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安全教育认识全文(5篇)

安全教育认识

第1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安全教育;实施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教育覆盖领域也逐渐拓展,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安全教育尤为重要。高中班主任不仅是高中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也是一个班级最直接的管理者,因此高中班主任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只有保证好生命安全,才能享受生命赋予的其他权利。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生理方面尚不成熟,面对安全事件时尚不具备随机应变能力保护自己,加强安全教育能够让学生懂得生命珍贵、学会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1]。安全教育能够提供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学生在面对危险和灾难时保持自信心和正确的判断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互救互助能力。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尚有需要提高之处,而中学生相对成年人更容易成为犯罪事件的实施对象,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以及怎样应对危险,这是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若未能及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二、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

(一)安全教育与学习生活相结合

对于高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包括校园安全,也应包括社会生活安全。作为班主任应当努力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比如,在校园里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不允许在教室里打闹;在放学后要嘱咐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交通安全;若校园或道路上有施工建设区域,要让学生避免前往附近区域,以免发生意外;应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安全,提高鉴别网络诈骗等危险的意识。在学习之余,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不仅能丰富高中校园文化生活,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二)建立校园安全网络

高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因此对于高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话难免会顾此失彼。想要加强高中生的安全教育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网络,它不仅仅只是在校园内,还应扩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中[3]。在学校中,班主任要和其他授课老师共同管理,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在班级中,班主任要与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社会生活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兴趣爱好。同时要注意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要用合理的手段公平、公开地调节好学生的之间的矛盾。

(三)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较多,学习任务繁重,尤其是高三年级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心理负担较重。由于对学习成绩和考试过度忧虑而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安全教育一定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开导学生的心中症结,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例如,邀请有经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四)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

高中班主任应当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以生活逻辑为基础引导学生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之间建立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引导学生人事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体悟生命本质、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而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学习之余设定情境,让学生对一些“困难和挫折”进行思考和应对,设置一些障碍或难题,考查学生面临问题的反应,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明白人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从而学会尊重生命、审视生命,从而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注意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加强了自身的安全教育。

(五)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高中生即将面临进入大学,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踏入了社会。面对社会中复杂的情况,必须要有一定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因此要督促学生加强法律、安全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在遭受不发侵害或者意外时,采取合适的手段来保证自身安全。此外,要注意安全防范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思多看,通过自身和他人的教训和网络上的典型案例总结教训,将他人的经验化为己用,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乃至“他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

三、总结

新的时代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这门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化课的教育,还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高中班主任应当将安全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管理中去,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武装自己,以便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肖辉,冉珍.班主任在高中班级安全教育管理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2(2):31.

[2]韦拥军.宣传与落实同行管理和沟通并重——谈谈高中班级“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11):186-187.

第2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实验室安全;环境工程

实验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有效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认证协会成员[1],这对保证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本场所,是环境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支撑条件之一[2-5]。环境工程实验室专业技术性强,安全隐患多,潜在危险源多,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交叉性越来越强,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实验室面积扩大,仪器设备投入增加,试剂药品品种数量增多,种种因素导致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加,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6-9]。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情况,探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促进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1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现状

1.1实验室基础建设不规范

为了改善实验条件,部分实验室由教室改造而成,导致实验室基础建设不规范,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验室分散在不同楼层、不同区域。实验室不能按功能布局,仪器设备资源不能共享,造成重复购置仪器设备,或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密集布置,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水电等基础建设不能按实验要求进行布局,实验室内电线水管乱接;实验室内试剂及仪器不能分区摆放,试剂与废液混放,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放,造成调剂污染或仪器被腐蚀;实验项目不能分区进行,实验人员交叉带来实验结果误差和安全管理难度;通风系统配备不符合要求,废气无吸收过滤装置带来环境污染;实验环境不安全,设备噪声对实验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受专业仪器设备台套数的限制,存在教学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交叉使用的情况,责任主体混淆,人员流动性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不固定,增加实验室安全隐患。

