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阳光体育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阳光体育活动总结

第1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本学期我们严格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认识到体格锻炼对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大有很大的益处,能促使幼儿身体和心理过程得到全面发展。组织幼儿经常进行体格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全面地增强智能,促进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

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根据季节的不同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体格锻炼活动,有早操活动、小型器械、集体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形式,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保证每天不少于二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心,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质、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在行动上加强落实

第2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城乡小学;阳光体育;现状;对策;宁津县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兴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有效地开展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基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中之重;在当今国内、国际形势与环境下,有效开展乡镇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对于华夏民族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地处环渤海蓝色经济带,是经济带域内较为落后的地区。其小学阳光体育的实施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影响着宁津县的人才质量培养,更关乎着蓝色经济带的总体发展。本文针对宁津县城以及相衙镇、柴胡店镇、时集镇等十个乡镇的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现状进行了体育学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宁津县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持久执行和大力开展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城三所小学和相衙镇、柴胡店镇、时集镇等十所乡镇小学的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现状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就以上关键词,对2013年以来的有关期刊进行了检索,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研究。

(2)问卷调查法。设计《宁津乡镇小学阳光体育实施现状问卷》,并请学校体育学专家就问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向宁津县城三所小学发放问卷605份,回收有效问卷569份,有效回收率为94.05%。向宁津县十所乡镇小学发放问卷16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9份,有效回收率为93.27%。对以上问卷作Alpha信度检验: P < 0.01,信度很高。

(3)专家访谈法。访谈体育学专家和基层教育部门领导,以获得研究上的指导。

(4)综合分析法。在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指导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领导层对阳光体育的重视

(1)认知度。根据领导层对阳光体育的认知度调查研究发现:在宁津县城小学中,71%的学校领导层重视并能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14%和15%的学校、领导对于阳光体育不重视和无所谓。不容乐观的是在宁津乡镇小学中,只有11%的学校领导重视阳光体育活动,33%的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不重视,无所谓的甚至达到了56%。根据我们的访谈可以得知,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不同学校的小学领导,对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意义在认识上存在差异。

(2)资金投入。根据学校对学生阳光体育经费投入调查统计表明:宁津县城小学有61.33%的阳光体育经费投入较充足,有26.14%的阳光体育经费投入一般,有12.53%的阳光体育经费投入较少;而宁津县乡镇小学只有15.35%的学校对阳光体育的投入较充足,19.31%的学校投入一般,65.34%的学校对学生阳光体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由此可以看出,由于阳光体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宁津县乡镇小学阳光体育的开展水平较低。

2、阳光体育实施的时间段和频度

调查结果表明:宁津县74.16%的小学生选择在下午的课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9.01%的学生选择在早上参加体育锻炼,16.83%的学生不确定。此外,调查结果还表明,每天锻炼在20分钟的占60.20%,30分钟的占25.00%,40分钟以上的仅占14.80%。这与教育部的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差甚远,也无法达到锻炼的目的。

3、阳光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宁津县小学在体育活动项目安排上总体较为单一,半数以上的小学都把慢跑、广播操做为首选的内容,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分别占11%、8%、7% 、6%、6%、3%等,其他内容占7%。从内容安排看,他们在选择项目时,都把简单方便的项目作为主要体育活动内容。此外,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还得知,乡镇小学开展课外趣味体育的学校少之又少。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领导层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存在差异;学校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宁津县乡镇小学阳光体育的开展水平较低;学生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参与时间与频度不同;阳光体育活动锻炼内容较为单一,这些是宁津县城与乡镇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差别与因素。

2、建议

(1)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各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成立由领导任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小学素质教育、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和增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作为,落实有力有效。

(2)进一步明确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目标、内容和意义,不断丰富阳光体育项目,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3)学校要把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结合教育部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积极实施,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进而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4)加大对乡镇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资金投入,统筹资源,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进一步改善活动设施。

(5)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掌握至少2个项目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的新要求,不断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 白如震,吕峰.鲁西北三市初中阳光体育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新西部(理论版),2012.04.

