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地理教育范文

初中地理教育全文(5篇)

初中地理教育

第1篇:初中地理教育范文

(一)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依然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三、总结

第2篇:初中地理教育范文

(一)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依然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

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

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三、总结

第3篇:初中地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验教育核心素养初中地理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生活中不少人存在着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能很好地使用地图等的情况。这些不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表明学校所学和实际生活需要的知识出现了偏离。怎样才能让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呢?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体验教育有了一些了解。体验教育最早源自外展(OutwardBound)训练学校,通过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到了现代,体验教育发展为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境,让未成年人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体验教育倡导以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开始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教育。

二、体验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一)动手制作教学辅助器具,巩固课内知识

根据《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简称《教学基本要求》),经纬网部分的学习要求达到“理解地图上经度、纬度的标注”和“运用经纬网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等。这些内容根据学习水平的划分标准,已经属于“应用”级别。1.简易地球仪制作材料:乒乓球、铁丝过程:①在乒乓球的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②在乒乓球上再画两个经线圈,这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北极”和“南极”。③将经线从“赤道”至“极点”三等分,然后以极点为圆心,分别经过经线上的两个等分点在乒乓球上画两个圆,得到纬度为30°和60°的纬线圈。④将两个“极点”各钻一个孔。把铁丝弯成半圆形状,并把完好的铁丝穿入乒乓球中,简易的带有经纬网的地球仪就做成了。根据需要,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地球仪上添加其他更多的内容。2.实践活动收获通过绘制经纬网,学生对经纬线的认知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相关课后练习中能更好地自主完成习题。有些学生则增加了诸如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内容,还有学生画了各大洲的轮廓并用彩色填充。

(二)课堂实验动手操作,直观地理解知识内容

1.以“海陆的变迁”中板块实验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海陆的变迁”一课的相关要求包括“识记全球六大板块”“理解地震与火山的分布”“理解板块运动与山脉的分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理解后面两点是比较难的。于是笔者准备了彩色纸打印地图,并裁剪成板块,让他们根据要求操作演示。(1)课例摘录动手做活动1:利用彩色大陆纸片和练习单,结合课本第28页“世界海陆的变迁”,分辨书中练习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哪个大陆?他们的相对位置是如何变化的?试一试:能否将这几块大陆大致拼合成为一块大陆?动手做活动2:利用两张大陆纸片模仿两个板块,平整地放在桌面上,将两个板块相对地互相冲撞,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学生实验的时候还发现,纸张拱起来了,或者一张纸被另外一张纸顶起来了,而世界上很多的山脉也就是这样被“挤压”出来的。那么结合地图和板块示意图,你可以找到哪些被板块“挤出来”的山脉?又分别是哪两个板块的挤压?除了挤压,在板块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运动形式呢?教师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增生边界”视频。在不同板块之间,运动形式有所不同,除了刚才看到的互相挤压,还有张裂,从而形成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对岩石圈格局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且板块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容易造成地震。运动中产生的缝隙容易使得地幔层的岩浆溢出,有时甚至会造成火山喷发。教师接下来展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和板块示意图。(2)实践活动收获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通过动手演示板块运动,学生能比较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由此引申到板块运动,在实验之后进行解释,学生能很快吸收内化。实验器具也经历过几次更新。从最初的让学生自行剪裁大陆板块,到后来教师准备好彩色大陆纸块,分发给学生,在课堂上结合世界空白地图辨识大陆、板块运动等,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合作。2.以“黄土高原地区”中的水土流失实验为例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学习要求是“地表特征、历史文化、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水土流失严重。笔者在有的课堂使用了各种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的,知识的获得不够主动。(1)课例摘录实验准备:装有不同类型土块的托盘、支撑木块、烧杯、喷瓶等。实验名称:检验覆盖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步骤:①烧杯放在水池内,支撑木块靠近水池。②放置托盘于木块上,托盘一角对准烧杯。③用喷瓶将500毫升的水,从土块上方浇淋。④观察比较同组的水土流失情况,填写活动单。不同小组实验结果进行反馈,请讨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有哪些?(2)实践活动收获课堂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认识到了植被、土质等自然要素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这样的实践经验比被动吸收更有效。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探寻事物表象背后的原因,促进了其地理实践能力的形成。

(三)多样化的课后活动,丰富地理教学

地理统计图表是根据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具有将地理信息数据化、直观化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利用地理统计图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1.活动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自选一个城市进行相关数据查询,填入表格后再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并完成说明部分填空内容。横坐标轴上标注时间,纵坐标轴上根据所用数据设定相应的降水量数值。最后进行整体装饰。

2.实践活动感悟

有不少作品反映出学生容易混淆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问题。他们将气温画成了柱状图,降水则用曲线图表示。气候图表的学习本身就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活动展示学生能力的同时,也给了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难点的机会,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难点。

三、实施体验教育的策略与原则

体验教育在教学中有多种实施方式,本文主要对教学实践中较为有效的三类方式进行梳理。

(一)以辅助课内教学为主,在课堂内进行的体验教育活动

此类在课堂内操作进行的活动,大多以实验类型为主,内容多样。一般适用于新授课,从而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较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因此,需要教师注意:(1)合理安排活动在教学设计中的比重。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将设计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完成。(2)提前做好活动准备。教师应该在学生操作活动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包括活动中的实验材料、器材等。还要教师自己事先将设想的实验进行预演,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论证实验活动的可行性。(3)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关注进程,及时引导。教师应该在过程中进行关注和一定的指导,因为实验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同时,在实验中会发生预期以外的课堂生成情况,教师若能合理指导、利用,不仅可以帮助现场的学生更好地发现、认识该现象,还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相应的铺垫。

