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第1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安全、环境与健康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表现和形象,并期望以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来推行其管理活动,以满足法律和自身方针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率先开展了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活动。

为消除和减轻石油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并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上创国际一流的业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表述了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必需的要素。

本标准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保证自身和相关方(客户、承包商、合作者等)实现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目标而制定。本标准是支持而不是取代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现存的健全、可行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本标准提出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各直属企业及托管企业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应以此为准则,结合自身特点实施。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IS0/CD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和BP公司HSE的管理层指导手册,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苹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齐李俊荣李正钰卜淑君闫进贾如伟

辛平朱欣荣牟善军陈建设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定义……………………………………………………………………………………(1)

2.1要素………………………………………………………………………………(1)

2.2事故………………………………………………………………………………(1)

2.3危害…………………………………………………………………………………(1)

2.险…………………………………………………………………………………(1)

2.5风险评价……………………………………………………………………………(1)

2.6审核………………………………………………………………………………(1)

2.7评审………………………………………………………………………………(1)

2.8资源………………………………………………………………………………(1)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1)

2.10不符合……………………………………………………………………………(1)

2.11管理者代表………………………………………………………………………(2)

3HSE管理体系要素……………………………………………………………………(2)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3)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3)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8)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8)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9)

3.6运行和维修………………………………………………………………………(10)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10)

3.8检查和监督………………………………………………………………………(12)

3.9事故处理和预防…………………………………………………………………(13)

3.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1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S0001.1--200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Safety,environment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Of

ChinaPetrochemicalCorp.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要素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2.2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2.3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

2.5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2.6审核

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系统地验证企业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过程。

2.7评审

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

2.8资源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等。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以下简称HSE)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2.10不符合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事件;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1-02-08批准2001-03-01实施

2.11管理者代表

由公司或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命,在公司或直属企业内代表最高管理者履行HSE管理职能的人员。

3HSE管理体系要素

HSE管理体系由十项要素构成:

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6.运行和维修

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8.检查和监督

9.事故处理和预防

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这十项要素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以确保体系的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公司应建立遵守国家有关HSE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程序。

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应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应将其具体要求传达给公司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企业是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经理(局长、厂长)是HSE的最高管理者,按照本标准要求,应设立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组建HSK管理委员会及HSE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并落实HSE责任。在开展HSE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编制出简捷明确、通俗适用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重点制定HSE目标、HSE职责、HSE表现、HSE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认真开展各层次的HSE培训。该程序应及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正式投入运行,实行年度HSE业绩报告制度,通过审核、评审、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3.1.1总则

公司在HSE管理上应有明确的承诺和形成文件的方针目标,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3.1.2领导承诺

公司高层管理者应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自上而下的承诺,并建立HSE保障体系。公司承诺应以实际行动表明对HSE的重视。

a)各级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人,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并确保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的支持。

b)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向公司、本企业员工和社会做出保证,本单位建立的HSE管理程序行之有效。

c)各级管理者应及时收集全体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信息反馈,使其积极参与到HSE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3.1.3方针目标

方针目标是公司在HSE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实现良好的HSE业绩的保证。公司的HSE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HSE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HSE业绩”。

公司的方针目标体现了以下原则,下属企业在制定本企业的HSE方针目标时应遵照执行:

a)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

b)与公司其他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c)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d)公众易于获得;

e)符合或高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f)当法律和法规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公司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

g)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公司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h)通过定期审核和评审,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1.4责任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HSE管理体系,组织落实,实现安全、环境、健康一体化管理。

a)各级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身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b)各级管理部门应为HSE管理的具体行动提供支持,应定期对HSE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编制年度HSE管理报告,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总结取得的进展并规划将采取的措施;

c)各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建立明确的HSE目标、标准、职责和HSE业绩考核办法,并配置相应的资源;

d)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对HSE管理应从设计抓起,认真落实并考核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HSE责任。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2.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HSE意识和专业技能。

建立培训记录,按要求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应有效地控制HSE管理文件,为实施HSE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3.2.2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HSE管理委员会。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相应的HSE管理机构,并对其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3.2.3职责

a)公司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及HSE管理部门的职责,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HSE管理委员会是公司HSE事务的决策机构,HSE管理部门负责HSE事务的组织与监督。

b)公司和直属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科研、设计、生产计划、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生产调度、公安消防、设备动力、质量管理、工程建设、供应、销售、财务、人事劳资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HSE职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各职能部门应按规定编制HSE实施计划书。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公司HSE管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做好与HSE相关的工作,确保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c)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出制定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其他成员、职能部门、各级管理者直至车间(装置、基层队、站库)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等各级人员HSE职责要求。

d)公司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应落实HSE职责。公司的每位员工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把HSE事务做好。通过审查考核,不断提高公司的HSE业绩。,:

1)定期检查,确保各项职责全面落实。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个人业绩目标。部门、个人业绩的实现情况应记录存档并反馈。

2)公司及直属企业应建立HSE业绩考核程序,各级管理层在同级部门和下属单位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对照本年度的HSE目标对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管理层其他成员的HSE业绩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3.2.4培训

公司对岗位人员应认真选拔,确认其称职程度,进行系统培训,并建立对其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的程序。

3.2.5资金

公司应优先安排用于HSE管理方面的资金,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2.6物力

公司和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为HSE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应急医疗用品、通信器材和交通工具等。

3.2.7文件控制

3.2。7.1范围

——公司概况;

——组织机构与职责;

——HSE方针、目标;

——HSE风险评价记录;

——年度HSE工作计划与年度报告;

——HSE工作考核与奖惩实施办法和考核记录;

——作业实体的HSE实施程序;

——HSE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报告;

——应急预案;

——变更审批实施文件;

——政府法律、法规;

——与公司有关的标准、规范;

——培训考核记录;

——新装置开车前审核记录;

——装置停产检修、改造投产前检查记录;

——所有经过批准实施的作业许可证档案材料;

——检查监督报告;。

——关键装置监控要求与检查报告;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报告;

——对承包商、供应商的评估材料;

——各类报表等。

3.2.7.2控制

公司应控制HSE管理文件,以确保:

a)与公司的活动相适应;

b)定期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前经授权人批准;

c)需要时现行版本随时可得;

d)失效时能及时从颁发处和使用处收回。

3.2.7.3修订

建立文件修订制度,使公司员工、承包商、政府机构等随时获得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3.3.1总则

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问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直属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3.3.2风险评价

主管领导应直接负责并制定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程序见图2。

3.3.2.1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评价对象确定后,直属企业应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风险预评价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3.3.2.2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a)直属企业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中危害和影响的全过程。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缺陷;

——设备失效;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违反生产操作规程;

——违反安全规程;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HSE管理体系要求。

4)在敏感地区水域活动作业因物料泄漏导致重大污染的事故。

5)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6)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评价危害和影响

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报告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图2风险评价程序

b)公司应鼓励全员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c)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顺序。

3.3.2.3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a)判别准则表述了与公司或设施有关的目标,对危害及其影响的判断可以依据该准则。判别准则来自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规定、公司方针或标准等。

b)在新装置设计或运行期间,直属企业应确定相关活动的判别准则并评价是否符合标准。若达不到运行判别准则要求,则应强化风险削减措施。任何关于修订判别准则的提议或放宽准则要求的建议,都应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批准。

3.3.2.4评价危害和影响

a)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考虑对下列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人;

2)环境;

3)财产。

b)风险评价:

1)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2)强调人与物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影响和风险;

3)考虑来自与风险区直接有关的人员的意见;

4)由具有资格的、有能力的人员来实施;

5)定期进行。

c)健康与安全的风险和影响评价应考虑到: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与撞击;

3)溺水、窒息与触电;

4)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物理因素和生物药剂的环境中;

5)人机工程因素;

6)有害物料的泄漏。

3.3.2.5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a)直属企业应将已确定的HSE的显著危害和影响形成文件,说明削减措施。

b)直属企业应记录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服务的HSE方面的法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与这些要求和规定相符。

3.3.2.6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a)直属企业应建立适当、具体的风险评价目标和量化指标。这些目标与量化指标应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风险管理要求、生产及商业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验证的、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b)作为风险评价的后续工作,直属企业应制定有关HSE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在生产活动中应是具体可行的。公司还应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适用性。

3.3.2.7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直属企业应采取措施来削减风险及其影响。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急慢性职业病、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等部分。

3.3.2.8风险评价报告

直属企业应定期根据风险评价情况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

3.3.2.9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a)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理解和掌握。

b)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投资和效益分析、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采取必要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3.3环境因素评价

