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化工装备技术范文

化工装备技术全文(5篇)

化工装备技术

第1篇:化工装备技术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体系

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规划》指出,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惠州、湛江、茂名、揭阳四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广东省发改委的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170个,总投资5.93万亿元,这些项目中石化、化工项目十分抢眼。可见,在很长一段时期,高端化工产业仍然是广东省和国家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技术技能型石化人才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石化产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对安全生产要求高,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1]。化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化工企业生产效率,石油化工企业需要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队伍为化工设备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我校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是为服务区域经济而开设的面向石油化工、城市燃气行业、化工装备制造、环保、检测等领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本校遵循“立品、为学、禀艺、砺身”的校训,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特点,对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1职业认同,激发学习热情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于工作者对工作的专注。石化行业的特点是工作环境绝大多数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等状况,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望而生畏。通过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参加化工企业开放日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石化企业、与化工生产装置近距离接触,了解化工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各种安全规则,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在企业中,亲身体会本专业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行业的发展前景、对人才的要求;体会作为一名企业人应当具备的知识底蕴、团队精神等基本素养,增强职业道德感和组织纪律性[2];聘请企业专家、往届优秀毕业生召开讲座,培养学生认可石化行业、热爱本专业,树立职业理想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1.2校企融合,构建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化工类专业围绕着石油化工生产全过程设置,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是化工设备维护检修、生产调度、班组长管理、设备管理、化工设备生产与销售等。通过企业调研,在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打破原有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结合工作岗位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引进中国石化人才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和行业标准为准绳,充分考虑石油化工企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需要,坚持专业技能与理论并重,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原则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拓展课、专业拓展课,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分层递进。选取典型的化工设备,如压力容器、管道、机泵、压缩机等,以其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常见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设备管理知识等作为核心课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机械通用知识与化工特有设备知识于一体、机电仪与生产操作跨专业拓展,具有石化行业HSSE(健康、安全、安保、环境)特色,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1.3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内容

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探讨,开发以工学结合为特色,以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岗位要求,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核心课校本教材,把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学校建有钳工实训室、机泵运行实训室、机泵拆装实训室、化工设备拆装实训室、焊接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根据真实的工作任务设置实训项目,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职业素养。与企业合作建有六家以上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分阶段企业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融合于各项真实工作任务中的、具有综合性的化工设备维修知识和技能[3]。

1.4多措并举,实施知行合一培养

作为00后的高职学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职业学校3+证书考试等多种途径入学。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他们认知的主体性意识较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自我约束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较差,很多同学没有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理,好胜心较强[4]。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大部分是手工作业,劳动强度高、工作任务多、技术内容分散。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采取了以下的学习措施:(1)采用仿真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机泵拆装与运行实训项目中,校内实训项目完成按照化工企业工作要求为任务,学生在实操训练中必须做到企业生产工作过程中对系统使用、维护、拆卸、安装和故障处理的要求,达到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目标。采用分组竞赛、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团队共同制定工作方案、查找检修规程、制定安全防护措施、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工机具、人员配置,完成工作任务。老师从旁引导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初步培养行业必须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达到“重安全、守规程、会操作、有发展”的育人目标。(2)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开展现代学徒制生产实践,根据实际工作案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与合作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定岗、定薪、定师傅,“学生-员工”一体,同时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形成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针对每个实习学生制定相应的实习规划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并细化的实习指导,充分利用双方优势,丰富实践教学资源[5]。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受企业劳动纪律的约束,“在师傅和教师的双重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和师傅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充分的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6]。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实现学校学习与岗位工作的对接。合作企业优先聘请优秀实习生,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校企联合精准培育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建设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

2.1训赛结合,培养双师素质专师团队

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不但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还必须有良好的师德和职业素养,新颖的职业教学观念。校内教师参加师德教育培训、教学能力竞赛、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入校进行“四新”技术培训;赴国内外进行职业教育考察,拓展视野;每年赴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补全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2.2聘培齐抓,建设大师素质兼师团队

学校通过聘请石化企业高技术员工为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兼任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能力,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用工作实际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大师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把企业员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中。并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课程开发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体系

建立适应人才培养发展相适应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和多方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信息。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全面审查,如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知识涵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客观的评价。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素质环节的考核三方面入手。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各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4结语

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通过以生为本、校企合作,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于一体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广东石油化工产业输送了紧缺的有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导、行业企业的支持、师生配合,各方联动,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党社,王莹,蒋绪,等.“三层次、四模块”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9,46(8):230-231.

