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精选(九篇)

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

第1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57-02

一、引言

之所以要进行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其目的就在于使得幼儿园教师能够更好地对工作加以适应,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是对教师所进行的非学历专业教育,它同其他教师培训工作一样,也是我国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职后培训可以使得教师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更加了解,更加有利于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对于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后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都十分的重视[1],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幼儿园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所以对幼儿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既包括对于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包括对于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技能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同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共同为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得我国的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当前是以多种形式来展开的,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来组织展开培训,也可以是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以幼儿园教师所任职的单位作为基本培训单位,这种培训形式当前在许多幼儿园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也初具成效。除此之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远程培训体系也已经初具规模,从而使得培训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对各种资源加以利用,使得教师素质能够更好地得到提高[2]。

三、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引起了广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的重视[3],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在开展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培训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一般而言,在幼儿园教师正式开展工作之前,都会对其进行职前教育,但是对于新教师的职前教育往往都是以理论为主,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入职培训,如果缺乏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3],就会使得教师在入职之后很难对工作加以适应。当前有许多针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前培训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在其进行培训的工程中,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都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了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实践,这样的培训方式会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当幼儿园教师正式开始工作以后,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而且许多的幼儿园也缺乏系统的入职培训。许多幼儿园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前,并没有经过幼儿园的入职培训,使得他们对于幼儿园的整体情况不是很了解,入职之后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对新的环境加以适应。同时在幼儿园教师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幼儿园对于教师的职后培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就使得许多幼儿园教师在面临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时束手无策,这些都给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他们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职业培训体系的不完善是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要想使得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得以开展,必须要先对幼儿园职业培训体系加以完善。

(二)培训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许多幼儿园教师对于自身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仅仅跟随大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实际的需要[4]。而许多的培训机构以及幼儿园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时候,往往也没有依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计划,而多是参照其他的培训方式来机械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无论是对于培训机构还是幼儿园教师而言,这种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的培训都只是一种形式,幼儿园教师并不能够通过这样的职后培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相反,还耽误了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时间,浪费了他们的精力,所以必须要先制定好相应的培训计划,明确展开培训活动的目标,才能够使得幼儿园职后培训更加具有实效性,从而使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都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过分地依赖于外部培训

当前主流的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形式都是外部培训,所以就使得许多的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都过分地依赖于外部培训,但是这些外部培训的形式往往过于繁多和复杂,而且许多的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切实注重幼儿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如果过分地依赖外部培训,而忽略了最有效的内部培训,也会使得幼儿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不过分地依赖于外部培训并不等同于不依靠外部培训,而是应该将外部培训与内部培训进行更好的结合[5],从而使得二者能够相辅相成,更好的对教师的能力加以提升。

(四)培训缺乏必要的支持

幼儿园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职后培训,必须要得到幼儿园管理者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师较为缺乏,所以许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安排都相当紧凑,使得他们往往无暇顾及到职后培训,再加之幼儿园管理者为了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使得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能够得以正常开展,在时间上缺少必要的支持,许多幼儿园教师只能够利用休息时间来进行职后培训,使得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从而影响了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开展[5]。

四、改善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

(一)依据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职后培训

同一个单位处在不同阶段的幼儿园教师的个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工龄较长的教师可能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而入职不久的教师在经验方面则不能与之相比,因此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针对处在不同阶段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这样才能够使得职后培训能够更加符合教师的特征和需求。处在不同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实际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而在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培训需求和他们的实际能力,从而使得职后培训工作更加具有实效。比如说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师分为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三个阶段[3],依据这三个阶段教师不同的特征来分别对其进行培训,这样才能够使得新手教师能够对工作更好的加以适应,使得骨干教师对自己不擅长的地方进行更好的完善,而使得专家教师的核心能力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落实园本培训和网络培训

在当前要想更加有效地对幼儿园教师加以培训,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好教师所任教的幼儿园的资源,通过园内培训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4],因为园内培训可以更好地与教师的工作进行对接,而且进行园内培训也不会浪费幼儿园教师过多的时间,这样就可以使得教师工作、培训两不误,从而大大的提高培训效率,同时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所以园内培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职后培训方式。此外,还要落实好网络培训,因为当前在互联网上有着许多的资源,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可以对这些资源加以充分的进行利用,使得培训可以更加有效地得以开展。

(三)要突出培训的重点

在进行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时候,必须要对培训的重点加以突出,因为幼儿园教师对于专业教育知识的掌握往往都比较到位,他们缺乏的是教学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职后培训的过程中,就不能够过分的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应该将培训的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使得幼儿园教师能够通过职后培训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教学当中所出现的问题[5]。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当前政府在中小学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中小学以很大的支持,但是却没有对幼儿园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园是人的教育的启蒙阶段,将对其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政府应该给予幼儿园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5],鼓励幼儿园教师参与职后培训,并且在财政等各个方面对幼儿园予以支持,使得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得以开展,使得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侯建平.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问题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2,2(5):60-63.

[2]李艳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后培训的关系构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8.

[3]廖英.浅议如何做好新教师的职后培训[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239-240.

