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信用信息管理全文(5篇)

信用信息管理

第1篇: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1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意义

1.1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系统开发的设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平台主要采用WindowXP专业版,操作平台主要采用微软可视化的编程工MicrosoftVisualFoxPro开发,编程方法要采用窗口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操作硬件要使用586以上配置的电脑。系统操作功能模块主要分为统计分析模块、抢救流程模块、抢救培训模块、抢救护理模块以及质量控制模块。

1.2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①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够实现急诊科对急诊病人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及时记录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信息软件的使用还能对流行病的规律进行探讨,为控制流行病的蔓延提供对策。②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够建立健全急诊科的管理决策系统,实现临床指南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加强地区急诊病人救治的决策支持和任务管理的评估,并完善对各种医疗数据统计决策的制度,在医院管理和医疗配备等方面提供科学化的支持。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够实现医护操作的便捷,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2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2.1系统的数据流程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追求高效率、高质量,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占用的存储空间要小。

2.2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拥有庞大的信息,信息的登录是本系统最复杂的操作,需要对信息进行逐条的输入,对数据的要求要规范和正确,从而才能保证计算机对数据的有效处理。传统的人工信息输入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引入了计算机输入设置。计算机的输入的正确、快速和规范是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然而,信息中会出现大量重复的词汇,这就要求计算机输入时要实现对关键词的标准化,要在计算机系统中编制一套清晰、完整的数据。在医疗人员对信息的具体查找时,主需要点击关键的词条就可以实现对资源信息的获取,有效实现了输入的精确化。

2.3系统的统计的图表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生成各种动态的统计图表,医疗人员只需要点击相关诊断内容,系统就能帮助其寻找到符合条件的标准,自动按照年龄段、性别、就医时间等方面生成图表。

2.4分类对照以及疾病名称的设置方法

分类对照表是为数据字典设置的一个模块,其作用相当于索引。按照分类字号的排序,能够实现快捷的信息查询。另外,对于疾病分类的查询只需要选择相应的条框就可以完成搜索。

3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流程

普通急诊病人进行接诊环节,首先要在急诊科进行挂号,然后进入急诊间进行就诊,急诊医生通过急诊信息系统来对病情进行诊断并书写病历,同时,针对患者历次的就诊记录和就诊病情进行处方、检验、处置等方面的嘱托。急诊医生的嘱托可以使用自己定义的方式快速、直接的进行下达医嘱,也可以手动输入单子让患者自行处理医嘱。病人可以利用银行卡、信用卡在附近的收费口进行缴费。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能够直接通过急诊信息系统转入急诊留观医生工作站。急诊留观医生工作站具有ICU观察、急诊病房留观、抢救工作站等功能,能够实现操作的连贯性。急诊留观医生进行下达医嘱时会有对医嘱鉴定的检测,从而帮助医生对药物的使用尽心控制。与此同时,急诊护士要对病患的信息进行床位登记,急诊留观医生根据医嘱和登记对病人进行观察和诊断。需要输液的病人在缴费之后,直接送到输液中心进行输液等待,并由护士通过急诊信息网络发送输液请求到输液配置中心,配置中心将配置好的输液交给护士,护士对病人输液。需要抢救的病人可以越过接诊环节,直接进入抢救站,医生根据病情对其进行诊断。如果需要抢救的病人身份不明,需要进行临时身份证的登记,对抢救费用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准确登记。

4总结

第2篇: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用体系;监管;数据共享;协同管理

信用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其信用体系建设对于运输行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乃至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信用交通省”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诚信文化氛围愈加浓厚,信用交通建设卓有成效。

