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网络安全知识范文

网络安全知识全文(5篇)

网络安全知识

第1篇:网络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职业教育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互联网大国的地位更趋明显。“互联网+”计划的大力推进,政府、金融、工业、商业、医疗等各行各业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日益加重,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突出。

一、网络和信息安全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重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几乎构成了国家和社会、企事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事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统计决策等全业务流程中,人们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内部管理、商务服务等活动。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各种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威胁也悄然而至,如经常出现勒索软件、大规模数据泄露、身份盗用的犯罪活动、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各种病毒的侵袭、各类网络陷阱等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隐患。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个人日常生活,等等,其损失及危害不可估量。近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危害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如国内发生的支付宝2015年5月和2016年6月出现瘫痪、乐视视频受到恶意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12306官网信息泄露、政府网站受到攻击被挂马,国外发生的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Twitter帐号和其他的社交账号被黑客攻破,2016年7月美国绝密邮件泄露等。我国近年各种诈骗案频发,特别是针对财务人员的精准诈骗案屡屡发生。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手段先天不足。其中很多案件尤其是千万元以上的网络诈骗案都是由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无意过失发生的。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相关工作人员网络和信息安全素养低下,网络安全领域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人才匮乏,使得企事业单位在面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时,显得捉襟见肘、束手无策,各类网络攻击事件屡屡发生。明确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据统计,70%的网络安全事件都是“人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各类从业人员的网络和信息安全职业教育,才能提高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整体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

(二)国家对网络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

2014年开始,网络和信息安全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上升到战略问题予以关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亲自担任组长,、刘云山任副组长。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2014年和2015年,我国已经举办两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2016年又下发《关于印发〈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确定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统一于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举行。2016年4月19日,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又发表重要讲话,将网络安全人才问题作为六个专题之一来阐述。2016年6月6日,由中网办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网络安全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提升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各种网络安全检查要将在职人员网络安全培训情况纳入检查内容。制定网络安全岗位分类规范及能力标准”。

(三)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存在历史缺失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信息化教育已经纳入了各级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信息化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同时国家每年有两次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省也有自己的省级计算机考试。但是,在上述全国及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基本不涉及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内容,网络与信息安全只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来设置,基础课几乎缺乏这方面的内容。不仅如此,国家层面关于网络及信息安全教育也尚未形成一个规范系统的计划。继续教育阶段,在对员工相关教育和培训中,也更注重信息系统功能的使用,而忽视了其信息安全的内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这是2014年2月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新论断和新要求。当前,我们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弥补教育体系中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的历史缺失这一短板。

二、网络和信息安全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受教育的人员范围有限

在进行网络安全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有专业的信息安全技术人员才需要职业教育,进行知识的更新,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对涉及使用信息系统的普通用户的安全常识和普及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计划。但实际上,很多网络安全事件通常是从相关工作人员(而不仅仅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下手”,运用社会工程学、心理学等知识找到人在网络生态系统中的“弱点”,而后再用技术手段打开突破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大小小的针对财务人员的网络诈骗案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行业特性不明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公用事业、工业等各个行业的普及,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使得信息安全的职业教育需求越来越广泛。虽然不同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防范具有不同行业特点,但无论是学校的学历教育还是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行业特色不明显,多“行”一律。

(三)重技术和理论,轻管理和实践

网络安全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通信、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同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行业相互交融影响,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更强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中,培训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信息安全技术类的,比如信息加密/解密、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病毒与木马、防火墙技术、IDS技术、VPN技术或者一些相关的测试,而忽略了信息安全道德、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信息安全项目管理、规划以及具体的攻防演练。

三、网络和信息安全职业教育策略

(一)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素养

个人信息安全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针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的各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升个人信息安全素养是网络和信息安全职业教育的基础,是每个个体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在网络安全事件中避免由于“木桶效应”形成缺口、造成损失的关键。