第2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不足决定了建立适应区域实际教师培训体系的必要性。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方法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方法体系解决的是培训过程中对于内容、教学及评价等方面的方法问题,平台体系解决的是培训的依托方式问题,而支持体系则解决的是培训的保障问题。

一、方法体系:实现“三个转变”更新培训方法

教师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培训课程选择方法、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当前,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方法体系需要克服原有问题,并实现三个转变。

1.培训的课程选择:实现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紧贴教育实际”转变

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要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这是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必须贴近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必须清楚培训课程对提高教师素质的现实意义,必须让培训课程切合当前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同时更要清楚,不同层次的教师对于培训也有不同的诉求,她们渴望在培训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启示。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程必须摒弃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内容,多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要关注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感觉培训紧贴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培训兴趣和学习动机。

2.培训的教学方式:实现从“重单向讲授轻互动”向“多样化自主学习”转变

一般而言,接受培训的目标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提高素质)。也就是说,其最终目标是为了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把别人的教育经验转变成自己的教学能力。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对教育理论“敏感度”不高,因此,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放弃以前灌输知识的“洗脑式”教育,而应该充分发挥培训者主观能动性,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则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

3.培训的评价方法:实现从“轻视评价”向“多面评价”转变

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不太重视评价环节,把教师接受培训完全理解成一种自愿行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过程和效果评价。这样一来,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长期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缺少对培训进行全程控制的机制,培训只是按计划实施,对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过程有了问题如何及时得到更正,以及教师的培训成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转化等问题较少关注。教师培训的评价是推动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动力。评价包括对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考核,这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测试,以考促学、以考促训,考试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二、平台体系:发挥多种培训手段的作用

平台体系解决的是培训的依靠方式问题,这是整个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核心。

1.发挥多层次培训网络的作用

县域农村幼儿园分布相对分散,因此,在培训平台的选择上要按照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通过建设“三网”(“天网”“地网”“人网”)协同促进教师队伍提升的建议。第一,充分用好“天网”。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充分克服因为幼儿园布点分散带来的问题。第二,积极构建“地网”。就是县域农村幼儿园充分发掘地域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可以通过临近乡镇形成学习教研片、几所幼儿园组成联合学习体,以及大力开展园本教研等形式,建立多方面参与、开放灵活的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体系。第三,灵活运用“人网”。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基本策略,定期选送教师到其他幼儿园或参加省市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邀请专家或者其他名园的园长、教师来参与培训。

2.整合县域教师培训机构

积极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县级电教、教研、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成之后,在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可以发挥三个重要功能:第一,成为当地教师培训的资源库,利用其硬件优势以最快速度收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便于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宣传教育;第二,能够成为联系同级培训机构的中转站,实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也可以实现不同区域教师培训的县域级别的研讨;第三,可以代表县级培训机构展开与就近师范院校和其他有教师培训资源的高校的密切联系。

三、支持体系:多层面协同提供保障

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支持体系解决的是培训的保障问题。应该从物资支持、组织支持和动力支持三个方面加强对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保障。

1.物资支持:地方政府加强经费投入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与培训缺少专项经费支持,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大多依靠幼儿园和教师分担,对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的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明显不足。” 这种情况在县域农村幼儿园表现尤其突出,经费短缺是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瓶颈”。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幼儿园分担培训成本。让教师自己为自己的培训买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组织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和教育实际理清区域内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作为,抓好区域内教师培训的督导检查工作,并把这个工作落实到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切实做深、做细、做透。要健全完善区域内幼儿园教师学习型组织,建立教师和园长业务学习档案。

3.动力支持:园长和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农村幼儿园园长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园长能不能积极组织好培训关系到教师培训的具体落实效果,所以,要培训教师,先培训园长,以此提高园长组织培训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求农村幼儿园园长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应该有所作为。园长要对教师的培训业绩予以充分的关注,帮助教师提炼教学特色与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园本培训和教研方面,园长必须成为园本研修活动的专业引领者、必须主持和真正参与本园的课题研究 。

第3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困难;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41-04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师是孩子走出家门后遇到的第一任教师。一所好幼儿园,一个好幼儿园教师可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2010年12月1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质量决定学前教育的质量。有限的资源要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园长和教师培训要纳入继续教育计划,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远程教育平台,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状况时说道:“农村幼儿园师资极度缺乏,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师资水平不合格,专业素质偏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以河北保定市为例,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年龄偏大,缺乏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但普遍职称较高,继续学习动力不足。部分新进入的教师又因为没有编制,待遇偏低,没有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由此,导致了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低下。可以说,学前教育的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又在于如何迅速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尽快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25.33万名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5.53万人,占总数的61.31%,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38.69%。

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状况也不乐观。笔者在2011年5月做了一份调查,结果如下。

(一)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师资状况

(二)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在关于培训目的的调查中。有12%的教师选择“为了评职称”,有88%的教师选择“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没有教师选择“为完成任务”。问及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时。16%的教师选择了“园本培训”,15%的教师选择了“网络培训”,65%的教师选择了“短期培训”,4%的教师选择了“专题研究”,没有教师选择“函授学习”和“自学”。在关于培训困难和不足的调查中(多项选择),30%的教师认为“模式单一”,40%的教师认为“经费不足”,50%的教师认为“存在工学矛盾”,70%的教师认为“学习机会太少”,没有教师认为培训“内容陈旧”。

(三)问卷分析

1 关于幼儿园师幼比

国家规定的幼儿园师幼比标准是1:7,按这一标准,保定地区农村幼儿园近90%不达标。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幼儿园一个班只配备一名教师。在访谈中一名园长谈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段时间,幼儿园接连有5名带班教师生病或家里有急事。需要请假,他不得不安排其他班级两名教师中的一人到教师请假的班级顶班,这样安排还是有几个班级没有带班教师,最后自己和副园长也去顶班了。每逢检查或接待参观,为了表面看上去达到上级要求和更好地组织活动,他采取了向别的幼儿园借教师的办法“解决问题”。

2 关于幼儿园教师所学专业

从调查结果看,县级幼儿园教师毕业于正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比率相对较高,乡镇中心幼儿园次之,农村幼儿园最低,很多农村幼儿园甚至没有一个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幼儿园有很多小学转岗教师,他们通常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二是农村幼儿园没有空余编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进入。三是农村幼儿园留不住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一有机会就走人。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幼儿园一些专业水平较好的教师很多都流向了县级幼儿园。

3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学历

虽然调查数据显示有73.5%的教师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但这些教师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如前所述,这些人大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在小学可能是教学能手,但到幼儿园就是新人了,农村幼儿园因此出现了部分教师学历高、能力低的现象。职称状况和学历状况类似,也是转岗教师拉高了百分比。而实际情况是,从2000年开始,很多县市没有新进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编外幼儿园教师则大部分没有职称。

