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入门范文

汉语入门精选(九篇)

汉语入门

第1篇:汉语入门范文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许多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开始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1978年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前身校)正式开设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1982年“,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正式确立。改革开放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受到重视。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规范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把对外汉语教学列入规划,强调“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

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在一项通知中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出4000万。从2004年底到2010年,我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师资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对外汉语人才,缓解师资荒问题,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本科专业。截止2010年,全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达285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全国每年的招生人数约为1.5万人。[2]

二、福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

跟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相对较晚。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情况和发展现状,笔者拟对福建已经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进行梳理,对各个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主要课程、毕业生从事职业、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调查取证和资料整理,研讨当前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对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对外汉语学科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概况

近十年,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引起了福建高校的极大的兴趣和重视,各个高校纷纷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福建,最早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为华侨大学,于2001年设置“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并于2002年开始招生。截止2011年7月,福建省共有11所高校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除厦门大学(2008年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第二学历教育)、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外,其他办学规模较大的省属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其中还包括一所民办大学(仰恩大学)。福建省对外汉语人才的数量也随快速增长,以各高校的招生名额(见表1)为基数进行统计,目前福建高校已经培养了约1700名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生,在读的约2630名。从招生时间上看,2008年、2009年是福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开办的高峰年:2008年,漳州师范学院、莆田学院和武夷学院三所大学开始招生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2009年厦门理工学院和仰恩大学开始招生。在其他年份,每年均有一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从招生名额上看,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大学每年招生数量都控制在30人,是福建高校中招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数最少的高校之一;华侨大学作为福建省首个招收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招生数额,2011年的招生计划为160人,为全省之最;漳州师范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虽然开办得比较迟,但在招生计划上却大幅度超过其他高校,2011年计划招收95人。集美大学排名全省第四,招生计划为80人。泉州师院、厦门理工学院和闽江学院招生名额都是60人。从学费上看,大部分高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收费跟一般本科专业的收费标准一致为每年3600元人民币。华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收费标准高于其他高校,分别为每年3900元人民币和5000元人民币。其中,收费标准最高的为仰恩大学,每年的学费高达14000元人民币,差不多是其他高校收费标准的四倍。

(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比较

在“培养目标”上,福建省11所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其次,就是要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除了福建师大提出“海内外兼招”、华侨大学要“精通计算机”和武夷学院提出“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较“与众不同”的培养目标外,大部分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呈现出“质化”、“雷同”的现象,没有形成各自的鲜明特色。

(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就业方向”比较

各个高校制定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差异,除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内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两个就业大方向之外,有的高校指出还可从事“经贸”、“商务”、“记者”、“语文老师”、“文秘”、“翻译”、“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就业方向“动机”最单纯的是福建师范大学,就是专门为培养“海内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涉外交流”的人才;就业方向最有“远见”的是龙岩学院,明确提出可向国外“孔子学院”输送汉语教师。就业方向的迥异与各个大学制定的对外汉语课程息息相关。

(四)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比较

目前福建省各个高校在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语言类和教学法类课程设置上的差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四门课程都是每个大学必开的课程(除厦门理工未列出《语言学概论》外)。在《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设置上,各个高校的差异较大:只有泉州师院、漳州师院、闽江学院、龙岩学院和仰恩大学等五所大学将《国外汉学研究》课程列入主要课程中;只有莆田学院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列入主要课程中;只有福建师大和厦门理工将《对外汉语教学法》列入主要课程中。各个高校在文化类和文学类课程设置上的差别很大。除了《中国文化概(通)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其他主要课程的设置均有明显差异。只有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将《跨文化交际》列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主要课程设置;集美大学、莆田学院、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未将《西方文化礼仪》列入专业主要课程。另外,只有华侨大学、福建师大、莆田学院和武夷学院将《文学概论》作为主要课程;《外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受重视的程度比《中文写作》高很多,分别有七所和八所高校将其列入主要课程,而写作课只有四所高校将其列入主要课程。在11所高校中,只有厦门理工学院将《中西文化比较》列在主要课程中。虽然所有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都重视英语教学,但在英语主要课程设置上也是波动很大。只有武夷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完整的将《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英汉翻译》列入对外汉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华侨大学只将《英汉翻译》列在主要课程中,而福建师大则只缺《英汉翻译》这门课。《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只在华侨大学和福建师大的主要课程单中见到。《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也不受重视,分别只有两所和四所大学把它们列入主要课程。#p#分页标题#e#

(五)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就业率

2006年6月,福建省第一届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从华侨大学毕业,毕业生中有63人选择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占了总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47%。[3]2010年华侨大学共有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70多名,其中35名毕业生参加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近20名毕业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4]由此可见,在华侨大学超过一半以上的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选择到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和继续在国内升学攻读研究生。通过笔者对福建师范大学2008届、2009届、2010届和2011届等四届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的调查结果发现,仅有8.33%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专业对口率不足10%。20.83%的毕业生选择到公司企业上班;20%的毕业生考上了公务员;6.67%的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3.33%的毕业生在语言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5%的毕业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14.17%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的研究生,在国内高校里继续深造;20%的毕业生到东南亚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还有6.67%的毕业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处于“未就业”状态。

(六)近十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比较

福建省11所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从2002年至2010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每年都是呈现逐年递增现象,说明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被广大考生所接受,同时也说明了该专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另外,该专业每年的最高分和最高平均分基本上都是分布在福建师范大学,说明了福建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考生心中的“热度”影响高于其他高校。较高分数的考生主要分布在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三所大学。漳州师院、厦门理工学院和闽江学院虽然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年份较晚,但是这三所大学近年来的年录取平均数都相当的高,甚至已经赶超过部分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2009-2010年两年中,厦门理工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录取平均分都较大幅度高于同年度的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武夷学院和闽江学院,一下子上升到第四位,成为对外汉语考生“争宠”的高校之一。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福建省各个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高校在创办年份、招生人数、学费标准、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主要课程、毕业生从事职业和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等方面的立体呈现,我们发现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福建高等院校里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短短十年已经有11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和考生素质逐年提高,充分说明了该专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赢得了年轻人的追捧和青睐。同时,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在设置“培养目标”上出现“质化”现象,甚至“雷同”模式。高校没有充分考虑其自身在留学生资源、专业师资、海外实习基地、本地人文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校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发展路线。只有结合本校实际,才能在最大限度内利用有效资源建设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才能培养出多元人才,满足不同社会需求。

