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统计学法范文

统计学法全文(5篇)

统计学法

第1篇:统计学法范文

关键词:GIS;医学统计;老年疾病;时空分布

1研究背景

在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76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2.6%。并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达到5亿人口,将占到整个总人口的27.9%,中国将完全进入到一个老年社会。这也将意味着未来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将高达1000余万人,中国将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与社会经济压力。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将加剧中国养老产业和医疗产业的负担。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的同时,国家将面临着老年人口的医疗负担。老年人患有像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一系列常见慢性疾病。据统计,约70%以上的老年患有2种及以上的并发疾病,并伴有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不明显的特征,这将加重对医疗资源的负担。因此,找出老年患病时空分布特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将极大地提高临床治疗成效,降低医疗负担。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结合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和遥感科学一门综合性学科,现已广泛应用多个领域多种场合,其由人员、数据、硬件、软件、过程五大模块构成,是将地理数据视觉化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数据查询集成为一体的数据信息处理科学,其组成如图1所示。GIS现已广泛应有于资源勘探、环境评估、灾害预警、国土管理、商业金融、军事公安、邮电通讯、农林业、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且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体系。而当前在医疗方面的应有与研究相对较为匮乏,较多地仍然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基于此背景,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索GIS在医疗的方面的实践应用,从而为中国养老产业与老年医疗研究作出微薄贡献。

2研究现状分析

GIS当前在医疗主要应用流行病与传染病学应用与监控研究[1-2],通过对相关流行病的监控与空间管理可以发现现有的空间布局,并基于已有传染特征对未来传染趋势做一个预测,从而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指导。GIS也广泛应用于120急救中,康万里(2007)以结核病与120急救之间,通过空间技术定位查询、图层合并叠加处理、结合交通实时数据,通过最优路线计算找出到达目的地最优线路,实现即时救援[3]。GIS也用于慢性病的研究,通过采集患者空间的分布特征、危险程度、未来传染趋势预测来监控疾病传染方向与程度。蒋玲玲以吉林省为研究案例发现吉林省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医疗政策的制定提出了较高的参考价值[4]。同样也应用于妇孕健康领域,ALEMU等则结合GPS系统研究了肯尼亚地区儿童营养指数情况,研究发现当地儿童营养不良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扶提供的一定的参考价值[5]。梁静通过对深圳福田区2011—2015年的少儿手足口病检测数据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明显存在着性别特征、年龄特征、区域特征以及季节特征[6]。GIS在食品安全、医学灾害救援和公共卫生安全领域都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

3研究过程

3.1研究数据采集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与老年人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首先本文选取吉林省长春市一个小区老年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00位年龄主要集中于60~75岁之间老人,在选取指标是主要考虑样本的性别特征和是否经常外出锻炼作为2个主要指标,并统计每个样本的个体特征,各主要指标特征如表1所示。

3.2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为了研究的需要,特别给每位老人戴GPS手环,了解每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轨迹与活动量,研究时间节点为一年。在为老人佩戴手环同时,做好每位老年人血压、血糖、脉搏、现有疾病等基础性健康数据,并为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卡。并以3个月为周期,对每位老人做健康数据的再次测量登记并做详细记录。通过4次对老年人健康基础健康数据处理,再结合老年人活动轨迹和运动数据进行图层叠加,了解老年人活动量与健康数据指标之间的关系度。

3.3数据分析

通过对老年人健康数据与老年人GPS活动轨迹图的叠加研究发现,老年人健康数据与老年人活动轨迹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经常外出活动的老年人健康数据指标相对较为良好,而运动量少的老年人指标相对较差。考虑到吉林省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东北地区冬季的饮食习惯,发现老年人健康指标在冬季表现相对较差,表明老年人健康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结合相关社会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还受到家庭和谐程度、个人生活习惯和业余生活的丰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4结论与建议

GIS在医学统计研究领域现已经取得较为良好的研究成效,但是当前的研究缺乏一个较好的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这对一些慢性疾病和传染病的研究来说急需加强。通过分析疾病的时空变化特征来探讨其规律,找出其发病的内在逻辑,从而为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GIS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及其整合了区域特征与其他数据,为研究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支撑,从而综合全面地了解所要调查数据的空间分布,为数据判断与分析提供良好的分析工具。中国现今已经进入到老年社会,这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GIS对老年人相关疾病进行统计研究,将为中国应对老年化社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为中国解决老年人常见疾病提出数据支持,从而为政策的制订建立合理的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杨晓红.地理信息系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4(2):158-160.