[2]张鑫.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217-217.

[3]黄冬梅.《化工设备维护检修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197-198.

[4]王志电.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J].河南教育,2019(11):8-9.

[5]王婕.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6,45(6):102-104.

第2篇:化工装备技术范文

关键词:海工装备制造;海工企业;数字化转型

0引言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海洋装备、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企业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新潮流,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资源的信息化和数据的共享化成为企业向前迈进的新动力。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提升我国海工装备的建造实力与效率,我国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1海工装备制造特点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必要性

1.1零部件关系明确

海工装备制造业零部件个数相对固定,但是种类繁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对于零件个数、种类等信息的获取比较困难,耗费管理时间,在这种零部件关系明确但数据统计困难的生产环境下,对零部件的管理过程进行数字化转型,生产信息和数据的获取会更加容易,从而简化管理过程。

1.2组装过程繁琐

海工装备制造生产制造组装的过程,一般是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和原理通常比较简单,但组装过程和工序比较繁琐,且由于工序与工序之间联系紧密,细微的组装差错可能会造成下一道工序难以进行,因此组装过程中进行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通过数字化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1.3自动化水平较低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现状一个重要特点是以人工生产为主,自动化水平较低,这种人工生产方式要依靠有效的企业管理。因此,进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引进先进数字化生产工艺和数字化生产设备,不仅可以推进企业的自动化建设,还能基于数据的分析使工人和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4生产计划地位重要

海工装备制造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零部件较多,工序之间联系繁杂,因此生产效率较低。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利用数据对生产方式进行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海工装备制造的生产效率。

2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

2.1技术层面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海工装备制造大多数采用离散式生产,在时代的要求下,许多企业亟待转型升级,但是传统的生产工艺与数字化的生产工艺有所差别,这2种方式对于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工作能力和生产工艺尚不完善,会减慢生产速度,从而阻碍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尚不完善。信息科技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新兴产业,我国虽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科技基础还是十分薄弱。在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需要大量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的数字化机械,同时企业对数据的要求较高,因此我国尚未具有完善的数字化的信息设备生产能力,数字化机械制造技术的不完善将不利于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通过对国内外海工制造企业在数字化体系建设、设计、管理以及制造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2管理者缺乏数字化转型意识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数字技术和科技革命的支持,还需要企业内好的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转型进行管理。在海工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管理层面出现的首要问题是管理人员对于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管理政策的理解程度和办公熟练程度有限。数字化和信息科技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在开发人员开发出好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收集处理方式的同时,相关企业想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其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对信息化和数字化具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带领企业职工进行工作。其次对于海工装备制造来说,数字化的管理过程依靠的是数据和管理者。海工装备制造过程中要有好的作业计划,因此要求企业内部的数据必须同步。数据的同步依赖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才能将数字化生产的数据统一,充分应用到海工装备制造生产的各方各面。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数字化工作能力,不论是从数据同步的角度还是从管理者的工作能力角度来说,都可以说明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则不可能带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因此管理者的数字转型意识较弱会制约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2.3市场的生产竞争压力

随着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海工装备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今时代的大势所趋,并且数字化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已经应用在很多类型的企业当中,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时代推动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意味着企业要适应市场,必须要跟随时展的脚步投入资金,大型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往往有着眼界长远的管理阶层和强大的经济基础,因此能够顺利进行数字化改革,但是改革完成之后,对于那些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中小型海工装备制造制造企业来说,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这些中小型企业破产或出现经营困难,这不利于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和人民生活就业。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危害着那些中小型的海工装备制造制造产业,这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对于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一蹴而就。

3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3.1招聘和培养人才,促进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必会推动着各类产业的转型升级,不论是对于管理层面来说还是对于技术层面来说,为了海工装备制造的顺利转型升级,必须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招聘,以推动我国海工装备制造的数字经济建设。首先,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投资与支持,只有技术发展起来,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招聘和培训是更好地进行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和实施数字化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对一个企业发展方向的意义重大,因此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想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企业职工培训时和职工考核时要加强对职工和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3.2简化数字化工作方式,促进敏捷智能