第2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韩国语教育 汉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H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20-01

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入,近期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更是为中韩交流开启了一个美好前景。受此影响,国内对韩语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充,选择韩语专业的学生也明显增加。此时如何为高职高专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韩国语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切合实际的韩语人才、为中韩两国交流做出更具体的贡献,成为了高职高专韩语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汉字词教学方面探究如何以此促进高职高专韩国语教育。

一、高职高专汉字词教学现状

汉字词占韩语词汇60%以上,且与汉语存在音义上的相通性,因此汉字词教学在韩国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所研究的汉字词教学不仅包括汉字词学习,还包括以汉字词为线索带动韩语学习的方法。

之前我们普遍认为汉字词对学生的词汇处理能力要求较高,专门性较强、较难掌握,具备中级以上韩语水平的学生才比较适合开展汉字词教学,因此汉字词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的应用并不广泛。且由于对教材的依赖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守,以往高职高专韩语专业对汉字词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辨认汉字词及其对应汉字的层面,多未对汉字词进行专门性的教授、训练和总结,属于初级性的、浅层次的、零星的汉字词教学。因此对高职高专韩国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有限。

然而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汉字词教学与高职高专韩国语教育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汉字词教学的内容、范围及深度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汉字词教学辅助韩国语教学会对高职高专韩语学习产生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三方面。

二、高职高专韩汉字词教学的方法

1. 学习动机

高职高专韩国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择动机一部分是出于对韩流或韩语本身的喜爱,而更多的人则是被动地顺从父母安排、顺应就业形式的导向,或仅是随机性的选择。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现实,多将专业当作任务来学,缺乏浓厚的兴趣和得当的学习方法。

汉字词教学在学习动机方面对韩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最初接触韩国语的阶段。由于汉字词自身难度的限制,之前我们一般不会对初学者进行汉字词教学。但笔者一直尝试在初期加入汉字词教学,利用其与汉语的相通性引导学生了解韩国语。例如在第一堂韩语课上对韩国语进行介绍时,可利用课件或板书进行汉字词猜字游戏。首先向学生展示汉字,清晰念出其发音,引导学生根据发音猜测字义。当学生猜出这是数字一到十时会开始提起兴趣,随后可继续向学生展示下一组汉字词如等进行练习和巩固。在不断给出问题与答对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与欲望被不断激发。当随后学生了解到汉字词在韩语词汇中所占比例时,学习信心也随之建立,这就为接下来的韩语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初期加入简单易懂的汉字词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进一步指导其找到韩语学习的方法。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选词的难易度,尽量选取与汉语发音相似的单词进行展示,会更容易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2.学习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并不存在明显缺陷,但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勤奋度明显不足。词汇是外语学习的重中之重,然而懒惰造成的单词量匮乏往往导致无法成句、表达、写作、理解,在韩语学习上处处受阻,拉低了整体韩语水平。因此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来提起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扩大单词记忆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这条“捷径”就是汉字词教学。在学生入门以后,可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加入汉字词教学。

首先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引导学生建立汉字词库。引导学生积极活用汉字词库,培养其汉字词思维模式及敏感度。除了课上引导之外,还可向学生介绍微软韩语输入法语言栏中的汉字词按钮及在线韩国网站的汉字词辞典等自学汉字词的实用小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课下自主学习与解惑。

这种趣味而高效的单词记忆方式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随时积累、随时联想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可获得成倍增长。但要注意以上汉字词教学方法须紧密配合教材或既有汉字词进行,注意纠正学生自行拼造的生词,以防对韩语学习造成消极影响。

3.学习结果

检验韩语学习水平的最直接方式是韩国语能力考试。而检验韩语专业水平的最终形式则是就业。在学习结果方面,汉字词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经过分析历届高职高专学生TOPIK成绩及学生反馈可知,阅读、写作部分一直属于弱项,而TOPIK改革后这两部分的比重更是有增无减。阅读部分由于不认识单词导致无法理解文意、答题时间不足。写作部分错词较多、用词不准、词库匮乏从而拉低了写作分数。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利用汉字词教学法进行弥补和辅助。针对阅读部分,可调动学生的汉字词库进行猜词练习,训练学生的猜词能力和敏感度,提高对生词的认知度和处理能力。针对写作部分可利用汉字词教学法进行针对性的词汇扩充。分主题积累、扩充专门性词汇,提高整体用词水平。以上两种教学法的结合训练可有效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topik考试成绩。但应注意提早有意识地开始这种练习,短期的训练由于缺乏量的积累和习惯的训练而容易适得其反。

通过与已就业韩语毕业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进入职场后,虽能用韩语进行意思沟通,但交流不畅,无法融入韩国公司体系、适应公司运转。分析其原因可知,韩国公司内上下级、前后辈间体系分明,接触客户时更是强调礼节,因此敬语使用率较高、汉字词出现率相对较高。其次公司内部机构名称、资料文件、商务信函文书等多涉及汉字词及商务辞令。为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商务礼仪相关汉字词词汇用语的专门性训练。首先对专门性词汇按主题及应用环境进行扩充,随后对学生进行办公、商务用语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敬语措辞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时刻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实用性。以工作实际需要为指导,不做无用之功。

三、结语

汉字词教学利用其与汉语的相通性引导学生的韩国语学习,可在学习动机方面培养学生对韩语学习的兴趣,树立韩语学习的信心。学习过程中可扩充词汇量、大幅度提高韩语能力,带动韩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学习结果方面可帮助提高TOPIK成绩、适应就业环境。与本科全面、深入的汉字词教学不同,高职高专汉字词教学应始终坚持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汉字词在韩国语教学中的应用》,中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8

