇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了解各项人口计生指标完成情况,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组织对全县乡镇人口信息质量核查,PIS系统查询语句和人口计生网络维护与开发,每月召开1次乡镇信息员例会。

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站职责主要是收集村信息员上报的人口基础信息变动情况,并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录入全员人口系统,汇总分析本乡镇人口计生信息,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指导村、组信息员开展人口信息摸底、登记、核查,做好相关全员信息逻辑错误修正工作,每月召开1次村信息员例会。

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员职责主要是做好人口基础信息的收集、采集和核查工作,每月上报人口基础信息变动情况到乡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站。准确开具相关人口计生证明,做好人口计生政策宣传、服务,及时填写帐、表、卡、册。村小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员职责主要是了解、采集辖区育龄妇女怀孕、生育、节育、流动等情况,配合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员做好人口基础信息的采集、核查和人口计生政策宣传、服务工作。

第7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口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理论依据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日渐成为提高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机制,增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取得的实际意义 。

1、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信息时代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建,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社会的发展致使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使得原有的静态管理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式、手段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也为人口信息的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工作效率。

2、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需要。

以人为本,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人口的总体情况、构成、分布、人口素质等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项业务指标的运行情况,正确判断未来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可以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对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人口信息快速、动态采集机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够改进工作手段,整合业务流程,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与公安、民政、工商、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和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特点、

1、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内容。《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是陕西省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一个成功的典范,《陕西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软件为其辅助,按照“应用主导、完善体制、优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集、录入、及时变更人口信息,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人口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它既包括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信息,也包括所有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流动状态等信息。

2、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特点。一是信息全面。信息采集的是所有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录入的信息不仅包括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还包括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二是信息综合。《陕西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陕西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由人口信息、信息查询、报表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管理五个部分组成,涵盖了人口基本信息、人口变动信息、育龄妇女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子女情况、妊娠信息、现孕信息、出生情况、独生子女光荣证情况、技术服务信息、引导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及汇总分析等功能,涉及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业务。三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村级采集全员人口信息及每月的变更信息,乡级录入和变更人口信息,形成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上传到省市县三级人口和计生部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都能互通、共享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询、掌握和运用。四是信息呈现动态性。村级每月采集人口变动、出生节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五是服务性。利用数据库的各项信息如出生、孩次、性别、人口结构、节育措施等情况来服务人口计生业务工作,并结合人口理论来指导经常性工作;利用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人口数据按照不同需要收集、整理、分类,并定期不定期地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数据,服务经济社会。

三、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变更及时,从乡、县、市、省到国家的各级计生部门利用数据库一是可以直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资料,二是可以实时、有效监测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的运行,根据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绩效,或是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人口信息系统全面、实时的人口信息可以提供并预测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及地区分布状况,为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城市建设、卫生、人员就业、社会保障、环境、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加大科学决策力度,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数据库开展人口预警分析,预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编制经济、社会“五年”、“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可靠的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对全员先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全程服务机制。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将访视或生殖健康检查结果与原籍进行平台交流,并对需要回复的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促进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快速、便捷、高效联系,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

4、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使技术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各乡(镇)、街道围绕日常工作重点,利用数据库现有功能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奖扶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提供信息引导。每月利用数据库信息及时把应参加新婚培训、预计出生、应施术、应发生育证、应随访、应康检等各类名单分村整理,指导乡镇计生服务中心、村计生宣传员等有针对性的开展上门服务,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四、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对策

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这些信息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应用者的素质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管理,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水平是前提,计算机操作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关键,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

1、加强网络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

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基层的信息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各级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适应工作发展水平,紧跟时展步伐。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人口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系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应用水平。

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人口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在一个县最少保证一季度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一遍,有培训教材、培训制度和考试成绩,使系统各级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利用计算机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创造性和计算机应用的潜力。

3、实行规范运作,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规章制度是信息规范运作的保障。

要按照国家《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和《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引导工作规范》以及省人口计生委信息化规范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落实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如:以服务信息为主的乡、村两级和服务机构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据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务站所与人口计生委信息的共享;建立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备份制度、工作日志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微机操作员岗位职责、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工作制度、网络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微机信息引导服务项目、信息保密制度等。