4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都渴望参加培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保定市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急需进行专业化培训。而从师幼比和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来看,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个别地区参加培训的教师,几乎每年都是新面孔,很多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要么很快去了其他幼儿园,要么很快离开了这一行,总体而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性更大,一些民办园园长根本不敢把资金投向教师培训,因为他们非常担心这些接受过培训,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和教学资质的教师会马上跳槽。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频繁流动给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是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新鲜血液”不足,活力不够。调查发现,不论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幼儿园还是农村民办幼儿园,都很难招到学历、专业合格的年轻教师。笔者在某幼儿园教师招聘会现场对应聘的幼师毕业生作了一项调查,在就业地区三个选项“大中城市”“县城”“农村”中,有75.2%的人首选“大中城市”,愿意去“农村”的只有2%。笔者在走访一所农村幼儿园时发现,该园教师绝大部分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寥寥无几。不少农村幼儿园园长谈到,园内年龄偏大教师很大一部分缺乏进取心,有些甚至只是在等退休了;年轻教师太少,使整个教师队伍缺少活力。

三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短缺。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我国各学段教育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百分比的情况为,小学教育占24.2%,初中教育占16.92%,高中教育占11.47%,大学教育占30.97%,而学前教育只占1.29%。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目前部分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及其基本办公经费,很多地方根本

没有继续教育经费。农村幼儿园能得到的财政支持更是少之又少。资金短缺是农村幼儿园继续教育的一大短板。

四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缺失。由于前些年推崇的学前教育市场化,学前教育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越来越明显。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专设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有114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管理专门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很多地方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因此陷入没有计划、没有组织、没有考核、没有监督的混乱局面。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多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治理。

(一)建立农村幼儿园教师保障和激励机制,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幼儿园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问题,这是解决幼儿园教师学习动力问题的根本。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分为两类:公办教师和合同制教师。农村公办教师与城市公办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存在差距。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55.7%的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未评职称,其中省级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有49.3%未评职称,县级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有52.0%未评职称,农村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则有70.6%未评职称。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没有事业编制,有职称的更是凤毛麟角。就普遍情况而言,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按国家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依职称不同,月薪在2000~3000元左右;没有正式编制的合同制教师,月薪在700~1500元左右;农村民办园教师月薪在300~800元左右,一些农村幼儿园教师一年的工资收入甚至比当地农民的年平均收入还低。因此,不解决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及待遇问题,就无法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稳定问题。如何让现有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安心工作、积极学习?首先,要建立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所有教职工交纳基本社会保险,以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后顾之忧。其次,建议建立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对积极踊跃参加培训且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三,建议建立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促使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常态化。第四,设立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提供经济保障。

当前,很多地方已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例如,四川省采取了解决编制、保障待遇、加强培训等方式以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制定颁布了《中山市幼儿园教师学历教育奖励办法》,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对取得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以及学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予以奖励。该政策的出台调动了全市在职幼儿园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河北省教育厅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合格证书”。河北省保定市规定,“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且合格者在职称评聘中可以优先”,要求市级骨干园长和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他专任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督促和鼓励幼儿园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

(二)科学合理制定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规划,健康有序地推进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需要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提高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必要时可强令全员参加培训。其次,应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分层分批进行培训。再次,要重点培训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要求他们回园后开展全员培训。最后,重点建设乡镇示范幼儿园,把它建成辐射周边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继续教育途径

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年轻教师太少、资金短缺、管理缺失等现实问题,因此,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因地制宜。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脱岗到各地高校或省级示范幼儿园学习,脱岗学习也可依实际需要选择长期学习或短期进修。在职学习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还可以和各级示范幼儿园建立帮扶关系,定期交流,争取得到优质幼儿园更多的支持。

以保定市为例。本市依托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涿州分校建立了保定市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依托首批省级示范幼儿园――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成立了保定市学前教育研训中心,依托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各级示范幼儿园形成了“培训一教研”一体化的继续教育模式。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涿州分校负责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各级示范幼儿园负责教学实践培训,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培训。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高校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教科研共同体。保定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要专门为幼儿园教师开辟网络空间,为幼儿园教师学习、交流创造条件,要求90%以上的幼儿园连网,实现教师“不出门就能参加学习进修”。

(四)均衡城乡教师资源,探索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水平的新路子

第4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第5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培训;素质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12-02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是指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通过幼儿教师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明显的诱导作用,适时的早期教育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6岁之前的童的是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因此,负责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幼儿教师群体,家长和社会寄以厚望。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不能狭隘地认为只要在幼儿园学会了几首儿歌、会讲几个故事、会算几道题就是学到知识了,认为幼儿园只要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就不是好幼儿园,这是对幼儿教育狭隘化、片面化的认识,也是落后于时代的认识。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照顾孩子生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是幼儿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

教育部、财政部为全面提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于2010年开始实施“国培计划”,由于培训覆盖面广,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普遍从中受益。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幼儿教师进一步树立了较为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了组织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能力,加快了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

1、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

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是让教师较为深入的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些基本规定与要求,明确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规范教育行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引导幼儿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切实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关注幼儿学习的特点与基本活动模式,理解有效学习的内涵与要素,掌握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科学的组织活动,引导幼儿有效学习、主动发展。

2、幼儿教师培训的专业课程

幼儿教师的专业应用课程包含有:学前儿童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与实践,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类型及指导,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主要是使教师深刻领会幼儿园五大领域――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活动特点和领域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设计、活动指导与评价等专业知识,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行的科学性;了解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学会用收集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及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几种类型,初步掌握教师指导各类游戏的方法;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

3、幼儿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包含有:观摩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环境创设交流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小组研讨交流等,其主旨是使幼儿教师通过现场观摩与相互交流,学会科学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幼儿一日活动;善于发现、收集和运用一定的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来布置幼儿园环境、班级墙饰、区角活动等,充分挖掘材料、环境对教育的潜在价值;学会组织和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培训中的存在的问题与收获进行现场交流、讨论,通过分析问题,分享经验,达到转变观念,落实行动,实现专业成长的目的。