第3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56-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逐渐改善,我国的“小康社会”计划也逐渐跨上轨道,然而,要顺利地实现小康社会,还需要不断提高全民素质,缩短我国的贫富差距。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贯彻执行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学校接受并广泛使用,当然,该种教学观念也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需要不断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究其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齐心协力地探讨出对策,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做贡献。同时,在某些高职院校中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该门学科的教学成果不甚乐观,这也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大教学问题,迫切需要相关人员的配合解决。所以,在新形势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我们要认清真正的问题所在,不断地改革完善教学策略,并耐心探讨教学对策,争取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上升到全新的平台。

二、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落后陈旧

现如今,有很多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都非常传统,在如今发展的新形势下,其教材内容不能够脱离传统刻板的教材形式,而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材内容都相当的刻板,它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能够死记硬背,但是充满朝气活力的学生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他们更需要的是有实践性的学习。所以,对于枯燥无味的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他们除了反感就是抵触,又怎么会又兴趣去主动学习呢。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他们不能够接触到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机会,所以,汉语言文学也就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陈旧单一

虽然新的教学方式已在全国各大院校大力推行开来,但是如今有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还是非常陈旧单一刻板,存在很多弊端,考试形式是对学生学习以及老师教学的最直接的考核,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的汉语言文学的考试方式主要是“要点式”的考核方式,很明显,这种考试方式只要是考察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考察学生背诵要点知识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限于考试要点重点,这和当今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也正好相对应。

(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汉语言文学本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非常有朝气,有活力的青少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比较新奇,有活力的事物,对于汉语言文学,他们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大多数人对它是反感的,再加上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内容陈旧落后,讲课方式刻板,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对这一学科更是没有一点的积极性,这对于学好汉语言文学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学校不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很多时候对物质的追求远远高于对精神的,在如此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人们渐渐的认为汉语言文学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存活下来,也没必要去费劲力气去学习这一门学科,所以,理所当然,学校也越来越不重视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学校不会设立专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小组,而且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情况考察也非常松懈,根本不能达到学校对课程考察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老师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松懈,老师被安排更多的行政事务工作,导致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专注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从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当然会越降越低。

三、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提升对策

(一)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首先,学校在聘请老师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招聘的标准对老师进行严格筛选,聘请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来教汉语言文学这一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师教学的起步就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其次,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极有内涵的学科,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深究其中的一字一词才能够所有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而且学校也应该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授技巧和传授能力,让他们了解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形式,以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尝试不断创新。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尽量争取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派遣有能力的老师去其他模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人家有优势的一面,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并且带领学校的其他老师共同改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二)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三)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

学校应该积极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切忌一直搬照以前传统的考试形式,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能力和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进步。对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形式的改革主要是将汉语言文学的考试活化,在考试中更多的融入实践性的题型[2],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深奥与奥妙,才能够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去研究文学知识。

(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汉语言文学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本就比较枯燥难懂,学生对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师是完全有义务在教育上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首先,老师应该耐心的给学生讲解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让他们懂得汉语言文学在他们今后生活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他们才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动力。其次,老师应该对其上课方式进行改革,现在新课标的教学方式已大力推行开来,学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所改革,老师应该极力对自己的课堂讲课方式进行创新,不能一直进行填鸭式的讲课方式[1]。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一味的提升自己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多设置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提升对课堂的兴趣。而且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并且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做出认真的分析评价,切不能简单应付。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作业,老师要认真做出评价,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评价,提出最适于学生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改进进步,并适当的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对老师尊敬,对从而对他所教的汉语言文学也感兴趣。

(五)学校应该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

学校应该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首先,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小组,根据新形势积极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且在实施措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对于学生在学习状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且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教学问题进行解决改善,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摸索中得到进步。其次,学校应该让汉语言文学教学老师放下一切行政事务[3],专注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研究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上,这样,学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何种学科,何种教学策略,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当下的形势,对比当下的教学策略,然后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相应的对策,从而研究出最顺应时展的、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分析,并结合社会及企业对汉语言文学素养的需求与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静.宁夏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宁夏大学,2014(03):16-18.

第4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商务汉语;启示

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部分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深入地探究。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编写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作---《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在书中Krashen提出了五个假说,分别为:习得与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种假说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克拉申的“学习”与“习得”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语言能力:一种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另一种使通过“学习”的方式。所谓“习得”是指一种潜意识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身处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之中,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习得了该目的语的语言规则。而“学习”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地学习来获取新的语言技能。

2、自然顺序假说

卡拉申认为不论是成年的语言学习者,还是幼儿语言学习者,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他们在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一定会按照可预测的顺序来习得相关的语法知识,有些语法知识习得较早,而有些语法知识则习得比较晚。

3、监控假说

克拉申认为通过学习的方式而获取语言技能的学习者们,他们在输出第二语言时,所学得的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会在他们的头脑之中形成一套监察机制,这套监察机制负责检测他们在输出的语言的过程中,是否按照第二语言正确的语言规则来输出的。

4、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时,必须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知识范围之内进行新知识的输入,这就是“输入假说”。“输入假说”要求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时,一定要按照“i+1”的原则来输入,在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之上,提供在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以上的有略微难度的新知识。提供一些超出学习者预期的新知识。只有输入超出他们预期的新知识,才能让学习者发现自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仍然有空缺。新知识的新鲜感,也会不断刺激学习者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情。

5、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情感因素的影响,他提出“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涉及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焦虑等感情因素。学习者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会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产生相的影响,会阻止或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进度。

