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

第1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阶段的基础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且全是必修课程,目标是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礼仪;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等。工程技术教育课程。工程技术教育课程是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上。课程中包含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学科基础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现代汽车导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汽车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测试技术基础;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技术;汽车材料;计算机在汽车服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管理科学教育课程。管理科学教育课程也是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课程主要由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组成。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二手车评估与交易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营销心里学;汽车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技术法规与法律服务;供应链管理;汽车保险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在达成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我校2009级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及汽车电器实训;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汽车底盘检修实训;转向系统拆装与试验实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实训;课程设计(论文、大作业);毕业实习;军训与入学教育;汽车场地驾驶基础;劳动。课程设置的特点学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工科基础特点更加明确,从课程设置看,包含了大部分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只是相对于其它机械类专业及车辆工程而言,课程相对较软;第二,专业知识范围更加扩大,贯穿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整个应用过程的技术服务;第三,工程技术主干课程作为管理科学类课程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这既保证了工程技术教育具有系统完整的学科基础,又有利于毕业生在知识层面上能够应用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优化探讨

    相对于其它专业该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不管是从专业定位到专业培养目标再到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执行以及实践教学的目的、方法与安排,均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是“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但在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企业或公司与大学毕业生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企业或公司反映大学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毕业生接到企业的任务或项目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做事的流程,不知道怎么去做。第二,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第三,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不够。学生的抱怨是: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在企业或公司不适用,在学校的所学与企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其实,学生在学校不是没学到东西,也不是学的东西没有用,而是不知道用在哪里,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我们通过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分析,认为教会学生将自己的所学如何应用到完成企业布置的工作中,如何按工作流程完成企业项目或任务极其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培养目标设定为:面向“汽车中、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汽车贸易、企业管理、保险理赔方面知识,并熟悉相关法规,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制造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定损与理赔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将“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确定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使得毕业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校重视三个方面的学习:(1)学习知识: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2)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应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有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扶贫济困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参与行为、与他人交往的社会能力。(3)学会做事:应让学生在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的过程中,熟悉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工程,项目开发的过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熟悉企业或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过程与过程控制的概念和理念。课程体系重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需就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处汽车制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专业知识;够用就是本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能满足本层次人才就业岗位所需知识(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新建课程主要有: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汽车材料;汽车技术法规与法律服务;供应链管理;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其中,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与实务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现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岗位技能,分成若干典型实训项目,通过质量管理典型案例的开展、分析、讨论、实施,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质量管理技能。本课程为学生熟悉企业或公司的工作流程,项目开发的过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熟悉企业或公司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过程与过程控制的概念和理念很有帮助。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方法根据纲要要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与市场需求接轨[1]。我们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汽车服务相关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定位、方法与安排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突出行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实践教学的定位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做事方法、做事的习惯和做事的程序,应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和服务项目的应用,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突出学生就业岗位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为其特点。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工程或服务项目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此,我们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主线,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融合,逐步摸索出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对接实际工程服务应用的新模式,并在实训中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目前,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服务类企业都建立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每一项工作或对客户的服务都是按项目及流程进行管理的。因此,围绕本专业培养“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结合企业实际,在实训教学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在工程技术教育课程和管理科学教育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应紧贴生产实践和服务现场,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熟悉生产和服务现场的实际问题,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便知今后就业的岗位任务和环境。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属于一门交叉学科,既有机械工程、车辆运用工程专业的内容,又要掌握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供应链管理等新内容,更要有汽车装饰与美容、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专业知识的面上看,教师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分散。况且,要实现本专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教师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对学习者进行鉴定的能力。第二,还要具备职业、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能力。第三,应具备组织、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四,不仅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培养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批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教师。所以本专业教师队伍,急需一批高素质人才组成一个团结、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这样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从社会上汽车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这些高级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汽车服务实践经验,熟知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可为更好地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践依据;二是加快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要求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深入汽车企业进行实践;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依托企业、兄弟学校和高一级学校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四是鼓励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

第2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居民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随之产生,保险与理赔的法律纠纷也日渐增多,汽车保险与理赔作为一个行业和新兴课程也就应运而生。

该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历史并不长,本文系统分析和探讨了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授课对象及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改革方法。做好本课程的建设,将为汽车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推动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拓宽自身的专业优势。

一、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现状分析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保险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保险学的课程建设不断加强,我校2012版教学大纲已经把该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开设,并督促授课教师在教学质量要求与其他专业课程要有不同之处,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该课程过多地向学生介绍汽车保险的原则、制度,汽车保险条款等内容,而实际应用的知识涉及很少,比如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进行事故车辆的损失评估,如何确定损失费用,如何进行事故现场查勘,如何识别保险欺诈事件等,而这些正是需要学生掌握并且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会运用到的。

