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英语教育硕士精选(九篇)

英语教育硕士

第1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第2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专科生考研与本科一样,只是考完后加试两门专业课,具体加考的专业课要看你报考的学校规定.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

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西医、中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

2、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

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科目设三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课。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科目设两个单元,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初试增设经济类综合能力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

3、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联考科目

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西医综合、中医综合。

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

全国统考和全国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全国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

第3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关键词: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来华硕士留学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全球范围招收留学生,为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从最初的汉语言文学、历史等扩展到理科、工科及医学等各专业。我校(中原工学院)是河南省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大学,近年来,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得到了河南省政府及教育厅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自2019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我校特色骨干学科,招收了3名孟加拉国的硕士留学生。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开展全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笔者结合本学科留学生特点、师资情况、学科特点与课程要求,在参考其他高校全英语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安排、课程教学、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教学理念

全英语课程教学有两种教学理念:(1)以知识传授为主、英语作为传递知识载体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倡导教学重点是传授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科学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能力[1]。(2)融汇式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融合,即学科、语言交流、思考认知和协同学习的有机统一[2]。这种教学理念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育环境,也是一种教学技巧。对于我校的来华硕士留学生来说,中文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要加强中文学习;另外孟家拉国的来华留学生虽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但英语并非他们的母语,其总体英语水平虽比国内学生水平高,但比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低。在这样的语言学习要求和基础背景下,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英语作为知识传递载体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宜。

二、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有两种方式:一是混合排班,即将来华硕士留学生与国内硕士生混合排班;二是单独排班。当留学生人数较少时,从资源节约角度讲,混合排班的方式是较好的选择。留学生单独排班上课,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会增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等,将显著提高留学生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在留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若想节约资源且不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考虑国内硕士生、留学生学习背景、知识基础、课程体系,将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双语课程建设成为留学生、国内硕士生可以同时上的全英语课程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三、课程教学

1.课前准备。(1)了解留学生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由于来华硕士留学生与国内硕士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内容、培养体系、教学目标不同,有些国内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掌握的内容,留学生却没有学过[34],因此,在授课之前充分地了解留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十分重要。这可以通过留学生成绩单初步了解,成绩单中的内容信息全面,学习课程及掌握情况一目了然。但成绩单不能反映某门课程讲解的详细内容,因此还需通过与留学生交流以了解具体情况。(2)准备讨论课资料。将上课所用的英文资料发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来华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以讨论式教学为主,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课上讨论的主题。2.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少而精是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重要原则。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太多,这是因为:①国内外教学体系存在差异。对于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硕士留学生,从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转换到我国硕士生学习知识体系需要一个过程。②他们基础知识薄弱,有些内容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授课过程中需要补充,因而需要预留补充知识的时间。③由于授课教师与留学生之间存在语言沟通问题,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总体而言,一般每节课只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述或讨论,不能照搬国内研究生教学内容。(2)讨论环节设置。研究生课程,特别是对于人数较少的来华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全英语教学的讨论主题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所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发散性的,教师要进行非定向式引导。所谓发散性即采取头脑风暴法,主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②讨论的内容应偏理论而非偏应用,比如“纤维的吸湿滞后性”,可引导学生着重讨论为什么纤维会有吸湿滞后性,让学生从纤维的结构上去分析吸湿滞后性出现的原因。③将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串联以形成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和体系。(3)引入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除了按教材要求之外,还需要引入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最新成果。这部分知识的获得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由教师给定题目,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指定的英文参考资料,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再以英文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并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同时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给学生布置论文主题“纤维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和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各种理论模型的核心思想,指出不同模型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提供给留学生的资料应包括中文和英文两类。需要注意的是,留学生一般中文较差,看不懂中文资料,因此对于中文资料可选取核心部分,让他们借助网络在线翻译工具阅读。3.交流方式。留学生的口语带有地方口音,教师发音也存在不标准的情况,这给全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说的教师搞不清”。此外,师生双方的英语发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只有经过多次接触与交流后才能够逐渐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教师所教内容,教师在讲解之前可将重要的信息用图片或文字展示在PPT上。为解决教师不易理解留学生发音的难题,学生可准备好语言在线字典,随时查找回答问题中的关键词拼写。