二、目前高校商务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中泰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泰国的商业贸易公司对精通商务汉语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商务汉语课程也随之成为了热门的学习领域,国内外各大高校及教育机构开始相继地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的商务汉语教学课程。但是目前的国内外高校及教育机构开设的商务汉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商务汉语这门课程作为国内高校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商务汉语的动机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与中国人进行商贸往来,促进两国经济的友好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商务汉语课程的热情不够强烈,动机也不够明确。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商务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1)商务汉语课程的词汇比较商业化,需要真实的商业文化环境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堂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相关商业知识,但是他们课后却不能使用所学到这些商务汉语知识来进行交流沟通,商务汉语课程的教学被局限在教室之中,学生们缺少使用商务汉语知识来进行实践的机会;(2)学习者对与商务知识的渴望,并不止满足于汉语专业商务方向有限的专业知识,而是希望能学到更多且更为实用的商务专业知识;(3)商务汉语是一门以专门教授商务汉语交际的语言课,而不是一门专门教授经贸知识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授商务汉语课程到时候容易陷入就词论词,过多地讲授专业词汇和商业知识的怪圈,从而忽略了在商务汉语课程中必须遵循讲授经贸知识要为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服务,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的交际技能的原则。(4)商务汉语课程是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商务词汇具有专业性、语体风格庄重文雅。所以学习者在学习商务词汇和商务知识时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学习者容易在苦难面前出现信心缺失和厌学情绪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们学习商务汉语的热情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商务汉语课程还存在教材更新滞后的问题,商贸经济发展迅速,原有的商务汉语教材内容不够新颖、新生的商务汉语词汇和句型在原有的商务汉语教材中都无法找到,教材当中的部分编写内容已经不符合实际商务交流的需要;师资水平方面,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缺少商务贸易方面的知识储备,非专业的商务知识在对学生的商务汉语教学中无法进行准确地、专业化的指导,或指导指导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商务汉语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商务汉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使用中式思维、学会根据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来进行商务交际。但是在实际的商务教学中却缺少对学生思维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引导。

三、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商务汉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在国内外的语言教学中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应用。对改变各大高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商务汉语课程教学现状也有很多启发:

1、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输入的质量

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注重把握好课堂语言输入的质和量。Krashen认为,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学难度一定要由浅入深,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大量接收到不理解的知识输入,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根据Krashen的观点,输入应遵循“i+1”的规则。教师在教授新的语言知识时,语言输入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知识点讲解与操练要做到难易适中。既不要等同于学生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不要太超出学生水平。让学生对新知识望而生畏,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i+1”的适度输入原则。“商务汉语具有作为一门与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门用途汉语,它的基本内容围绕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商务和社会活动展开,涉及经济、管理、法律、外交、媒体、社交等多领域,实践性使其重要的特征。”(沈庶英)根据Krashen提出的“i+1”的规则,商务汉语在实践教学中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初级阶段的商务汉语课程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商务汉语和商务专业知识,让学生们先初步了解中国的商务文化特征,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务体验,让学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商店购物、市场讨价还价、银行货币兑换、酒店投宿、民航购票、网上购物、介绍旅游路线等可实操的校内真实场景进行语言的操练。中级阶段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难度,增设商务文化方面的知识。结合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为会议订餐、考查开发区、做产品用户意见调查、向顾客解释产品说明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状况。当学生在掌握中级商务知识的情况下,再增加实践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参与媒体商讨广告、到税务局咨询相关税务知识,主持业务洽谈会,或者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学习制作草拟合同、设计企业策划书、设计产品宣传广告、汇报工作等商务环节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商务知识的难度,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2、发挥“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应当把有意识的“学习”与无意识的“习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因此,商务汉语课程应该通过“学习”与“习得”两种途径: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

在日常的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属于有意识地学习商务汉语语言规则和语言形式的学习模式。但是学习语言规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学习语言规则只能起到语言监控和修正语言的作用。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和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取决于日常交际之中无意识地操练。因此,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也应该通过具体实际的语言环境下的交流活动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让语言学习者在不自不觉中将所接收的知识输入逐步转化为系统的语言体系,逐步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在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真实的商务交际情景或者模拟的特定商务情景来,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下进行操练。通过形式多样地操练,提高学生们理解、记忆相应的商务场景下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降低情感过滤。

Krashen认为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对习得机制没有影响,但情感因素仍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产生阻碍或促进大脑语言习得的作用。他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力:学习动力强、动机明确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习得的语言知识更多;(2)自信心:对自己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信心的学生习得语言知识更多;(3)焦虑程度:学习过程中学习焦虑程度低的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就更高,所以学习效果更加好。成人的情感过滤能力比儿童强,所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言的输入效果没有儿童好。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一种情感过滤较低的环境,排除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的程度。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度,降低留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感情过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课堂评价语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和谐友好、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受到较低的情感过滤。对于学习困难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在课堂上随意批评学生,应该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的评价。

综上所述,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对商务汉语教学事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学习者学习商务汉语课程的能力。将“学习”和“习得”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加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循序渐进地增加语言知识输入的难度;努力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焦虑因素,逐步提高学习者的商务汉语交际能力及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顺利进入商务贸易公司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伟娟.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第6期

[2]肖云南.戴曼纯. 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外语界.2004.第3期

[3]朱黎航. 商务汉语的特点及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第3期

[4]刘淑华.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第29卷 第6期

[5]崔鹏.杨连瑞. 第二语言习得的几种心理语言学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1.第4期

[6]杨东升.陈子骄. 商务汉语课程总设计.大庆社会科学.2009.第4期

[7]韩凤明. 泰国商务汉语教学研究[M].浙江.2012.03

[8]戴炜栋.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第6期

第5篇:汉语入门范文

自治州完成了两基教育

任务。此时,我州城乡社会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得到全面落实,农村生源逐年减少。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和民汉合校势在必行。

经过8年的调整,我州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规模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差距缩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高水平巩固。民汉合校后民语学生享受到了较优质的教育资源,民语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州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达到百分之百。职业学校布局趋于合理,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办学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认可。

二、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民汉合校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民汉合校工作主要是在行政推动下进行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研究不够,大多数民汉合校还没有从课程设置、思想教育到生活管理方面形成统一、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有的在管理中出现了两张皮的情况,民汉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够,还没有在思想、感情、文化上融为一体,个别学校还存在民汉之间不团结的现象。

