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陶艺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陶艺教学论文

第1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本文作者:刘宁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艺术创作中的融汇贯通

“创作”这个词在艺术中是最普及的术语,但却道出了艺术的真谛。“创作”即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一件成功的陶艺作品必定是在思想、形式、内容和表现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作品的技法,将技法归纳为一、二、三几点。这对学生无形中是一种限制。学生会有一种惰性的思维,或者说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就会跟着这列出的一、二、三点去思考。而其实我们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大的绝不可按照前人的经验去分门别类来引导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应该多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虽然是做陶艺创作,但艺术视野可以放宽,着眼于各种艺术门类,注重他们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嫁接。例如,景德镇的戴葵阳就实验性的将油画表现语言与陶瓷高温彩绘相结合,使中国古老的陶瓷上彩绘得到一种全新的诠释。釉下彩人物绘画陶瓷艺术家钱大统用娴熟的西洋绘画技法与传统的陶瓷釉下彩艺术相结合,创作的肖像作品轰动了瓷都陶瓷艺术界。深受收藏界及广大陶瓷爱好者的追捧。再有将釉上彩与中国画里的大写意的表现手法相结合。这些都开拓了陶瓷艺术创作的可能性。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的。

欣赏角度和创作题材的多元化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艺术形式极大丰富,创作视角极度新锐的时代,尤其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对周围的新事物有敏锐的捕捉力。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作品时,也要与时俱进,把自己的目光调整到跟时代的脉搏同步。不能多少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的用一个死格式来衡量学生。例如近些年我国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国内的好的设计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把对动漫的热爱带到了陶艺创作中来,将动漫角色赋予了现实人物的形象,使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意义,又具有时代性,赢得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喜爱。动漫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产业,而动漫这种形式的受众群体仍然以青少年为主。面对这种陶艺作品,我们就不能用以往传统的欣赏角度去评判它了。它既不符合传统的造型比例关系,又不符合主流的表现手法。面对这类作品,我们就应该摒弃传统的陶艺创作观念,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一些新型的材料和技术,包括声、光、电等新媒体的共同使用,使作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层面的人共同欣赏诉求。

第2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引言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且已经有近万年的陶器制作史。陶瓷作为用具渐渐普及的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陶瓷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的观赏性。也正是由于陶器用具被人们喜爱并广泛使用,也使得陶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陶艺教育已经不再是诸如景德镇陶瓷学院一类的专业艺术院校所特有的教育,而是已经在一些其他高校中广泛的开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但是针对这样一门特殊课程的开展来说,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它的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陶艺教育的重要性

1.独特、创新性,提升高校素质教育

陶艺教育具有独特及创新的性质,因此通过陶艺的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素质教育。在整个陶艺创作过程中能够迸发出学生的灵感与想象力,同时通过陶艺创作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神层面运用作品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所以说,在高校中开设这样的陶艺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够让广大学生通过作品的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2.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陶艺制作过程是一个动手创作的过程,在陶艺教师的引导及帮助之下,学生能够在陶艺制作的原则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审美的作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同时通过陶艺制作过程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了提升。

我国高校陶艺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近些年,陶艺教育具有推动艺术教育中对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陶艺教育也得到了自身的发展,并且已经渐渐形成一个相对规范与完善的科学系统。我国国内许多的艺术院校也针对陶艺教育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探索与实践。同时可以发现与传统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模式相比,陶艺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与管理标准化

在以往传统的陶艺教学中,都是一对一教学,教师即师傅,根本没有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此外,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教案,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管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现在的高校陶艺教育有着标准的模式和专门的管理辅助教学部门,同时教师按照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更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2.理论与实践系统化

对于高校陶艺教师本身而言都是具有高知识和高学历的人才,他们对于陶艺的理论也有着较深的研究,其中的高级职称教师更是陶艺专业的带头人,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中交替并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3.师资与设备高标化

目前我国广大高校的陶艺教师都是一群毕业于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或者是专门的陶瓷艺术学院的年轻人才,他们拥有着高学历与能力,是高教学实力的代表群体,保障了高校陶瓷教育的教学实力。同时各个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高校陶艺实训室的建设,因此拥有大量、高质量的先进陶艺设备,这也为陶艺教育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4.“技术”与“艺术”并存的教育观

我国传统陶艺教育一味的注重技艺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理论的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修养都较为缺乏。实际上,人文学科的知识修养与艺术中人文精神的教育十分关键,关系到培养出来的是艺术家还是工匠的本质问题。因此在陶艺教育中需要将文化理论教育也重视起来,当今高校也开展了诸如世界陶瓷史、中国陶瓷史等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技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见识和胆识探索陶艺的新风格、新材料、新领域。

根据专业特点,谈高校陶艺教学经验

1.教师在教学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陶艺教学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陶艺专业的学生,另一种是诸如艺术设计专业、美术专业等非陶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两类学生的教学时,应当进行区别性教学。针对陶艺专业学生,教师应当事先明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丰富、较高专业技能与修养的陶瓷艺术人才为目的。而对于非陶艺专业来说,陶艺仅仅是一门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应当多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当注意教学深度的恰当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校陶艺教学方法应尽量多元化

我国传统陶艺教学方法单一,通常是小规模的讲授或者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仅仅适合一对一或者是小数量的学生教学。而现在的高校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教学设施齐全等特点,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高校陶艺教学的需求,比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欣赏、讨论交流、视频演示、技法示范、实地参观考察等等形式。

3.注重创新能力与材料意识培养

在高校陶艺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技能去引导学生在作品创作中敢于表现、自由思想的精神。而教学中最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材料,只有利用材料这样的介质才能够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多的让学生接触各种泥材、釉料,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各种特性及效果,并且辅助实践。可以说,对每一个陶艺创作者来说材料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创造新的陶艺表现语汇、拓宽个人创作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4.陶艺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专业或相关学科的经验