四、课程教材

全英语专业课教学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旨,英语只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要进行高质量的全英语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英语教材[57]。一般来讲,国外的研究生教学没有指定的教材,往往是教授指定一些参考教材,而国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较高。国内的全英文教材大多数是针对本科生的,若直接用于留学生教学显然不合适,所以需要任课教师自己编写。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留学生教学课程大纲要求,通过对中文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反复对照和深入分析,从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中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的章节来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照搬英文教材或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教材都是不可取的。(2)教材内容应以系统性、经实践检验过的经典理论为核心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当然,在注重经典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也需要添加一些能够体现纺织科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知识。

五、教师队伍

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必须采用全英语方式,即课上、课下与留学生的交流都用英语,而且是听、说、读、写全方位、全过程英语授课,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全英语课程教师普遍读、写较好,但听与说较为欠缺,然而听与说是进行全英语授课必不可少的技能。除了语言技能外,全英语授课教师还需具有该课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能够胜任留学生全英语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师比较少,课程教师梯队的持续性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可以选择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作为课程助教,参与课程全过程学习并与留学生一起参加课程的整体性测试,获得优秀的可以作为全英语课程教学的后备师资。

六、结语

来华硕士留学生教育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部分,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其与国内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共性问题,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其特殊性而忽略其共性问题。另外,具体到一门课程,对于硕士留学生来讲,要求也是不同的,每门课程应根据其特点,既考虑课程体系,又重视课程内容的动态发展,既重视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引导留学生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留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或新的能力。在开设留学生课程之前,教师应认识到留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准备,使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另外,在留学生教学课程建设方面,需要根据留学生的知识水平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同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教材编写,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面向来华硕士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叶松,李艳霞.研究生全英语专业课课程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68-69.

[2]肖彬,李征宇,李蔚江,等.基于CLIL理论的推拿治疗学全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19,25(8):135-137.

[3]李志红,彭帆,肖莉,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三峡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31-1034.

[4]任远,吉顺如,李靖超.面向留学生的全英语课程建设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7):4-5.

[5]刘湘,汪章利.来华留学生的物理化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8,47(18):105.

[6]江霓,杨一波.全英语教学在留学生实验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8,21(5):103-106.

第4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考试科目及题型

考研科目分为公共课与专业课两类。考研公共课科目:政治;英语(部分考生公共课包含数学科目)。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西医综合、中医综合。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初试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5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一、日语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

近1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迅速增加,日语研究生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院校为1070所(含民办高等学校在内,普通本科755所,独立学院315所),其中,设立日语专业的大学已经达到385所,三年制高职或大专攻1169所,目前开设日语的学校已经达到200余所。以本科学校为例,与1999年的150余所和2005年的256所相比增加幅度惊人。[1]

日语研究生教育也快速发展。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术型硕士)点由1999年统计时的22个,增加到了2011年目前的67个[2]。其中,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个;东北地区有如吉林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11个;上海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等5个;江浙地区有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在内的10个;山东有山东大学等5个;天津有天津大学等3个;湖北、湖南各有3个;福建、广东各有2个硕士点;四川、重庆各有2个;河南、陕西各有2个;河北、山西、内蒙、广西各有1个。不难发现,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东北地区、上海、江浙地区,仅这四个地区的硕士点就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博士点由2002年的3个增加到了2007年的约15个,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5个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下的洛阳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2个博士点,再加上以应用语言学与外国语言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历史学等为一级学科、开设日本语言、社会、文学、文化方向的博士点8所。[3]。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我国开始设立翻译硕士(MTI),截至2011年,日语翻译硕士点有21个[4]。其中,北京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2个;东北地区有大连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等7个;江浙地区有浙江工商大学等3个;河北、山东各有2个;天津、上海、广西、贵州、山西、各有1个。

日语翻译硕士21个硕士点与学术型硕士67个硕士点相比,前者还不到后者的三分之一。对照英语翻译硕士,其硕士点137个与学术型硕士点165个相比,相差并不大。可见,日语翻译硕士尚处于尝试阶段,不少学校仍在观望。

二、日语翻译硕士的内在问题

如前说述,日语翻译硕士尚处起步阶段。以下,笔者将围绕日语翻译硕士与学术硕士区别以及日语翻译硕士的招生对象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日语翻译硕士的内在问题。