1.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对管理体系的制定及实验室硬件的管理,忽视对环境安全及环境健康的管理,对实验管理人员及实验操作人员的重视不够,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重建设轻执行,管理制度条条框框多落在纸上,执行起来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进入实验室的多是学生科研或毕业论文的学生,学生流动性大,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管理相关规定难以落到实处,给实验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实验室准入安全考试制度缺乏系统组织的培训,安全知识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考试多流于形式,导致安全合格证书水分含量高,经过考试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1.3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漠

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比例高达88%[3]。人为因素主要由安全意识淡漠引起。一方面学校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安全环保。年终考核或职称晋升只有明确的科研教学指标,没有具体的安全考核指标,导致老师缺乏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违规现象;学校缺少安全教育教材和安全信息化管理,组织的安全培训针对性不强,使得实验人员对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和隐患缺乏直观感受,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消防安全等通识性安全知识层面,对实验室其它方面安全缺乏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过度保护,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处于被保护的地位,成为保护对象,也会让学生忽略自身的安全责任,形成安全隐患。

1.4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

一部分实验技术人员是学校安置引进重要人才的配偶,或是从管理岗位上流转过来的人,实验室管理缺乏真正从事安全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定位不清,日常工作繁杂,职责杂糅,职业成就感弱,成长空间不够,实验室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细则,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关心激励措施,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热情,认同感不足,找不到归属感,个人能力得不到展示,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实验室。

1.5危险源辨识不清晰,应急预案不完善

实验室缺乏系统的危险源的辨识,没有形成危险源控制清单,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实验室强调安全制度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安全风险的管控也没得到重视,片面强调实验室隐患排查,忽视应急预案的建设与演练。学校针对安全事故,消防安全的应急预案演练多是通识性的,对具体实验室的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特点进行相应的化学、酸雾、高温等伤害的演练内容。

2加强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建设

2.1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

从实验室规划阶段,就应合理规划实验室用房和实验室布局,并把实验室安全纳入到实验室规划中。要区别对待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创新型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尽可能保证实验室内区域划分,保证不同实验项目同时进行时不会产生影响。专业实验室在保障面积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面向学生范围小,实验项目灵活性大,实验内容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适时更新等特点,适宜建成小而精的实验室,便于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创新型实验室规划时充分考虑实验项目特点,一方面要突出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要便于资源共享,同时还需考虑开放对象和开放时间不固定等安全因素。实验室建设或改造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综合考虑实验要求、安全需求,同时考虑实验室适用性,便利性进行建设。通过合理规划,解决实验室碎片化分散化,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和安全保障。

2.2加强安全教育建设,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无数的安全事故证明人为因素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全体师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是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实验室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增加新的功能性实验室或增加新的实验项目,这些都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室安全内容和应急措施,保证安全知识的时效性,并及时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和化学实验事故案例库建设,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加入安全教育内容,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该保证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举,同时注重制度落实。基础建设要保证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到位,防护用品齐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特点是废弃物种类多,危害性质多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检查,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机制进行定期评估,保证实验室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另外可以聘请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邀请专家对学校实验室展开安全检查评估,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2.4加强实验室安全队伍建设

实验室作为最基层的安全管理体系,实验技术人员既是安全责任人又是安全员,为了满足专业认证对实验室的要求,应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打通晋升通道,激发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真正安心于实验技术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另外可以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组织他们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

2.5加强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科研项目的研究也存在不确定性,环境工程实验室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为了防止不可控或不可预知的情况带来的安全事故,首先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形成控制清单,同时需要加强应急预案来保障。针对具体实验室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或演练,保证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人员掌握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逃生和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在发生事故后能尽快有效利用防护物资抢险施救,疏散人员,有效应对突发事故。另一方面,加强实验室应急预案的建设管理,充分利用高科技和智能设备加强对实验室的全天候管控,构建综合应急预案,建立案例库通过网络教育或虚拟仿真方法让实验人员对实验室安全事故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构筑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安全事故的科学预防处置。

3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是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质量及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手段。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前提,是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的首要工作,是工程教育认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需要抓住专业认证这一机遇,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修光利,郭宇杰,侯丽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非技术能力达成的教学研究———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3):74-79.

[2]李冰洋,黄开胜,艾德生,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要素与体系构建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6):248-253.