1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又提出:“以大数据、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新型治理机制。”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得到国家的重视。为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规范化、法治化,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4月8日,交通运输部面向社会公开了《关于<交通运输信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该《规定》正式实施后,将有效解决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顶层立法缺失问题。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不断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按照“信用中国”建设要求,交通运输部于2016年启用了“信用交通”网站,用于信用动态、政策文件、联合惩戒、信用知识、信用信息等。各地市也相继启用了地方信用信息平台。2017年,交通运输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对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等信息进行公示。2019年,按照“信用交通省”工作要求各地积极推动各项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在事中信用监管环节将信用信息通过“信用交通”“信用中国”网站等渠道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在事后信用监管环节按照“谁认定、谁告知、谁、谁修复”的原则及时向市场主体宣贯信用惩戒政策和修复路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监管更加规范有效。

2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2.1行业信用管理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目前,国家和地方社会信用管理以及交通运输信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信用评价、守信行为、失信行为、激励措施、奖惩措施等内容都有一定的说明,但表述较为广泛且大多针对交通运输全行业的整体要求,缺乏针对如货运行业、客运行业、公路建设等方面统一的、具体的、清晰的、操作性强的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各地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工作的重点仍以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以及信用评价为主,如何将信用监管嵌入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是交通运输信用管理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2.2行业信用管理系统与横向管理系统不能有效衔接

《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19年版)详细列明了需归集信用信息72项内容,而现阶段这些信息的收集主要通过行业管理人员手动录入以及企业自行填报,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与行业管理系统进行信息自主对接,对行业信用主体基数较大的地市,行业管理人员人工信息更新负担较重,很容易出现信息推送不及时、不全面、质量不高、应用不到位等问题。且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并不仅局限于本地本行业的内部监管,不仅需要对全国各地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信息的归集和公示,还需要掌握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行业管理信息,最终融入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之中,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实现如此大批量数据的信息共享。

2.3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监管机制尚不健全

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应用正处于摸索阶段,信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信用信息的征集与应用只局限于本行业或者本领域,覆盖全行业信用主体全生命周期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与公安、市监、安监、税务等横向部门间的信用管理信息不能实现实时互通,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的建立与应用存在一定阻力。

3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建议与展望

3.1推动交通运输信用管理由体系建立向成果应用转换

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以“信用中国”、“信用交通省”建设为依托,以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信用评价为重点,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为切实有效推进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工作,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符合行业管理特点的全周期信用管理机制,通过健全、细化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对象清单和措施清单,实现信用信息的有效应用。浙江省丽水市积极创建污染源企业在线信用监管场景,打造“综合数据+实时预警+协同监管+远程执法+信用联动”闭环流程,创新企业信用动态评价机制,实时生成企业监管生态码,实现企业差异化环境监管、动态化信用评价,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激发,信用监管力度得以充分显现。

3.2推动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与行业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建成集互联网情报监测、情报分析研判、情报信息管理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情报信息工作平台,对全国300多个重点大型网站、微博进行24h智能搜索,实时抓取直销相关情报信息,运用智能分析研判工具箱对信息智能化处理,并无缝衔接经济户口、12315举报投诉、案件查办、广告监管等各类业务系统,及时掌握直销市场的相关问题信息,直销监管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也将成为发展的必然,未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推动交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与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系统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信用奖惩信息化、自动化应用机制将信用平台公共信用信息查询嵌入行政许可、行政监督管理工作流程以实现信用信息数据自动更新、自动比对。减少手动录入和比对时间,提升行业信用管理工作效率。(2)推动交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与横向部门信用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根据行业管理需要加强与横向管理部门信用管理系统的连接,将守信企业清单和失信企业清单在部门间的流转方式由人工核对升级为信息系统自动比对。由此行业管理部门可实时掌握企业和车辆在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横向管理部门的信用情况,以便及时有效地通过许可或采取监管措施。(3)推动全国交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建设。运输活动是流动性的,并不局限于一市、一省乃至一国,只掌握某个省市的企业和车辆信用情况是不够的。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各地信用管理系统的衔接,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企业和车辆运营信用情况,有效节省各地交通部门传统函文传送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核实时间。进而实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为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3.3推动信用监管联合协作机制的建设与应用