[2] 李生民,王波,祝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9.

第3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 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58-001

一、研究目的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精神,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的多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吸引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迈进大自然、步入阳光下,热情积极的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锻炼体能,提升素质,并养成经常运动的好习惯,从而影响和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全民素质。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籍和文件,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各类学校开展阳关体育运动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

通过组织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爱好、兴趣及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地点和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体育活动的各方面因素,制定相关的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再次制定问卷,向全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当地居民进行可行性问卷调查,为提升全民关注、参与体育运动打下基础,然后再次进行统计,修正最有利的活动方案。

3.典型研究法

在学校、家庭和当地居民之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人作为典型,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建立个人档案,不定期的对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和其他学校的阳关体育活动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和沟通,分享成功经验,改正不足之处。

三、结果与分析

1.对本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次数、时段的调查情况表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次数、时段是衡量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从表中数据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总体上没有高一年级的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次数多,也没有低年级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长,总数上每周进行两次到三次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只占61.2%,更有5.2%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并且全部都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可见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意识;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学业压力较大,课程安排锻炼时间少;三是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

2.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地点选择情况表

由表可见,学生们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地点选择学校的占83%;选择家庭中的只占12.95%;选择其他地方的仅占4.05%。学生们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所需环境和人群虽是有一定区别,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在自己的学校、在自己最熟悉的同学中进行阳光体育运动。

3.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方式情况表

学生们对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是不太一样的,其中男同学偏爱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女同学则热衷于广场舞和田径运动,但所有的这些运动多是在场地、设施和器材来辅助完成的,因此,学校是否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运动场所和充足的运动设施、器材,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方式和方法选择的。

四、结论

通过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地点和方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阳光体育活动意识薄弱,由于高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大等因素,而导致活动时间明显低于低年级学生。且在学生们最常活动的学校内,设施、场地不够完善,从而使学生活动时间、次数明显不足。

五、建议

1.培养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校要主动提升对阳关体育活动的认知和了解,从根本上认识到运动对学生们的重要性,加强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养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习惯。

2.从课程安排上调整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学校要打破不重视体育,不重视锻炼的思想禁锢,以党中央、国务院“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健康一辈子”的精神为依据,对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调整,保证学生每天都有60分钟以上的重组锻炼时间。

3.加强对运动场所设施和器材的建设与配备。多设计适合在学校、家中的多功能运动设施和小型健身场所,为学生在学校、家中都能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基本保障。

4.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普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教师素质高,学生就有榜样,就会积极的参与和拼搏,在教师以最大能力传授学生后,让学生能更多的掌握阳光体育运动的方法、方式和途径,建立影响力中心,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阳光体育运动的队伍,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锻炼密度。

参考文献:

第4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 “阳光体育运动”; 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32-002

一、前言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教育主管部们要求全国各个学校在树立“健康第一”的前提下,认真执行“阳光体育运动”,认真做好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苏州作为经济和教育的发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更好的开展“阳关体育运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合性文件。“阳光体育运动”能否在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顺利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所以对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苏州市直属中学(初中)18所样本学校学生中按整群抽样方式随机各抽取1个班级,共18个班级81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借助图书馆和期刊网搜集整理有关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根据。

2.2访谈法。对18所样本学校体育组组长和被调查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老师及学生,就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进行访谈。走访有关专家学者,听取专家学者们对本研究的意见,以及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研究对象选取的建议。认真记录访谈结果,获取与本研究有关的信息。

2.3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问卷,并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812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80%。

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谈论

1.学校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情况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抓手作用,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风气,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对18所学校体育教研组长就学校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情况进行访谈,结果显示:认为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视”和“重视”的有13个人,占72.2%;认为重视情况一般或不重视的有5人,占28.8%,调查表明总体上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对“阳光体育运动”是重视的。