[2]杨林生,李海蓉,李永华,等.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31-44.

[3]康万里.空间分析方法在中国结核病分布和120急救系统中的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7.

[4]蒋玲玲.吉林省成人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6.

第2篇:统计学法范文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科技期刊;协同发展;学术评价

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密不可分,从事同一领域科技研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组成了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科技期刊及学术会议是学术共同体进行学术探讨和深度交流的主要渠道,从中析出的学术论文及其规范也代表了该学术领域的价值观取向和规范。在新媒体和信息化发展背景下,讨论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协同发展对科技期刊转型升级及融合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联系

(1)学术共同体的需求促进科技期刊的产生和发展。在学者间只能通过书信交流的背景下,奥登伯格将学会会员的通信集中起来统一印刷、定期出版,由此诞生第一本科技期刊,可以说是学术共同体内科技成果交流与传播的实际需求促进了科技期刊的产生与发展[1]。随着学术共同体的不断发展,其需求也不断扩大,学者们开始以学术成果的发表来显示和衡量其学术水平及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声誉,因此,科技期刊的传播和交流功能也扩展到学术成果评价等更多方面。

(2)科技期刊促进高水平学术共同体建设。随着某一领域科技期刊的不断发展,会吸引更多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参与学术研究或者拓展其思路,有更深入、丰富的研究想法及观点并乐于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专业、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会向作者反馈修改意见并助其进一步修改,有助于提高作者的学术水平及素质;通过主动向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约稿和设置专栏委托知名学者把关,有助于催生高水平及前沿学术成果;通过科技期刊平台与国外优秀期刊的合作,促进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与科技进步。

二、学术共同体视角下科技期刊功能的演变

(一)传播功能的弱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发青睐于通过新媒体形式获得各领域知识信息,这无形中弱化了纸质科技期刊的传播功能。读者群的需求也更加专业化和纵深化,对于一些学术观点,很多学者会有不同的见解或想要进一步沟通交流的互动性需求。显然科技期刊最初的知识传播功能已经不足以满足学术共同体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以新媒体形式传播受到重视,数字出版应运而生,提高了科技期刊的传播能力。

(二)评价功能的异化在科技期刊上是最主要的学术成果生产方式,学术评价离不开对论文的评价,而对每篇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出现了“以刊评文”的形式,由此科技期刊具有了学术评价功能。对于科技期刊的等级排名,无论是SCI,还是CSSCI,目前多根据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来评判,造成科技期刊评价功能的异化。这种方式偏向于定量评价,不能完全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水平,但就目前实际情况,仍然是最合理且可行的办法。

三、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协同发展路径

(一)学者和研究人员提高学术共同体水平。提高学术共同体的水平有利于科技期刊根据学术热点方向确定优秀、前沿的选题,吸引更多学者了解前沿知识并积极进行研究,有效推进学术研究在深广两方面的进展,同时也能提高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前沿性和权威性。提高学术共同体水平可以提倡合作研究,共享部分优势资源和经验心得,提高年轻学者学术能力和学术共同体凝聚力;促进跨学科交流,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视角,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实现学术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满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期刊主编需要保持学术传播的敏感性和独道性,准确定位热点方向、设置优秀专栏,与学术共同体内高水平和高声誉的专家保持紧密联系和交流;审稿人在审阅稿件时要持有开放、包容同时又专业、严谨的态度,能够确保收录优质稿件并针对待改进稿件提出专业且有效的建议,帮助作者完善学术研究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优秀学术信息;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和新型传媒渠道,开展多元化的科技期刊传播方式,使读者随时随地、更便捷、多样化地获取科技期刊内容,升级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学术评价机构提高整体水平。借助大数据技术形成数据库实现建设大规模综合性学术评价机构,其涉及领域越全面、规模越大,权威性越强,评价结果相对越公平、公正;建设独立、客观的学术评价机构,将学术权力从“官本位”转变成“学术本位”,尽量避免外界利益因素的干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评价机构,应加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设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注意成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同时加强开放性思维,客观评价革命性学术成果。

