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品德教育方案范文

品德教育方案全文(5篇)

品德教育方案

第1篇:品德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对外汉语语音语音教学注音

一.《方案》规范了汉语的注音系统,是训练汉语口语发音的有效工具

现行《方案》在制定时遵循一个字母只表示一个声母音素的原则,以通用26个拉丁字母和4个双字母zh、ch、sh、ng就可以拼出所有语音,摆脱了以往用汉字注音的局限,规范了汉语注音系统。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首先要从汉语的发音开始。由于学习者在初级语音学习阶段只用习得少量的汉字,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多次汉语语音练习达到正确的汉语发音,并能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汉语语境中,从而满足日常简单交际的需求。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语音教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音素教学法,即按照语音表的顺序,把汉语的声母、韵母分为若干组分别练习,发音准确后,再将声母和韵母进行拼合练习,从而达到识记汉语拼音的目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出现一些常见的词组或短句,教学时可针对这些词组或短句进行有效地声调练习,以规范正确的发音。第二种语音教学方法是语流教学法,即平常说的通过语流实现教会学习者语音学习的目的。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时都要参照《方案》所规定的汉语注音系统,因此,《方案》也成为众多汉语教师在操练环节中训练学习者汉语发音的有效工具。

二.《方案》使学习者能正确地辨别语音的音和调

众所周知,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总会出现发音困难的实际问题。汉语语音每个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学习者在语音方面的困难也突出表现在这三个方面。学习者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首先学习的是汉语语音,要学习汉语语音就必须能准确地说出汉语语音的每一个音节。为此,学习者必须首先掌握每一个汉语音节的正确读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形成识别汉语语音的能力。所以在语音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师会对学习者设计很多有关汉语语音方面辨音、辩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语音材料或教师口述分别填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的调号,这也是目前培养学习者辨音、辩调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不同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存在差异,故而在实际语音教学中就需要有一个标准做为汉语语音教学的核心参考,《方案》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不仅如此,由于《方案》规范了汉语语音的注音系统,并在实际教学中成为了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尤其辨音、辩调的参考,继而也就能看出《方案》在普通话学习和推广工作中的所起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方案》采用字母注音,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汉语的障碍

语言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文字教学,汉语也是如此。在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和汉字教学贯穿整个汉语教学的始终,而语音教学又是汉字教学的起始和基础。我们皆知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具有难写、难认的特点,汉字本身的形体结构也较为复杂,众多字形音相互脱离,一定程度上不便用于进行汉语语音教学。为帮助外国学习者正确认读汉字、练习汉语发音和交际,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注音符号。在《方案》公布之前,汉语语音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直是注音字母,但多数学习者反映这套字母不仅在学习中过于耗时,书写上也颇为麻烦,与注音字母相比,《方案》便具有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所以在方案公布之时,广大教学者便立即采用,而最早采用该方案的教材是1958年编写的《汉语教科书》,之后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类教材和教辅工具书也大都采用了这一方案。将《方案》用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中语音教学的标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即《方案》严格遵循一个字母只表示一个声母音素的原则,采用了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注音。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感受到了便利,尤其是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习者,在汉语语音及口语学习中可谓是事半功倍,有效克服了学习汉字时的重重阻碍,同时也缩小了他们学习汉字时的畏难心理,有助于汉语的实际推广和教学。

四.《方案》为电子产品语音输入打下基础,丰富了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形式

《方案》的性质是拼音方案,作用在于通过规范汉字注音系统达到拼写普通话的目的。近些年来,伴随电子产品兴起,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教学的各个范围,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值得的思考的是,多媒体视角下语音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电子语音录音软件的播录及分析之所以能帮助外国学习者提高学习汉语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方案》早先为电子系列产品的语音输入打下了基础,改善了以往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单一形式,大大丰富了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途径,这对国外汉语语音教学来说,不失为一项有利的教辅手段。此外,《方案》中音节在书写时形式也表现得非常整齐,声、韵、调的区别也标注十分清楚,为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效帮助学生识记了正确音节的音调。《方案》中以上这些提及的为汉语语音学习提供的积极作用,在过去50年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影响深远。