该课程授课对象是汽车专业大三或大四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基础,且已经具备汽车专业课程方面的知识结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求知方面的成才意识、探索意识明显提高,行为方面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授课模式,从满足学生兴趣入手,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目前我国保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保险行业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发展慢,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加上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存在很多偏见。这种负面的影响对于部分学生影响很大,对课程的学习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即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几年所提倡的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没有触及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考虑到保险理赔的实践性要求,也有部分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3.保险实训教学欠缺实效

一是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必备的实训基地或实验室,就很难进行相应的实训或实习,这已成为影响我国保险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二是实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授,轻实训操作,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

三、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突出教会学生以“职业能力”为取向,突出重点,突出特色。课程内容应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汽车保险行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在保证原教材原有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学生现场查勘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在讲授的过程中,以“实际案例为导入”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介绍,重点阐述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处理流程、事故车辆的现场查勘及事故车辆的损伤评定和赔偿计算方法。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1)案例教学法。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汽车保险实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运用各种鲜活生动的案例,学生可以如临其境,更好地消化学过的知识,极大地增强其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减少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由学生相互配合完成汽车保险投保、承保、核保、接报案、事故查勘和定损理赔等项目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汽车保险展业这一实际的工作过程,设计一个汽车保险销售的教学项目,学生要想完成此项目,必须掌握汽车保险的险种、汽车保险合同等专业知识,才能了解自己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才能为车主介绍自己的产品并为车主设计保险方案;学生还要掌握有关法律知识以及与人沟通方面的技巧。

(3)角色扮演法。对于有些专题项目,老师把角色的情境布置下去,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测评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学生行为技能。在讲解汽车保险合同订立、变更和解除时可以运用此教学方法。

(4)关键词卡片法。学生自己对教师所给的资料进行阅读,找出关键词,并对关键词加以分析。此方法适用于汽车保险的基本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倾听能力、专注能力和分析能力。

3.考试方法的改革

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建立以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标准。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教学过程中强化阶段性测试,实现项目组成员相互自评,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和个人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综合测评的目的。

4.校企合作,增强实训重要性和实战性

通过产学合作的模式,师生能够及时了解保险业务的变化,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在保险公司的实习,师生能切实地接触到新保险法给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所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有利于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保险公司有许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务人员,和他们定期展开合作与交流,在共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保险实践教学水平。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形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认清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景芝,赵长利.汽车保险与理赔[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第3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校企深入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模式是高校重要的改革方向,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校企双主体培养汽车保险专业人才,是以学校、保险公司、学生三方共赢的利益诉求为目标,构建育人机制,从实施方式入手,创新培养模式,发挥保险公司在深入合作中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培养汽车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无缝对接 培养模式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29-02

黑龙江东方学院已与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签订长期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已有三届毕业生在保险公司从事汽车保险的承保、核保、查勘、定损、核赔、理算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为校企深入合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课题针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紧缺及传统培养模式不足,提出校企深入合作新型培养模式,与保险深度结合、实时沟通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教学结合、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完善等方面的分析。

1 培养方案分析

1.1 课程体系改革

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课程体系与汽车保险实际业务流程结合,汽车保险专业课程中《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车损与定损》《汽车构造》《汽车钣金与喷漆》课程根据岗位需求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学时做系统的安排及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教学改革。

核心课程改革,《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保险核心课程,依据课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运用仿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及流程,将企业的“准员工”岗位培训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包括实际运作过程,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教学中模拟工作过程环节导向教学,将环节设定为保险公司真实车险流程。

2 师资队伍合作培养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学校与保险公司深入合作制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高技能”型教师,所需求的教师既要精通保险基本原理、保险法、道路交通法、又要精通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还要通晓营销学、企业管理、客户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根据车险的步伐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安排教师进修、培训、深造,大力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安排汽车保险业界专家、从事汽车保险工作的学生进校园举办讲座、报告会,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促进教师队伍发展进步,

2.2 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

(1)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险公司岗位需求、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和调研,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与汽车保险专家分析探讨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为培养专业的汽车保险人才奠定基础,进而提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有目的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与“双赢”。

(2)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专业教师深入保险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收集保险公司真实车险案例建立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完善专业网络软件建设;完善硬件建设方案。

3 实践教学创新

3.1 “4+1”模式

如果⒖文谑笛低耆放到企业,无法完全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相契合,而且存在短期内难以顶岗的弊端,汽车保险的课内实训应设定实习专周,采用“4+1”模式,即4天校内实训,1天企业实践学习。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车险核保、现场查勘与定损、核损核赔,将内容分项,针对每一项进行校内专项实训,实训过程按照行业的规定和岗位的要求来完成,“4+1”模式让学生在获得真实岗位技能培训与操作的同时得到正规的锻炼。