(五)绝大部分校长脱离教学第一线,不利于新阶段下的教育教学管理。目前,进行课堂教学的校长尤其是中学校长不到20%,其他的如书记、纪检书记、工会主席等几乎都不上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则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因国家投入严重不足,校长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筹集资金、跑项目、建校舍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教学一线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二则与配备干部时考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学校管理能力不够、学校领导自身要求不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领导班子业务能力建设重视不够有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大都不深入教学课堂,尤其是校长长期脱离教学第一线,不研究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不仅难以服众,而且更不利于新阶段下的教育教学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民汉合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民汉合校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推行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是自治区党委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提高民语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是各级政府应把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民汉合校工作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予以研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将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列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做好民汉合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将实行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努力形成各民族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逐步使各民族师生之间在思想、感情和文化上融为一体。

第6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翻译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现代汉语”课程除了在中文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这样的专业中开设之外,在外语类专业如英语、翻译专业中多有开设。和中文类专业不同的是,在翻译这样的外语类专业中,“现代汉语”课程往往面临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无法体现专业特色、教师就汉语论汉语、学生积极性不够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现代汉语”课程在翻译专业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在设计上的教学目标、课程联系、授课教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该课程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首先是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刘大为、巢宗祺(1995)提出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应该区分“语言研究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将现代汉语课程分为各有侧重的不同课程。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课程是理论性的研究型课程,还是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就翻译专业来说,现代汉语课程理应偏重于应用型,更强调语言的运用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中就不必过分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掌握(尽管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仍是必须的),而应更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翻译实践这一过程。不管是中文类还是外语类专业,都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马庆株曾提出,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①其中不仅包含理论的研究型学习,同样包括运用能力的提升。但这主要是针对高校中文专业提出来的。不同专业,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应该也是不同的。即便是同属外语类专业的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其教学目标也应有所差异。翻译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翻译中的实践。课程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处理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因此,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理论方面的教学、特别是理论方面的教学,没有中文专业那么深入,而在翻译方面的实践要求会更高,且高于英语专业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针对翻译专业学生的教学应该和针对中文专业的有所区别,同样也区别于针对英语或其他语种的专业,不能等同视之。从翻译专业的角度来说,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熟悉翻译专业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翻译专业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口译、笔译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基于此,现代汉语课程就必须要能够在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体现其中的内容,并达到相应的要求,要在培养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具备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所以,单从现代汉语本身的各组成部分入手,介绍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成技能,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得以运用,这样才能够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之间的联动

翻译专业的学生,其母语本身就是汉语,学生既会说,也会写,在汉语的基本能力上是没有问题的,在翻译实践中汉语的运用问题看起来并不突出。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学生基本不会像运用外语那样,因为外语能力欠缺而出现完全无从表达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的时候,感到“无用、意义不大”。尽管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在母语能力方面有弱化的趋势,但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代汉语课程是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属翻译专业核心课程的,还有翻译概论、笔译、口译、交替传译、语言学等等课程。所以,在讨论现代汉语课程的时候,有必要将该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来考虑。这样才能从专业的总体目标上来把握各门课程的目标、作用和意义。在翻译专业的教学当中,翻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现代汉语课程如何像其他课程一样服务于翻译的教学和实践。鉴于翻译概论、笔译、口译等课程与翻译实践具有直接的、更明显的关联,将现代汉语课程和这些翻译课程联动起来,是解决现代汉语教学诸多问题的途径之一。我们在教授现代汉语课程的时候,不仅仅是将学生熟悉的关于汉语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还需要将这些认识和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翻译实践中。例如,现代汉语中关于词汇的教学,我们在介绍现代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方面,如果仅仅停留在介绍汉语本身的构词方法上,一是理论性太强而难以掌握,二是学生在实践中基本难以遇到直接使用的情况。但如果将这部分的学习和语言学课程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英语和汉语在构词方式的差异,就能够更好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在理解两门语言的造词方式上提供有力的帮助。再如,汉语语法方面的学习。汉语的连谓句如果只是让学生掌握连谓句的特点,意义和效果并不大,因为汉语是其母语,学生即便不知道这些特点,同样也能熟练运用连谓句。而针对连谓句的翻译,其实是笔译教学中的内容之一。所以,针对连谓句的教学,仅仅介绍连谓句本身是不够的,还可以将翻译实践纳入到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对比、翻译、纠错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汉语连谓句的特点,并感受这一知识点在翻译中的实际运用。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课程绝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和翻译专业的诸多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一联系正是开设现代汉语课程的缘由,也是提高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依托。如果我们能将现代汉语课程和其他翻译课程一起进行综合地考量,并进行一定的整合,在教学中各取所需,各取所长,又互相依托,对提高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翻译专业整体教学水平都将有所裨益。

第7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教学 课程关系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把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技巧教学实践类课程统称为“教学类”课程,此类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入门级课程,对于此类型课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课程设置是: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训练、汉语国际教育四种课程,使用的教材分别是:刘(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徐子亮、吴仁甫(2006)《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黄晓颖(200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周小兵(2009)《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合,这时如何处理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清这些课程之间的潜在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本文将从课程现状、潜在关系分析及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三方面对课程的潜在关系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

1课程现状

四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1.1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课)课程是理论应用并重,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论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习得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法课)课程着重探讨对外汉语教学法,以语言教学法流派为基础,介绍了分技能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训练(以下简称技能训练课)课程侧重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微技能探讨,从诸多方面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述并附有教案和课堂教学实例评析;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是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要求,符合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迫切需求,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学通论、语言要素和文化教学、语言技能课教学,并附有优秀教案示例。

1.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通论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方法,同时也采用案例分析等一些方法;教学法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技能训练采用讲授和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视频观摩评价等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则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指导法等一些方法。教学手段上均除使用最基础的黑板粉笔外还使用PPT、教学视频、汉语国际教育实验室课堂实践录制等手段。

1.3课程特色

通论课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在保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法课程则主要是基于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并把这些教学法应用到分技能课堂教学中;技能训练课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训练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为其特色,本课程中实践及观摩内容所占比重大,汉语国际教育课比较全面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饱满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