五.结语

从声韵学角度看,《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韵母及其标调法格局十分整齐,是汉语语音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在语音学和音系学基础上进行制订;从音位与语境变体角度将字母和语音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井井有条;但用于注音识字和拼写普通话的字母系统跟语音学、音系学中的标音系统性质却并不完全等同。因此,只要《方案》中拼音设计能考虑到字母与语音的配置,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并能为国际广大汉语爱好者、学习者使用,便是一套适用于多数人的有效工具。今天,我们不仅要看到《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范围内的作用,同时也要结合语音教学内容及国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对外汉语语音时的实际难度和需求。利用有限的课堂环境,将对外汉语语音课堂中有关《汉语拼音方案》的部分学习内容,做出有效调整,使之更加适用于今日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实践要求,更贴合广大国外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的需要。总而言之,《汉语拼音方案》是通用于社会各领域的全国性语言文字法规,并且是现代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今天,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陈章太.《汉语拼音方案》的功绩、发展及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8(03):6-8.

[2]范开泰.要加强《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和推广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3(S1):36-37.

第2篇:品德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

在社会的转型中,农村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量的45%,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比例较高。从当前农村留守家庭与流动家庭形式来看,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一种常态模式。这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半由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来看护,老人们对孩子的溺爱毋容置疑。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心理、学习、生活、人身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课题,需要学校以品德教育为导向,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这些留守儿童人际交往中除了看护人之外,同学和老师就是他接触最多的人了。事实上,处于身心激变时期的儿童正是从现实中能够接触到的成年人身上了解现实社会,探索人生真谛的。所以,整天和留守儿童在一起的教师就对他们的人格、品德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德教育成为小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是老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做为一名小学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的是管理留守儿童。在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应从不同的留守儿童身上找到了怎样做好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窍门。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爱或者是母爱,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首先,留守儿童大都是老一辈人照顾,有些老年人的陈旧思想无形之中影响着儿童心理。其次,老一辈人较为宠溺儿童,不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叛逆、任性、厌学、逃学思想行为。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增强儿童综合素养。

二、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规范行为,培养习惯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家庭环境较差,监护人文化水平低下。落后的文化环境,同时也把一些不良的习惯带到学校。所以老师就在开学初让这些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是关键,好习惯会改变命运。所以老师从细节抓起开学初不着急讲文化课而是联合科任教师培养他们种良好的习惯。一是抓卫生习惯;二是文明礼仪习惯;三安全习惯,尤其要注意交通安全、牢记食品安全、重视防火安全、关注劳动安全;四是尊重他人;五要养成学习习惯。好习惯改变命运。所以学期初老师就坚持不懈的做好这些细节工作,很难,但是只要坚持没有什么做不到。

(二)从小做起,注重实效结合农村小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在班内开展了“12345”工程,即“一拾两别三管四带五不”活动。每个人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拾起来;向坏习惯告别,向坏事告别;管住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涂画、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腿不追逐打闹;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友爱带给同学,把尊重带给师长,把好心情带给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乱花钱,不吃零食。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这些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三)真诚有爱,关注主体教师要真诚地关心每一位留守儿童,注重与他们的心灵交流,以自身的激情去感染留守儿童。对这些留守儿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师调动他们的重要的法宝,老师还可以利用下课的时间和留守儿童聊天,以轻松愉快的话题为主,还可以通过微信聊天,当然,这种方法还是要考虑到度的问题,还与家长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在家的表现情况,拉近与留守儿童的距离。他们不惧怕老师了,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说什么,他们也愿意接受。

(四)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学校,更是家庭。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不仅仅是依靠学校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每学期开学头三天,学校定位家长开放日。班主任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家长对话,学生出现问题,班主任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同时也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同时和家长谈话要具体而微,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多鼓励赞扬孩子。只有家长关注孩子,才更愿意帮助班主任家校共建,学生进步才明显。