四、结语

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协同发展需要学者和研究人员、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学术评价机构的共同努力。在信息化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期刊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不仅要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找到突破点,还可以从数字化平台、运营模式、增值服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第3篇:统计学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

0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猛烈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国教育系统翻开新的篇章,现代教育方法的变革成为教育人才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英语学习效率更高、语言表达力更强,能够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效果更明显。传统基于Web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系统存在课堂效果不明显、教授方式单一以及学生兴趣度低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在B/S网络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基于B/S网络模式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上应用展开设计,使英语多媒体教学得到进步和发展。

1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发展,传统基于Web的教育形式也逐渐发生转变,在电脑多媒体等技术发展的当下,教学方式也发生转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1],实现英语教学的改革。

1.1基于B/S网络模式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

本文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基于B/S的网络模式,本文在教学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方面,可满足处于不同方位、使用通讯介质不同的使用者的沟通交流需要[2]。客户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机的互动,浏览器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显示数字、本文、图像等信息;采用HTML完成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间信息的交互,Web服务器通过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请求,即可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对多媒体教学中数据和各项事务的集中操作;数据服务层实现英语教学数据的同步存储和管理[3],根据Web服务器下达的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结果返回到Web服务器中。基于B/S网络模式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将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通过信号发射器实施数据的封装,将封装后的数据传导至校园网,再通过信号发射器将数据发送至英语多媒体教室中或其它应用中,供计算机进行使用。

1.2系统物理部署架构设计

系统物理部署架构设计的基本内容为:将主要的英语教学数据信息放置于应用服务层中,使用者通过浏览网站得到所需的英语多媒体教学信息,将用户机与服务层进行隔离,既保护了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又减少系统的运行成本,其余的英语教学数据信息部署于数据库服务器中,避免重要数据信息的泄露.

1.3MVC设计模式与基于B/S网络模式的配合使用

在进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系统对象类别间的关系复杂,为将不同类别进行细化,引进了MVC设计模式,将系统操作对象分为类别操作对象、数据操作对象、图像操作对象和查询对象,MVC模式由数据层、业务层以及表示层构成。本文系统将MVC设计模式与基于B/S网络模式相结合,设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层次。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视图技术部分的控制主要由JSP来控制,因为JSP可以在教学系统与用户之间构建一个直接交互过程,教学系统在实际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主要对页面进行设计,JSP可以利用视图中的程序组对数据进行处理。Servlet控制器在EJB和JSP之间起到控制的作用,将用户请求与模型进行数据转换[5],结果在视图中显示,EJB起到数据封装和逻辑处理的作用,其应用对象是模型和Servlet控制器,EJB处理控制器产生的数据请求通过数据处理后得到相关的结果将存储到数据库中。

2系统实现

2.1系统功能设计

本文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物理架构模型将技术体系安装到硬件设备,系统采用基于B/S网络模式,由Web浏览器和服务器组成,方便进行组件集中管理,进行任务处理的软件程序、数据库和信息都由服务器完成,减少了用户端的工作量。以B/S网络结构为基础,以后台数据库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将为用户服务为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如课程视频的上传、考试试题的加工和维护,为英语教学提供辅助和支持[6]。本文系统功能包括用户的注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管理四部分,其能够提供学生网上学习与交流的环境,提供教师与学生交流与探讨的机会,提供教师间协作与研究的场所。

2.2教师教学模块的实现

教师用户主要对英语多媒体课程资源实施管理,关键内容包括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介绍、教学进度进行规划和多媒体课程信息等,还可对学生进行课后资料的编制和问题答疑。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安排涵盖了各种文件类型的英语教学资料。系统将教学资料分为不同的管理目录进行组织分类,每种教学资源上传一种格式的文件,若有多种形式文件需要上传,系统可通过批量上传进行操作[7],将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上传至资源中心,再通过共享到资源中心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本文设计的大学生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师的在线答疑,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能随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问题沟通,在线答疑的实现是教师教学任务的课后延续,学生通过本文系统向教师提出问题,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问题给出专业的解答,对于一些观点比较独特的问题和优秀的解答,可以进行收藏[8],教师能够在线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教师的信息只能浏览不可编辑。