3.2 顶岗实习深入企业

该校已与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意向的学生在就业前到保险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保险公司提供学生培训的计划和方案,学校提供部分资金支持,顶岗实习结束,企业有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机会,现已有三届毕业生在保险公司进行顶岗实习,部分毕业生已经在保险公司从事汽车保险的工作,这为校企进一步合作及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4.1 实训设施完善

为切实发挥实践教学的支撑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该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实验设施进行完善,汽车保险的实践环节提供保障,目前保险业务上机实践需要实训软件,并不断更新来完成汽车保险业务熟练操作,购买汽车保险教学软件,并不断更新,保证软件使用的时效性、与实际业务的一致性。完善汽车保险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局面,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使得双方受益。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元投资、提供土地、厂房等途径和方法,探索既能满足学校生产实训建设,又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新型合作机制,解决学校面临的资源不足,寻求学校与企业双赢新模式的合作。

4.2 深入合作分析

校企深入合作。为使学生能够与工作岗位快速匹配,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过渡”,毕业前掌握汽车保险岗位实践技能培训的所有环节,校企深入合作也利于满足保险公司对汽车保险人才的需要,保险公司参与高校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保险人才更加符合企业自身需要,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声誉。

完善深入合作机制:(1)互惠互利,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加大学校经费投入,改善产学合作条件,在合作的过程中应从对方角度出发,改善产学合作条件,增进企业的合作热情。(2)加强双方沟通,为保证合作的长期性与持久性,学校应加强管理,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应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协调性组织来负责,处理突发的矛盾,避免产生隔阂。

合作细节分析:(1)需要保险公司提供学生学习需要的真实的投保单、保险单、现场责任认定书、查勘照片、定损单、核赔资料、假案资料、网络软件、影像资料等,因为涉及到客户隐私,可以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涂改处理,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这些资料是在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可以取得,是保证汽车保险人才培养的重要信息,学生与实际工作结合的纽带。(2)结合校企深入合作中查勘、定损环节所需汽车结构、性能、检测、维修、钣金、喷漆、评估知识体系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进行完善,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3)学生分时段到保险公司顶岗实习需要有统筹全面的安排,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岗位轮换,依据岗位需要进行正规培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需要学校和保险公司深入合作共同商定方案。(4)保险公司保险专家进校商定新型培养模式并分析。

参考文献

[1] 胡亚兰.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时代金融,2015(27):88-89.

[2] 许飞琼.中国保险业人才战略:现状、目标与关键措施[J].保险研究,2011(12):65-66.

第4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冠名班 培养方案 岗位标准 工作任务

笔者所在学院汽车检测专业冠名班创办于2008年,目前已与山东金万通公司、鸿发集团、润华集团等企业设立冠名班。随着学院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方式多元化,合作过程融合化,合作效果获双赢,冠名班的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冠名班的组织实施

根据企业需求,在新学年招生前,将冠名企业需要培养的人才列入招生计划,组织专门的定向招生,或从在校生中未冠名的学生中选择。冠名班培养方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将企业的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理念纳入教学计划。教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学生按照计划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冠名企业安置就业。

由校方及企方人员组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冠名班管理工作,如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课程的具体安排、师资的调配、企业顶岗学习的安排等。

培养方案的构建过程如下。一是共同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培养岗位、工作任务、岗位素质标准、岗位技能标准、评价方式。二是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如校企双方培养时间、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三是根据岗位标准确定开设课程以及由哪方承担。四是制订教学进度计划,确定学时、学分、上课地点及师资。

二、“润华班”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1.构建培养目标

掌握现代汽车结构原理的基础理论和最新技术,能使用先进的智能化仪器进行故障诊断和性能检测,具备熟练的汽车检测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汽车保险理赔知识,具有较熟练的汽车美容装饰和汽车二级维护技能。

2.确定培养岗位

职业领域:汽车维修及检测、汽车定损、汽车营销、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维护和快修。

主要就业岗位为:汽车的检测、维修、汽车美容装饰、技术管理等。

主要拓展岗位为:汽车营销、配件管理、定损理赔、二手车评估等。

3.主要工作任务

确定四项主要工作任务:汽车美容与快修、发动机检修、汽车电器与电路检修、底盘检修,具体工作任务67个。

4.企业开设主要课程

企业主要开设四个学习领域:润华文化,主要包括润华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润华服务连锁发展现状及远景、润华商务礼仪四个教学模块;润华技能培训,包括汽车美容、招牌服务、轮胎服务、客户接待、设备使用等五项教学内容;润华工学结合,对前期学习内容进行实践,边工作边学习;润华轮岗,主要实践内容是汽车美容实训、汽车维护保养、汽车快修、汽车轮胎服务、汽车理赔、汽车快速补漆。