(二)幼儿教师的培训方式

依据培训目标和要求,遵循幼儿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与规律,针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讲座、参与、体验、实践”等培训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具体培训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题讲座

主要是邀请区内外专家及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为培训的教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的讲解和分析。

2、教学观摩

主要是让教师现场观摩区级示范园优秀教师公开课,感知和掌握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名园考察

为深化教师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进入具有典型和榜样意义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并与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及科学的创设幼儿园环境。

4、参与式研讨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培训成效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组成专家团队,分小组与教师进行现场交流研讨,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对此次培训满意程度及教师的困惑。

(三)培训专家构成

培训要整合优质师资力量,组成由区外幼教专家、区内幼教专家、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三结合”的专家团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区外专家、区内专家、幼教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培训团队,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和加深了教师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中、观摩中、研讨中实现专业成长。

专业化的指导团队,保障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过程、培训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培训的成效

(一)参训教师幼儿教育理念得到更新

通过培训,教师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形成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明确了幼儿期孩子的身心特点,增强了对幼儿教育各项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基本具备组织和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名园考察、参与式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成为教师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使教师能够将学前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研究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先导和支持作用。

(三)建立了丰富的培训资源库

通过培训,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创新。

在培训过程中,形成教学案例,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案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案例、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案例、参与式交流研讨活动案、教师培训总结集、培训感言集、实践故事集等。

(四)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培训团队

在培训的过程中,形成一批深受教师欢迎的专家团队。包括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功底深厚、培训方面的教学经验丰富专家,也包括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育员。

四、培训的经验及措施

(一)明确培训目标,精心制定培训方案

一个目标明确、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案,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提高 “国培计划”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多样化培训需求,全面细致做好训前需求调研工作。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统筹规划,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在设置课程上时邀请高校学前教育专家、区市级幼教教研员、园长、一线教师进行多次论证,确定培训课程内容。

(二)组建综合型专家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团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的优劣。为了打造一支高效、实用的专家培训队伍,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必须整合区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使培训团队成员既有学前教育领域较为著名的专家,熟悉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工作者,也有来自一线的优秀教研员与优秀幼儿教师,突出了培训团队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做到了专家团队来源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培训方案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重视培训方式的创新是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突破口

传统的幼儿教师培训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效果不佳,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名园考察、参与式研讨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经验分享、对话交流等,都突出了参与互动的特点,幼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强化了培训效果。通过培训,使教师既有观念上的更新,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又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四)重视培训效果反馈,及时了解学情是培训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据

培训中,每一个专题学习后均要求教师填写教学评价表,撰写培训日志,班主任对教学评价表和培训日志进行及时的收集、梳理和反馈,把它们作为监控培训实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深入教师中进行随机访谈,了解他们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专家的满意度。通过随堂教学评价表和每天的培训日志及访谈获得的资料,能较为真实的把握每个专题设计及专家引领的适切性,及时总结反思培训实施,调整培训安排,不断改进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五)重视培训档案的建设是反思培训实效性的重要依据

培训中重视培训档案的建设,从培训前期的调研、咨询,培训方案的论证到教师报到注册、教师基本信息表、专家教学资料、教学评价表、培训感言、培训日志、培训作业、培训总结、成长故事、培训简报、相关培训音像资料等一系列过程性材料,均分门别类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建立了专门的档案袋,这些档案的建立,既是研究、反思培训成效的实证资料,也是今后培训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六)重视培训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充分满足,实施每天考勤、跟班学习的管理办法,保证教师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针对部级培训的要求,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教师学习管理制度等,使培训组织有章可循。培训中每班配备1名具有培训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并全程跟班服务,保证高质量服务。生活上、学习上关心每位教师,全力解决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教师结业考核制度。建立教师考勤制度,确保参训教师全身心投入培训学习过程。做好每场专题讲座的精心组织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反馈工作,培训感言及培训总结、评优选先等,确保培训的全程跟踪监控与学习质量考评。

五、问题与对策

由于幼儿教师部级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虽然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培训对象层次不齐

由于在下达培训通知时对相关文件精神传达不到位,使得培训对象指向性出现了偏差,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如培训的教师中有的是幼教专业毕业的从事幼儿园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有的是十几年前转入幼儿园的非学前专业毕业生,有的是刚转入幼儿园1个月的教师,有的是在幼儿园从事后勤管理的教师,有的是即将退休的教师,这就导致培训课程不能满足部分教师的需要,影响培训效果。在今后的培训中要严格筛选培训对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二)培训时间太短

由于集中培训的时间短,只有5天时间,只能为教师呈现系统的、全面的、有层次的五大领域课程内容,以致部分教师感觉到:“我想要对幼儿教育、教学了解的更多一些,可是培训科目里没有。”在今后的培训中,时间可以长一些,为教师呈现全面的、丰富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培训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参与式培训力度不大

培训多以专题讲座为主,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较少,不能很好的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多开展参与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第6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承担的教育部一儿基会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第一期培训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此即将完成这期培训任务的时刻,我要向领导和支持这个项目的教育部领导和联合国儿基会官员表示感谢,向配合本期培训工作的项目县领导和广大幼儿教师表示感谢,向给予项目组大力支持的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和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与策划和组织项目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同事们表示感谢和敬意,尤其要向随我一起参与培训工作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如何让长期得不到系统培训的贫困县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几届常务理事会一直关心的问题。上届理事长冯晓霞教授亲自起草了培训边远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设想,还专门与教育部和财政部官员进行了沟通,递交了相关的报告。本届理事会一直在为此项目的开展而努力。很多地方都没有对面广量大的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其核心问题是培训经费难以落实。国家培训项目也只关注到了极少的骨干教师(注:我们高兴地注意到,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西部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国培项目)。在教育部和联合国儿基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积极努力下,如今这个项目终于得以实施了。

