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

第1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四、数字公民:国家的回应

正如前面章节所讨论的,各国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网络安全、权利、健康等方面。对此,通过将ICT使用相关的严格规定[1](如审查、过滤等访问限制)和促进自律相关的更加积极的方式(如宣传活动和教育项目)进行结合,各国提出了政府倡议,以解决这些问题。

亚太地区值得注意的培养数字公民的国民计划包括澳大利亚的网络智能计划(Cybersmart Program)、新加坡的网络健康计划(Cyberwellness Programme)、马来西亚的网络安全计划(CyberSafe Programme)和明智点击运动(Click Wisely Campaign),以及韩国涉及各种内容的监管规划和教育方案。通过各种资源、活动、学校课程和支持机制,这些计划采取综合方式向儿童、父母、教师,以及普通公众提供有关数字公民的信息和教育。

本文选取亚太地区12个国家作为案例,分析ICT相关应对政策。这12个国家应对政策中所提到的数字公民的关键要素见表1。附录A提供了相关国家采取方案的摘要信息,列明他们关注的区域、目标受众以及介入的类型(如监管、调查、教育、倡议)。

各国的模式不同。首先,国家层面的应对政策目前主要集中在安全和预防可能的风险。这是大多数国家关注的焦点,而且必须得到解决。其次,也应呼吁用户提高自我约束和灵活操作的能力,以最大化地获取ICT所带来的好处。各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先进的方式确定数字公民关键要素,并超越在线安全的基本概念,这包括政府如何培养年轻人,使他们能够在高科技社会生活和工作。每个国家应对政策的详细描述如下。

(一)澳大利亚

考虑到当今社会广泛的技术渗透,以及其给青少年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澳大利亚政府为其公民制定了多项计划,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以营造相应环境、提升在线安全。以上承诺得到了澳大利亚联邦警署(AFP)、信息部、在线安全咨询工作组、青少年顾问协会(YAG),以及教师和父母协会(TAP)、研究人员、企业、社区团体的认同。此外,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在线安全环境,提高公民的在线安全和诈骗防范意识。[2]

澳大利亚政府倡导的一项主要计划是网络智能计划(http://cybersmart.gov.au),由澳大利亚通讯及媒体管理局(ACMA)负责。该计划旨在支持和鼓励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同时在“积极参与、了解你的在线世界、谨慎选择”格言的引导下通过展示积极的、符合道德的、平衡的在线行为承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以儿童、年轻一代、父母、教师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主要目标受众,该计划重点关注隐私、安全、数字声誉(digital reputation)、平衡、责任、媒体素养和法律,包括4个关键概念:数字足迹(digital footprint)、数字声誉、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hip)、数字媒体素养(digital media literacy)。为了向其目标受众提供相关信息和支持,该计划同步配套了一系列活动和资源,包括:

为父母、学校和儿童准备的交互式游戏、活动、资源;

教学计划和倡议、教育视频,以及联合开发的开放教育资源(OERs);

职前和在职教师培训计划;

拓展计划(如学校观摩、访谈、教育者的职业发展讲习班);

家长参与的主题论坛(如“话匣子”);

与澳大利亚同行支持组织(Peer Support Australia)合作,强调同行在提供支持和适当干预中的作用。

计划主要通过调查研究确保干预和材料是基于证据的、经用户测试的、恰当的、适时的、高品质的,以及吸引人的。“评价和调查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确保我们是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强调合适的问题。”ACMA也与研究中心和其他跨政府或跨部门的计划建立了联系,以便在组织活动、记录最佳案例,以及优化供给方面展开合作。

作为ACMA的补充,通信部门(th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推行了两项由其与公共咨询组织密切合作策划提出的示范性计划。网络安全求助键(The CyberSafety Help Button,http://cybersafetyhelp.gov.au/)提供24小时的快捷服务、一站购物式可行建议和支持,以及网络安全信息。它为用户交流(通过热线服务电话)、报告、学习(通过免费下载资源)提供了一个安全场所。此外,在线社交便捷指南(Easy Guide to Socialising Online,http://cybersafetyhelp.gov.au/easyguide/social_networking)引导用户通过对社交网站、检索引擎和在线游戏的设置和功能进行自定义,提升在线安全程度。

在实施的第7年,2014年6月,智能在线周(the Stay Smart Online Week)汇集了各利益相关者,包括各级政府部门、1700个跨私营部门、教育部门和社区部门的组织。该活动强调理解在线安全价值和了解解决相关问题方法的重要性。[3]

为了强调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承诺,澳大利亚政府在2014-2015财年[4]拨付了1000万澳元的经费,用于协助学校建设可信任的在线安全计划、建立和运行儿童网络安全委员办公室(the Office of the Children’s e-Safety Commissioner)、支持基于澳大利亚的研究和信息计划。

(二)文莱

2010年,文莱教育部启动了网络逃离计划(the e-Hijrah Strategy),致力于ICT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以建立前瞻性和高水平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声明这一计划也将保护国家的马来伊斯兰君主宪制(Melayu Islam Beraja,MIB)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被恰当地称为“我们的数字价值观”。

作为回应,教育部近期建立的数字媒体全职服务中心(Digital Media and In-Service Centre,MiSC)已经着手采取更积极的手段发展和监控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媒体的应用,确保其安全性,及与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相匹配。使用文莱故事和人物的丰富的、交互式的各邻域的电子内容已被开发和研制出来,并通过由教育部部署的ICT设备向学校传播。

教育部还为学校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过滤软件包,并制定自带设备(Bring-Your-Own- Device,BYOD)政策,以保证学校在线环境的安全。

(三)中国

尽管政府实行了密切的监管和严格的审查制度,中国在2002年就已面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局面[5]。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控制局面,包括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控制网吧数量、关闭成千上万个不合规的网吧。2007年,为了解决网络沉迷问题,政府要求游戏开发公司设计反沉迷安全保护措施,如在线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被强制下线。2008年,中国估计有2000万网络成瘾者,这促使其成为首个宣布网络瘾症(IAD)为临床病例的国家,并在世界卫生组织注册了这一病例。中国还出版了诊断手册,列举了IAD的5大范畴:网络沉迷、、社交网络、网络信息、网上购物。[6]

考虑到网络沉迷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极大影响,各类组织成立了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和诊疗中心,通过3~4个月的自律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心理诊断,促使其远离网络沉迷。2014年年中,报道称中国已建成约250个军事化康复夏令营,用来帮助网络沉迷的青少年回归正常生活。

(四)印度

印度有关网络安全的立法不断被修订和完善,如《2008年印度信息技术(修订)法》(the Ind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Amendment) Act 2008)加强了对涉及商业和儿童的常见网络犯罪的规定。此外,随着与在线活动相关的犯罪活动激增,印度的主要大城市,如金奈、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已建立了多个网络司法实验室[7]。目前,虽然采取了多项举措、成立了多个机构以解决ICT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但大多收效甚微。在教育方面,尽管学生群体对ICT的使用日益增加,但学校目前并不教授网络安全知识。

印度国家网络防御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yber Defence Research Centre)公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标准(http://ncdrc.res.in/)。作为自治机构,其目标是抵御网络空间中外部网络攻击、信息泄密等威胁,保护国家的安全[8]。在网络安全领域,该组织会举办年度峰会,并出版《网络防御月刊》(Cyber Defense Monthly Magazine),以提高国民网络安全意识。此外,该机构正着手出版《国家网络犯罪参考手册》(National Cyber Crime Reference Handbook,NCCRHB),这是印度有关网络犯罪问题的唯一参考书。其致力于提高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工业组织的网络安全意识,希望他们能够阻止和控制网络诈骗。该手册包含了详细的对印度公民安全带来威胁的典型网络犯罪,并提供了应对这些问题的高级网络保护方法和手段。

作为一个连接政府、私人、学术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联盟组织,印度网络安全联盟(Cyber Safe India Alliance,CSIA)致力于促进网络空间安全[9]。在印度政府、国际网络安全保护联盟(ICSPA)、国民网络安全联盟和印度计算机协会的支持下,CSIA致力通过促进全国意识计划(Nationwide Awareness Programmes)对网络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群体。该组织还积极在脸谱网、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就如何应对最新网络犯罪发帖。

(五)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10],其ICT的使用集中在对内容的过滤或限制方面,主要是色情方面的内容。2012年,为了迎接斋月,印度尼西亚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封闭了百万个国外的访问通道。随着政府逐渐意识到ICT使用所带来的其他重大风险,政府积极支持“印度尼西亚儿童与青少年数字公民和安全”(Digital Citizenship and Safety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Indonesia)研究。该研究收集了印度尼西亚青少年如何接触网络,以及面临的潜在风险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根据该研究结果,印度尼西亚通信信息技术部、妇女作用和保护儿童部联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其他部门,共同组织媒体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包括强化政策、开展公共宣传运动。[11]