5.教学方案设计

冠名班教学方案除增加企业必需的课程外,主要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重点考虑汽车检测与维修通用能力的培养。学习领域由基础教学领域、专业核心教学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三部分组成。专业核心领域主要有:机械零件与装置的认识与功能分析、车辆的维护与保养、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测与维护等等。拓展学习领域增加了汽车营销、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基础教学领域主要考虑企业文化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6.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模式,将工学交替融入到教学安排中,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出版的一体化课程课改教材,将企业工作任务及工作标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7.学生管理

冠名班的学生管理工作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班级中按照企业的模式设岗、定人、定责、定“薪”,通过不同的企业角色定位,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氛围。学生每天必须穿工作服,轮流按照部门负责教室卫生、板报、活动等,部门经理对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业绩进行考核,每周召开例会总结工作,布置安排下周工作。

8.考核评价

“润华班”的学生考核采用综合学分制评定办法,考核注重过程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平时作业、综合报告占40%,考试成绩占60%;综合实践考核平时学习课题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企业考核标准依据《润华维修投资培训手册》规定。毕业需完成本专业规定学分,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准予毕业。达到企业考核标准并获得毕业的学生方可进润华企业。

9.学生奖励

第5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87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持续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7000多万辆,2013年10月,汽车保有量增至1.2亿辆,到2016年初已达1.72亿辆。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剧了汽车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更新和实践操作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汽车服务领域涵盖了汽车产品开发、认证、技术法规、国际贸易环境研究,以及汽车营销、保养、理赔、评估、回收等领域。然而目前汽车服务市场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整体层次较低,难以达到市场需要的服务水平。该专业大学生上岗初期又存在动手能力差,理论和实践难以快速对接,工作上手慢等问题,企业反映在毕业生上岗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导致额外经济支出。

汽车服务行业的多样化及专业人才的紧缺性要求该领域人才同时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迅速与企业对接,并具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汽车服务行业专业人才,是当前开设有相关专业高校的首要目标。

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分析

国内目前已有127所高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但大多数都在近十年内开设,培养模式不够成熟,急需通过对教学体系的研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汽车服务业人才短缺难题,促进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教学思想及手段,相配套的教学实践条件缺一不可,其中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学生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生产实习实践,这就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践教学现状与不足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重不合理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涉及领域宽泛,因此其教学内容也比较广泛。为了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较多,在学生满足学分要求后还增设部分理论课程,导致理论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较高,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另外该专业教师多为从相关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培养学生时更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动手实践。

2.2实验与实习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毕业后能与企业快速对接,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开设有对应的课内实验。但很多课内实验依然由理论课教师指导,由于缺乏实操经验,所开设实验受学时限制具有单一性,实验效果不佳。

该专业实习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能够深入了解和接触实习项目,往往是刚有所了解或刚提起兴趣,实习就结束了,这种实习教学安排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还是以校内理论教师为主,理论课教师如不能和企业长期建立培训锻炼机制,则很难到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从而影响到实习和实验效果。

2.3实习场所难以实现系统性和连续性

汽车服务工程学生素质拓展密切相关的汽车销售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实习及驾驶实习等需要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由于单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学生有限,需要学校积极与很多家不同类型企业同时联系展开合作。若达不到实习计划的标准,则很难实现实习的系统性。另外由于参加实习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而且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企业在合作几次后,便拒绝接收实习生,造成实习场所的不稳定性。

2.4实践教学安排难以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

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实验设计陈旧,实验与实习项目不能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汽车服务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院系的实验室配套设备更新较慢,无法实现一些新型实验的操作。这就导致毕业生到企业后难以胜任新的工作,需要企业再花精力进行二次培训,一些企业会将人才引进目光投放到社会资源,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它同时具备直观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将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并贯彻其发展,因此,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3.1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河南科技学院增加了课内实验的开设数量,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合理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既避免了繁琐刻板的理论教授,避免厌学情绪,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2013年修订的该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包括10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7门开设有课内实验;开设的11门专业方向限选课中,有包括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电子商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再生等在内的5门设置了不低于8学时的课内实验;在开设的13门专业领域任选课中,有包括汽车美容、汽车保养、二手车交易预评估、机械CAD/CAM、电动汽车等在内的5门设置有课内实验。以2013级学生开课情况为例,在18门专业理论课中,共有12门课程开设有课内实验,占总理论课程的67%,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所占比重。