在陶艺教学中经验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经验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是国内外相关的经验。例如:盘泥条人体造型技法是我国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所开设的,这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盘筑泥条成型技法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够是学生对泥土与人体造型的认识有所提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术系进行教学时会通过邀请各地艺术家进行自身艺术作品以及人生经验的讲授,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艺术家与他们的创作背景,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与评判,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创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5.教师在陶艺教学中应将教学步骤条理化

陶艺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涉及到造型、色彩、构成、材料等多个领域,而对于刚接触陶艺课程的学生来说大多没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事先进行教学顺序整合,由浅入深的渐渐展开。在制作陶艺前先进行理论的讲授,让学生对陶艺有初步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各个时期陶艺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陶艺流派与特点;接着再进行陶艺制作流程讲解:制泥―成型―装饰―施釉―烧制,与此同时可以边讲授边演示,并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把握;随后可以深入讲解一些具有难度的陶艺技巧;最后进行共同的烧窑实践。只有按照这样一个由浅入深、步骤条理化的教学环节,才能够让学生逐步提高并系统掌握陶艺知识、技能。

提高高校陶艺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基本素养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陶艺教师本身应当时刻不忘学习与自身各方面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陶艺教育的发展。

第一,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应当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不断的完善,其中包括了陶艺理论知识、陶艺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等各个方面的完善。

第二,教师教学不能够按照自身喜好来进行教学,许多高校陶艺教师都有着多年额度陶艺制作经验,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及制作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审美与习惯进行有偏向的传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审美及表达上的单一。因此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元化、丰富化教学方法、审美标准及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较好的鉴赏及创造力。

第三,注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高校教师进行陶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知识的教授,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当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去引导学生的个性独立的设计思维、探索精神、艺术表达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形成,最终达到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目的。

总结

第3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陶艺 教育 创作 民族文化 人文修养

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它都是运动、变化着,是处于绵延不断的发展状态之中。这正如我国的传统陶艺一样,其源远流长,内涵博大而精深。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并且在人类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传统陶瓷艺术都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而现代陶艺,能形成如此山花烂漫、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除了得益于固有的传统陶瓷工艺特色的主动力和影响以外,笔者认为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还有建国以来推行的现代陶艺教育的影响。

我们如今的陶艺教学是建立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陶艺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和志趣上。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具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形象思维。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陶艺教育不但需要丰富多彩且又生动的形象思维,而且还需要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论抽象思维。因此,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笔者提出有关现代陶艺教育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首先应该主张学习、运用并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之特色。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建立以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向心式的现代陶艺教学体系,以传统为主轴的扩散式的教育思维。在现代,由于没有真正深入地解读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和糟粕,也没有对西方的文化艺术作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因此,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许多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中一些人唯恐自己“不现代”,就盲目地争论“西方文化中心论”“中华民族文化落后论”,影响了许多人,缺乏对现实冷静和客观的思考,甚至丧失文化判断能力,人云亦云,而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特色和自信。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以学习和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为主,而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灵魂,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切有益的、有效的、革命的和富有生气的部分都能为我所用。也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陶艺教育才能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面貌,又能在世界艺术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现代陶艺教育中,还应当通过规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师队伍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人文修养,使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来提高认识。在当今青年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自身的国学文化还十分薄弱,尤其对传统陶艺文化还知之甚少,对西方的现代陶艺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要提高和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我国现代陶艺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另一方面,在现代陶艺教学方法上,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传统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陶艺的宣传和全面再认识,并坚持不懈地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并用之于现代陶艺教学中。尤其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要求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各陶瓷产区,既向民间艺人学习精湛的技艺,又要和他们进行一定成效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应该作为陶艺教学中的一个尊重传统的重要法则。从未来的要求和发展眼光看,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运用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陶艺的传统,并在教育中贯彻和发展下去,是提高现代陶艺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争取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在未来世界陶艺教育中,能独领风骚的先决条件。在现代陶艺上没有创新,在教育上没有这种准备,我们的现代陶艺就成为海市蜃楼,如美景虚设,而没有根基和意义。

此外,在现代陶艺教育中,还要注重加强对西方的文化、艺术和现代陶艺的研究,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和实施。通过对西方现代文化艺术和陶艺的研究,能看到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释放出来的思维习惯、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灵活地为我所用。

二、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的文化理论、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创作设计的能力。在现代陶艺教育中,人的理论、人文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其影响则是深远的。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家们,大多有较好的国学功底,又有较好的西方文化的功底,他们都普遍注意到文化理论修养的重要性。“艺品如人品”,艺术到最后,就是看一个人的思想和涵养高低层次了。而在一定的情况下,现代陶艺中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有难以分开的模糊性。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又常常会涉及到造型的设计,整体的装饰设计,而且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一切艺术创作都是设计艺术,即使是雕塑、绘画、建筑,都是视觉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而现代陶艺教学中的设计意识,其艺术水准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愈来愈高。但不要单纯地停留在设计的要求上,而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现代陶艺综合性创作能力上。

三、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该主张以坚实的美术基础教育作为陶艺专业的基点。特别是关于造型基础训练,它是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因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都具有优秀的创造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学识修养。实际上,坚实的美术造型基础,并不仅只体现在绘画和雕塑的造型能力上,更重要、更内在、更深入的是体现在对其他诸多艺术形式的形式美感、审美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这种能力和修养的培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对学生进入现代陶艺领域之后,提高其陶艺创作、设计的审美判断能力,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对于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陶艺教育相比较来说,诸如韩国、美国,他们对于入学的学生,首先是重在陶瓷工艺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注重技术的学习和把握能力,是西方陶艺教育的优势之所在。尤其是在韩国,陶艺教育的重点在手艺、技艺上,而我国的陶艺教育重点则是在艺术的造型和整体把握上。艺术和技艺,虽然内涵有相近之处,但其本质的文化内涵是有差别的。作为艺术,其文化内涵所包括的人文精神无疑更为丰富。但工艺技术、技艺的发挥,对体现材料的形式美感,无疑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将两者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文化内涵所具有的东方文化精神。

四、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现代陶艺本体表现语言的训练,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工艺技术和有关材料的把握能力。在现代陶艺创作上,我国的学生虽有较强的动手和塑造能力,但和西方的学生在设计思维和创意方面相比,就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国外的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思维力宽阔,敢想敢作,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对于现代陶艺教育而言,应该使我们在教学上的目的性、针对性更为明确。