2.3学生学习模块的实现

学生用户登入系统进行英语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时,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英语多媒体课程,浏览所选课程信息和学习资料、参加课后学习小组讨论课后资料、完成课后作业和随堂测试。学生课堂内容的实现包括课程目录的编辑和课程反馈页面的链接,点击课程目录中的其中一个课程,选择课程内容界面图如图3所示。课程资源涵盖教学案例、课件等一些英语教学影像资料项目,点击每项资源的页面右侧即可显示该资源的标题、资料的大小和资源建立时间,学生通过页面上端会看到搜索栏,输入关键字或其它资源信息,系统会从系统数据库中提取学生所需资源[9],将结果返回给学生。

3实验分析

3.1系统运行效果测试

实验选取使用本文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某大学英语专业的某班级的某一节英语课进行一次调查问卷,主要分析本文系统进行英语教学时的课堂效果以及教学策略有效性。实验在未采用本文系统前和采用本文系统后,分别对该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的设定是本文系统对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情况,实验共发放94份问卷。由实验数据得出,采用本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同学们对课堂效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有大约81%的同学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节奏较紧凑,比未采用本文系统教学前提升了16个百分点,说明本文教学系统下的学生觉得英语课无聊的同学人数在减少。未采用本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学生对英语课的集中注意力占66%,经过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注意力大幅度提升,说明本文教学系统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使学生能够集中在英语课堂上。相对于未采用本文系统教学的调查结果,采用本文多媒体教学系统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比例有显著提高,与原来课堂任务完成率为65%形成较大的差距,说明本文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成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非常喜欢可以将多种元素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课堂上添加多媒体动画可以将学生带入进动画的海洋,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采用分组的形式使同学有了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有很大的提升,从上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英语课堂上,计算机多媒体优势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93%的同学对教师的课件设计非常满意,英语教学策略取得有效的成果,有95%的同学对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英语课堂上的教学策略非常满意,希望继续通过这种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肯定了本文系统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3.2系统压力测试

实验对本文系统进行压力测试,需要对系统并发用户进行压力测试。实验采用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本文教学系统使用人数不同时的抗压能力,,根据学校目前的教学任务,设置本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为10000,若同时登入系统的人数达到10000人时,系统可以正常工作,证明本文系统抗压能力强.通过对系统进行三次压力测试,得出系统响应时间随着系统并行人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虽然响应时间逐渐增加,但人数在达到最大值11000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在10秒左右,能够正常运行,可以得出本文系统在用户数为10000时,运行状态良好,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

4结论

本文设计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多媒体教学对英语学习的辅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帅,李建伟,勾学荣.互动式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111-116.

[2]康雷鸣.多模态符号学视角的大学生运动员英语教学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0):90-95.

[3]唐锦兰.探究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V1(1):49-57.

[4]赵渭华.中英茶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课堂创新思路探讨[J].福建茶叶,2016,38(11):217-218.

[5]司红波.C/S和B/S系统相结合的治安管理模式实现方式研究[J].科技通报,2015,31(12):251-253.

[6]蔡树敏,郑洪英,陈剑勇.远程教学系统课程在线编辑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35(6):2230-2233.

[7]杨亮,薛丹,裴成龙.可穿戴智能戒指在多媒体投影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10):71-72.

[8]耿立明,杨威,李娟,等.Authorware在随机抽取考试系统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Authorwareinrandomdrawingexaminationsystem[J].现代电子技术,2014,v.37;No.425(18):70-71.