直属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评价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3.3.3.1环境因素的确定范围

a)生产工艺;

b)维修保养

c)检验、分析、检测设施;

d)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

e)设备更新;

f)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等;

g)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

3.3.3.2环境因素的变更

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

a)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发生变更;

c)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3.3.3.3判定重要环境因素的依据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a)有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b)环境影响的范围;

c)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

d)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e)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程度和环境敏感点。

3.3.3.4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

直属企业应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资金、运行和经营要求,同时要符合公司的HSE管理方针与目标。

3.3.3.5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案

直属企业应制定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在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时的职责,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法和时间表。

3.3.4隐患治理

3.3.4.1隐患评估

a)自评:直属企业应实事求是地按照推荐的评估方法对隐患进行评估,评估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其内容包括:

1)评估报告;

2)评审意见;

3)技术结论;

4)隐患治理方案;

5)整改进度和责任人;

6)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b)复查:直属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复查,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年度隐患项目治理计划表并列入年度综合计划。其中重大隐患治理项目需经HSE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审查并组织实施。

c)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根据隐患治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计划进行评估,编制出评估报告,提出评估结论。

3.3.4.2隐患治理

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亲自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3.4.l总则

承包商和供应商及相关方对公司的HSE业绩十分重要,应评估他们的HSE表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应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公司的HSE管理规定和要求。

3.4.2承包商管理

3.4.2.1资格预审(预认证)

a)制定预认证计划;

b)建立公司认可的承包商名册;

c)保存所有的承包商的资料和文件;

d)检查承包商预认证表格,确认其是否满足公司的HSE验收指标。

3.4.2.2选择承包商

a)检查承包商是否按业主的要求进行HSE培训,验证其员工是否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技能;

b)检查承包商是否具有与业主相符合的HSE管理准则及标准;

c)检查所有的合同是否满足上级有关部门及公司的HSE要求;

d)参加预投标会议和合同签定前的会议;

e)签定合同。

3.4.2.3开工前的准备

a)向承包商介绍与工艺装置(生产过程)有关的概况和危害,并进行人厂前的HSE培训教育;

b)开工前开HSE会议;

c)参加审查开工前有关HSE活动的计划;

d)依据公司的HSE管理要求及标准监督承包商的HSE管理;

e)参加开工前工作会议和审查承包商作业计划。

3.4.2.4作业过程监督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协调承包商之间的工作;

c)协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或事件调查;

d)保存所有承包商员工的伤病记录;

e)作业全过程检查承包商HSE计划的执行情况;

f)检查承包商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及执行情况:

3.4.2.5承包商HSE表现评价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督促和鼓励承包商制定自己的HSE改进计划;

c)组织对承包商的HSE体系的审核。

3.4.3供应商管理

a)对为公司和直属企业提品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应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

b)要经常识别、管理与采购有关的危害和风险。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3.5。1,总则

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时,应按照“三同时”即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标准进行设计、采购、安装和试车,确保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5.2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

响评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的批复。

3.5.3资质和审核

所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与控制管理机制及程序应形成文件。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人员应参与项目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初步设计的安全卫生环保篇应由HSE相关部门会签批复。设计施工图纸应由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设计人员要具备相应资质。

3.5.4装置(设施)采购与安装

装置(设施)建设中的采购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建立文件并保存。

3.5.5阶段风险评估

从装置(设施)设计到试运行的各个阶段,都应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3.5.6试运行

应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装置(设施)的试运行审查程序,并形成文件。审查内容包括验证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HSE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员工培训是否已完毕;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审查过后应形成记录文件。

3.5.7实际偏差

建设(施工)与设计标准发生的偏差必须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公司的审核和认可,并建立文件予以保存。

3.6运行和维修

3.6.1,总则

公司应建立运行和维修管理程序,以确保HSE方针、目标的实现。

3.6.2基本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应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所需的验证试验全部完成并被接受,所有建议(偏差)已有结论并得到指定技术管理部门的批准。

b)满足或优于适用的法规要求。运用明确的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这些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d)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并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

e)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并应记录检查结论和实验结果。

f)制定保护系统试验和维修计划,包括临时解除的管理办法,以保持可靠性和可用性。

g)评估、控制因在运行装置上或其附近同时施工、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h)公司应建立关键生产装置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i)对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以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偏离HSE方针和已制定的环境目标、指标;

——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程序应涉及到企业内部与该环境因素有关的任何部门;

——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并与现行的规章和作业实体HSE实施程序相结合;

——程序要文件化。

j)对于使用达到报废期的设备或装置,应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废弃、修补或恢复再用的计划。

k)要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更换或改造的设备保持完好运行。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3.7.1,总则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应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一旦发生事故时,为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破坏环境,不损害公司的声誉,应实施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应急管理是指对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7.2变更管理

3.7.2.1变更类型

a)工艺、技术变更:如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b)机械设备及设施变更:及设施变更:如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用变更,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c)管理变更:如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和机构的变更,HSE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3.7.2.2变更申请

变更的申请按统一的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3.7.2.3变更审批

《变更申请表》填好后,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由其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变更。任何变更都需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3.7.2.4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并形成文件。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的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3.7.2.5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文件,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7.3应急管理

a)应急管理应实行分级管理,各级组织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应急顶案,

b)应急预案的制定:

1)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场所部应有相应的现场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由企业生产协调部门组织安全、环保、技术、公安、消防、工业卫生、医疗、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制定;

3)应急预案应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用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4)在制定过程中,应听取来自基层自勺意见。

c)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2)参与事故处置的部门和人员;

3)紧急服务信息,如报警和内外部联络方式等;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

5)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抢险和救护等;

6)有害物料的潜在危险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7)人员的撤离及危险区隔离计划;

8)应急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d)直属企业及生产厂应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并做如下准备:

1)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

2)工艺流程图,包括消防系统等;

3)应急照明;

4)应急通信系统;

5)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应急预案、需要报告的上级机构一览表、企业有关人员联络的方式、必要的技术和气象资料等;、

6)应急所使用的设备、物资及互救信息等。

e)应急预案的审批和检查。

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经HSE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

l)应急预案一经批准,应急管理部门应确保每一个职工和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熟悉和了解。

2)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检查,其内容有:在事故期间通信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各种救护设施(用品)是否齐备、有效,撤离步骤是否适宜,事故处置人员能否及时到位等。

f)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与修订:

1)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应急管理部门应在演练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8检查和监督

3.8。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定期对已建立的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形成文件,以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和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8.2检查和监督依据

a)国家和公司的通知;

b)公司的文件规定。

3.8.3检查的分类和频次

3.8.3.1检查的分类

a)国家、公司安排及要求进行的指令性检查;

b)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分为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四种方式。

3.8.3.2检查的频次

a)国家和公司的指令性检查,应按要求立即进行;

b)公司对直属企业组织的检查,直属企业、生产厂、车间(基层队)的检查按公司的规定进行。

3.8.4不符合纠正

a)当发现不符合时,应按规定进行调查,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b)对不符合情况可以通过检查监督、与员工(承包商及相关方)的交流或事故调查来确定。

c)不符合情况发生后,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知责任单位和相关方;

2)确定导致不符合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

3)制定整改计划和改进方案;

4)根据不符合情况,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预防活动的有效性;

5)修改程序以预防不符合情况的再次发生,并通知有关人员,实施修改后的工作程序;

6)对于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严重违章部门和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d)对检查出的重大隐患和问题,公司和直属企业实施《整改通知书》管理。《整改通知书》的内容有:项目、整改要求、责任人和整改期限。整改结果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到《整改通知书》签发单位。

3.9事故处理和预防

3.9.1总则

公司应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所制定的管理程序应保证能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未遂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据事故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9.2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事故的分类,事故的等级和损失计算,事故的报告、调查、责任划分、处理等程序应按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a)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等级和分类逐级上报,环境污染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上报。

b)对发生的任何事故都应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听取相关方的意见,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无误。事故结案时,应将事故调查处理的过程及结论报上级部门。

c)事故处理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9.3事故预防

3.9.3.1制定事故预防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所分析的事故原因和责任,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a)工程技术措施:对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等从HSE管理的角度考虑设计、检查和保养等措施,减少和消除不安全因素。

b)教育措施: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预防事故的意识和技能,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c)管理措施:进一步贯彻实施有关法令、标准、规范,制定或修订、完善操作规程。

3.9.3.2事故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各种方式迅速传递事故信息,重大事故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阐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3.10.1总则