(六)韩国

基于对年轻人上网问题的担忧,韩国很多政府机构已经采取了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相关举措。支持这些举措的政策法规包括《通信委员会法》(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Act)、《互联网信息保护法》(Internet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网络通信法》(Communication Network Act)、《辛德瑞拉法》(Cinderella Law)、《儿童保护法》(Child Protection Act)、《201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2011),以及促进互联网使用中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保护相关法规等。

韩国通信标准委员会(KCSC)已经通过绿色I-NET2.0计划进行互联网内容管制,促进内容评级系统,用户年龄管理软件、过滤软件,以及上网时间管理系统的使用。该机构还与其他机构,如教育部、当地社区团体,联合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倡导年轻人、父母和教师加强自我管理。[12]

韩国网络安全局(KISA),是韩国通信委员会(KCC)的一个分支机构,带头举办“韩国网络梦之星”活动,推动健康数字文化建设,为年轻人塑造良好榜样。该机构还会举办网络文化和伦理课程,并发起了“创造美丽网络世界”运动。[13]

性别平等和家庭事务部通过青年事务委员会和其他各种方案,集中治理不良的在线内容,同时进行预防性教育和网络沉迷治疗。该机构为处于危险中的群体提供辅导服务,并为相关的咨询师和治理专家提供培训。此外,该机构还负责指导监督涉及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青少年巡逻活动(the Youth Patrol Activities),以提高青少年识别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创建健康的网络文化。[14]

韩国国家信息社会局(NIA)负责IT相关问题方面的研究、监管网络使用,以及调查网络犯罪事宜,同时开发和有关信息伦理方面的教育资源。

韩国教育部通过在学校开展负责任地、安全地使用网络相关教育活动,强调健康实践、文明礼貌,以及在线责任的重要性。韩国教育研究信息服务中心(KERIS)开发了各种ICT伦理教育资源,设置了教育网络安全中心。此外,教育部要求学校通过使用过滤软件实现自我管理[15]。由于学生中各种形式的欺凌现象的高发生率,教育部还发起了“停止欺凌”运动。

基于NIA的一项调查[16],韩国18岁以下人群中有240万处于网络沉迷风险之中,其中5~9岁儿童有16万。国家开设了200多个免费的网络沉迷治疗中心,包括互联网营救营等,以降低儿童对网络的依赖,引导其选择替代性的体育活动(如户外游戏、音乐、手工艺品、集体活动)。咨询师和研究人员运用专门开发的网络沉迷诊断表判断其严重程度。

(七)马来西亚

针对网络安全问题,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两项主要计划:网络安全和明智点击(KDB)。

针对每个人的网络安全或网络安全意识计划由马来西亚网络安全局于2009年创建,旨在为公众提供独立有效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实用信息和资源。网络杂志、旅行指南、多媒体内容(如海报、视频、游戏、小测验、网络工具),以及其他有关网络安全的资源,都被用于问题讨论和倡导更好的实践。该项目举办了形式各异的活动,如宣传论坛、培训工作坊、在线竞赛、公共演讲比赛、年度网络安全日庆典,还通过网络999救援中心为电脑安全事宜提供热线服务。

2010年,马来西亚网络安全局和教育部启动了学校网络安全计划,实施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2011年,一些其他组织加入进来,包括马来西亚儿童热线、马来西亚通信和多媒体委员会(MCMC),以及电子通信供应商DiGi。目前,校园DigiCyberSAFE计划通过一系列由校园以及社区互联网中心举办的教育研讨会、拓展活动,倡导安全、友善的互联网体验。通过网络安全大使培训研讨会,教师可以获得ICT处理、数字图书馆、媒体课程相关的培训,掌握教导、劝告、建议学生正确应对互联网使用利弊的教学方式,使其养成好的网络社交习惯,以及在网络环境中保证自身安全。2013年,校园DigiCyberSAFE计划对9651名学生进行了“安全网-提升马来西亚在校儿童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学生意识水平、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解、合适的在线行为、保护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等问题。调查结果为计划负责人提供了该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知识和技能差距方面的相关信息[17]。针对父母和看护人,该计划推出了专门的指导手册,帮助其为儿童创建更安全的网络环境。此外,当遇到不愉快的在线事件时,儿童可以拨打24小时求助电话(15999儿童热线)。目前,该计划通过开发地区性数字化多媒体资源,以及加强与工商企业战略合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2012年,MCMC启动了明智点击计划。MCMC充当了国家通信和多媒体行业管理者的角色。与国家五大原则(Rukunegara)一致,这一有关网络安全的公共宣传运动旨在通过促进儿童、年轻人、父母和监护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培育马来西亚居民日常互联网使用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该运动刊发了大量面向公众的教育手册、宣传画和杂志文章,还与各种组织,包括国防部(the Defence Ministry)、童子军协会(scouts association)、学校,以及妇女、家庭和社会发展部等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培训项目、访谈、研讨会和竞赛。[18]

(八)缅甸

2014年8月,缅甸政府宣布引入一套互联网使用的行为守则,旨在阻止社交媒体上仇恨言论的传播,协助维护国家的和平和稳定。这一举动是针对当时由在线诬告所引发的暴动而采取的。缅甸信息部长耶塔(Ye Htut)强调市民需要理解与言论自由相伴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还没有进行专门立法,但是鼓励民间团体积极开展媒体素养和意识运动,为公民提供网络使用中的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教育。

(九)新西兰

新西兰政府意识到使用ICT风险与机遇同在,积极支持涉及网络安全和意识问题的运动和举措。其中一项主要的举措是获得教育部强力支持的网络安全计划(NetSafe,.nz/)。网络安全计划创建于1998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多方利益组织,代表多方(包括政府、教育部门、立法部门、工业、社区、父母和看护人,以及儿童和年轻人)立场,通过一系列计划促进可信任的、安全的以及负责任的网络使用。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网络安全计划致力于帮助学校为学生和教师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为学校开发了“互联网安全工具”(http://.nz /the-kit/)。这一工具帮助学校解决学生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支持数字公民的培养。随着网络环境的迅猛变化和ICT如火如荼的发展,该工具进行了定期评审,自被引入以来,历经了四次变革。通过专家评议会,该工具目前的版本已开发出一个7步框架,以数字公民培养为核心来确保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

为了适应学校要求的变化,网络安全计划还开发了一个新的网络安全模型――“学习、指南、保护”(LGP)。LGP包含三组内容:学生确保自身安全所需学习的技能;学生应对挑战所需的指南;学校能够用来改善在线安全的保护机制。该模型为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路径提供指导,使学生在受保护的环境中达到自我管理。该模型依赖于教师不断提高的专业知识,并成为一个由教师提供的高效网络安全实践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中央枢纽。

网络安全计划还拥有一些针对早期儿童教育的资源:为早期儿童教育提供服务的网络安全工具,如网络安全相关的DVD;赫克特的世界(Hector’s World),一个服务于教师的独特工具,使其帮助儿童(2~9岁)学习安全地使用网络和培养数字公民意识。赫克特的世界正应用于新西兰许多小学和幼儿中心,以培养儿童数字公民意识。赫克特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工具――赫克特的世界安全键[19],供儿童在上网遇到令人烦恼和焦虑的内容时使用。一旦激活该键,屏幕将会显示一个美丽的水下场景和一些积极的文字。它还会鼓励儿童向成年人寻求帮助。

作为促进网络安全的领导机构,网络安全计划还开展了以下几个项目:国家网络欺凌工作组;为商业提供网络安全建议的“这是什么”项目;致力于教育市民如何保护自己的、防止在线欺诈的“欺诈机制”项目;为父母提供网络安全指导的“我的一天”项目;为市民提供在线事件投诉的“Orb”平台;为年轻人、父母、其他监护人、教师和委托人提供所需的帮助,以理解和处理网络欺凌的“网络欺凌”网站;帮助青少年以创造性的方式安全使用互联网的“新西兰网络骑兵”项目。

2012年,国民网络政策办公室(NCPO)成立,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网络安全政策建议,负责监督和协调国民网络政策及策略的发展、实施和检查。其中包括2011年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网络空间威胁而公布的新西兰网络安全战略(dpmc.govt.nz/dpmc/ publications/nzcss)。

智能连接(connectsmart.govt.nz/)是政府主导的另一创举,由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支持,力图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改善保护个人和企业在线安全的方法。

(十)菲律宾

菲律宾在处理网络安全和保护学校方面拥有很好的政策环境。2013年颁布的《反欺凌法》(Anti-Bullying Act),于2012年出台的有关防止虐待、雇佣和歧视儿童的特殊保护法规和各类儿童保护政策,以及《反欺凌法》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都是教育部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制定的,旨在确保在校儿童无论线上线下都能远离暴力、剥削、欺凌、虐待、歧视。菲律宾《2012年网络犯罪预防法》为教育部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和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了更多依据。