第4篇:统计学法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影响;和谐发展

前言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通过IT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在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然而传统文学的创作对作者的要求颇高,需要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素养,但网络文学相比较而言较为自由,它所需的门槛就相对要低好多,因此它的质量较传统文化相差甚远,没有传统文化的那种文化内涵。不过网络文化也存在一个属于它的先天优势,那就是传播广泛,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网络的传播已经遍及整个大陆,这就是网络所具有的独特性,凭借这点网络文学才追赶上了传统文学的脚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文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使其有利于新世纪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和谐文化的建设。

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兴起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实现创作力的渠道,给更多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因此它很快被接受。而且不同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突破了束缚,给写者一个自由的舞台,使得写者可以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网络文学的出现也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具体如下:1.积极影响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文学产生的最大的积极影响,无疑是改变了传统文学的规则,使得那些对文学有着盲目崇拜和喜欢的创作者获得了创作的机会。我国最初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其中大多数人都并非是专职于文学写作的作家,任何有志之士都可以在网络上书写自己的文学情怀。网络文学除了降低进入文学领域的门槛之外,其对传统文学的积极影响还有自由与宽容。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以及网络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的不深厚,使得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解往往不会像传统文学那样严肃、严谨,也没有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脱离了束缚的他们,创造灵感来源于他们不同视角的观察生活,他们只是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其的理解展示给读者,肆意的加注自己的情感,仅此而已。而网络文学也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自由,或许他们能够找到有同样感受的人给予他们这段文字进行赞赏,也可能会因为这段文字触到了他人内心的痛楚而被喷,不过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这些都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因为他们原本的目的达到了。2.消极影响无可否认,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给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改变了这个传统的规则的同时,偏低的文学领域门槛也让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难以得到保障对网络文学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文学从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才诞生到现在的兴盛所经历的时间仅有短短二十来年,而在这短短的年份间,网络文学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网络文学的审核,由于它比较松的体制,提倡自由,开放性创作,导致网络文学被一些低俗的、粗糙的文学作品所污染、代替,这种污染也严重影响到了传统文学的发展。一方面,网络写者在受到关注后,对情节的设置越来越迎合广大的粉丝群体,甚至不断地降低文学的内涵,粗俗的语言,不仅玷污了文学的美观性而且使得读者的文化素养不断降低,使得传统文学失去了原有的那种蕴味。而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传播较传统文学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不需要像传统文学一样通过纸媒的形式出版,这无疑扰乱了传统文学的市场,对传统文学的出版造成了负面影响。现如今的许多作家写作都是直接为了稿费而进行创作的,他们仅仅只是进入文学的表层,没有对文学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多数的网络文学作品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文字傀儡,仅仅只是一些没有营养的故事情节,无论是从教育意义上还是精神层面都不能给读者带来任何的能量,久而久之这些快餐文化逐渐成为了真正文学创作中的残次品,与此同时,真正搞文学创作的作家少之又少,能够不追名逐利的、静下心来书写文学的作家寥寥无几。这导致了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和谐发展探析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文学逐渐的深入我们的生活,然而不管它是不是已经达到了能与传统文学分庭抗礼的地位,它的发展也在展示着网络的发展,现如今的我们应该给予它重视,它理应得到它应有的地位。不过网络文学较传统文学相比,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想要在广大读者内心里达到新的高度,就必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其能与传统文学一样被读者所接受,以下是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和谐发展的探析:1.提高网络文学创作质量作为新型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作家和评论家更应该引起重视,网络文学的发展是这个社会的必然产物,传统作家和评论家应改变他们对其的态度,试着去接受,去领导网络文学的创作,这样才能使网络文学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网络文学的低门槛入门原本就决定了会有低质量的文学作品出现,如果有传统作家作引导的话,我相信结果会好很多,因为他们会给网络文学赋予新的活力,文学的精髓才不会因为低俗的话语而丧失它们所应有的魅力。而作为主角,也就是网络作家,应该明确自己想表达的意图,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多探索新的创作形式,给读者不一样的审美效果。拒绝网络低俗话的语句,拒绝毫无意义的敷衍型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自然也就会圈粉更多,使得作家与读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使得网络文学更好的发展。2.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侵袭为了抢占市场,网络文学平台通过各种名利奖励来鼓励大家进行网络文学创作,这样就导致很多抱着不纯动机的作者参与网络写作,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创作的作品往往质量不高,而且千篇一律。由于文学素养不高,精神层次也没达到要求,他们写出来的作品往往没有新奇感,没有那种传统文学中能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好好的想过如何去描述好某个情节,如何去塑造某个人物,给读者的印象往往是太过于单调,这样很容易使得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带给网络文学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侵袭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增强网络文学版权保护意识由于网络版权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许多小网站通过剪切、复制和粘贴等手段对网络文学进行盗版,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很显然这一方面影响了网络写者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所属相对模糊。由于这种类似抄袭的行为以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一旦在网上公开信息,就会被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进行传播,这也是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不需要借助物质为载体就可以传播。所以,想要网络文学得到更安全、更和谐的发展,就必须强化网络文学的管理,完善网络文学管理体制,建立法律法规,加大网络文学监督力度,提高网络文学管理的规范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文学也逐渐多样化,大众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新鲜血液,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必须脚踏实地,静下心来创作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才能使网络文学逐渐走向成熟。网络文学的创新性也是要被作家重视的,创新的思想和素材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是我国国粹,必须在发扬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才能在阅读市场上占立足之地。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共同进步,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使我国的文学创作不断进步,健康发展。为此,读者也应形成好的阅读品味,构成积极的文学创作导向。

