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

法治与安全教育全文(5篇)

法治与安全教育

第1篇: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安全教育

儿童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者认知水平有限,安全知识匮乏,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安全教育方面做的不足,从而导致很多孩子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安全事故,威胁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积极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提高思想重视程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安全重于泰山”,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都要付出代价。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的地位,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使命,做好安全教育。那么,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牢牢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的社会发展到如今,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什么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考个好成绩,教育的本职目标是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工作中渗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其实也是在加速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安全教育也推动了学校治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不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才能够保证小学生健康发展。而且,近几年来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我们也发现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儿童安全意识和相关安全知识的缺乏。那么,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学校就有责任去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16年把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育工作者就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去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一些儿童常见的生活案例或者实际场景来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自救知识、认识一些安全隐患,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自我保护。

2.通过情景教学,传授安全知识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低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此时,如果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互动、实践活动来为学生们的学习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那么自然会事半功倍,诱发学生们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学路上》,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教学之初,笔者分析《上学路上》这个话题,发现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每天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于是,在设计本课时笔者没有采取传统的讲授方法,而是设计了“帮助小明安全上学”的活动情景,把生活引入课堂,引领学生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之中获取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教师:“今天,我上班的路上碰到了小明的妈妈,她父母生病了需要有人照顾,小明的上学成了一个难题,妈妈让小明自己去上学,可是心里一直好担心,为此她想求我帮忙。你们愿意帮小明安全到达学校,让他妈妈放心吗?”同时,教师展示一个过马路的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明一路上要经过的地方,想想妈妈在担心什么。细心的学生们观察发现了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两条马路,马路上车来车往,看起来很危险呀!看来妈妈担心小明过马路被车撞呀!教师:“妈妈这么担心是有原因的。你们看一段视频吧!”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一个学生低头玩手机没有看到红绿灯就过马路,结果被一辆车撞倒在地。还有一个学生过马路不走天桥,选择翻栏杆,结果被车撞了。通过如此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学生们从内心认识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诫自己上学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情景教学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一些特殊活动的危害性,看到了这一行为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从而更深刻地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活动中,各种交流和互动也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培养了他们的助人精神。

3.多种互动方式,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议题。而游戏教学集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契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小学生学习中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巧用“游戏”,可以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目标,无形之中告诉了他们很多的安全知识,增强了安全教育效果。在日常的课堂上,为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互动。如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国家制定了《交通法》。我们也能够看到,在车辆穿行的马路上设立了很多交通标志,我们只有看懂他们,才能更好遵守规则,保护自己的安全!为了检验大家知道多少,我们来一个抢答比赛。”教师在课件上一个个出示交通标志图,如信号灯标志、步行标志、禁止跨越标志、禁止车辆通行标志、人行天桥标志、地下通道标志等,请学生们说交通标志的名称,并说明是在哪里见到的,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学生们认识了很多交通标志,掌握了交通的规则,那么他们在路上就更安全,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儿童防拐意识的训练,以表演的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教师可以来模拟一些陌生人利用各种方法引诱孩子的画面,如装成一个老人给学生分发糖果,假装自己迷路请学生帮忙带路等,期间教师观察学生们在接触陌生人的过程中的表现,检验他们被陌生人拐骗的可能性。随后,总结学生表现,针对他们的行为制定一些防拐技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家庭配合开展安全教育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家校共育工作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建立建立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有序有效实施家校共育工作,是新时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开展家校共育需要我们多与家长沟通,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共同合作、达成共识,在学习习惯培养、知识获取、品德培养特别是安全教育工作上开展沟通交流、工作方法探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部编版一年级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共包括了4课的内容,分别是《玩得真开心》《吃饭有讲究》《别伤着自己》《早睡早起》,本单元引导学生在“上学了”之后的新生活情境中反思家庭生活,引导学生们由自然的家庭生活状态,进入到文明健康、安全愉快、自主治理的家庭生活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上,一起开展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如在《别伤着自己》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例如,我们在马路上踢球,不小心摔倒了;我们和朋友们一起争抢玩具,结果打到了朋友;我们在准备十二条美术课的彩笔,结果被刀片伤到了手……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的情形,请学生们回忆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之中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在实践操作的环节,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拿出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剪刀、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等,由学生为父母展示伤口清理,父母在过程中给予指导,从而给学生灌输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安全教育的针对性,还加强了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一举两得。