(二)巩固课内教学知识,在课堂外进行的体验教育活动

此类活动在课堂外进行操作,目的是为了巩固教学知识,所以种类较为丰富,前文提及的简易地球仪制作、气候统计图绘制等属于该类型的活动。此类活动不仅可作为新授课后的作业,还可进一步完善作为后续课程或者复习课等课型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内未能顺利解决的难点。该类型的活动一般在课后进行,但因其内容的特殊性,需要做到:(1)设定完成的时间节点。比起课内活动,对课后的活动部分学生的完成效率有所下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内容规定完成时间,一般以一周以内为佳。例如气候统计图的绘制,在学生学习气候类型的时候就可以布置为家庭作业,既能将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同时又和平时成绩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有动力地去完成任务。(2)加强指导反馈,及时修正错误之处。同课后作业会反映出学生不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一样,此类活动也可以将学生有关该内容的不足暴露出来。所以,教师应在控制时间节点的前提下,及时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帮助学生尽早地解决相关难点。

(三)开展以拓展学生能力为主的体验教育活动

第4篇:初中地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态教育;初中学科;地理教学;渗透策略

初中阶段是培养初中生的意识和习惯重要的教育时机,在初中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教育,对初中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满足初中学科的教学要求,也能更好地推进初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怎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高效地渗透生态教育,并提升生态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初中生的生态观念,是现今初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

一、生态教育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生态教育其实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教学目的的教育,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能够在各个领域中有所展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问题越发显现出自身的重要性,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对我国的平衡、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助力。在初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生态教育,可以在初中生理解生态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生态意识,并且对初中生生态保护意识的形成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老师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创新、灵活地融入生态教育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良好地掌握课本内容,并在知识教学中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生态教育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也有效地促进了初中生正确生态观的树立,非常有利于初中生未来的健康发展。

二、生态教育在地理学科中的渗透策略

(一)革新教师的生态教育观念

要想实现生态教育知识的高效渗透,首先需要地理老师做好生态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积极学习与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为生态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传统的初中地理教育,存在陈旧教学观念的极大负面影响,不仅不能在课堂教授中实现有效的地理知识传授,也不具备充足的生态知识内容,基本无法良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并且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生态意识,更无法推动初中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其次,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授课程中,大量的知识内容都与生态教育相关联,地理老师通过积极的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能够在教学中更加科学、灵活地渗透生态教育,不仅能够深入挖掘生态教育知识的内涵,也可以优化和创新初中生的生态地理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帮助初中生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中,实现高质量的生态地理教学。

(二)创新生态教育的渗透方法

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创新生态教育的渗透方法,能提升生态教育的有效性。在地理生态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新型的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向学生创新、直观地展示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地理知识讲解中深化初中生的生态意识,并提高其自身的生态意识觉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生态循环的建设当中。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良好融入,还能够给予初中生良好的地理和生态知识学习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科学设备可以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另外,地理老师还可以将生态教学渗透到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中,积极地开展课堂之外的教学渗透,如教师可以要求班级内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定期开展班级板报的内容制作,帮助和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生态知识,还可以进行地理生态模型等物品道具的制作,在班级中积极地营造活跃的生态教育氛围。

(三)开展生态教育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由于地理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初中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也消磨了初中地理的实践性,无法有效地帮助初中生开展高效的知识学习。想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地渗透生态教育知识,并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地理老师需要积极地开展生态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够很好地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深化生态教育。老师可以围绕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相关的知识辩论和演讲比赛,积极地鼓励初中生参与。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初中生不仅能够对相应的地理知识有深入认知,也可以树立生态发展意识,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生态地理知识,实现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综合上述分析,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在优化初中生生态地理知识体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非常有助于初中生的未来发展。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有序实施,能够充分地实现初中地理学科教育和生态教育的延伸,也为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助力。

参考文献:

[1]何立德.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0(3):29.

[2]谢根山.生态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高考,2020(16):82.

第5篇:初中地理教育范文

目前在我国初中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学生学习目的单一、教学的内容过于片面、教学的方法程序化、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等。而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是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对德育需要多元化渗透。

1.采用辩论形式进行总结,正确导向

辩论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在课本中,如果遇到学生只能略懂一二,不能完全听懂,并且不能够确定自己立场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设疑、质疑,来进行辩论。例如,关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第一,先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急于询问学生的观点,而是首先要设定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问题: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为什么?第二,组织学生分组对其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讨论的成果。第三,分别让每一组的学生代表进行陈述本组的观点并讲解原因。第四,可以让拥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对其进行辩驳,并说出理由。第五,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阐述观点。通过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乐观地相信:地球自然环境能够容纳人口的最高数量远远大于地球上现有的人口,而且人口数量很难达到能容纳的最高数量,因为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的快速的增长也会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2.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中,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要让学生既能联想到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要学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另外,在带领学生认识人类改造地表形态的时候,如“梯田”,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人类拥有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思想之美、力量之美和智慧之美。这样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可选取合适的办法,借用大自然之美,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最终完成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欣赏自然情感的目标。

3.联系实际,巧设案例

利用现有的地理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思想,这样既能够满足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满足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虽然某个工厂的区位非常不合理,但是它仍然存在,这是工业惯性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讲解,如石家庄的某制药厂;在对学生讲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实例来进行讲解,如上海通过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等方式。通过讲解身边的这些具体实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学风。

二、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