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医专业知识范文

中医专业知识全文(5篇)

中医专业知识

第1篇:中医专业知识范文

一、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接受高职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实用的能力、更高的素质。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一,要转变以往的学历教育思想,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学习是人生发展、事业进步的第一需要。第二,坚持培养创新能力,要把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的人才培养观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应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第三,坚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培养,树立做事与做人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善于与人合作。第四,要树立以注重创造个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崇尚个性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教育随之从“传授-存储”型向“启发-意会”型转变。能够对知识进行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新型人才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二、教师要注重个体素质的优化

就目前而言,在高职教育中存在教师学历不高,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却无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却难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职业技能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教师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其发展。高职教师必须全面加强职业素养,具有健康的心理与科学人文素养、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2.提高学历层次和强化技能培训,做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强调的是职业、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高职教师除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外,还需要掌握相关行业的知识、技能,并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面对全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始终处于科学前沿,才能担负起高职的教学任务。

(1)提高学历层次教师应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学习为辅的原则,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师资培训,并在相应的时间内取得各种证件,以提高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

(2)强化技能培训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师与社会需要的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教师要用岗位培训的方式,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科技信息,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利用寒暑假多深入工厂企业、广告公司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技术与工艺,以便在后续的艺术教育教学中及时更新教学重点、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一些项目开发,打破单一的教学形态,使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双师型”教师高素质的表现,这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关键性的保障。

三、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

以往的艺术职业教育常常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实践经验,造成了学生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摆脱以往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的制约,更新教学模式。

1.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

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场地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设计能力。其一,带领学生在实践场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学校的画室、工艺室、电脑房等。其二,带领学生经常参与企业的方案设计、点评。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保持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接触,使其获得合理的信息,掌握最新的设计潮流动态,确定学习方向。其三,带领学生下企业学习也是实践教学的体现。学生到企业可以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的基本技能,可以参与企业的工作,学生毕业以后就不至于因不适应企业现状而被淘汰。

2.要逐步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

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要参与大量的社会设计活动,及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教学知识结构,为学生尽快走上社会摸索一套与市场接轨、与社会融合的教学模式,打通一条教学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渠道。

四、教师要“科研兴校”

第2篇:中医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应用;翻译平台;辅助翻译

一、前言

目前,市面上石油领域的专业翻译软件较少,俄语翻译软件更是如此,这给专业人员带来了不便。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多使用各自不同的翻译软件,相同的术语往往会有不同的翻译结果,这导致译文专业性不强。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收集整理出成百甚至上千条专业词汇,但没有一个好的途径共享给大家进行学习。此外,多年的海外工作过程中,勘探开发研究院积累了许多专业性极强的双语报告,这些资料对年轻翻译人员来说非常难得且极具参考价值,但是由于保密工作需要无法进行大面积传阅,造成了资源浪费。通过调查发现,中石油内部没有统一的石油专业术语库,要解决上述专业资料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术语库和石油专业多语种资料翻译知识平台,以此提高外语翻译的质量。

二、平台设计

(一)总体框架设计

本平台框架由三个应用层组成,最下面是数据层,中间是数据管理层,最上面是用户使用的应用层(图1)。最底层的数据层保存着平台所有英、俄、汉术语、句子和双语报告数据。数据管理层主要负责从底层数据层数据进行相应逻辑处理,然后给上面应用层提供数据和各种数据接口服务。应用层的职责是调用数据层的接口,读取数据并展示给用户。

(二)平台功能建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ASP. NET开发人员开始接触MVC 架,开始大都认为MVC与ASP. NET完全没有关系,是一个全新 的Web开发,而亊实上MVC是一种更高级架构体系,原来的的ASP. NET称为ASP. NET WebForms,新的MVC称为ASP. NET MVC[1],项目组利用微软的ASP.Net MVC框架作为开发框架、SQL Server和SQLite作为底层数据库、前段UI大量使用BootStrap和各种JS框架来实现快速开发,制定了详细的平台建设及实施方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发完成了C/S和B/S版本,并在实际应用不断完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权限管理模块功能