诚然,由于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和侧重点与国外有所不同,但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陶艺本体表现的语言、方式、原材料的运用和训练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陶艺中对材料深层次、多视角的发展和进步,就会更进一步丰富陶艺的表现手段。这些表现手段不断地丰富着陶艺的艺术语言,也是我国陶艺教育教学中需要加以学习和充实的。

五、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对学生还要进行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尽管现代陶艺作品具有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几乎可以说一切艺术品都是商品。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它或许能体现某种新的无奈何意识,但它只要一接触社会,便具有商品价值了。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人,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便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由于各类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不同,分别适应的消费对象的文化层次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对市场文化进行研究,不仅对市场信息、经济情况的收集和整理、营销策略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一定的区域文化、区域审美风尚、社会习俗和爱好的研究,以及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等等,都应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现代陶艺教育促进了如火如荼的现代陶艺的发展,而现代陶艺也正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并且像中国画、书法一样,正成为具有民族根基的一种美术门类。人的美感本能和智能都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而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在发展着。在开拓独创性的现代陶艺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去创造新的艺术表现语汇,拓宽陶艺创作和设计的表现手段,要运用中华民族独特的造型体系去表现,创造出既富有审美价值的又具有现代魅力的陶艺来!

参考文献

第4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突飞猛进,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界出现了一股研究陶瓷艺术教育演变及发展的潮流。在这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高等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这样的外部环境,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实现“大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相对于1999年高校精英教育,现阶段我国正式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在弘扬民族陶瓷文化的感召下,我们要重视陶瓷人才的精英教育,因为陶瓷产业需要更多的陶瓷专业的精英人才。所以,我们要比“精英教育阶段”更加注重“精英教育”,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二、“同中求异”的发展思想

在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一定要建立和肯定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这是“同中求异”发展思想的主旨。民族主义教育观以中国本土文化内涵和本民族陶瓷艺术特有的审美心理为基础,以中国艺术的精神为指针,实施促进陶瓷艺术与我国整体文化教育发展同步的教育思想和运行体制。中国的陶瓷文化艺术是本民族文化孕育而成的,与其他民族的陶瓷文化不能等同。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是保护民族陶瓷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如果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被忽视,民族陶瓷文化就会被人们渐渐遗忘,这个民族就没有了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的民族,也就不能表达本民族独特的思想、经

验、价值与利益,不能建立起解释生活、社会、世界的意义框架。总之,坚持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并不意味着文化上的封闭,它是在中华民族和自身

经验不断延续中作出不断合理的文化表达,同时,也要对异质文化选择和吸收,“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不但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

三、以素质教育为前进方向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陶瓷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所在。从矿石变成泥土,经过火的?n炼后变成质地坚硬

而又美观的陶瓷,这个过程中包含物理和

化学变化,要驾驭制作“陶瓷艺术品”,首

先,逐步熟悉泥性、水性和火度;造型的重心、胎体厚薄、釉的成分、流动性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你的陶瓷艺术品在烧炼后的效果,这是一门科学。因此通过学习陶瓷艺术课程,能锻炼人们的综合能力,包括人的思维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用科学手段去调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艺术

手段的表现能力等。陶瓷艺术教育作为素

质教育的新代表,集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于一体,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审美创作的统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学、人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协调。所以,从陶瓷艺术教育对个体艺术素质的培

养来看,它无论是在艺术技能的训练、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科的相互作用与渗透等诸方面都有明显的素质教育表现特征,它是素质教

育内容中的佼佼者,它能作用和影响人的

终身,养成创造或者鉴赏艺术的独特审美

品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显示

其创造力。

四、反映社会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

设置

由于社会功能和内涵的调整,陶瓷艺

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改变着功能,因为

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普遍需求,伴随着市场的改

变以及陶瓷艺术本身的社会职能改变而进行着不断调整,使陶瓷艺术教育专业设置

反映社会需求的观念有所体现,那就是建

立在终身教育基础上以及与其他学科互融的教育内容观。终极培养目标上,不刻意追求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应重视

其适应社会的工作能力。

尽管高校陶瓷艺术“专业”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在高等教育思想里还

是应该树立“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或“不一定是专业人才”的意识。因为,现代社会要求陶瓷艺术教育在反映社会需求方面的培养教育目标是“生存”、“合作”、“发展”。

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开设了配饰陶艺设计、室内陶艺设计、室外陶艺设计、建筑陶艺设计、生活陶艺创作、实验陶艺创作等反映市场、社会需求的课程群,经过实践表明,无论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学生就业,都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不断传承的历史,也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景德镇陶瓷艺术为了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所以景德镇艺术专业教育的创新也与其技艺的传承一样,是摆在景德镇艺术发展面前的突出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只有加强陶瓷艺术专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改革其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才能使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在21世纪的今天既拥有生存空间,又能不断向前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代陶瓷艺术专业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高等艺术院校在普及艺术理论知识和创作实践课程的同时,也应该站在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考虑传统技艺的传承。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适应陶瓷艺术专业教育的有效机制,改革长久以来形成的单一培养模式,通过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修改、来加强我们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以此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传统的、静态的理论教育转变为动态的、不拘泥于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教育。例如,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建院初期,曾经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理论和现代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而从社会上聘请资深老艺人来担任传统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使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成为学院最显著、最有魅力的教学特色,从而有一大批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的学生成长为各具风格的陶瓷艺术大师。这些人都能立足传统陶瓷文化而不断创新,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最引以为豪的教育成果。像这样的教学模式现在仍应当予以继承和发扬,而不应作为过时的教育观念被摒弃。当然,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高等艺术专业教育,培养出懂技艺、重理论、善思考、会创意的全面人才,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学的组织管理,来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层次,最终实现教育的多元化。此外,还应加强学生与国内、国际陶瓷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广泛交流。除了走出去参观访问之外,一定要邀请相关专家、艺术创作者来校内访问、座谈,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研讨会、学术讲座,促进师生之间的艺术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以及了解艺术前沿的机会。