5.强化师生交流,普及安全教育

小学生生长发育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那就是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试图亲自探索来满足自己的这一心理需求。很多时候,安全故事多是因为这个发生的。那么,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学生们好奇的新鲜事物,一定要及时告知他们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有义务做好教育和引导,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多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并给予他们合适的关心以及问候。如季节变更的时候,我们要提醒学生们一定要注意换衣服,不提倡为了好看去穿的很少,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为其讲授一些知识,更要告诉他们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去保护自己。如购买到了劣质产品,我们要告诉他们消费者保护法的知识,鼓励他们去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让学生们从内心感受到法律、安全知识是真正有用的,并自觉在生活中去践行。针对社会的安全教育焦点问题,我们也有必要开展专题的学习或讲座,定期为学生们分享一些案例和知识,帮助他们他们去知晓更多关于安全知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对安全有更高程度的理解,意识到身边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树立警惕意识,懂得自我保护。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叶林.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

[2]王晓蕾.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生安全教育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2).

[3]黄雅芳.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17(04).

第2篇: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

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对各类教育机构都至关重要。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学生的数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中不断增加。为保证来华留学生在华平安留学,来华留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W高校为例,分类整理了W大学2015~2018年这四年的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并使用MicrosoftExcel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6.00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四年内W高校的来华留学生人数有所增加,记录到的突发事件数量反而随着总人数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此外,与中国政府奖学金(CSC)的来华留学生相比,自费来华留学生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更大。数据表明,通过各类安全与法制教育等课堂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其安全意识的评估,发现W高校在来华留学生安全问题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安全与法制教育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学生的管理压力也与日俱增。当前,平安留学是我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保证来华留学生的安全才能维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有了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打造更好的来华留学平台,培养更多“知华、亲华、友华”的留学生,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文件,文件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对来华留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并采取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维护来华留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支持的管理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中国留学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关键字“来华留学、安全法制教育、突发事件”的相关文献,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弊端,普遍认为当前来华留学生的安全和法律意识较薄弱,来华留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学方法还不够丰富,并从各类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或者建议,探究当下安全与法制教育的新路径:如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和新媒体视角等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方略[1~2]。另有部分研究主要基于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分类、原因、响应方法及应急机制管理研究。云建辉,孙康[3]分析了云南农业大学留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成因,首次将4R危机管理理论引入留学生突发事件管理体系。江明珊,王俏提出了应对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构建的任务三要素[4]。

一、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一)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定义。留学生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性质。根据突发事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突发事件的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二是紧急性;三是危害性。高校作为教育重地,任何突发事件都很容易激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广大媒体的兴趣,甚至引来国际的关注。

(三)W高校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分类。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处理规范》(讨论稿)中将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分为以下七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治安类突发事件、刑事类突发事件、意外伤亡类突发事件、卫生类突发事件、精神疾患类突发事件、重大国际类突发事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15年~2018年四年间来W高校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数据。该数据来自W高校留学生办公室的历史数据统计。每年,W高校都会对该校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案例进行汇总并分类整理,以此作为标准评估来华留学生的安全与法制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并作为改进来华留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的主要依据。用于本研究分析统计的工具主要是MicrosoftExcel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重点分析了W高校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数量的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以便确定该校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数量是否随着总人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该大学的来华留学生平均年龄约为24岁。截至2018学年末,该大学的来华留学生比例为:本科生占34.34%,硕士生占24.52%,博士生占19.70%。在这四年中,总共记录了52起突发事件,其中,2015年19起,2016年10起,2017年15起,2018年8起,与醉酒有关的共有26起(其中2015年9起,2016年5起,2017年8起,2018年4起),与身体冲突有关的有17起(其中2015年6起,2016年3起,2017年5起,2018年3起),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有9起(其中2015年4起,2016年2起,2017年2起,2018年1起)。可以得出结论,国际学生事故紧急情况的主要原因与饮酒有关。结果表明,每隔一年,事故紧急情况有所减少,而另一年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安全教育措施的成效并不是逐年提高,但突发事件发生的总数量呈下降趋势,这标志着管理层在安全与法制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数量。表1显示了学生类别类型与大学事故紧急情况总数之间的统计显著相关性(Ps0.002)。可以得出结论,一个机构拥有更多自费来华留学的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因为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涉及自费的来华留学生。因此,针对该类别的学生,还应当加强安全与法制教育。

四、措施及对策

目前,W大学坚持开展规范化的安全与法制教育活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与完善安全与法制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方式方法及管理程序,形成协同管理机制,丰富和完善教育防范,细化管理程序。