2潜在关系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从基本情况来看以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为主,配以教学通论理论课,汉语国际教育全面分析课,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除讲授外还运用其它教学方式,开设时间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遵循人类认识规律,考核方式也从理论考试到一般灵活多变的考查课。

但是,教学通论课作为本专业的入门核心专业理论课将为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因此课时稍显不足,在除讲授方式外,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作为注重实践实例分析课也应该有除讲授外的其它授课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实践的课程并未以实践方式考核与教学目标有偏差。

(2)教学内容上看四门课程的交叉部分非常多,比如二语习得理论、教学法、语言要素教学、分技能教学等内容四门课中均涉及到了。这四门课程内在关系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但同时也使得教师和学生认为其中大部分内容只是在重复,因此对于学习过的内容只做简单的复习,或者只是串讲一下,有些教师甚至省去不讲,这样不但课堂利用率低而且易使学生在后来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课上形成不重视的态度,因此协调这几门课程之间的教学极为重要。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四门课程也趋于一致,在除讲授理论外,四门课程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是类似的,甚至可以运用相同的案例,这些内部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很难理清头绪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应该在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侧重,教学手段也应更丰富化。

(4)这四门课程特色构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均占有重要角色,通论是入门课,内容比较全面,注重理论;教学法课是通论里面讲述过的一部分但着重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结合,把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之中;教学技能训(下转第76页)(上接第74页)练课,是对通论和教学法的进一步实践深化,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汉语国际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内容全面,在学生学习理论,进行实践训练后再回到理论上来,再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再加上学生本阶段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结合。

3课程教学改革协调方法

(1)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由于这几门课程表面上内容的交叉相同,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形成轻视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过的内容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得不到深入和升华,所以必须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这些课程关系的理解认识。

(2)整合教学内容,应呈现一种互补的状态,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既注重科学系统,同时又应注意侧重点,不能为了让另一门课有内容可讲而忽视本门课的部分内容,教学过程应从不同的侧面、详略分明、重点清晰的讲解,教学顺序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能够使每门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大的整体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宏观定位后再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应该特别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继续尝试其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形成报告,将原来的讲授式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操作式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实践。同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结果的最优化。如通论课以讲授为主,教学法以讲授和实践结合为主,技能训练以实践为主,汉语国际教育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等。

(4)重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与实践指导,重视教学实践,它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教学方法和技能,这里的实践不仅指课堂教学过程模拟的实践,还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观摩,及真实的对外国学生的实践教学。课堂的模拟实践是基础,是对理论知识的初步应用;教学观摩使学生通过感受真实的汉语教学发现自己的欠缺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真实的实践教学则是考验综合素质的验金石,所以这三种形式的实践缺一不可。另外还应注意不同课程与实践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是主要练习教学法还是练习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应该有所区分,当然最终的教学应该是综合能力的表现,但在开始练习时有步骤分部分的练习对每部分的扎实掌握大有益处。

4小结

通过对这四种“教学类”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课程特色的分析,我们发现这四种课程不但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其实内部还有其更深层的潜在关系,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认为这四种课程有很大程度重复这一问题,给出了内部潜在关系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与实践指导四种教学改革协调方法,希望能够理清课程关系,明确教学内容,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第8篇:汉语入门范文

【关键词】MOOC 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入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9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平台,中文翻译为“慕课”。它以“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上最偏远的角落”为教育宗旨,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MOOC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授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对新媒介和新技术的运用中,也促使了教学理念、教学机制等领域的变革。

随着这种“颠覆性创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场狂热的浪潮中,那么与国际接轨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如何利用好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呢?本文就我们看到的第一门公开的对外汉语课程―《中文入门》(https:///course/hy.),对其内容框架、微视频、随堂测试和讨论区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出它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MOOC实践所提供的宝贵经验,力求提出一些将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于MOOC平台的建议。

一、内容框架阐述

《中文入门》(《Chinese for beginners》)是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开设,该院副教授刘晓雨主讲的一门对外汉语课程。该门课程于2014年9月15日在Coursera上正式开课,持续了7周,现已结课进入永久开放状态。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和汉语感兴趣。对于那些来中国旅游和经商的人而言,懂得一些汉语是十分有用的。《中文入门》就是这样一门针对初学者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了拼音介绍和日常表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普通话和进行一些日常交流,比如交换个人信息、谈论日常安排和食物、问价、介绍城市和天气、交流你的爱好等。该门课程涉及的主题和情景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并且可以用于日常交流。除了有对话以外,课程团队也尽可能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练习活动来充实课程内容,以此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由于这是一门基础的汉语口语课程,所以学习者不需要学习汉字,这也使学习者更容易跟进和完成这门课程。该门课程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表1:《中文入门》各周各单元主题

课程周 第1单元 第2单元 第3单元 第4单元

第1周 姓名 国籍 身份 家人

第2周 数字 时间 时间 日常生活

第3周 食物 水果 蔬菜和肉 饮料

第4周 颜色 购物 问价 讨价还价

第5周 交通方式 寻找地点 询问方向 问路

第6周 天气 天气 季节 健康问题

第7周 爱好 体育运动 电视节目 爱好

由表1,这门课程一共持续7周,每周包括4个单元,共28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通常有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lecture(以微视频形式呈现),quiz(在线小测验),extended exercise(课后拓展训练)。并且在每周的第四单元中,学完该周的所有课程后有一个review复习课程。此外,因为该门课程是针对汉语初学者,在第一周的前三个单元的拓展训练后分别附有关于普通话、汉语拼音和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阅读材料。课程团队为了丰富课程内容,在部分单元中,lecture部分结束时还安排了一些随堂练习。最后所有课程结束后,课程团队也整理了用英文记录的课程内容相关的笔记。