当前,教育部正在调查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贯彻的稳定性和计划举措的影响。作为开始,教育部与各类专家团体、私人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如国际计划组织、救助儿童基金会等),举办了一些面向教师、父母、监护人和学生的关于儿童面临的在线和不在线问题的研讨会。

(十一)新加坡

成立于2009年的跨部门网络健康指导委员会(ICSC)旨在协调政府在执行新加坡网络健康公共教育国家战略方面的工作,同时与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合作。该跨部门委员会由来自通讯及新闻部(MCI)、教育部(MOE)、社会及家庭发展部(MSFD)、国防部(MINDEF)、内务部(MHA)、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媒体发展管理局(MDA)、健康促进委员会(HPB)和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LB)的代表组成。由通讯及新闻部和教育部主管,跨部门网络健康指导委员会五年来(2009-2013年)共出资1000万新加坡元支持由社会不同部门提议和推行的网络健康工程。[20]

同澳大利亚网络智能计划类似,新加坡的网络健康计划(http://.sg/;MOE门户网站:http://ict.moe.edu.sg/cyberwellness/)旨在帮助互联网用户理解和践行适当的在线行为,同时在网络空间中自我负责、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

教育部在“尊重自我和他人”以及“安全、负责任地使用”两个原则的指引下采用“感觉-思考-行动”框架(Sense-Think-Act framework)(见图1)。这一框架指引网络健康课程在学校运行,并与围绕身份、关系和选择的品格和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的三个核心观念一致。补充主题和专题(见图2)鼓励学生在网络社区承担三个角色:技术掌握者、人际关系建立者和保护者。

这一框架指导学校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和校园环境,制定、实施他们各自的网络健康项目和活动。课程实施主要通过小学的班主任指导以及中学的品格和公民教育课程进行,同时将关键网络安全话题融入其他课程(如英语、母语、公民道德教育),使其被纳入常规课程。教育部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以及相关项目支持,如为教师、学生、父母提供在线资源平台和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项目。

为了配合教育部在课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2009年,教育部、IDA和微软SG(Microsoft SG)在BackPackLIVE!计划下联合启动了网络健康学生代表计划(CWSAP)。截至2014年初,该项目培训了1400余名小学、中学和大专院校学生,让其在倡导学生群体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教育部、MDA和ICSC的指导下,CWSAP第二阶段的运行时间为2014-2016年。[21]

为了强调父母、教师和监护人对儿童和年轻人的重大影响,多项计划鼓励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和通过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与儿童、青少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指引孩子正确使用计算机,形成管理和调解的平衡。MDA作为政府管理媒体供应商的载体,要求互联网服务商(ISPs)在出售或更新居民宽带时,积极推广网络过滤器。互联网供应商还被要求开发负责任的应用软件,通过各自的推广项目为网络健康做贡献。

此外,MDA还为父母和监护人开办了访谈节目、公众研讨会等。该机构还开发了家长门户网站和指南,引导父母为孩子在线体验提供安全保障和选择适龄的内容。教育部也开设了一个专门网站,为家长提供这些方面的技巧和资源。

2012年,媒体素养委员会(MLC)成立,旨在通过监督和引领公共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网络健康方面的职能。其主要策略是给公民树立六大核心价值观:执着、责任、尊重、正直、正能量、机智和洞察力。MLC还为政府提供适当的政策建议,并告知公众这些领域的法律法规。

MLC利用企业、民间团体和社区,以及其他政府机构的相关活动和平台,通过下列活动推广他们的倡议。

借助MLC网站、媒体见面会参与每年2月举办的年度互联网庆典网络安全日、其他网络平台等进行国民公共教育;

针对特定目标受众的社区服务、访谈、学术会议、对话、研讨会和讲习班(如儿童和青少年课外活动――媒体智能俱乐部、媒体素养徽章项目);

带来新观点和对话的调研;

资源开发,包括移动手机应用程序(如测量公民媒体和数字智商的数码网络)、父母手册、模块、视频资源、在线文章等方面的资源开发。

(十二)泰国

泰国颁布了保护儿童不被虐待、歧视、雇佣的相关法律,主要有《儿童保护法》(the Child Protection Act)、《计算机犯罪法》(the Computer Crime Act)、《预防和制止法》(the Prostitution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Act)等。泰国倡导过滤、禁止和屏蔽不合适的内容,如色情、网站。此外,泰国是第一个提出实行网游宵禁的国家,以减少年轻人在线网游沉迷现象。

泰国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s)还提供了一个泰国热线网站(a Thai Hotline site,http://report. thaihotline. org/en),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检举非法和有害的内容,保证公民拥有安全的网络。该网站还提供在线安全和网络礼仪相关的技巧和资源。为了达成目标,该组织与多个利益相关方展开了合作,包括信息通信技术部、执法机关、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网站代管服务商和儿童保护组织。

与其他发展指标一样,各国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优先项目计划也呈现多样化, 取决于该国的ICT现状、问题的显著程度,以及风俗和价值观。一些国家,尤其是那些ICT发展处于新兴阶段的后起国家,还没有采取相关的网络安全举措,因为他们需要考虑的更紧迫的问题是供电不足、基础设施匮乏等。尽管如此,这些国家已承诺为国民提高ICT获得机会,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当这些国家ICT发展成熟后,他们可能会考虑将已有的国家网络安全计划作为学习的模型。

参考文献:

[1]Rininsland, A. Internet Censorship Listed: How does Each Country Compare?The Guardian[EB/OL]. http:///technology/datablog/2012/apr/16/internet-censorship-country-list,2012-04-16.

[2]Australian Government,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Online Safety[EB/OL]. http://munications.gov.au/funding_and_programs/cyber_safety,2014.

[3]Awareness Week Stay Smart Online Website[EB/OL].http://staysmartonline.gov.au/awareness_week.

第2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需求驱动;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55-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西部普通高校应用技术转型是西部地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支点[1]。“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类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促使高校对现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

一、现状分析

1.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参考李校红[2]等所做的市场需求调查,结合我院近年来的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毕业分流来看,就业与读研是两大选择。就业比例占绝大多数,考研、读研比例较低,但呈上升趋势。(2)从就业岗位需求(未考虑少数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情形)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与维护工程师,网络研发与测试工程师。(3)从专业能力需求来看,熟悉网络通讯原理(如TCP/IP协议),熟悉Cisco、HC等设备的安装、调试,熟悉某种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具有CCNP、HCNP、网络工程师(中级)等证书,有较强的网站或手机APP开发能力,往往会被优先考虑。(4)从通识能力需求来看,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项目规划、技术方案制定能力,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有较好的英语水平等,往往会被优先考虑。

2.西部高校的现状。一些文献调研分析了西部普通高校的现状,结合我们自己的调研分析与体会认识,认为西部普通高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总体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提高对西部地区高校经费的投入,但受限于西部高校发展的基础和地区地方财力,以及高校扩招的影响,西部地区高校生均教育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师资队伍整体层次不高,教师职称结构整体偏低,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从2014年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情况(2014年)[4]统计数据可以得到,2014年全国正高级、副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2.33%、29.24%,而广西的相应比较为10.60%、27.23%,差距较为明显。而西部高校受制学校总体发展水平、地区发展水平和地区工资待遇,较难引进或留住高层次人才。(3)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生源质量整体相对偏低。西部地区大多地处偏僻地带,尽管近年的发展较快,但受制于长期以来的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速度较慢。以广西为例,每年全国统招分数线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广西高校所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广西生源。(4)西部地区高校技术类企业较少,学生在本地企业开展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小,而到东部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面临费用、安全、管理等诸多困难。

3.网络工程专业特点。网络工程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行业发展迅速。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可见光通信、软件设计网络等新技术令人应接不暇;“互联网+”行动计划也给网络工程专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学科面广。网络已经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与信息技术贯穿于各大学科门类和各个工、农、商业领域。(3)毕业生就业面广。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可以面向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与网络开发三个大方向选择就业岗位;同时,小到个体企业,大到大型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与应用人才。(4)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m然就业面广,但就业人数众多,除了网络工业专业本身的竞争,还需要与几乎所有计算机、通信、电信类的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现在一些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再加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些毕业生在网络应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4.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西部普通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准,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模糊;(2)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足,培养方案与目标较为单一,不足以适应学生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3)实践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未能充分发挥实验设施与师生的潜能;(4)实践力度不够,工程、应用等实践机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

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规划

1.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5]提出了“721”人才培养模式,它基于梯级、分级、多元策略,将人才分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3种,大约符合7∶2∶1的比例。我们借鉴其分层次培养思想,将培养目标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个层次,目前以应用型层次为主。对于学术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偏向于基础理论与方法,注重学术研究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图1展示了我们的网络人才培养层次。