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方面依靠数据的获取以及对生产方式和生产计划的合理安排,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的可视化程度,提高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从这2个方面出发,促进数字化工作敏捷智能地发展。首先,简化数字化工作方式主要是要求在技术层面简化数字化工作内容,从而更快更好地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尽可能少的利用人工传输数据、同步数据和分析数据。同时也要根据传统的海工装备制造生产方式对数字化工作方式作出调整,并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模式。如图1所示,将数字化技术赋能海工生产全过程,面向全生命周期真正实现敏捷智能的初步探索。其次,敏捷智能不仅仅是对信息化技术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国阶层式管理模式改革提出的要求,在数字化经济时代,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要适当精简下来,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更加灵活变通,加快企业做出决策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3.3形成时代的企业数字文化,全面助力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时代,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在着眼于信息技术提升和数字化、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数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将数字经济和数字文化相关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对于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形成具有时代眼光的企业数字文化,对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职员和生产制造的一线员工往往是体力劳动者,并未具有先进的时代知识,因此在进行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既要强调不可操之过急,又要强调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职工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从而在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之后尽快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针对数字化工作方式与企业数字文化,梳理如图2所示的转型路线规划,是目前海工装备制造水平升级的关键所在,通过将多层信息化集成为中心,从转型需求出发,覆盖全生命周期维度内的设计、建造、管理、运维等业务流程,形成“项目-工厂-车间”3层管理模式,按智慧协同、精益管理、智能建造与数据完整性管理4个模块逐步发展。

4结语

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一大动力和方向,更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在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从职工的角度出发,通过管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数字化经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鹏宇.浅谈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危”与“机”[J].财务管理研究,2020,(06):41-44.

[2]刘俊艳.传统外贸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障碍与对策——以OEM型青岛家居纺织业为例[J].科技导报,2020,38(14):126-133.

[3]黄梓桢.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以浙江汉帛服饰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05):119-123.

[4]王友发,周献中.国内外智能制造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6,(04):154-160.

第3篇:化工装备技术范文

[关键词]灭火救援;石油化工;处置能力

1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是指以石油或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危险品数量大、种类多,生产工艺致灾因素多,火灾事故频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阶段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消防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较低,对标“全灾种”处置和“大应急”职能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火灾事故特点,对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升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特点

2.1石油化工产业概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石油化工产业由零散化分布朝着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由于化工园区前期规划和相关规定标准滞后,并且石油化工产业本身涉及大量易燃可燃物质和高温高压环节,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近些年来,石油化工产业火灾事故频发,如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火灾事故惨重,救援艰难,影响巨大,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

2.2石油化工火灾事故特点

2.2.1易燃易爆物质多,火灾危险性大石油化工产业原料、产品、中间产物以及工艺流程中的催化物、添加剂等往往涉及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如原油、汽油、苯、甲苯、石脑油、液化气等,这些物料一旦发生泄露,会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遇到高温物体或者点火源极易造成燃烧或爆炸。此外,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高温高压工序,如硝化、醚化、氧化、蒸馏、加氢、缩合等,生产过程对温度、压力及操作频率要求较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操作出现失误,容易成为引火源导致火灾爆炸事故[2]。

2.2.2易造成链锁式爆炸形成立体火灾石油化工产业生产过程复杂、反应类型多,石油化工装置不同生产工序之间依存度高,生产工艺釜、罐、槽、器等设备及管线交叉布局,一旦某一环节发生泄漏燃烧事故,火势极易沿着生产管线扩散蔓延,形成链锁式燃烧。部分企业库区、罐区之间安全间距小,多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混存,成分复杂,在火灾高温的影响下,其蒸汽容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冷却控制不到位,极易引起大规模爆炸燃烧,造成现场全面失控。

2.2.3多种事故并存,处置难度大由于石油化工装置工艺复杂,在发生火灾时往往涉及关阀、堵漏、冷却、筑堤、灭火等不同措施。部分工艺装置还属于带压运行,在火灾发生时,控制阀门容易烧毁损坏,油品喷涌燃烧,沿输油管线、管沟、排污渠、坡地面迅速扩散,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造成极大的障碍。

2.2.4环境污染强,社会影响大相对于一般火灾,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往往规模大,燃烧时间长,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部分化工原料泄露容易对周边的大气、水质、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如乙腈、液氯等燃烧会产生剧毒氰化氢和光气,造成周边居民的恐慌,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2.2.5容易发生复燃复爆化工装置区往往管线复杂,受到长时间高温的影响容易出现松动和损坏,往往会成为新的泄漏点。在明火扑灭后,如果不能及时全面的进行处置,泄露物质不断积聚,一旦遇到火源或高温物体,极易发生复燃复爆。