平台B/S版本的权限模块是基于角色访问控制,只有内部用户才能使用B/S版本,利用这种方式保证了平台数据安全。具体技术上使用了ASP.NET Identity来实现用户登录和权限模块,它为平台提供了一系列接口来管理和维护用户和角色。ASP.NET Identity将用户所有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ASP.NET Identity使用Entity Framework实现其所有的检索和持久化机制。ASP.NET Identity支持基于声明的身份验证,它使用一组“声明”来表示用户的身份标识,相对于“角色”,“声明”能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描述用户的身份标识。

2.术语、句子查询功能

在平台的术语查询界面上,用户输入关键字后,平台会自动判断用户输入的关键字语种并将相关搜索结果显示在下面的展示栏目,同时进行相应的模糊查询并找出词组展示在词组框里。

3.平台内部分享功能

翻译人员在翻译工作中发现一些术语的新译法时,可以通过平台中“我的词汇”功能来实现平台的内部共享。其他人在查询该术语时可以查看他人分享的内容。

4.多个网络词典统一展示功能

用户在查询某个句子或单词的翻译时,系统首先在本地库里搜索翻译结果,同时也在其它几个网络词典中搜索翻译结果并把结果展示在搜索结果栏,供使用者参考。

5.知识库功能

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多年的海外项目工作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双语科研报告。项目组将这些报告按照数据库规则导入到数据库中。用户使用平台进行查询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给的关键字从数据库中搜出相应的段落进行展示。这些优秀的双语科研报告对翻译人员准确理解词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数据库建设

作为一种数据驱动方法,当前的机器翻译髙度依赖平行语料库的规模、质量和领域广度[2]。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首先由项目组对石油专业英俄汉术语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由石油专业翻译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对各种纸质词典、网络术语、专业报告中的术语进行比对筛选,挑选出最精炼的术语。这些术语经过专家审核后,再利用编程算法进行了二次整理,确认无误后,正式上传到英俄汉术语库中。为了简化审核工作,项目组单独开发了数据审核模块对所有录入的数据在线进行审核(图2)。此外,在软件研发的同时,团队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审批流程。科研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新的双语词语或句子时,可以自行添加到术语库和句子库。经过翻译专家后台审核通过后,该术语将自动加载到平台术语库中。这套流程将不断扩充和丰富知识库,保证知识库数据的正常化。研发人员和石油专业用户共同协作,根据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平台功能,这也是与其他翻译平台的不同之处。平台数据主要分为三类:术语、句子和双语报告,术语库为最基础库。截止到2021年底,数据库已收录英汉石油专业术语15万余条、俄汉石油专业术语10万余条以及俄汉石油专业句子6.4万余条,俄汉双语报告3.7万余字。

四、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

(一) PRR全文搜索技术(PRR:Petroleum Research Report)

在平台建设中,项目组没有使用通用的全文搜索源码,而是通过自主编写代码实现了历史报告的全文搜索功能。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将整篇双语报告按段落拆分,并进行加密入库,数据库端使用SQlite保证了数据的查询速度。SQLite数据库是一个开源的嵌人式关系数据库,它在2000年由D.Richard Hipp,作为嵌人式数据库,SQlite数据库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型数据库占用大量资源的问题,它可以有效减少应用程序管理数据的开销,具有移植性好、容易使用、体积小、高效而且可靠等多方面的优点[3]。在进行涉密资料的安全处理时,首先把报告拆分,按段落进行录入。这样搜索关键字时只能拿到一段匹配到的记录,而且也不知道报告的具体内容。由于报告里的数字涉密最多,这些具体数字会被自动替换。同时设置一些涉密关键字,进行自动过滤。最后录入之前请相关人员进行审核,检查是否有涉密的内容。通过这些方法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二)石油专业语义分析技术

在数据库建设初期,数据库收集了大量的英汉和俄汉术语,在翻译平台中用中文查询外语时效果不太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研发石油专业语义分析技术,把所有英汉和俄汉词典中的术语进行了优化调整,创建了汉英和汉俄数据库,实现了中文外文的双向查询,提高了汉俄、汉英查询时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图3)。