2.“3+5+3”课程要求体系。分层次培养体系,也就对应着分层次的课程设置体系,与网络工程相关的课程,可以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三大类,其中专业选修课程较多。如何保障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将师生从繁重的课程任务中解放出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增加师生配置比例,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选修课之外,还需要从课程知识的要求入手。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内容,可以从如下三个问题入手:What is it(它是什么),Why to use it(为什么要用它),How to do(怎么实现它),Where to use(可以用在哪儿)及Where to go(将来的发展前景与方向如何)。针对三类课程的这五个问题,我们推荐了三个层次(重点把握、熟悉、了解)的要求,如表1所示。对于每门课程的各个具体知识点,我们也推荐任课教师合理规划认识层次,突出重点。

3.用为主,兼顾学术。考虑到学校与学生的基础与发展,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学术型人才培养。因此,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主体上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为培养学术型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考研热情,提升学生的教研通过率,提升了专业选修课所占比例,约占总学分为39.7%。另一方面,开设专业选修课《考研数学综合1》、《考研数学综合3》、《考研专业基础》及《考研专业综合》4门,共计23学分。

4.网络工程、安全与开发三条主线。对社会需求的调研结果表明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网络安全、网络工程与网络开发。网络安全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配置、故障诊断和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网络工程主要体现在网络设备选型、配置、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网络开发主要体现在Web网站开发、手机APP开发和网络通信编程等方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络开发”三条主线进行教学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TCP/IP 协议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路由与交换技术》及《算法分析与设计》。其中《计算机网络》与《TCP/IP协议体系结构》是三条主线的共同基石;《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支撑网络案例;《算法分析与设计》支撑网络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路由与交换技术》支撑网络工程。在专业选修课中,《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密码学》与《网络攻击与防护》突出网络安全方向;《高级网络路由技术》、《高级网络交换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与《网络性能优化》突出网络工程方向;《Linux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移动编程技术》与《软件工程》突出网络开发方向。

三、三级协同培养

针对目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欠缺,借鉴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提出的校内-校企-企业三级协同培养方案[6],考虑到西部一些高校学生较难获得企业工程教育实践的机会,结合学校科技企业园和学院自身的特点,我们规划了自己的三级协同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

三级培养体系中,三级培养目标是层次递进的,都以需求为驱动,以能力为导向。第一级依托于课堂教学与实践,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并培养学习方法与能力;第二级从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工程应用出发,重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第三级以学生兴趣为纽带,依托于开放实验室、科研设备或科技产业园设施,以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完成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工程能力。

四、结束语

此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结合了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现状,开展了广泛调研,听取了部分同行和部分相关行业人士的意见,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课程的原则,重点培养网络行业急需的工程性和实践性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的继续深造需求。所提出的“3+5+3”课程要求体系还有待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马青,王春秀.西部普通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机遇与路径――基于宁夏高等教育的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1):166-173.

[2]李校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5,(22):20-25.

[3]高东辉.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6,(3):37-40.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第3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一)建设背景

为了突显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加大与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区分度,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原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要实现培养目标,除了需要调整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为此,网络工程专业以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网络工程管理和网络协议分析两个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建成后,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基本上涵盖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方向的典型实验、课程设计,乃至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届时,网络工程专业将具备实验设施齐全、内容涵盖面广的专业实验环境。这为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支持。

(二)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网络工程设计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围绕这三大专业方向,以现有的网络工程基础专业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方向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等多种形式,并分布在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核心实践、专业方向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四个教学层次上。从教学层次的角度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下列内容。专业基础实践主要指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专业核心实践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主要指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

以上述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从四个专业实践层次分别阐述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专业基础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可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硬件工艺实习。模拟电路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并能理解相应的实验现象。数字电路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数字逻辑的理解能力和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实现原理和方法。硬件工艺实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并利用实际电路元器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电子电路系统。计算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等。程序设计实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并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数据结构实验是让学生运用理论原理知识编程实现线性表、队列、堆栈、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访问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进而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定法等常用经典算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程序系统。软件系统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实验、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验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五大功能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而能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部分功能。数据库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完整性控制等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实验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可视化建模工具RationalRose的基本用法。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二)专业核心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无线网络、Linux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让学生学习利用Sniffer和Wireshark等常用网络嗅探工具验证TCP/IP协议报文格式和协议交互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认识。网络编程实验是以套接字编程为基础编写TCP/UDP协议通信程序以及数据包捕获程序,编写SMTP/POP3邮件客户端、FTP客户端、Web网站程序等经典网络应用程序。无线网络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学会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与故障排除。Linux编程是让学生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熟悉基本库函数的使用,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三)专业方向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可分为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射频识别实验、无线传感网实验、物联网开发实验、以及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射频识别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卡、多卡读、编码调制、防碰撞算法、通信协议、保密通信等基本原理,能够编写相关应用案例程序。无线传感网实验是让学生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红外等典型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Zigbee、蓝牙、WIFI等通信模块,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物联网开发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嵌入式编程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技术,开发物联网应用中的核心功能模块或简单应用程序。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物联网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攻防实验、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嗅探器和端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解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等网络安全策略,掌握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网络管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SNMP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网络攻防实验是让学生熟悉网络探测、缓冲区溢出、网络欺骗、拒绝服务、SQL注入等主流攻击技术的实现方法,从而预防和阻止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某种安全管理功能的实用网络软件或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验、以及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线制作、VLAN配置、交换机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ACL配置、NAT配置等,为实际网络部署提供基础。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太网、广域网、TCP/IP、服务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络规划工具、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与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安全管理设计等各环节技能。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针对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规划并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网络工程方案。

(四)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科与专业竞赛是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学校、企业、省、教育部、乃至全球等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学科或专业竞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据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可分为课内自主研究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内自主研究学习是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训和实习是让学生熟悉或掌握网络相关行业或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常用技能,以缩短第一任职岗前培训的时间。该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见习环节、实训环节、实习环节等。见习环节是参观一个网络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见识各类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过程或应用情况,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实训环节是在校内实验与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炼网络设备产品与网络应用系统的典型功能模块,进而设计出一组项目供学生实习训练。

实习环节是与校外企业或培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发与实施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机会。毕业设计的周期为14周,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课题研究与指导、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或兴趣好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三、结论

第4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美军;大数据应用;前沿动态

[中图分类号]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大数据通常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以及相关技术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大数据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影响。

大数据(Big data)一说最早出现于1997年,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研究员迈克尔・考克斯和戴维・埃尔斯沃思提出。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Big Data)技术,是指对十分巨大的数据集进行搜索、挖掘、存储、实施数据分析并确保其安全的技术。“大数据”包含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可利用的数据总量巨大;二是数据生成速度快;三是数据的格式繁多,处理困难;四是单项要素的数据容量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战争面貌和军事能力,也在深刻地改变着美军的作战方式,对战斗人员和战场构成的理解正在迅速超出原来的规范与想象。

2 美军大数据技术研究背景

2012年3月,美国《大数据研发倡议》。该倡议涉及包括美国国防部在内的6个部门,它们允诺将不断投资,开发相应工具盒技术,大力提升获取、管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美国国防部及其下属机构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在同期的大数据项目清单中列出了“从数据到决策”等10项研究计划。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曾运用类似的倡议方法在信息技术研发领域进行投资,并获得巨大成功,此次美国通过“大数据”研发,有可能带来一系列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引领信息化竞争从软硬件、网络领域进一步向信息认知跃升。如不重视这一变化,将会面临丢失“海量数据”资源使用主动权的危险。

目前,大数据(Big Data)商业应用与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大数据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研究,在我国也是时间不长。对美军大数据技术应用进行系统性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及时掌握与了解美军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动态;二是给我军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撑。

3 美军大数据技术研究

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不言而喻,为解决军事应用中的大数据问题,美军着眼于系统性、全方位解决方案,采用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具体措施。

3.1 改革编制体制,为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高效的运行机制

源于美国特有的国民特性,时刻追求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根据安全环境与实战需要能及时调整部署、调整编制,以适合未来联合作战需求。这种创新精神是美军军事转型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美军作战模式与指挥与控制方式,同样也直接改变着美军的体制编制。

在国防部层面,原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前助理部长办公室(NII/CIO)更名为首席信息官办公室,原办公室的一些采购职能,转交给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但保留对采购程序的建议权。这样可使首席信息官专注于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信息保障等的顶层设计与全局性指导。另据《防务系统》网站6月29日报道,为实现作战与情报的融合,构建联合信息环境,联合参谋部也正在进行联合

参谋部的信息技术转型,计划重建J6部,并与国防部长首席信息官办公室一道共同领导国防部的“信息技术效能”工作。为有效整合网络空间作战资源,作为美国网络作战体系的最高指挥机构,美军网络司令部的成立则被誉为“美国国防的重要里程碑”。在军种层面,最为典型的是,为整合ISR资源,用基于能力和效果的方式有效管理ISR,美军于2007年6月8日成立的美国空军情报、监视和侦察局(AFISRA),从而将ISR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分配、计划和运用,这样无疑将充分发挥ISR的巨大合力优势。这些相关机构的相应调整,为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