(二)基于角色确定网络和信息安全职业教育的内容

不同角色的人员在网络空间安全中的权限、作用、发生安全事件的风险各不相同。依据受教育人员所从事的行业、在使用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作用来确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其一要全面,不仅要做好职业技能的培训,也要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的教育;其二要区分层次、梯度、重点,根据行业、角色的特点有的放矢,使得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三)利用多种途径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

由于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知识更新较快、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更加注重操作能力,使得其职业教育既要有理论知识的积累,也要具备职业的安全技能。同时,遵守网络空间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同样重要。基于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必须通过专题讲座、行业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推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逐步形成长期、持久的教育机制。面对各种敌对势力、网络犯罪组织和个人借助技术漏洞等进行的多方位攻击,或者竞争对手借助技术手段在网络信息领域开展的恶性竞争,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养,推动网络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多种学习渠道和攻防演练的实战平台来提高和储备自己的实战技能。

(四)发挥职能机构的指导作用,促进网络安全

职业教育的落实“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随着“互联网+”各行各业的推进,互联网与国家的各项管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这也意味着对这一行业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和网络安全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和信息安全职能部门通常通过上岗资格认定、干部录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过程中个人信息化水平的测试,实现其督促指导作用,但这些测试中基本不含网络信息安全内容。应发挥职能机构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指导作用,通过适时检查、制定各种相关岗位分类规范及能力标准等方式,从顶层的设计中将网络安全能力与信息化能力置于相同的位置,真正体现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实质,以促进国家对网络安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陈一鼎,乔桂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2]王明霞.网络诈骗犯罪及其防控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01).

[3]徐东华.信息安全社会教育问题研究[J].前沿,2011,(24).

[4]张翠萍.企业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必要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3).

[5]韩英.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第2篇:网络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词】质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机制;演练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经济空间发展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发展,为促进信息技术服务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也逐渐向着更加智能以及将传统领域方面相互融合的阶段不断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样一来,就让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变得相对复杂,最终导致网络安全风险逐渐增加。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近年来河北省质监局深化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发挥信息化特有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应用了覆盖全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系统、搭建了质监数据中心,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核心机房接入了互联网、省公务外网、公务内网、质监业务网、财政专网、总局数据网和视频网等7大网络,支撑着质监系统省市县三级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监管执法工作;随着“互联网+”行动不断深入推进,质监业务数据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质监数据中心理论计算存储量为7.0T。面对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隐蔽的网络空间,要求我们不但要从技术上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还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网络安全事件实战演练,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2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2.1工作原则

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当中,主要的工作原则是要服从领导指挥,对突发情况做出快速反映,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置,每个部门之间要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工作职能,完成好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2.2事件分级

通常情况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一是特别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二是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三是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四是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2.3领导机构与职责

在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过程中,省局网信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配合并协助省局完成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如果在发生比较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需成立省局局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员由网信领导小组相关成员组成,负责事件的处置、指挥和协调。

2.4监测与预警

(1)预警分级在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过程当中,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由不同的颜色进行表示,比如红色、橙色、黄色以及蓝色。(2)预警研判和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对监测信息进行研判,认为需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可能发生重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时向省局网信办报告。省局网信办组织对上报信息进行研判,对可能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时向省委网信办、质检总局网信办报告。(3)预警响应1)红色预警响应第一,省局网信办根据省委网信办指示组织预警响应工作,联系相关单位或部门和应急支援单位,组织对事态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判,并共同协商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多项预警相应应急工作方案,有效的组织并协调组织资源调度以及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相关单位以及部门对于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要求相关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且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联络通讯畅通。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监测以及事态发展信息的搜集工作,负责人员要对应急团队进行正确指挥,其他相关单位要辅助完成工作,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一定要上报到省局网信办。第三,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应急支援单位应时刻保持待命的状态,并且还要根据红色预警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详细的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另外,还要保障应急设备、软件工具以及车辆等使用正常。2)橙色预警响应第一,相关单位或部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省局网信办指示组织开展预警响应工作,完成相关的风险评估工作,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第二,当橙色预警相应时,有关单位以及部门应立刻把事情的具体状况上报到省局网信办公室。省局网信办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有关重大事项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或部门。第三,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应急支援单位保持联络畅通,检查应急设备、软件工具、车辆等,确保处于良好状态。3)黄色、蓝色预警响应事发单位或部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指导组织开展预警响应。