首先,最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它与现有的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术型硕士),尤其是其翻译方向的教育有何区别,即其设置的意义何在的问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显然,其设置是为了培养高级日语翻译专门人才。因此,与学术型硕士,尤其是学术型硕士的翻译方向应有明确分工。日语翻译硕士应是培养高级翻译口笔译实践工作的硕士教育,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向应是理论、学术研究的人才。如不能最终实现这样的分工,在目前日语翻译硕士的社会接受度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易造成日语学术型硕士质量高,日语翻译硕士质量低的错觉。

其次是招生问题。这一问题可分为招生对象和数量的问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有“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鼓励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这一点值得注意。一方面,翻译是一项需要实践和经验累积的工作。另一方面,有一定经验的人选择重返校园学习,他们的目标更明确。以往的偏理论、学术研究的日语语言文学硕士,不太符合有日语翻译实践工作者的再学习需求。

但是,需要停止工作,花两三年的时间去学习,对在职者来说是一重大决定。即使是招生规模较大的英语翻译硕士,有过工作经验的人仍占少数。如笔者所在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级英语翻译硕士29人中,仅约4人有过工作经验,并且他们之前均非从事翻译工作。日语翻译硕士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社会人士,尤其是日语翻译从业人员,尚有待观察。

三、日语翻译硕士模式的探讨

1.注重质量与品牌建设。

保证日语翻译硕士的质量,将日语翻译硕士建设为一个口碑良好的品牌,这对日语翻译硕士的发展的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翻译品牌的建设,许钧(2010)提到“品牌的树立,有利于翻译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认可,有利于提高社会对翻译的认识,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翻译报酬偏低的状况,有利于全面提高翻译行业的地位”[6]。

注重日语翻译硕士的质量,对于日语翻译品牌建设有重要影响。一来需要高质量生源的保证,不可盲目扩招。二来需要招生点的重视,避免某些学校把翻译硕士当成挣钱的工具。三要给予必要的师资的保证,教师应有丰富的翻译教学经验和翻译实践经验。

第6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关键词:专业学位教育;免费师范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08-021.免费师范教育硕士实施现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 1996 年开始酝酿设置,经过十年的试点,于 2006 年 3 月由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正式宣布转向正式举办,至如今历经了 17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有全日制教育硕士硕士、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农村教育硕士和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四种类型。本文主要讨论免费师范教育硕士。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34号)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使免费师范毕业生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实行学分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并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相衔接,整体设计。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这些要求没有被很好地遵守,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实施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在课程方面。

2.免费师范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结构是 5 + 5 + 2 ( 5门学位课程 + 5门专业必修课 + 2门选修课程) 。以教育管理学专业为例,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规定的五门学位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外语( 含专业外语) "; 五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统计与测量"、"青少年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另加两门以上选修课,如"专业外语"、"学校财务"、"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教育预测与规划"、"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教育管理史"、"基础教育督导"、"微机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教育未来学与发展战略"、"国外中小学教育"、"教育哲学"等。可以看出,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2.1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存在重复现象。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养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理论性"轻"实践性"的现象,例如上述课程中"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等都是理论类课程。并且一些学员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相关课程,这就造成了学习内容的重复。

2.2公共课比重太大,必修课、选修课未能体现专业差异。在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政治、英语课所占的比重很大,大概占了整个课时数的20%。作为研究生教育,要求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并没有突显出这门课程的应用性,更难以体现对学员提出的"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的要求。并且对于英语之外的其他专业,如数学、物理,学习综合英语对他们的教学实践没有实质帮助。从目前的课程设置看,对所有研究方向的教育硕士生来说, 必修公共课程的课内学时数占到整个课程体系课内总学时数的65、9%,具体到某一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课时数仅占总课时数的34、1%。尤其是必修公共课程也相似,没有体现差异性,选修课相对国外来说也相对较少,学生的选择余地小。

2.3课程内容陈旧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教育硕士的课程内容缺乏来自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生鲜实例,缺乏对学校实际运作的深入分析与研究,过多关注概念、原则的灌输,而对诸于如何设计课程导入、如何控制课堂教学、如何了解和评价学生、如何反馈等贴近教学实际的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或蜻蜓点水式一掠而过,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教学方法方面,受课程内容、学时安排、教师资质和教学条件等多重影响,目前的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教授方式,即使运用到多媒体授课,但学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大段的理论灌输,师生间受时空条件限制难以进行有效交流,案例教学缺乏教师亲身实践的鲜活素材而显得陈旧呆板等。