推动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新型监管模式,健全信用监管联合协作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依法建立联合惩戒措施清单,督促行业失信市场主体限期整改,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重点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等惩戒力度大、监管效果好的惩戒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失信行为反复出现或异地出现的问题。另外,向社会动态更新失信行业主体名单,助推形成行业性、市场性、行政性等措施多管齐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失信联合惩戒大格局。苏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模式,构建“信用监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闭环工作机制,针对拒不配合现场检查,阻挠海事执法和发生违章、违法行为后拒绝接受或逃避处理的船舶,向省综合执法局申请录入“部局协同平台的重点跟踪船舶名录”,针对做出行政处罚,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的情况,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失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4结束语

交通运输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许可流程,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激发行业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营造行业诚信氛围,助推新型运输模式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发展应用;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因此,推动交通运输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促进社会信用管理与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有效结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值得每一位行业管理人员探讨与深思。

参考文献:

[1]谢小林.浅析道路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1):70-72.

[2]沈明辉.浅谈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4(4):24-25.

[3]唐慧.交通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2(8):66-67.

第3篇: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一、连云港队统计调查信用管理工作实践

连云港调查队根据国家统计局两个管理办法,在企业调查中探索应用“两制两书一卡”统计调查信用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推进“两项制度”“两份文书”“一张积分卡”,建立企业统计调查信用正负面信息台账,推行“红黑名单”奖惩机制等工作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依法统计、诚信统计意识,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两制”先行,夯实工作基础。加强与市信用办联系沟通,调整加入全市信用建设领导小组。联合市信用办出台《连云港市统计调查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国家统计局连云港调查队企业统计调查信用积分管理细则(试行)》,在全队印发《关于加强统计调查信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企业统计调查信用积分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通力协作,稳步提高”的工作思路,部署安排连云港队统计信用管理工作。“两书”宣传,做好前期动员。一方面向所有样本企业发放《统计调查信用管理告知书》,告知开展统计调查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统计信用管理积分与定级的方式、评定等级后对应的奖惩措施等,从思想上先为企业热身;另一方面宣传动员企业统计人员签订《统计诚信承诺书》,做出健全组织机构、提供后勤保障、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和其他诚信统计相关的承诺。目前已有230余家企业统计人员签订承诺书。“一卡”积分,量化管理指标。探索积分管理模式,将信用管理数值化、标准化。建立《企业统计调查信用积分卡》,根据企业统计调查信用积分评定年度信用等级。企业统计调查信用评价采取年度信用积分制和直接定级方式,信用积分采取积分—扣分+奖励加分方式(统计调查信用积分=统计基础分+工作配合分+数据质量分—违法情况分+奖励加分),直接定级适用于有较严重统计失信行为的企业。积分管理周期为一个日历年度,采取按月采集、年度定级方式。信用等级分为A、B、C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于统计守信、统计信用异常、统计失信(包括统计一般失信和统计严重失信)三类信用状况进行参照管理。2019年、2020年根据积分结果,综合考量多方因素,连云港调查队分别对18家、20家统计调查工作质量高的样本企业发文评定为A级统计调查信用企业。