二、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推行工学结合重视创作实践的陶瓷艺术教育,应当以理论(以历史为中心)一实践(以技术为基础,思维为中心)一交流(以人与人交流为目的)的程序为重点,按照从观念到技术全方位接触的流程来进行。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完整的实践技能,才能创作出更多现代社会需要的陶瓷艺术作品。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过程为重要补充,让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力地促进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

三、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拓宽教育渠道

陶瓷艺术教育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学校陶瓷艺术教育”和“社会陶瓷艺术教育”,它们是相对而言的。学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内所进行的陶瓷艺术教育活动,面对在校的各类学生:社会陶瓷艺术教育则是由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和基金会、艺术中心等社会机构和组织所承担、实施的教育。两者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对象不同。前者局限于在校的学生,后者则为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大众公民。就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言,前者不仅要提供精心构思,制定教育计划、教育内容,进行课程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评估等,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的培养目标对象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层次。后者基本上不考虑这些内容,它主要是对大众公民传授一种陶瓷文化的概念以及陶瓷文化产生及发展的辉煌过程。它对现代陶瓷艺术价值、审美标准做出正确的引导,最终通过受教育者的艺术作品陈列和展示,向社会展现出他们的教育成果。

实际上,学校的陶瓷艺术教育也应该走“社会陶瓷教育”的道路,重视“社会陶瓷教育”,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物质资源去开展陶瓷艺术教育。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就依托景德镇的文物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把陶瓷文化博览区、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湖田民窑遗址、景德镇陶瓷馆等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经常举办各类陶瓷文化活动,以拓宽教育的渠道,达到教育延伸的目的,这是值得推广的。

四、重视创新思维

体现文化传承 

陶瓷艺术除了必要的技能和手艺外,主要是要求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去掌握这门技能。我们的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发展创新思维,体现人文设计。把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训练、启发和提高作为陶瓷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在教育中把艺术创作的思想性、针对性、人文性作为主要目标。

第6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陶艺当代艺术语境项目教学模式创新

我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传统陶艺的生活性和实用性较为突出,现代陶艺则更倾向于个人艺术创作,如环境陶艺、观念陶艺等。如今,原材料、釉烧技术、制造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进,陶瓷艺术除了实用性,其艺术性和美观性也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现代陶艺兴起并逐渐壮大,且已经被部分地区列入教学课程,除了学习制陶技术,还能令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增强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然而从当代艺术语境的角度考虑,陶艺教学存在有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等。这就需要结合现代教育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新理念,指导当代陶艺教学,以取得更好效果。

一、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创新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度很难把握,不少高校开设有陶艺课,但毕业生多数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最终因为不赚钱而改行,放弃本专业。所以学校应该转变教学思想,端正教学态度,体现出陶艺教学的教育纯粹性。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各地高校应根据不同地域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首先,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系统全面地学习当地文化,尤其是年轻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必须熟悉当地历史文化,因为陶艺本身就和历史密不可分,现代陶艺同样如此。如果缺少了历史痕迹和文化内涵,只依靠先进的现代化制造技术,陶艺很难有长远的发展。而现代陶艺实则是中西方文化、古今陶艺的结合与创新,教师需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包括传统陶艺、现代陶艺、工艺美术、历史文物等。其次,现代陶艺注重个性发展,很多作品都蕴含了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的理解,而且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艺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可以说,现代陶艺若不能体现创作者的个性,其艺术性将大大降低。因此,对学生来说,既要接受并学习多种风格,转变单一的陶艺思想,又要努力发扬个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创新和独立思考显得无比重要,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新教育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自己则退居幕后,起引导和辅助作用。陶艺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配方工艺、制造技术必须严谨科学,造型、装饰则要体现出艺术美感。在现代艺术语境下,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掌握制造技能,又要学会鉴赏中西方陶艺经典作品,且能够保证贴近生活,创作出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极易令学生丧失兴趣。教学模式太过陈旧,则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陶艺教学具有其特殊性,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很可能事倍功半。受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必然存在有差异,教师不能回避这一点,而应积极面对,在照顾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兼顾个人,教学既要突出整体性,又要具有针对性。整体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基础入门知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分组教学则针对的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教师有必要减少课堂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如讲解制陶步骤时,若没有多媒体,教师还需现场示范,太过浪费时间。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时间,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且能够随时停止讲解,十分方便。为体现出学生个性,不妨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放开想象,大胆尝试,能够独立思考,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劳动成果,以增强其自信心。针对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可借鉴课内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把讲课视频和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站,供学生下载自学。班级或者院系内部可以创建QQ群、论坛等,实行在线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和难点。实验室尽量保持开放,让学生能够及时实践,消化掉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专业内部可定期开办专业讲座,聘请行业内知名人士演讲,与学生互动交流,增长见识;或举行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心得和创新的想法,从而能够共同进步。自教育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两种:第一,项目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很多,把教学内容当作一个项目对待,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独立思考、整理信息、亲自动手、深入探索。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信息获取能力有所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也明显提升。而且项目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任务。第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任务较重或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分组,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内部可以有明显的差异,但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实力相当。然后组长分派组员任务,或去搜集资料,或负责市场调查,让每一个组员都能起到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目标的创新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很多课程中都比较薄弱的环节,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创新尤为关键。特别是针对陶艺这种具有古老历史的艺术,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才能体现出现代陶艺的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管是教学目标设计,还是重点划分,都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陶艺学习需要有丰富的形象感知,其造型设计变化万千,但经典作品只占少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要在大脑中存储足够的感性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前面有所提及,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或者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参观,与真实作品零接触。其次,丰富的想象与日常观察分不开,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展示图片,或参观实体物时,并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应学会有重点的看,看完之后并加以总结,包括陶瓷材料、纹理、周围环境等,从中提取有益的信息。制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有目的的制造,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制造;第二是没有目的的制造,这时往往会产生灵感,在无意间创造出新的造型。所以,教师还应重视探索求异这一方面,进而培养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创造能力与实践密不可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张扬个性,培养起其主体思维。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疑问,即便问题不切实际,但也能说明学生动脑思考了,这种独创性比照搬教材更值得鼓励。院系应把握好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安排,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并尽可能地创造实践机会,确保每个学生的创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与以往相比,现代教学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要优越很多,教师需对此加以利用,创设情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评价方式也应有所改变,因为艺术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也尽量不要做终结性的评价,而是尊重学生,允许标新立异。教学重点在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四、教学体系和机制的创新