3.2 立足于长远规划,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国防部企业化体系架构

基于国防部指令《在以网络中心的国防部内部数据共享》规定了国防部首席信息官进行数据资源管理的政策及其职责,为进一步优化国防部信息技术体系架构,由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牵头,国防部信息系统局具体负责,在网络服务、计算服务、应用与数据服务、终端用户服务和IT业务程序等五大职能领域推行改革,合并数据中心并使各军种更加标准化,以提高网络安全与任务效果。2011年9月6日,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特丽・高井签署的《美国国防部信息技术体系战略与路线图》,标志着利用新技术来建设新的国防部信息体系的开始。该战略计划整合所有IT设施,为国防部打造一个更有效、更安全的国防部信息体系确立了战略规划和初期发展路线图。为进一步落实国防部改革措施,国防部信息系统局于2012年了《2013~2018战略规划》,以“确保建立一个统一的、合作的、保密的联合信息环境(JIE),实现整个国防部端对端的信息共享和独立企业服务;为国防部提供快速的云服务。”以此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合并数据中心、网络作战中心向云计算过渡,将企业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融合成为更高效廉价的架构。通过对海量数据搜索、挖掘、存储、分析、安全等的大数据技术开发,为美军提供大数据能力,支持美军的全球作战。

3.3 合并全球数据中心,向数据中心战过渡

当前,美军在极力强调基础网络的弹性和可信性的同时,大规模削减分散于全球的数据中心,大力推进网络云计算项目。目的是在“形成灵活、智能、自适应的物理网络的基础上,将网络空间工作的关注点调整到‘改造网络化服务模式’”上来,直接以企业化的作战应用服务支撑作战过程。从“提供物理网络服务”到“提供网络应用服务”的转型,是从“网络中心战”向“数据中心战”军事作战理论转型的基础和实质性目标。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web3.0技术的发展、成熟与军事应用的广泛展开,美军军队建设理论也将发展变化:作战过程控制将日趋自动化,指挥官将直入作战主题,将关注焦点逐渐提升到核心的作战目标。

美军2013财年重点将现有的数据中心合并为3类数据中心。第一类为核心数据中心,用于国防部各部门都必须使用的信息服务与应用,以及用于国防部与工业部门和公众交互的对外服务与应用。第二类为地区性数据中心,主要用于满足距离终端用户更近的信息服务与应用需求。第三类为部署在前方的前方数据中心,这类数据中心很灵活,可以存放地区性与全局性的服务与信息,适合各种任务情况,速度更快,网络可靠性更好。这些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将普遍高度虚拟化,这样可以更灵活地加入新的信息服务,提供最大的效率。这些新的数据中心与网络结构的重要改进得益于远程防御行动、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其他应用的技术标准化,这些极大地提高了国防部信息技术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据统计,美军2012财年数据中心至少比2011年减少了115个。到2015年陆军要将大约450个数据中心减少到185个,大幅度减少现存的26 000台服务器。海军的数据中心整合计划的目标是把使用的应用程序虚拟化,并减少数据中心的数量。迄今为止,海军已经关停了13个数据中心,并计划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关停不少于22个数据中心,截止到2017财政年度关停至少58个数据中心。海军陆战队在向云环境转变的过程中,正进行数据服务的标准化,计划将全球数据中心合并到11个。

3.4 着眼于未来,不惜投入重金开发大数据技术

针对大数据所面临的带宽稀缺、适应性和安全性、存储等问题,美军与IT界在“云”计算环境与协作、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超越数据仓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2010年美国动态研究公司与美国陆军合作开发的构建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智能系统“求雨者”(Rainmaker)已部署到了阿富汗战场。

在前沿技术研究方面,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划(DARPA)在大数据工作中计划每年投入2500万美元,着手研发大数据处理分析所必要的硬件与智能化分析软件,以解决非结构化数据的组织积累、数据库关联等问题。这一系列的开发计划主要有:

多尺度异常检测(ADAMS)计划。解决大规模数据集的异常检测与表征问题。在此背景下,数据中的异常为在各种现实背景下搜集另外可操作的信息提供了线索。

网络内部威胁(CINDER)计划。寻求研究新的方法检测军方计算机网络中的符合网络间谍特征的活动,旨在提高检测网络威胁的准确度、比例与速度。

洞察(Insight)计划。以解决当前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中的重要不足,旨在研发一种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分析成像和非成像传感器及其他来源的信息,自动识别威胁网络和非常规作战行动。

机读(Machine Reading)计划。通过研发学习系统,处理自然文本并在知识库中插入产生的语义表示,而非依赖于当前用于知识表达昂贵且费时的处理过程。

“心灵之眼”(Mind's Eye)计划。旨在开发一种可在机器上应用的“可视化情报”(visual intelligence)能力。

面向任务的弹性“云”(Mission-oriented Resilient Clouds)计划,旨在开发检测、诊断和应对攻击的技术,为“云”计算环境建立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对“云”计算中固有的安全挑战。

加密数据编程计算(PROCEED)研究工作。旨在为运算中的数据开发其在应用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加密状态所需的切实可行的做法与相关的现代编程语言,克服在“云”计算环境内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视频与图像的检索与分析工具(VIRAT)计划。其目的是开发一套系统,使军事图像分析员有能力开发收集到的大量视频内容,使分析员能够为有价值的活动与事件建立起预警功能。

XDATA计划。旨在为分析大量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开发计算技术和软件工具,主要解决处理分布式数据存储中不完整数据的可扩展算法,以及用于各种任务、可迅速定制,方便视觉推理的有效的人机交互工具。

4 结语

通过美军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可缩小与世界军事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掌握“大数据”资源使用主动权,提高情报信息获取、处理、分析、防护等能力。总之,只有敏锐的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与了解美军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动态,我们才能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与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

[1]哈里森.唐纳利.美国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特丽高井访谈录[J],麻省理工学院学报,2011(10).

[2]特里萨.塔卡伊,美军2013财年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项目的预算需求,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2012(03).

[3]张新征,李海鹰.“大数据”对军事信息系统的挑战[J],轻兵器,2012(09).

[4]美国防信息系统局2013-2018战略规划,http://disa.mil.

作者简介:

杨伟超(1980.12-)男,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数据库。

第5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民用飞机;计划管理;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44-03

1民用飞机项目管理情况简述

项目管理在民用飞机系统工程中的重要性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期限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通过有效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民用飞机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百个专业,上万人参与工作,数百万个零件,研制周期长达6至10 年左右。由于其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对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需要对项目研制/批生产阶段所有工作内容(所有涉及经费活动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分类、分层的树状结构方法进行分解,按照工作组织(如专业、部件/组件)和招投标工作对工作包的要求,将工作内容分解到最小工作单元并进行工作定义描述(SOW-State Of Work)。项目工作分解结构需要在项目全局到工作包/工作单元层面,回答干什么的问题。

民机项目计划体系的建立,简单地讲,就是在项目研制程序规定的项目阶段框架下,把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中,各个工作包/工作单元内重要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或结果,按照项目工作的科学规律和客观协调的工作次序,反映在项目研制/批生产时间坐标轴上,就构成了项目计划。依照这些事件或结果的重要程度以及计划所包含的内容范围,分别形成项目的各级计划。

2民机项目研制程序

研制程序主要内容:

民机研制程序结合民机研制要求和主制造商发展战略,确定了各研制阶段的目标、主要工作和关键输出,叙述了研制程序主要的编写目的和要求,明确了研制程序文件的顶层地位和适用范围,提出了整个研制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方针和原则。

民机项目研制全过程主要划分为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预发展、工程发展、批生产与产业化5 个阶段,概述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工作输出;按每个阶段内研制的主要工作方面,如项目管理、适航、工程设计、试验、制造、采购、国际合作与供应商、市场销售、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研保条件建设等进行了工作梳理,并对工作内容大致按逻辑顺序或重要性进行排列。

3 民机项目研制计划管理

3.1项目研制计划概述

3.1.1项目研制计划的目的和作用

项目研制计划是项目组织根据项目目标,对项目工作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周密合理及科学的安排,从而确保项目目标在确定的时间内实现。项目计划围绕项目目标的完成,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合理协调安排任务的时间进度、对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类资源进行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

民机项目研制计划的作用是:界定范围、明确目标、确定内容、限定时间、落实责任、协调资源、加强沟通、严格控制、有序实施。在民机项目研制中,周密合理与科学的研制计划,是确保民机项目研制顺利实施、完成研制任务、实现商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通过编制并形成项目研制计划体系,使民机项目研制组织体系范围内,在目标、内容、时间、责任、资源、控制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通过各级计划的链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能够使参与项目的各级工作组织有效和协同执行项目计划。

3.1.2项目研制计划体系

民机项目研制计划体系图

计划体系结构:

