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车辆安全监管范文

车辆安全监管全文(5篇)

车辆安全监管

第1篇:车辆安全监管范文

关键词:道路运输行业;运输安全;安全监管

0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路运输行业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由于运输种类繁杂、交通参与面广、道路状况复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经济损失巨大。道路运输三要素(人、车、路)以及运输的货物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道路运输行业监管部门要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下功夫,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1影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的主要因素

1.1人员的因素

驾驶员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因此,驾驶员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其所承运的货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强腐蚀性等特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身伤亡或是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出现环境污染、次生衍生灾害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驾驶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驾、吸烟打电话等不良驾驶行为,会给道路运输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驾驶员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有很多案例。另外,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也带来操作不规范、发生事故处置不及时等安全隐患。行人和乘客的遵章意识和交通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起的。乘客因素则主要表现为安全主动意识和自救意识差,如乘车不主动系安全带、遇有突发情况逃生自救能力薄弱等。

1.2车辆的因素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车辆安全技术符合标准是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的先决条件。随着国内车辆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辆安全技术水平已经逐步缩小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每年对车辆进行的安全性能和综合性能检测已达到“三检合一”,是对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的一个基本保障。但是,目前仍有很多驾驶员对车况检查工作不重视,对货物捆扎情况也不检查。加之国家第VI阶段排放标准提升后,一些待淘汰车辆的经营者为了减少损失,不惜使车辆超负荷运行、带病运行,这些都带来车辆行驶被动安全隐患。

1.3环境的因素

路面状况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高原、山道、长陡下坡、临水临崖、特大桥、涵洞等很多特殊路段。陡坡以及高原等地形是各类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多发地点,而在那些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中,尽管路况较好,但由于驾驶人员疲劳驾驶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也会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天气因素属于威胁道路安全运输的重要因素。国内不同地区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质地貌,这也使得其季节以及气候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在高寒地区,由于温度普遍比较低,在垭口或是桥梁等部位很容易出现凝冻,驾驶人员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后果[1]。

1.4货物的因素

货物对道路运输的影响也非常关键。危险货物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在出车前要详细了解货物的产品技术说明书上对危险货物的描述,检查危险货物标签是否齐全,与车辆资质是否相符。另外,超速超载运输、车辆私自改装等,都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强化驾驶员培训教育,普及行人交通法律法规,提升乘客的自救应急能力,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提升路面安全行驶条件,加强对货物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发改、应急、公安、工信以及交通等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建立联合治理协同机制,做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2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主体责任压得不够实

截至2022年3月,天津市拥有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业户约2万家,车辆13.7万辆;客运企业229家,车辆8763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241家,车辆6472辆;从业人员共计约32.7万人。目前天津市道路运输企业现状: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安全风险管控没有起到预期中的效果,车辆之间的技术状况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了基本的社会责任。

2.2行业监管权责不够清晰

道路运输行业日常的监管工作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等。天津市机构改革先后成立市道路运输局、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三个部门。原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承担的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职责划归到市道路运输局;原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承担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职责,由执法总队以市交通运输委名义对外执行;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道路运输管理相关事务性工作。在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面临的窘境是:职责重、人员少难以全面承担监管工作。执法总队主要执行涉及市场监管的行政处罚。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履行行政职能后,承担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与公安部门的部门职能界限不清,联合机制不畅。其中公安部门所管理的主要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等,而交通部门管理的则是道路的运输安全,但由于相关工作部门并没有明确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内容,这就导致各大管理主体之间出现了权责不够清晰的问题,在后续的安全监管工作中也会产生缺位或是越权等多种问题,这就对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