二、微视频分析

同以往的视频授课、网络视频教学、网络公开课等的形式一样,MOOC也以视频授课,但MOOC的单个课程视频的时长通常较短,因此我们也将其称为“微视频”。经统计,《中文入门》的课程视频总时长为2小时左右,视频时长从1.5分钟到5.5分钟不等,每个视频的平均时长为4.5分钟。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15分钟内是比较集中的。MOOC视频讲授与传统课堂连续讲授不同,根据知识模块将讲授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时长为8―15分钟的片段,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么该门课程将平均时长控制在了几分钟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程内容上,符合学习规律。

该门MOOC视频由于其时长的限制,它的结构及内容设计便也具有自身的特点。MOOC课程视频不是简单地将课堂讲授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对讲授内容、顺序安排及讲授方式都有讲究,能吸引学生学习,符合学习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讲授的信息量较大。录制视频时,老师会精心组织内容和语言,以最精炼的语言讲授,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这点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极为重要:如果学习者最初没有听清楚某拼音的发音,那么他可以马上回放相关部分的视频再次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暂停,进行跟读和纠音。此外,该门课程的老师考虑到目标学生的汉语水平,上课时都会用英语先解释该拼音所代表的汉字的意思和用法。并且由于并非所有学生都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老师所用的英语也十分基础易懂。而传统的课堂讲授中,老师不可能精炼每一句话,对学生不清楚的内容,也不可能每次都停下来反复强调。因此,该MOOC课程视频比同样时长的传统语言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

2.表现形式相对丰富。在该门课程的视频讲授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在努力将枯燥的语言学习丰富化,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微视频中,老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了所讲的汉语拼音构成的句子,并在其下面标注了相应的英语句子,方便学习者理解意思。并且在学习某一类事物(如肉类、交通工具、季节等)时,老师也配以了丰富的图片来方便记忆和理解。这样将内容讲授与各种多媒体素材紧密结合,配以文字、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和学习汉语。但存在不足的地方是由于是老师一个人授课,讲解对话部分就有点单薄,如果讲解对话时可以由两人来模拟真实场景可能会使学习更有效。

3.课程内容明确充实。由于该门课程属于实用型,因此老师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明确的主题(如自我介绍、问价等),并且这些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属于最基本和常用的。这不仅可以吸引对汉语有兴趣的初学者来学习,还可以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学完整门课程。在每个主题的讲解过程中,老师会先介绍相关词组和句型,然后想象情景编对话,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会示范一些小游戏和穿插讲解一些中国文化小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突破空间的障碍尽量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在讲解对话后,会引导学生扮演另一方来提问或回答。

三、随堂测试分析

由于不是面对面授课,如何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随堂小测验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学习者只有通过测试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类似于游戏程序中的关卡设置,能让学习者掌握学习进度,同时激发兴趣。这门《中文入门》课程的随堂小测验通过在线测试进行,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该门课程的随堂小测试题目设置具备以下2个特点:

1.平均题量适中,但分配不均。经统计,该课程每个微视频讲座后都安排有随堂测试,根据不同情况,每次随堂测验的题目个数在3-21之间不等,但平均下来,每次测验有8道题目。虽然分配不均,但老师是充分根据之前的微视频讲座中包含的知识点多少来安排的,也并非不合理。

2.题目内容细致且针对性强。随堂测验题目是针对刚刚讲完的知识模块设置的,该门课主要考查学习者听和认拼音的能力,只有在听懂或看明白其意思后才能与答案中的英文或图片正确匹配。因为语言学习少不了听说读写这四部分,这种随堂测验就主要考察了学习者听和读的能力。而说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该门课的老师也没有忽视,将其放在了extended exercise(拓展训练)。又因为该门课程针对初学者,目前不需要其学习汉字,也就对写的能力不做特别要求。

此外,该测试十分注重人机交互。在学习者完成试题点击提交后,系统会马上自动评分,及时给予学习者反馈。反馈的内容包括你正确的试题总数,以此来判断你是否达到最低要求,能否通过测试;同时也会反馈你具体哪道试题错了,但是不会显示正确答案,学习者只得重做才可知晓。如果学习者的正确题数低于最低要求,则测试结果为不通过,学习者可以选择再次参加测试,但是不能超过三次。因为按规定学习者在8小时内只有3次机会参与此测试,如果3次测试都没有通过则只能在8小时后再测试。那么该测试不提供参考答案也就情有可原,因为课程设计者希望学习者自己通过测试得到正确答案。

当然,该测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第2周第2单元的测试中,第2题的题目与第6题的是一样的,希望该课程设计者能及时发现并改进。还有虽然规定了必须答对个数的最低要求,却对答题时间没有限制,这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可能会影响考查效果的判断。

四、讨论区分析

MOOC大规模在线讨论功能使得老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频繁、更深入。该课程专门在每个单元的微视频下方设置了在线讨论区,学习者可以很方便地向老师提问,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老师也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在讨论区,学习者可以看到最新、最热门和未回答的帖子,也可以通过搜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帖,当然还可以自己创建新主题帖。点进某个帖子里面,学习者如果觉得帖子内容不错可以点赞,如果觉得想参与讨论或提供帮助可以回复,如果觉得该帖子有值得收藏的东西可以关注,并且关注后在有新回复的时候会收到提醒。经统计,该门课程的讨论区的主要内容分为:①对老师上课内容的反馈,包括结合自身运用所学知识点和就相关知识点提出疑惑等;②认为汉语很难,想寻求帮助或获得鼓励;③单纯的技术问题。

目前,讨论区为学习者间的交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交流讨论的方式仍比较单一,因为还只能通过文字交流。笔者建议该课程团队应开发多样的讨论方式,比如创建新主题帖时支持发送语音,这样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机会让自己说的汉语被更多人听到且有机会得到指正。比如也可从讨论区扩展到公共社交平台,实行在线视频讨论、点对点讨论。

五、建议

MOOC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融合发展的产物,不是简单地通过技术手段将线下的课堂教学“搬到”线上,而要达到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需要不断从已有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笔者通过分析研究了《中文入门》MOOC之后,对应如何在MOOC平台上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1.视频制作不应拘泥于形式。视频制作是MOOC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虽然专家强调视频不宜过长,但《中文入门》的课程微视频就暴露出讲得不够细,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便讲完了知识点等问题。因此建议老师在每一个视频的开头都对上一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回顾,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且在视频中增加一些案例和动画,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2.丰富练习题库。增加题型,不仅限于单选题和填空题。比如可以增加根据场景,判断某个句子的用法是否合理的判断题。题目的内容也不应仅限于视频中所涉及的形式,应更灵活多变,从不同角度考查一个知识点。

3.激发学习者主观性。语言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对外汉语教学MOOC课程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常识等方面入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者深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寰宇.2012,慕课(MOOCs)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字化汉语教学.