2011年5月底,经与教育部和联合国儿基会协商,原则上确定了项目实施的意向,并在项目覆盖面、培训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的部分同事就开始酝酿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成效评估方案,从7月中旬教育部正式通知项目工作后,更是有很多来自高师和研究机构的会员积极投入到了《教育部一儿基会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后续支持学习手册》的编写工作之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主动义务帮助审稿和编辑。我们期望,对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持续的,除了面对面的培训外,还应提供后续的专业支持,包括阅读材料、专业光盘及网站咨询等。

为提高培训工作的成效,确保培训l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组织了一支农村幼儿教师状况调研队伍,对相关地区及类似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调研,了解到项目县的幼儿园教师基本专业素质较低,长期缺乏培训,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缺乏了解,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状况缺乏了解,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缺乏了解。调研结果对我们考虑培训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项目的实施

教育部一儿基会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需要出发,切实体现“具体、可行和说明道理”的培训指导思想,力求将《纲要》精神渗透在每一个活动之中,力求根据《纲要》精神来分析和解释很多的实践现象,并回答教师的疑问。我们在培训计划中安排了研究会专家报告,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的案例解读《纲要》的核心精神,引导老师们关心《纲要》,学习《纲要》和实践《纲要》。我们还安排了教学活动示范,考虑幼儿园的不同领域及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和渗透,根据《纲要》精神,对这些活动进行评析,说明培训者选择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意图,实施过程中的应变,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的策略等,尤其是重点说明了活动在哪些地方体现了《纲要》的精神。由此,通过活生生的现场活动,向农村幼儿园教师传递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我们还安排了针对教师需求的一些专题讲座,如“如何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如何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育”“如何利用日常生活材料开展美术活动”“如何布置幼儿园环境”“如何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等。这些讲座往往是边讲解边示范,有很多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教师们如同身临其境,能较快领悟和感知。讲座过程中或讲座结束后,还有很多的互动,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此外,在培训活动的过渡环节,培训者还经常会教老师们一些经典的、趣味化的,且便于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游戏、舞蹈及韵律操,老师们经常沉浸其中,反复模仿,反复练习,认为这些活动对她们今后的工作会非常有用。

在培训工作实施阶段,培训工作者面临了两个重要的挑战。一是路途遥远,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本次培训项目县贵州省纳雍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大山深处,尤其是从贵阳到纳雍需在山路上颠簸7个多小时,其中有近3个小时的狭窄破旧的山路,到处是沟壑,汽车常在路上跳动,一边就是山崖,一路上经常能看到交通事故,这对大家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挑战,尤其对晕车和腰椎不适的教师更是重大的挑战。二是来自被培训者素质状况的挑战。虽然经过调研,我们基本了解了当地教师的状况,但一到现场,还是对如此多的幼儿园教师长期没有接受专业培训感觉很惊讶,同时也被教师们对专业培训的热情所感动。为更好地适应教师们的需求,培训者每天晚上开会,总结和研究当天的活动情况,讨论第二天的活动内容和组织策略,为此培训者经常准备到深夜。大家辛勤的工作、积极的努力,体现的都是一份责任,一片真情!

三、项目工作的感悟及后续工作

经过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认识有了提高,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老师们写的培训笔记,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师们的进步。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以前不了解《纲要》,也没有系统学习过《纲要》,通过培训,她们知道了《纲要》,拷贝了《纲要》的电子版(文字版已印入《教育部一儿基会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后续支持学习手册》并寄送给所有受训教师)。同时,她们认为自己认清了原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很多时候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盲从于识字和算数,盲从于取悦家长……”等。通过培训,她们认识到,“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纲要》为指导,选择教育的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生活,要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引导幼儿去探索和创造,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等。

第7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模式 改革

一、改革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近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工作实践需要、市场需要脱节的问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果仍然脱离不了过去的那种以理论和学校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便会导致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入职适应期长,承担幼儿园教师工作有困难。学校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承担具体的工作,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才可以直接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及学前教育专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由学校管理的实习实训基地,不仅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习、顶岗实习提供更多的方便,也有利于人员、资源的共享共用,推动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为培养幼教实用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校中园、园中校”的主要目标

(一)总目标:建成产教一体的“校中园,园中校”

幼儿园毗邻学校,“校中园”的建设,使学生不出学校就能在幼儿园完成专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各种训练,“园中校 ”的建设使幼儿园成为幼师生的实践学校和实训课堂。 “校中园,园中校”的实训基地形式,便于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育共建,互利双赢。

(二)目标一:扩建实验幼儿园,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

改善办园条件,扩大办园规模,建成多个幼儿特色活动室及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充分体现专业实训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新园的落成,建立了学校―幼儿园共享型的实训环境,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的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

(三)目标二:合作共享,实现“校““园”一体化

实训基地既服务于幼儿园学前教育,也服务于幼师专业职业教育。在资源共享、学生培养、“双师”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体现“校”中有“园”,“园”中有“校”,“校”“园”一体。

三、“校”“园”合作,培养幼教实用人才

(一) “校”“园”共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课堂教学建构专业素质、特色培养满足专业需要、岗位实训强化专业技能、工学结合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课堂教学与特色培养需要在幼儿园见习,岗位实训与工学结合需要学校与幼儿园紧密合作,共同完成。

图示一:人才培养模式

图示二:“校”“园”合作共享方式

(二)建立“校”“园”一体化教学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建立并使用一体化教学体系,即幼儿园使用的课程,也是幼师生见习、实习、活动课教学法、专业课技能的课程。幼师生在实训活动中,将在实践中的疑惑和发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反馈给课堂教学,使实践得以提升,理论得以验证。通过彼此反馈,及时调整各自的教学,互相促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建设“园中校”实训课堂,实施新型教学模式