(三)网络爬虫技术

网络爬虫(又被称为网页蜘蛛,网络机器人)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抓取网页信息的程序或脚本。通过研究网路爬虫技术,项目组掌握了HtmlAgilityPack和xpath解析html文档技术,编写了双语句子爬虫算法,利用算法进行爬虫抓取数据,从网络上成功获取6万多条双语句子。这个技术还可以在后期数据库的术语审核和校对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在线翻译系统的接口集成技术

在研究海外项目组工作人员的翻译习惯时发现他们中很多人习惯使用一些在线词典。大家常用的在线词典包括有道、yandex、Google、Bing、百度等。通过研究WebService技术,实现了三个常用在线词典的接口集成。用户在知识库里检索文字时,平台首先在知识库里搜索关键字并进行展示,同时把三个在线词典的检索结果展示在同一页面。

五、平台建设成果及先进性对比

(一)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发,平台建设取得了3项主要成果:第一,建立了一套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石油专业翻译服务平台,实现了英、俄、汉专业词汇的在线互查,申报软件著作权2项:《石油专业多语种翻译知识库查询系统》《汉、英、俄石油专业术语词典系统》。第二,建立了中石油首个石油专业领域的英、俄、汉术语库。第三,首次实现石油行业内高质量双语专业科研报告全文搜索服务。翻译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术语的新译法时,可以在平台内部进行收录,实现平台的内部共享。这样用户在翻译相同的术语时,能够查看别人共享的内容,节约翻译时间。经过所有用户长时间的分享积累,术语库将得到不断的扩充。

(二)成果先进性对比

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中石油旗下的很多部门都对翻译工具进行过研究。1995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召集相关领域专家和翻译小组出版了汉、英、俄、维石油技术词典,这本词典的参考价值很高,至今仍是俄语翻译人员的主要参考工具。2016年石油出版社也根据自己的需求推出了石油知识翻译的网页版本,提供在线术语翻译。这些翻译工具功能都相对单一,项目组研发的石油专业多语种翻译知识库平台PC版本则是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可扩展性较强的应用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首个石油专业领域知识库平台

目前在常见的翻译软件中(见表1),石油专业领域知识库较少。我们将翻译知识库平台的术语库功能与国内一个常用的线上词典进行对比。用该词典查询石油专业术语时,一般只能得到通用的释义,无法得到符合科研人员要求的专业释义(图4)。

2.数据库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只有不断改进完善的平台才是好平台。用户需求随着实际工作要求不断变化,石油专业多语种翻译知识库的很多灵活功能都是投入测试以后使用者提出来的,研发人员和石油专业用户共同协作,根据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平台功能,这也是此平台与其他翻译平台的不同之处。今后,平台会根据石油专业用户的需求推出更多个性化的功能,并进行长期的维护和升级。

3.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新疆油田独一无二的历史双语报告资源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有许多多年从事石油专业翻译的专家,因此产生了许多宝贵的双语科研报告。该平台的最大亮点还包括科研报告的再利用。因为科研报告的翻译和常规报告有很大不同,所以根据新疆油田公司海外技术服务习惯翻译的内容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最正确最直接的答案,这也是该平台独一无二的功能(图5)。

六、推广应用

平台开发完成后,桌面版本已经交由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亚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试用。经过近一年的推广实践,翻译平台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起到了很大帮助,提高了研究人员对外文资料的理解速度和质量,同时对外文翻译人员提高翻译准确率和效率起到了较大辅助作用。中亚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提供了专门的应用评估反馈。目前市面上的翻译软件基本都是通用的翻译软件,石油行业的专业性不够。勘探开发研究院研发的多语种资料翻译知识库有非常好的俄汉、英汉基础术语库和句子库。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使用该平台,平台的专业维护团队也将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地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补充,这样将大幅度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用户粘度。这就是一个商业软件必须具备的条件。图5知识库翻译结果展示图而且,平台的基础框架是自主研发,底层部分的自主研发具有非常好的可移植性,平台的技术条件可以很好地适应安卓和苹果版本,并到各手机应用商城,所以完全可以像商业化软件一样移植到安卓和苹果移动手机上,具有一定的商业化价值和市场潜力。

七、结语

通过整合现有的外语翻译人员及科研力量,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了石油专业多语种资料翻译知识库,提高了外语翻译的质量和时效性,对新疆油田的对外合作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平台对海外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应用平台,它区别于通用的翻译词典或软件,既能满足专业研究人员的需要,又能提高专业翻译的速度和效率。在锻炼队伍、培养语言人才和输送人才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新疆油田的对外合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玉春.MVC框架在ASP.NET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15-17.