[2]贺斌.2014,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百家论坛.

[3]王立国,窦艳辉.2014,MOOC起源及快速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7).

[4]韩锡斌,葛文双,周潜.2014,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

[5]刘娟.2015,慕课(MOOC)背景下的国际汉语教学和推广[J].学术论坛.

第9篇:汉语入门范文

作为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长期关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曾担任国家语委领导,对汉语言的发展更是长期关注。

在去年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进—步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提案》,对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极大反响。多位民进会员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更多的民进会员积极投身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用自己的努力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汉语热凸显对外推广痼疾

有关数据显示,汉语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传媒的重视。目前在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了3000多万,今后几年可能会达到上亿人。汉语的实用价值不断提升,尤其是商务、旅游汉语需求增长更为迅速。我国加入WTO、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和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进一步带动了全世界范围的汉语热。

放眼国际,许嘉璐说,世界主要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把语言输出作为国家战略,由政府拨款,国家首脑出面,不遗余力地向世界上其他国家传播自己的语言,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如英美投入巨额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推动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法国坚持把推广法语作为抗衡英语、宣传法国文化的战略重点,在138个国家设立了1135个法语联盟分部;德国通过“歌德学院”在76个国家设立了128个分部:西班牙利用“塞万提斯学院”在23个国家设立了34个分院。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也在不遗余力地与大陆争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导权,成立了所谓的“国家对外华语文教学政策委员会”,推出了“华语文能力测试”,并设立“台湾奖学金”,每年资助近10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

近年来,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国家专门成立了由1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2004年开始,中国在全球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提案提出时,已有48所“孔子学院”在27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启动,另外还有32个国家的72个机构提出了建设“孔子学院”的申请。国家汉办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汉语远程学院(www.hanyu.com.cn)”,提供网上免费学习,注册人数已经达到15500人。2002年至2005年,国家汉办共培训了48个国家的8159名汉语教师,向70多个国家累计派出406名汉语教师。2003年至2005年,中国为20多个国家的90位年轻汉语研究者提供了来华进修的资助。

但是,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战略和策略上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在体制和机制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许嘉璐说,首先我们应该把“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汉语国际推广”,这反映的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多局限于专业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其学术性和系统性,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没有成为国家大外交和大外宣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没有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进行总体规划与实施。与之相对应,汉语推广体制封闭、僵化,基本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指令性模式,市场竞争机制缺乏,难以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民进中央在调研后发现,与发达国家在英、法、西、德、日等语言的传播上每年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经费投入相比,我国每年国家财政拨款给各有关部门直接用于汉语推广的经费不足3亿人民币,差距很大。而即使如此,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有限的投入也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具体到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育在师资、教材方面严重不适应“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要求,已经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的瓶颈。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主要依靠少数高校,以接受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主,没有实现向走出去推广汉语的转变。汉语推广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匮乏,教学手段落后,对外汉语教学规律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教学研究不够。汉语水平考试(HSK)标准设置不合理,门槛过高,难度过大,研发和推广的主管单位权责不明确,导致考试设计和考务运作水平低,考点布局、实施手段、题库建设、考试品种等方面都与推广汉语水平考试的要求不相适应。

对外推广工作应全面转型

作为一项大的战略,民进中央认为,首先应该有一个强力的核心实施部门。为此他们在提案中建议,将现有部际联席会议性质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更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组长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

而在具体的汉语国际推广中,实现市场化运作非常重要。民进中央建议将汉语国际推广的行政事业性部分与可经营部分进行分离,通过市场运作,大幅度提高国拨经费的使用效益,整合、集成、吸引海内外企业和社会力量的资源,增强汉语国际推广的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开拓和扩大汉语国际推广的市场需求。

同时,加速教材、网络和考试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打破“本体性”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传统模式,组织中外多学科专家联合编写精品汉语教材;改革教材编写指令性计划体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改革汉语考试管理体制,借鉴国外考试产品推广经验和成功模式,用市场手段推广汉语水平考试认证海外优秀的汉语考试,将之纳入全球汉语考试推广服务体系。

在师资建设上,民进中央建议改造现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科地位,将国务院学科目录中的“对外汉语”从专业方向提升为二级学科;同时打造“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以及“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实习基地”等。

对于汉语国际推广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民进中央认为,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国家战略工程,汉语国际推广的中央财政投入在教育部部门预算中应单列,作为专项资金,确保“十一五”期间投入总量大幅度增长。同时,采取税收优惠、提供引导资金等政策,吸引海内外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来。

实践层面正在发生巨变

民进中央和委员们的相关提案,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更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育工作的陈至立国务委员担任。

国家教育部也提交了书面答复,明确提出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思路要实现六大转变。即: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推广机制从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与民间、国内外共同推进转变;推广模式从计划经济向政府推动的市场化运作转变;教学方法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

思路决定走向。接受采访的委员对记者表示,这反映了国家汉语对外推广正迎来一个质变的时代。

在具体项目上,教育部也列出时间表:加快孔子学院速度建设和质量建设,2006年底,孔子学院数量达到100所院、教学点,5年内,建设500所院、教学点。其中,在东南亚、东北亚、北美及欧洲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学院。加快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师资队伍。5年内,基本解决全球汉语师资需求和供给的突出矛盾。

此外,在改革现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科地位,将国务院学科目录中的“对外汉语”从专业方向提升为二级学科,以及汉语考试、教材建设、构建全球汉语教学网络平台等方面,也都借鉴了委员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