公司应按适当的时间间隔对HSE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10.2审核

3.10.2.1审核的内容

a)HSE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活动是否与计划安排相一致.是否被有效实施;

b)在履行HSE方针、实现HSE目标和HSE量化指标过程中,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c)HSE管理体系与有关法规的符合性。

3.10.2.2审核的程序

a)进行审核前的准备;

b)建立审核准则;

c)明确审核重点;

d)确定审核组织和参加审核人员的要求;

e)制定审核方法和步骤;

f)审核记录的管理;

g)审核结果的通报;

h)不符合情况及纠正措施。

3.10.2.3审核的实施

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

a)内部审核由直属企业自主组织进行;

b)第三方审核直属企业作为受审方,由取得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HSE体系审核。

直属企业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每三年进行一次第三方审核,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审核次数。

3.10.3评审

3.10.3.1评审的内容

评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HSE承诺的实现程度;

b)HSE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c)方针和目标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无改进的必要;

d)针对事故、重复事故和其他单位事故的分析,来改进HSE管理体系;

e)对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高层管理者是否大力支持和提供;

f)关键过程或装置的风险控制情况;版权所有

g)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3.10.3.2评审程序

HSE评审的程序主要有:

a)评审的准备,如制定评审计划、收集有关文件资料等;

b)评审的实施,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和现场评审两种方式;

c)编制评审报告,其内容主要有评审概况(日期、单位和评审人员等)、评审内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评审结论、评审后的工作打算和要求等;

d)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2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并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体系文件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了融合研究,结果显示将二者融合后建立起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集两者之所长,能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标准化建设

0 引言

随着工业企业社会化分工的加速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艺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突出。对于工业复杂系统,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动态的、高度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一经建立便迅速被世界各国所采纳。我国参照OHSAS 18001:1999于2001年11月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2011年12月又参照OHSAS 18001:2007颁布了新版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越来越多的企业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使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了系统性、先进性、预防性以及全过程控制性,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2010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作为安全生产纲领性文件,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强制性规定,要求必须“全面开展安全达标”。2011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国务院安全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2015年前实现全部达标。201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调:“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由以上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强力推行的安全生产重要工作之一,是所有企业的规定动作,同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基本原理、管理模式和实施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对于已经完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已经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如何顺利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或者已经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也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如何对两套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降低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比

1.1 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 management system):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制定和实施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管理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用于制定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策划活动(例如:包括风险评价、目标建立等)、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1]。

安全生产标准化(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2]。

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区别

(1)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企业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认证,取决于企业自愿,政府无强制要求。证书由认证机构颁发,与企业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不挂钩。安全生产标准化则采取强制原则,政府有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达标,证书由政府颁发,并且与企业的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挂钩。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系统管理方法框架的构建,强调对过程的控制,是一种系统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侧重于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所有企业共用一个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通用性强,但容易出现“形式化”,且条款不容易理解,对具体实施要求没有明确,对体系标准的理解不同,建立和实施体系的效果亦不同,因此要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3]。

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管理标准的量化,强调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标准化,是一种执行标准,侧重于现场的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及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标准,条款容易理解,对具体的实施要求亦较明确,并且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化规范细则和考评标准,如《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2007-200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等,企业便于也易于建立和实施标准化,有利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持续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4]。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最低限制要求,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率高低,都可以建立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则有最低要求,并且分为三个等级,三级为最低要求,评审分数达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等级。

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联系

(1)运行模式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生产标准化均遵循著名的“Demiry循环”运行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管理模式,依据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体系,并通过体系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5]。

(2)要素设计相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采用要素管理形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由13个一级要素和42个二级要素构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对应关系

序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 安全生产标准化(AQ/T 9006-2010)

1.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2.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3.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4. 4.3.3 目标和方案 5.1 目标

5.3 安全生产投入

5. 4.4.1 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6.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5.5 教育培训

7. 4.4.3 沟通、参与和协商 5.5.5 安全文化建设

8. 4.4.4 文件 5.4.2 规章制度

5.4.3 操作规程

9. 4.4.5 文件控制 5.4.5 修订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10. 4.4.6 运行控制 5.6 生产设备设施

5.7 作业安全

5.10 职业健康

11.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5.11 应急救援

12.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13. 4.5.2 合规性评价 5.4.4 评估

14. 4.5.3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12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5. 4.5.4 记录控制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16. 4.5.5 内部审核 5.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17. 4.6 管理评审 5.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要素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虽然顺序和要素名称有所不同,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6个二级要素都可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中找到相对应的要素,只有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个要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没有涉及,因此在要素设计上,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3)管理目标、基础和准则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均以预防事故发生,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生产绩效为目标,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称为隐患排查和治理)为基础,以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准则[6]。

(4)实施方式类似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采用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思想,即都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文件,按照文件实施管理,并先进行内部审核或自主评定,然后再申请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或评审机构进行外部审核或评审定级,并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过程进行监督管理[7]。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

国内有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已运行多年,由于政策原因,这些企业在近期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如果要建立两套文件系统,两个系统独立运行,势必会产生很多冲突和矛盾,削弱两者的系统功能和管理效果,也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管理效率降低。通过对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运行模式、要素设计、管理目标、管理基础、管理准则和实施方式,可以发现两个模式依据的管理原理、管理准则是相同的,管理的重点和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基本的要素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也是相似的,仅在审核要求、审核标准、某些要素上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两个模式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只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使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因此,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避免许多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1 组织机构融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整个企业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来推动实施,因此必须成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可以直接由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委员会组建,最高管理者担任组长,管理者代表担任副组长,安委会成员担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办公室,可以设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2 人力资源融合

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拥有一批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内审员队伍,主要由各基层生产单位安全员和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资源,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利用原有的这支队伍充实到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来,具体可以根据内审员的专业背景充实到不同的专业工作组中,也可担任基层单位的工作小组骨干。

2.3 体系文件融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个层次。管理手册是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全面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主要供高、中层管理人员和提供给客户及认证机构审核时使用。程序文件是根据管理手册的要求,描述实施标准要素所涉及的某个职能部门或某项活动如何管理控制的文件,供有关职能部门或生产车间使用,又分为系统性程序文件(标准的11个要素要求的程序文件)和操作性程序文件(标准4.4.6要素要求的程序,根据企业特点数目由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作业文件是描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现场如何操作的工作文件,主要供个人或班组使用。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由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设计内容和顺序更加符合“PDCA”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因此整合体系文件,建议以已经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为主线,查漏补缺,增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包含的内容。将安全规章制度以管理手册内容和程序文件的形式融合到体系文件中。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则相应融合为体系的作业文件。融合后的体系文件应涵盖两个标准的所有要素,同时满足体系认证和标准化达标的要求,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表2是以TH公司原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融合后的体系文件示例。其中正体字是原有体系文件内容,斜体字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章制度要求必须包含的18项内容,由示例可以看出,其中有9项原有体系文件已经建立(表2中标注“*”的内容),6项需要进行融合(表2中标注“**”的内容),只有3项需要增加为体系程序文件(表2中标注“***”的内容),工作量大大减少。并且融合后的文件体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使安全管理令出一门,将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率。

表2 体系文件融合示例

要素号 管理手册 程序文件 作业文件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隐患排查与治理**)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4.3.3 目标和方案

4.4.1 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程序(安全教育培训*)

4.4.3 沟通、参与和协商 沟通、参与和协商管理程序

4.4.4 文件

4.4.5 文件控制 文件控制程序

4.4.6 运行控制 机加设备安全管理程序(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用电安全管理程序(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程序(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厂内交通安全管理程序

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危险点控制管理程序(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危险作业管理程序(作业安全管理**)

电气临时线管理程序

相关方管理程序(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程序(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消防管理程序

女工保护管理程序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防护用品管理*)

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程序(职业健康管理*)

作业环境控制管理程序

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程序***

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程序***

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程序***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全部融合为岗位作业指导书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应急管理*)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

4.5.2 合规性评价 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4.5.3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事故管理*)

4.5.4 记录控制 记录控制程序(文件和档案管理**)

4.5.5 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4.6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程序

2.4 管理模式融合

虽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模式都为PDCA循环,但两个管理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通用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系统管理的思想和规范,强调文件化管理,注重程序的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的依据就是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和安全行业标准,尤其是具体到某个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对企业的作业现场有着严格具体的要求,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类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着眼于按什么流程去做,要做什么。安全生产标准化则着眼于按什么标准去做,做成什么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因此,可以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一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系统。具体融合点如表3所示。

表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融合点

阶段 融合点

策划(Plan)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定级,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2、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识别、获取和遵守