为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幼儿园在各年龄段幼儿活动教室建设的同时,设立了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科学活动实训室、美术活动实训室、幼儿舞蹈实训室、感统训练实训室、亲子早教实训室、幼儿阅读活动实训室、建构活动实训室、古筝实训室、手风琴实训室等。让幼师生在实践情境中学习技能,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室的建设与教学体系的建立相辅相成,既服务于学前教育,也服务于幼师职业教育,共享共赢的模式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亮点,也是幼儿园的特色。

(四)“校”“园”共同做好幼师生实习、实践工作

1.一年级见习体验、二年级专项实训、三年级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不断线。

2.规范实习流程,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五)教师共培共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验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教师,也是幼师生的实习指导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多年的锻炼与培养,形成了专业功底扎实,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仅每学期承担见习观摩和实习指导任务,而且多位教师同时承担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如奥尔夫音乐、幼儿园活动教程等,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完善教师定期到幼儿园实践制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参与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幼儿园就业市场对教师的需求。

四、条件保障

学校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计划》,对扩大实训基地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教学体系建设、教材开发等均有具体的资金投入,确保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与条件。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依托“校中园、园中校”,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走在了职业教育的前前沿,成为首府及其周边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实验幼儿园改善了办园条件、培养了教师队伍,推动了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了办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与幼儿园实现了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的主导思想下,突出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缩短了入职适应期,上岗即能全面承担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每年毕业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差距很大,供不应求。学校多年来还为各类高等院校学前对口专业输千名学生深造,为幼儿园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为本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体会与思考

(一)建设实训基地是改革培养模式的关键

改革培养模式必须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建设实训基地是中职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保证,也是改革培养模式的关键。建设自管的实训基地,方便人员调配、资源共享,降低沟通成本,能够更好的实现协调合作,共育共建。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毗邻而建,给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统一管理、教师交流、课程开发、合作互动提供了便利。

(二)改革培养模式应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技术性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承担育人的重任,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因此不能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改革培养模式应当传承原有的、好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幼教实用人才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师毕业生综合素质强、适应市场及专业需要的目标。

第8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关键词:乡镇中心幼儿园 幼教 教师管理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25

一、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管理现状

单从我园成立四年以来的管理经验来看,幼儿园教师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幼师聘用、幼师在职培训、幼师评价与优势激励。乡镇幼儿园教师的聘用包括教育部门通过招聘考试分配教师、幼儿园自身向社会聘用幼师、其他单位转岗幼师三种方式。以我园为例,所有教师中小学转岗2人,大学毕业考试分配2人,本园自聘10人。所有教师正式进入岗位后,为保证持续的、紧跟时代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均获得了大量的培训机会,比如园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进修等。此外,为了确保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幼儿园还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了系统的评价和激励方法,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奖惩。同时,还结合评价结果给予教师适当的培训机会、进修机会等奖励。

二、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教师聘用方面

对农村及乡镇幼儿园的教师聘用情况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幼儿教师在聘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在编教师频繁调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缺乏足够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而具备小学甚至中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出于各种原因并不容易转岗到幼儿园;其次,高校培养的优秀幼儿教师人才更多地倾向于城市幼儿园,自主意愿接受农村幼儿园的人才数量过少,导致教育部门考试分配来农村的幼儿教师十分有限,使得城镇中心幼儿园优秀教师资源匮乏;再次,城镇中心幼儿园自主招聘的无编制教师虽然也是经过选拔上任的,但由于没有编制或者没有签订有效的合同,以至于其中较为优秀、能力较为突出的教师流动性过大,无法有效地留住人才。

(二)幼儿教师培训方面

城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一旦上岗之后,其自身教学能力与素质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及学校需求,这就要他们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然而在现实的情况下,针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培训虽然花样繁多,但培训效果与效率并不高,能够直接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内容太少。此外,非在编的幼儿教师其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主要是参加本园校本培训或一些幼儿园自主组织的校外培训,外出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少,导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幼儿教师评价与激励方面

多数农村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与激励制度不健全,无法真正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师日常考核来看,评价制度无法体现科学性,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教师并未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方法,而是采用一致的评价与激励,这显然不能够突出学生与教师的差异性。此外,在编教师的职称晋升制度缺乏足够的弹性,多数按照先来后到的次序,而非具体的教学成果与教学表现,这极大地打击了新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激励方面,由于农村幼儿园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激励无法发挥真实、全面的作用,并且激励的方式与范围也是“一刀切”式的,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加之激励的内容不丰富,引不起教师的重视,自然导致教师对激励效果无法满意。

三、强化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建议

(一)创新用人机制,规范幼师选聘制度

教师管理是乡镇中心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应该遵循教育性、发展性和激励性的原则,并体现出针对性与差异性。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之间天然的差异性对幼儿教师的招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现有条件下需要创新用人机制,规范、优化选聘制度。首先,规范幼师选聘的程序与方法,尝试引入第三方评审机构,建立“选聘教师委员会”,寻找真正优秀的教师人才;其次,重视教师的人用和培养,做好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使其快速适应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并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

(二)立足乡镇园本培训,实现教师可持续教育培训

农村幼儿园的条件有限,因此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应该得到重视。在有限的条件下,要加强幼儿园园本培训,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园开展经验交流工作,以提升在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另外,还要准确把握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特征,认识到他们在某些学科方面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加强园本培训,比如让学历较高的教师承担教学能力中基础学科知识的传递工作,成立讨论或教研小组,所有教师集思广益,互相传授和学习经验。多数农村幼儿园没有幼儿园文化氛围,因此要针对农村幼儿园的特征,建设幼儿园文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重视幼儿教师的外部培训,比如引入网络培训课程等。

(三)制定科学有效且立足于本园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

在乡镇幼儿园教师管理中,教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自身教学素质与能力培养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农村幼儿园的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促使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师获得同步发展。在评价制度的制定上,应在传统奖惩性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的现状,引入发展性评价体制。以我园的教师实际情况为例来看,乡镇幼儿园中在编教师的比例很小,多数为幼儿园自主招聘的教师,而且农村幼儿园环境、教学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更需要通过发展性评价体制来实现教师与教学的双赢。

农村幼儿园本身条件相对于城市幼儿园而言具有较大的差距,其在具体的激励措施与内容方面也无法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因此在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制定激励措施时,必须在结合农村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措施,打破平均主义,细化工资制度,以促使教师之间进行良性竞争。此外,还应注重教师精神方面的激励,建立以教师长远发展为目标的激励制度,这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少梅,张玉,康康.关于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1(12).