2.3安全监管方式较为传统

改革前,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方式就是“三关一监督”,运管机构监督管理的手段是通过严把“许可准入关、从业人员资格关、车辆技术状况关”等三个方面,将质量信誉考核、年度审验、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手段融合运用到一起。改革后,结合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相关政策,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将道路运输企业的动态监督管理当作另一方面的工作重点。然而,目前所采用的各类安全管理方式仍旧较为传统,主要采用到企业内部检查资料以及台账等方式,并没有科学合理地引入一些专业化、现代化的技术措施,这就导致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的动态监管很难顺利实施,无法在第一时间明确安全生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3]。2.4安全检查工作缺乏规范性目前,在一些行业规范当中,管理部门每年对于危货、客运以及客运站场所进行的检查做了详细规定,包括检查计划、专项检查、“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及“明察暗访”等。然而,在实际检查工作过程中,存在检查不够全面、各部门重复检查、检查走过场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检查内容不规范,不统一;企业每天接待多家检查单位,存在应付心理;企业负责人只对检查表进行签字不了解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同专家意见不同,各执一词,让企业无所适从等。有的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期限整改的内容只进行了口头纠正,并没有开具对应的整改通知单,即便开具了整改通知单,也没有针对企业后续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闭环工作不到位。

3新形势下强化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

3.1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首先,从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等方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其次,推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控,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制,建立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充分运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推动安全技术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再次,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建立企业内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标准化。最后,完善道路运输行业内部的信用体系,使得道路运输安全可以与企业自身开展的各类经营活动紧密关联;对不同管理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管理,在制定更加严格监督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整体安全水平与管理质量的稳步提高,进一步实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管目标[4]。

3.2明确道路运输行业监管权责

2022年我国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2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责主体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取消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为进一步完善系统、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家职能体系,促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道路运输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按照工作职责以及“三定”方案等进行准确划分,以此实现权有所属,确保不同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岗位都可以各司其职,大幅度降低缺位、越位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强化与应急、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治理机制,实现高效协调联合,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效能。

3.3采用信息化创新监管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体系,对易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使企业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其次,要强化对于道路运输中车辆的动态监管力度,应当采用互联网联控系统或是卫星定位技术等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引导企业强化对于营运车辆的监控力度,并对驾驶员的各种驾驶行为进行规范。最后,定期针对驾驶员所出现的各类违规行为展开深入的统计分析,找出引发违规行为的主要原因,从企业管理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多个角度提供降低违规行为发生概率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4建立安全监管闭环管理

首先,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强化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管理。结合部门“三定”和权责清单,按照“职责明确、权责一致、边界清晰”的要求,明确“责任清单、便捷清单、红线清单”,充分运用好《安全生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其次,做好统筹安排,制定检查计划,统一检查内容和规范标准。做好日常和专项检查,做好“两客一危”重点领域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明察暗访工作,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在进行详细记录后明确整改要求,管理部门及专家现场指导企业整改落实,执法部门以案说法,对于后续的整改情况要必须进行严格复查,形成闭环管理。最后,积极联合应急以及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停业整顿,整改仍不到位按照相关规定严厉处理[5]。

4结语

当前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了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就必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完善和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压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着力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养性.青海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8(1):6-8.

[2]曹彬.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风,2020(12):218.

[3]韩岩岩.辽宁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研究[J].北方交通,2019(1):84-86+90.

[4]谢翠娥.规范化视角下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J].百科论坛,2021(10):170.

第2篇:车辆安全监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管

在目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之中,传统的安全监管方式,就是安排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不过因为目前社会环境的差异化,人力资源十分有限,所以管理效率往往不高,也不能够满足目前政府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因此进一步的对安全质量监管方式进行完善,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其在政府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也得到了一定效果。

一、标准化施工的安全监管与文明施工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之下,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中的建筑工程安全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并且借用智能的机器,对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进行落实与有效监督,在施工过程之中,所涉及到的建筑设备都需要进行监管,也能够实现及时性的视频影像,还可以将获取的相关信息随时提供给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系统之中可以安装全球眼,能够对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与车辆都进行监督,借助相关监管系统还能对进出现场车辆的清洗情况进行管理,有效减少车辆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促进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这类远程监督就能极大的提升安全监督效率。另外通过实施安全监管,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监督,并且通过类似的事故分析进行有效预防,实施监督更加能够有效避免一些违规操作或者是安全事故的出现。在经过了相关研究表明,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署,通常会安装3个监控点,以下部位为部署:建筑现场的最高处;施工现场进出口大门位置;以及施工中存在着危险源头区域。