3、安全目标的制定和考核

4、管理方案与隐患治理方案

实施(Do) 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责任制建立

2、安全教育培训实施

3、沟通、参与协商和安全文化建设

4、体系文件与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5、文件档案的管理、控制与修订

6、运行控制与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化要求

7、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事故救援

检查(Check) 1、安全绩效测量、监视和预测预警

2、合规性评价

3、事故的调查处理及不符合整改

4、各类管理记录的建立和保存

5、体系内部审核和标准化自评

改进(Act) 1、管理评审与标准化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3 结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两个模式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宏观,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细节。两者均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和动态管理。

(2)企业如果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两个系统独立运行,必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削弱两者的系统功能和管理效果,也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并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因此对两个系统进行融合十分必要。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运行模式、要素设计、管理目标、管理基础、管理准则和实施方式上基本相同,仅在审核要求、审核标准、某些要素上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两个模式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只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使两者融合在一起是可行的。

(4)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体系文件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使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可以在企业内建立起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S]

[2] AQ/T 9006-201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S]

[3] 陈元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4

[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与实施指南[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1

[5] 王胜起.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4):114~116

第3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观念意识,遵循基本性的原则,充分发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优势,维护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效预防出现施工安全风险隐患问题,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实施和开展提供帮助。

2工程项目施工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施工过程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意识,将安全生产作为主要的目标,贯彻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制度和标准,确保在施工组织设计到施工管理阶段都能够融入安全生产的规定标准,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充分贯彻到生产项目之内,维护职工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原则

为了能够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高效化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遵循相关的工作原则和标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具体的原则为以下几点。

3.1遵循预防性的原则

在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预防性的原则,尽可能预防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与职业病的隐患,减少问题的发生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准确、合理识别危险源,开展针对性的风险评价工作,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方案和计划,有效识别和预防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隐患,在合理预防的情况下,从源头入手解决问题,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3.2遵循人本性的原则

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在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期间,应该遵循人本性的原则,注重对人员安全和健康的保护,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重点开展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在准确识别危险源之后对其严格控制,选择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技术手段等预防为先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维护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性和健康性的同时,改善当前的发展现状[1]。

3.3遵循合法性的原则

为了能够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合法性的原则,积极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施工安全健康管理期间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条款,按照法律规定规范人员的行为,不断提升项目施工的安全水平,维护人员的健康性。

3.4遵循责任性的原则

为了可以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安全性和健康性,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遵循责任性的原则,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安全健康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一旦发现责任区域范围之内存在安全健康的风险因素,就要惩罚管理的负责人,提升人员参与相关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善目前的安全健康管理现状,营造较为安全的施工环境氛围,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安全性、高效化完成。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整体工程施工安全性和健康性。具体的应用措施为以下几点。

4.1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为了可以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构,确保管理机构的工作效果和水平。首先,应该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各个部门都要委派一名负责人参与到组织领导中,负责进行现场生产安全管理。其次,应该结合施工情况,在现场中统一设置相关的安全生产与健康生产的人员,要求人员针对工程项目的生产情况全面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整体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最后,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签订责任状,在负责人的支持下增强整体生产的安全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效果,有效预防出现安全隐患问题[2]。

4.2做好危险源与风险的管控工作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标准,做好危险源和风险的管控工作,准确识别工程项目施工范围之内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的特点,开展评价工作和跟踪调查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出现风险问题。具体工作中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全面分析和调查项目基础部分、结构部分的危险源,准确开展识别工作,在明确有危险源之后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计划方案,严格开展管理工作和控制工作。具体的危险因素识别工作中,应该全面识别是否存在电危害危险源、物体打击危险源、塌陷施工危险源、机械伤害危险源、火灾危险源、噪声危险源等,在综合开展识别分析和调查工作的情况下,一旦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就必须要采用相应的对策处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维护工程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3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部门在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和计划,按照危险源的识别结果和风险因素的特点,编制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有效开展现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而言,主要涉及粉尘管理、噪声管理、塌陷事故预防管理、危险品管理、电气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防护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管理的方案,严格落实各个方案的同时维护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具体的方案中还应该强化开展绩效测量和监视的工作,明确具体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针和主要目标,评价安全健康管理是否有效、合理,引导管理部门和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生产观念意识,评审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内容的科学性,一旦发现有问题,就必须要严格整改,确保各方面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3]。

4.4防控安全健康风险

为了可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积极做好安全健康风险的纠正工作和预防管理工作,杜绝风险问题带来的影响。(1)在现场的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准确识别危险源,对其严格管理控制,预防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健康风险事件问题,应该重点探测和分析安全健康风险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有效进行纠正处理和预防管理,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2)可以按照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和事件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明确是否有偏差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纠正处理,尽可能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事故或是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形成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模式。(3)应该筛选最佳的健康安全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开展针对性的风险评价工作,提升安全风险问题的纠正效果和预防效果,消除潜在的问题,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需求,维护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化和稳定性发展[4]。

4.5采用创新性评价方式现场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使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实现现场控制的目的,安排专业化的小组在现场按照主要的状况使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明确有无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与坍塌风险,然后按照现场的情况作出一系列的评价,书写作业指导书,确保可以有效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

4.6培养人员的健康安全意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该重点培养人员的健康安全观念意识,使得所有人员都能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健康性与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得每位人员都能掌握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从根本上提升人员的安全管理效果,有效预防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和健康隐患问题。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有效规避触电事故问题、机械伤害事故问题、电气事故问题等,积极引进先进的应急管理机械设备与措施,通过演练的形式引导部门和人员全面掌握施工安全、健康的维护技巧和专业知识,不断增强工程施工的安全水平,保证施工工作的健康性,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提出的要求[5]。

4.7创建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三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创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三维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开展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工作,利用培训的方式增强人员安全意识与行为,使得人员在工作中能够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培养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观念,使其在维护工程质量、营造良好环境的情况下,确保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性。其次,在具体的环境管理期间,应重点开展现场粉尘成分、废水成分、废气成分的控制,预防出现噪声危害现象、振动危害现象,在预防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规避职业健康安全隐患问题。最后,应按照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和标准,创建三维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第4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当今世界先进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责任、有义务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证;企业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任务,也是发挥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特殊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研究和探讨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切实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工作中一种全新的工作标准,做为工会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才能在构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项工作中发挥工会组织的特殊作用。所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标准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控制的思想理念及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使企业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职工也具有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通过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促使企业有效控制和降低各类危险、危害和事故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更进一步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作为钢铁企业,尽管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过程中,通过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观念、管理、行为、物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框架,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要建设成为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必须积极地与世界接轨。要建立具有钢铁企业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就必须用先进、现代的安全管理方法,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钢铁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一系统化、程序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就能够促进钢铁企业由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的快速转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当中,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充分认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肩负的责任

目前,钢铁企业技术改造任务繁重。在寻求企业生存和更大发展、特别是在技改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追求速度、抢工期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恶劣,职工的健康、人身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权益。现实的工作需要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得到切实加强。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还肩负着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任,必须切实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好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同时,开展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建设和谐企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途径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要突出工会工作的特点,积极参与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当中。1、做到“源头”参与。“源头”参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劳动保护工作条例、规定等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时,工会要代表职工参与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影响作业场所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的讨论;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要站在职工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意见,从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就职工关心的劳动保护问题,与行政展开积极的对话、协商,使职工的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在代表职工与行政签定的集体劳工合同中,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内容定期检查落实。2、做到过程参与。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发动和组织职工搞好危险源普查辨识、等级评定、措施制定、以及预案编辑工作,协同行政部门在醒目的地方、部位悬挂警示标识,提示职工注意安全;二是在职工卫生健康方面,注意噪音、有害气体等方面对职工身心健康的侵袭,建议并督促改善工作环境,设立隔音间、安装有害气体报警器,配备必要的 血压测量仪器,时刻关注职工的身体状况,做到及时预防和治疗,同时还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三是注意劳动保护的佩带,教育和培养职工文明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企业职工新形象。3、检修施工中有效参与。工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职工代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和视察,从根本上维护职工始终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同时,对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要责无旁贷地向行政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场所。4、做好检查和视察,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工会组织一是可以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定期组织员工代表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做现场调查;二是可以通过独立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还可以给予必要的考核和处罚,以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三是可以组织职工代表就劳动保护发放标准、配备范围、以及质量等有关劳动保护工作进行专项视察,从而推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四是要不定期组织开展有益于职工职业健康安全的竞赛活动,并且把职业健康安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生产安全部门联合开展班组安全竞赛,营造钢铁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5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体系;融合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公司质量上的管理和经营上的模式提出更周密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两者进行很好的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不同点