2.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分析显示,影响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场地不足占40.46%,器材不足占43.38%,内容枯燥占11.70%,身体素质差占4.45%,内容枯燥占11.70%。

3.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发动情况

要广泛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使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选择“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学生分别占9.92%和25.19%,有45.04%的学生对宣传口号“知道一点”,“不了解”的学生占到19.85%。说明很多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

4.学校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经分析显示,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运动、慢跑和其他运动。根据数据分析,总体上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学生参加锻炼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只局限球类、慢跑、其他运动。这样对阳光体育运动发展不利,学校应该多组织多样化、情趣性较高的体育运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

5.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仪器情况

所调查的18所学校均能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并上报教育部。对体质健康测试仪器的调查显示:体质健康测试仪器齐全的学校有6所,占33.3%;只有部分仪器的有10所,占55.6%;根本没有测试仪器的有2所,占11.1%。6所仪器齐全的学校中,有2所学校有2套测试仪器,4所学校有1套测试仪器;只有部分测试仪器的学校主要是缺少台阶试验仪器,测试选用耐力跑项目;没有仪器的学校,学生体质测试时从其他学校临时借用;所有学校中只有4所学校有专门的体质健康测试室。可见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条件还有待于加强。

四、结论

1.苏州市直属学校(初中)总体上对“阳光体育运动”是重视的,能利用校园媒介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宣传,并将“阳光体育运动”列入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

2.早操和课间操列入了课程表,正常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能够正常完成。

五、对策

1.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要坚持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学校日常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的教育理念,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2.建立和完善主管部门的监督机制,确保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从发动宣传再到落实都能够持久、有序地进行,使阳光体育运动能够真正为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3.扎实抓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制定法规,改变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被占用的状况,使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能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有序进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4.学校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基础上,加大对“阳关体育运动”体育场地、器材、测试仪器等的资金投入,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明确“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

5.在施行绩效考核的大环境中,加大对体育教师激励先进、促进发展的力度。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魅力课堂。

6.为了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的有声有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更好的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如“学生阳光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等。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研讨[J]体育学刊,2007,14(8):10―14.

[2]朱建红,刘成兵.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8,5(12):93-94

[3]曹伟平.浅析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背景及开展措施[J]运动与健康,2008,22(7):238

第5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为了扭转广大中小学生体能持续下降的趋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自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自此打响了改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状况的发令枪。“阳光体育运动”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广大中小学生走向了操场,走进了自然,走到了阳光下,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也有效地提升了体质健康水平,这得益于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如何巩固、提高己取得的成果,更好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良性发展呢?

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加强督查,避免形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体育法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所辖学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督查力度,把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对中小学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中,开展的成效作为年终考评学校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

二、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确保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县市区领导,尤其是一些校长“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较为突出,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加重,更无从谈起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要想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性,必须保障阳光体育的运动时间,要与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大课间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且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和大课间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学生每天参加大课间活动,再加上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就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只有在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之后,我们才能有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每天活动一小时,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精心设置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应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无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教师要在项目设置上下功夫,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和生理特征、各项阳光体育比赛需要、季节气候的变化等情况,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场地安排好学生的运动项目。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项目的设置要以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为目的,从改革课间操的内容入手,以健身活动、娱乐活动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变单调的一套操为丰富多彩、寓“练”于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加大场地器材投入与维护,开发体育资源,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

各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地方《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配齐配足阳光体育运动所需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正常有序的开展。我们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大胆、积极地挖掘和开发利用本校的各种体育资源,通过师生创想,拓展出各种体育器材活动功能。这样不但能使体育活动贴近生活,丰富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日常锻炼,培养其运动兴趣爱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要。

综上所述,要想把阳光体育运动抓出成效,我们必须力求做到“五个到位”,即时间到位、内容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及器材到位,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并加大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督查力度,才能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并进一步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第6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联赛;学校体育;推进器