[3]杨琦.高校实验室安全关键问题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9):226-228,232.

[4]吕绿洲,林海,董颖博,等.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6):243-245.

[5]石妍,徐会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8,21(06):182-184.

[6]郭建中,李坤,刘少恒,等.新时期高水平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陕西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4):4-8.

[7]吴祝武,白向玉,孙志强,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1-4.

[8]周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7,20(03):216-218.

第3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1.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涵义

效能一词,最早产生于物理学领域,用以表示物体运动时消耗能量与输出功率的比率关系,后渐被用于表示某种活动所能取得的效率、效益与效果。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指学校机构和教职员工为了实现学校安全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时所取得的效率、效益与效果。学校安全教育效能体现了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功效与价值、目的与手段、过程与结果的高度统一,是衡量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优劣的永恒指标。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题。受到学校安全教育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学校在遵循安全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规律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追求效能的持续提升,因而必须进行教育投入精力和时间的成本核算,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效果与效益的评估。花费最少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实现学校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基本标尺,是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表现。在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这一语境中,改进这个词并非意味着负面内涵,而是暗示了未雨绸缪的预防意识,其精要在于从学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变革,为更加有效地达成学校安全教育目标而付出的系统性、持续性努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高低会受到学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一方面,每所学校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征。这意味着在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活动中,没有可以遵循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规则,每所学校都须要从其独特背景和自身特征出发,探索适合本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具体策略。另一方面,每所学校都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其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都无法忽略和远离学校所处的外部世界。学校外部安全理论、安全法规、安全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变化,客观上都会影响到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现实效果,甚至会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产生转向性影响。

2.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应然范式

世界是动态的,学校所处内外部环境总在时刻变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能够正确应对学校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解决学校内外部环境变化给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适应学校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种情况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持续性重视的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没有终结性结果,始终处于向更好安全状况发展的路上,需要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者付出持续性的关注和努力。由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因而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活动,需要从外部和内部同时着手。外部力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尽可能促使和保持学校内部力量能够突破或改变惯常遵循的行为模式与文化规范,切实主动地实施学校安全教育的效能改进活动。如果缺乏外部各类因素的支持,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仅从学校内部着手,就会缺失充足资金、信息等资源的支撑,失去持续动力,难以长期维继。内部力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学校外部安全教育理论家、安全管理专家的力量和学校内部安全教育落实者、安全教育践行者的力量紧密结合,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焦点从理论层面和政府层面转移到学校层面和实践层面,最终落实到学校安全教育的所有相关主体和客体的意识与行为当中。如果缺乏内部各类因素的支持,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就会缺乏参与者的积极推进,仅靠外部力量操控实施,同样难以持久有效。所以,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活动,是一系列同时而又重复发生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以安全意识的保持、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中心,评估学校当前安全教育的现状,并制定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规划,努力创设促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内部条件,并维持促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持续提升的动力,积极落实学校安全教育的文化规范与制度措施,科学选择达成学校安全教育目标的具体策略,科学评价和监控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进程、获得成就与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安全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享受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实施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活动,需要采取由内及外和由外及内的协同措施,遵循内外结合的效能改进范式。从内部着手,需要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现状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规划是否科学合理,设置梯度性循序向上的安全教育效能目标;引进多样化的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与内容,实施安全教育课程与内容变革项目,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类课程的教育作用;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提升学校安全教育主体的安全教育技能与安全教育策略;采用进修方式促进学校校长与领导安全教育观念的提升,促发并保持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行动;主动吸引外部安全教育力量的介入,采用合作性的活动和项目形式共同追求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从外部着手,需要制定学校安全教育的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并将其列为必修科目;组建学校安全管理的外部工作团队,定期视察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定期实施专项安全检视行动,帮助学校发现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建议;由校外权威机构定期公开每所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情况的绩效等级排列表,让学校能清晰看到本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成就,引发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活动的竞争,激发学校主动自觉地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将教师安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列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清单,列为教师专业评价的具体指标,促进教师安全素养与安全教育素养的提升;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程序化运作模式,制定评估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行为原则和监测标准,详细规定学校安全教育各类主体的工作范畴与职责权限,通过常态化的监督机制保持学校对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持续敏感。