在所开设的178学分课内实验中,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例高达39.8%,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该专业13-15级学生在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3.2合理安排校内实验及实习教学

实践教学按照与理论课的关联性分为课内试验和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两大类。课内实验的安排要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轻松掌握学习内容。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提高学生在应用方面的专业技能。

其一3734~63734~63734~6专业实习(汽车驾驶,汽车服务实习)必修127125~18毕业设计(含四周毕业实习)必修88161~16(毕业实习时间结合设计题目安排)小计42.547河南科技学院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实习情况如表1所示。大一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尽早了解自己未来将要进入的行业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以后的学习确定方向。为期13周的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汽车营销、汽车维护和汽车评估三个实习方向,使学生能够有选择性的深入自己将要进入的行业,也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深入企业内部,掌握该行业所需专业技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同时,增加毕业后的含金量。

3.3建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确立教师是实践主体,是教学实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培养优秀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关键是建立拥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师资政策,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掌握企业实时动态,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与企业接轨。

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专门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探讨,将高校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4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

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弥补高校基础实验设施不足,配套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实践需要,我校与新乡市大众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新乡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

针对实习时间过短内容单一的问题,组织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入实习、实践基地社会调研,成立魅力汽车服务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特长及爱好进行分组,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由教师指导建立魅力汽车俱乐部等兴趣爱好协会团体,组织与汽车服务相关的认知及实践活动。把学习从课上搬到课外,通过真实的日常任务,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我校一方面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优先为企业输送人才,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办学项目,设立企业奖学金,培养适应企业长足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4结论

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中,我校建立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期开展实习实践,建立多个实训基地,设置企业导师,同合作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方面更好的结合和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罗一平,王岩松,任洪娟.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架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2]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3).

[3]王春,梁金丽,区嘉洁.广州高校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J].科技信息,2007,(17).

[4]高玉根,张力,陈岁繁.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3).

第6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精神,工程类专业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1],为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工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关键所在。校企合作是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应用型工程类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校企联合,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探寻校企工学结合的新模式。

一、汽车企业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

我们对19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企业进行调研,对本校2010届、2011届、2012届毕业生进行回访。汽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厂的基层生产管理、基层技术岗如车间质检员、工艺员、设备管理员;保险公司的查勘员;4S店的汽车销售顾问及售后服务;高职及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教师;这些岗位要求汽车专业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是多元的,包括:工程计算、机械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应用基本能力;汽车检测、故障诊断、维修等技术应用能力;汽车营销、理赔定损、评估能力;汽车生产管理、专用车及汽车零配件设计、英语应用、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其中,作为重中之重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发动机、变速器等总成的拆装,能利用专用仪器设备,如解码器、尾气分析仪等对现代汽车进行检测,对汽车的故障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并能以最佳的维修工艺流程进行修复和故障排除;同时具备汽车保险、理赔、营销、二手车评估等汽车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

汽车类专业课程把行业能力标准作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根据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估损等专业课教学工作中贯穿“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将教学活动与仿真或真实的工作场所相融合,对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

以汽车估损课为例,课程首先通过案例讲解汽车保险条例,再通过10个模拟真实案例现场,让学生从接报案,准备定损单、查勘表、保险抄单开始,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保险责任,现场拍照,询价、报价,查保险抄单,与修理企业、车主商定理赔额度,填定损单、查勘表等整个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课程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排序。从不同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情境创设,使专业课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二)以培养工程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关键是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33%。机械类实践教学环节:机械零件测绘实习、机械制造工艺实习、CAD绘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培养学生基本机械设计、机械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备使用能力。汽车类实践环节:汽车拆装实习、汽车制造工艺实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实习、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学生汽车拆装、汽车维护、汽车制造工艺、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检测、汽车故障诊断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另外,汽车类专业学生90%参加汽车爱好者协会。定期邀请各高校汽车专业、汽车制造企业、4S店、保险公司等有关专家举办讲座。汽车专业实验室全面对学生开放,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四固定”(固定时间、固定班级、固定实验室和固定实验项目)[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

(三)针对汽车维修岗位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链接到专业课体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链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开设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估损四个模块课。学生在通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试后,可获取 “全国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考试合格证书”,成为各专项的维修师。该证书已成为本专业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四)开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渠道