3.对免费师范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建议

教师教育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足轻重的作用,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培养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展望未来,应作如下调整。

3.1切实加强实践课程,在必修课程中减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加教学实践课程,把现实中的教育活动的具体案例作为授课的案例,真正的突出实、新,以增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和提高其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合理调整公共必修课程的比例与课程内容,适当降低政治、外语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开设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英语,使用国外学者的文章作为教材,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方便教师之后的自主学习。调整纯理论的教育类课程的比例与内容,增设与时代和历史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

3.3增加专业选修类课程,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满足学生向多方向发展的需要。可以让各个方向的教育硕士选择不同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满足他们各自兴趣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教师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之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而真正能够承担这种探索工作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因此,免费师范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使教师能够在已经观察和积累的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予以理性的升华,提炼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移位。参考文献

[1]闫苹,关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现存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教师.2006(4)

[2] 杨明全、时花玲、王艳玲,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10(7)

[3] 李章泉、王洪松,突出专业学位特色优化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5)

第7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关键词:翻译专业;教学衔接

一、翻译专业本科阶段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主要由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三大块组成。语言与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提高外语水平还要提高母语水平,具备一定的双语转换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主要指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技能,掌握职业译者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拥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能够胜任一般场合的口笔译工作;通识教育则侧重于学生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核心课程有外语精读、外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汉语基础知识、古代汉语、现当代汉语、汉语写作等;翻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核心课程有翻译概论、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等;通识教育的核心模块则是语言学概论、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

翻译专业本科四年可以划分为基础(大一和大二)和专业教育(大三和大四)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打好双语基本功、具备良好的双语运用能力,为进入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阶段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翻译技能,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适应各种场合的基础翻译。

建设完整的翻译专业教学体系并不是要将本科阶段割裂出来,而是要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基础阶段进行,然而在这个阶段与更高层次的硕士教育培养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翻译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的翻译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翻译理论的学习,没有经过真正的翻译实践,往往是照本宣科,根据参照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英汉对比讲解,将翻译教学变成了教学翻译,将翻译课上成了语言课,学生并没有学到相应的翻译技巧,对于接下来的翻译实践也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二)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各大高校所采用的翻译专业教材都各不相同,可以说从全国所有开设翻译专业的院校中没用任何两所学校采用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仅说明目前翻译学科还没有一套高质量的成型体系的教材,也说明目前市面上相关的教材不多并且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会更加难以把握翻译教学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翻译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测试方式传统老旧

衡量大学外语教学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衡量英语专业教学可以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然而对于翻译专业教学的衡量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试标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没有相对权威的考试参照,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出题。在评卷时,由于翻译没有一个完全标准的答案,教师只能是依照参考译文和主观意志进行评卷,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检验,此外,翻译课程的测试也往往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闭卷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学生对译文不能仔细推敲和认真校对,难以发挥学生真正的潜能。

二、翻译专业硕士(MTI)阶段教学现状

翻译硕士的培养目的是具有专业的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招生对象为翻译专业或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同时也鼓励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具有一定翻译实践经验的人报考。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一般分两个教学阶段,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主要是翻译理论和各方向的翻译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有学生的翻译理论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中的互动性,研究生二年级为准备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在毕业时要求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领域所需要的高级的翻译工作,然而其与本科生翻译教学的衔接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生源良莠不齐

前文已经提到翻译硕士的招生对象鼓励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报考,这就说明翻译硕士的生源良莠不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难以保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来进行深入的学习,此外,很多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那么在专业翻译的学习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实用的翻译课程太少

翻译的活动涉及到政治、法律、医学、科技等诸多方面,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在硕士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却注重翻译理论的学习,对于实用性的翻译学习只涉及到一小部分,学生在遇到实用性的文体时,对于术语不知道如何翻译,造成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轨。

(三)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授为主,缺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环节,学生很少能参与到翻译实践中,虽然课后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但是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翻译成果也没有相对标准的评价,因此学生的翻译作业只能是纸上谈兵,翻译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此外,由于翻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操能力没有提高。