二、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实然状态

当前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实然状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决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

1.决策层效能改进存在的问题

学校安全教育决策主体的安全理念存在偏差。由于当前学界关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研究主要着眼点仅在于研究学校层面安全教育的效能和班级层面安全教育的效能,而极少关注安全教育的地方层面和国家层面。这种研究的缺陷反映在学校安全教育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上,就是将学校安全教育范畴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极易忽视学校与外部因素的关联性,往往看不到学校与所属学区的学校系统、社区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理论进展等多方面的关系,不能全方位实施学校安全教育的人本治理与综合治理[1]。学校安全教育决策方案存在缺乏备选的唯一性。学校决策者在制定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方案时,往往仅仅制定一套方案,缺乏备选方案。这种唯一方案的使用,极易使决策缺乏通盘考虑与科学论证,难以做到优中选优,汇聚精华,取长补短。这种方案的设计对影响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因素在认识上缺乏充分性,往往呈现局部性和短视性,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的高瞻远瞩[2]。

2.管理层效能改进存在的问题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主体的安全观念存在分歧。由于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意义理解不同,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不同主体,在实施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具体实践中持有不同的认识和理念,具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纷争。这种情况首先导致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活动无法理性统一、步调一致,难以做到积极合作、做实细节。部分安全教育的主体具有种种不去执行效能改进的借口和理由,在改进中缺乏参与积极性和责任感,甚至产生抵制改进的心理和行为,结果导致当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主体缺位、注意缺失、奖惩失当等问题[3]。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构成体系存在缺陷。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往往没有将安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其他各类活动中,做到安全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步进行,有机融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体系不够完善。从学校内部制度来看,学校安全教育常常缺失活动之前的安全素养评估制度、活动之中的安全教育督导制度、活动之后的安全教育评价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彰显的理念本身,存在对学校安全风险识别不准、不清、不足的问题,存在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不足的问题,存在安全预防预案缺失、安全教育规范缺失、安全应急程序缺失的问题。从学校外部来看,对跨越部门、领域的安全问题,在法律、信息、标准等方面缺乏与外部相关部门协调联动、配合行动的机制与制度,从制度规则方面难以实现学校与社会安全教育的协作治理、统一治理与专项治理。

3.执行层效能改进存在的问题

学校安全教育执行主体的执行理念存在冲突。学校安全教育的效能改进在实施中牵涉很多相互关联的复杂因素,通常都是多种思想和活动同时发生并混合为一体的系统改进,其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但现实中由于改进观念的分歧与反对者的抵制常会造成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执行主体存在冲突,常常导致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行为难以持久,大多会中途改变甚或停止,无功而结。同时,在安全教育效能改进中执行主体常会产生两种认识错误:松懈麻痹思想和轻信侥幸心理,进而导致两种行为错误:安全教育的注意间断和安全教育的注意转移。端正和清除这两种错误认识是提升安全事故预防水平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提升学校安全教育效能必须解决的艰巨任务。学校安全教育执行改进的行为方式存在惯性。任何一所学校在长期安全教育工作中都会形成本校的安全教育模型与框架,学校领导者都会偏好某些安全教育的方法、方针、措施与途径。正如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学校惯常采用的安全教育的方法、方针、措施与途径必然有其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但出于意识惯性与行为惰性,从事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人员一旦习惯于某类安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就不会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动态性及时作出行为反应,而是无限次的重复。一旦学校教职员工习惯了某些安全教育的方式或途径,就会坚持遵循并坚决贯彻,而不愿自觉对其进行检视、修正和调整。即使其安全教育的实践行为存在不当或问题,在认识层面只会就事处事,而非举一反三,深入剖析;即使出现了安全事故,执行层面的处理程序、应对方法、解决措施也会反复运用,雷同处理。这种认识误区在安全效能改进中意味着藏匿于细节角落的事故隐患总是难以预知和及时处理,造成安全注意间断与安全注意转移,必然导致事故的重复发生。