民机项目按照不同管理层次的实际关注度和工作需要,由宏观到具体、由顶层控制计划到底层执行计划,主要分为里程碑计划、网络计划、年度计划、月份计划、专题计划、赶工计划和临时计划等,这些计划构成了民机项目研制计划体系。

一个完整的计划体系应是一个计划树组成的结构,虽然计划的各层次之间、主体之间责任不同,但其核心是在计划体系中,必须满足上级计划主要任务节点要覆盖下级计划,而下级计划的任务节点要符合上级计划。即项目年度计划要服从零级和Ⅰ级、Ⅱ 级网络计划的目标进度要求,月计划要服从年度计划的目标进度要求。

在民机计划体系中,计划的编制遵守下级计划服从上级计划的原则,以上一级计划为基本依据,通过对计划内容的细化分解,编制下一级相关各级网络计划,年度计划,月份计划,专题、赶工和临时计划等有关的计划。民机项目研制计划体系的组成如上图所示。

计划层次划分:

1)第一层次计划(目标层)

里程碑计划:以民机项目中各阶段具有标志性的重要事件的完成或开始时间,作为基准所形成的计划,宏观描述项目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主要里程碑的标志性概况。

零级网络计划:按照民机研制目标,针对影响项目的主要方面的重要节点、以及各主要方面相互协调的标志性节点的进度要求,制定的项目顶层计划。民机项目零级网络计划由适航、工程设计、制造、采购、试验、试飞、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研保/技改等9 个主要业务板块组成,并通过这个业务板块所包含的重要节点,协调制定整个项目研制计划,形成民机项目的研制主线。

2)第二层次计划(指导层)

Ⅰ级网络计划:按照民机零级网络计划目标和进度要求,根据项目研制的组织和专业任务特点,对工程设计、试验试飞、总装制造、客户服务和适航管理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任务分解细化后,形成项目主要任务板块进度计划。

3)第三层次计划(协调层)

Ⅱ级网络计划:主要反映各分系统研制工作的网络计划。按照零级网络计划、I 级网络计划的要求,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和供应商根据本单位所承担的分工任务编制的进度计划。

Ⅲ级网络计划:主要反映各子系统或工作包任务的网络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和供应商根据需要按照Ⅱ级网络计划、I 级网络计划的要求编制的进度计划。

4)第四层次计划(执行层)

年度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供应商按照民机项目零级、Ⅰ级、Ⅱ级和Ⅲ级网络计划节点进度要求和项目年度重点任务目标,经综合平衡后编制的年度指令性工作计划。

月份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供应商依照本单位年度计划和实际工作要求,按月分解并进行动态调整后编制的工作计划。

专题计划、赶工计划和临时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供应商根据民机项目要求,按某专项任务或突发性任务的需要而编制的工作计划。

3.2计划管理体系

民机项目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由主制造商总部加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共同构成项目主制造商,共同行使主制造商管理职责。在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总部主要进行宏观管理、总体协调和重点控制,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具体承担对工程设计、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的全面管理责任,包括行使对国内外各级供应商的管理责任。

主制造商总部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按照其各自的业务职责范围,负责对项目顶层规划和零级网络计划的宏观管理、总体协调和重点控制,协调指导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的工作。对零级网络计划中重要的节点进行控制和跟踪检查,综合协调并确定项目年度主要任务目标,根据需要组织协调全局性重要工作,组织部级、主制造商级重大节点评审工作。

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按照主制造商所赋予的职能定位,负责工程设计、试验/试飞、制造采购、适航管理及客户服务Ⅰ级网络计划以及相关各下级计划的编制,全面承担工程设计、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的项目管理责任。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代表项目主制造商,全面承担面向国内外供应商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责任。

3.3 项目计划管理与控制

在民机项目研制的全过程中,加强项目各级计划的控制管理,建立项目计划进度控制管理系统,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如此复杂的民机项目系统工程管理中,能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整个项目研制工作的计划进度,是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切实做到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适时信息反馈,以便项目各级管理部门把握项目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原因,果断采取措施,进行严格控制。

形成至上而下的、层层负责的计划协调与管理控制网络系统。通过管理控制网络信息,规定定期或适时进行随机检查,确保整个项目管理信息渠道畅通、上报数据真实可信、研制进度全面受控、存在问题及时反馈、责任清晰和决策准确。

按照项目研制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对重要任务进行定期重点跟踪检查,比如对重要设计报告事先建立目录,对结构、系统图纸统计确定总A4 数,对试验项目按照试验件加工数量、试验总次数,对制造工作按照“四O”(即采购订单PO-PurchaseOrder,工装制造指令TO-Tooling Order,制造指令FO-Fabrication Order,装配指令AO-Assembly Order)的总量按时间进行量化管理控制。

建立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预警机制。通过计划协调检查会、现场工作会、生产调度会、项目例会等各种方式,进行进度检查和协调,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对项目重要节点目标及关联任务的进度跟踪,视情采用看板管理和红黄绿灯警示管理,定期进行计划任务执行趋势分析研究,随时掌握项目进展,确保实现对项目年度、月计划目标的有效控制。

加强对国内外供应商项目计划的管理协调和检查控制。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作为民机项目工程设计、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的全面技术责任和管理责任主体,要全面行使主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有效实施对国内外供应商的管理。能否对国内外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对主制造商管控能力的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供应商项目计划的编制协调和审查,抓供应商计划执行过程的检查考核,抓供应商产品交付的验收,形成全程控制的强势管理。确保供应商的工作处于主制造商可控的管理状态中。

在主制造商现有组织框架内,在充分发挥主制造商总部机关和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管理职能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民机项目行政指挥系统和现场指挥部,分别对项目重大问题和研制生产现场重要工作协调决策提供平台,对项目各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以协调解决的复杂问题,进行高层协调、指挥和调度,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民用飞机项目计划管理是民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计划制定与管控对项目高效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的对项目设计、制造、试验、试飞等工作进行全面监控,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研制任务。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问题;策略

引 言:高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本科教育,本科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又是本科教育阶段的专业建设。网络工程专业是2001年新增设的一个新兴专业。现在,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还处于摸索和不断改进的初期,课程安排也是各有千秋。由此可见,建立网络工程专业系统是一项迫切而必需的任务,值得深思和探求。

一、网络工程专业的前景与教学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国内最多只有两届应届毕业生,相对于其他老牌专业而言,它稍显稚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未建立成熟严谨的课程体系;二是缺乏成熟的办学理念和经验。除此之外,教育部未及时设置相关委员会进行指导。所以,建立高效、完备、科学、可实施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高等院校要发展本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就必须制定十分严格而有效的教学计划,以适应课程要求。

在对网络工程专业进行长远的规划时,我们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和教师心得,网罗国内各大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至此我们发现了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特色,如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选修内容;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狠抓基础教学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教学平台基础化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模块训练等。但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普遍而具有代表性的:

(1) 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其他专业课程,缺乏竞争和比较,发展后劲不足;

(2) 忽视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轻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专业目标模糊,课程设置相对随意,方向性和目标性明显不强,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未灵活多变,执着于知识结构,忽视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认知能力的形成;

(5)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相对过晚,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6)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科目繁多而冗杂,教学内容重复出现,教学网络庞大、不合理。

二、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核心

高校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与专业目标的培养相一致。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凸显自身特色,不断发挥本校以及社会上的资源优势,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满足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时刻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标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网络工程技术的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深入学习网络管理、网络安全运用、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分析等相关运用技术。

网络的工程特征应该体现在课程计划中。学校应着力于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将课程设置分为前段、中段、后段,网络工程的每一阶段都要有相应的课程作为支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前景为参照,定期调整课程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网络开发、研究、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强化应把握正确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突出特征,但是与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调整和计划总是不断变化,但总是换汤不换药,实效不大。许多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或者教学软件时,总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他们主要采取任务教学和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能力和兴趣方面获得极大的提升和飞跃,但是毕竟还缺乏一定的力度。

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要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教学目标、计划以及体系要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不断缩短学习课时,科学安排课程内容,使知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和合理。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要时刻坚持将四大专业作为基础课程不放松,将三大专业作为课程的主导方向。本科的课程涵盖面广、涉及面宽,网络工程专业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安全与开发等技术。

坚持自己的特色。据市场研究表明,网络工程专业应坚持三大主流方向,将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融为一体。网络工程专业要将网络的设计与规划作为基础课程,网络的维护管理与开发研究,重在特色软件与新兴技术的开发与实践;网络信息安全旨在为计算机运用创设安全的环境,不断提升计算机开发与运用的水平。网络工程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建构时要尊重各专业的特点,广泛借鉴各专业的优势,同时坚持自己的专业立场和方向,凸显网络工程专业的固有特征,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建立课程体系目的在于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通信、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网络工程专业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能力培养四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在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涉及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普通物理学、线性代数等一般课程。而英语教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许多技术和设备都来源于国外,我们要做好阅读和翻译的准备,以最好的姿态和能力迎接挑战;除此之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和书面表达能力,为撰写科技以及学术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四大板块,有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电子科学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专业方向模块主要指实用性强、含金量高的技术型实用课程,涵盖了三大方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开发与研究、网络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是对先进知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基础测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要有步骤、分层次进行,要逐渐形成开放性实验、导师引导下的课程训练、验证性试验、课程设计实验四个环节相结合的课程实践体系,明确教学理念和目标,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

专业知识的结构影响着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又受专业培养目标的约束。课程体系的安排要坚持合理、科学的原则,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充分尊重人才的结构特征。本文笔者为网络工程专业提出了清晰的知识构成模式和专业培养方向,而且建构的课程体系符合专业需求和科学原则,能很好地指导各大高校的计划制定和执行,为高校的课程开展和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龚德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2009(10).