学院可开设与艺术设计其他课程相关的陶艺实践课程,尝试构建新型陶艺设计子课程,如包装容器设计、装饰陶艺等课程。在姊妹课程中加入陶艺创新实践的新环节,比如,雕塑设计中介绍陶艺雕塑的技法,让陶艺课和其他课程密切联系,并和姊妹课程如雕塑设计、装饰设计等课程整合,将陶艺教学融入艺术设计这个大家庭,成为设计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通过拓展和增加其他课程的陶艺辅助实践课,可以起到为更多课程服务的作用。例如在动漫角色设计课程实践中,除了电脑三维建模外加入陶艺泥塑建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陶艺教师探索民间具有地域特色的土陶艺术,将这些土陶艺术融入现代陶艺教学,符合包豪斯式陶艺作坊的教学理念。学院可以联系当地陶艺工厂建立实习教学基地,除了供教师学习、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可以受到专业陶艺制作者的直接指导,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技巧和经验。总之,现代陶艺教学应符合时代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即多元化存在,注重创新和个性展示,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睿.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现代陶艺教学[J].艺术评论,2013,22(3):136-137

[2]吴建安.对当代艺术语境中高校陶艺教育的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2013,20(4):201-203

[3]林晓冬.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中国陶艺[J].美术大观,2010,24(12):26-27

[4]解振宇.传承与发展———对当代语境下中国陶艺的思考[J].文艺生活,2011,28(12):146

[5]邓秀芳.中国现当代陶艺的思考探讨[J].神州,2012,27(14):188

第7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中国的现代陶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本文试图从陶艺作品风格比较单一、陶艺缺乏创造性、陶艺未引起普通大众的持续关注、部分陶艺家缺乏较全面的艺术修养,以及陶艺理论建设没有跟上陶艺创作步伐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的问题,希望对现代陶艺的发展有所裨益。

1引言

严格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具有丰厚而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不光有辽阔的疆土所提供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上千年的制陶历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有民族文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其中更为珍贵的是先民对陶瓷物质特性和人文品格的深透而独特的理解与把握。这一切,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以及人们接受这种发展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同时,1999年以来,密集的展览和活动使中外陶艺家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总体水平。

尽管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与中国的独特国情密切相关,或者受传统的因素影响过大。在此,笔者对中国现代陶艺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有所裨益。

2陶艺作品的风格仍不够多样化

陶瓷本体作为一种表现媒介,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现代艺术中的种种风格、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风格、超写实主义、具象风格、装置风格、极少主义、怪诞主义等,在陶艺领域都可以得到体现。有很多陶艺家仍然仅仅沿用原有的“实用”、“装饰”手法,仍然沿用传统陶瓷语言样式,缺少对陶瓷造型的把握或理解,缺少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表达自我的感受。象在景德镇,釉中、釉下、釉上是主流,现代陶艺仍然是以画为主,有很多陶艺家只懂临摹古董。有些人还没有把陶艺作为现代艺术中独有的语言与媒体,观念仍然停留在产品设计上,尽管很多陶艺家已经有了现代设计的意识,但这一观念终究不能取代现代艺术的观念。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一下西方,在西方,无论是材质范围﹑工艺手段﹑形式语言和个体精神,还是对材料非单纯可视性和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都大大地超出了陶瓷艺术的中国经验。中国的现代陶艺转型较迟,所经历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起较完整的观念,而且没有较现代的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社会审美的跟进。中国陶艺一贯提倡向传统和民间学习,一直在传统的边缘徘徊,而这种对艺术传统的过度崇拜,也压抑了国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不过,我们从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学习西方时,也不应该全部照搬西方,不然就会掉进别人成果的窠臼里。

真正的陶艺家必须亲身实验,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陶艺语言。一个有创造意识的陶艺家,只有善于用将来的眼光来审视传统与现代的陶艺创作现象,这个陶艺家才富有创造性,才不会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

3国内陶艺缺乏创造性

陶艺家应该尽可能以陶瓷为媒介,去表达自己所追求的某种精神或审美上的价值,放弃对物质性、实用性的追求,多一点强调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有些陶艺家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把现代陶艺当成工艺品,没有表现出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没有运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把陶艺视觉化,还没有把“器”转化为“艺”,还是把实用放在第一位上。对于陶瓷的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没有把握好。从目前状况来看,强调形式、泥性、肌理、釉色美感仍是陶艺主流,作品的深度显得不足,基本还是在遵循陶瓷的工艺技法范围内进行。在我国,官方的界定还是将陶瓷划归入工艺品之列,或是工艺美术范畴,长期以来倡导的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化要求。陶瓷审美的评判标准是严格、规矩、精美,中国的陶瓷艺术太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脱离实用的观念。在西方,陶艺已经较早地与实用陶瓷分离,形成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形式,加上其良好的现代艺术环境,现代陶艺得到空前的发展,陶瓷材料的丰富表现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现,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挖掘也由观念的更新推动了发展。许多中国陶艺人怀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路,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寻找所谓的“本土化”风格。但在传统文化中,陶艺是作为工匠存在的,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古训使中国的文人雅士不屑与之为伍,造成了中国制陶缺少理论的指导,甚至以视觉造型上以及釉色上的完美无缺和复杂的装饰为追求目标。中国艺术教育一贯是技巧重于材料,功利重于游戏,缺少对材料的关注和放松的心态,这正是陶艺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可否定,灵感之源是传统,传统是一块丰富的沃土,传统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推移,表现出某种相对性,并显示出与时代同步的积极方面,就此而言,能不能“再发现”传统的价值,也是评价一个艺术家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