前言:上海市教委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00年调研结果比较,本市学生在耐力、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有所增加,所以上海市学生体质下降对学生体育活动改革提出新要求。而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基于这个决定,响应国家号召的背景下开展的,它是检验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途径。自2006年开展以来,无论是参赛队伍、参赛人数,还是比赛项目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2008年的市级阳光体育大联赛又出现了新花样——四年一届的学生运动会。由此可见,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正不断的完善,努力向着“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的目标迈进。本研究主要以阳光体育大联赛这个活动为研究基点,探究它如何成为学校体育的推进器。

1.阳光体育大联赛的涵义、作用(获得成就、进展)

“阳光体育”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体内容是: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其口号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2]

“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是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共青团上海市委为推进本市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坚持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其名称内涵为:上海市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共同参与、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掌握健康锻炼方法、提高基本活动能力、注重团队合作、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3]

2.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开展现状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

阳光体育大联赛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目前上海各个区都举行不同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联赛,比赛的项目也是各有不同,大联赛在项目设置上分为二大类,即必报项目和选报项目。必报项目主要是指学校体育开展的基础项目;选报项目主要从校园中挖掘而来,在市级具有一定普及和推广价值的阳光体育特色项目,如中小学花样跳绳项目、三人制篮球、武术拳操、高校旱地冰球等。各单位对选报项目的参与度逐年递增。比赛设高校组、区县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和中职组5个组别。各个组别的项目有所不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区县级、校级阳光体育大联赛,积极选拔优胜队参加市级决赛。

据统计,大联赛期间,有近3.5万余名学生参与了市级决赛层面的角逐。另外,在暑假期间全市有1.38万人次中学生参加了暑期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赛事活动,80多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了暑期“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

为更好地响应“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口号,扩大联赛参与面,今年继续开展以班级比赛为基础的“千校万班”乒乓球和跳绳踢毽活动,并新增设花色跳绳项目。其中宝山区以“一绳一毽”作为区阳光体育活动的抓手,成果显著。

3.阳光体育大联赛对学生和学校的意义

3.1阳光体育大联赛对学生的意义

1.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观念,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益身心健康发展。

2.拓展学生体育健身项目。大联赛不仅使学生喜闻乐见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诸多常规项目得到更加普及盛行,而且使传统的长跑、跳绳踢毽和弄堂游戏项目得以恢复推广,一些类似网球、赛艇、健身操、啦啦舞等时尚新颖项目也吸引众多学生参与。

3.增添校园群众性体育健身氛围。各高校和区县响应大联赛的号召,面向全体学生,结合自身体育传统特色和场地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推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间、区县间的比赛活动,增进了学校和区县之间的互动交往。

4.拓展学校体育文化内涵。大联赛除举办常规性体育赛事外,还开展了奥运会精神和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注重体育文化的外延发展,倡导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学会欣赏体育比赛、学做体育小记者、体育小裁判,参与啦啦队评比、体育小报的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阳光体育大联赛对学校的意义

1、阳光体育大联赛为注入新的活力。在阳光体育背景下,要把上好体育课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和抓好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堂要不断强化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意识;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

2、阳光体育大联赛促使学校体育内容更广泛。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开展使学校体育的内容不再拘泥于以前仅有的几个传统项目上,现在游泳、排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棋类、桥牌、毽球、定向越野、手球、健身健美操这些项目都纳入了学校体育学校的范畴。这样使得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终身收益,并且这些项目难度适中,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3、阳光体育大联赛促使学校体育的学习氛围更活跃。以前的学校体育主要以体育课为依托,当有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加入,使得学校体育的形式越来越灵活,学习的氛围也更加轻松、愉快,让学生在玩中学,营造了快乐学习的氛围。

4.结语

阳光体育大联赛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校体育的一个伟大变革,在阳光体育大联赛的推进下,让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让学校体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6

第7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评估与监控体系 现实需要 建议

一、核心概念

阳光体育运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教体艺6号文《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体质,贯彻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监控:监,察也。监控,监测并进行控制。