2.5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1)事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主要在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之后,事发单位要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一是要马上对事件进行报告,先要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处置。二是事发单位的相关部门要将事态稳定住,保留证据,完成好相关的信息通报工作。(2)应急响应通常情况下,在网络安全事件的四个等级当中,I级的网络安全事件是属于最高响应的级别。Ⅰ级响应:省局网信办在接到事发单位或部门报告后组织对事件信息进行研判,属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立即上报省委网信办,同时向省局网信领导小组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经网信领导小组批准后,成立专项应急响应指挥部。由专门的指挥部来实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部署,并领导相关完成好协调职责。对于指挥部的成员来说,要时刻保持24小时的联络。其他单位以及部门要确保应急处置机构随时保持应急状态,然后当指挥部发出命令之后,完成相应的工作。Ⅱ级响应:省局网信办在接到事发单位或部门报告后组织对事件信息进行研判,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属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指示事发单位或部门启动Ⅱ级响应。事发单位或部门的应急处置机构进入应急状态,在省局网信办指导下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处置中需要省局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应急支援单位配合和支持的,商省局网信办予以协调。事发单位或部门与省局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应急支援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提供支持。Ⅲ级响应:网络安全事件的Ⅲ级响应,由事发单位或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确定。事发单位或部门跟踪事态发展,有关事项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Ⅳ级响应:事发单位或部门按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响应。(3)应急结束Ⅰ级响应结束由指挥部提出建议,报省局网信领导小组批准后,及时通报相关单位。Ⅱ级响应结束由事发单位提出建议,报省局网信办批准后,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或部门。Ⅲ、Ⅳ级响应结束由事发单位或部门决定,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

2.6调查与评估

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由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并按程序上报至省委网信办、质检总局网信办。重大及以下网络安全事件由事件发生单位或部门自行组织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并将相关总结调查报告报省局网信办。总结调查报告应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等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事件的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工作原则上在应急响应结束后30天内完成。

3网络安全事件实战演练

省局网信办应协调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完善预案,提高实战能力。应急演练方案应明确演练内容和目的、准备工作、演练步骤和考核办法。

3.1内容和目的

应急演练主要内容包括机房突发事件、设备故障、安全事件等三个方面。

3.2准备工作

明确与演练内容相关的人员、环境、设备和设施应满足的条件、状态。

3.3考核办法

明确演练的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完成时限、分值以及评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每个演练项目考核满分为十分,如得分少于6分,应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4结论

第3篇:网络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必须全面注重策略求精问题。大部分技术人员在开展网络安全管理时,开始引入VPN防御策略,以此强化网络防御能力。然而在具体防御控制过程中,没有有效融合响应、保护和监测方式,在出现复杂协同的网络攻击行为后,所发挥出的防御效果不佳。通过分析网络防御策略可知,首先,策略求精方法缺失。开展网络管理时,策略求精属于基础需求。主要应用VPN策略求精、访问控制策略,无法有效融合IDS检测和漏洞检测等防御方式,对防御效果的影响较大。其次,不具备语义建模法。通过语义一致性,可以提升语义建模的效果。在应用策略求精方法时,需要通过手工方式实现语义分析。然而由于缺乏自动化方法,因此无法进行语义建模,还会对网络防御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再者,缺失语义一致性分析方法。针对策略求精来说,主要属于推理过程。但是在推理时,未将语义作为载体,严重影响语义一致性。尤其是分析语义一致性时,没有立足于概念和结构角度,无法实现语义一致性目标。此外,在应用策略求精方法时,有效性验证的难度比较大,无法发挥出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网络防御中的作用。