(五)班会活动,以爱启德认真利用班队会契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每次班队会之前老师都设计好主题,写好讲话稿,结合各种节日和学校近期开展的德育活动及全班留守儿童中最近出现的典型事例来组织,这样就大大加强班队会活动的实效性。《雷锋精神伴我行》的主题活动引领了全班学雷锋活动的顺利开展;《端午节的由来》活动讲述了屈原的故事,向全班发出倡议:热爱祖国,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母亲节前夕的《感恩母亲》的主题活动后,无论是感慨、喜悦、悲愤……都引起留守儿童深度的思考,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唤起留守儿童对祖国、对学校、对父母、对同学的爱,使我班的班队会活动变成鲜活生动的德育大课堂。总之,因此,学校应实现家校共育模式,从心理、学习、思想上制定个性化、创新化、本土化解决方案,并推广运用,进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探析:从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模式出发[J].法制与社会,2018(27):203-204.

[2]李洪中.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及问题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8(3):49-50.

[3]李烨.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域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7(27):137-138.

第3篇:品德教育方案范文

摘要:高中政治是高中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所在,学好高中政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国家形势、提高自身素质。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高中政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力、创新力、综合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直接关系着高中学生对政治问题的把握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设备被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的学习与时事息息相关,这需要学生时刻关注新闻、关注社会热点,主动地用所学习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学以致用。现代高中生的学习过程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电子设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类新闻、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自己不懂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相关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借助各类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更直观的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政治学习需要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学校可以在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段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学习,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事件、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了解民生,用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问题视角,并且可以和同学、老师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评价。多媒体设备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应用一方面改变了单一的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在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使得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去接触、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高中生学习政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在高中政治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保有充分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和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多动脑思考,关注党中央的各类会议的召开和惠及国际民生政策的出台,让学生在课堂之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时事、学习知识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紧密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灌输,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去认识问题,不单单依靠教师在课堂之上的讲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

三、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

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与否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到的知识在实践生活中得以运用时学生才算是真正有所掌握。高中政治的学习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源于生活,在政治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政治课程的学习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素材。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思想的升华。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烈士陵园等场所,让学生在历史当中体会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从而增强自己的爱国意识。除此之外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用所学知识点解释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类现象,给学生以实践理论结合的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践真正的体会到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把握学习政治课程的关键,帮助学生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过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爱好,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新课标下高中政治的教学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通过独特的思维能力去客观的分析时事政治、评判社会民生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渝川.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6,41:79.

[2]朱成永.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37-238.

[3]杨静.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4,15:135.

[4]王悦.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4:61.

作者:刘尉华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第一中学

第二篇:时事政治中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随时关注我国的社会动态,了解时事政治,拓展自身知识面,了解和关心社会的国情和动向,培养现代高中生良好的品德和思想。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的培养策,提高学生对国家的关注度,让高中政治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效率。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研究

一、前言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学更是以课本为根本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将时事政治逐渐融入到教学之中,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灵活度,不仅有效提高了政治教学效果,而且还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率,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重要作用

(一)体现政治生活

政治是一个国家的思想和精髓,有效的政治理论可以帮助国家快速的进步与发展,为国家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不准,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社会,而且可以站在自身的角度上这项全面的分析,与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对时事政治一些意见和建议。高中生是社会今后的希望,在日常面对随时更新与发展的社会动态要及时了解,才能掌握和关注更多的时事政治。

(二)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应试教育的高中政治教学,一切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造成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对日益更新的社会动态,课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长时间下去,很多学生面对枯燥的教学书本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学习质量和社会也无法保障。随着时事政治的不断融入,为高中政治课堂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动力,很多学生对社会的实时动态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刚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益处。

(三)提高学生的解析和思考能力

面对时事政治的学习,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时事政治,交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对时事政治的解析更加明确,自身的思考能力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四)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

新世纪的到来,为我教育教学工作也迎来了新的篇章,作为高中生不准要学好基础知识,更加要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才让与社会相互接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掌握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及时调解教学方法和方案,让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策略

(一)时事政治结合政治理论

应试教育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学课程中,学生基本都是以单纯的记忆资料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政治教学方式也是较为单一,为了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将课堂的知识重点与时事政治紧密的结合,让政治教学形成多角度的知识体系,依据时事政治事例,让学生运用课堂政治理论知识来对事例进行辨析,让学生始终处在理论和现实相融合知识点上,有效促进学生对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喜爱。