[2]徐明,曹介南,姚丹霖,蔡开裕,蔡志平.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2009(10).

第7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SCADA系统;电力调度;MIS网络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137-02

本文将以开封地区的自动化系统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分析供电区出现的自身问题、网络技术问题和接口问题,结合开封引进先进技术进行讨论。全文将通过分析问题、特点介绍和应用发展三个方面,论述SCADA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与展望。

1 现状和问题

(1)系统接口的问题。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调度中心的系统数量,比如说GIS系统、自动配电系统、OMS系统等,而且每一个系统都包含了很多功能。这些功能繁多、数量巨大的系统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而且这些系统的设计和制造都是来自不同的厂家;所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和设备之间,接口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如此需要配置大量的接口设备,为的就是应对各种各样的

接口。

(2)网络问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调度中心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互联,网络资源进行共享的时候,也带来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因为WEB服务网络是一种可穿透到调度中心的系统,所以说为黑客攻击提供了渠道。系统网络化是系统接口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严重问题。

(3)自身问题。随着变电站技术和电网系统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调度自动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比如说通信方式,传统的CDT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要求。而且随着三集五大的发展,调度改革的方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这个方面,传统的自动系统没有办法满足无人操作的要求等,所以说对于新系统的变化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2 系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性能

(1)数据传输信息化。可以通过专用的数据调度网络端口,实现电网生产信息和运行信息的高速、安全和系统的紧急备用功能,主要是为特高压大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数据通信保障通道。

(2)运行监控全景化。主要是从空间、时间和业务等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完成实现生产环节的智能化预警、全景化监控,对电网运行的数据、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全方位可视化监控进行整合显示,使得电网调度系统可以全面、极速、直观化地掌握电网运行实际情况。

(3)安全评估动态化。通过动态、稳态和暂态等多个角度在线分析和总结安全运行评估报告,实现特大高压电网运行的预警、监控和主动协调等防御功能。

(4)调度决策精细化。主要方式是通过日前检修计划、月度检修计划、年度检修计划和安全校对中心等业务联合在一起,进行集中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对调度决策的智能化和精益化进行安全预防的管理工作。

(5)运行控制自动化。在AVC、解列、切机和低频低压减负荷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上,对电网的电压、频率、备用和潮流等进行自动化调整和控制,完成大电网一体化协调控制。

(6)机网协调最优化。可以适应大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如说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实现对常规电源控制和新能源控制的并网操作和灵活操控。

性能:D5000系统的整体都通过了24倍正常负荷的极限测试;服务总线可以支持超过1000个客户端的访问量;安全加密模块的吞吐量可以达到800Mb/s,基本是千兆的速度;实时数据库的读取速率可以达到50万一次/s,按照名称读取速率可以达到17万一次/s;对于历史数据的采样支持超过20万个量测数据的分钟级周期存储,消耗时间一般都在2s以下;数据信息采集任务支持1000条的链接路线,并且发送链接。

3 应用分析

(1)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的应用。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是实现电网实时调度的技术支撑,主要目的是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分析和全景化监控、实时监控科学预警和智能分析,对系统整体运行的数据进行动态化评估。从空间、时间和业务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完成对电网运行的全景监控、智能预警和故障分析诊断等。并且可以在线对电网运行的情况评估分析,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警告并及时预警;还可以在线分析电网运行的整体经济性和安全

性等。

(2)调度计划的应用。这一项主要是针对调度计划编辑业务,为此实现多目标、多时段、多约束调度计划进行的自动化编制和分析目标。可以有效提供多种智能决策的使用工具和调整方式,可以灵活适用于不同模式的不同要求,对日计划、月计划和年度计划进行有机的衔接和优化;实现多时段、多目标和多约束调度计划的自动编辑能力和三级计划的统一协调。最终实现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3)安全校对核实的应用。安全校对核实是对电网调度计划和运行安全校对的核心技术支撑,主要是针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评估、安全校对评估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建议。利用动态稳定、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等多种稳定方式,以此适应不同样的运行环境,对发电计划和检修计划等进行全面、灵活的校对核实工作,针对稳定问题和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调度管理的应用。调度管理的有效应用主要是完成电网调度流程化、规范化和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技术保障。主要是通过这项技术完成对电网调度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维护,主要是生产业务方面的流程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并网电厂和调度的综合性管理;调度机构的内部管理和电网运行、计划、安全等设备信息的分析和多视角信息等。

4 结语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总结,从分析出现问题开始,找到系统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接下来介绍了新系统的特点,最后通过开封供电区使用的D5000系统作出应用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憧憬。SCADA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成功应用,为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强了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服务中心.变电站值班

员[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100-103.

[2] 叶刚进,等.智能化变电站运行分析研究[J].电工技

第8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7048-03

Talk abou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CHEN Jing-lu

(Xiamen Best Information Co.,Ltd, Xiamen 361009,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is a synthetic systems engineering which involved a lot of area and deep technology, need invest a mass of manpower, financial resources,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ime etc. Only take carry into executi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can correct the need of project, reduce the cost of project, shorten the period of project,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project, and achieve the perfect recult with low cost.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1 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即到项目竣工时计划达到的质量、投资、进度),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项目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阶段性强。项目管理是面向所有工程项目的管理,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

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根据企业组织的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分成若干项目,分步进行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项目”包含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它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为用户组织系统的建设。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小项目可以构成一个大项目,一个大项目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项目管理实质上是保证整个系统开发项目顺利、高效地完成的一种过程管理技术,贯穿于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开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

如同其他工程项目一样,研制开发一个信息系统也需要在给定的时间内计划、协调和合理使用配置各种资源,对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有以下四点:

1)可以进行系统的思考,进行切合实际的全局性安排;

2)可为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提供确切的依据;

3)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对项目进行最优化控制;

4)能够提供准确、一致、标准的文档数据。

下面结合本人在厦门技工学院校园网建设中担任项目经理的工程案例来谈谈自己对项目管理的理解:

3 项目案例介绍

项目名称:厦门技工职业学校。

此项目的发起人:厦门技工职业学校。

项目时间要求:2005年4月开始2005年6月底完成,历时2个月。

厦门技工职业学校拥有计算机1000台,拥有在校学生5000多名技工学院迫切需要构建校园网,以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满足学校对教学、科研和管理要求。学校希望扩建后的网络能把学校新建教学楼各楼层到网络中心的带宽用千兆互连,以消除大楼局域网的通信瓶颈,同时将光纤通信线路延伸到所有基层大楼,使所有光纤接入点到网络汇聚层的网络通信带宽均达到千兆,满足多媒体教学所需要的带宽质量,从而建成涵盖整校区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

3.1 网络系统集成遵循的原则

3.1.1 实用性和先进性

此次校园网的建设主要以注重实用和成效为原则,需要技术成熟、产品实用的网络设备,建成具有广泛连接能力的网络平台。

3.1.2 标准性与开放性

为保证构建后的网络能适应未来若干年的网络发展趋势,系统中的硬件、软件、网络协议和数据库系统都应采用与国际标准兼容的开放协议。

3.1.3 稳定性和安全性

网络要求具有较高的容错性能,重要的核心网络设备应具备冗余模块。

3.1.4 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在选择网络方案时,网络平台应具备对多协议的支持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方便的将现有网络升级到新的技术标准,并保持对以前技术的兼容性。

3.1.5 可维护性与可管理性

网络的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对网络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网络方案时考虑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整个网络平台的可维护性。

3.1.6 关键设备的选用

本着以上建网原则,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核心层:网络中心设在行政大楼,采用3Com Switch 4007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汇聚层采用了100/1000交换机,接入层采用了3Com公司最新推出的全线速二层交换机SuperStack 3 Switch 4200,

3.1.7 网络效益的实现

厦门技工职业学院的校园网完成后,信息节点数达到1500个。在实现了千兆网络骨干高速传输的同时,还满足了学校对网络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要求,还保护了用户的网络投资,完全达到了学校的建网要求。

3.2 项目管理应用

3.2.1 需求分析阶段

首先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学校的学生人员,计算机数量,宿舍楼信息点数,网络教学情况,未来5年的规划,目前客户的财力情况,经济承受能力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对它们的需求,需要达到的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学院的校园网解决方案。