三、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策略

1.充分尊重和重视人的主体作用

安全理论研究已经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安全事故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物、环境和管理;影响安全教育效能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物、能量和信息。可见,人既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首要因素,也是影响安全效果的首要因素[4]。从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来看,绝大多数事故的原因都与人为因素有关,都与校长、教师、学生、教职人员的安全素质与安全履责有关,而校长、教师、学生、教职人员的安全素质与安全履责能力,则与学校安全教育的效能紧密相关。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高低与人的观念密切相关。对学校来说,提高安全教育的效能,要从转变学生、教师、职员、校长、家长、社区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入手[5]。任何严肃认真的变革安全观念与安全行为的工作都必须从与学校安全工作相关的人员开始,特别是从教师和学生开始。学校安全教育改进工作的基础,就是从分析教师的安全教学、分析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着手。因而,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核心工作与最终目的就是要重视人的教育,重视人的安全素养提升与安全履责能力提高。为此,学校需要采取措施增强各类安全主体的自尊感和效能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际沟通,保持与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密切联系,建立校长、教师、职员、学生以及社区成员、学生家长等安全教育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持续改进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

2.树立引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

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应是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各类主体价值观和信仰的共同表达。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每个主体都具有自己对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价值观念和独特认识,这种属于个体化的价值观念与独特认识是构成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的思想基础和内容要素。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共同愿景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们理性思考和清晰表达他们自己的安全教育价值观和安全信仰,在此基础上进而将不同个体的价值观与信仰联系起来,再根据学校的背景和条件通过尽可能广泛的共同参与构建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这样的愿景构建过程,充满动态性,是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学校安全教育的所有参与者逐渐蔓延的发展过程。通过该过程构建的共同愿景既能够帮助学校定位自己安全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利于激发参与主体对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负责态度。

3.重塑促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们无意识地共同分享的深层次的基本假定和信念,是成员们理所当然地看待自己组织和组织的社会背景的假定和信念。在潜意识中推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持久性力量就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文化,在学校安全教育文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所有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举措都可能会显得肤浅虚假或变得徒劳无功。从静态看,学校安全文化彰显的规范、信仰、态度和价值观对学校成员以及外部相关安全教育主体的沟通交流和良好的同事关系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安全效能改进的进程。从动态看,学校安全教育文化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动态性,不可避免地会随着参与者的变化而变化,会受到学校安全相关主体的更新和创造,体现参与主体的安全观念与安全信仰。通过文化重塑,形成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强势文化,能够有效扼制或消减校内其他亚文化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负面影响,促进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主体自发自愿地推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行动。

4.打造推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项目团队

第4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安全教育

一、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一)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我国现阶段信息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纵观信息安全工作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安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一直落后于全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安全教育发展的需求。究其因,归纳起来,有社会、经济以及认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能起到保障和促进信息安全教育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

(二)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新时期治国的重要方针。依法治国的一个根本前提,是有法可依。新世纪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安全教育作为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和信息社会化水平。(三)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信息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我国信息安全立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推进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法的形式把信息安全教育发展所要求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基本社会关系固化下来,从而保证信息安全以及教育工作稳定发展。

二、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把科教兴国列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十分深远的意义,从而也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安全立法实践从国家和行业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广泛的内容范畴。随着信息安全立法以及教育立法的理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许多信息安全工作者和法学工作者,将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纷纷撰文或著书,从而为探索和完善我国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境内外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成果以及经验,为我国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提示

从世界各国信息安全立法的情况看,尽管出发点不完全相同,目的各异,甚至侧重点也不一样,不同国家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在以下三点基本上是相同的:一是都非常重视信息安全及教育立法,把立法工作摆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二是信息安全教育法规操作性强,内容明确;三是信息安全教育法规制约机制严明。对于境内外十分丰富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在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中认真加以研究和借鉴。

三、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实现

要根本改变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滞后状况,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且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立法,从而起到保障和促进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作用。

(一)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的宣传

首先,我们自身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信息安全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了解信息安全教育的特有规律及在推进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让全社会熟悉、了解信息安全教育及立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现状的不适应性,明确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对改变当前信息安全教育的落后状况以及推进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树立和坚定信息安全教育必须立法的思想。