(二)时事政治讨论活动

时事政治是一个变化的知识点,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因此,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时事政治讨论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提升政治学习的成绩。比如在国家面临的南海问题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探讨活动,然后让学生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们踊跃地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堂政治知识的学习,还让学生通过时事政治拓展了政治知识的视野。

(三)利用多媒体完善时事政治

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已经实现了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时事政治的教学工作。就是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实时新闻或者是相关的专题报道,教师自己首先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合理的判断,甄选出更加适合的教学资料,以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关注度,通过观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与学习,锻炼学生对时事政治有一个良好客观的判断和理解。

(四)建立时事论坛

对于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在政治课堂之上,在课下同样也可以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优势,在班级网站或者群聊天中建立一个时事论坛,每天定期更新时事热点新闻,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思想和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本文主要叙述的是,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的相关研究,政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时事政治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有效的结合时事政治,运用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对政治教学的兴趣,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孙寿玉.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10-111.

[2]张兆芳.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A版,2016,(16):49.

[3]卢健飞.探析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0):20.[2017-10-10].

[4]吴伟星.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56.[2017-10-10].

作者:范宝华 单位:临汾市汾西三中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

摘要:由于高考驱使以及惯性使然,高中政治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依然十分流行。在这样的传统模式下,学生缺乏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缺少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动力;学生感觉学政治无趣,对政治课产生厌倦,甚至放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更得不到有效培养。可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生;自主学习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必定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今社会已处于一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高考驱使以及惯性使然,高中政治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依然十分流行。在这样的传统模式下,学生缺乏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缺少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动力;也使学生感觉学政治无趣、学政治无味,对政治课产生厌倦,甚至放弃。在这样的传统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更得不到有效培养,只会滋生惰性。可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构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本人对此也提出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靠一堂课把所有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是很难的,也是不合理的,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要预习。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效预习,而不是草草把书看一遍,则需要教师下足工夫,在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分发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导学案的设计一要让学生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用语简洁、明了;学习内容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来完成。二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设置情景材料和情景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题时,我设置了三个情景材料和问题:情景一:现有甲、乙两个家庭,甲家庭每月的税后收入是2000元,乙家庭每月的税后收入是5000元,甲、乙两个家庭都设计出了具体的支出方案。思考:这两个家庭的支出方案说明了什么?情景二:现在甲、乙两个家庭收入不变,但从下个月起,甲家庭父母涨工资,月收入4000元,而乙家庭父母将有一人下岗,家庭收入变为2500。思考:甲、乙两个家庭本月的支出计划会不会改变?为什么?情景三:假如有甲、乙两个社会,甲社会有两个富人,月收入各是30万元,但有100个穷人,月收入只有500元。乙社会也是102个人,但他们的月收入水平都在2500~3000元之间,差距不大。思考:空调、洗衣机等消费品在哪个社会里的消费量大?为什么?学生在课前通过对材料问题的思考将教材预习内容自主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理解更进一步,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三要设置一定量、有梯度的练习,有基础题、能力提升题等,让学生明确自己通过自主学习能掌握到哪个程度,有哪些内容自己还没掌握或者有难度不理解的,课堂上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听讲;四要有一个知识小建构,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之后,自主尝试完成这个小建构,对整课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把握,由此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以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如果发给学生之后放之任之,结果可能是有些学生随便应付有些学生依然空白如初,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监督检查这一环节不可小视,学生只有在一定压力之下完成自主学习,长此以往,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昏昏欲睡状常在课堂出现。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导学案的完成,已经初步掌握教学的内容,教师课堂上就无需面面俱到,课堂上教师的讲应为“精讲”,不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且是质量上的“精”。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对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有的放矢的讲解,从而使课堂留给学生更多思维和想象的余地。课堂时间更多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问题的探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结合教学重难点设置一些情景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进行学生角色扮演、开展辩论会、成果展示等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被调动起来。例如在上货币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物物交换的困难以及解决物物交换困难的办法,我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让学生自主扮演不同卖主,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而且对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动机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动机,就如没有发动机的汽车一样,不可能奔驰于马路上。学生如果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就有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来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呢?首先是兴趣。兴趣是最持久的动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乐于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材料,多给学生介绍最新的时政热点,或者利用课前10分钟进行新闻播报。全班同学轮流进行新闻播报,让学生自主收集前一天所发生的国内外时政要闻,包括政治、财经、社会等热点问题。此举既能引发学生关注时政、讨论时政,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教师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时政的方法,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可运用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来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在班级中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既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又相互竞争。小组成员互相查漏补缺、互相监督,形成相互促进的氛围。中下层学生在小组中会有一种竞争压力并在上层学生的带动下,强化自主意识,增强学习的调节能力。此外,教学过程中,评价机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向标。传统评价只重结果,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过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力求做到多元化,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如对学生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观点给予肯定。