参考文献:

[1]杨琢,李淑云.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和影响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178-179.

[2]田耿辉.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影视重构看两者的区别与发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1):68-72.

[3]王洁群,刘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发展[J].传媒观察,2016(6):40-42.

[4]张俊华.探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和谐发展[J].文学界:理论版,2010(10):275.

第5篇:统计学法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日益加强,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重培养其艺术素养,熏陶艺术气质。根据学前儿童年龄段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兴趣,激发其艺术潜能,促进其艺术涵养的形成,已经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启蒙式的学习教育,着重对幼儿艺术天分的发掘,引导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其对艺术的探索力与实践的动手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良好的美术素养十分重要。

1.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园艺术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结合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教育目标的设定,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我们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创造目标。合理地规划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可以使教师有效地掌握课堂,避免狭隘地指导幼儿,禁锢其天生的艺术素养。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

根据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我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可分为: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内容、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教育内容和学前儿童欣赏教育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是服务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幼儿潜在的艺术特质得以发挥,幼儿的天性是玩,教师在制定美术教育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天性,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积极地引导其艺术潜质的发挥。在儿童的绘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在儿童纯净的内心世界,是儿童对客观事物毫无修饰的真实再现。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的阶段性特点。盲目地指导幼儿对所绘事物进行机械地刻画,是不可取的。

1.3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逐步得到了重视。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思想在幼教界得到传播,掀起了皮亚杰思想的热潮。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总结从教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水准,幼儿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中,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一大批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取得了成果。例如屠美如教授对儿童绘画心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学前中期儿童概念画的形成,意味着儿童抽象思维的萌芽,是儿童绘画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同时我们也开始注意在从教方面的一些问题并逐步加以改正:(1)在美术教育中,既注重学科本身的教育特点,也注意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美术活动同其他活动之间的联系、与整个教育体系的关系。(2)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要注意美术造型方面的传授,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其潜在的艺术素养。(3)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要用传统的思想禁锢其天性的发挥。(4)在注重集体美术活动的时候不要忽视个别化的美术活动,积极引导儿童的兴趣。

2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2.1培养幼儿对美的审读

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美术教育承担着启发幼儿独特的审美观的重要角色。幼儿由其年龄特点决定着在幼年时期对美的独特认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事物,对美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合理启发幼儿对美的审读,培养其对美的认识,有益于学前儿童早期的艺术思维的有效形成。采取利用自然中的美来启发感化学前儿童,然后指导他们用画笔勾勒出来,体会艺术给他们带来的美,学会体味生活中对美的审读。

2.2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其艺术底蕴,启发其艺术才能。每一个儿童也都是有独特的艺术造诣的,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禁锢其艺术天赋。美术教育的过程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是幼儿通过教师合理的指引,启发绘画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平时的课程训练,培养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素材,将其主动整理到画面中来,在画花卉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描述花卉的形态样子来进行勾勒,从而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创设合理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地将平时能观察到的事物运用绘画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鼓励幼儿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借鉴,共同创作出好的作品,在相互合作中,激发其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幼儿的自主意识的发挥。比如幼儿有其天生的艺术色彩感,教师不要以成人的角度来审视儿童的绘画作品,扼杀其创造性的天赋。而是应该合理启发,鼓励幼儿在合理的角度进行艺术的创作与探索。