评估:评,议也。评估,即评量,进行评价和估量

二、建立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评估与监控体系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成绩和缺陷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是意识形态领域中最活跃的群体,在大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可引领社会舆论建立“运动、健康、快乐”的积极健身理念,对公众的健康观念进行教育和洗礼,提升整个社会对体质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自《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颁布以来,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各高校普遍展开了对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探索,如有的高校将阳光体育定位为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通过体育课程的改革加强阳光体育;有的高校将学生第二课堂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战场,大学生体育社团成为阳光体育主要力量。各个高校都开展了形式丰富、数量众多的体育锻炼,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阳光体育建立了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健康第一”的理念被大学生普遍接受。同时,阳光体育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思路和途径,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创造了时机与空间,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

但在繁荣和热闹背后,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定位不清晰,组织实施涉及的部门多、管理结构复杂,活动形式多,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缺乏稳定的模式和路线;某些活动的开展仅重视宣传效果,实效性不强;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关于监控与评估方面的内容尚不完善,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缺乏全面、客观的总结与及时反馈,阳光体育运动大多仍停留在政策解读和实践尝试的阶段;缺乏制度保障,导致阳光体育运动在资金、场地、器材、师资等安排上难以获得保障,等等。在诸多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缺乏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时监控评估体系,缺乏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理论。例如,虽然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但在如何将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与阳光体育运动有效性评估的联系方面缺乏深入探讨和论证,使得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至今未能形成长效机制。

(二)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监控和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1.发挥监控和评价体系的检验、反馈和导向作用,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效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进行引导,使之有序、有效。

2.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设,形成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指导体系和富有前瞻性的理论,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性、社会认同度,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引导社会舆论摒弃“分数第一,智育至上”的人才质量观。

3.将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的考核、评比挂钩,调动学校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使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需求,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通过阳光体育整合学校体育资源的目的。

4.制定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时监控与有效性评估可从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着手规范实施体系,纠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支持,使阳光体育运动进入良性循环,形成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保证阳光体育运动政策的最终落实。

5.作为整合高校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加强监控和评估将促使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健康发展并最终起到提高高校体育机制的效率和生命力,形成发展新路径作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最终整合,为探讨建立高校体育新体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方面的范例。

三、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建议

(一)建立监控与评估体系首先必须具有制度层面的保障。鉴于大学生阳光体育的特殊性,我们应设立或指定专门的机构统筹管理高校体育与阳光体育,明确阳光体育的负责者和组织者,确立监控与评估的主体与执行者,将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高校的绩效考核挂钩。

(二)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作出清晰的划定和准确定位是建立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前提。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系统工程,既是体育课程、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主渠道,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形成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阳光体育并不等同于原有的高校体育,也不等同于学生课外体育社团活动,而是具有特定范围。目前,对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范围仍缺乏明确的规定,我们应厘清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关系,同时,要区分一般高校体育工作与阳光体育运动,避免将常规的体育教学与体育工作冠以阳光体育之名就成为了阳光体育活动。

(三)阳光体育运动监控、评估体系的建立应以全面、科学的调研为基础。我们必须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高校体育设施、公共体育教育、校园体育氛围、社会评价等因素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四)大学生阳光体育应建立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的具体实施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作为评估和监控体系的依据。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监控和测评。同时应设立绩效标准,监控和调节内、外部的关键因素,如组织实施机构的建立、时间的保证、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我们可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的评价标准之一,形成固定模式,一年一测,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

(六)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以往对于这类组织的管理普遍缺乏严密的体系,监控和评估更为鲜见。要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必须对此进行系统管理。一方面改革体育教学体制,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实现体育课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延伸和对接,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检查、测评制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供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

[3]张建华,杨铁黎,殷恒婵.从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看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中国体育科技,2001,第37卷,(11).

[4]国家体育总局.2000―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Z].199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讨论文件.