3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3.1企业本质安全先天条件不足

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存在安全管理不够规范、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存在缺陷、防火间距不足、生产工艺中自控连锁、紧急停车等防护措施不能正常运转等情况,造成企业本质安全条件不高[3]。不同种类和危险性易燃易爆物品混存等情况导致发生极端事故的概率成倍增加。此外,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无法采取紧急停车、紧急放空等应急处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灾事故的防控难度,给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行动造成了威胁和挑战。

3.2初期火灾控制能力不强

部分指战员对石油化工工艺流程及危险品理化性质缺乏系统学习,对危化品存储介质的危害性掌握不全面、不充分,在事故初期普遍存在预警不及时、联动不配套、防护不到位的现象,无法通过工艺连锁控制火势蔓延,造成灾情不断升级,错失最佳灭火时机。部分企业专职队伍还存在人员不稳定,技战术水平不高,车辆装备配置和应急物资储备不充分,处置技能和装备落后,初期火灾控制能力不强的问题[4]。此外,在事故处置初期,现场受灾面积大、救援任务重,警戒和交通管控力量不足等,往往会导致交通不畅,给后期力量调派带来诸多不便。

3.3处置协同配合仍需完善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往往参战力量较多,在火灾扑救的过程中,指挥层次多,着火面积大。由于各参战队伍缺乏联勤联训和战时统一指挥协调机制,在大型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合力不足,对灭火救援行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比如现场通讯挤占干扰严重;供水线路铺设混乱,供水力量头重脚轻;参战车辆泡沫种类、型号、比例不一致;在火灾事故处置过程中,多种类、多型号泡沫混合使用,造成泡沫灭火效能下降等[5]。此外,消防队伍和专职消防队之间还存在指令、协调配合不顺畅的问题。

3.4装备物资储备不足

在化工灾害事故处置时,参战车辆装备不能适应较大火灾处置需求,灭火剂一次灭火用量和储备量不足;远程供水系统、大流量泡沫车、侦查无人机等化工灾害处置重型、新型装备配备不足,装备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消防安全保卫需求。此外,部分单位围绕实战所需的高性能、实用性、针对性器材装备研究不深,配备不全。比如,应对化工事故的侦检器材数量少、种类单一,造成火灾时侦检不充分。

4石油化工处置能力建设

石油化工园区灭火救援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加大专业队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加强石油化工专业处置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各级消防队伍要注重石油化工灭火救援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指挥员和业务骨干集中强化培训和驻企实训。依托化工园区、企业设置训练教学场地,围绕石油化工装置、工艺流程、致灾因素等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以近年来典型石油化工事故处置案例为基础,深入剖析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等薄弱环节,探讨工艺装置设施如氮封保护、蒸汽吹扫、泡沫灭火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组织石化专家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攻关,培养一批石油化工灭火救援专业人才,以点带面,以师傅带徒弟,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能力。(2)做好化工灭火救援编队建设。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应根据辖区化工产业布局和灾害事故特点,结合现有执勤实力,按照“实战型配置、模块式调集、系统性训练、体系化作战”的原则,编配化工灭火救援编队的类型,划分可以独立承担战斗面作战任务的作战单元。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架构,提高灭火救援编队响应集结、协同配合和联合作战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作战编队实战测试,掌握现有装备器材作战效能,为科学调派车辆,充分发挥化工编队最大作战效能提供基础。(3)加强石油化工灭火救援熟悉演练。定期组织指战员开展辖区化工企业、园区调查熟悉专项行动,掌握化工单位工艺流程,各类储罐、关键装置结构特点,消防设施性能和灭火剂的储备情况。根据化工企业灾害事故特点,按照灾情分级设置响应等级,分类编制个性化作战预案,立足“最危险、最复杂、最不利”情况设置灾情,组织开展“全过程、全要素”拉动演练,针对演练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修订“一企一档”灭火救援处置对策,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4)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勤、联动、联运、联储保障措施,加强装备配备、强化物资储备,重点引进高喷车、远程供水系统,大功率消防车等器材装备,同时加大新型高效灭火剂的引进,进一步提高灭火救援效率。加强无人机、测温仪、DCS等装备使用,结合预警等级,从全局角度对灾情态势及可控程度作出综合研判,果断决策,及时作出战斗部署,提高化工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5结论

本文以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建设为课题,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火灾危险性和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影响因素,得出了应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灭火救援编队建设、加强石油化工灭火救援熟悉演练和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升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永强,杨国宏,石油化工事故灭火救援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唐虎潇.常见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处置措施探究[J].广东化工,2019(14):116-117.