[2]宋仕振.试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未来关系[J].未来与发展,2019(2):25-30.

第3篇:中医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学模式

0前言

目前为了使工艺美术专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院校加强了与高职院校合作平台的构建,并且在努力改制升格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这个过程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难免在衔接过程中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严重影响到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正确的处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构建起一个畅通无阻的人才培养桥梁俨然已经成为中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重点课题,也是笔者即将阐述的重点所在。

1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要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需求,就必须要加快终身教育理念的建设,构建一个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这就意味着在这个体系中必须要对中高等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工以及布局。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培养出更多的高端技术性能人才。因此做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建立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对科学技术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俨然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趋势。而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恰恰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收高等教育,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起到完善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因此,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工艺美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发展现状

工艺美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并不单单是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简单的连接在一起,而是应该将两个独立系统的多种特征进行兼容与适配。也就是说要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诸多环节入手进行有效的衔接与联系。然而根据不完全数据调查分析显示,由于目前我国新型产业与现代化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少院校都对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该门学科的课时,并没有以教学与科研为中心,对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等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至于中高职教育在衔接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诸如培养目标发生错位、专业设置出现脱节、教学内容过于冗杂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中高职教育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发展。而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本就在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因此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实用技术的传授,注重对学生们就业能力的培养。其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设置过多、过细,与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设置不对口,也就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招生要求,使得中职学生难以适应更深层次的技术传授要求,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3工艺美术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具体对策

3.1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培养机制

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培养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高职教育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使中高职教育能够得以有效衔接与沟通。为此首先应该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管理机构,对中高职教育发展进行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并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劳动部门,行业、企业成立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方法与教学技术。通过一体化分阶段的培养教学计划,对中高职应该担任的教学任务进行明确,合理的安排与规划教学内容,降低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同时我国各级政府也应该给予一体化职业教育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逐步开放中高职试行权限,逐步取替一刀切式的中高职升学上限、淘汰下限等比例设置,而是由“联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升学与淘汰比例。

3.2对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中高职衔接不仅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衔接,还包含专业技术技能的衔接,应对现行的高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选拔考试机制加以改革创新,对考试科目权重进行调整,采用“知识+技能”的考核方式,适当的降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分值要求,提高工艺美术专业课的分值,进一步突出技术水平的考试权重。对于3+2的职业教育则要进一步增强其竞争性,采取按比例流动的制度允许同专业非3+2的优秀学生充实到3+2职业教育之中。此外还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变理论教学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办学模式的应用,并推行人性化育人模式,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张扬学生们的个性。

3.3做好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设置面的宽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衔接的对口程度,因此要想有效促进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的衔接就必须要进一步规范中高职专业的建设,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这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有效的衔接工作。为此就应该聘请中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企业内的专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到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根据就业岗位构建工艺美术课程体系,最终确定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要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让中职学生逐步建立职业概念,强化应用注重基础,让高职学生注重实践强化创新意识。在工业美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确保教学顺序与实施路线的科学合理,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出现重复,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与完整。还要对中高职职业技能进行分段培训,按照每个阶段的要求分别完成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最大限度的突出中高职业教育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此外还要做好中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环境的改善,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训基地。采取模块式与项目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某个项目为主线,将课程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协作,不断的探索,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尤其是随着现如今工艺美术专业分支越来越细,中高职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的开设上更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对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标准、核心课程加以调整。