四、重视法学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学”与“不善学”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可见,学习方法是何等重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也对应不同的学习方法。政治学科的特点:理论性强,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政治学科首先要教会学生看教材,把教材由厚变薄,找出课题、框题、目题,找出概念、理论等关键词、关键句,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所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什么指导意义?等等。再者,指导学生熟记理论知识。理论是基础,没有理论基础谈不上能力的提升。许多学生不喜欢学政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记不住理论知识,觉得背诵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能教会学生轻松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采用联系、口诀、歌谣等灵活的方法来记,一定会备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记忆也有遗忘曲线规律,教学生掌握规律,轻松记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之后,我就给学生一段生活材料: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猪肉价格上涨反映了我国生猪生产能力不足,供给增长速度跟不上需求的高涨。在当下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成本上升、散户推出速度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其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让学生分析猪肉价格为什么会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影响?指导学生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的影响来分析解决问题。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既轻松又有成就感,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法指导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五、转变教师角色,拉近师生距离,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并喜欢上这门课程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们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只有他们喜欢听你讲课,你的一切教学才会有效果。否则,你讲得再细致、深刻,学生没有听进去,你设计的问题、活动再好,学生不配合,你的教学谈何有效?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你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你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教师要经常走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跟他们沟通。上课前可以早几分钟进教室与学生们聊聊学习、聊聊生活,了解他们的状况,因为在非课堂的环境下师生更容易真诚交流;下课后应该留下你匆匆的脚步,问一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对有问题的学生给予耐心的讲解……只要你真心关爱学生,学生也会真心爱戴你,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学生就会喜欢你,喜欢你这门课。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需要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运用所掌握学习方法,去获得新知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成为时展需要的人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使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9.

[2]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永胜.掌握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

作者:刘锡标 单位: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做好品德道德教育分析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要课题,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讨论了高中语文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意义,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字:高中语文;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策略

高中语文教育事关学生将来的人格品德的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全能够提高学生将来在走入高等教育或者走向社会安身立命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可以尽量从教材中挖掘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或者运用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感染,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到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利用高中语文能力培养过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往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进思想品德教育,就要以这几个方面为出发点,在其中加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培养力度,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语文能力培养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举例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针对作品中的人文思想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们参与到讨论当中,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独立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能力教育中写作能力和口语交往能力是锻炼学生独立进行语言组织的一种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作文写作的题目,可以进行改变,作文题目在划定上要能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语文教师自身魅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事业的前提,只有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健全的教师才能够教出好的学生。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该有着良好的思想品德,因为教师对学生影响极其深远。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理品质影响着高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健康的性格,谦逊温和的教学方法,这些美好的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真实的情感来打动学生,引起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的真情流露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他们能够形成健全的思想品德教育。试想在教育工作中,如果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自己的人素养极差,在教授学生人文涵养的课程时,难免会让学生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任何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正是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优秀教师的品质,但是教师自身的缺点也会被学生无限放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男教师尽量不在学生面前抽烟,不然怎么能够告诉学生吸烟有害健康呢?女教师不浓妆艳抹进入教室,穿衣要整洁、大方,这都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在校期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更加得心应手。