[5]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曲宗湖.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7]刘振中,载梦霞著.身体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

[8]冯唯锐,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

第8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然而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思想锻炼意识与锻炼的习惯,与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相差甚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把阳光体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在大学阶段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为减肥而节食;将课余时间投入网络游戏、聊天或娱乐上;喜欢“静”、“宅”,不喜欢“动”,怕苦怕累、不喜欢对抗性强或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或社会工作兼职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减少。

2.2家长层面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轻视体育、轻视锻炼,父母也很少抽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2.3学校层面

2.3.1学校没有把阳光体育的政策、实施办法落实到位。

2.3.2中学阶段,学习被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被领导、老师和家长忽视,中学阶段的体育被严重的边缘化,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运动时间被轻易的占用,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3.3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者,但是高校目前中间体育教师力量是随高校扩招而进入高校工作的,部门体育教师仍然秉承以前的教学内容、方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同学们的需求。

2.3.4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握不够,活动开展多形式化、强制化,而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限制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化对策

3.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健康饮食;养成健康减肥的概念;丰富课余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内容等。

3.2遵循校园阳光体育的指导原则

3.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

3.2.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个体自主自愿锻炼的习惯。

3.2.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安全第一,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3.2.4深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改革学校体育赛事组织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

4.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

4.1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多投入经费,调动学生积极性,多给同学们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在思想上得到重视与认可,使体育锻炼的思想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4.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体育课的作用。

秉承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根据个体的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开发多样化教学内容和项目,以供不同需求的同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能学到体育技能,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教学要重视新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会容易迎合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需求,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吸引力,更好的带动同学们走向阳光体育。

4.3学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体育俱乐部,发挥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如校学生会、团委、俱乐部)的力量,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各类新生球类比赛及各类院系比赛等。

4.4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监督工作。

例如定期开展体育工作的专项监督,把监督的结果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5.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特曼教授指出:“2013年,美国在校大学生1500多万,有超过1200万人有体育特长,这些人每年的体育消费高达750亿美元”。总结美国校园体育事业如此发达的原因:

5.1家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国人认为:“没有比陪孩子一起运动更好的亲子方式了”,家庭成员都一起运动,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5.2学校有校园体育事业发展的雄厚资金保障。

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2012年明尼苏达大学通过赛事门票、电视转播、企业赞助、公益筹款等渠道为学校引来超过8000万美元的资金,学校就有资金用于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包括不惜花重金为学生打造最好的运动硬件软件配套设施。

5.3美国社区对青少年体育格外重视。

大多数社区一年四季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不同的体育课程,同时还配有专门的组织。比如AYSO美国青少年足球组织、LittleLeague美国少年棒球联盟、这些都是以社区组成的机构。一到周末,社区到处都是体育活动的场景。

6.总结

第9篇:阳光体育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普通初中生; 跳绳活动; 实验探究

绪 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国学生身体状态总体是好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低红蛋白等常见病检出率继续降低,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水平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学生越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等问题令人担忧。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的指导文件,5月25日国务院又召开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华民族体质提高的极度重视。

中央7号文件吹响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号角,为此长城内外、举国上下各级政府、各类学校普遍启动“阳光体育活动”。笔者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立初级中学,地处县城,在校学生2972人,占地面积37380㎡,建筑面积19370㎡,运动场地人均面积约5㎡。体育专职教师13人,根据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学校把“跳绳”活动作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当家菜”。经过二年多的实验运行已取得很好的“活动效果”,现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一、以爱和责任扎扎实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学校领导班子会同体艺组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以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各级政府有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文件,07年9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工作小组”,以爱和责任扎扎实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并根据学校“人多地少”的实际问题决定开展以“跳绳”活动为主打的“阳光体育活动”,并制定了《阳光体育实施方案》,《课外文体2+1实施方案》,二个方案都把“跳绳”活动和其它体育项目、文艺活动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处方式的阳光体育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并制定相关的活动细则和奖罚制度。从而形成“开展跳绳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用跳绳活动充实阳光体育活动内涵