第9篇: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77-03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农村幼儿园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农村幼儿园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农村幼儿教师现状

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的短缺、素质的偏低是直接影响和严重制约农村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幼儿园教师地位有所提高,工作条件有所改善,待遇有所改善,学历水平有所提升,但从总体来看,状况仍然堪忧。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来源分析

按照是否受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系统学习,农村幼儿教师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等专科院校、中等师范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类教师由于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缺乏相应的进修机会,导致教育理念和方法陈旧过时,知识结构也趋于老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另一类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这类教师教学方法有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活动目标意识淡薄。

(二)农村幼儿教师发展不均衡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不均衡以及公办园编制内外幼儿教师发展的不均衡。农村的公办幼儿园的财产均属公有,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建设经费、办公经费、教师及保育员工资均为财政拨付。而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资金压力大,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幼儿教师流失快,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基数大,编制内外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差异较大。公办幼儿园编制内外教师收入差距过大,一直是制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编制内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一般依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发放,而编制外的幼儿教师一般是按照合同工来对待,月工资只有千元左右。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编制考试的应考能力方面[1]。随着国家对幼儿教师实行事业编制标准,很多幼儿教师都想通过编制考试来获得编制,改善自身的工资待遇。受过系统学前教育培训的幼儿教师通过学习,能够通过相应编制考试获得事业编制,而对于另外一类幼儿教师,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与技能知识,只有部分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很难通过编制考试。

(三)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的幼儿教育发展也有所差异。目前,各地农村幼儿园大多办园条件不好,甚至有不少农村幼教机构设在偏僻的山村,交通不便,教师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而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幼儿教师不仅要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还需要照顾孩子的生活,保护他们的安全,事无巨细,劳动强度非常大。在农村幼儿园,大多是一人身兼数职,集园长、教师、保育员、炊事员于一身。我国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数大,工资低,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极低的待遇降低职业魅力,一方面使得幼儿教师资源流失,另一方面使得许多青年人不愿意选择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

(四)职称评定和外出培训机会少

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文化素养较低,能力较差。由于最初的政策影响,正规幼师毕业人数少,多数是小教“嫁接”过来,而合格的小学老师并非合格的幼儿教师,其专业技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虽然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逐步重视,职称评定机会和外出培训机会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职称评定、外出培训的机会仍然有待提高,各种评先评优的机会也很难落到他们头上。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似乎是被排挤在教育体制之外,不管怎样优秀,工作如何努力,都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极大地消解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的“隐性流失”。加之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较少,幼儿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大多数幼儿教师只是凭借已有的教学经验年复一年教下去,其自身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未能得到有效发展。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滞后原因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受教育政策、幼儿园管理机制以及幼儿教师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一)教育政策的原因

由于幼儿教育尚未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专业起点、文化素质都和同期上岗的小学民办教师相比,民办幼儿教师条件是差不多的。但是,小学民办教师相继转正为国家事业单位教师,职称、待遇、医疗保障等问题全部得以解决,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小学教师,也没有相应的医疗和养老保障。这会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一些教师选择离岗转行。同时,对于民办幼儿园教育部门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也没有明确的监督治理机构,使得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师享受不到《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基本权利,待遇也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导致民办幼儿园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专业人才,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更无从谈起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2]。

(二)幼儿园管理机制原因

幼儿园管理机制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园长负责制。目前公办幼儿园的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园长大多会具有相应的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主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我国农村大多数幼儿园为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水平制约着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民办幼儿园长学历和业务能力普遍偏低。大多数园长并不懂得学前教育,更不了解当前流行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她们开办幼儿园从某种程度上是看中了这一商机。由于自己不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有时候为了与其他幼儿园抢夺生源,容易受农村幼儿家长落后思想的影响,一味的满足家长“学知识,看孩子”等不合理的要求,从幼儿小班开始就开始识字,算数等等。每天晚上还要给孩子留家庭作业,比如完成几道算术题。园长没有良好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得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自身的原因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也体现在幼儿教师自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有所偏差。由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基数大,来源也参差不齐,其专业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把自己定位为保育员,忽视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表现出对幼儿教育工作倦怠。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除了每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多还要担任保育工作。繁琐的日常工作使得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职业有些倦怠,一些教师每天上班后工作积极性很低,对待工作也就缺乏探索的精神,对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应的兴趣,导致专业发展滞后。

三、美国农村幼儿教师质量保障经验借鉴

(一)建立科学幼师培养体系,制定教师教育专业标准

美国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形成专门的体系,对于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正规教育机构的培养,这些机构有职业学校、社区学院以及大学。职业学校的学制跟我国一样初中毕业,学制3年,从事幼儿园内保教工作。职业学校幼师教育渐渐被社区学院及大学取代。社区学院的学制为2年,培养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前或早教专业的学生修满30—35个学分的基础课程和20—25个学分的专业课程,并参加了教育实践后,即可获得副学士学位,毕业后优秀生可以继续选择升入大学,亦可在幼托机构做助理教师。大学的学前或早期教育专业有本科、硕士、博士3种层次的教育,本科的培养主要通过4年让学生掌握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培养专门的学前教育人才,学制为1—2年,博士是学前教育的最高学位,学制一般为3年及以上,重视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在本领域的高精尖的专门人才。

除了正规机构的培养,美国还有学前教育协会或专业团体建立的专门的幼教培训机构。这是在对正规教育的补充。比较著名的办学机构为专业认证委员会 (the 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于1971年创立的儿童发展副学士(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 CDA)证书计划 [3],随着证书计划的市场化的接轨和完善,逐渐与社区学院和大学挂钩,可获得副学士学位。CDA证书的认定计划是针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情感和提升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全面教育。