1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概况

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时,多通过防御机制实现。利用防御、修复方式,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渗透式测试,同时评估网络风险,尽早找寻出信息系统漏洞,通过科学有效措施修补漏洞。当发现攻击行为时,必须及时分析网络流量、设备日志,找寻网络攻击阻止方式。在应用防御措施时,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相应增加心理波动。面对不同类别的信息安全,企业必须应用威胁情报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系统核心在于应用网络安全数据,准确分析企业内部信息安全风险,同时掌握企业现存危险,明确信息安全态势。网络安全数据,包括互联网漏洞数据,威胁情报数据等。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可以有效联合企业外网数据与内网数据,准确判断现存攻击,同时参照资产脆弱度方面,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网络系统风险进行评估。注重传输风险因素,到达威胁态势模块,此时会暴露出风险。因为网络攻击较为高级,攻击事件长,必须准确检查企业内网历史数据,寻找潜在风险隐患,利用态势模块展现。系统运行时,涉及较多监测搜索数据,同时要做好分析判断,注重科学运算。因此,该系统需要建立分布式计算核心平台。

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关键技术

网络态势感知系统,涉及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具体分析如下:

2.1数据采集技术

对于数据收集来说,数据层埃及量非常多,例如Web服务日志、防火墙日志、安全情报数据。其中,安全情报数据,可以通过系统识别与应用。安全情报数据,借助于云服务器,能够更新相关内容。基于现状发展可知,安全情报、数据支持无权威性数据。针对部分大型企业,由于数据流量较高,因此需要收集较多新内容。网络流量镜像数据采集难度大,必须全面提升探针容错性,加强数据采集能力。利用测试,对系统予以优化。利用千万兆网络,实时采集网络数据,通过分光器镜像、网络端口镜像,将收集数据传输到分析平台,便于分析数据信息。该项技术牵扯到行为特征分析、自动关联,端口匹配。端口匹配,遵循标准对应关系,利用传输控制协议、无连接传输协议的端口识别,加快检测速度。但是在应用期间,极易被伪造和攻击。因此,在端口检测结束后,必须科学分析数据。对于流量特征检测,涉及未公开协议流量识别、标准协议流量识别。其中,标准协议流量识别,对信息、命令做出特殊要求。在分析检测中,准确核对特有字段、状态,确保流量识别的准确性。对于未公开协议流量识别,通过逆向分析协议法,实行解密处理,科学分析报文内特有字段,确保流量识别准确性。针对自动连接关联,因网络传输容量持续增加,利用单个连接传输所有数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此时需要通过行为特征方法做好分析,密切监测数量流量链接个数、上下行流量比例、数据发送频率,准确识别数据流量。

2.2数据预处理技术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主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数据,按照预先设计流程,确保数据处理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在大数据技术中,Stream框架为分布式处理,扩展性较强。当集群节点比较多时,就会相应提升并发处理能力。在处理数据时,对于数据归一、情报知识库的依赖性强。数据归一,主要为流量数据、设备信息。系统利用正则表达式,能够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将数据转化为常用数据,做好深层次分析和研究。针对情报知识库,利用情报库、知识库关联数据,同时提供数据参考。

2.3数据库存和检索

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能够应用到海量数据检索中。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可以实现分布式全文搜索。在搜索中,可以将分类、名称、内容作为搜索词。

2.4数据分析

在分析数据时,挖掘数据中潜在风险,全面做好安全防范处理工作。在此期间,可能要应用到机器学习重沙箱技术、反病毒查杀技术、恶意代码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数据处理技术。对于恶意代码,则以常规软件、恶意软件作为样本,建立人工智能引擎,深入分析不同软件的特征,同时建设可识别恶意软件的模型,确保恶意软件识别的准确性。对于反病毒查杀技术,在现有技术上优化,确保病毒信息、数据信息识别的准确性。针对机器学习、重沙箱技术,因系统数据采集、处理能力较强,需要高度依赖机器学习、关联分析技术,确保数据筛选的准确性,同时提取重要信息,传输至人工运营团队。对于自动化数据处理技术,态势感知系统为智能化平台,需要依赖人力操作,需要为专业人员提供综合化、可信度较高的数据。建设数据自动化处理平台,通过全貌特征,跟踪攻击者,及时发现潜在威胁,生成可用的威胁情报。