二、对建筑安全监管管理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建筑安全监管机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起集成式的电子地图跟全球眼,保证其能够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借助这类系统进行建筑工程形成的监督,能够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与文明性。建筑安全监管机制设计之中,会同时使用电子地图跟全球眼,这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地区的内部数据,还应该考虑到系统衔接问题,电子地图属于基础性的数据,这类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显示与定位,还需要附加相关周边功能,内部数据也可以借助这系统进行交换,全球眼系统能够借助自身对摄像头进行调节,作为整体工程的核心,其中需要包括对工程进度、属性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当进入到系统之后用户才可以进行操作,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进度都会有对应的属性,工程信息验收的时候,需要对所有信息输入到系统之中,借助这种系统能够准确标记处工程坐标。建筑安全监管机制的主要功能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工程管理、电子地图、远程监控与用户管理,在工程管理之中,包括着工程添加、验收、记录以及日常检查;电子地图的主要功能是对工程位置的定位;远程监管则是对监控进行旋转调节以及调焦等等;用户管理主要是添加以及修改权限,或者是修改密码等等。建筑安全监管机制设计需要根据功能需求,在上述的几个模块类别之中,设置相关的模块管理,帮助系统进行监管。

三、对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的推广与应用

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地区开始实行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系统,在整体监管系统之中,必须要安装远程的监管系统,普遍的工程实际面积都会超过3万平方米,施工的工期不会超过一年,工程往往也属于市级重点项目。在经过了的几年以来的测试以后,这类系统已经较为完善成熟,整体工程建设都得到了普及,监管的有效性也超过了70%,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文明工地活动,让所有建筑工程都安装监控系统。传统意义上来看,因为建筑工程部门处于对整体工程安全与文明建设,可以在建筑工地安装两套监控系统,政府需要构建起工程监控系统平台,在双方共同拥有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极大程度的保证建设安全性与文明性,让车辆清洗与泥土运输得到管理,提升城市管理与执法水准。

四、总结

总之,随着目前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不但能够极大程度提成监管效果,让监管过程信息化,借助相关监控系统,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之中,实现监控体系的有效融合,实现建设地图的共享,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还可以提升建设的安全性与文明性,有效推动城市执法效率。

参考文献:

[1]宋蒙,赵慧.智能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信息原理及信息模型[J].现代建筑电气,2016.

[2]李连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水平[J].硅谷,2010.

第3篇:车辆安全监管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创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存在着一些新问题。农业虽然拥有了足够的农机装备,但是却缺乏专业的机手,一些机手的操作水平不高,容易发生农机安全隐患。在安全监管方面,也缺乏一些监督的力度。目前农业部门对农机监管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执法过程却不够规范。所以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完成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要坚持农业发展与农业安全兼顾,创新农业机械监管的思路和途径,促进农机现代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基本现状

农业机械监管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来行使监管的职能,但是不可以上路执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的强度。安全监管部门作为行政单位,可以行使自身的管理权,监管农业机械安全工作,但是目前的管理手段仍然落后和缺乏,这些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除此以外,相关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动、监管机构人员不稳定、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应该创新监管工作方式。

2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的创新途径

2.1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为了高效地完成监管工作,监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监管素养。农业机械的安全工作存在着许多的法律法规,监管人员要牢牢地掌握这些法规制度,从而领会监管制度的实质,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法律规定。监管人员必须具备法制的观念,要珍惜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在农业机械化安全监管的时候,有效地管理条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民们最常使用的农机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这些机械也有一定的档案管理规范,监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理业务。为了提升监管人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相关单位应该定期举办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学习。工作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工作过程中要保持文明,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2完善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