4现代陶艺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持续关注

中国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关注与讨论仍然较少。例如去年在景德镇举办的世界陶瓷博览会,参加的大多是搞陶艺的人,搞其它艺术门类的人甚至也很少参加,更不用说是普通大众。人们对于现代陶艺的概念还很模糊甚至有一种误解,认为陶艺仅仅是陶艺家的工作,不是普通人所能做的,缺乏对陶艺的关注。目前,中国虽然有些地方出现了陶艺热,在专业界,京城各大商场甚至办起了陶艺作坊,电视等媒体也纷纷介绍,但是也只是在某几个瓷区和都市中基础较好,也只能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消费,是一种有钱人的游戏。总的来说,它的群众基础还是相当薄弱,没有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体。与此同时,市场上大量粗制滥造的陶瓷制品大量充斥,也给许多群众造成了负面影响。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陶艺在我国有着太深厚的传统,因此无论是对于进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还是理论工作者,实现陶艺的现代转型都是一件艰难而收效缓慢的工作;另一方面是陶艺一直以来都是以工艺品的身份而形成自给自足的圈子,很少与“纯艺术”拉上关系。

据资料介绍,陶艺教育在台湾的比例为:高等院校11%都设有陶艺课程,高中学校有8%、初中和小学有50~60%左右都设有陶艺教育课;而我们内地省份中陶艺教育推广最好的是深圳市,中、小学合在一起也只有3%的学校有此类课程。在美国各大院校里,陶艺总是被列为一个主要的专业。作为一种文化的普及,陶艺的培训项目在美国很多艺术中心里都有设置,在百姓的家庭里面也经常看到主人甚至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陶艺作品,因此在美国,陶艺已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

我国陶瓷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深厚的普及教育的基础和条件。陶艺教育是培养情操极好的课程,像日本的插花、茶道一样,人们可以从学习中受益良多。我国有如此深厚的基础和条件,却沦落到今天的局面,这与院校的陶艺教育几乎是零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造成陶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对陶艺教育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我国陶艺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应齐声呼吁陶艺普及教育的到来,迎接中国陶艺的新生。

5部分陶艺家缺乏较全面的艺术修养

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是主体,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等人格素质,以及他的生活实践范围、思想与情感的社会化程度、具体的人生体验等生存状态都对他的陶艺作品有影响。众所周知,艺术是相通的。但是有些陶艺家只是了解陶瓷这一种艺术,而对别的艺术种类不关心或不熟悉。其实,一个陶艺家可以从其它的艺术中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手法并将其运用到陶艺创作中。有些陶艺家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对社会不关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仅仅是展现一种纯粹的形态;有些陶艺家静不下心来,对陶艺自身语言的一些规律没有把握好,浮躁、不扎实,创作心态没有把握好;有些陶艺家与外界交流不够、较闭塞,没有掌握一定的信息量,另外与外国同行的联系也比较少,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陶艺家的创作。现代陶艺也如同绘画、雕塑、装饰等现代艺术形态,是全方位地向当代文化展开的一门艺术。当代优秀的陶艺家应该深刻地掌握陶艺的特性,培养现代意识,以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势态,把中国陶艺推到现代艺术的前台。在此,一方面要求陶艺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位置,调整陶艺家与公众的关系,更多地走向社会;另一方面,陶艺在创作上应该走向开放,将陶艺家和公众的界限变小。真正的陶艺家应该积极参与展览、研讨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不应该孤芳自赏。另外必须要勤奋,与世界上许多陶艺大师相比,有些中国陶艺家还表现得不够。

纵然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有限的,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一般来说,艺术本体价值的实现,就是对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的一种贡献。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注重自己本身的修养,实现本体价值的艺术便是真正的艺术,因为它能帮助人们从精神上超越现实。

6陶艺理论的构建没有跟上陶艺创作的进程

陶艺理论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又缺乏平衡。陶艺创作发展很快,日新月异,而理论方面却发展缓慢,没有对陶艺的创作起到指导的作用。目前的陶瓷理论把研究重点仅仅放在了实物史料的搜集与专题研究上面。现代陶艺的理论与批评几乎没有,陶艺界甚至整个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含糊不清。现代陶瓷理论在逻辑上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文字,批评上有时能见到一些文章,但是大多是将陶瓷的学科批评作为陶瓷的历史评论和文化批评,缺乏对陶艺理论建设的高见。有很多陶艺书籍只是介绍一些作品,没有涉及到理论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维。“现代陶艺”的概念问题,因为有沉重而丰厚的陶瓷传统作为对应物,概念问题就已不单纯是一个名词的辨析,而是一种根本性观念的选择,可是今天陶艺家在谈论它的时候,仍然说不明白;再如陶艺中的“设计”和“装饰”问题,又牵扯到实用和非实用性的争议等,这些瓶颈,成为制约近十几年来中国现代陶艺整体水平无法提高的问题。有些陶艺理论大多只是介绍陶瓷成形的技法,或只是介绍一些好的作品,没有教人从心底激发对陶瓷艺术的热爱。陶艺理论应该指导人注重陶艺的品质,使大家对陶艺语言的探索、语言的规范形成一种共识,在本民族的基础上,把陶艺向前推进,充分体现中国人的情感和情趣,使作品的语言更简练,去掉那些粗野、浮躁、哗众取宠,以及急功近利的想法。

7结束语

尽管现代陶艺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时间不长、风格样式也不成熟,更没有形成人数可观的高水平创作队伍。面对现代陶艺的发展现状,陶艺家们还有许多扎实的工作要做,抛开浮躁,纳入新生力量,在继承、延伸基础上真正做到创新与突破,达到质的飞跃,走上与世界艺术同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工业专辑.200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4,6

2杭间.语焉不详的中国“现代陶艺”[J].文艺研究,2003,1

3陈淞贤.陶艺的当代风格[J].新美术,1989,2

4范迪安.演泽泥性——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学术邀请展作品集[M].广东美术馆,2000,3

5孙振华.传统资源与公共空间·千年之烧——佛山陶艺走进新纪元文献图集[M].2001

第8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陶艺,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引 言