校企合作是实现这类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关键。校企合作的企业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东北林业大学机械厂为学生金工实习基地、一汽集团哈尔滨轻型车厂为汽车制造工艺实习的基地。二是校外的毕业实习的基地。本专业现已经与哈尔滨12家企业签订协议,这些企业每年根据需求接纳一定数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实际的课题,企业择优选用实习学生在本企业就业。三是校企合作基地,选择一些汽车行业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例如与北汽福田北京多功能汽车厂,双方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在双方互相挂牌,且:北汽车福田是“哈尔滨剑桥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我校是 “北汽福田北京多功能汽车厂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即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使毕业生达到企业要求的质量标准。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企业定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并提出培养建议。企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选送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并为我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引进企业有工程经历的教师。

汽车类专业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有工程经历的教师,现已引进7人,这些教师在汽车企业从产品、工艺设计、设备管理、汽车维修工作,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与工程能力,同时在教研活动中帮助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青年教师增长见识,促进青年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化。

(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增强工程能力

本专业对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企业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技术讲座和实操培训,使专业教师的汽车新技术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与企业一线的紧密接触,增强了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广大教师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

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重视实际工作能力,重点是知识的应用。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际工作过程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满足汽车产业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情境模拟教学;保险与理赔;应用

过去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普遍运用的是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口头向学生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重视培养技术型人才,经过众多教师实践和对比后发现,情境模拟教学的成效是最明显,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本文就情境模拟教学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中的应用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

1情境模拟教学的介绍

情境模拟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创设工作情境,策划相关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在案例中,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理论知识和能力运用相互融合,提升学习效率,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传统教学与情境模拟教学的对比

传统教学:教学场景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多处于教室。教师讲解为主导,针对学生的不足安排讲授内容。学生服从教师的安排,被动学习,要我学,课本理论多于实践,知识无法现场运用。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情境模拟教学:教学场景比较广泛,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多在与工作环境相仿的实训中心。老师关注不同学生的优点开展合适的活动,学生融入到模拟的情境中,主动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我要学。实践多于理论知识,知识能够根于不同的情境灵活的运用。能够有效培养出技术型人才。

3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特点

该门课程主要是由汽车保险基础知识、汽车保险产品、汽车保险承保、汽车保险理赔、汽车事故现场查勘以及定损这几个部分组成。课程的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取向,培养既熟悉汽车保险险种,又掌握承保与理赔基本流程,能够为客户设计汽车保险方案,办理承保与理赔业务,进行事故车辆查勘定损的技术型人才。

4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中的应用

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汽车保险投保方案设计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主要内容是分析客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客户设计投保方案。本文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汽车保险投保方案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例,展示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4.1创设工作情境

你是汽车4S店的销售顾问,客户张先生想要买一辆轿车,主要用来上下班代步,张太太偶尔也会用到,张先生有一个儿子,在放假时常常全家一起自驾游,张先生没有专门的停车位。张先生想要购买汽车保险,希望你能够提供一份合适的投保方案。

4.2设置情境场所

校企合作一体化训练中心,设施依照汽车4s店工作环境进行设置,配备学习任务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有车辆、洽谈桌椅、保险介绍资料和保险单据、装有保险计算软件的电脑、打印机、计算器、笔、名片、纸本以及茶水等等。

4.3明确角色要求

销售顾问需要与客户沟通,了解到客户的实际需求,并且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到客户在用车时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找到最好的防御措施,向客户推荐实用的保险投保方案。在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销售顾问要能够灵活运用汽车保险的理论知识,对客户的各种问题进行恰当的解答,对话的语言要求流畅熟练,交流的气氛要求轻松和谐。

4.4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依照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演练,让学生运用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相关知识,实施岗位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过程,

5情境教学法在应用中需要注重的要点

第一,创设的情境要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工作内容的具体情况,要有代表性和专业性,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第二,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要考虑到客户之间的差别。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学生在进行情境模拟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进行改善和加强。

6结语

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对于所有的汽车专业学生都十分重要,重点在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的,选择情境教学的方式,能让学生通过在不同情境中的训练和实践,大大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力灵活的应用,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君磊,王兆凯,毕胜强.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以轻微车险事故查勘定损教学为例[J].科技展望,2016,13:200,202.

[2]鲁玺.情境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12:160~161.