要建设完善的农业机械监管体系,在一个良好的体系内,监管的责任更容易得到落实。有关部门要重视监管体系的落实工作,早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有了法律的保障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才能够顺利的实施。而且,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得到有效地落实,做到每个岗位都有责任人,制度措施都能够落实到位,制定监管方案,明确监管中心和农机机主的相关责任。

2.3加快农业机械安全网络建设

目前,各村镇都开展了平安农机安全示范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现在要巩固和发展这个成果,加强安全网络建设。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些安全活动,并且遵守农业机械的管理机制,及时解决源头上存在的问题,减少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要仔细地排查隐患。安全管理制度要下达到每个村,将机械安全的责任细化到管理人员身上。只有这样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的高效,才能够降低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概率。

2.4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目前,农村已经大力开展“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可以在村里的广场召集村民开会,普及安全知识,在宣传栏悬挂安全横幅,张贴安全标语,给农民发放“平安农机”宣传材料。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一个重要的、典型的内容摘录出来,发放给农民阅读。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都应该重视“平安农机”安全管理氛围的创建。每年的六月份,全国都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监管人员可以以此为契机,增加安全宣传的车辆,并在车辆上张贴安全宣传标语,所到之处可以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在法制宣传日和法制宣传月,要开展集中宣传,利用电视、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媒体,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在耕种和收获的农忙时节,监管人员要深入乡镇和田间开展宣传,将宣传材料送进乡村、农户、地头。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开展新农村的各项工作,要重视农机的安全监管,保持农民正常的农机化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因此,必须提高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完善体系,落实责任,加快农业机械安全网络建设,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娜,孙启蒙,赵淑玲.农机安全生产策略探析[J].农家参谋,2019(10):116.

[2]朱宝祥.扎实搞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见解[J].湖南农机,2014,41(10):93-94.

第4篇:车辆安全监管范文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进入第13个五年计划阶段,人民对于饮食的要求已经从以前“吃得饱”上升到“吃得好”的阶段,这种需求使得畜牧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从以前单纯追求数量模式转变为以质量安全为主的畜牧养殖方式,为了能够保障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型的成功,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其保驾护航。

1畜牧业发展情况

(1)国外畜牧业发展情况。随着科技进步,国外生产力先进国家的畜产品生产早已经进入规模化、科学化和高标准化生产管理阶段。其畜禽生产管理的模式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生产经营中的大型牧场,从畜禽品种、畜禽养殖、饲料营养搭配和环境温度湿度控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使畜牧业生产及发展水平达到了现阶段最高水平。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得国外畜牧行业成为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2)国内畜牧业发展情况。同国外发展历程相比,我国自成立以来,在畜禽产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畜牧业从建国之初的仅有33.7亿元产值增加到了1967亿元,相比于1949年的33.7亿元,增长了58倍之多;而到了2010年,整个畜牧业的生产产值已经超过了20000亿元,其在整个国家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30%,因此畜牧业已然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3)贵州畜牧业发展情况。由于受贵州喀斯特地理条件的影响,贵州农业的发展必须以畜牧养殖为主,再加上这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对畜牧养殖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使得贵州畜牧业保持连续增长态势。

2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全球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全球畜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大型企业通过其实验室不断对畜禽产品进行基因改良;为了增加出栏率,不断改变畜禽产品固有的生产方式。为了利益最大化,将很多违禁兽药作为畜禽产品催长剂使用,加速了畜禽产品的出栏率。人食用了这些通过改良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因为其药品的滥用,很容易在人体内产生耐药性,使得很多人得病后无适合的药品医治。(2)国内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全国的畜牧业同全球一样发展迅猛,但是与国际畜牧业发展方式不同。国外是以大企业为主导,以标准化、模式化、批量化养殖为主,国内则是以散户和集体养殖为主。由于养殖规模小、养殖户文化水平不高、卫生条件差,畜禽患病率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国内有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为了减少畜禽的患病率,提高畜禽产品生产量,加大违禁兽药的使用。由于缺乏相关兽医专业人士的指导,养殖户和养殖场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大量畜禽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2008年发生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和近段时间发生的病死猪事件等。(3)贵州畜牧业发展中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贵州由于经济及地理因素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畜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畜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虽然我省由于各市县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畜牧养殖行业发展情况也不相同,但是都有共同特点:养殖基本以个体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地区分散且偏远,交通信息不发达,农户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农村兽医稀少,农户缺乏必要的科学饲养技术指导,使得农户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违规用药时常发生。