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

3.1建立防御策略模型

在应用策略求精关键技术时,首先应当建立模型。此次研究采用三维模型建立方式。在建立模型时,必须应用系统思想、方式技术和网络知识,通过不同方式的相互配合,可以全面确保系统工程的安全性。联合安全机制,可以明显提升数据库性能、信息完整性、计算机设备性能。在应用策略求精技术时,必须确保网络信息满足精益化发展。为了实现以上发展目标,必须提升高层防御策略实效性。在应用期间,以服务资源要求作为基础前提,在节点端口位置,获取系统安全参数。如果改变参数,则无须特殊处理,能够直接优化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参数配置中,涉及海量数据包、接口数据,同时牵扯到语法变换。在建立模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上述内容。此次研究过程中,基于CNDPR模型开展研究,将策略求精概念应用到具象化处理中。生成防御策略后,可以将其用到设备节点中,并且以可执行策略规则形式存在。通过应用该模型可以表现出明显的主动特征,以此改变系统状态。从形式上,可以将模型构成主体划分为主体和节点,节点需要采用节点名称、IP、掩码方式生成用户名和口令,同时改变计算机信息流。针对主体形式,主要为相同特征主体。分析系统的实际应用可知,相同特征的主体集,能够体现出角色特征综合体。且不同角色权限,具备较强的关联性。针对该类综合体,需要应用不同表达式进行描述。

3.2建立模型安全体系

重视网络安全运行状态分析,建设模型安全体系。在建设体系时,应当全面分析和掌握计算机特征、网络运行状态,增强技术应用合理性,全面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安全性能。模型安全体系建构时,高度重视防御策略模型。采用三维立体化概念,模型建立涉及X轴、Y轴、Z轴,其中,X轴主要是描述系统安全特性;Y轴:主要描述网络层、应用层、物理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Z轴主要是描述物理环境,包括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安全管理。确保模型合理的同时,全面提升安全防御效果。在建立模型期间,技术人员必须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增强模型和用户要求的吻合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必须全面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安全,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措施,本文重点研究和分析大数据存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设计态势感知系统,同时介绍数据采集技术、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研究内容限制比较大,能够促进信息安全发展,优化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蓉.从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到算法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法律治理[J].法学评论,2021,39(01):131-136.

[2]杨洸,李东阳,宋旭.浅析大数据技术在公共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28(12):93-102.

[3]司鲲鹏,范铜川,樊利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有效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3):176-177.

[4]钱鹏,革逊.浅析5G时代下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安全管理难点和应对策略[C].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2020互联网安全与治理论坛论文集.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信息网络安全》北京编辑部,2020:26-29.

[5]柴项羽.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0(09):52-53.

[6]何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J].中国新通信,2020,22(16):155-156.

第4篇:网络安全知识范文

1.1操作系统安全问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1)操作系统内部结构有缺陷,为不法分子的侵入留下了空隙。(2)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很容易因为网络传输文件等行为引入不安全的软件或者是因素等,这样为不法分子的入侵提供了机会。(3)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多计算机使用者对具体的计算机操作制度不了解,不知道怎样的操作才是最为安全的,同时对于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认知也过低,侥幸心理严重,所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出现漏洞也不够重视,计算机的安全系统设置过于低端。(4)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不断升级处理来克服安全问题,但是很多用户忽视升级问题,对于自身的密码处理也不够谨慎。

1.2数据库存储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据库存储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较多的数据支持,如果这些数据被窃取或者是因为非法软件入侵而导致崩溃,那么用户的损失就会很大。但是,目前计算机数据库的存储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授权行为过于简单,没有形成全面的审计管理,同时对计算机的动态监控过低,数据库安全管理不够,很容易出现数据库信息被非法窃取。

1.3防火墙的脆弱性

很多计算机用户都认为安装了防火墙就会保证计算机系统的绝对安全,但其实防火墙系统也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的,只要是软件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而防火墙一旦出现漏洞就会使得计算机的屏障消失。防火墙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从LAN内部的攻击,若是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联合起来,即使防火墙再强,也是没有优势的,而内部的攻击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操作过程中授权或者是重启的设置。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2.1操作控制