鉴于二者的性质不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为管理方法;一个为管理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套完整的程序和方法,一般说来,对组织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时,需要系统化,也就是说要建立出一套非常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控制职业健康安全可能存在风险,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合称为三大管理体系,这种体系不仅科学有效,而且与所组织的其它活动都是不排斥的。

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同的是,标准化的安全质量是一种标准,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即设备与设施的安全评价、施工环境以及职业健康的评价、基本管理评价,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设备设施、施工环境等进行评价时,都应通过安全的标准进行更深入的规定,企业按照标准的规定开展工作,最终又以安全质量标准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实行原则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从而使企业生产岗位和生产环节都能符合法律上所规定的相应标准,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处于周而得始的安全状态,从而来适应企的业发展需要。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都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不断推进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在各个行业印发了相应的办法和标准,要求各个行业都必须按照本行业的标准进行生产,实施过程具有强制性。

与此不同的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自愿的原则。它是通过一系列周而复始的活动,使整个企业的功能体系不断加强。一般说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一种改进意识,要不断修正和改进企业的发展模式,来实现预防安全事故等损失。一个企业是否有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本身的意愿,外界并无强制措施。

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联系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有不同点,但同时也有必要的联系。

(一)两者都强调预防和持续动态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科学的方法以及动态管理的利用,企业应该进一步地了解危险源与安全隐患概念,然后不断地改进,从而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组织从源头上更进一步地加强了对工作中风险的管理,并采用了动态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操作步骤是辨识危险源、评价与管理,制定应急预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两者都强调了企业发展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对设备的管理必须进行测量与纠正;对人的管理必须制定出严格的操作程序以及作业标准;对日常的工作管理在安全的前提下,必须要有依据以及安全标准。而这些内容必须要做到文件化,也就是说,所以相关内容必须以笔头文件为主。

(二)都强调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时,我国已经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此将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化,并将工作人员的生产行为标准化,进一步维护人们的安全,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安全生产,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但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质量标准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对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来说非常重要,它相当于后者运行过程中的一本指导书,在辨识危险源等方面能够给出许多有效的手段。它的产生使得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实际操作性更强。

(四)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中各种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核心,这就要求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标准化的作业。另一方面,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则是一种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工作环境。那么,很显然,两者都充分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五)两者均立足于事前防范

无论是安全质量标准化,还是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均体现以安全为主的理念。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强调了三点的控制,即尘毒点、危险点、事故多发点,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基本理念是危险的源辨识、风险的评价以及控制,很显然,这两者的理念非常吻合。因此,这两种模式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事前进行必要防范的特点。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时,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不能绝对化地拥立某一个理念,也不能完全废除哪一个,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有效运行的的前提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让公司的发展与安全质量标准更符合,从而降低了职业的安全风险,也因此提高了本质的安全问题。因此,企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融合,使公司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三、怎样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融合

(一)融合的原则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想要相互融合,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是文件的融合,然后是要素的融合。将两者进行融合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实效性,将两者相互融合的主要目的,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写归写,做归做”的想法。二是融通性,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大方向必须对准,但是在小问题上可以自我调整,不需要所有人都保持一致,先存在的与后建立起的最好达到相互补足的作用,这样才可以相互利用。三是可操作性,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做到符合法律法规与企业实际,并且对企业的发展与安全有利。

(二)融合的方法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企业的运作时间长短、企业员工熟知程度以及组织的具体规模等方面,来选取适合的方法。

将两者进行具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我融合法,二是咨询融合法。一般说来,当企业拥有能熟练运用两种模式,熟知本企业生产流程的专业人员时,应该采用“自我融合法”。这种融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其他情况则更适用于咨询融合法。

在整合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时,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成立机构,这两种机构在模式上是相互融合的;第二是制定融合计划,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思路和要求,一般百言,融合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大致为三到六个月;第三,开展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为重点学习对象,熟知融合的方式和技巧; 第四,进行两种模式发展现状调查和摸底,首先要了解,哪些活动或者相关文件可以进行合并或精简,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融合来解决;第五,融合设计的开始,融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融合的模式、公共以及专业要素的确定、机构的调整、文件名称及数量、表格的名称以以及数量、各项融合任务的人员以及职责;第六,文件的修改与完善,这之前,应先制定一份修改大纲,确定文件的编排与格式等。文件的完善应“自上而下”进行。

四、结语

当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融合问题,在进行融合时,不仅要掌握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更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的融合方式。只有坚持融合的原则,才能使人们在更好的环境下工作,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覃毅.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迎接入世挑战[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04).

[2]张树良,陈彦飞.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当代矿工,2003(10).

第6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 要:南非1996年《矿山健康与安全法》构建了严密且具有预防性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矿业发达国家在协调政府、雇主、雇员和社会组织有关健康与安全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该法是南非矿山发展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先进的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为我国修改《矿山安全法》、完善安全监管法制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监管法制

中图分类号:D9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1-0119-05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简介:代海军(1977—),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所长,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钻石、黄金、铂、钒、煤等资源总量占全世界的40%。目前,全球约10%的黄金产自南非,其地下仍有36000吨尚未开采,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1]自19世纪开始大规模开采钻石和黄金以来,矿业一直是南非的经济支柱。南非矿工来自非洲各国,矿业专家受雇于南非各大矿业公司。从历史上看,南非矿山曾经历过开采秩序混乱,机械化程度低,伤亡率居高不下等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南非每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在这30年的时间内,单次事故死亡上百人的矿难有上百起。[2]进入21世纪以来,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违规操作人员采取经济处罚、刑罚等严厉措施,并提高了死亡人员的赔偿标准,特别是加强了矿山安全立法工作,于1996年颁布了《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南非矿山安全状况持续好转,矿山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从1996年的463人、7426人,[3]分别下降到2012年的112人、3377人。[4]南非1996年《矿山健康与安全法》在诸多方面较之前立法有明显创新,构建了更为严密且具有预防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反映出当今世界发达矿业国家依法加强矿山安全健康的基本立场和政策方向,其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矿山安全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立法背景和过程

早在1941年,南非政府就制定了工厂、机械和建筑工作法,1983年将该法修改为《职业安全法》,1993年再次对该法进行了修订,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工作场所,并更名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法》,1994年正式实施。此外,南非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如《基本雇佣条件法》(1983)、《矿产技术法》(1989)、《矿产法》(1991)、《工伤赔偿法》(1993)等。但南非始终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指导矿山健康与安全管理工作。1987年,南非发生一起重大矿山伤亡事故,造成45人死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此后,政府逐步加强矿山安全立法工作。

1994年,南非莱恩调查委员会对采矿业健康与安全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结果显示该领域形势严峻。莱恩调查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并提出制定采矿健康与安全法规的建议。[6]1996年5月,经过南非政府(矿产能源部)、业界(矿业商会)以及劳工代表(矿业工人工会)的共同努力,一部反映并代表了各方利益及所关注问题的专门涉及矿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法律文件——《矿山健康与安全法》(1996年第29号法案)迅速获得国会通过并颁布,1997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成为指导南非矿业健康与安全的最高法律文件。[7]此后,南非矿山健康与安全工作开始逐步走上法治轨道,矿山健康与安全状况平稳好转。

二、主要内容及评价

(一)主要内容

⒈立法旨在保护矿山雇员的健康与安全。《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矿山雇员和其他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具体包括:⑴促进矿山健康与安全文化建设;⑵加强健康和安全的措施;⑶建立有效的机制,使雇员、雇主和政府部门有效参与到健康与安全问题解决过程中;⑷保证矿山健康与安全法律措施的强制实施;⑸使南非承担与矿山健康与安全有关的国际法中的义务;⑹确立雇员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权利;⑺其他措施。