3.4加快对中职教育的改革

要想加快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就必须要解决当前中职教育本身与高职教育存在的不相适应因素,加快对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以此为基础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就应该转变中等职业院校本身的教育观念,正确的认识到做好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识到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有效衔接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必要举措,进而给予中高职衔接足够的重视程度,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大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积极性。中院校还应该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工作,也就是说中职院校要在确保实现自身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向着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工艺美术人才的目标奋斗前进。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加强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环境、师资配置、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投入与优化,注重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们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中职院校还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注重中职教师们的培训与进修工作,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将企业的激励竞争模式引入到中职院校中,对教师队伍进行量化管理,依据教师们所获得的教学成果加以评测,以促进教师们的进步与发展。还要严格把控中职学生的招生大关,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注重对中职学生们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管理,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指导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严格训练与教学管理,将中职学生们培养成为拥有继续学习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彻底转变以课堂、以专业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异、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因为构建一个全面的质量评价机制,将中职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实际操作、各阶段考试有机结合在一起,采取更为灵活的评价机制,为学生们继续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

4结束语

面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认识到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融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入手做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且要进一步找寻工业美术专业的市场定位,明确岗位要求,提高中高职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帮助学生们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技术,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郝欢欢.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

[2]孙静.浅谈中职工艺美术专业项目课程化改革[J].职业技术,2015(02).

[3]陈瑶.中、高、本“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以工艺美术类专业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4]陈秋华.对中职工艺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5]王光文.以创新服务促进工艺美术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J].北方经济,2017(02).

第4篇:中医专业知识范文

在三年培养期内,第1、2、3、4学期为基本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其中在第1、2、3学期将进行公共基础课、两门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基本操作、经济法及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柜台销售、营销销售、团队销售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如进企业参观,参加企业一日营销活动等,同时也请企业实践专家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岗位要求、个人成长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了解热爱营销职业。第4学期在完成第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店面管理的同时,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和实际能力,有选择的开设一些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如金融营销、房产营销、化妆品营销、汽车营销等供学生选择,或开展一些相关的专题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产品推广、社团协会活动等,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促使学生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并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目标,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建立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建立学习即工作,工作是学习的理念,不仅能就业,并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规划。同时,在校内积极探索实践“校中厂”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征,倡导建立校园超市,校园格子铺。由师生共同管理,采用市场机制运作,学生可以通过POS机、条码打印机等进行商品信息管理、销售、商品编码等实训和顶岗实习;在配套建设的仓储中心,学生可以进行入库、保管、出库、理货、装卸和搬运等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辅的校园格子铺,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营销策划、经营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在运营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能力,同时也促进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丰富教学经验。第5学期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经理、一线营销骨干人员和校内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合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营销工作流程,并灵活运用综合职业技能,实现由学生到营销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为学生的预就业顶岗实习、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6学期为预就业顶岗实习阶段。校外顶岗实习是目前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学校可以依托行业协会企业,广泛拓展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技术业务相对稳定的单位作为紧密型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完成企业综合实训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完全顶岗,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双赢”是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任何业务单位都没有义务接受毕业生的实习任务,更没有义务来保证毕业生实习质量。因此,要调动实习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必须充分分析实习单位的实际需求,选择既能满足单位实际需求,又能锻炼学生能力的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带队,参与社会、企业、商家实际的市场运作,由此,不仅达到了提高学生的目的,也使他们在实战中熟悉了工作,树立的自信心,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生校外实习过程中,将由班主任、专业教师、校外导师共同组建校企双元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对学生校外实习表现进行考核,并结合学生实习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在培养期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质量为核心,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的原则,注重综合素质养成教育,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及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创新素质、创业素质),使学生能以技能就业,以素质立业。

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初、中、高级营业员职业资格标准,以营销工作岗位为框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开发突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以企业营销工作岗位活动为载体构建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重构

根据营销岗位的特点,企业对营销人才更加强调“多能”而非“一专”的职业特性,根据营销岗位职业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将原有学科知识体系打破,运用“鱼骨图”分析学习任务所需技能点、知识点,结合营销职业素养,建立核心课程。

2.教学模式转变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认真分析学情,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首先,工作任务交予学生组建的团队完成,学生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具体的工作环节驱动,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取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并形成工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群体的协助者,学生的学习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创新教学评价制度