严格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具有丰厚而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不光有辽阔的疆土所提供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上千年的制陶历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有民族文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其中更为珍贵的是先民对陶瓷物质特性和人文品格的深透而独特的理解与把握。这一切,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以及人们接受这种发展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同时,1999年以来,密集的展览和活动使中外陶艺家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总体水平。

尽管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与中国的独特国情密切相关,或者受传统的因素影响过大。在此,笔者对中国现代陶艺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有所裨益。

2陶艺作品的风格仍不够多样化

陶瓷本体作为一种表现媒介,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现代艺术中的种种风格、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风格、超写实主义、具象风格、装置风格、极少主义、怪诞主义等,在陶艺领域都可以得到体现。有很多陶艺家仍然仅仅沿用原有的“实用”、“装饰”手法,仍然沿用传统陶瓷语言样式,缺少对陶瓷造型的把握或理解,缺少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表达自我的感受。象在景德镇,釉中、釉下、釉上是主流,现代陶艺仍然是以画为主,有很多陶艺家只懂临摹古董。有些人还没有把陶艺作为现代艺术中独有的语言与媒体,观念仍然停留在产品设计上,尽管很多陶艺家已经有了现代设计的意识,但这一观念终究不能取代现代艺术的观念。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一下西方,在西方,无论是材质范围p工艺手段p形式语言和个体精神,还是对材料非单纯可视性和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都大大地超出了陶瓷艺术的中国经验。中国的现代陶艺转型较迟,所经历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起较完整的观念,而且没有较现代的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社会审美的跟进。中国陶艺一贯提倡向传统和民间学习,一直在传统的边缘徘徊,而这种对艺术传统的过度崇拜,也压抑了国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不过,我们从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学习西方时,也不应该全部照搬西方,不然就会掉进别人成果的窠臼里。

真正的陶艺家必须亲身实验,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陶艺语言。一个有创造意识的陶艺家,只有善于用将来的眼光来审视传统与现代的陶艺创作现象,这个陶艺家才富有创造性,才不会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

3国内陶艺缺乏创造性

陶艺家应该尽可能以陶瓷为媒介,去表达自己所追求的某种精神或审美上的价值,放弃对物质性、实用性的追求,多一点强调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有些陶艺家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把现代陶艺当成工艺品,没有表现出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没有运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把陶艺视觉化,还没有把“器”转化为“艺”,还是把实用放在第一位上。对于陶瓷的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没有把握好。从目前状况来看,强调形式、泥性、肌理、釉色美感仍是陶艺主流,作品的深度显得不足,基本还是在遵循陶瓷的工艺技法范围内进行。在我国,官方的界定还是将陶瓷划归入工艺品之列,或是工艺美术范畴,长期以来倡导的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化要求。陶瓷审美的评判标准是严格、规矩、精美,中国的陶瓷艺术太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脱离实用的观念。在西方,陶艺已经较早地与实用陶瓷分离,形成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形式,加上其良好的现代艺术环境,现代陶艺得到空前的发展,陶瓷材料的丰富表现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现,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挖掘也由观念的更新推动了发展。许多中国陶艺人怀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路,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寻找所谓的“本土化”风格。但在传统文化中,陶艺是作为工匠存在的,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古训使中国的文人雅士不屑与之为伍,造成了中国制陶缺少理论的指导,甚至以视觉造型上以及釉色上的完美无缺和复杂的装饰为追求目标。中国艺术教育一贯是技巧重于材料,功利重于游戏,缺少对材料的关注和放松的心态,这正是陶艺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可否定,灵感之源是传统,传统是一块丰富的沃土,传统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推移,表现出某种相对性,并显示出与时代同步的积极方面,就此而言,能不能“再发现”传统的价值,也是评价一个艺术家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

4现代陶艺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持续关注

中国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关注与讨论仍然较少。例如去年在景德镇举办的世界陶瓷博览会,参加的大多是搞陶艺的人,搞其它艺术门类的人甚至也很少参加,更不用说是普通大众。人们对于现代陶艺的概念还很模糊甚至有一种误解,认为陶艺仅仅是陶艺家的工作,不是普通人所能做的,缺乏对陶艺的关注。目前,中国虽然有些地方出现了陶艺热,在专业界,京城各大商场甚至办起了陶艺作坊,电视等媒体也纷纷介绍,但是也只是在某几个瓷区和都市中基础较好,也只能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消费,是一种有钱人的游戏。总的来说,它的群众基础还是相当薄弱,没有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体。与此同时,市场上大量粗制滥造的陶瓷制品大量充斥,也给许多群众造成了负面影响。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陶艺在我国有着太深厚的传统,因此无论是对于进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还是理论工作者,实现陶艺的现代转型都是一件艰难而收效缓慢的工作;另一方面是陶艺一直以来都是以工艺品的身份而形成自给自足的圈子,很少与“纯艺术”拉上关系。

据资料介绍,陶艺教育在台湾的比例为:高等院校11%都设有陶艺课程,高中学校有8%、初中和小学有50~60%左右都设有陶艺教育课;而我们内地省份中陶艺教育推广最好的是深圳市,中、小学合在一起也只有3%的学校有此类课程。在美国各大院校里,陶艺总是被列为一个主要的专业。作为一种文化的普及,陶艺的培训项目在美国很多艺术中心里都有设置,在百姓的家庭里面也经常看到主人甚至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陶艺作品,因此在美国,陶艺已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

我国陶瓷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深厚的普及教育的基础和条件。陶艺教育是培养情操极好的课程,像日本的插花、茶道一样,人们可以从学习中受益良多。我国有如此深厚的基础和条件,却沦落到今天的局面,这与院校的陶艺教育几乎是零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造成陶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对陶艺教育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我国陶艺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应齐声呼吁陶艺普及教育的到来,迎接中国陶艺的新生。