解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首先要依循管理制度的完善促使计算机的操作更为安全,防范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出现。例如:物理设备安全要符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服务器安全要符合《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操作系统安全要符合《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同时根据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还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规范制度。其次,要尽可能地完善操作系统。具体的内容包括:(1)计算机必须要按照正版杀毒软件,例如:瑞星、KV3000、诺顿等,对于软件的管理则要考虑到更新和其他软件的共融问题。(2)设置有效的密码,计算机安全依靠密码,用户的密码管理必须要不断升级,提高安全性。(3)计算机内部装置要完善,防火墙、数据备份等都要完善起来。(4)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了能够在出现问题后尽快恢复,可以设置修复系统,例如:按照备份软件GHOST进行还原,可以把GHOST镜像文件备份到移动硬盘中,并利用计算机上的LPT接口进行复制,保证计算机的重要数据不会遗失。另外,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完善要提高计算机网络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

2.2数据库管理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要做到如下内容:(1)采用数字证书与文件加密技术。数字证书与文件加密的设置能够形成网络第三层的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库在黑客入侵的情况下会保证用户信息不被破坏。(2)设置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利用了网络通信、数据统计、分析推理等多种技术做依托,对计算机系统,以及所连接的网络进行数据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处理,保证监控设施的全面,防治数据统计的误差。(3)构建计算机审计系统。所谓计算机审计系统就是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人审计日志中,DBA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检测出诸如网络入侵、病毒攻击、反常行为、异常流量等安全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配置和调整网络整体安全策略,构建三级防范的立体防御系统,采用数据库深度报文协议解析技术DPI及动态流检测技术DFI等,将数据库的各种访问操作,解析还原为数据库级的操作语句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多重身份定位,有效支持电子取证。

2.3防火墙安全

防火墙的安全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系统防范完善。首先,要控制访问的区域,例如:Trust区域用户可以访问Untust区域与DMZ区域用户;Untrust区域用户只能访问DMZ区域ICMP与Telnet流量;DMZ区域用户即不能访问Untrust区域和Tust区域等。控制访问区域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安全问题。其次,要设置重启的防护系统,特别是禁止Control-Alt-Delete组合键重启系统,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重启所导致的计算机数据流失等一系列的舞台。另外,防火墙的设置要不断增加的安全终端,通过VPN链路实现总部与门店互联互通,保护交易系统、ERP等系统,将网络安全从总部及数据中心,延伸到每一个分支机构甚至每一台终端上。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围绕操作系统、数据管理和防火墙安全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围绕这三方面通过系统完善和数据管理技术提升、防火墙技术的外延拓展等手段,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全面处理。

参考文献

[1]樊嵘.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信息通信,2013(03).

[2]朱宏立.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应对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7).

第5篇:网络安全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络安全;问题;对策

电子支付的出现,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因此依托网络,进行安全的电子支付工作,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1电子支付网络安全概述

1.1电子支付概述

电子支付是人们进行电子商务、日常生活消费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指的是电子交易的当事人,例如: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这三者之间,通过网络电子支付的手段,对货币、资金进行的流通,进而实现支付的一种形式[1]。

1.2电子支付带来的网络安全概述

目前电子支付带来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技术层面、非技术层面两个方面。技术层面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对于具有电子支付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的静态数据攻击(口令猜测、IP地址的欺骗、制定路由进行信息的发送),以及动态数据攻击(主动对其数据进行攻击、攻击者对于资金信息进行监控,进而被动的信息破坏),如图1所示。非技术层面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网络交易支付款项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风险,且未及时加强监督管理;基于网络的电子交易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进行支付安全的保护

2基于电子支付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改进对策分析

目前电子支付下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本文以第三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例,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的网络支付安全对策。支付宝是我国目前最受欢迎的电子支付形式之一,它可以为资金交易的双方提供代收、代付的中介服务,以及资金交易的第三方担保服务。微信支付,其是基于微信开放平台,发出支付申请的。