(一)建立健全安全与法制教育工作体制。1.强化维稳信息沟通机制和协同管理机制,提高信息上传下达的效率。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规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将有关信息核实后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强化驻楼辅导员、驻楼联络员、班导师、班主任和班长的协同管理。驻楼辅导员严格实行特殊时间节点的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和假期轮流值班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及时向留学生管理办公室报告,班导师、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会,在班会上强调留学生安全教育事项。2.细化管理程序。W大学每学期举行三个月的来华留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活动,邀请当地的出入境管理局和公安局等政府部门及校保卫处、心理中心、校医院等部门对入学新生进行入校的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出入境与来华留学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和普及,学校相关校纪校规的宣讲,心理健康教育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并通常会在讲座之后举行安全与法制教育入学测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同学,将要求其进行补考直至考试合格为止,并将考试成绩计入必修课学分。翻译和印制了《来华留学生安全教育手册》《交通安全手册》。同时将留学生手册的内容融入到汉语通识课程的教学中,测试的成绩作为汉语通识课程能否通过的必要条件。建立安全教育实例库,将违规违纪的学生实例和处理方式纳入库中,并及时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全院通报批评。3.充分发挥留学生干部的带头和监督作用,发挥同胞互助作用建立专项安全小分队。通过留学生自治组织国际交流协会及其下设部门,建立留学生干部队伍体系,协助学院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来华留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筹备消防安全及医疗陪护小分队,做好相关的培训及知识讲座及应对突发情况的人员储备。

(二)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并适时开展现场演练。组织学生干部及国家代表、驻楼联络员参加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并现场演练,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并在各舍楼栋消防栓处张贴消防栓的使用方法。通过学校和大学的宣传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布告栏和海报,不断加强国际学生的安全和法制教育的宣传。

五、结语

第3篇: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

一、倾听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实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因此,小学生对安全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无法区别清楚哪些对他们来说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也只有当教师沉下心、放下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要,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才能让学生放下防备心,给教师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教师才能通过分析他们的问题,排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自由地成长。例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存在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他们在跟同学相处过程中感到焦虑,自身缺乏勇气去处理好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关心其他同学。从而导致该学生在班上被排挤、被孤立、不合群等。若教师不及时处理好这种现象,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学校感到恐惧,对学习感到焦虑,更为严重者出现逃学、厌学等现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发现这种情况时,要主动去跟学生交流,放低自己的姿态,倾听他们的需要,了解到学生是因为什么而导致了这种心理的出现,从而跟学生一起去解决该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从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中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学好好相处,懂得谦让;学习“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龟兔赛跑”的故事教会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等。从而让学生融于集体,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什么都很好奇的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自制力较差,碰到什么新鲜事、新鲜物都想着去尝试一下,而忽略了有些事物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例如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安全演习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基础的安全防范技能和增强学生的避险能力,让学生学会珍视生命、关爱生命,进而达到尊重生命,从而远离危险,健康成长,只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过马路走斑马线看红绿灯等,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成才,为学生之后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在跟学生强调一些行为规范时,可以开展一场关于行为规范的安全知识竞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对于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获胜的欲望。让小组内讨论,我们周围存在哪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能说出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时,学生会提出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过马路不看红绿灯、走廊里学生追逐打闹、随手乱丢垃圾、去摸已经掉落的电线等行为。教师在比赛的最后要将学生所讲述的行为进行汇总,跟学生强调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最好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不良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以此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

第4篇: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

网络空间是国家的“第五疆域”,事关国家主权,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是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早期发展阶段,人们利用网络比较单纯的获取知识、技能、快乐,上网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网络土著”,与互联网联系密切,提升大学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能力和水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对一些复杂的讯息识别能力不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面临注意力削弱、对信息焦虑、数字压力、网络成瘾、隐私安全、网络暴力等诸多风险。思政工作者洞悉这些现实情况,积极有所思考,有所作为,才能树立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曾指出,“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1]增强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效果,方能指引大学生在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的同时,理所应当明确言论自由限度与保护及相关的法律,同时也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意识。只有重视程度上来了,意识层面才能有所裨益。潜意识里都有记忆,那么冰山上的风景就会更美。重视程度不高,得过且过,蜻蜓点水,就不能走进学生,不会真正地对学生施以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抓手