[3]董宏伟.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J].炼油与化工,2016,48(06):235.

[4]刘馨泽,毛文锋,于广宇.石油化工储罐火灾事故消防车安全部署优化技术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04):20-22.

第4篇:化工装备技术范文

关键词:化学工程装置;施工;方式;优化

引言

任何的化学工程系统都需要泵和管道的组合形式,才能形成稳定的工艺流程,更好地完成化工生产的任务。优化泵的部署和管道的设计,保证化工生产装置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提高化学工程装置安全运行的效率,满足化工生产的技术要求。

1泵和管道系统概述

化工装置中液体物料的输送,需要使用泵机组和管道系统。化工装置中的原料、产品、回流、中间产品等,属于液体的物料,都必须应用泵进行输送。化工生产的装置涉及到流体的流动,转输都需要管道系统的支持。泵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泵机组,管道的布局也不尽相同。泵的布局在化工生产装置内,确定各种塔设备、换热器等的布局后,设计泵房内各种输送泵的位置,优化设计管道的走向,减少弯头和阀门的数量,避免导致节流损失,而降低输送的效率。泵和管道之间必须流出操作和检修的通道,并保持泵的吸入条件,按照泵机组的运行要求,设计泵的进出口管道系统,防止泵机组发生不进液等故障,而影响到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给化学工程装置的平稳运行生产带来危害。合理设计泵和管道系统的间距,使其满足设备的维修以及大修施工的要求,并留有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化学工程装置施工的方式优化

为了提高化学工程装置的长周期的运行效率,加强对化学工程装置的建设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优化设计装置的结构组成,将各种设备进行优选,通过高质量的建造施工,提高化工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化工生产的成本,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化工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2.1化工装置中泵机组的施工方式优化

对于输送液体的泵机组,如离心泵、柱塞泵、螺杆泵等,依据输送的液体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类别的泵机组。按照化工装置的设计要求,选择最佳的泵机组,通过科学的计算,对化工生产工序进行预测,选择合适的泵机组。在离心泵机组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建设泵的基础,一般采用重型的钢筋或者混凝土结构组成,基础的固有频率超出泵机组的频率,防止泵与基础之间发生共振的现象,而导致泵的振动超标,影响到泵机组的安全运行。泵基础的地脚螺栓,垂直不歪斜,螺栓的光杆部位必须保持清洁,不允许存在油污,防止固定泵和电动机的时候,发生打滑的现象,而使泵机组失去稳固性,影响到泵机组的安全运行。当地脚螺栓的螺母拧紧后,将螺杆外漏几个螺距,保持地脚螺栓的受力均匀,螺栓间的长度间距、角度位移必须达到技术文件规定的数据,才能满足更高的安装质量标准。泵基础的垫铁位置需要靠近地脚螺栓的位置,垫铁组间的距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平垫铁和斜垫铁配对使用,上下两侧为平垫铁,中间两层是斜垫铁,垫铁的层数不允许超过四层,调整两个斜垫铁的间距位移,来调整垫铁的高度。找水平后,各个垫铁组需要电焊固定,方便检修,垫铁组漏出底座一定的高度,防止将垫铁与底座混为一谈,而影响到泵机组的检修效果。将泵机组安装到基础上以后,用水平仪检测泵机组的水平度,水平仪放置在泵出入口的法兰上,检测泵机组的纵向偏差和横向偏差。泵机组与建筑轴线的距离,和设备的平面位置偏差以及与设备标高允许的偏差,都必须满足泵机组安装设计的标准,否则为不合格的施工方式,必须加以改进。检查机泵的同心度,使用百分表、钢板尺和塞尺检测机泵的同轴情况,确定上下左右的偏差,泵和电动机联轴器的间隙,然后调整端面的间隙,应用百分表进行测定,获得偏差数据,通过垫片的方法,使机泵同心度符合设计的标准,才能保证机泵的正常运行,达到设计的输送效率。满足化工装置运行的需要,能够将各种液体介质输送,避免造成憋压的状态,而使化工生产装置处于危险状态,引发安全事故,给化工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2.2化工装置管道系统的施工方式优化