三、深入挖掘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高中语文课本是很多专家学者经过认真挑选出来的适合高中生的学习的文学作品,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素材。语文课本中不仅展现出丰富的人文特色,还有很多有着思想品德教育魅力的经典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形象的品质。高中语文课本中优秀人物的积极生活品质令人钦佩,其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特点。在教学中发觉课本中富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材料,再现文章中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发觉生活中的美,领略作者独特的思想品德教育魅力,激起学生学习效仿的欲望,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的独立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作者,这些优秀的作家和人物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挖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深入的挖掘中,学会欣赏,学会学习这种优秀的品质。总之,在高中语文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课本中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建立自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面对任何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时,都能学到更多优秀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卢增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4,(32):63.

[2]张园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诚信道德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J].才智,2014,(20):87.

[3]王连臣.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因素的渗透[J].才智,2011,(06):28.

作者:吴燚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

第五篇:微课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思考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迅速腾飞,微课也孕育而生。微课的兴起,不仅补足了传统课堂的短板,而且成为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微课通过简短视频的方式,实现课堂翻转,使整体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本文首先对微课进行简短的介绍,其次根据教学情况,阐述如何将微课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教师应用微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政治教学;教学水平

一、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和互联网不断发展,也对教育教学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微课的兴起,引起教育教学设计变革,其中高中政治教学变革势在必行。我们知道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师一般采用讲解课本知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无聊,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微课简单短小,内容着重突出,因此,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听讲,不会分心,也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将微课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势在必行。

二、微课介绍

微课是指简短而又小型的课程,可以借助于文字,音乐,视频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它的特点在于内容突出,时间简短。教师可以通过以一两个知识点为中心,短小的视频的展示形式,进行一些简短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微课以传统课堂为基础,通过利用教学视频而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微课的使用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需要起引导及领导作用。因此,教师制作微课要以学生为本,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互动性。此外,微课短小,便于下载,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课下可以反复观看,有助于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微课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特点鲜明,因此,微课的设计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接下来以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1.课堂导入,吸引目光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选择利用微课的方法引入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讲课上,而且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进而有计划,有舍取的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也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以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例。这课的重点就是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上课之前,教师播放以“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为主题的微课内容,借助形象的视频画面和生动的故事解说,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起他们的思考:为什么晋国灭掉虢国,虞国也会跟着被灭亡,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欲望及兴趣,很快就进入政治课程学习的状态。2.疑难讲解,帮助理解高中生阅历较浅,知识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足,而高中政治课程有些内容枯燥抽象。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障碍,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难以吸收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学生认为的疑难点,结合自己的经验归纳总结重点,借助微课的方法,认真详细讲解这些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知识,有选择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加深记忆。以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学生一般会很容易混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个内容,认为市场经济应该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其实,这两个内容看似相悖,但是本质上一致。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方法,有步骤有规划的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让学生初步有个了解,不会陌生,有助于接下来的知识点的掌握;其次,教师要对这两个本质进行分析,进而对概念作进一步分析;最后,展示一些具体,实际的例子:如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过多,导致资源浪费;政府对市场进行垄断,缺乏公平竞争;市场的运行制度不完善,市场灵活度不够这些问题都会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有更好的了解,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本概念的理解。

四、微课对教师的要求

微课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极有帮助。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也急需提高对微课的认识,不仅要牢牢掌握微课的理论,夯实理论基础,时刻关注理论的发展趋势,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上多利用微课的方法,课后要注意反思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微课制作,努力提高微课运用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微课设计,可以互相学习,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传授方法,一起探讨有效方法和策略,达到双赢的效果;也可以网上视频学习,一起合作将微课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是有必要的。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为了更好的使用微课教学,非常有必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化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微课设计的方法,牢牢把握微课的设计准则,结合课本,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深刻领悟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本的原则。教师应该做到三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高标准、高质量、有价值的微课。

五、结束语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本文介绍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且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这种方式,不仅让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互动性,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洪小艳.巧借微课新模式,提高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8):96-97.

[2]郭利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微课例研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微课例为例[J].广西教育,2016,(30):85-87.

[3]郑理文.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7.