4、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入库数据信息质量。

数据质量是人口信息网络的生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持续推进依赖于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录入,要通过检查、评估和考核,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落实采集信息签字制度、数据核查制度、信息录入制度、统计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落实奖扶平台工作制度,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库;落实流动人换信息分析制度、信息交换上报制度、流入及流出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交换登网制度;落实对育龄人口优质服务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如妇科病的筛查档案、0-7岁领证独生子女健康检查档案、出生缺陷干预档案、新婚夫妇的培训档案、避孕药具的发放档案等。

5、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部门信息交流。

充分利用信息交换工作平台,实现计生、公安、民政、卫生、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网络信息的综合开发,形成紧密、畅通的信息数据链,切实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第8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运用;影响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工作中重要且前瞻性的工作,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典范,分析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本文探讨我国进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运用及影响。

二、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指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展开并深化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

(一)现代社会,城市规划中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随着人们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适应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设计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城市社会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有所提高。类型数据的处理与综合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到到了地理要素、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类型因素。数据类型包括: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等。

2.人类对城市发展的认识本质上是时间上的现势性、空间上的精确性,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不断适应的过程。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也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信息技术也就随着应该不断适应并很好地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去。

3.信息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从规划编制到规范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如何将规划数据规范化成为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与办公自动化实现一体化,对信息产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用户方便、快捷的使用,也是未来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设计从内容以及评价原则来讲,不光是恰当的空间组织、悦目的视觉效果,甚至包括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规划师与建筑师主要是通过二维图形加上空间的想象来构思设计方案,局限性很大,而只有在建筑单体设计或者较小的群体上才应用三维效果图,构建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出来的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大容量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专业化图形信息处理软件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使城市空间信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城市设计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

三、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各种运用

随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更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决策手段和工具,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数据处理、分析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是一种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子、和建筑等领域进行制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目前,CAD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与制图,普遍被设计者所运用。其设计效率比价高,设计图纸清晰且规范,效果较美观。

2.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

遥感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携带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的技术,目前也已经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管理等部门,基于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地域现状为前提的,所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可以获取反映土地利用、环境等分布情况的相关可靠。

3.信息系统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 tem)

GIS是以地理空间定位为基础,结合各种文字、数字等属性进行集成处理与统计分析的通用技术,主要功能是数据输入与管理、数据查询与空间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等,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分析、评价和预测等服务,同时也将为城市规划方案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分布与管理手段。

4.网络技术(Network)

因特网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运转的时代用“家喻户晓”这个成语来形容已经不足为怪了,其实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网络术语,专业角度来讲它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而成的集合体。其所提供的远程终端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等服务为数据共享、更新、管理、交流等提供了便捷途径,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可以通过共享各种规划信息来方便设计管理者互相交流,沟通。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1.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可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者之间的信息通信渠道,报建单位只需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将报建所要提供的材料、数据等传输给规划管理部门,而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审批工作同时在网上进行。这样可以促进双方紧密联系,互相沟通交流,实现设计与管理一体化,提交并且反馈信息也就相应的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规划设计将更广泛地应用CAD技术和GIS技术,CAD技术在传统的图形处理设计中不断改进优化,规划设计师采用笔输入技术来进行设计规划更加方便,可将大脑思维创造与灵感结合,使得设计出的图纸更加直观、形象,设计中所需的数据数字化,获取更方便。同时,采用遥感图像为背景设计,结合GIS技术,获取人口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等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全方位得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操作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城市空间信息的需求,它的广泛应用必将给我们的城市规划开拓新的局面,从另一层面来讲,城市规划行业真正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行业发展也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黄晓春等.城市规划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北京规划建设.2006(5)

第9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船舶建造行业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造船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造船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关键词:船舶建造设计信息化

船舶建造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1.建立造船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船舶建造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船体美学,可以尽情地塑造构思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船舶建造范例及行业相关标准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具备智能化、更易于操作的环境。

2、建立船舶建造标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船舶建造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造船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修编更新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造船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有相关的船舶建造产业、设计及检验部门、设备成品及半成品、钢结构、物流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

信息技术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与分析等。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船舶设计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

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2.1项目计划的编制。

工程项目确立后须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要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图文并茂的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跟进中的变化。

2.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项目过滤出来,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3、建立船舶建造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系统

通过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在互联网上传递供求信息,对建造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使供求双方的竞争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通过信息传递使供求双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