(四)各阶段的翻译教学与翻译产业的发展脱节

从整体上看,翻译市场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翻译产业链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翻译教学,然而现在在我国并没有完备、立体的翻译产业链,也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翻译培养模式。可以说,我国的各阶段的翻译教学还处在语言技能的提高、翻译技能的训练、目标文本的处理等基础阶段,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于与翻译公司合作也很陌生,这种与市场需求脱轨的培养方式难以实现翻译行业的发展。

三、如何做好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翻译硕士的教学衔接

翻译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了解翻译的基础理论,掌握口笔译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并能够运用翻译工具,在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之后,能够翻译时政新闻类和一般难度的政治、经济、文学、社会等文本;翻译硕士方面,在设立翻译硕士开始,教育部就曾明确地规定翻译硕士是属于专业型硕士而不是学术型硕士,因此,翻译硕士的培养就要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文学、法学、商务等各个领域的翻译工作,做出质量较高的翻译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翻译专业本科和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这就无法区分两者在培养层次上的差别,可以说学习完翻译本科就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或者是由其他专业直接进入翻译硕士的学习,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一体化上的断层,为了建立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本科阶段低年级注重语言教学,高年级注重翻译技能的训练

一名合格的译者首先就要具备坚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因此在翻译专业的本科基础阶段,要特别注重语言的学习,学生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大量阅读一定量的文学、商务、法律作品,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相关知识;高年级阶段侧重翻译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同时要涉猎大部分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术语,最终使学生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能够胜任一般的翻译工作。

(二)本科阶段高年级阶段开设相关选修课和实践课,为学生选择未来职业方向打下基础

人才培养最终是要与市场需求接轨,如果只注重语言和翻译技能的学习,培养出的只能是语言的学习者或者是翻译理论家,因此,在翻译专业的本科阶段高年级可以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可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市场的需求,了解自身学习上的差距。

(三)提高硕士招生生源质量,加大语言考核难度

翻译硕士鼓励非英语专业学生报考,然而很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入学后由于语言水平低,常常会出现专业课听不懂的情况,或者由于语言的限制造成翻译成果不理想。因此,在翻译硕士招生时,应加大语言考核的难度,在复试中加入现场翻译的考核环节,从而保证录取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翻译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翻译人才。

第8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关键词: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术能力 培养模式 改革

一、引言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某一研究生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规定的培养目标而采用的特定的培养程式,具体包括培养目标的确定、生源的选拔、课程修习与考核、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审及学位授予等环节。[1]然而,我国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能力还很欠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主要归因于我国高校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存在局限和弊端。本文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模式的现状和改革方向进行研究探讨,旨在寻求提高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有效的培养模式。

二、学术能力的定义

对于“学术”这个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学术”指的是“有系统、较专门的学问”。[2]本文所论述的学术不再是局限于狭义的学术研究,而是宽泛的学术行为活动,即围绕研究生学术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包括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敏感[3]。

三、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研究生是本科生的衔接与升华,与本科生有很大区别,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然而,目前我国对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然存在弊端与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核模式单一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是修学分与写论文。两年到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几乎有一半时间都是在修学分,研究生为了通过各门课的考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读相关书籍,而忽略了钻研学术,这显然不利于研究生学术意识的培养。尽管有交学期论文的考核方式,但迫于考试压力,学生无暇去查阅文献、整理资料、仔细钻研论文,很多学生都是从数据库中寻找相关文献稍加改进就完成任务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学术能力难以形成。

2.师资力量不足

研究生的扩招导致了研究生的数量大幅度上升,然而伴随而来的是研究生质量的下降。我国高校的现状是外语专业的博士、硕导及博导相对较少,而外语专业的研究生数量不断扩大,就出现了一个导师带数十个硕士研究生的情况,而导师又忙于科研和教学工作,所以指导学生的时间相对不足,这就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的质量。

3.学术活动匮乏

我国高校中学术活动整体匮乏,只有少部分知名的高校不定期举行一些诸如国际会议、学术报告等的学术活动,多数高校不重视学术活动和学术氛围的培养。很多高校都要求学生自行承担学术活动的高额费用,迫于经济压力,许多研究生放弃直接参与学术活动。

4.论文创意不足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写论文了。没有有力的实验数据做支撑,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只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一些创新的观点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然而,面对繁重的学期论文任务,一些研究生为了完成任务而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时间专心思考创新点,写出新颖、见解独到的文章,导致论文创意不足。