第4篇:品德教育方案范文

一、新时代小学教育的改革策略

(一)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对于传统的义务教育模式,教师通常发挥着说一不二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知识只需要记忆教师讲解过的重点,很少针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而这种教学模式在新时代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诉求。如今国家的义务教育在改革以后,倡导以素质培养作为主要任务。教师要转变沉痼的教学理念,摒弃“填鸭式教学”“一刀切教学”等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授课模式[1]。因此,义务教育首先要从端正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由被动的角色转变为主导的角色,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点方案:1.为学生保留充足的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探索知识的内涵。教师的教学过程重在启发和引导,不宜强硬的命令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2.变革作业的布置形式,由千篇一律的固定例题与标准答案,转变为主题模式的探索学习,答案内容也要因学生个人而异,具备发散性与差异性的特点。由此,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能让学生获得新奇的学习感受,对学习迸发出更加强烈的热情。

(二)完善教育评估环节以往义务教育的评估环节,方式比较简单纯粹。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成绩出色则为优等,成绩中庸则为良等。即使稍微寻求改变,也只是参考了学生的考勤以及上课纪律,评估的方式与标准依旧比较片面。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评估方式很难客观衡量学生的个人素质。根据当前义务教育的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评估环节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除了成绩作为一项评价标准以外,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都可以将整个评估体系有效完善[2]。而在整个评估环节,教师的评价言论一定要中肯,不能带有个人色彩。在措辞方面也要留有余地,切忌太过武断,避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将学生的思想品德、体育水平、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全部列为评估的选项。让教育评价内容更为全面,为学生的素质成长提供更多有利的学习参考。

(三)丰富教学手段由于在当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等多种途径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事物,所以现代学生的视野相比于从前明显要开阔了许多,审美水平也相对较高。如果教师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如今,在义务教育改革的形式下,要求教师能采用多元化的授课策略,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授课经验,以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随时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从多媒体教学角度入手,利用网络途径的便利性,将庞大的网络学习资源统筹到一起,将信息化教育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3]。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猎奇与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微课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多元化的授课策略,将知识点融入师生互动,通过活动来逐步引入学生的学习思考,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参考学生学情虽然义务教育要在新时代寻求改革,但改革后的教学机制也要充分参考学生的学情。当前的义务教育改革期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兴趣。因此,因材施教的原则比较契合新课改的教育形势。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学习特长等多项因素,在遵循大教育方向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4]。由此,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培养方案。教师也能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兼顾学优生与学差生的学习需要。

二、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的研讨结论

(一)家庭学校同时抓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基本囊括了他们学习、生活的全部地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重心不能完全放在学校上。因为学校的教学重点在于普及知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而家庭重在于思维启发与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的智力开蒙,教导学生掌握生活自理能力。这二者焦不离孟,孟不离焦。需要教师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抓牢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假若学生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家长一味宠溺孩子,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意志薄弱、任性自私、畏惧苦难、蛮横傲慢、自私胆小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若学校教育比较偏激,学生的学习灵性也很容易遭受抹杀。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当同时入手,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并且二者要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对方在教育过程中有没有做出欠妥的行为,这样才能将义务教育改革的要求全面落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品德教育是关键在义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是课程改革目标所明确阐述的基本要求,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言行规范,尤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更要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纠正学生不良的言谈举止。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对孩子的修身教育,但在转型期间,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与技术操作能力,大多数教师都将教育重点放在知识灌输上,在品德教育方面没有太过关注。尽管许多学校设置了思想品德课程,但简短的课时教学不过是浅尝辄止,学生鲜少能从理论教学中收获品德培养成果。因此,教师应当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当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视频播放、组织辩论活动等途径,将我国数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普及给学生,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务教育必须经历改革和探索,但过去一个时期的义务教育明显与传统教育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若想让义务教育更加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就要从理念、方法、评价等角度入手,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完美的统筹为一个整体,做到双管齐下,将因材施教与家校共育的理念贯彻始终,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新时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怎样进小学校园[J].文教资料,2020(04):164-165.

[2]李余仙.新时代社会生态视角下的小学生命教育审视[J].求知导刊,2019(46):2-4.