第8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raining Pattern Researches about Applied

Talents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Tak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as an example

LIU Zhe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Hubei 441053)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n applied talents in Xiangyang area of automobile service status in Xiangyang area, describes the objectives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obile service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asic quality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0 前言

襄阳聚集了东风公司旗下东风股份、东风风神、东风康明斯、东风德纳车轿、东风神龙工厂、东风仪表、东风电气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优势骨干企业,是东风集团商用车、乘用车兼有,发动机、零部件皆备,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事业基地。2012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700多亿元,2013年突破1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近50%。而伴随着襄阳汽车产业的发展,湖北文理学院认识到汽车服务业贯穿于整个汽车产业,是一个比汽车产业规模更为庞大的产业,并于2008年开办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我院并未简单地照搬照抄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或是凡事想当然、闭门造车,而是以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为参考,从举办该专业的宗旨及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同时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等诸多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培养模式。

1 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以轿车为例,所谓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轿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①由此可见,汽车服务业涉及面广,也就决定了汽车服务人才具有需求量大、知识层次多等特点。

我院对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观念、掌握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型企业或部门从事汽车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汽车保险理赔、定损公估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时间短,目前符合该专业本科能力培养体系“对口”的教材严重不足,并且现有教材普遍存在知识过时、重理论轻实践的尴尬局面,②导致企业在学校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往往空有理论知识而需要几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岗位。为此,高校应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的流程与项目管理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2.1 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基础素质教育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但应结合学科基础要求,并考虑专业技术特点。基础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包含了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优秀的基础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结合体,它与当前发展迅猛的科技紧密结合,学生只有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方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承受挫折并学会自我调节,克服困难。

因此,我院十分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比如在入学教育中除对基本的校园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讲解外,还加入了实验室、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东风汽车试车场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襄阳工厂的参观,让学生们对专业有初步认识;专门聘用了心理指导老师,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毕业教育中结合汽车服务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通识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定期请汽车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校举办讲座,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加深学生们对工作的体会。

2.2 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教学中,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教学,还应有相应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依托行业,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探索产学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和襄阳地区众多的汽车4S店等签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本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岗位;企业的资深专家作为专业的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汽车技术或商务知识讲座;并为本校汽车专业教师提供进修的岗位,提高专业教师技术和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推陈出新,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该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动向充分结合。

2.3 注重考核体系的合理性

考核体系的改革的原则是考试应有利于改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在考试目的、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我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对其考核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较大的改革。通过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实验实习报告、单元考试、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考试内容减少标准化的、记忆为主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测定,使考试从知识测试转向素质测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真正做到从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系统地、综合地、过程性地引导、评价、诊断、督导学生的学习,全面评估和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

3 结束语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新办的本科专业,全国已有超过80所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各高校也都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汽车服务人才而不断探索。湖北文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正以襄阳地区汽车行业为依托,通过专业与襄阳地区汽车服务企业对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同时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入改革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出能为襄阳地区乃至全国地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

注释

第9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关于汽车后市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职与高职衔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引起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层次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和就业面向不同,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都存在差别,所以对汽车后市场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进行对比分析,对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和行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比分析

在进行对比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他们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基层岗位,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只是类型的差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汽车后市场,无论是从事维修保养、性能检测、绿色回收、保修设备的生产与研发等技术类服务,还是从事汽车营销、配件销售、二手车交易、汽车消费信贷、汽车保险与理赔等非技术类服务,这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汽车研发、设计和制造的研究型人才,因为汽车后市场的正常有效运作是对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有力保证。

1.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人才培养目标是把人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一种预期和规定,是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统一标准和总体要求。

当前,直接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专业主要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其他相近本科专业还有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各个学校的描述不完全相同,但实质内容基本一致,可概括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从汽车下线销售、运转使用到报废回收全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领域汽车营销、售后服务、车辆鉴定、车辆评估以及金融保险等汽车服务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复合型”可以说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即本专业培养的既不是缺乏管理知识的单纯技术人才,也不是技术基础薄弱的单纯管理人才,而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且汽车工程技术基础扎实的技术服务人才,能够适应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动态发展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十分宽泛,不仅包括传统的汽车运输企业或管理部门,还包括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贸易公司、汽车销售与维修企业、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车辆保险与评估企业、汽车文化传播部门、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等。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高端技术与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日趋强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汽车类专业共有7个,绝大多数是面向汽车后市场的,分别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和汽车运用技术。除以上专业外,一些高职院校还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营销与维修和汽车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以开设最普遍、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具有现代服务理念,掌握汽车维修与检测有关法规和条例,掌握汽车结构、原理及检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检测诊断设备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排故修复,具有较高的汽车维修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汽车维修企业的机电维修、业务接待、配件管理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或从事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是为了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在教育部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与汽车相关的专业有6个,分别为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在实际开设专业时,只有少部分学校的专业名称与现有目录完全相同,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名称都是对目录中专业的或拆分、或组合、或具体化,以实现与当地就业市场的更好对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对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拆分与重新组合,汽车钣金与汽车喷漆是对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拆分或具体化。以开设最普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汽车专业理论知识,熟知汽车维修作业规范和流程,能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一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中初级技能人才。”就业方面,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和汽车外形整修等,也可以从事汽车及配件销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