第5篇:中医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院校;实践;探索

引言

近年来,职业院校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试图通过该项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教育实践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然而,在对学生进行分类考察时却发现,文明礼仪教育似乎对文管类学生的育人效果强于工科类的学生。这一现象便引发出笔者的反思,能否不加区别的开展同质化文明礼仪教育,是否应将文明礼仪教育根植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之中。笔者认为,文明礼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和良好的社会行为范式,立足于职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文明礼仪教育还应成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手段。因此,基于前者的考虑可以开展同质化文明礼仪教育,但基于后者的现实要求则需建立差异化的文明礼仪教育模式。本文将以工科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特点,以及工作中人际交往特征为着眼点,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合理化实践模式。

一、相关研究述评

1.相关研究概述

目前,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大量涌现,这里笔者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归纳如下:有研究认为,在教育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符合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要求、人性化教育过程要求、习惯培养的教育终结要求,以及教育提高人民满意度的现实要求。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中,有同行从文明礼仪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意义,以及旅游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面对职院学生从整体上所呈现出的良莠不齐现状,有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讲文明、重礼仪的现象并不理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我们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所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相关研究还对职业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的重大意义,及强化职业院校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前,从宏观层面所做的研究也大量涌现,如有研究认为,广大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将是中流砥柱,培养出具有较高文明礼仪素质的大学生尤为重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不仅是行业的要求,更是国家和人民的期盼。有研究从文明礼仪教育改革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目前高校较普遍地存在文明礼仪教育流于形式,教师在文明礼仪示范教育中缺位,学生文明礼仪素质较低的现象。研究指出,高校应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文明礼仪教育理念纳入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建立机制、强化管理,并在校内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礼仪实践、专项培训等多元化手段建立教育平台,将文明礼仪观念深入人心。此外,要多方探索,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将构建和谐校园进行到底。

2.相关研究评析

以上研究所形成的问题域和观点对本文的立论具有启发性,但笔者也需指出,在研究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时,不仅需从宏观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进行考察,还需从微观层面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方面进行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宏观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考察工作,而这在职院深化开展“大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中已形成育人体系,然而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契合、与学生的专业思维习惯相匹配、与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工作还较为薄弱。基于以上所述,本文将重点从微观层面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入手,对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二、文明礼仪教育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

以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为研究对象,可以将困境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未与学生的利益关切紧密联系

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需与职业院校的育人生态环境相适应,即职院学生毕业后主要面临就业的需要,找到工作、获得满意的薪酬预期、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趋势等,构成了包括工科专业学生在内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诉求。而且,职教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也在于此。然而,不少职院在开设文明礼仪课程,及教育实践时却忽略了学生的上述利益诉求,仅以通识性课程和教育手段来培育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极易获取外界的各类信息,若是以通识化教学来对待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则势必在学生主观意识中形成观念上的冲突。如,职场竞争就应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再如,我即使与人和谐共处,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改善自己的处境。可见,当前在文明礼仪教育若是无法解决学生的观念冲突问题,则势必使该项教育陷入自说自话之中。

2.未与学生的岗位实现逻辑自洽

在职教改革的大环境下,文明礼仪教育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和教法改革,关于这一点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便能感知。然而,目前在文明礼仪教育中仍存在着未与学生的岗位实现逻辑自洽的困境。调研笔者所在职院工科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可知,部分学生处于车间一线操作岗位、部分学生处于生产辅助和管理岗位、部分学生处于产成品销售岗位。由学生的就业岗位所决定,他们所需要的文明礼仪素养需与其的岗位工作环境相适应,若是背离了这一要求则会出现两个状况:即因学生表现得较为另类而被排斥,以及学生表现的过于客套而被敬而远之。可见,若是没有开发出适应工科专业岗位工作环境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则会对学生的岗位工作过程造成困扰。

3.未与学生的社会心理形成共振

即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教育对自身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空洞的说教和干瘪的案例分析,仍难以充分引致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意愿。笔者将这里出现的困境称为,未与学生的社会心理形成共振。从本校工科专业的生源结构来看,占比为60%左右的学生来自中职学校。这就表明,学生的社会心理以职高生的社会心理为特征,并在群体意识决定个体意识的作用下,又会使普高生的社会心理与之趋同,二者趋同后的社会心理产生合力又会强化这种社会心理。因此,在未能对文明礼仪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和重构的情况下,将极易与学生的社会心理感受产生对立。

