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进入21世纪,我们的国家紧跟社会潮流进入科技创新的时代。科技可以兴邦,创新用于发展。科技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支撑体系和发展道路,成为所有社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和技能。我们高中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即将跨入建设祖国的行列里,在基础学习阶段就不能忽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成了我们不得不深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1从社会环境而言,需要提高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少年强则国强,反过来说,国家的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才干就是少年成长时所应该去学习和掌握的。我们的国家需要科技型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那么我们高中生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克服困难,锻炼自身,成为这种人才。但少年人的意志毕竟还不能作为社会的话语权存在,所以我们需要社会人士,包括家长、老师、教育管理者甚至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提供必要的设备、政策、金钱等等方面最大的支持,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满足我们平时课程和实践的需求。在社会意志方面,各社会人士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及高中阶段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政策方面,我们需要社会各方面势力提供必要的奖惩、比赛和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的提供渠道等等;在设备方面,比如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各方面,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和齐全的帮助;在金钱方面,实验资助、比赛的承办等等方面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帮忙。

2从学校政策而言,需要完备的教育体系及课程安排

我们高中生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还是在学校内的,几乎一多半的知识和技能都只能通过学校的系统学习来获得。所以学校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高中生学习、锻炼和掌握科技创新能力的场所。因此,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学校必须从课程安排上开始着手,建立起完备的教育体系,把科技创新当做一门正规的课程来安排才能最大可能地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科技创新人才。首先是课程的安排,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等等细化的科目都作为单独的一门课来教学。高中生不比接触专业知识研究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我们学习的知识都十分基础和浅显,若说做什么科技研究也不够现实。主要培养的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课程安排上也尽可能地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然后是完备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就像高中的其他课程一样,从高一到高三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原理知识开始学习,慢慢掌握课程目标所设定的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形成一种成套的科技创新理论实践体系。

3从指导老师而言,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指导能力

说完学校的整体课程安排,接下来的一点就成了重中之重。那就是关于指导老师的方面,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对于我们的各科的学习都起着指路明灯的重要作用。那么,为了教好这样一门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课程,就必然要求相关指导老师拥有科技创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老师要有基本的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才能尽最大的可能教好学生。我们也能最大程度地从老师那里得到言传身教的教学成果。另外,不仅是基于上一点所说的学校专门设置的科技创新指导老师要具备优秀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素质,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侧重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需要的思维方式。科技创新重要的就是一种思想的形成,这就更成为素质教育模式下言传身教的一个必然需求。我们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是不必赘述的,在此基础上,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就成为我们学生接受信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依据。基于学生学习中强大的模仿能力,老师自身需要具备基本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我们高中生掌握该能力的重要因素。

4从学生自身而言,需要提高自身兴趣、培养科创观念、提高动手能力

从我们自身而言,每个同学的兴趣性格都不尽相同,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科技研究方面的,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但是社会的整体形态决定了科技创新将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们就必须掌握这一技能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培养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的接触和训练产生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考方式、思想形式都无限地接近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形式才可以。不仅是观念可思考问题的方式,动手实践能力也不能落后。科技创新并不是纸上谈兵,说说而已;也不是空想主义,海市蜃楼,它是根植于现实发展的实际应用学科。我们必须亲身接触实验,提高自身动手能力,能够把虚无的科学理论或创新思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验结果才是真正掌握科技创新这一个能力。总而言之,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高中生的教育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国家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是自身顺应时展的需要来看,我们都必须也应该尽力提升自身这方面的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四好青年,争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科技创新思维加入社会发展的队伍中去。

作者:张梓琦 单位:河北衡水第一中学64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