5部分陶艺家缺乏较全面的艺术修养

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是主体,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等人格素质,以及他的生活实践范围、思想与情感的社会化程度、具体的人生体验等生存状态都对他的陶艺作品有影响。众所周知,艺术是相通的。但是有些陶艺家只是了解陶瓷这一种艺术,而对别的艺术种类不关心或不熟悉。其实,一个陶艺家可以从其它的艺术中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手法并将其运用到陶艺创作中。有些陶艺家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对社会不关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仅仅是展现一种纯粹的形态;有些陶艺家静不下心来,对陶艺自身语言的一些规律没有把握好,浮躁、不扎实,创作心态没有把握好;有些陶艺家与外界交流不够、较闭塞,没有掌握一定的信息量,另外与外国同行的联系也比较少,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陶艺家的创作。现代陶艺也如同绘画、雕塑、装饰等现代艺术形态,是全方位地向当代文化展开的一门艺术。当代优秀的陶艺家应该深刻地掌握陶艺的特性,培养现代意识,以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势态,把中国陶艺推到现代艺术的前台。在此,一方面要求陶艺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位置,调整陶艺家与公众的关系,更多地走向社会;另一方面,陶艺在创作上应该走向开放,将陶艺家和公众的界限变小。真正的陶艺家应该积极参与展览、研讨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不应该孤芳自赏。另外必须要勤奋,与世界上许多陶艺大师相比,有些中国陶艺家还表现得不够。

纵然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有限的,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一般来说,艺术本体价值的实现,就是对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的一种贡献。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注重自己本身的修养,实现本体价值的艺术便是真正的艺术,因为它能帮助人们从精神上超越现实。

6陶艺理论的构建没有跟上陶艺创作的进程

陶艺理论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又缺乏平衡。陶艺创作发展很快,日新月异,而理论方面却发展缓慢,没有对陶艺的创作起到指导的作用。目前的陶瓷理论把研究重点仅仅放在了实物史料的搜集与专题研究上面。现代陶艺的理论与批评几乎没有,陶艺界甚至整个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含糊不清。现代陶瓷理论在逻辑上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文字,批评上有时能见到一些文章,但是大多是将陶瓷的学科批评作为陶瓷的历史评论和文化批评,缺乏对陶艺理论建设的高见。有很多陶艺书籍只是介绍一些作品,没有涉及到理论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维。“现代陶艺”的概念问题,因为有沉重而丰厚的陶瓷传统作为对应物,概念问题就已不单纯是一个名词的辨析,而是一种根本性观念的选择,可是今天陶艺家在谈论它的时候,仍然说不明白;再如陶艺中的“设计”和“装饰”问题,又牵扯到实用和非实用性的争议等,这些瓶颈,成为制约近十几年来中国现代陶艺整体水平无法提高的问题。有些陶艺理论大多只是介绍陶瓷成形的技法,或只是介绍一些好的作品,没有教人从心底激发对陶瓷艺术的热爱。陶艺理论应该指导人注重陶艺的品质,使大家对陶艺语言的探索、语言的规范形成一种共识,在本民族的基础上,把陶艺向前推进,充分体现中国人的情感和情趣,使作品的语言更简练,去掉那些粗野、浮躁、哗众取宠,以及急功近利的想法。

7结 束 语

尽管现代陶艺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时间不长、风格样式也不成熟,更没有形成人数可观的高水平创作队伍。面对现代陶艺的发展现状,陶艺家们还有许多扎实的工作要做,抛开浮躁,纳入新生力量,在继承、延伸基础上真正做到创新与突破,达到质的飞跃,走上与世界艺术同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陶瓷工业专辑.200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论文集[C]. 2004,6

2 杭间.语焉不详的中国“现代陶艺”[J].文艺研究,2003,1

3 陈淞贤.陶艺的当代风格[J].新美术,1989,2

4 范迪安. 演泽泥性――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学术邀请展作品集[M].广东美术馆,2000,3

5 孙振华.传统资源与公共空间・千年之烧――佛山陶艺走进新纪元文献图集[M].2001

第9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72-01

一 艺术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欧洲,德国包豪斯学院(Bauhaus 1919~1933)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艺术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观点,建立起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尤其是开创了理性设计教育之先河,“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经验变成科学的理性的视觉法则”。包豪斯的课程观念和课程原则已经突破了某些传统手工艺的狭隘观念和师徒传承的作坊式教学模式,将基础课程视做大规模生产之前设计流程的准备阶段进行的教学,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模式。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做的最大贡献。

包豪斯所开创的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界反复争论、探索的内容,是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国外当代设计学院专业的确立,被普遍认为是包豪斯体系的某种延续与拓展,它们以包豪斯为起跑线,向不同方向演化。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引入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思维,广州美术学院尹定邦教授从1978年率先引入了日本和香港的构成教育体系,并在全国推广。1987年,朝仓直己的《新构成学》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最早中国设计基础教材。之后,国内关于设计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课程基础理论研究,对基础、边缘和交叉学科的拓展研究;二是教材、课程实验报告及学生作业。而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很少。

二 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偏离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应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现有多数高职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存在重陶瓷设计基础、轻陶瓷产品设计的问题,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导致学生对陶瓷产品设计只有比较肤浅的认识,缺乏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设计能力。因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偏离了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

2.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开设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要遵循设计课程特有的规律,学生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有其特有的开课顺序,如设计概论课程一定要安排在第一学期。许多现有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开课顺序比较混乱,课程的开设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3.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开设缺乏实践性与市场性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合现有陶瓷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要能不断开发设计适应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现有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导致学生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强,缺乏产品设计实践。

三 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措施

1.以陶瓷艺术设计实践为主设置课程

由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特殊性,学生必须通过很强的动手实践操作才能掌握专业的基本要领,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时,需要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基础课程的学时不能太多,所占比例一般为30%,应大幅度增加“日用陶瓷产品设计”“建筑陶瓷产品设计”和“卫浴陶瓷产品设计”课程,使学生对陶瓷艺术设计具有较深的理解。

2.提升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课程设置要遵循设计规律,基础课在前,实践课在后,循序渐进,在开设陶瓷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前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设计、为何而设计、需要学习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掌握设计的观念与思想,才能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使学生设计出反映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3.建设校内高水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