二、实践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试行摸索,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对于提升企业调查工作质量、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计人员认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业务人员对统计调查信用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信用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统计调查信用“积分卡”日常监测打分工作量较大,增加了工作负担,有的业务人员有所微词,对于推行信用管理有畏难情绪,评分工作做得不实不细,有“打和牌”思想倾向,评分结果不能全面、客观、精准反映不同企业调查工作质量差异;另一方面,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信用建设的意识不强、认知不多、重视不够、配合程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调查信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标准科学性不足。目前连云港队主要在采购经理调查和生产者价格调查专业试行统计调查信用评分,为便于简易操作、减少工作量,根据企业调查实际情况制定了通用的“积分卡”,用一套标准来给不同报表制度的企业信用进行监测打分,没有考虑到专业自身特点和差异性,同时各具体打分项目比较笼统,不够细化,评价标准总体不够科学。评价结果精准度欠缺。从2019年度评价结果来看,企业信用评分绝大多数在80、90分左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精准度总体不够,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如何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准度、可信度是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这也是统计调查信用建设长期要做的基础性工作。信用认证等环节尚未涉及。连云港调查队自实施统计调查信用管理以来,根据评分结果和执法检查情况来看,尚未发现符合统计失信条件的调查企业,主要实践探索集中在评分管理和等级评定环节,后续失信企业认证、公示、修复、联合惩戒等工作尚未涉及到,统计“红黑名单”因多种顾虑也未予认定,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与信用平台的连接尚未真正建立,需要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探索。信用奖惩措施力度不够。根据现行的统计信用管理规章文件,惩戒措施主要是针对严重统计失信行为,而实际工作中出现迟报、瞒报、漏报等多属于统计警示行为,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加强监管教育,惩罚力度不足。对于统计守信企业,统计部门可用的奖励措施很少,目前一般采取不纳入执法检查的激励措施,企业积极性不高,激励效果不明显。同时联合惩戒操作难度较大,不仅需将失信信息上报至信用中国平台,也需要与有关部门逐一沟通联系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工作量和难度很大。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滞后。由于企业统计报表是由统计人员直接采集上报,目前连云港调查队对于企业统计人员的信用评分,按照参照企业评分的方式来执行,没有另外设置评分标准,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尚未建立相关制度机制。同时对于本队聘用的辅助调查员的信用管理,由于业务人员的认识不到位和种种顾虑,尚未进行实践探索,统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相对滞后。

三、推进统计信用建设的建议

第4篇: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水利工程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动力和社会安全保障,在发展过程中,业已形成相互协调的多层次水利行业管理体系,承担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任务。随着水利建设迅猛扩展,项目类型不断丰富,水利工程由传统计划管理模式向按照基建程序、实行三项制度、加强规范管理转变,建设管理体制也日渐规范和完善,管理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完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整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在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招标行为,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初步形成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机制,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2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1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

在水利建筑市场培育发展中,信用秩序建设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目前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中,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失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合同管理体系,工程应收款项管理不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对工程质量产生误解;二是缺乏高效的合作企业资质管理体系,以低充高、违法租借、一证多用甚至用假资质、假资信证明、假资料办理工程资质、无证经营、违法挂靠现象时常发生;三是缺乏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标段划分过多,标书费过高,拼命压价发包、对中标单位提出回扣,围标串标、暗箱操作、索贿受贿、损害施工企业利益。

2.2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

透过这些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长期以来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用环境不佳,是信用缺乏的原因;二是法制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信用失信约束和惩戒机制,是信用缺失的制度原因;三是信用教育培训不足,员工信用意识不强,是信用缺失的企业原因;四是信用保障体系缺乏统一规划,企业信用管理未能规范化、流程化是信用缺失的技术原因。这些都是信用体系建设应该注意并必须克服的重点。

3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途径与措施

在建设中,总体思路要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设水利行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3.1建设水利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要紧抓信息化建设项目机遇,建立覆盖行业的以信息采集、分类、保护、使用、、联网与交换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交换中心,这是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交互,增强信用信息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立起以信用评价、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服务平台。在建设中,要按照“谁组建项目法人,谁负责信息公开”的原则,明确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项目信息公开。省厅在水利网站开设专栏,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各市县区水利主管部门要依托政府网站或市水务局网站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进行公开,专栏布局形式要尽量保持一致,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实现全省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3.2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备案

要按照管理权限和分级审核原则,认真核实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单位)个人在水利建设市场中的信用信息,水利建设市场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尤其是结合关键岗位“压证上岗”要求,对压证人员进行全面信息公开。同时加强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的认定工作,要按照“谁查处、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均要公开,督促各企业将诚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3.3严格审查资质资格,严把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关

要强化市场主体动态监管,严格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资质审查,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单位,必须具备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不得超越资质权限和任意扩大经营范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选择要按省厅相关文件要求采用遴选方式确定。同时开展重点项目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和结合专项治理等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实行“压证上岗”、参建单位人员不到位、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质量低劣、套取资金等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杜绝不良行为发生,提升水利市场服务水平。

