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证券投资学教学问题的改革策略

证券投资学教学问题的改革策略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介绍证券投资方法和证券运行规律的课程。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学习证券投资学的重要意义以及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金融人才;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发展迅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证券投资学在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主要内容包括证券发行和交易、证券定价、基本面分析和股票技术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已有学者对该课程提出过一些深刻的见解,比如,梁朝晖[1]将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分为理论性和应用性两类,并提出了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卢雯君[2]提出了个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陈亚男[3]认为应更多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关注社会实践等。尽管上述学者在不同背景下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共识。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改革建议。

一、学习证券投资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悄悄发生变化,单一的储蓄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投资进行保值增值的重要性。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知识对培养金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也大有裨益。众所周知,证券市场与国家的经济有着密切联系,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然而,最近几年我国股市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许多投资者在股市中并没有获得预期收益,亏损较大。要想在证券市场上长久生存下来,必须灵活掌握投资技巧。理论知识固不可少,但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是获胜的法宝,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逐步探索投资规律,才能从容应对股市风险。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证券投资学教学工作,各位学者看法各有不同,各个高校培养计划也有所差别。总体来看,证券投资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开设证券投资学的基本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投资,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却变成了让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不同。教师在授课时通常花很大的篇幅来讲述相关的投资理论、基本原理及概念,而对具体的证券投资实践。比如,如何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讲解较少,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不如直接通过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形象生动。同时,授课老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真正精通证券投资实务的教师少之又少。授课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模拟轻实盘的状况非常普遍。这就导致学生仅能获得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明显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二)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证券投资学主流教材的某些内容过于陈旧,明显落后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该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关投资工具、研判市场趋势、识别和把握交易机会、控制交易风险等。然而,目前大部分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多数教材照搬国外已有理论,对市场变化的时效性把握不够,内容更新的速度远不及市场变化,特别缺乏关注中国特殊国情下的证券市场特性的教材。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必须动态更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条件落后

证券投资相关技能的学习需要大量实践,因此需要相关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支持。然而,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学生使用最新软件的机会相对较少,软硬件设施亟待更新,这给实践教学带来了技术层面上的困难,而这种现象在非重点大学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搞好实践教学必须要有科学的体系和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由多方面组成,主要包括校内金融实验室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实验教学;邀请校外实践专家来校内作讲座,合作编纂教材;创新筹资渠道,提高教改保障能力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实验课时,强化基地建设

当前不少高校已经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将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实战模拟操作。但据笔者了解,受办学条件限制,大部分高校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课时偏少。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在校内,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最新的金融软件模拟开户,根据实时行情模拟交易。授课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虚拟的初始资金,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易,一段时间后按照虚拟投资收益对学生进行考核。将学生模拟交易的成绩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排名靠前的学生将获得更高的总评成绩。模拟交易在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校外,高校应当发挥其自身影响力,与所在地的券商、私募等单位达成实习协议,有计划地将学生输送到相关单位实习,实习时间可安排在寒暑假或者学生毕业实习之际。与实验室模拟操作不同,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了解相关公司的具体运作过程,熟悉掌握相关部门的业务要点,从而加深对证券行业的全方位认识。同时,应当派遣校内教师驻点指导,既便于管理学生,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

(二)重视校外力量引入,拓展学生视野

要想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单位还应当重视校外专家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校外专家在实践经验方面更具优势,可以为学生开阔视野;另一方面,校外专家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专家讲座是校外引智的重要形式,也是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专家学者可以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带进高校;业界精英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证券市场热点问题,展望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丰富多彩的讲座可以满足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证券行业,也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设实践课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关注业界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证券投资学的诸多理论方法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教学内容同步更新。要想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高度关注业界动态,将理论教学与金融实践结合起来。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必须充分重视教材建设。尽管目前证券投资学教材众多,但是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贴近真实证券市场的教材极为匮乏。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当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首先,可以考虑校内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合作编纂教材。校内学者在金融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并且积累了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掌握了教育规律。而业界资深人士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对中国国情下的证券市场有深刻的把握,熟悉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向可提供重要建议。校内校外人员取长补短,合作编写教材非常有利于质量的提升。其次,应根据市场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针对目前市场发展现状,亟待补充或深化的教学内容包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个股期权、FOF、新三板市场等内容。另外,近两年来推出的一些金融改革举措也应当反映在教材中,比如沪港通、北向通、沪港基金互认、股指熔断、注册制改革等。教师也可以安排金融热点专题讨论,让学生们在课前搜集资料准备讲稿,课上分组讨论,以弥补现有教材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四)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教学改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论教改设想如何完备,最终都需要资金保障。包括新教材的编纂修订和出版、实验室硬件及软件更新、聘请校外导师、实习基地建设等。笔者建议除了政府常规拨款以外,还需要转变思路,从如下几个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为教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首先,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争取额外资金投入。笔者所在单位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始建于1995年,2008年入选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点,获得了重点资助。2015年金融类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一期A类建设项目,争取到省财政经费900余万元,为教改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目前政府正在全面推动“双一流”建设,各培养单位应认此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改善教学条件。其次,争取业界及社会各界赞助。比如,争取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或设备赞助。同时,高校也可以为这些金融机构冠名授牌,优先输送金融人才,形成良性互动。另外,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不乏优秀校友,有些已成长为业界精英,早有反馈母校之愿,校友资源也应获得重视。以上所述的证券投资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教学改革的期望,均是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反思得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首先,要向学生解释证券投资学课程在培养体系和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介绍其在证券市场具体业务中的某些应用,让学生理解认同该课程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反思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落后金融实践的内容必须及时改进、更新。最后,通过三个方面介绍了对当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看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了证券投资常识,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朝晖.关于《证券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61-262.

[2]卢雯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4(1):11-12.

[3]陈亚男.《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154.

作者:骆桂娣 许升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