针对管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质和管道的规格,使其适应不同区域的介质输送的需要。所有的化工装置的介质流通都是通过管道联系起来的。分析化工生产装置运行的参数,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条件,并且输送的化学物质具有腐蚀等特点,必须优先考虑管道的材质,对其进行防腐处理,提高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才能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实施。化工装置的管道施工过程中,分别对埋地管线、架空管线和穿越装置内部的管线进行设计施工。选择最佳的焊接技术措施,保持管线连接的密闭性,保证管道安装的施工质量,满足化工生产的技术要求。化工装置的管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装置的运行要求,防止管道的偏移,影响到管道的安全。在进行管道的施工前,依据每个泵机组以及装置的布局,设计管道的走向,规范管道的规格型号,选材等。按照放线的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对于埋地管道,需要挖管沟,必须达到设计的深度和宽度。在进行管道的施工前,需要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采取科学的防腐方式,对管道进行内外壁的涂层处理,为了达到保温的效果,可以对管道实施黄马甲的包裹,延长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实施。由于化工生产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大多具有危险性,对管道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因此,管道的选择和建设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化工装置检修过程中的管道的改进施工,必须保证化工生产工艺的完整。对原有的管道拆除,选择和使用新的管道系统,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关键的项目是管道焊接,选择最佳的焊接方式,保证管道之间的焊接质量,避免出现焊接缺陷问题,保证焊缝达到设计的施工质量,才能实现密闭的输送效果。化工生产装置的管道系统都是密闭的水力学系统,一旦管道发生泄漏的事故,会影响到整个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进度,优选管道施工的方式,管道材料进厂后进行质量检测,外观检查,发现变形严重的管材,管材存在裂纹、管壁厚度不合格等不予使用。将合格的材质和不合格品分别堆放,合格的管材备用,不合格的管材返厂处理。将需要焊接的管材制坡口,选择最佳的焊接技术措施,实施焊接施工,之后对焊接的质量进行无损检测,发现焊接缺陷立即整改,提高管道焊接的质量,保证管道的施工达到设计的标准。管道焊接之后,按照管道和设备的连接方式,确定法兰、弯头及阀门的安装位置,实施密闭的处理后,将其形成完整的连接,达到化工装置的工艺要求。管道的安装后,阀门控制管道的运行状况。焊接检验合格后,对管道系统进行试压运行,发现泄漏的部位,返工处理,直至达到密闭的条件,试压合格,才能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整体试压,达到技术标准后,交付化工生产企业使用。同时完成管道的防腐和保温处理,保持管道系统的承压,避免管道系统温度散失,而影响到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3化工装置精馏塔的施工方式优化

化工生产中,各种塔设备的应用,是化工生产精馏的基础。脱除各种化学物质,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如脱乙烷塔、脱丙烷塔以及脱乙烯塔等设备的应用,完成石油炼制生产的任务。各种塔设备是化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化工生产工艺的要求,布局各个设备的位置,对精馏塔设备的施工,制作塔的基础,将其安装在平整的基础上,然后塔板的安装是关键,几层塔板的安装,必须按照精馏塔的工作要求,塔板的距离很重要,一旦塔板的安装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到精馏处理的效果。给化工生产带来危害,因此,必须重视化工装置精馏塔的施工,选择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养,提高操作水平。对精馏塔的原材料进口和顶部出口以及底部出口进行施工,保证按照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并安装精馏塔的安全附件,安装完成后,对其进行试压处理,达到质量标准,验收合格。否则进行整改,一旦发现影响精馏塔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立即进行处理,直至最终化工生产装置的整体试压合格,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

3结论

通过对化学工程装置施工的方式优化的研究,针对化学工程装置施工的特点,为了提高装置的建造施工质量,选择最佳的施工方式,提高装置的优质率,保证化学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鹏.氯碱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优化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5(4):33-33.

[2]耿业朋.浅谈化工管廊的优化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5):166-167.

[3]马贤.焦炭塔球形封头翻转工艺[J].石油化工建设,2013,35(1):42-44.

[4]王来勇.化工工程装置的优化设计——以自控仪表为例[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0115-00115.