⒉确立了保障矿山健康与安全的有效措施。《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确立了有效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以确保矿山健康与安全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⑴雇主健康与安全主体责任制度。《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雇主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矿工提供有利于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具体包括:为雇员提供必备的健康与安全设备和设施,并保证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制定健康与安全政策文件;确保雇员得到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对工作区存在的可能对雇员健康与安全造成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改变工作组织方式、安全工作系统的设计等,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危险;建立和维护一种对于暴露于健康危险中的雇员进行医疗监测的系统,系统监测的记录要保存40年;年度医疗报告,内容包括:矿山雇员情况,以及根据雇员医疗监测记录分析雇员的健康状况,但不能泄露雇员的姓名。⑵企业健康与安全代表和健康与安全委员会制度。一是规定企业健康与安全代表和委员会的设立条件。《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员工人数达到或者超过20人的矿山,必须为矿上每个指定工作场所的每个工作班组配备一名健康与安全代表;员工人数达到或超过100人的矿山,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健康与安全委员会(第25条)。二是规定了企业健康与安全代表的资格和职权。要取得健康与安全代表资格,一般情况下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条件之一为在指定的工作场所是全职员工;条件之二为熟悉指定的工作场所的情况和活动安排(第25条)。健康与安全代表的权利包括:代表员工处理与健康安全有关的所有事宜;如认为作业场所存在对雇员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时,可以指导员工离开该工作场所;确定潜在的健康或安全危险和风险;向矿长或健康安全委员会就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的事宜做出说明或提出建议;检查《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应当予以存档的相关文件;经矿长批准,可以向其他员工或其他人担任的顾问或技术专家寻求协助或咨询(第30条)。三是规定了企业健康与安全委员会组成及职权。《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健康与安全委员会至少由四名员工代表以及一定数量的不超过员工代表人数的管理层代表组成,并各自选举产生一名主席。除非另有约定,两位主席必须轮流担任委员会的执行主席。可以邀请员工代表或管理层代表之外的人员参加安全卫生委员会的会议,参与委员会的议事程序(第34条、35条)。健康与安全委员会职权主要包括:代表员工处理与安全卫生有关的所有事宜;提请首席监察员审查行业准则;要求根据本法应当向委员会提供信息的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同意健康与安全代表满足更多的资格要求或承担更多的职责;要求监察人员按本法的要求进行调查或质询;经矿长批准,可以向其他员工或顾问或技术专家寻求协助或咨询;合理安排时间筹备委员会会议,向健康与安全代表汇报工作;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履行职责和接受培训(第36条)。⑶职业健康与安全三方机构制度。《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国家设立矿山健康与安全委员会(MHSC)和采矿资格管理局(MQA),前者负责向部长提供矿山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者负责向部长提供采矿业的标准和资格设定、评估、考试、质量保证和认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MHSC下设采矿法规咨询委员会、采矿职业健康咨询委员会以及矿山安全研究咨询委员会等三个委员会(第41条)。MHSC由五名矿主代表、五名矿工代表以及四名政府部门代表组成,由矿山监察局局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其职权包括:为部长提供与矿山健康安全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常设委员会的活动,接受常设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与采矿资格管理局就健康安全事宜保持联络;与其他相关的法定机构就健康安全事宜保持联络;促进采矿业的健康与安全;至少每两年安排一次三方会议,对矿山健康安全状况进行审查(第42条、43条)。MQA由五名矿主代表、五名矿工代表以及四名政府部门代表组成,由矿山监察局局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其职权包括:向在采矿资格管理局注册的机构提供教育和培训标准及资格方面的建议;为采矿业制定教育培训标准或资格;监督和审查与这些标准和资格有关的成绩。此外, MQA可以行使下列权力:成立常设或特别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管控财务事宜;为实现目标而采取必要的行动(第45条)。⑷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制度。《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设立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同时根据实施本法的需要,部长可以将全国划分为几个区,并设立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办公室,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局长由部长任命。其职责包括:负责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的管理;任命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官员担任医疗监察员和检查人员;制订和执行相关政策,以改善矿山工作人员以及受采矿活动影响的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收集、处理和与健康安全方面的信息,并向部长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征求MHSC的意见并经部长批准后,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年度计划;撰写矿山健康与安全年度报告,并提交给部长(第47条、49条)。《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赋予了监察员充分的权力:无需批准或通知随时进入任何矿场;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查阅或复制相关文件或资料;对任何物品、材料或机器进行检查或取样(第50条);紧急停产或部分停产指令(第54条);对违反法律规定的雇主进行行政处罚。

(二)《矿山健康与安全法》之评价

《矿山健康与安全法》是南非政府总结矿山管理经验和事故教训、整合与完善职业健康与安全立法的产物,历经多次修改和完善,其内容充分反映出当今社会对健康与安全的关注和要求,以及南非政府承担与矿山健康与安全国际法中的相关义务,也体现了矿业发达国家在协调政府、雇主、雇员和社会组织有关健康与安全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

⒈掀开了南非矿山安全依法监管的新篇章。《矿山健康与安全法》是南非政府在1993年《职业健康与安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针对矿山安全的特别法,它不仅是南非矿山发展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也是世界范围内矿山健康与安全立法的典范,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美国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该法确立了南非矿山安全监察制度、三方委员会制度以及矿山救援体系制度等重要制度,搭建起了南非依法监管矿山健康与安全的框架体系。尽管颁布迄今已近20年,但相关制度和规定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其先进的立法理念和法律制度为我国完善《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提供了借鉴。

⒉确立了基于风险管理的目标设定性法律框架。南非在历史上属于英联邦国家,其法律传统和立法技术深受英国法的影响。英国1974年《职业安全健康法》确立了“谁产生风险,谁管理”的原则,采用广义的目标设定,提供了一个均衡、确定的目标和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8]《矿山健康与安全法》充分吸收了英国1974年《职业安全健康法》的理念和成果,引入了风险评估的概念和采矿业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9]如该法要求雇主和雇员识别危害,将消除、控制和减少与矿山健康和安全有关的风险作为立法目的,并在第13条对雇主的危险评估和调查进行了明确和细化。该法的其他部分条款也体现出风险管理的理念,标志着南非矿山安全从指令式转向确定目标的法规框架。

⒊执法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根据《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第91条第1款的规定,违反或不遵守本法任一条款的行为将被视为犯罪。根据违法严重程度,监察人员可以下达执法指令、暂停或终止矿山项目命令,直至实施行政处罚或提起诉讼,执法呈现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10](如下图所示)

至于是否对相关责任人员提起诉讼,监察人员将视以下情况而定:一是预期的危害结果,二是行为人的故意程度,三是行为人的态度。另外,为了便于预防伤亡,南非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MHSI)可以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执法手段。

⒋法律体系严密,可操作性强。《矿山健康与安全法》内容规定明确具体。以处罚为例,根据该法第92条的规定,不同的违法行为将被处以数额不等的罚款或监禁。(如下表所示)

此外,《矿山健康与安全法》在内容结构上讲究逻辑性。以矿山健康与安全委员会为例,有关矿山健康与安全委员会的一般内容在第4章作了规定,为便于实施,该法又以附件的形式对矿山健康与安全委员会的组建、法律地位、工作目标、主要职能、人员的组成、提名和任命、会议的程序,以及委员会的财物及经费等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⒌法律修订较为及时,体现了立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南非政府在保持《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相对稳定性的同时,注意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及矿山安全状况,及时对其作出修订。《矿山健康与安全法》颁布的当年12月,矿产能源部即针对法律中不相适应的部分条款予以修订,了《矿山健康与安全法修订案》(1997年72号法案)。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2008年。为了进一步强化执法和处罚,同时与2002年《矿山和石油资源发展法》做好立法衔接,南非通过2008年第74号法案对《矿山健康与安全法》作出进一步修订。以罚则部分为例,如果违反第2条规定,最高可处以5年的监禁。[11]

尽管南非的矿山安全健康水平较高,但整个安全健康体系也并非绝对完善。南非的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体系较为复杂,且与标准存在一些混乱之处,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与协调机制。依据《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设立的三方机构,各自有自己的战略方针与工作措施,缺乏国家统一领导。此外,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安全、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加,《矿山健康与安全法》也急需修改或增加相关内容,比如律师是否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对这一问题《矿山健康与安全法》没有给出回答。根据自由州地区办公室向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提交的《每月地区通讯》(2011年7月号),《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第65条规定的调查不同于第74条规定,后者是司法程序。南非宪法法院2007年的一份判决明确了“行政行为不同于司法程序”的原则,意味着准司法的程序不再被认可。因此,律师在事故调查中无权出现。[12]

三、给我国健全矿山安全监管法制带来的启示

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矿山安全监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监管基础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也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南非《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的立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及时修改《矿山安全法》

由于历史及管理体制等原因,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矿山安全与职业卫生分别立法的模式。以《矿山安全法》为例,该法颁布于1992年,总体规定比较简单,内容较为陈旧,可操作性差,与《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对此,笔者建议,借鉴南非《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的相关经验,及时修订我国《矿山安全法》,以立法形式明确和规范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安全监管职责。从长远来看,我国应适时考虑将现行的《矿山安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合并修订为一部统一的《矿山安全健康法》,整合现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许可、处罚、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立统一、完善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