3.4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

信用评价是专业机构采用公正、科学、权威的资信考核标准,对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水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定企业履行各种经济契约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审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等级,并将相关信息在公开专栏向全社会,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真正起到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服务政府市场监管。

3.5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信用是一种资本,让守信者获得社会奖励,让失信者得到法律的惩罚,在资质资格认定、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应当全面查询、有效使用信用信息。对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加大支持力度,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加强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对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及时予以曝光。要正确使用信用信息,不能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市场壁垒,搞地方保护或行业保护,不能对处罚期满的市场主体附加其他限制条件。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监管、评优评奖等水利建设市场运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使水利建设市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环境。

3.6大力开展信用管理培训和信用管理服务

从水利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入手,进行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知识的技术培训,帮助企业打造一支精通信用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专业队伍,同时发挥水利工程协会服务会员优势,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开展信用管理工作。

3.7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和手机报、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大力宣扬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倡导诚实守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自觉守信意识。

4结语

第5篇: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应用;对策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出现更加凸显出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更多的单位开始加大对数据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这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开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极大拓宽了信息管理的范围,可以说是应用到了社会各个方面,成为国民经济各领域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也极大提升了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1)共享性。共享性是数据库技术的另一个明显特点,这也是技术人员研究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目的。如果数据库没有共享性或者共享性比较低,其价值就比较低。数据的共享性不仅可以体现在同一数据库之间的共享,而且还可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甚至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的共享,极大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2)组织性。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并不是杂乱无序的,数据库中的文件往往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分析整个数据库的特点可以发现,其实各个部分都是有一些关联的,这种情况在同一个集合的数据之间更加明显。(3)灵活性。数据库不仅具有强大的储存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管理功能,比如编辑数据、修改数据等,数据库的灵活性比较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4)独立性。数据库独立性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变化与原理程序无关。其次是物理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不受物理存储结构的影响,应用程序也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比如,数据库物理设备等因素的变化完全不会影响到数据可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5)可控冗余度。数据库冗余的含义是数据之间的重复情况。数据库的冗余主要体现在个人专用数据和共享数据的冗余,这两种冗余都可以帮助用户有效消除重复的数据信息。加强对数据冗余度的控制可以显著提升用户搜集数据的效率和质量。

三、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发展起来的,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会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现了信息管理的不断优化,信息管理效率有了显著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适应性,这给计算机数据库未来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前提。

(二)安全性不断增强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性的不断提升更加凸显出了数据库技术的巨大优势,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未来的传播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就是保证数据的机密性,防止重要数据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计算机系统具有具有备份的功能,数据备份不需要增加成本就可以实现,如果因为人为操作导致数据信息被误删,通过计算机备份功能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当前,传统数据安全手段与先进抗风险软件的充分结合可以极大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水平。

(三)发展势头强劲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各行业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其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状态。数据库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安全性、操作性以及适应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必然会给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四、完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

提高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主要指的是加强对数据库的保护,防止非法入侵,导致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被盗用。数据库技术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数据库质量的重要指标。上文中提到,数据库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共享性,但是数据共享又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库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并不是完全的共享,也不意味着是共享所有的数据信息。军事、商业机密等数据信息不仅不能共享,而且还需加强对其的保护,通常会采取数据加密等措施来防止重要数据信息被盗取。

(二)提升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随着计算机安全技术的提升也在不断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数据库系统的重中之重就是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高低直接受到数据库安全性的影响,数据库安全性则也与数据的共享特点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数据信息共享功能前提下的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

(三)加强数据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要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实践的科学性。未来在研究数据库理论的同时也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提让数据库理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数据库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将会不断广泛起来。未来要想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理论的研究,丰富实践经验,让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切实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都能发挥出来,不能成为其应用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于永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陈予雯.信用体系下的个人信息采集与共享新探[J].内江科技,2006(7).

[3]史春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