2.3发挥幼儿独特的自我个性

儿童的天性是纯洁,没有任何的复杂心态。所表现的绘画作品也是反映其内心世界的,有的时候会天马行空,没有规则可言。但是正是这种独特的自我个性,使得幼儿的艺术思维得以存在。毕加索曾经说过“我完全可以轻松地像拉斐尔那样做画,但我却花了毕生时间去学习怎样像儿童那样作画”。可见,儿童时期绘画作品的自我个性的展现是多么的珍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使儿童们很好地展示其内心世界,促进儿童的心理个性发展。教师对课程的合理设计,鼓励孩子们发挥其内心深处的艺术激情,勾勒出美丽的世界。他们绘制的线条也许凌乱,他们的描绘的造型或许夸张,他们绘画的色彩也许过于艳丽,但是这些都能够准确地表示出他们宝贵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合理地知道启迪,培养学前儿童发挥其独特的自我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让他们去复制绘画,扼杀他们宝贵德艺术个性。

2.4健全完善幼儿的人格

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健全人的素质的过程,幼儿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对于其人格还没有完整的健全。通过绘画这一形式可以使幼儿体会绘画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及绘画失败带来的失望与伤心,他们可以通过绘画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使内心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放,调整自己的心态,促进其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合理地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有益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3探索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总和。教学方法与实现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幼儿的美术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幼儿的人格的成长。和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不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与艺术家的绘画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视角也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在课程的设计上就要有所侧重,同时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

3.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授课方式

和其他的教学方式一样,语言是承接着教师与学生的媒介,是我们上课时必须用到的教育手段。讲授法是我们常用到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幼儿传递知识信息。其主要包括讲述、讲解等教学方式。讲述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语言传递知识,向幼儿描述学习的对象。例如在画水果的时候,描述写生对象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讲解是对某一概念进行讲述解释。将不易于幼儿理解的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幼儿。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讲解其制作过程;如何欣赏绘画的美的原理。讲授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接受,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实践可操作性。同时遵循引导启发式教学原则,不可以用教师的思想来主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要合理引导教学,发挥幼儿的绘画天性。其外还有以互动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谈话法和讨论法。谈话法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艺术性,积极鼓励幼儿发问,培养幼儿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法由于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的年龄特点,比较适用于大班的教学。形式可采用集体讨论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由于美术的学科特点,讨论的答案具有不固定性,教师在讨论后要积极进行课堂总结,概括讨论内容。

3.2以指导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幼儿要获得美术知识,必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操作,获得美术知识的熏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幼儿的练习通常是模仿练习和创作练习。模仿练习就是幼儿通过教师的演示,模仿教师的绘画进行艺术素质的培养。幼儿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在进行模仿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住幼儿的天性特点,不要进行机械的课程讲述,禁锢儿童的思想。创作练习,是幼儿利用已知的绘画技巧,独立地创作绘画的过程。创作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幼儿对美术的理解和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创作练习,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开发其潜在的艺术潜质,同时能够寓教于乐,达到教学的目的。

3.3以幼儿的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性,幼儿主要通过视觉来感知。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有效的观察来描绘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首先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再了解过程,让幼儿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训练其拥有敏锐的观察视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时候应当运用灵活的观察方法。确定合理的观察对象,引导儿童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同时选用恰当的观察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3.4以欣赏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眼睛,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很重要,通过对自然界,人文社会中美好事物的观察,提炼出美,感受到美,对美的升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艺术的美,体味生活中美的事物,尊重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引导其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探究生活中美的存在。教师可以积极创设适合幼儿的艺术情景,使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探索艺术之美,引发幼儿相应的情感态度,培养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探索美。美术教育活动作为幼儿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仅是强调德育方面,更应该从幼儿的天性角度出发,合理地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索适合幼儿的从教方法和教育理念。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传授给学前儿童艺术技能,更应该培养其艺术天分和艺术创新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我们要从孩子的儿童时期培养其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其潜在的艺术底蕴、鼓励其绘画的兴趣,让他们成为美术教育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教会学前儿童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全人格,是学前儿童美术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品质的培养,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才利.多远智能视域下的少儿美术教育[J].美术观察,2013(6).

[2]高卫红.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