确保师资教育质量,前提是要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和教师培养标准,这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美国通过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来分阶段、分步骤地培养幼儿教师,用制度来保障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1980年,全儿教育协会制订了一套专门针对早期儿童教育从业者的高等教育计划指南,包括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候选人培养计划指南。之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2003年,全儿教育协会完成了初级、高级计划和副学士学位计划,这三套计划满足不同专业水平、不同专业需求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和实践的要求,这极大保障了幼教师资质量。

(二)规范教师入职资格,保障师资质量

在美国早在1825年就推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从低标准到高标准不断完善。目前,美国大约95%的幼师持有早期教育或基础教育,或者两个专业都有的教师资格证书。2004年,美国在原有教师资格标准的基础又做出了新的调整,如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性、学科知识、关注特殊儿童教育、测评儿童发展以及教学策略研究等。随着新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推广,各州建立互认和合作,保证了城乡师资均衡发展,有力保障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质量。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分权地方政府,对幼儿教师入职质量的监控通过各地方政府的严格把关和教育团体的监控完成的。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在招聘教师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过程。根据岗位要求条件招聘信息,按照程序筛选和考核,从求职者的资格证书、学历以及综合素质等来审批确定。被确定聘用的幼儿教师并不是最终确认,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聘用期,通过工作中的表现来确定该教师是否完全胜任再教育机构的工作。试用期的考察时新近教师接触实践的过程,每一次的评估能让实习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提升自己适应环境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最后,由多元评价主体评审和鉴定幼儿教师能力,评价主体包括本专业专家、管理者、家长以及幼儿,从多方面来评估,这样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加强培训,保障在职教师质量提高

教育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来满足社会需求。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技能引领和传输作用。在美国,幼儿教师的师资培训和我国一样,是由社区学院、大学教育学院以及专业培训来承担的。培训机构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师资水平实际需求,来设计出多元的培训项目供老师们选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美国的幼儿教师培训,按照培训机构来说,可分为两部分,专业培训和学术培训。专业培训是由幼儿教育协会来组织承办的,开发的培训项目有助于教师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同工作实践相结合。项目设计由三种培训模式组成,分别是在线自定步调的学习、面对面培训,以及光盘式自定步调的学习 [3]。除了之外,教育协会组织实施专门针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和一线幼儿教师适应性实践培训。

学术培训指的是高等院校如大学和社区学院组织的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来实施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培训项目。例如,斑克街学院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幼儿教师培训以建立坚实的幼儿发展和早期学习知识基础而闻名美国;纽约大学和奥本大学则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倡导自我概念形成、档案袋评定等建构式的幼儿教师培训等 [3]。在职培训满足了幼儿教师专业提升的需求,特别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计划,保障了农村幼儿师资质量。

四、改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政府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的途径,逐步完善幼儿教师发展机制,从而达到普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城乡互动的教研机制,为城乡幼儿园教师建立交流平台。农村幼儿园可以到示范园进行观摩实践,与优秀的幼儿教师进行园本教研活动,交流教学、保教经验。示范园的骨干教师也可以到农村幼儿园进行送交下乡活动,将办学理念和经验给予分享和交流。有的幼儿园组织一课两上活动,即在听完示范园教师的授课之后,农村教师在学习名师授课基础上备课上课,让大家在点评和研讨,在大家给出意见之后,再上讲台讲课。这样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找到教师自身的不足,及时修正,不断训练,促进其专业成长。这样的教研活动可以一学期组织5—6次,让农村的幼儿教师都有机会参与互动。其次,改革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将其从前乡镇管理体制转变为县区管理,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委派参加市级、省级幼儿教师培训。解决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专业培训。第三,在农村推广远程网络继续教育模式。建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推广这种学习模式,将课程资源、专业资讯等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站,让农村幼儿教师在网络上分享资源和交流。利用电视台专栏幼教频道开设专业课堂。远程网络继续教育模式能够解决路程远、经费少以及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4]。

(二)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

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原因,城乡幼教师资质量还存在着差距。对于农村幼儿师资要不断地加强,以示范集中幼教培训来引领,建立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一方面,加强幼儿教师学历的提高,特别是民办幼儿教师,好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凭借着一些教学经验在上课,幼儿“小学化”倾向严重,通过学历教育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幼儿教师的职后培养,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幼儿教育的优秀经验,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名师计划,积极开展幼儿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以骨干带动全面,来提升幼儿教师整体水平。

(三)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专项教经费投入,建立同岗同酬机制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手段。平衡城乡幼教水平,要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经费要朝着农村倾斜。加强对农村乡镇幼儿园的建设和投入,保证农村幼儿有学上。建立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为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薪酬,也是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激励方式。目前幼儿教育尚未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没有核编依据,不仅编外的幼儿园从业人员,其身份、待遇、劳动保障等问题难以解决。

随着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发展,目前制定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为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公共财政核拨幼儿园相关经费提供了政策依据,解决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力加强了公办园教职工队伍建设,对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建议跟公办教师一个待遇,这样激发农村编外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便于规范幼儿园编制管理,促进基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促进校地共建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

首先,加强高校和地方密切联系,将高校的专业知识和办学经验等教学资源以“送教下乡”方式传输地方幼儿园。通过省市级教育行政机构每年定期在学前领域幼教专家、特级教师、一线优秀教师到区县、县镇幼儿园授课,为更新农村幼儿教师交流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而提供专业的培训。其次,组织城乡幼儿教师互动活动。城市示范园幼儿教师可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一段时间,为农村幼儿园提供专业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也可以交换到名园去观摩学习,从管理模式、保教经验以及课堂技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第三,发掘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资源,加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从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省内招收一定数量的免费师范生,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将来毕业位本土幼儿园提供专门师资。在此基础上,发掘本土资源,寓乐于教,将本土文化传递到课堂里,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2] 窦丽丽.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