综上分析可知,应用型本科面向技术领域(行业、产业)设置专业,专业口径相对较宽,适应面较广,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应用型本科既不同于学术型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虽然高职和中职培养的都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岗位或者职业群对口,专业口径都比较窄,但是高职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即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只有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才能使高职具有超越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鲜明特色。

2.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差异

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分化,是学校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特征的突出体现。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包括两个要点:第一,本科是其基本要求。不管是学术型本科的人才还是应用型本科的人才,都应该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应用是其核心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这种专业应用能力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继承性应用,而且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可概括为“系统掌握汽车技术、汽车运用、汽车营销、服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估、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营销与策划、交通事故分析与保险理赔、汽车技术咨询与租赁、汽车售后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了解相关国际规则和惯例,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以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其培养规格可概括为“掌握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和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使用、检测、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与售后服务、汽车保险和理赔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汽车各总成系统拆装与检修作业的能力,具有对汽车各项使用性能进行检测和整车的二级维护作业的能力,具有运用检测诊断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诊断及排故修复的能力,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本专业应特别突出以下能力和素质: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如汽车及其系统技术状况的检测、分析、鉴定、评估,疑难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的能力,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初步的企业生产经验和组织企业班组生产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中等职业教育有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它是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的。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其培养规格可概括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汽车的构造、性能、使用、维护、修理、检测及技术管理等有关理论知识。具有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的工量具、检测诊断设备及维修辅助设备的能力,具有规范进行发动机总成、底盘各系统总成拆装作业的能力,具有汽车各项使用性能检测及一、二级维护作业的能力,具有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具有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能力,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综上分析可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面向汽车服务领域,培养工管结合、以工为主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岗位的适应面较宽,适应的层次较高。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和跨学科性,专业基础理论相对宽厚,具有解决汽车服务领域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继续深造的潜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强调学以致用,在能力结构方面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相对而言,中职培养的中初级专门人才理论面窄,主要培养经验层面的职业技能,侧重于动作技能的培养,重在常规操作,强调操作规范、熟练,吃苦耐劳。高职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理论基础相对宽厚,主要培养策略层面的职业技能,侧重于心智技能的培养。策略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是对经验的系统化和结构化,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伴随着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增加,经验层面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策略层面的能力来解决。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现代汽车维修模式已由传统的以机械拆卸为核心的拆卸修理,转变为以机电一体化综合诊断为核心的诊断换件,关键是故障的分析诊断,正所谓“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因此,出现了汽车“医生”和汽车“护士”这两个群体,汽车“医生”借助检测诊断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测,再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最后制定维修方案并组织实施,其职责是负责起决定性作用的“七分诊断”工作,仅有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策略层面的职业能力。而汽车“护士”在汽车“医生”的指导下实施维修方案,更换有故障的零部件,其职责是负责“三分修理”工作,需要的仅仅是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高职培养的是汽车“医生”,而中职主要是培养汽车“护士”。结合汽车后市场的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借鉴我国五级职业资格标准,中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为中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为高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二、培养策略

1.应用型本科教育

目前,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都明确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由此就必须明确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本质区别,既不能照搬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味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也不能因为强调专业应用能力,就否认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追求功用性知识和技术的获得,表现出过度“职业化”倾向,甚至将能力培养的要求降低到技能训练的层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迅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依托学科”是指以学科为支撑构建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达到本科水平,“面向应用”是指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只有如此,才能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

2.专升本教育

专升本教育(高职高专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本科阶段应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高职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延伸和拓展。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位于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同层次,它们之间具有可衔接性,专升本学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最适合的实现主体。专升本学生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存在教育类型上的矛盾和培养目标上的错位,充分照顾了专升本学生的特点。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本科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准备。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高职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的强化,重点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双方还应积极探索学分互认机制、技能水平评价互通互认机制,避免课程重复开设或相互脱节,提高教学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3.中职升高职教育

现行的中职升高职是“3+2”的模式,即经过3年学习后的中职毕业生通过相应的考试,进入高职院校进行2年的对口专业学习。在谋程衔接过程中,应根据汽车后市场各种服务工作岗位的全部职业活动(工作内容和作业项目)和职业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样既能避免由于中职和高职培养目标界定不清而造成的“高职不高”、中职学校盲目拔高的现象,又能避免出现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由于职业标准是国家对行业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重要依据。因此,依据职业标准确定专业课程衔接的接口标准,采用纵向延伸(不同阶段所获得的职业资格工作领域相同但层次不同)或纵横延伸(不同阶段获得不同工作领域和层次的职业资格)的扩展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