第5篇:化工装备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装夹具;设计发展方向

0引言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机械制造发展存在的短板,机械加工工装夹具设计取得了快速发展,从辅助性加工工具逐步发展成门类齐全、功能丰富的工艺装备,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制造要求。随着现代化加工要求的提升,工装夹具设计也需要达到更高要求,能够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因此应加强机械加工中工装夹具的设计发展方向及其价值分析,确保工装夹具设计的科学性[1]。

1现代工业制造中工装夹具的设计现状

工装夹具在机械加工作业中发挥工件定位和夹紧作用,目前划分为通用、专用、组合和随行多种。通用夹具可以适应多种工件加工,如常用的三爪卡盘、平口钳分度头等,标准化程度较高,但通常只应用在小批量产品加工中。专用夹具是针对某个生产加工过程设计的夹具,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但容易因种类变更而报废,因此成本较高。组合夹具由预制标准零件组合而成,回收效率较高。随行夹具需要在自动化产线上安装,随工件移动工位[2]。在机械加工工装夹具设计方面,需要结合加工实际情况设计工装夹具结构,尽可能避免采用复杂结构,以便使夹具设计成本降至最低,并且做到迅速完成工装夹具操作。做好工装夹具定位设计,可以实现工件自由度有效控制,使机床、刀具和工件都处于准确位置,确保机械加工精度满足要求。因此在设计工装夹具时,需要确认与工件哪些面接触。如果与未加工的毛坯面接触,将以粗基准进行夹具定位。用于对工件进行精加工,需要实现精基准定位。根据夹具与工件、机床间的相对位置,掌握各种定位方式作用原理,能够准确确认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在明晰定位基础上,合理进行工装夹具设计,可以确保工件被夹紧,有效减少加工偏差产生。而伴随着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等加工技术发展,机械加工精度和效率随之提升,对机床夹具设计提出了精密加工、缩短准备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等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工装夹具的设计发展。

2现代工业制造中工装夹具的设计发展方向

2.1通用化发展

在中等产能工厂大约拥有数千套专用夹具,每隔3-4年需要更新50%-80%夹具,实际磨损量仅在10%-20%,意味着大量工装夹具将被浪费。面对这种局面,工装夹具设计开始向着通用化的方向发展,不仅针对小批量产品设计,而是设计能够适应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新型机床夹具,装夹具有相似性特征的工件,缩短新产品的投产周期,并降低机床生产成本。设计该类夹具,要求达到较高标准化程度,满足工装夹具商品化生产要求。具体来讲,就是遵循国家设计标准制造工装夹具,确保与各种产品相适应。在工业生产中,工装夹具为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达到较高标准化程度,意味着可以进一步压缩机械加工成本和周期,较好满足现代工业企业生产需求。伴随着GB/T2148、T2259-91等国家夹具零部件生产标准的出台,成功推动了工装夹具设计的通用化发展。做到彻底实现工装夹具标准化设计,能够实现产品批量生产,有效减少机械加工耗费的资源。如在数控机床工装夹具设计上,需要满足多种零件端面、内外圆、切槽、任意锥面等工序装夹加工要求,能够在大批量产品加工中应用,并且实现多个工件同时装夹,确保夹具得到充分利用,从而缩短机床间歇期,提高加工效率。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后,可以根据具体某个工序要求进行工装夹具定制。在充分考虑夹具功能实现可能性的情况下,应从不同工件加工角度实现通用夹具设计,保障用于工件高质量加工,并方便操作和排屑,同时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标[3]。

2.2精密化发展

除了向着通用化的方向发展,工装夹具设计也呈现出精密化发展趋势。在机械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设计的精密化夹具拥有较多结构类型,但均需达到较高精度。如可在精密分度方面应用的多齿盘,可以达到±0.1的分度精度。在精密车削加工方面,能够用锥齿轮带动矩形螺纹,从而带动三爪向心运动,由于螺距相等能够实现自动定心,达到5μm的定位精度。使用该类卡盘,可以在转速达到9000r/min的条件下夹紧工件,在车床上使用可以使机床的切削速度大幅度提升,因此能够满足机床高效化生产需求。为提高工装夹具设计的精密性,需要引入CAD/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工件尺寸、加工需求等进行夹具建模分析,可以利用不同系列和各种标准化夹具元素快速构成车、铣、磨等机床夹具。通过实现辅助工艺规划,基于成组技术分类法进行夹具设计,并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定位点和夹紧点。凭借专家系统提供的知识进行定位面和夹紧面选择,然后开展几何分析,根据定位基准进行精度关系选择,最终可以实现夹具高精度设计。