四、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鉴于如上所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我认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文献导读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指出:“没有理论的具体研究是盲目的,而没有具体研究的理论则是空洞的。”[4]这就要求研究生阅读大量的优秀学术论文。广泛阅读文献是一种重要的储备知识、启发思维、习得方法论的途径。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没有复杂的实验及有力的数据支持,论文都主要靠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此外,外文文献总是走在国际前沿,其创新性比较强,这对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会有个很好的启迪作用,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2.营造学术氛围

对于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养成学生学术素养的基石。学术氛围的营造可通过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活动来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活跃的学术氛围。各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举办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研究生不仅能触碰到很多新鲜的学术思想,而且能从很多勤勤恳恳的学者身上学到治学严谨的精神。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以自由、开放、民主为宗旨,强调探索性、批判性与实践性。

3.培养学术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学生学好基本理论,还要在教学中渗透钻研的思想,树立研究的意识,以搞研究的缜密态度来对待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品质,是智力的高级表现,也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和灵活的分析能力。[5]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试金石,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闪光点。所以要提高学术的学术能力就需要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5.参与科研工作

潘艺林[6]主张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研究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环境。侯光明[7]强调要处理好导师与研究生的各方面关系,特别着重强调研究生学习要与学术并进。

6.坚持勤于耕笔

论文写作是培养、锻炼、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目的。勤写学术论文不仅能促使研究生不断寻找新的学术兴趣点,占有学术资源与资料,而且能促使他们利用这样的机会反思已有的学术成果,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术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在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的趋势下,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问题突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文献导读、学术氛围、学术意识、创新能力、导师指导等方面训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行的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静,黄正泉.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化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5,(8):34-3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429.

[3]肖川,胡乐乐.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1-5.

[4]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4.

[5]徐颖,施丽君,王丽燕.研究生学术氛围营造和创新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71-73.

[6]潘艺林.大学的精神状况――高等教育批判功能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第9篇:英语教育硕士范文

苦 我国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有许多新问题,主要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重知识、轻能力,“聋哑”英语已成不争的事实;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师生比为1:100,且整体水平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乐 为改变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教育部将于2004年采取一系列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教育部近日宣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于2004年2月全面启动。4家出版社配合英语教学改革而研发的新教材和软件系统,日前已通过教育部验收,将在2004年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中推广使用。

此外,教育部将对现行的四六级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目前正组织力量进行规划。但基于四、六级考试施行16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教育部暂时不会取消四、六级考试,而是对其进行改革,在试题内容方面将有巨大变化,会重新分配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测试的比例,更突出听、说能力的测试比重。

无纸化考试 提高考试的效率

苦 传统的纸笔考试制度给老师们阅卷带来极大麻烦,学生们的作弊行为也屡禁不止。这一问题困惑了中国数代人。

乐 华南师范大学便是大学考试制度改革的首吃螃蟹者。该校继师范生实行“无人带队”教育实习后,又将于本学期末在计算机系和中文系2002级试行“无纸化考试”、在历史系2001级考试中试行“无人监考”。

“无纸化考试”是指用电脑上机操作的方式取代纸上答卷。而无人监考则指考试时不设监考老师,也不开启考场里的电子监控设备,完全靠学生自觉答卷。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纸化考试制度将会在各大高校里得到推广。

弹性学制 学生可自主安排毕业时间

苦 虽然国家的学分制在中国高校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真正实现3年和6年毕业的学生却少之又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毕业自由?

乐 2004年起,北京高校将全面推进学分制管理,改革收费制度,学生将按照所修学分数缴纳学费。在标准修业年限基础上,允许提前修满总学分的学生提前毕业,也允许后进生延迟三年内毕业。据悉,这样的教学改革制度一旦在北京取得好的效果就将在全国高校进行大力推广。

硕博连读 深造的机会加大了

苦 本科毕业了考硕士,硕士毕业了考博士,想要深造,总是需要一级级地考下去。能给我一个自由深造的空间吗?

乐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内各高校在2003年开始全方位改革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中国一些高校根据硕士生和博士生相对分离培养的实际,已经实行了更有利于学科研究的“硕博连读”制。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就将首次采用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培养办法。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因而放弃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硕博连读不需要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可以保证本学校那些有上升空间的学生继续深造。

自主招生 乐了学子,也乐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