3贵州省畜产品安全生产及监管现状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所涉及的方面较多,人员也较多,包括畜禽的生产养殖环节、运输环节、畜产品的深度加工及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从田间地头到市场,再到人民群众的餐桌,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为了加强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的投入及人力的投入都大幅度增加,并且在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上通过考察、研究和调研等方式,不断改进和探索,逐步建立起符合我省省情的畜产品监管机制。(1)我省监管机构现状。从2013年起农业部为了使我省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的农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农业部的大量资金及我省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建立起了多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弥补了我省农产品监管体系中的短板,逐步建立起“检打联动”的农畜产品监管体系,使得近几年我省农畜产品合格率不断提高。而且88个地州市都有农产品检测中心,已经初步建立起区县-市州-省的检验检测体系,为贵州省的农畜产品的发展保驾护航。(2)法制建设情况。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更迫切地需要吃“好”。国家为了满足百姓“吃”好的需求,从法律方面出台了多项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不仅完善了法律体系,而且也对“舌尖上的安全”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省从实际出发,为了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够有效实施,出台了《贵州省农产品安全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3)监管工作现状。为了加强畜产品监管工作,我省首先从养殖场入手,在养殖环节上对养殖场所使用的兽药和饲料从严控制,对于禁用兽药一律不准使用,从生产源头上对畜产品的生产安全提供了物质保证;其次从动物疫病控制方面入手,通过对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严格要求,减少疫病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加强畜禽粪便的处理不仅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有效作用;再次是加强对畜产品流通的监管,对畜产品运输工具有严格的消毒要求,从而防止在运输途中产生疫情;最后通过建立起的畜禽产品可追溯体系,及时发现问题产品,通过事先发现,及时处理,使得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还未扩大时消除影响。(4)加强畜禽产品的抽检力度,通过不断抽检倒逼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加强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的认识由单纯的保量逐步转变成提质的生产模式。

4贵州省畜产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我省为了尽快完成2020年全国同步小康的艰巨任务,将畜产品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加大了对畜禽产品养殖的投入。但是在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我省专业养殖人员不足,缺乏专业的兽医队伍。二、我省标准化养殖场较少,畜禽养殖生产模式还是70~80年代的水平,加大了从源头监管畜禽产品的难度。三、我省县区监管力度薄弱,由于地方事多人少,从事畜产品安全监管的人更少,导致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四、在畜产品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分属两个单位管辖,使得在监管中很难协调处理,对于畜禽运输车辆更是缺乏一整套有效管理标准,使得畜产品安全在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存在很大隐患。五、我省畜产品检测力量薄弱,虽然我省近年来引进了大量设备和人才,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有一部分区县还未取得畜产品检测资质,使得这些区县对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构建贵州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加强监管,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2)加强地方法律建设,虽然近年来国务院对于食品安全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是地方政府却没有根据自身的省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使得有些地方的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监督检查不到位。(3)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以检打联动的形式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通过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来强化畜禽产品安全监管工作。(4)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体系,通过标准化养殖来规范在畜禽产品生产养殖过程中兽药和饲料的使用,严格执行标准规定的休药期,从源头上减少疫病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养殖档案的建立对畜禽产品养殖中所用药达到可追溯。(5)加强对畜禽产品运输车辆管理,建立畜禽产品运输车辆标准体系,减少畜禽产品在运输环节产生的污染。(6)完善市场监管,建立农贸市场的准入机制,无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不得销售。(7)加快畜禽养殖及监管人才培养与建设,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引导畜禽养殖向提质保量转变。(8)严格执行畜产品追溯体系。通过禽产品追溯体系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通过追溯体系,倒逼畜产品生产者来提高其畜产品安全品质。伴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建立,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畜产品的生产厂家、产地、批次进行追查,通过技术手段最终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