(二)优化矿山安全监管机构设置

南非依据《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第47条的规定,设立了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隶属于矿产能源部),对全联邦煤矿、金属非金属等矿山实行垂直监管。这也是世界矿业发达国家对矿山安全监管的普遍模式和做法。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实行的是类似南非的垂直管理模式,非煤矿山安全则采取一般性行政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许多政策措施和经验在很多情况下同样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在当前全面深化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建议借鉴南非对矿山实施统一监管的经验,及时优化并调整矿山安全机构设置,推进煤矿与非煤矿山统一监管。

(三)建立矿山安全咨询机构

三方机构参与矿山健康与安全管理是南非《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的一大特色。建议借鉴南非的经验模式,建立矿山安全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方面的决策咨询和法律建议,其人员由政府、企业和职工等三方代表按比例组成。政府代表从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中产生,职工代表从各地工会中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家组织或协会中产生。考虑到各级政府已设有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会也是重要成员之一,这种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如何理顺其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

南非《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赋予了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MHSI)事故调查权和起诉权。在发现矿山企业或相关人员违反矿山安全法时,MHSI有权直接向法院提起公诉,由法院判决矿山企业违法,做出民事或刑事处罚。建议我国借鉴南非经验,进一步加强同司法机关的沟通,建立健全矿山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及时、有效地打击矿山安全违法犯罪行为。鉴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可以考虑立法赋予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在查处涉嫌矿山安全犯罪活动时享有侦查权和建议起诉权,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执法的权威。

(五)落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

南非《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矿山企业要依法设立健康与安全代表和健康与安全委员会制度,并对其组成、相关职责等作了具体要求,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反观我国,由于立法不明确、职能定位偏差等原因,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混淆不清,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深入健康开展。建议借鉴南非经验,树立“谁制造风险、谁负责管理风险”的理念,从立法和处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方面,强化矿山企业落实健康与安全主体责任的制度措施,比如建立矿山企业编制安全报告制度,矿山安全监管部门主要监督检查报告内容的执行情况,并依此作为对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的依据;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矿工参与矿山健康与安全管理,立法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相关重大决策应征求矿工代表的意见,同时进一步畅通举报和投诉渠道,加大举报奖励力度。

参考文献

[1]About Mine Health&Safety[EB/OL].http://www.dmr.gov.za/mine-health-a-safety.html,2014-06-12.

[2]南非矿井安全形势令人担忧[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08-05-05.

[3]Ms.Buyelwa Sonjica.Mine Health&Safety Audits 2008[R].Department of Minerals and Energy,2008.20.

[4]Dr T Ramontja.Annual Report 2012-13,Depart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VOTE NO.32)[R].16-17.

[5]赴挪威和南非矿山安全立法考察团.对挪威和南非矿山安全立法的考查和认识(上)[J].现代职业安全,2008,(02):69.

[6]王显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报告[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7]王显政.当代世界煤炭工业[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420.

[8]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健康主要经验与做法(1)——推进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立法[J].劳动保护2013,(01):117.

[9][10]MINE HEALTH AND SAFETY INSPECTORATE.Guideline for Enforcement of the Mine Health and Safety Act[R].4-11.

[11]NO.74 of 2008:mine health and safety amendment act,2008.GOVERNMENT GAZETTE NO.32140[R].22.

第7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文化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估算,全球每年有超过230万男女工人因为职业伤害或疾病而丧失工作能力,其中超过35万例死亡案例是由致命事故所致,将近200万例死亡案例源于与工作有关的致命疾病。同时,每年有3亿1 300万起非致命性事故与工作有关。而这些事故会导致全球GDP中4%的损失(约2万8 000亿美元)。

“体面的劳动”,必须是“安全的劳动”。因此,国际劳工组织(ILO)及其成员国必须成为提倡工作安全健康的领军国家。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成员国和理事会常任政府理事。迄今中国政府共批准了25项国际劳工公约,包括4个核心公约,即《同工同酬公约》《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禁止童工劳动公约》《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今年“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的主题,目的是倡导世界各国政府、雇主和工人及其组织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建设国家预防性安全与健康文化,促进实现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国际劳工组织(ILO)在职业安全健康(OSH)领域的基本原则,都包括在1981年《职业安全健康公约》(155号)(以下简称“第155号公约”)、1985年《职业健康设施公约》(161号)、以及2006年《促进职业安全与健康框架公约》(187号)(以下简称“第187号公约”)中。

一个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文化,意味着社会各个层面都尊重公民享有在安全健康环境下工作的权利;意味着通过一套明确权力、责任和义务的体系,使政府、雇主以及工人都积极参与到保障安全健康工作环境的努力中来;意味着事前预防原则享有最高的优先权。

中国预防性安全监察实践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副司长尚文启,在会上介绍了中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情况。他指出,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最基础、最源头、最重要的预防性工作,能够促进预防性安全监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一套动态、实时管理安全生产隐患的工作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平台,企业注册登记信息,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排查治理隐患数据以及考核制度办法。

据尚文启介绍,我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断深化试点示范,2012年,实现10个示范地区联网共享;2013年,推动全国建设52个示范地区;2014年深化7个地区和3家央企试点;今年,拟在10余个地区扩大试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实践应用,实现了实施差异化监管,预防性安全监察的目标。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通过购买服务,邀请技术专家排查隐患,可发挥技术支持作用。浙江省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洪军在会议上分享了浙江省探索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好预防性安全监察工作的经验:一是试点先行,在危化品、矿山等高危行业探索尝试安全生产服务外包工作,逐步由高危企业集聚的开发区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县区延伸;二是抓好指导,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组织领导;三是规范要求,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反向约束倒逼企业主动寻求专业服务,正向激励引导企业、中介机构参与社会化服务;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探索安全生产协作互助、行业协会(商会)自治、保险(金融)业参与管理等多种模式;五是创新举措,构建利于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发建设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和专家库,严格落实服务过程效果评估制度。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副司长胡海军介绍,煤矿安全监察是一种“事前预防型”的行政执法。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以事前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将监察执法的关口前移,积极干预,源头控制。具体做法包括:抓建设项目“三同时”(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监察,抓矿井、采区设计监察,抓科研机构资质和科研过程监察,抓煤矿开拓部署和采掘布局、接续监察,抓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监察,抓监察执法方式方法创新。

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必须有计划开展。在研讨会上,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代表分享了监察执法计划的制定与评估经验。四川省安全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代表则提出了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全监察执法强制措施授权不够;有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尚未纳入政府行政执法机构;监管模式缺乏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监管体系缺乏正激励机制;监察执法保障水平低下,监管力度不统一,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有待普及和深化等。

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和借鉴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德梅尔,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分析了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文化体系内劳动监察的角色。劳动监察是一项国家职能(1947年《(工商业)劳动监察公约》(81号),以下简称“第81号公约”),要依照法律保护工人,要能够保护遵章守纪的雇主免受非法雇主侵害。劳动监察具体内容包括职业安全监察、职业健康监察以及其他作业条件监察(工资、工时、女工孕产、使用童工等)。

德梅尔指出,安全监察是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部分。职业安全健康的内涵不断变化,其沿革分为三个阶段:法规,职业安全健康=行为个体根据法律要求而遵守法规的约束;管理,职业安全健康=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文化,职业安全健康=集体责任,建立在领导者有意无意培植的共有价值观之上。相应地,安全监察的角色承担者也在发生调整:从执法人员到执法者、建议者、解决问题的人,再到体系之内合作各方的一部分、鉴定守法情况、体系各方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他认为正如市场使得经济活动多样化,安全监察部门的介入方式也应当多样化,应当赋予企业经营者以自由裁量权,引导企业自主安保的行为,而非扼杀之。根据第81号公约、第155号公约、1988年《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167号)建议书、2011年《关于家庭工人体面劳动的公约》(189号)建议书等,结合国际上的实践案例,他提出了十条建议:关注遵章守纪;制裁“有能力,不作为”者;制定中小企业政策;创造性地获取资源;构建伙伴关系;干预手段多样化;适当地以赏代罚;要求进行风险评估;转变为市场化心态;不要只记录死亡数据等。

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局职业安全与健康专家英格丽・克里斯滕森指出,职业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预防文化不仅是单一的有关组织和工作场所的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安全与健康预防文化。首要任务就是确定预防原则,文化元素包括职责分工,风险管理,一套有效的劳动/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体系,为中小企业职业安全与健康提供服务,将职业安全健康纳入教育体系等。培养安全健康预防文化,她建议应邀请所有人参加到预防性文化中来,包括非正式经济体、企业的工人等;维持和拓展现有合作关系,但同时要拓展和探索其他合作伙伴,如媒体;使用社交媒体;在关注安全同时,更加注重职业安全健康层面;多项世界范围内措施――事实及审查手段选择和使用等。

