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提要】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文修养的培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着不小的漏洞以及局限性,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有一定的缺失。因此本文笔者主要来阐述汉语言教学中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

汉语言文学在目前的素质教育当中逐渐成为了审核学生是否具备汉语言素养的重要课程体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汉语言审美思想的重要手段。而审美教育又是汉语言文学当中的重要理论性学科,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美学理论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概述

1.审美能力的含义。审美能力是指对学生审美感受、鉴赏、想象的抽象化分析。换言之,审美意识、审美感受能力是审美过程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审美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汉语言案例赏析的过程中,审美的主体主要是通过人体的感官系统完成的,也是学生们发挥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对美的辨别意识。2.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思想,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一定审美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观察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想法,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其次应当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在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中能够以理性、逻辑为基础,保证美的创造性价值。其三,重视发挥个体的优势,不同的个体在学习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具有不同的优势,每个人应当发挥出自己的特征与优势,实现对美的追求等。

二、汉语言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小的问题。首先,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上,课时数量非常少,远远少于我国所设定的有关标准,而且很多汉语言课程都设置为选修,学生们在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性以及热情等。其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核过程中,考核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度的关注于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重视考试的结果,忽视对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的考核是目前的一大局限性。最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社会对于其认可度不够,社会上的很多就业岗位对于汉语言文学具有一定的歧视性,认为汉语言文学大学几年学出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等。

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施

1.审美因素和艺术境界的挖掘。在文学作品的赏析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审美因素以及艺术境界的挖掘,这两大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素养的基础。因此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赏析汉语言文学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一定的审美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文章当中的内涵,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在学生鉴赏的过程中应当给予一定的点评与分析,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道,并且适当的引导学生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文学作品的中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与作品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审美能力的升华。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工作。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之后,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意识。在大学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对策,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作品中的美学,了解美的本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能够充分的发现作品当中,蕴含的作者感情以及作品当中的内在美等,通过兴趣的激发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审美教育工作。3.重视学生审美思想以及意识的培养。审美思想以及审美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学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循序渐进,通过不断的影响、潜移默化的讲解来激发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悟,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想象实际的情形,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以及审美意识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文学作品的针对性,利用不同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思想,为学生的审美品位提升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当前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的审美教育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究。随着当前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发展,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是必然条件。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文学案例挖掘美学概念,进而通过汉语言文学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樊德华 单位:新疆博州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