6结语

畜禽养殖行业作为贵州省脱贫的支柱行业之一,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该行业在贵州省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畜禽养殖对于贵州省贫困人员来说不仅仅是解决其温饱的行业,更是其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希望所在。所以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不仅是贵州省畜禽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保障,更是关系到我省能否在2020年脱贫摘帽的强有力保障。虽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但是随着国家及省政府的重视,各项保障措施的稳步推进和完善,贵州省畜产品的明天将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孙连童,杨魁,张如志等.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探讨[J].《新疆畜牧业》2011(10).

[2]刘旭霞,陈晶,熊菲.畜产品安全研究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路阳.加强畜产品质量工作思考[J].《中国检验检疫》2011(28)路阳.

[4]王彩凤.范宝雷.董艳萍等;浅析畜产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10).

[5]张恬静.阳庆华.探析畜产品的安全问题[J].《肉类研究》2011(8).

第5篇:车辆安全监管范文

(1)地方政府对农机监理投入不够。地方政府不能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农机监理职能,对农机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不够,对农机监理的投入少,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级监理机构没有配备执法车及事故处理设备,临理装备和检测手段落后或严重短缺,直接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2)基层农机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机监理机构体制不健全,村级农机监管空缺。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人员、财产归属乡镇政府。虽然乡镇配有1~2名农机专干,但日常工作还是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不能专职从事农机管理,加之没有办公经费,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乏力”。

(3)拖拉机监管有难度。《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明确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职权,却未明确对道路上行驶拖拉机的检查权和处罚权。从而造成有权管的无心管,有心管的又无权管的“两不管”状况,绝大部分拖拉机处在无人管理状态;乡村道路上的无牌无证、非法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现象频发,超期服役的报废车、未经检验的机车依然上路行驶。

(4)部分机手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农机手法律意识不强,加之现在拖拉机运输业务减少,收入不高,对农机上牌、检验、考证等态度消极或有底触情绪;拖拉机不用了,也不注销,造成保有量虚高,从而影响“三率”。机手普遍安全生产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在乡村道路行驶没有人管得着,也不会出安全事故。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的建议

(1)积极推行农机免费监理。要积极主动落实“免征小型微型企业农机监理费”政策,县级政府要将农机检验、牌证核发、考试发证等农机监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逐步推行免费监理。农机免费监理是符合当前农机安全形势发展需要的时代创新,不仅农机手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农机“三率”,也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甘肃省白银市、宁夏自治区、陕西省、北京市、大连市等省市已实行农机免费监理。因此,建议我省以省政府安排免费监理专项资金,明确市县财政配套比例,形成稳定的农机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

(2)加快完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一是争取省安委会支持,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对政府绩效考核范畴。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将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二是建议将乡镇农机人员归属县农机局管理。当前绝大多数乡镇农机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人、财、物由乡镇管理,业务上由县农机局管理。今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直补到卡新办法,使乡镇农机人员与县农机局业务联系增多,关系更加紧密。县农机部门可以借这次机会,加强对乡镇农机人员的管理,并积极争取县政府将乡镇农机员的人财物归属县农机局管理。临湘市的乡镇农机站员直接归属临湘市农机局管理的实践证明,此管理体制对农机管理工作开展十分有益。三是通过“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在乡镇和村组建立农机安全管理网络,设立村级农机协管员,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重点的农机安全生产联系制度。初步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机安全监管组织网络,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延伸至村组,从源头遏制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3)争取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继续实施,农业机械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农机安全监管的任务越来越重。农机监理机构现在的装备水平,已难以适应农机化发展需求。建议财政设立农机安全监理装备专项经费,加强装备建设。要积极争取“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重点是配备拖拉机移动检测线、电子自动桩考仪、农机事故处理设备和监理执法车辆等设备。同时要积极协调落实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业系统执法执勤用车配备管理的有关要求,落实好执法车辆,保证行政执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