阳光体育活动虽形式多样手段各异,但其内涵无非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我们以爱和责任审时度势决定用“跳绳”活动来充实阳光体育活动的内涵,不作秀、不走过场,以一种务实的精神深入开展全校性的跳绳活动,具体采取以下几个有力措施:

1.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的定点、定量跳绳活动。大课间先做课间操,做好课间操后,每个班在学校统一设定的地点,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分批次、连续快速跳短绳3分钟/人,每次跳绳活动有考勤与定量记录。“定点”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运动的场地面积,一次可组织20个学生一起跳绳即可,分批次目的是解决运动场不足的矛盾。“定量”便于班主任组织管理。

2.课外文体活动把跳绳与其它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多套运动处方,活动时班主任依运动处方所罗列的活动内容、地点、组织方法、注意事项及练习组数,组织学生开展有序的课外文体活动,使文体活动做到定点、定内容、定量的“三定活动”。

3.制定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细则,细则直面学生,班集体、班主任、活动组织者(体育教师),就组织的有序性和纪律性,活动的定量性和有效性进行直观评判,并依一学期来的评判结果汇总作出学期总评,评判不合格者,各种评优一票否决。

4.出台跳绳考核等级制。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大规模的跳绳达标赛,全员健康学生均参加,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考核等级外,另定200次/分以上为“健将级”、不限名额,各班的一分钟跳绳平均数获一个等级:160优、150良、140及格。并对优良班级进行奖励,对优秀班在同样条件下优先评选先进班集体或个人。对获得优秀级的学生在体育A、P、E评定中评“A”级,对“健将”获得者学校将给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形成一种的激励机制,从而确保了“跳绳活动”的热情不减。

三、以跳绳为媒介,拓展阳光体育的外延

阳光体育的外延不仅指学校、课内,而且指向社区、家庭和其它团体与部门。跳绳活动器材简单,携带方便,活动场地随意性高,男女老少皆宜,受气候影响小,技术要求低,锻炼效果好,又有社会基础。笔者所在的城区傍晚时分,在公园、社区空地,甚至在家里都能看到、听到有学生或社会人员在练跳绳。一根绳、一块地、摇一摇就能开始活动,既经济(器材、场地)又实惠(发展力量、协调、灵敏、增强肺通气能力),非常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学校开展长期的“跳绳”活动用长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在社区、家里开展跳绳活动,学生会有意无意地以点带面,“小手拉大手”推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从而拓展了阳光体育的外延。

四、实验结果对比与建议

表1 3分钟快速连续跳绳与跑800m心率变化对比

表2 活动开展前07学年与活动开展0年初二学生体形和肺活量比较

表3 学生在校内外参与体育活动实验前后比较

建议:⑴把跳绳列入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以形成各校(尤其是义务段)开展跳绳活动的长效机制。

⑵各县市每年举办跳绳大奖赛以赛促使跳绳活动的深入广泛展开。

⑶每年冬季长跑活动因场地短缺,组织有难度。建议改成冬季跳绳活动,这样便于冬季锻炼务实开展,而不像长跑活动徒有虚名的冬锻活动。

⑷改革中考项目序列,把3′跳绳列入耐久类的选择项目。把跳绳列为中考加分考试项目,200~250次/分,加1~5分。用中考加分来巨推“跳绳活动“的遍地开展。

⑸把跳绳活动的开展盛况列入学校体育工作总体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评价的催化剂作用。

五、结束语

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多多,手段也多多,追求“洋”、“大”、“全”也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但就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体育活动资源紧缺,参与人数多,这种人多地少的背景下,搞洋、大、全的活动是不现实的。即使搞起来充其量也是“作秀”而已。“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如果各校能扎扎实实开展校园跳绳活动,再加上笔者所提及的五条建议能变成相应“法规”,我们的“中国绳”定能摇出一个个健壮的中国娃。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以爱和责任当头,把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既热烈又有实效,用实际行动扎实践行“中央7号文件”,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6

[2] 曲宗湖.课余体育新视野.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