[3]陈宗宝.新时代小学德育实践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19(03):39-41.

第5篇:品德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

一、引言

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影响着中学生的政治、情感和价值观的倾向,其教学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际上,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很多地方的教学多是流于形式,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认为这门课程考核要求低,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工作。实际上,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看作是今后学习政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也对中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思想和健全人格体系有比较大的帮助。新课改之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跟其他学科几无差别,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不断输出自身和思想品德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被动低效率的接受老师输出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教学效率非常的低,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获取思想品德的知识,学习形式比较机械,这种教学模式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越来越引人关注,当今社会环境下,很多单亲家庭存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严重。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之后,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才能厘清二者的关系,供思想品德老师制定教学方案时借鉴。

二、家庭教育的内涵、地位、特征与开展原则

家庭教育本质上就是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产生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非常的广泛,包括家庭的收入水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所居住的环境、父母的处事方式以及个性特征还包括家庭是否健全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会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对父母尽孝模仿。在入学前,中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可以说从中学生出生直到初中阶段,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中学生的成长,很明显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要早于学校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学生接受的所有教育形式里面,地位之高,重要程度之深不言而喻[1]。父母对中学生的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教育。从中学生丫丫学步时,父母已经开始言传身教,教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时的“中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可谓言听计从,家庭教育开始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相比于学校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家庭教育的持久性更强,对中学生的成长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与父母相处,受父母的影响,即使在读初中时,父母也依然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换句话说,即使中学生离开校园,父母健在,家庭教育就永远不会缺失。其次,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更好。中学生长期与父母接触,父母对中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中学生需要什么,缺失什么,父母了解的一清二楚,可见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更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有针对性,也知道从哪方面锻炼中学生,以弥补其生长过程中的不足与缺憾。并且对中学生来说,如果离开学校可能与老师的练习日渐减少,但与父母的联系是不会中断的,父母对中学生的教育也不会发生中断。最后,家庭教育更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可能无法顾及到每一位中学生,对老师和班主任来说,需要考虑几十名学生,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唯一的或者为数不多的,关注程度更高。父母也更加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社会压力以及青春期的情感压力,父母也会及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反观学校教育,受教育资源的限制,无法做到这么细致,并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无法准确衡量,也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既能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帮助作用,又不至于导致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中学生,不能以成人的观点去衡量中学生的思想,更不能采用嘲讽的方式伤害中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过于溺爱,要多沟通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其次,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不允许孩子犯的错误,自己也坚决不能犯,否则对孩子的教育就严重缺乏说服力[2]。最后,在教育时既要保持理性也要顾及对孩子的情感。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时予以指正,教会其如何改正,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三、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思想品德教学在目的上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成长中的观念。引导中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努力,少走弯路,少做错事,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都非常有用的大写的人。第一,家庭教育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做铺垫。家庭教育从中学生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中学生从幼年到小学再到中学期间,接受了大量的家庭教育,对思想、思维和认知能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多年的家庭教育已经让中学生树立了与父母比较类似的观点,包括行为方式、政治倾向、情感的处理等,这些都为中学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学做好了铺垫。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时也会更加的顺利,因为中学生对书中的一些思想早已形成和接受,比如在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关于一些传统的道德和优秀价值观的教育,像赡养老人、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这些内容,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做了无数次的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管思想品德课程有没有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也都养成了这些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教育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会遇到中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质疑,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思想品德课本上的知识点,这对于整个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明显的帮助。第二,家庭教育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家庭教育的范围和一些新观念。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来说,书上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化,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式。但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完全的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求。比如遇到老人摔倒时扶不扶的问题,不管是家庭教学还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扶都是必然的,但是思想品德教育可能就认为不用考虑那么多直接去扶就行,这在当前社会风气下,很容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并且进一步恶化了社会风气。但是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可以很好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就会教会学生如何扶,在扶老人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相比学校教育都更加的灵活多样,更加能够与时俱进,比较能够满足中学生成长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补充。此外,家庭教育虽然不是正规的教育形式,但是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不能忽略。在新课改背景下,家庭教育和思想品德教学更要充分结合,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丹.略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36-237.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