(一)警惕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伴随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不良信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出现网络违法信息,这些违法信息或者带有诈骗性质而谋求利益,或者是带有某种政治企图。面对这些网络违法信息,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养成方面相对薄弱,对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比较低,容易受到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挑战。首先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要警惕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坚定祖国的网络安全和法治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加强舆论引领,应该保持警惕,勿要好奇,谨慎防范,莫要涉及;其次是从学校角度,要警惕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学生要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于网上蓄意编制、传播、散布谣言,对于扰乱公共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抵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主题班会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校园自媒体平台的价值引领作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有益信息温暖整个校园。最后是从大学生个人角度,加强正能量信息收集整理。大学生要做到避免陷入羊群效应境地,在不知事实真伪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一边倒跟风式评论。积极培养自身网络法治思维和意识,懂得网络安全法治基本常识,坚决同违法和不良信息作斗争。大学生引领时代风气,要带头传播科学知识,传递正面声音,加强自身网络足迹的内容管理,敢于举报网络谣言。

(二)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大学生网络犯罪数量逐渐的提升,了解其背后,都是网络异常心理在作祟,大学生网络道德滑坡的因素所致。作为新时代高素质的大学生,网络人格心理发生蜕变,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值得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要实行“三步走”战略。首先,要在立法层面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往往波及面广泛,立法上不可过于仁慈,不能局限在“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层面,必须以严格的刑罚体系给予震慑,还要通过地方性法规,根据本地区的网络使用的发达程度,对网络犯罪进行有效的规制;其次,要教育大学生守法。立法后,要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进行宣传,引导广大学生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守法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班级同学不能够遵守互联网的法律法规,班级干部要对未能够进行有效监督负责任,高校辅导员也需要承担责任,因为没能够履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通过这样的“连带”制度,有效促进大学生守法,让大学生感到违反法律是可耻的,是容易给他人带来麻烦的。最后,要组织大学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进入高校附近的小学、初中、高中开展普法教育,担任小教员,让广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自己的获得感,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也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的充实。

(三)减少网络陷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网络陷阱容易让大学生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在网络世界,网络中的陷阱有时就是为大学生埋下的。它就像精神的一样诱惑着大学生,同时又让大学生从一个充满期待的高度上跌落谷底,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虚拟世界的被骗移情到现实世界,出现感情冷漠、社交退缩,出现虚拟和现实的模糊感,失去判断力。被骗后身体和大脑皮层的不平衡性,容易唤醒暴力倾向和情绪爆发,最终有可能导致价值观的颠覆。同时,大学生发现被骗后,容易产生“逆火效应”,对事情的本源不能够接受,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少,把自己的看法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实,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从经济社会层面,第一,在正规的有第三方监管的网站上购物;其次,不要私下直接与“卖家”一对一转账支付;第三,不要随意点击或扫描来源不明的链接或二维码。要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从大学生个人层面,还要提高安全意识,预防网络沉迷,警惕网络陷阱、电信诈骗、网络传销和网络借贷陷阱。从国家层面,政府机关要加强网站的管理,实物市场要管好,虚拟市场也要管好。对网络陷阱进行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高校也要积极的面向大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网络犯罪法治宣传,持续向大学生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同时,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引导大学生绿色上网、健康上网。

三、开展高校校园的六级联动机制提高大学生安全法治教育水平

学校党委,二级学院,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公寓思政辅导员,普通学生全面配合,互相关注。这种全面配合并不单是垂直指挥,而是全面的并联关爱,让网络安全阀门越拧越牢,把法治规矩和法治意识传递给每位学生。传递者在输出网络法治智慧的同时,也能实现教和学的相互促进。每一个教育输出者也是在有效的输入,每一次教育的输入者更是能够完美的输出。这样形成人人是教育者,人人也都是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格局,每个个体都能够在网络安全法治的教育上不断有所作为,有所成长,有所裨益。注重总结。每一次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付出,都凝聚着爱与智慧,将他们固定下来,形成一个长效的制度,转变为制度优势,将更好的助力大学生法治教育。将好的做法,好的思路,有效果的事例,总结成制度,总结成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创新,也就是先完成再完美。这必将会形成校园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大美格局。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也是一项意识形态工作,在现实中,意识的这个限制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因而是同财富的一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2]因此,通过“136”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坚持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一论贯彻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4-25(001).

第5篇:法治与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法制教育;安全意识;高校;大学生

由于网络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多种不同的文化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互相影响。虚拟世界中,不同的人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又涉及不同的利益。在这种影响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都由此产生了很多变化。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观念急需提高,向青年学生普及法律教育十分必要。只有将法制精神的渗透和法制建设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是,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与这一现实需要产生了难以避免的矛盾,大学教育模式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积极的思考并付诸行动,什么是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深刻内涵,这一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现阶段法制教育的薄弱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薄弱点,找到薄弱点之后应进行什么改变措施[1]。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薄弱点