三、文明礼仪教育探索中的思考

在问题导向下,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对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思考:

1.对如何紧密联系学生利益关切的思考

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利益关切,首先就要知晓学生的利益关切是什么。在把握学生的利益关切时应防止出现我向思维的问题,即站在育人主体的地位单方面来解构学生的利益诉求。为此,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和方法,将学生的利益诉求外显出来,才能帮助我们具化对工科专业学生利益诉求的理解。同时,学生所隐藏的利益诉求外延十分宽广,所以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还需收敛对利益诉求内涵的理解,即努力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社会心理调试、自我心性调节相联系,这样才能发挥文明礼仪教育在微观层面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2.对如何契合学生岗位工作环境的思考

相对于把握学生的利益诉求,契合学生的岗位环境则较为困难。难点之一便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师资并不了解工科专业的岗位环境。难点之二则是,学生未来将分布在工科领域中的不同岗位,不同岗位存在着不同的文明礼仪元素,但若是在教育中做到面面俱到,又会弱化文明利益教育的聚焦度。这就要求需以求交集的方式,来提炼出工科岗位领域需要的文明礼仪元素,在形塑学生岗位基本文明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工作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植根于特定岗位环境的、具有自我性格特征的文明礼仪实践范式。

3.对如何与学生社会心理产生共振的思考

此时就需要解决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管理问题,该问题也构成了当前职教界所关注的热点。在“职教20条”中对职业教育界定为“类型教育”,这就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的差别,也意味着需要重新认识职院学生的社会心理。随着2000后步入高职院校,他们内心中所谓的自卑感显著低于90后,所以应放弃励志式教育的悲情色彩。他们的社会心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与他们成长于新媒体时代不无关系。而且,他们更能接受自我雇佣式的创业活动,所以这就为文明礼仪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总之,文明礼仪教育主体应以积极的话语结构,以建设性的议题主张来引致出他们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

四、对策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1.面向工科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为了使工科专业学生的利益诉求得以显性化,可面向他们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为了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向性,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应侧重于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诉求。问卷可以采取单选题与阐述题相结合,如在单选题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卷:你期望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岗位的工作、你期望与同事之间的工作相处模式是怎样的、你将如何面对同事的无端猜忌、你将如何面对领导的无端责难等。可见,这些题目都与文明礼仪教育的初衷与主旨相吻合。在阐述题部分,则可以设计出:你希望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拥有怎样的收获。

2.合作开展工科工作岗位环境调研

获取工科专业学生的利益诉求,只能为改革文明礼仪教育提供方向,但要落实改革则需充分了解工科专业的工作岗位环境。笔者建议,文明礼仪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岗位环境调研。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可以前往合作企业开展调研。调研的方式可以为,与班组负责人交谈,从中获取新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交谈,从中获取新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如在接人待物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团队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企业负责人交谈来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在问题意识驱动下,便能尽快把握工科工作岗位的环境特征。

3.适应性再造文明礼仪的教育模式

在分别获取学生的利益诉求和工作岗位环境信息后,接下来便需适应性再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教育模式。在职教改革背景下可以将文明礼仪教育分解为通识性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训实践课程,其中关键为后两者。笔者建议,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应结合工科岗位时常面对的技术指导、业务交流、工作情况汇报、售后服务等工作内容,挖掘出其中已形成共识的文明礼仪要求,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训实践课程可以融入专业实训教学中,最为简单的方式便是在专业实训中增设“文明礼仪实训”项目,通过引入技术指导、业务交流、工作情况回报、售后服务等工作情景,训育学生的相关能力。

4.融入创业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特质

为了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趣味性,可融入创业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的特质。如,可将知名企业家在20世纪90年代创业的纪录片播放给学生,在片子中有段反映知名企业家创业初期寻求合作被对方拒绝的现场镜头,此时企业家仍很礼貌的转身离开,而那家企业人员却在离开后说这家伙是个骗子。这样的镜头反映出知名企业家身上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素养,而那位企业家的责难则会与学生社会心理产生共振。教师应对案例所反映出的,文明礼仪与职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宣讲,使学生能够相信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能够助力他们的就业与创业。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