3.2.2 项目启动阶段

界定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制订了项目章程,获得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同时抽调公司的各方人员组建了项目团队;人员组成分为,综合布线小组,系统集成及测试小组,项目支持小组,质量保证小组等,采取了矩阵形的组织结构,团队的每个成员可同时充当一到两个角色,同时与用户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管道。

3.3 项目计划阶段

3.3.1 WBS

根据校园特点,对项目进行分解,做出此项目的WBS分解结构,把项目细分为:1) 综合布线系统;2)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3) 网络中心机房系统,等三个大系统,再对每一个较大的系统继续细分下去,直至可细化成直观的操作程序。

3.3.2 项目进度计划

在人员定岗后,利用Project2000项目管理软件编排项目的进度计划,对人员的工作程序进划分,通过资源的分析和成本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使计划进度更为合理,同时按计划来安排工程进度,并对进度进行动态跟踪与控制。

3.4 项目控制执行阶段

在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主要进行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同时采取奖惩手段进行激励。

3.4.1 进度控制

根据前期制订的WBS,我们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明确了各个阶段所包含的具体活动,并根据活动顺序与活动历时绘制了PDM图。有了PDM图,我们利用MS Project软件,结合项目资源状况,又制订出项目的进度计划,并利用资源平衡原则更合理的分配各个资源在项目中的活动安排,保证每个项目活动都能有充足的资源分配且不会有资源过于紧张导致进度拖延的情况

3.4.2 成本控制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尽量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和预算范围内的管理过程。

3.4.3 质量控制

3.4.3.1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实现高效质量管理的基础,它为项目的执行提供了基本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规范,并对质量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在本工程中,我们着重在下面的两项工作:

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从项目的需求调研阶段,就要求对项目提供质量管理的保证,只有质量管理计划贯穿整个项目过程,才能够真正的达到“错误发现最早”的目的。

执行计划的灵活调整:质量管理计划要随着实际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所以对质量管理计划,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调整计划,以适应项目的变化。

3.4.3.2 项目质量的保证方法

高效的沟通方式:包括例会、周报、用户需求确认表等,同时对项目组内部的沟通以及与客户的沟通也通过例会/周报、用户需求确认表的方式,把各个接口进行统一的规划,尽量保证交流的无二义性。

3.4.3.3 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控制

有了良好的质量保证措施,就需要对实施进行有力的控制,才能够真正的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的把握,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评审制度:在各个阶段的关点进行评审,一个阶段都需要有具体而明确的交付物,并要得到项目组会议的共同认可,并且在阶段评审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严格的测试过程:通过多轮的测试,即第一能需求性测试,检验产品是否达到各项需求的功能点,第二轮的容错性测试,检查产品设计以及实现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三轮的全面测试,即综合考察软件的性能。

我们通过上述的质量保证体系,较好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客户的肯定,为我们今后的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采取了全员参与的方式,让项目组的每个人员都有质量意识,并与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

3.5 项目收尾阶段

项目收尾阶段,也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主要就是项目竣工后一个项目质量及范围的验收、项目文档的验收及项目产品或者交付物及项目文档的验收。完成项目所有的提交件,收集项目全部信息并结束项目,完成或终止合约,签署项目结束的相关文件。项目结束时,依然要开会总结经验教训。

4 小结

项目经理明确项目的目标,要完成项目的所有工作,要达到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方面的目标,并且把握各种方面的平衡。尽可能的管理、控制好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风险、资源、沟通等项目相关的各个方面。项目经理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优秀的项目经理甚至可以力挽狂澜。众所周知,衡量项目经理一般是以在资质、素质、能力和经验等作为主要的依据,即统筹能力、领导能力、交往能力、处理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能力。在工程项目中项目经理不仅要保持本公司各组之间的密切合作,而且还要在工程期间随时保持与甲方沟通。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需求差异,需求变更和新需求的情况。此时项目经理就肩负着项目周期和任务及资源的调整问题,这就要求项目经理能够对客户需求的正确认知和把握及对开发进度的估算。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计划变更等情况,这时项目经理要做的事: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计划,并做好充分的预估。其次将变更原因和你的新计划向你的上级汇报。然后和同事开会协商宣布时同时宣布人员安排和日期安排。

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领导者,任务是保证整个集成项目的顺利进行,负责协调施工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施工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关系。同时拥有资金的支配权,可以把资金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来进行项目管理,在实施项目领导工作时,要时刻注意所开发的系统是否符合最初制定的目标;在集成工作中是否运用了预先选择的正确的集成方法;哪些人适合于做哪些工作等。只有目的明确、技术手段适合、用人得当,从而保证了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9篇: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民办高校

1.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应用功能(如网上办公、网上政务、网上购物等)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岗位分类也进一步细化为网络管理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网络WEB编辑人员、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网站设计制作人员等。民办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如何全面构建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民办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2.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当前社会将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2类。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对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应用型人才则是对客观规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这3类应用型人才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阶段划分的。工程型人才主要对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技术型人才在一线工作环境中进行开发和管理;技能型人才则在一线环境中进行操作,在生产服务建设等行业从事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

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一些出色的学生可重点培养成工程型人才,个别资质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成为学术型的人才。网络工程分院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网络专业技术的网站建设、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方向的高技能型人才。分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专业建设。

3.专业建设具体实施方法

3.1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专业教学、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实训计划等,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在进行实训实践时,计划内容要围绕课程进行设置,要有可操作性。

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如“就业导向”“订单式”培养等成功经验。

(2)结合学校情况及专业特点,引入“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创业素质”模式。

(3)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静”与“动”的结合。“静”是指网络专业的基本课程,包括基本操作、理论、原理、程序设计思想等内容;“动”是指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学校通常为一届学生制订一个在校期间的整体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每个学期也会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人才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计划的更新。

(4)体现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教学思想。

3.2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网络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协议组、网络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入技术。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网络工程分院将学生的专业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色实训4个部分,部分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它直接面对就业岗位群。实训课程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如网站建设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与ASP应用、DIV+CSS网站布局、PHP与Mysql、网站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网络工程方向的要学习网络设备与企业网构建、组网工程、局域网组网工程、无线网络组网、综合智能布线、综合布线与测试等课程;面向网络安全的学生要学习黑客攻防技术、互联网体系结构、Linux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在特色实训课程中,学校购置了高中低档不同规格的网络设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搭建实验实训环境。学校与一些IT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网络实训室,同时开设网络大学教育和网络工程特色班,建立资格论证体系。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特色课程学习,通过专业化的考试,即可取得国家认证证书。

在公共课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如网络工程方向、网站制作设计方向、网络编程方向、网络安全管理方向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安排实训课程,要突出网络组网、管理、安全防护及网站建设等。学生根据个人的定位选修课程。学校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作为选修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中。

3.3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2)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必须要有专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教育观念上要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中相互协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4)在育人对象上要着眼全体学生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发展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在育人目标上要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为核心。

(6)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重视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7)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实例、课题来组织和贯通知识,形成较为丰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学院建立以阐述实例、课题背景、自学、查找资料、课堂讲授辅导、现场教学、按组分析和讨论、情景模拟、实验分析、报告、实施总结、实验分析结果为主要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和发展知识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建立平等双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用分析、讨论和研究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

新型教育模式注重把教学内容还原到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去,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环境。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实施的角度认真地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各种技术资料和设施去完成任务。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方法指导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学生基础能力的形成是以教师为主导,而专业能力的形成则必须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强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会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作报告,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作好走出校门的心理与职业素质的准备。

3.4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学校实际的特点,建构专业的网络环境。如由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组成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验室,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平台,采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多个独立的局域网,完成网络的攻击、计算机病毒攻击、主机安全防护、域控制管理等实验,培养了网络安全专业技能,获得了职业认知和职业意识。学生在网络攻防实验中体验网络安全问题及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5建设师资队伍

网络工程分院注重教学队伍的培养与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思科等公司的专业培训班,组建思科网络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培训;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学院引入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3.6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学生的上课出勤、理论作业成绩及上机实验成绩构成,实践成绩主要包括实训课程成绩及学生实践情况总评。另外,聘请计算机网络界的专家们组成学校顾问团,定期对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进行督导,对教案、教学模式、上课组织方法、教学重点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学校对学生上课纪律、听课率、实验成功率等方面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反馈意见,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进行及时更正。

从专家、教师、学校等多个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构成多元多向的评价体系。

4.结语

学校以职业活动需要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需要为中心进行网络专业建设,以实例和课题来组建知识,运用情景模拟、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等教学手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工作。从学生毕业就业情况分析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充分认可,学生就业情况令人满意。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如何在课程设计中体现网络技术“高、精、尖、快”的特点,如何保持教材和课程群建设相协调,实践实训环境如何满足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如何确定岗位群、建设课程群及支撑体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