(一)大学生掌握法律相关知识不充分

大学生掌握法律的相关知识不充分是当前阶段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薄弱点之一。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受到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并未关注到法律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只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个人法律意识的提升。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会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选择,一些大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或在面对个人的人生和财产安全被侵害时无法拿出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从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掌握法律的相关知识不够充分会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容易在整个社会和整个民族形成法律意识低下的不良风气。法律知识和意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大多十分缺乏,在高校中,发生校园贷,兼职被骗等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近年来略有增加,大学生一旦陷入诈骗的陷阱,往往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不懂得如何处理,如何向相关人员求助。因此,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大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对不法分子的防范意识,一旦权益遭受侵害,也无法选择恰当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繁杂的法律知识,大学生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十分迷茫。高校相关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认识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2]。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不强

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当今时代法治意识的增强就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法律信仰,能够在社会主义法律的引导之下,不断的完善自身,丰富自身。一方面要加强个人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以个人的行为引导身边人的发展,发挥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促进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现阶段,虽然各大高校都对学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视,开设大量课程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但现实情况是,一般的大学生对此并不十分重视,并没有树立坚定的法律信念,即便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法律有一些兴趣,能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会有人专门去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具体的每一项法律条文,普通大学生更是不会涉猎。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之下,学生并没有应用法律的途径,也没有需要诉诸法律解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比较薄弱,认为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却与实际生活没有巨大的关系。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将法律束之高阁,却不能落实落地[3]。

(三)大学法制教育没有形成完备体制

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是促进当代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当今时代的高效管理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将法律意识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意识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完备的法制教育体制之下,激励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然而,在当前阶段,许多高校管理者并未认识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体系的形成更是无从谈起。大学教育中,法制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但由于现阶段的相关课程缺乏新意,模式僵化,仅仅是照本宣科,还在理论方面停留,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形成完备的法律知识体系,通过学校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只能使学生懂得一小部分表浅的法律知识,仅仅可以使学生达到知法守法的程度,并不能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现阶段大学对法律课程的安排的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这些通识课都是在大一年级讲授,并不能做到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通识课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门应付考试的课程,由于对法律类通识课的关注度不足,学生的法律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4]。

(四)青年大学生具有多元的思想由于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想进入大众视野,大学生受各种思想,尤其是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很难抵挡住一些不良诱惑。面对残酷的现实,大学生在实现理想抱负时遭遇难以跨过的挫折,使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备受打击,出现了很多无法调和的心理障碍,除此以外,有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网络时代,尽管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占大多数,但还是存在一部分不良信息,这些信息的冲击无形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改进措施

(一)辅导员开展“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主题班会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制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的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要让学生在法制教育的引领之下,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站在社会主义大发展的角度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法律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十分重要的任务,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和安全意识可以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定期举办法律相关知识的主题班会,可以使学生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制观念。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除了要采取理论教育的方式也要合理的运用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法制观念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

(二)改变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法治教育理念的渗透,也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法治精神传播的重要主体,当代大学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对法律和法治精神的错误认知,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围绕当前阶段我国法治教育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做出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大学课堂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是很少与现实相联系,多是在空谈理想,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动力内化所学知识,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对法制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首要任务是创新教育思想,坚持“紧贴时展,紧贴学生实际,立足现有资源”这一要求,积极寻找法制教育的根本规律,在实践中,对现有方式进行创新。要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接受对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基本认知教育,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学会从法律的角度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可以自觉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法制观念内化于心。

(三)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思想认识

网络平台对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播法制精神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也要关注到网络平台的重要意义,利用互联网平台加深学生对法治精神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学习法律的相关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充分做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一定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比如,学习强国APP,微信,qq,微博等等。学习强国APP在当代社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之外,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高校教师就应当挖掘学习强国平台的功能。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不定时推送一些相关法律知识给学生,采用新闻案例,小视频等等图文并茂的形式,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近年来,在学生中广受好评的每周一次的青年大学习小视频,每周十分钟,小视频兼顾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做到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持续不断的学习党的知识。

(四)家校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进行法制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使学生形成法制观念的基础。因此,学校在改进法制教育工作时,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性,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在家庭氛围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也会成长的十分优秀,再加上学校的教育,孩子一定会形成较强的法律观念。除此以外,也需要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在日常事物中,应该做到事事公平透明,讲规则,使学生在正面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三、结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对未来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反思目前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不足,深入进行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体系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大学生可以做到知法、守法、用法。这样,未来我国一定会迎来一个法治精神大弘扬、法治文化大繁荣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01):3-8.

[2]黄莺.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8(02):45-49.

[3]余志刚.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基础法律素养[J].法制博览,2018(19):2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