另外,英格丽讲到,战略性安全监察在实现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场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多渠道的信息和情报制定战略性计划;建立起一套重要并且适用的监察手段;根据需要来建立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以及监察手段;监察方法要简单和务实――重点放在高风险领域;鼓励雇主和工人参与;后续跟踪。

在研讨会上,国际劳工组织总部治理与三方司专家朱常有建议,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监察服务,促进企业合规防控风险能力。劳动监察具有预防职能,在1970年《船员起居舱室(补充条款)公约》(133号)建议书、1969年《(农业)劳动监察公约》(129号)、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等条文中都有所体现,是劳动行政体系的重要部分。结合国情,根据第81号公约的相关规定,可以改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他建议: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法》,同时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监察条例》;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实现监察工作的“三化”(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和工作现代化);执法与服务并重,采用危险识别、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系统性方法,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低成本、实用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方法;强化“雇主主体责任”。

另外,他认为执法行动应该是公平、透明、一致性、连贯性、实现“三化”。监察的作用是雇主守法,应激励其守法,促进其守法,确保其守法。

日本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系

中日职业健康能力建设提升合作项目首席专家林雅彦,介绍了日本职业安全与健康组织机构,国家政策与体系以及国家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实现情况。

第8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石化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59-0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职业安全卫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健全和规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996年,DNV、BSI、BVQI等十余个国际标准机构合作,在其各自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基础上联合起草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简称OHSAS1800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及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意义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完全套用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一套严谨、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科学化、标准化。

(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OSHSMS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企业或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有效和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和意外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形象,打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设置重重贸易壁垒,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在这种形势下,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企业必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3 石化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石化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许多高毒物料作为原材料或辅助材料,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等,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有统计某石化公司在1991―2001年共发生职业中毒25例,急性职业中毒22例(88%),其中3人死亡;慢性职业中毒3例(12%),3人全部死亡。职业中毒主要以急性硫化氢中毒为主,并且还与岗位工种有关,其中以司泵、维修、防腐为主,这3种行业共21例,占总数的84%。因此要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实践研究表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大型石化企业中推行实施是可行的,对提高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4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4.1 学习与培训

由最高领导层牵头,培训公司中管理技术骨干,包括班组长、技术人员、科室主任等熟知体系标准要求的人员。每个层次至少选派2名人员参加有关认证中心或咨询机构组织举办的OSHSMS知识培训班,并获得OSHSMS内审员资格证。然后由他们再对全公司各岗位的骨干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

4.2 初始安全健康评审

组织厂、车间两级评审小组,以班组为单位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对石化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健康情况进行评审,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包括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和1996年ISO/TC67的SC6分委会所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草案)等在内的适合本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内部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

然后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由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涉及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其次,确定初始安全健康评审范围,最终确定初评范围。

最后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形式,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因素,结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给出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等级评价准则。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管理制度和其它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差异。

4.3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选定一组车间工人作为安全代表,作为改革的推动者,与中层管理人员一起和最高层管理部门参加会议。具体操作为由最高管理层建立有一定责任权力的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的资源,由各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作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担任副主任,以车间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并由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班组长及相关技术骨干为工作组成员,配备专职安全和卫生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基层选派代表和高层参与会议,会议中领导听取各管理者及专家的意见,将资源作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根据初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信息、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信息,设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绩效改进型目标。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程序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与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更新。发生事故后,应先启动应急程序,紧急处置事故,处置结束后转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按照要求建立文件化体系,包括各类规章制度中整理的相关管理性文件;编制的事故紧急预案;编制控制危险的实用性作业指导文件三部分。文件资料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便于查询与定期评审,并且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文件化完成后,应经过程序规定的方式批准和。颁布实施时召开动员大会,对整个体系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并组织该体系的学习工作。在贯彻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召开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条件允许时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以保证体系切实落实。

4.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监控与纠正

(1)绩效测量和监测。

参考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生产特点,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对检测使用的设备仪器注重校准和维护,对所设目标、指标如车间内苯蒸气浓度的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定期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监控结果和法规执行情况。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

遵循独立、客观、系统的原则,定期开展内审。由管理者代表推动,由专门培训过的持证人员根据要求进行一年一次的内审。内审完成之后,将结果送报管理者,管理者根据要求向上呈报,并对下属有关部门通报审查结果。

(3)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进行定期评审,根据企业体系的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方针、目标以及体系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提出下一步改进、调整的目标,作为调整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依据,为下一步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4.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评价

做好体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组织专家骨干技术人员按照标准,通过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对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和漏洞,为体系的系统改进提出指导建议。

5 注意事项

5.1 强调决策层的作用

由于职安全健康在公司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其影响范围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和全部财产安全,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因而要亲自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各要素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得到顺利实施,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发展。

5.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体系的建立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而在于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否实现持续改进,安全健康绩效能否不断改善,绝不单单是建立一套体系就够了,而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吸取教训,不断的修改完善。

5.3 体系的建立应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

作为一套强调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强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不能简单归因于与某一事件,它是系统中多个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系统割裂开,强调片面的安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有全方面全过程考虑整个系统,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安全,OSHSMS的科学性也体现于此。

参考文献

[1]卢世红,周自忠,孙成海等.中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00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2]朱燕群,黄永泉.某石化企业1991~2001年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06.

第9篇: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HSSE;管理体系、;安全意识;安全防恐

中图分类号:F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170-01

前言

HSE管理是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稳定生产的保障,对于海外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7的分委员会了ISO/CD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草案)》,成为HSE管理体系在国际石油业普遍推行的里程碑,HSE管理体系得到了大多数国际石油公司的认可,成为国际石油界HSE管理共同遵守的规则,HSE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1]。

确保海外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必须保证HSSE-Health(健康)、Safety(安全)、Security(安保)和Environment(环境)一体化管理,通过一体化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

1 建立HSSE管理体系

一个公司在海外能持续稳定安全地运行,首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安全管理需要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必须要从领导层开始,建立以分公司领导为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经理为成员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实行层层监督层层管理的组织机构。

建立可使用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离不开成文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海外石油公司必须建立适应于当地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外事纪律的管理规定、应急预案以及各种安全检查和培训表格。建立层层签署安全环保责任书的制度,实现“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模式。

2 加强培训,提升员工权利意识和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人之根本。HSSE管理过程每个环节的主体都是人,人的行为是HSSE管理的核心。罗纳德提出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这种安全管理理念提出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安全管理新思路,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3]。因此,“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是HSSE管理体系顺利运用的关键所在。安全第一,人人在喊,如何使安全意识真正深入每个人的大脑?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全面提高所有员工的整体安全素质,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和减少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成为海外项目持续安全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1 加强两级培训

一是出国人员100%参加安全防控培训,使员工掌握安全防控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控意识[4];二是入境培训,学习当地的安全规章制度、外事制度和HSE手册。

2.2 加强交通培训

交通安全必须实行司机和乘客两手抓措施:一方面制定可行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并且按照当地联合公司和交通法对于交通安全的要求,对司机定期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乘车人员的培训。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将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前移,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搜集当地环境保护法,制定相应管理规定,堆放杂物以及排污渠道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用卓有成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清洁生产,实现环境友好型企业[5]。

2.4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培训

海外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在海外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国家办公,存在着较大的职业健康风险,可分为身体健康风险和心理健康风险。各种地方病、流行病肆虐,现场生活条件艰苦,医疗卫生条件差,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应急救援能力弱等因素会引起身体健康的隐患;而员工长期与家人分离,当地娱乐活动欠缺,工作压力大,与当地员工语言沟通障碍,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吉尔则提出了组织文化的作用,他认为组织文化能发挥安全管理系统的效能(effectiven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提出了通过安全文化等手段实施安全管理的观念,使企业文化观念向现代安全管理渗透[6]。顾海外公司应定期举行开展形形的健康娱乐活动,既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又可缓解工作压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积极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安全非一日之功、事故非一时之过,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海外公司实现全面、安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强化监督和考核,加强社会安全形势分析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强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加强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一系列HSSE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1~2,9~12.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质安字[2003]54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方案编制指南,2003年,8~18.

[3] Lisa A.Ronald.Identifying the elements of successful safety programs:a literature review[J].Worker's compensation board of British Columbia,1 998.

[4] 宋振.海外工程项目总承包商HSE管理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体系建设,2009,9(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