2.3柔性化发展

柔性制造技术作为现代化制造技术,对工装夹具设计也提出了柔性化要求。为体现柔性化特点,设计的工装夹具需要采取组合、调整等方式适应工艺可变因素,如工序特性、工件尺寸等,能够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加工需求。目前,常见的柔性化夹具包含通用可调夹具、模块化夹具等,带有专业性特点的同时,能够通过拆卸结构调整夹具。可以通过调整夹爪手指圆周分布扩大适用范围,用于抓取球状、圆柱体等各种形状的工件。在柔性化发展背景下,自动化夹具应用范围日渐广泛。该类夹具是基于组合夹具系统所设计的,能够通过几何验算确定夹具构形中力的锁合情况,实现夹紧点和顺序优化。根据工装夹具产生的接触变形和切割力引发的工件弯曲变形,能够重新进行支撑和夹紧位置排布,做到牢固、精确夹紧工件。通过搭建产品模型知识库,能够生成自动夹具的各主要模块,获得夹具最终构形。根据自动化程度,组合夹具设计系统可以划分成半自动化和交互式两类,辅助设计者合理选择适合夹具元件的模块。根据工件形状、加工要求等进行夹具元件选择,可以依靠系统智能算法进行分析,有效提高夹具设计效率和质量。而在交互式系统中,完成夹具元件选择后可以利用加工干涉检测子模块,确认切割工具和夹具等是否会发生干涉。将夹具部件模型简化成二维轮廓模型,实现信息高度集成,能够有效完成夹具设计合理性验证[4]。

3现代工业制造中工装夹具的设计发展价值分析

3.1增强机床适用性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采取不同成型运动方式,所以需要使用不同工装夹具配合机床动作。而使用柔性化、通用化工装夹具,能够根据机床运动方向和方式调整工装结构或夹具运动轨迹,达到扩大机床工艺范围的目标,因此可以增强机床适用性。如在摇臂钻床上,安装通用镗模能够满足各种零件镗孔加工需求,体现加工工艺灵活性。此外,不同于过去工装夹具要求人员做到正确安装,如做到锁紧螺丝等,柔性化工装夹具可以实现自动调节,无需人员进行反复操作,能够避免人为失误影响夹具效果发挥,同样可以起到提高机床加工适用性的目标。在柔性化加工中心运行过程中,通过在计算机输入精确定位信息和工件信息,系统可以自动进行不同规格夹具元件匹配,组装成需要的造型,生成元件清单。从清单中挑选元件,可以即刻组成需要夹具,从而适应各种工艺变化[5]。

3.2辅助提高生产率

工装夹具向着通用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能够起到辅助机床提高生产率的作用。如在铣床上使用电动虎钳,能够将加工效率提升约5倍。在现代机械加工中,多采用这些夹具获得较强夹紧力,提高机床自动化率,实现高速化生产。由于使用这些夹具能够缩短前期准备时间,并减少装夹辅助时间,因此能够使工件加工的整体时间大幅度缩短。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上,能够利用这些夹具实现自动更换和装夹,确保机床高效生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设计柔性化工装夹具,在小批量产品生产期间无需频繁更换夹具,确保机床长时间维持高效运行。如采用零点快速定位基准夹具,能够在夹具和机床之间快速定位,有效缩短人工辅助定位时间。该类夹具包含零点定位器,能够利用高刚度滚柱将定位接头夹紧,通入液压后滚柱将散开,接头能够自由进出。在压力被切断时,滚珠重新向中心聚拢,实现接头快速锁定,可以达到0.002mm的重复定位精度。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定位器,做好初始位置标记后,可以通过安装多个定位器接头辅助完成夹具快速更换[6]。

3.3实现高精度加工

在机械加工中,工装夹具用于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通过做到准确定位能够满足工件高精度加工需求。柔性化、精密化的工装夹具用于加工各种各样的零件,由于定位拥有较多支撑点,只有加强自由度管控能够保证定位合理。采用六点定位法提供六个支撑点,能够避免工件自由度过高,在三维角度精准确定夹具位置,可以实现工件高精度加工。在机械加工中,采用可以通用、互换的系列工装夹具进行实践生产,在夹具规格、形状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直线0.01mm、角度20秒级差方法实现有级调整,满足多种角度、尺寸的定位要求,做到精准加工各种零部件。此外,设计精密化工装夹具,要求夹具本身质量过硬,能够保证结构尺寸和位置精度符合装配要求,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依然能够维持精密度,确保工件得到夹紧和固定,因此能够用于实现工件的高精度加工,促进机械加工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7-8]。

4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