2.1密码保护

在现有的支付模式下,无论是支付宝电子支付、微信平台支付,还是其他的借记卡交易方式,都需要用户对其设置密码,保障资金的安全,因此加强用户的密码保护,可有效的规避支付中的安全问题。在电子支付的环境下,用户成功与商家进行资金交易的关键,就是密码的输入,因此可以使用数字签名的方法,进行网络支付。我国的银行机构,目前多使用了RAS算法,进行数字签名保护的。用户可以向银行提出申请,之后银行可以对用户发放一个数字证书,证书中包含着用户的个人信息,其在进行电子支付时,通过证书,可以向银行发送一个签名。比对一致后,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网络电子支付。支付宝的款项支付也是如此,用户依托网络进行支付宝资金交易时,可以将需要支付的款项,从银行卡支付到第三方平台中去,由其代为保管,之后客户收到商家的货物且满意之后,可以通过支付宝账号,发出支付的指令,将货款支付给商家。微信支付,使用的B2C即时到账的接口,发出支付请求的,其还可以进行线下的POS机支付,即就是微POS。本地的生活服务商家,通过服务端口,输入相应的支付金额之后,就会生成二维码,用户使用微信扫码,即可进入支付页面,之后输入自己的密码,即可进行款项的支付。因此通过这样的数字签名的形式,极大的保证了用户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2.2病毒预防保护

用户在进行网络电子支付时,常会遇到盗窃用户银行网银/支付宝账户/微信支付账户密码的行为。攻击者利用木马病毒,对用户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使其能够对用户的访问页面、个人网银登录界面、微信登录界面、输入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微信支付账号、输入的支付密码,进行监视,进而通过技术手段,伪造出相应的登录界面,诱骗用户在含有木马病毒的页面进行相应支付信息的输入,之后将其个人信息窃取。针对此种情况,用户需要对计算机系统加强病毒的预防维护。在计算机中可以安装病毒查杀应用软件,及时更新系统。在应用聊天工具时,如果接收到陌生信息或者邮件、网页时,切忌点开,或者是与发送方核对无误后,再进行点击处理。用户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打开个人的支付登录界面,或者是登入,避免公共电脑中病毒,对于用户支付宝/微信支付账户的入侵攻击。针对手机支付宝用户,其在接到陌生支付信息、电话时,要保持警惕,避免登入钓鱼网站,造成个人支付信息的泄露,给资金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

2.3法律保护

针对第三方交易平台中,存在的诸种资金使用问题,我国虽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法律规范条文,但是由于其在具体的使用中,依靠的是用户对于平台的信赖,以及用户与该平台之间的约定,来进行业务处理的,因此在很多方面,用户的个人资金权益,一旦遭遇到信任危机或是其他的问题,用户的个人权益,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第三方平台,对于用户的大量资金代为监管,存在着资金被挪用、资金利息计算等问题,这些问题缺乏相关的法律保护,将会对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例如支付宝,其主营业务是用户网络交易资金的代收、代管、代付,用户在使用资金的代管功能时,与该网站达成了以下的协议:用户可以向本平台,支付一定的资金,并且可以委托本平台对其资金进行保管。使用代付功能时,约定:用户可以要求本平台,使用存入的资金,对其交易项目,进行支付,如果是非经法律程序,以及非由于本条款约定事宜的交易,该项支付形式,不可逆转。这些协议,虽然符合当前用户、第三方支付的现状,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是存在着缺陷的。微信支付中,存在着未按照法律的相关要求,与用户签署相关的协议,也没有对安全验证的有效性,进行规定,其存在着交易金额超额准许的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立法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有效的约束。此外,基于我国目前的电子支付形式,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认证体系。

3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电子支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支付安全问题,因此需要支付平台、银行等各个机构以及用户,对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加强关注,及时找出改进对策,加以改进,避免安全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刘剑.电子支付及其网络安全研究与实现[D].天津工业大学,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