(二)切实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

紧密围绕信息安全工作实际,我们应在我国教育立法、信息安全立法一般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要通过研究,掌握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与一般教育立法、信息安全立法的区别以及联系等等。为此,当前,一方面我们可以设立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研究会,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等多种形式,推进相关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从而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中发挥相应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协同攻关。总之,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工作要在加强基础性的同时突出其应用性研究,要围绕信息安全教育领域基础性的、急需的内容,加强研究工作,以促成相关法规的制定。

(三)加快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相关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规

要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薄弱状况,就必须尽早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教育法规体系。健全信息安全教育法律制度,使得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成为时代的必然。《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的相关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制定与颁布,将极大地推进我国信息安全以及教育立法工作的进程,开辟我国信息安全事业和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陈立鹏.民族教育立法与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6).

[2]杨清.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第5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策略

一、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由于大部分学生家长仍然普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与水平的提升,而轻视了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培养;部分学生家长欠缺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意识,或是在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时也只是“闪烁其辞”,致使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谛。学生家长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命安全的看法,如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使学生在自身进入社会受到一定打击时,学生内心极易脆弱敏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或他人生命产生一定伤害行为。[1]

2、学校因素

大学时期是学生过渡到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学习压力、社会压力以及家庭压力的影响,使学生对未来人生产生“前途渺茫”的消极想法。其次,由于部分高校课程安排不当,大多数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欠缺对生命安全教育学习的机会。此外,教师自身生命安全教育意识的不足间接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与指导。

3、学生因素

由于部分学生欠缺生命安全教育对自身健康发展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意识,使自身在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时并未认真听取教师的谆谆教导,进而轻视了对自身安全保护能力的提升。此外,基于部分学生个性成长发展中的缺陷,使得自身对生命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错误的看法,这样的学生极易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引发对残害自身与他人生命的过激举动。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生命价值与责任意识

生命安全教育关系到个人安全、家庭幸福、以及整个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生命安全教育有效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生命价值对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各所高校已经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进而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及思想观念各方面的正确发展,同时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生命安全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开展进一步的生命安全教育,一方面不仅有效加强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提升对自我生命保护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根本。[2]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对未来适应社会建立稳固根基

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从半成熟逐步转向为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尽管对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对的水平,但容易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在心理与思想行为上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困扰。近年来,我国各所高校频频出现的“自杀”以及“他杀”事件,如“四川师范大学自杀事件”、“复旦饮水机投毒事件”等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对生命安全教育意识较差。而将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技能水平以及生命安全知识;在进行实际体育运动教学时,有效磨练自身意志,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教师充分合理应用体育教学时间,将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动自身携带的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深度透彻的生命安全知识解析说明,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自身各方面良好的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建立稳固的根基。

三、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1、将体育课堂内容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

若想在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下取得有效成果,首先应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仅仅只是将体育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或是在体育课堂进行时对学生说一句“注意安全”便草草了事,这样不仅难以使学生无法学习更多生命安全知识,也不能使学生体育课堂安全具备有效保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体育课堂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命安全教育相结合,如教师在开展足球运动这一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热身训练,避免在运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足球是一项团队竞赛科目,学生在实际运动过程中,若没有严格遵守比赛制度,极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将足球运动的利弊向学生说明,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运动安全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我安全的保护能力。[3]

2、优化学校教育,提升教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对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安排不恰当,导致学生欠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机会。因此,作为高校领导人,应深刻意识到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建设独立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应用生命安全教育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能更专业、全面的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提升学生对珍爱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意识,使其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天地万物生命可贵的价值之处。其次,高校领导人应对教师队伍整体生命安全教育素养进行有效改善,通过对教师开展一系列生命安全教育意识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深刻领悟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课本知识的真谛,进而提高自身生命安全教育的素养,进一步促进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工作开展。如聘请生命教育知识的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讲座,使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提高自身对生命相关科目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生命安全教育思想,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促进对学生全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培养。综上所述,青少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是未来建设稳定社会与国家的基本。高校体育老师应高度重视强化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将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高校体育老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生命安全教育意识以及综合素养,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重视生命、爱护生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为我国社会建设发展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赵国庆.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84-85.

[2]刘玉香.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J].教育(周刊),2018(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